『壹』 物價上漲,會造成哪些影響
近兩年我國的物價可以說是飛漲,其中以豬肉和蛋類,甚至在疫情期間,蔬菜的價格也狂漲了一段時間,那麼物價的上漲會帶來哪些影響呢?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會對居民百姓的家庭生活造成影響。在最新的一次全國CPI調查中,調查的范圍可以說是基本涵蓋了百姓的衣食住行,從數據顯示來看,價格高低變化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息息相關,價格上漲會使百姓的實際購買力下降,從而將直接或間接的降低民眾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以糧油肉蛋和蔬菜水果等生活必需品來說,這些物品的價格大幅度上漲,會造成低收入居民的食品消費在總支出中比重加大,從而降低高等消費的金額,從而會給居民生活帶來壓力。
其實物價上漲給人民帶來的遠不止這些,生活的壓力也會讓人崩潰,以上僅代表我個人的看法,有任何需要補充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貳』 物價上漲,意味著什麼是什麼信號
物價上漲,多種時候都是貨幣現象。因為你印的鈔票多了,貨幣購買能力變弱了,小的時候使用供不應求或者價格被某些環節操控。前不久,央行設定房貸佔比、大型銀行房地產貸款佔比上限為40%,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為32.5%。
2020受新冠病毒影響,歐美經濟衰退,各國為了提振經濟,紛紛開啟印鈔機模式。其中美國更是肆無忌憚,一年印出來過去20%的鈔票。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別的國家不一定就是吃虧,美國什麼也不幹,就能通過印鈔輕松購買各國的資產和商品,簡直就是在搶錢。
正是因為市場上的資金多了,因此流入股市,股市漲了,投資各類資產相應資產漲了,行業龍頭股市盈率上百倍,依然有資金看好這張買預期,尋求保值增值的機會。在這種大背景下,這就是為什麼茅台一直漲,還一直被別人。瘋搶的原因,因為大家都在尋求長期穩定的增值保值渠道,而茅台不會過期放越久反而還能升值,除了茅子和金子,普通人似乎找不到可靠渠道了。
總而言之,股價上漲主要是貨幣引起的。國內短期通脹無需緊張,但是中長期通脹壓力會比較大,如何保值、增值需要學會思考,但是絕對不能碰房子了。
『叄』 物價上漲對我國經濟發展有什麼影響
生產的成本增加而推動價格總水平上漲,工資是生產成本的主要部分。工資上漲使得生產成本增長,在既定的價格水平下,廠商願意並且能夠供給的數量減少,從而使得總供給曲線向左上方移動。通常認為:①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通貨膨脹的物價上漲,使價格信號失真,容易使生產者誤入生產歧途,導致生產的盲目發展,造成國民經濟的非正常發展,使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發生畸形化,從而導致整個國民經濟的比例失調。當通貨膨脹所引起的經濟結構畸形化需要矯正時,國家必然會採取各種措施來抑制通貨膨脹,結果會導致生產和建設的大幅度下降,出現經濟的萎縮,因此,通貨膨脹不利於經濟的穩定、協調發展。②對收入分配的影響。通貨膨脹的貨幣貶值,使一些收入較低的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斷下降,使廣大的居民生活水平難以提高。當通貨膨脹持續發生時,就有可能造成社會的動盪與不安寧。③對對外經濟關系的影響。通貨膨脹會降低本國產品的出口競爭能力,引起黃金外匯儲備的外流,從而使匯率貶值。
『肆』 2020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5%,這對社會經濟有何影響
據國家統計局,2020年1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2%。其中,城市上漲0.2%,農村上漲0.2%;食品價格上漲1.2%,非食品價格持平;消費品價格上漲0.2%,服務價格上漲0.3%。
2020年12月,PPI和上年同期相比下降0.4%,環比上漲1.1%。2020年全年,PPI比上年下降1.8%。植信投資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分析,12月份,國內需求穩定恢復,加之部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攀升,帶動PPI繼續上行,應警惕對上游產品帶來的增長壓力。「雖然目前還是個同比數據,是個負值,但是環比持續較大幅度的上升,同比負值也在明顯收窄,所以下個月PPI很可能就會走上一個正值。隨著中國經濟進一步朝著更高增長速度推進,如果世界經濟整體性能夠出現復甦的話,對於上游工業產品的價格壓力就會持續推進。」
『伍』 物價上漲會造成什麼後果
1、物價上漲是指 一般物價水平的普遍上漲。物價上漲是通貨膨脹的表現之一。某些商品如牛肉或房租等價格上漲,並不就是通貨膨脹。因為一些商品價格上漲,而另一些商品的價格可能下降,二者相互抵消。只有各種商品和勞務的價格普遍上升,才能使貨幣的購買力降低。
2、物價上漲的形式可以是公開的,也可以是隱蔽的。如通過降低產品質量、憑證供應等價格管制措施,表面上看來物價並未上漲,但如果放鬆價格管制,物價就會普遍上漲,因此這是一種隱蔽性通貨膨脹。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3-2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陸』 消費給經濟帶來多少影響
從理論上說,影響消費的因素就是影響需求的因素。經濟學認為,需求是消費者在某一價格水平下願意並能夠購買的商品或勞務的數量。需求必須是既有購買慾望又有購買能力的有效需求,需求有兩個條件:一是購買慾望,二是購買能力。一種商品的需求量由很多因素構成。其中主要的因素有:商品的價格、消費者的收入水平、相關商品的價格、消費者的偏好和消費者對該商品價格的預期等。從社會宏觀層面看,一定時期的社會消費需求主要取決於一定時期的物價水平和人們的收入水平。因為人們的購買慾望和購買能力是受到物價水平和收入水平決定或制約的。(一)收入水平對消費水平的影響盡管影響消費需求的因素很多,但收入是決定消費支出最重要的因素。經濟學通過消費函數來表示收入和消費之間的依存關系。消費函數一般以收入為自變數,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消費隨收入的變動而呈現同方向的變動,即收入增加,消費增加;收入減少,消費減少。對單個商品消費需求的考察,我們可以看到:對於多數商品來說,當消費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時,就會增加對商品的需求量;相反,當消費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時,就會減少對該商品的需求量。也就是說,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量與其收入水平成正方向的變動。對於某些低檔商品來說,當消費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時,就會減少對該商品的需求量;反之,當消費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時,就會增加對該商品的需求量。消費者對其需求與收入成反方向的變動。不過,以上兩種情況不是絕對的,會因人、因時而異。因人而異就是消費者的偏好對消費需求的影響。消費偏好就是消費者對某種物品的喜好或嗜好。消費者對某種商品偏好,該商品的就需求大;對某種商品不偏好,該商品就無需求或需求小。廣告宣傳往往會改變人們的偏好,從而改變需求。對社會消費需求總水平的考察,我們可以看到:在物價水平不變的情況下,一定時期人們的收入水平越高,消費水平越高;收入水平越低,消費水平也越低。二者成正比。考察收入水平對消費的影響需要綜合考慮政府的收入分配政策和社會保障制度等因素的作用。人們的工資收入並非都是可以由消費者自由支配的收入,比如要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用等。同時,勞動者和居民也會享有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社會救濟和社會保險以及商業保險等帶來的收入。因此,即使在物價和工資收入不變的條件下,由於以上因素的影響,人們的可支配收入也會發生變化,所以,影響人們消費需求水平的不是勞動者的全部收入,而是可支配的收入。人們可支配的收入水平與消費水平成正比。考察可支配收入對人們消費水平的影響,不僅要考察當期收入的影響,還要考察未來收入的預期對消費水平的影響。正如價格預期對需求的影響一樣,收入預期也會影響到人們的消費需求,這是心理因素對消費的影響。如果人們對未來收入預期樂觀,就會鼓勵人們消費;如果人們對未來收入預期不好,人們就會增加儲蓄而減少消費。收入水平對消費水平的影響還表現為社會收入差距對消費的影響。西方經濟學認為,在人們的收入與消費需求的關系中存在著一個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即當人們的收入達到一定水平後,隨著收入的增長,消費呈遞減趨勢。這時,政府為了刺激消費增長而提高居民收入的做法往往不能奏效。但是,如果政府選擇給低收入人群增加收入則會帶來有效需求的增長和社會消費水平的提高。因此,在社會收入差距較大的情況下,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既有利於解決他們的生活困難和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於社會有效需求的增長。(二)物價水平對消費水平的影響物價水平是影響消費水平的重要因素和直接因素。我們在前面已經從單個商品的角度分析過價格因素對消費需求的影響,這里不再贅述。從社會宏觀角度看價格因素對消費需求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當其他因素(主要是收入水平)不變的情況下,一定時期的物價總水平越高,社會消費水平越低;反之,物價總水平越低,消費水平越高。因為,在人們的收入不變時,物價水平越高,貨幣的購買能力越低;物價水平越低,貨幣的購買能力越高。也就是說,貨幣的購買力與物價水平成反比,而人們的消費水平與貨幣的購買能力成正比。一定時期的物價水平是通過物價指數來表示的。物價指數是指本期物價水平對基期物價水平的比率,是用以反映物價漲跌的幅度。反映消費品物價水平的指標是消費物價指數。消費物價指數(CPI)一般又稱零售物價指數或生活費用指數,是指報告期與基期商品及服務價格水平的比率,它反映了一國消費品和勞務價格上漲或下跌的幅度,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如果在一年中消費物價指數上升了2.3%,那就表示,生活成本上升了2.3%;當生活成本提高時,消費者的貨幣購買力便隨之下降。也就是說,一年前收到的一張100元紙幣,現在只可以買到價值97.70元的商品或服務了。可見,物價總水平的基本穩定對於保持和提高消費者的實際生活水平與社會消費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影響消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上面分析到的因素以外,經濟增長、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等因素也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人們的消費。請學員們搜集相關資料,分析說明經濟增長、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等其他因素對消費需求的影響作用。
『柒』 物價上漲對市場經濟的影響
2007年我國物價上漲的影響因素分析
影響物價上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對本次物價上漲作用較大的因素有六個方面,分別是:經濟運行進入周期性高峰的拉動作用(圖1),消費需求快速增長及部分農副產品供給不足產生的需求拉動(圖2、圖3),工資上漲和生產成本提高帶來的成本推動作用,資金流動性過剩引致的貨幣供給過快增長(圖4),國內市場價格與國際市場價格的聯動效應(圖5、圖6),物價中長期發展趨勢持續攀升產生的內在支撐作用。
數據基礎上,我們以經濟周期理論為基礎建立了計量模型,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IPI)、生產資料價格指數(PPI)、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XFR)、城鎮固定資產投資(TZRG)、貨幣供應量(M1)等指標進行模擬預測分析,結果顯示:在考慮到已出台緊縮性貨幣政策的滯後影響和全球經濟衰退對我國經濟增長產生不利影響的條件下,2008年CPI仍將保持1999年以來的強勁上漲趨勢,全年CPI有可能在5%左右,但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和生產資料價格指數在年初反彈後將回歸持續下降狀態。
一、2008年物價的自身發展趨勢
1.CPI及其分類支出價格仍將保持較強上升趨勢
趨勢外推結果表明,2008年CPI仍將保持較強上升趨勢,月度同比CPI將從2008年1月的6.4%提高到5月的6.9%,下半年有所回落,但保持在6%左右,全年CPI為6.3%(表3)。從分類支出看,八類消費支出價格中只有文教娛樂價格繼續下降,其他七類均保持上漲狀態和下降幅度縮小,其中食品、居住和醫療保健三類支出價格仍將保持較高上漲狀態。
2.PPI及其分類產品出廠價格仍將保持下降趨勢
趨勢外推結果表明,2008年PPI總體呈下降狀態,月度同比PPI將從2008年1月的4.3%下降到12月的1.8%,全年PPI平均為3%(表4)。從分類產品看, 2008年生產資料出廠價格指數及其分類產品出廠價格指數基本保持繼續下降狀態。
3.生活資料及其分類產品出廠價格相對穩定
趨勢外推結果表明,2008年生活資料出廠價格指數相對穩定,上半年穩定在3.8%,下半年基本穩定在3.7%,全年PPI平均為3.7%(表5)。從分類產品看,食品出廠價格指數持續回落,耐用消費品出廠價格指數繼續小幅度攀升。總體看,2008年生活資料及其分類產品價格指數相對穩定。
4.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將保持小幅度回落狀態
三、對2008年物價走勢的綜合判斷
除國內緊縮性貨幣政策和美國次貸危機等外部沖擊外,我國物價還面臨其他外部沖擊,最為重要的是2008年1月發生的雨雪災害,2008年1月分類產品價格趨勢外推得到的CPI和PPI,以及計量模型預測的1月份CPI、PPI及IPI,均低於已公布的1月份實際物價水平(分別低0.7、0.8和2.2個百分點),說明雨雪災害對物價的影響很大。考慮到雨雪災害在2月份基本結束,對物價的直接影響主要體現在1~2月份,以後隨著工農業生產的恢復,其影響會逐步弱化,但由災害帶來的農業減產和基礎設施投資需求的增加,對3月份以後的CPI和PPI仍將持續發生影響,並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緊縮性貨幣政策的滯後影響和國外需求增速下降的負面沖擊。當然,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還不確定,有可能引發全球經濟衰退,對我國出口增長的影響可能更大,對我國經濟形成的沖擊更為嚴重;全球經濟衰退導致的需求減少,還會引致農產品(14.58,-0.22,-1.49%)、原材料和石油價格的回落,間接引致國內相關產品價格下降。綜合考慮兩方面的因素,我們認為,2008年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在年初反彈後,依然將回歸持續下降狀態,但2008年CPI仍將保持較強的上升趨勢,預計全年水平在5.5%左右。
『捌』 物價不斷上漲,它能影響整體的經濟嗎
隨著經濟不斷發展,生活條件變得越來越好了,但是相信很多人都可以清晰的感受到,物價在不斷上漲,十幾年前一瓶礦泉水5毛錢,一根冰棍只要2塊錢,而現在一瓶礦泉水少說1塊錢,有些賣到到了2、3塊錢,一根冰棍也賣到了5塊錢。從這些平時生活中經常吃的喝的零食,就可以感受到物價在上漲!
總體上來看,吃穿住行,生活的方方面面物價都在上漲,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物價在不斷上漲的呢?物價難道會一直漲下去嗎?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所以我國的物價水平在總體上才會不斷上漲,主要因為經濟增長需要、商品需求的不斷增長、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及受到世界貿易的影響,不過物價上漲對我國的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物價上漲太快,過度的通貨膨脹,會影響匯率水平,對進口不利還會影響到金融體系,對居民的收入和生活都會造成巨大的影響,而且物價也不可能無限上漲!
『玖』 物價消費指數(CPI)與通貨膨脹之間有何關系對經濟會造成什麼影響
物價消費指數是用來衡量市場上物價總體水平變動的一種指數,物價消費和通貨膨脹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在市場中,物價消費指數上升,就代表市場中發生了通貨膨脹,反之則出現了通貨緊縮。通貨膨脹對經濟會帶來毀滅性的打擊,人民生活質量下降。總而言之,CPI指的是總體物價水平指數,與通脹之間存在著正向的關系。通貨膨脹對經濟的發展是產生負向影響,長時間如此會使得經濟陷入大蕭條,人民生活水平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