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2021年榆林和淄博哪個經濟好

2021年榆林和淄博哪個經濟好

發布時間:2022-10-17 08:27:41

1. 全國各城市人均gdp排名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餘思毅

能源的戰略地位越發凸顯。3月2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簡稱《規劃》),這是「十四五」時期加快構建現代能源體系、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藍圖和行動綱領。

近日,全國GDP百強城市出爐。從GDP絕對值排名看,隨著能源、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不少以能源產業為支柱或大力發展與能源相關產業的城市,其排名獲得較大的躍升。

榆林、鄂爾多斯、包頭,典型的「家裡有礦」,其中,鄂爾多斯和榆林上升了11個名次,包頭上升了10個名次。以石油化工作為支柱產業之一的九江,排名躍升8名。煤炭大省的省會城市太原,排名則躍升6名。

同時,與新能源產業相關的地級市也實現跨越式發展。寧德上升了12個名次,據寧德市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寧德鋰電新能源、新能源汽車、不銹鋼新材料、銅材料四大主導產業合計實現增加值增長59.1%,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5個百分點。強攻工業全力打造現代產業體系、發力新能源的宜春與宿遷,排名分別躍升了6名與4名。

3月23日,經濟學家、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原主任李鐵對時代財經分析,能源儲備資源相對豐富的地級市排名在上升,這是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必然規律。

李鐵指出,最近一段時間,國際經濟形勢和能源供的變化以及國內對於能源需求的超預期增長給這些城市地區的發展帶來巨大的變數。國內的煤炭和能源價格一旦上漲,供需矛盾出現的時候,這些地區的資源優勢就會充分地體現出來。

結合今年能源的形勢,展望城市的發展,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分析師應習文對時代財經表示,今年以來,因地緣政治沖突等,全球能源價格繼續保持高位,預計傳統能源城市的GDP依舊能有所延續。

雖然形勢喜人,但高處不勝寒,傳統能源城市也面臨轉型的緊迫。應習文指出,傳統能源城市轉型的急迫性不盡相同,一些資源型城市主要是由於資源枯竭導致轉型更為急迫;另一些資源型城市,主要面臨的是雙碳戰略下,我國對傳統能源整體依賴度下降帶來的轉型壓力,預計還有5-10年的時間。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榆林人均GDP近15萬,「家裡有礦」也要轉型

據鄂爾多斯煤炭網,2021煤炭價格呈現「先漲再跌後漲再跌」的行情。

2021年1月中旬,煤價一度達到1150元/噸;而後受春節假日影響,煤炭需求階段性回落,煤炭價格隨之下降,5月底,再次上移。進入8月2日後,升至1100元/噸再度調頭下跌,跌至8月17日的1030元/噸位置。接下來,煤價直線上漲,至10月17日,煤價2600元/噸,史上最高。

煤炭價格的走高,為「煤城」創造了極大的財富。

鄂爾多斯的「財富」增長非常明顯,GDP由2020年的3533.66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4715.7億元。結合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人均GDP快速增長,由2020年的16.41萬元增長至2021年的21.9萬元,首次超越石油之城克拉瑪依成為全國第一。

鄂爾多斯市是全國最大的煤炭產地,據當地統計局數據,2021年鄂爾多斯規模以上煤炭企業生產原煤67283.1萬噸,原煤產量約佔全國的1/6。

榆林以GDP5435.18億元,居陝西省內第一名。榆林人均GDP已經高達14.99萬元,接近2.37萬美元。回溯歷史,2001年,榆林經濟總量129億元,21年之間,增長了約42倍。

受能源儲量的影響,榆林采礦業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81.4%。眾所周知,煤炭行業極具周期性。應習文指出,過於依賴單一資源型產業的城市,其經濟受到商品價格周期性波動的影響也較大,資源價格有漲也會有跌,從更長遠的角度看還是要力爭實現產業的多元化。

轉型也被提上議程。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石泰峰在今年兩會上就談到了內蒙古能源產業未來的發展設想——雙碳背景下,新能源扮演的角色正在從生力軍向主力軍轉變。

據錫林郭勒盟互聯網信息,石泰峰指出,要加快推進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開發利用,著力打造一批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在全國率先建成以新能源為主體的能源供給體系、率先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確保到2025年新能源裝機規模超過火電裝機規模、2030年新能源發電總量超過火電發電總量,實現由化石能源大區向清潔能源大區轉變。

在應習文看來,傳統能源城市轉型通常面臨的困難有:一是長期依賴能源產業造成轉型思維的慣性;二是一些資源型城市的其他自然稟賦往往是短板,比如氣候、地理位置偏遠、地形地貌復雜等,成為轉型的客觀不利因素;三是其他產業領域的發展基礎較弱,比如人力資源、技術資源等。

「內陸傳統能源城市仍然要結合自身稟賦實現轉型,比如西北地區可藉助鋰、硅等資源向上游,或藉助風光優勢向下游靠攏,與東部地區集中在中游製造形成差異化分工。」應習文補充道。

在李鐵看來,能源城市轉型必須審時度勢。

李鐵進一步分析,傳統能源城市之所以出現經濟的嚴重下滑,一個主要原因是長達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開采導致了資源枯竭。「因此,我們不是把這些城市地區叫做傳統能源地區,而是叫做資源枯竭城市地區。」

「盡管曾經在一段時間內,榆林等地區的發展曾經出現過嚴重的波動,經濟和財政收入大幅度下滑,主要原因在於我國當時處於能源結構調整和供給的短期過剩,而且也受國際減碳排放的要求和石油天然氣價格的影響。」李鐵稱,短期的能源需求下降改變不了這些地方的長期發展趨勢,畢竟地下的煤炭和天然氣資源將會是巨大的聚寶盆,這些地方相比於其他城市地區更具發展潛力。

在李鐵看來,雖然煤炭資源在未來低碳發展的過程中會受到政策的影響,但是由於國際和國內各方面的原因,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耗中所佔的比較高的比重,長一段時間內不會下降。

「當國際形勢和國內經濟格局發生變化之後,有著豐富資源和能源儲備的城市地區,增長速度就會大大加快。」李鐵說道。

關於雙碳戰略下,能源城市如何轉型,李鐵進一步指出,在碳中和的問題上國際已經達成了共識,但是在具體落實碳中和的政策中,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首先是對於從化石能源向清潔能源轉變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這是長期目標,不是短期內就可以達到的。而且有些問題也不是完全取決於我們,而是取決於國際能源供給形勢的變化。」

寧德、宿遷的「後發優勢」具有可復制性

在GDP百強排單上,寧德市表現亮眼,而細看寧德各區的情況,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集群的蕉城區可圈可點。

福建日報報道,2021年蕉城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098.59億元,同比增長29.8%,成為寧德市首個千億縣域經濟體。蕉城區對寧德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7.5%,拉動全市經濟增長9.0個百分點,較上年提升5.3個百分點,中心城區地位凸顯。

寧德市蕉城區委書記何必良指出,蕉城區推進高質量發展,得益於新能源新材料和先進製造業的持續壯大、強勢帶動。

據悉,寧德以建設鋰電之都為目標,建造國內最具競爭優勢的現代汽車城和銅產業基地。創業板「龍頭」寧德時代、深耕新能源智能裝備賽道思客琦、上汽寧德基地總裝車間、中銅東南銅業等企業均落戶寧德。

除了寧德,江蘇宿遷與江西宜春也都在布局產業多元化的同時,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

據宿遷市政府網站,2021年,全市六大主導產業包括機電裝備、綠色食品、高端紡織、光伏新能源、綠色家居、新材料,實現產值2989.15億元,同比增長34.0%,佔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的80.0%,對全市增速貢獻率達到83.9%,拉動增速26.8個百分點。

據悉,宿遷政府鼓勵企業著力攻克高顯色LED、蓄熱式節能工業燃氣爐等關鍵裝備技術瓶頸並實現產業化,引導企業突破新一代光伏、大規模儲能、汽車動力電池集成控制等產業核心技術,大力發展具有國內乃至世界先進水平的光伏發電組件、智能電網集成設備、風電核電用關鍵零部件等裝備製造,形成產業化能力。

宜春則定位做大做強新能源(鋰電)、生物醫葯、電子信息、先進裝備製造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拓展醫療器械、節能環保、新材料等若干個引領未來發展的新動能產業。去年,宜春舉全市之力把新能源(鋰電)產業作為首位產業來抓,引入寧德時代、國軒高科、贛鋒鋰業、合肥力翔等一批鋰電頭部企業。

寧德、宿遷等市布局新能源產業鏈、多元發展,獲得了「後發優勢」,GDP實現了較大的飛躍,這樣的地級市「逆襲」,給其他城市什麼啟示?

應習文指出,寧德、宿遷作為發展新能源產業鏈而崛起的城市,具備一些獨特優勢,比如地理位置靠近東南沿海,具有充沛的勞動力資源,依託長三角、海西經濟帶強大的區位優勢等,這都給其他城市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李鐵進一步指出,寧德和宿遷發展新能源產業也是長期以來的結果。畢竟在新能源技術領域的創新將會帶動我國新能源產業以及工業製成品產業的技術革命。特別是電池技術的革命,包括電池使用時間,儲備的電量,還有充電時間等,影響到的新技術應用是全方位的。

「只要寧德和宿遷的企業繼續堅持研發,保持國際領先地位,直接會影響到這些城市地區的發展。更重要的是通過產業集群和互補性的產業聚集,帶動全地區經濟的增長,這也是大的趨勢。」李鐵表示,無論從國際還是國內形勢看,對能源的需求應該是長期的,甚至是永恆的。只是利用什麼樣的能源,產生什麼樣的新技術,還具有可變性。

至於如何復制寧德、宿遷的「後發優勢」,李鐵稱,只要有盈利和市場需求,參與的企業就會更多,地方在爭取這方面的投資力度會更強。「要尊重市場的選擇,在這種大環境下,地方並不比企業懂得的更多,而政府過度的參與反而會導致投資的失敗,這種經驗教訓也有很多。」

","force_purephv":"0","gnid":"92abbb6a92c0d7b35","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106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79e0903c15917470.jpg","width":"1700"}]}],"original":0,"pat":"pdc,mass_leader,art_src_3,fts0,sts0","powerby":"pika","pub_time":164819604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redirect":0,"rptid":"b420b91989d4ba7f","src":"時代財經","tag":[{"clk":"keconomy_1:gdp","k":"gdp","u":""},{"clk":"keconomy_1:煤炭","k":"煤炭","u":""},{"clk":"keconomy_1:新能源","k":"新能源","u":""}],"title":"能源帶飛經濟!昔日「鬼城」人均GDP21.9萬,全國第一國內人均GDP排行前十的城市?: 2009中國城市GDP排名 1、上海市 13698億元 增9.7% (滬) 2、北京市 10488億元 增長9% (京) 3、廣州市 8215億元 增12.3% (廣東1) 4、深圳市 7806億元 增12.1% (廣東2) 5、蘇州市 6701億元 增長13% (江蘇1) 6、天津市 6354億元 增16.5% (津) 7、重慶市 5096億元 增14.3% (渝) 8、杭州市 4781億元 增11% (浙江1) 9、青島市 4409億元 13.5%(山東1) 10、無錫市 4400億元 13%(江蘇2)

中國城市人均GDP 排名 - : 以及當地的購買力 全國各省各城市2007年人均GDP排名(常住人口) 2008年6月12日更新 注: 1、以下均為2007年統計初報數據; 2、人口以常住人口為標准; 3、未提供或未註明常住人口數據的...

中國各省市人均GDP排名 - : 1. 上海 66612. 北京44543. 天津3802 4. 浙江2881 5. 江蘇25246. 廣東23357. 福建20848. 山東20249. 遼寧197110. 黑龍江168011. 河北156912. 內蒙古137513. 吉林131814. 湖北127015. 新疆117216. 海南116817. 山西110318. 河南109719. 青海104520. 重慶102521. 湖南101322. 江西98623. 寧夏94724. 陝西94125. 安徽93425. 西藏93426. 四川90827. 廣西82128. 雲南81129. 甘肅72030. 貴州493隻有大陸的,其他地方標准不同

中國人均GDP城市排行前十是哪十個城市?: 序號 名稱 總GDP(億元)人口 人均 01 上海市 7359.2 1778 4139002 北京市 5513.2 1538 3584703 天津市 3094.1 1043 2966504 浙江省 10996.8 4898 2245205 江蘇省 15013.4 7475 2008506 廣東省 18153.6 9185 1849507 山東省 15804.7 9248 1709008 福建省 5009.8 3532 1418409 遼寧省 5841.0 4221 1383810 內蒙古 2979.5 2395 12441

2019年全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前十名的城市是哪幾個? - : 你好.據了解,2019年度「中國最佳表現城市」榜單分別根據各個城市的經濟表現以及對於增長衡量的重點分析,對中國264個一、二、三線城市進行排名.排名指數包括人均一年(2017—2018)和人均五年(2013—2018)的就業、工資和地區生產總值的增長,三年外商直接投資的增長(2015—2018),2018年度外國直接投資和地區生產總值的比率,以及2018年高附加產業就業的區位商.2019年中國最佳表現城市前十排名:1.成都、2.深圳、3.北京、4.蘭州市、5.鄭州市、6.西安7.貴陽、8.長春、.武漢、10.廈門

全國人均gdp排名 : 2018年,我國經濟在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同時,GDP總量也邁上了新台階,突破了90萬億.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為900309億元.分城市來看,2018年我國一共有...

全國各市的GDP及人均GDP排名 - : 2011年全國各城市GDP排名 排名 城市 生產總值 常住人口萬 全國人均GDP排名1、上海:16872.42 滬 1888 增長9.9% 2、北京:13777.94 京 1664 增長10.2% 3、廣州:10604.48廣東1 1011 增長13.0% 5、深圳:9510.91 廣東2 876 增長12.0%...

中國城市人均GDP 排名: 上海本地人口GDP已經要超9000美元了

中國各市人均GDP排名?:2011年中國各城市人均GDP收入排行榜 1.東莞----22882元; 粵 2.深圳----21494元; 粵 3.溫州----19805元; 浙 4.珠海----18908元; 粵 5.上海----18645元; 滬 6.台州----18313元; 浙 7.廣州----18287元; 粵 8.北京----17653元; 京 9.佛山----...

中國人均GDP最高十大城市?: 北京 香港 台北 上海 廣州 天津 沈陽 南京 重慶 武漢

2. 在中國三十一個省中哪個城市的經濟綜合方面最好

在中國大陸三十一個省中,上海市的經濟綜合方面最好。 2009上半年中國城市經濟排名前130位

1、上海市 6612 (滬)
2、北京市 5308.4 (京)
3、廣州市 3917.3 (廣東1)
4、深圳市 3631.7 (廣東2)
5、蘇州市 3311.05 (江蘇1)
6、天津市 3154.85 (津)
7、無錫市 2350 (江蘇2)
8、重慶市 2322.26 (渝)
9、佛山市 2293.2 (廣東3)
10、青島市 2282.4 (山東1)
11、杭州市 2210.8 (浙江1)
12、沈陽市 2054.2 (遼寧1)
13、武漢市 1983.2 (湖北1)
14、大連市1968.8 (遼寧2)
15、成都市 1951.3 (四川1)
16、南京市 1911.1 (江蘇3)
17、寧波市 1819.8 (浙江2)
18、煙台市 1817.8 (山東2)
19、唐山市 1718.3 (河北1)
20、東莞市 1690.2 (廣東4)
21、濟南市 1531.7 (山東3)
22、鄭州市 1524.3 (河南1)
23、長沙市 1484.1 (湖南1)
24、濰坊市 1402.6 (山東4)
25、哈爾濱市1373.4(黑龍江1)
26、石家莊市1365.4 (河北2)
27、南通市 1350.02 (江蘇4)
28、泉州市 1289.42 (福建1)
29、長春市 1194.3 (吉林1)
30、常州市 1167 (江蘇5)
31、淄博市 1150.5 (山東5)
32、濟寧市 1127.9 (山東6)
33、徐州市 1091.46 (江蘇6)
34、溫州市 1087.49 (浙江3)
35、西安市 1076.3 (陝西1)
36、紹興市 1058.18 (浙江4)
37、臨沂市 1039 (山東7)
38、福州市 1003.2 (福建2)
39、威海市 981.1 (山東8)
40、東營市 936.6 (山東9)
41、大慶市 930 (黑龍江2)
42、邯鄲市 910.4 (河北3)
43、包頭市 900.1 (內蒙古1)
44、台州市 897.88(浙江5)
45、洛陽市 895.8 (河南2)
46、鞍山市 884 (遼寧3)
47、鄂爾多斯 870 (內蒙古2)
48、鹽城市 870 (江蘇7)
49、泰州市 845.45 (江蘇8)
50、嘉興市 841.27 (浙江6)
51、合肥市 835.2 (安徽1)
52、保定市 820.6 (河北4)
53、揚州市 820 (江蘇8)
54、鎮江市 814 (江蘇9)
55、德州市806.2 (山東10)
56、南昌市787.3 (江西1)
57、泰安市784.7 (山東11)
58、金華市772.5 (浙江7)
59、南陽市 770.4 (河南3)
60、昆明市770.2 (雲南1)
61、吉林市 731.3 (吉林2)
62、中山市 708.69 (廣東5)
63、廈門市 696.4 (福建3)
64、太原市 683.9 (山西1)
65、南寧市 671 (廣西1)
66、呼和浩特658.1(內蒙古3)
67、聊城市 646.7 (山東11)
68、濱州市 627.4 (山東12)
69、江門市 612 (廣東6)
70、惠州市 603.2 (廣東7)
71、棗庄市 583.4 (山東13)
72、滄州市 582.48 (河北5)
73、茂名市 560 (廣東8)
74、宜昌市 558 (湖北2)
75、平頂山 550.8 (河南4)
76、岳陽市 539.6 (湖南2)
77、廊坊市 535 (河北6)
78、焦作市 515.8 (河南5)
79、湛江市 511 (廣東9)
80、許昌市 509 (河南6)
81、湖州市 505.63 (浙江8)
82、汕頭市 501 (廣東10)
83、安陽市 496.7 (河南7)
84、襄樊市 488 (湖北3)
85、常德市 484.1 (湖南3)
86、淮安市 483.62(江蘇10)
87、新鄉市 472.47 (河南8)
88、周口市 471.2 (河南9)
89、柳州市 465.13 (廣西2)
90、漳州市 455.6 (福建4)
91、商丘市 453.31(河南10)
92、邢台市 448 (河北7)
93、珠海市 447.8 (廣東11)
94、衡陽市 446.5 (湖南4)
95、株州市 440 (湖南5)
96、烏魯木齊437.5 (新疆1)
97、信陽市 437.1 (河南11)
98、菏澤市 428 (山東14)
99、榆林市 424.11 (陝西2)
100、連雲港 418 (江蘇11)
101、駐馬店 413.4 (河南12)
102、蘭州市 411 (甘肅1)
103、贛州市 410 (江西2)
104、通遼市 392 (內蒙古4)
105、綿陽市 388.59 (四川2)
106、貴陽市 385.1 (貴州1)
107、蕪湖市 380.8 (安徽2)
108、營口市 380 (遼寧4)
109、日照市 378.1(山東15)
110、赤峰市 373.5 (內蒙古5)
111、桂林市 371.61 (廣西3)
112、秦皇島 370.57 (河北8)
113、安慶市 353.3 (安徽3)
114、開封市 353 (河南13)
115、揭陽市 350 (廣東12)
116、咸陽市 347.5 (陝西3)
117、錦州市 347.4 (遼寧5)
118、德陽市347.3 (四川3)
119、郴州市 342.3(湖南6)
120、撫順市 342 (遼寧6)
121、寶雞市 342 (陝西4)
122、龍岩市 336.8(福建5)
123、臨汾市 330.3(山西2)
124、清遠市 329 (廣東13)
125、曲靖市 326.6(廣西4)
126、馬鞍山326.1 (安徽4)
127、肇慶市 318.4(廣東14)
128、九江市 314.9(江西2)
129、本溪市 310 (遼寧7)
130、張家口 304 (河北9)

3. 2021年人均GDP50強城市

2021年人均GDP50強城市

2021年人均GDP50強城市,作為全國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各城市交出了2021年的成績單,意味著城市經濟再上新台階。2021年人均GDP50強城市。

2021年人均GDP50強城市1

GDP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而人均GDP則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發達程度的重要指標,2019年中國大陸人均GDP首次突破1萬美元,2021年中國大陸人均GDP突破1.25萬美元,已經超過世界平均水平。

2021年中國大陸城市人均GDP50強已經出爐了,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城市入榜。

根據世界人均GDP發達標准,人均GDP達到2萬美元是發達國家水平,2021年中國已經有很多城市超過了該水平,2021年,中國有30座城市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比2020年增加20座,這意味著中國一年就增加了20座發達國家水平的城市,充分說明了中國城市近年來經濟發展獲得了巨大成就。

人均GDP前三甲城市

狀元:鄂爾多斯

2021年是鄂爾多斯市經濟騰飛的一年,GDP名義增速達到33.5%,增速位居全國前列,帶動全市GDP總量和人均GDP迅速抬升,2021年鄂爾多斯市實現GDP4715.7億元,排名全國第57名,人均GDP達到20.9萬人民幣(3.43萬美元),排名從2020年的第四名提升至榜首。

榜眼:克拉瑪依

2021年克拉瑪依市預計實現GDP1050億元,2020年末常住人口達到49.03萬人,人均GDP達到21.42萬人民幣(3.4萬美元),2020年克拉瑪依市人均GDP位居全國地級市第一,2021年人均GDP被同省的鄂爾多斯趕超,退居全國第二名。

探花:無錫

在中國城市GDP前15強中,無錫市是常住人口最少的城市,常住人口僅746萬,但是創造的經濟總量卻不低,2021年無錫市實現GDP14003.24億元,排名全國第14名,所以,無錫市的人均GDP也非常高,人均GDP達到18.77萬人民幣(2.9萬美元),排名全國第三名。

人均GDP排名前十的城市還有:北京市、蘇州市、南京市、深圳市、上海市、常州市、珠海市。

GDP和人均GDP均排名全國前十的城市有5個,分別是北京市、蘇州市、南京市、深圳市、上海市,從某種意義來說,這些城市才是真正全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城市。

50強城市區域分布

2021年,中國人均GDP50強城市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主要分布在我國發達的江蘇、浙江、廣東、山東、福建和內蒙古等省份。

其中,江蘇省入榜城市最多,達到8個,其次是浙江省,有6個城市入榜,而廣東、山東、福建、內蒙古各有5個城市入榜。

地處我國北部邊疆的內蒙古去年竟然有5個城市入榜人均GDP50強,富裕程度不可小覷,特別是排名第一的鄂爾多斯市和排名第二的克拉瑪依市均來自內蒙古。

另外,安徽省有3個城市入榜,湖北有2個城市入榜,陝西、雲南、遼寧、新疆、河北、甘肅、湖南、江西各有1個城市入榜。

四大直轄市中,北京和上海人均GDP排名均進入前十,天津排名第40名,而重慶市是唯一沒有進入人均GDP50強的直轄市。

雖然全國人均GDP已經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中國城市發展不平衡的矛盾也越發嚴重,中國一些城市的人均GDP已經超過3萬美元,而有些地區的人均GDP卻低於3000美元,兩者相差十倍,人均GDP的巨大差距充分反映地區發展不均衡,說明中國城市的「貧富差距」也在迅速擴大。

2021年人均GDP50強城市2

作為全國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各城市交出了2021年的成績單,意味著城市經濟再上新台階。全國300多個地級市以上的城市中,前50強可謂是「佼佼者」。

上海、北京、深圳、廣州4座一線城市,依然穩坐「四大天王」的位置。這一次,榆林、太原取代南寧、漳州成為「尖子生」踏入Top50。

其中,在GDP20強城市中,前17位排名與2020年一致。然而,時隔22年福州超越泉州,重返福建省第一名,拿走了全國20強最後一個名額。

(長春為預估數據,以官方為准)

大局未變 誰更出色

按GDP排名分析,全國前十的城市去年GDP總量均已超過1.6萬億元,前六城超過了2萬億元。其中,上海、北京GDP總量突破4萬億元,深圳、廣州突破3萬億元,成都、杭州逼近2萬億元。

再從GDP實際增速研究,武 漢、合肥、南通、無錫、蘇州、成都、東莞等14城增速跑贏全國8.1%的數據。其中,武 漢(12.2%)、合肥(9.2%)、南通(8.9%)增速數據排名位列前三。

值得注意的是,GDP「萬億俱樂部」擴容至24城。論橫向區位,東部城市有17座,中部城市4座,西部城市3座。論縱向區位,南方有18座,北方僅有6座,南北差距未見縮小。

從城市群來看,其中長三角城市群以8座領銜,粵港澳大灣區以4座緊隨其後。在頭部十大城市中,武 漢因疫情影響,2020年已與杭州位置互換。南京取代天津,成為新的中國十大城市之一。由此看到,今年格局也未曾改變。

新兵過萬 誰最上進

所謂「萬億俱樂部」,指的是中國大陸全年GDP達到或超過1萬億元的城市。2020年「萬億俱樂部」 迎來擴容,成員從17個增至23個,包括濟南、合肥、南通、福州、泉州以及西安。近些年,從這幾個城市的成績單來看,各有喜憂。

提到合肥,腦海中不禁閃現出京東方、長鑫、蔚來等龍頭企業。這些年用「搶跑」二字概括合肥,一點也不為過。正如足球場上的黑馬,馳騁到球門前,才顯露胸有成竹的自信,臨門一腳直打球門。

這座城市的GDP增量和名義增速,均是6城最高的,連續六年實現每年跨越一個千億台階。按照這個速度,合肥今年超越濟南指日可待。

當然,作為省會的濟南並不示弱,以11432.22億元在6城市中拔得頭籌,拿下第18名的席位。近些年,發展速度日新月異,勢必會站在省內「一覽眾山小」。

根據濟南統計局數據,2021年濟南深入實施工業強市發展戰略,加快建設「智造濟南」,全市工業經濟保持平穩運行,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5.9%,兩年平均增長9.0%,分別高於全國、全省兩年平均2.9、1.7個百分點。

而泉州相比這幾個城市,2019年經濟距離萬億僅差54億元。雖然GDP連續22年位居全省第一,但是福州一直在「窮追不舍」。最終,福州還是搶回了「老大哥」的位置。不過,誰能一直坐穩「大哥」的位置,還真不好說。

福州實力不俗,2021年GDP再破一個千億門檻。其中,一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分別為4.0%、32.5%、63.5%,分別拉動增長0.3、2.7、5.3個百分點。

再看名義GDP增速上,福州同樣表現出色,去年前三個季度福州GDP增速均高於泉州。全年13.0%的增速成績,在6個「新兵」中僅次於合肥。

說實話,南通闖入萬億俱樂部,令人意料之外。2019年距離萬億目標,差著616.5億的缺口,六個城市中僅高於西安。雖然一口吃不了大胖子,但是持續性小口投喂也相差無幾。

令人仰望的是,南通地理位置的優勢,進入了上海一小時經濟圈,面臨著沿海與內陸兩大經濟的輻射。論「包工頭」,南通是專業的,每4個南通人,就有1人從事建築業。作為南通的傳統產業、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建築業的產值很高。截至去年,建築業總產值破萬億,在地級市中排名第一。

西安是西北首個GDP破萬億城市,而且GDP突破萬億元大關也意味著,九大國家中心城市GDP全部超萬億元。前幾年,西安在縣域經濟上存在短板,主要集中鄠邑、藍田、周至三個傳統「末位」區縣。

經過不斷地調整,三區經濟總量之和佔全市一半左右。但是,三者去年年底突然失速,一方面是突發的疫情,使得按下了「暫停鍵」,另一方面是發展潛力上的日漸疲軟。

無論如何,受去年末疫情影響,整個城市有40餘天被迫按下「暫停鍵」,但西安算是打出了「萬億城市」的.擦邊球。

而在當時,東莞GDP達10855.35億元,成為萬億GDP第24城,超越了西安。據2022年東莞政府報告,2021年東莞規上工業企業數量超1.1萬家,實現翻一番;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5%左右,重大項目投資突破千億元大關。

拒絕一城獨大雙子星不是夢

「雙子星」現象,相信大家都熟悉不過了。這些城市經濟總量佔到全省經濟的四分之一,核心綜合實力旗鼓相當,則說明該城市對所在省份經濟十分重要。

比如,廣東坐擁廣州、深圳,浙江穩拿杭州、寧波,福建的福州、廈門各有所長,山東的濟南、青島你追我趕……

為什麼沿海省份雙子星「成群結隊」,而內陸省份往往「一枝獨秀」?

不難發現,隨著武 漢、成都、長沙、鄭州、合肥等城市在各大榜單中嶄露頭角,逐漸成為排行榜中的「新秀」。但是,這些地方幾乎都帶著省份的身份,而其餘地方在榜單中算是個「過客」,真是時有時無、若隱若現。甚至,讓人很難脫口而出該城市是省內第二大強市。

然而,沿海省份並不一樣,往往都是多個「雙子星」城市,現在「三子星」城市出現了,福州、泉州、廈門就是三足鼎立。尤其,在南方能輕而易舉的說出第二大城市、第三大主力軍。有些城市的實力與省會不分伯仲、勢均力敵,深圳就是最為典型的「橋頭堡」。

「雙子星」城市的存在,究竟對區域經濟發展有哪些好處?

一方面,可以促進城市間競爭,在吸引人才、產業、資金等方面進行對標,打造更好的市場環境,從而使得雙方共贏。另一方面,久而久之在省內形成「城市群」,帶動資源要素快速流通,打破行政束縛,對整個區域將會產生積極作用。

所以,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可以說,雙子星城市越多,發展才越平衡。

24座「萬億俱樂部」分布並不均衡,一定程度上也表明產業、技術、人才等各種資源流向了特定的區域。因此,未來需要進一步協調區域發展,優化計劃單列市、重要節點城市等中心城市,發揮更大的「溢出」效應。

2021年人均GDP50強城市3

城市的活力是中國經濟快速崛起的主要動力。近年來,中心城市、經濟總量大的城市對經濟的帶動作用日益凸顯。

當前,各大城市2021年經濟數據陸續揭曉。第一財經記者統計梳理了2021年各大城市GDP數據,在全國337個地級及地級以上城市中,共有54個城市GDP超過5000億元,比上一年多了9個,共有24個城市GDP超過萬億元大關,比上一年增加1個。此外,2021包括榆林、濰坊等一些地級市表現十分亮眼。

24城超過萬億,福州首次躋身20強

在全國337個地級及地級以上城市中,這50城可謂是佼佼者。根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2021年TOP50城GDP之和為613484億元,約佔全國的53.6%。從入圍的門檻來看,今年第50名的是太原,其GDP達5121.6億元,比去年的門檻提高了519.6億元,這也是50強城市GDP門檻首次突破5000億元。

從頭部城市來看,今年GDP十強城市依然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蘇州、成都、杭州、武 漢、南京,前十名的名次都沒有變化。

上海和北京均首次超過了4萬億。其中,上海實現GDP43214.85億元。上海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全年全市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16055.82億元,比上年增長14.6%,兩年平均增長11.7%。其中,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和生物產值同比增速分別為1.9倍、16.1%和12.1%,兩年平均增速分別為1.8倍、12.2%和7.4%。

北京市實現GDP40269.6億元。北京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1.0%,兩年平均增長15.8%。重點行業中,醫葯製造業在疫苗生產帶動下比上年增長2.5倍。

京滬之後,深圳也實現了新突破,GDP首次超過3萬億元,廣州、重慶和蘇州處於2萬億元梯隊。其中,廣州仍領先重慶338億元,繼續守住第四位置。

從第11名到第20名的城市來看,位居第12的寧波GDP達到了14594.9億元,將領先青島的優勢擴大到了459億元。

杭州規劃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湯海孺對第一財經分析,寧波近年來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結合很不錯,寧波本身的製造業十分發達,有很多隱形冠軍,在互聯網的賦能後,能進一步提升產業發展。

東南沿海的福建省省會福州市去年經濟發展也十分亮眼。2021年,福州20多年來GDP首次超越民營經濟大市泉州,成為福建省第一經濟大市。同時,福州在全國城市的排名中,連升三位,首次躋身到全國20強行列。

福建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開明分析,福州是福建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創新中心,福州的數字經濟、高科技產業發展比較好,現代服務業也比較強。比如,福州的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較為突出,擁有新大陸(000997.SZ)、網龍(00777.HK)、星網銳捷(002396.SZ)等代表性企業。

50強中,GDP超萬億元的城市共有24個,比上一年增加1個,新晉城市是東莞。改革開放後,隨著加工出口貿易的發展,東莞逐漸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基地之一,有「世界工廠」之稱。近年來,在一線城市深圳的帶動和產業外溢下,東莞的高新產業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高新技術企業達7400多家。在此次東莞進入萬億元俱樂部後,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的GDP萬億城市達到4個,與江蘇省並列第一。

東莞之後,目前9000億元梯隊暫時空缺,有4個城市處於8000億梯隊,分別是常州、煙台、唐山和徐州。其中,蘇南地區的常州GDP達到8807.6億元,是最靠近萬億元大關的後備城市。

7000億梯隊的陣容更大,有7個城市目前處於這一梯隊,分別是大連、溫州、沈陽、昆明、長春、廈門和濰坊。既有省會城市,也有計劃單列市,還有溫州和濰坊這兩個普通地級市。

表:2021年城市GDP前50(第一財經記者根據各地公布數據整理)

江蘇9個浙江7個入圍,濰坊、榆林亮眼

從50強城市的區域分布來看,東部沿海地區共有33個城市,佔比約三分之二。中西部地區共有13個,佔26%。東北地區共有4個,即東北的4個副省級城市。

按省份分布來看,第二經濟大省江蘇最多,在江蘇13個設區市中,共有9個城市入圍中國城市50強,且這9個城市的GDP全部超過了6000億元,其中有4個城市超過萬億元,分別是蘇州、南京、無錫和南通。

江蘇之後,同處長三角的第四經濟大省浙江共有7個城市入圍50強,數量位居第二。其中,杭州繼續排名第八,寧波位居第十二,溫州位列第三十。

第三經濟大省山東共有5個城市入圍50強。相比之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僅有4個城市入圍,分別是兩個一線城市深圳、廣州和兩個製造業大市佛山、東莞。廣東入圍城市少,與廣東區域經濟發展特點有關。由於珠三角與粵東西北存在巨大的差距,廣東的經濟發展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其中僅廣州、深圳和佛山、東莞四個城市就佔了全省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二。這四個城市之後,第五名的城市惠州與第四名的東莞有很大的差距。

另一方面,50強城市包括了四大直轄市、5個計劃單列市和18個省會城市以及23個普通地級市。值得注意的是,在23個普通地級市中,有20個來自東部沿海地區,其中江蘇有8個、浙江5個、山東3個、廣東2個。

一些普通地級市的表現十分亮眼。其中來自山東的濰坊,排名由上一年的第39名上升到第35名,GDP總量由2020年5872.2億元直接跨過6000億階梯,進入到7000億梯隊,達到了7010.6億元,與副省級城市廈門的差距僅有23億元。

濰坊這座擁有濰柴、晨鳴、歌爾等眾多知名上市公司的區域強市,近年來正呈現厚積薄發態勢。濰坊注重發展實體經濟,已有國家級單項冠軍17家、「專精特新」小巨人27家。在2017年至2020年山東遴選出的371家省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中,濰坊擁有57家,位列16個地市的第一名。

沿海之外,中西部地區也有3個普通地級市進入50強,比上一年增加一個,新入圍者是榆林。數據顯示,2021年榆林市GDP突破5000億元,創歷史新高,達5435.18億元,穩居陝西省第二。在全國的排名由第57名上升到第46名,上升了11位。

排名的大幅上升,與能源、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緊密相關。作為煤炭生產基地,2021年榆林工業總產值首超7000億元。比上年增長55.9%,兩年平均增長22.7%。其中,能源工業產值增長61.4%;化工行業產值增長54.3%。

實際上,不只普通地級市,一些省會城市也因為能源價格的上漲,名次發生顯著變化。其中煤炭大省山西的省會太原由上一年的第56名,上升到第50名。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太快,擁有能源、原材料多的地區,工業利潤、經濟總量增加較多。當然這些地方未來的產業結構也需要進一步調整和升級。

4. 2016一線城市排名

一線城市5個:

北京(全國政治、文化、教育中心)

上海(全國經濟中心)

廣州(經濟發達,中國第三大城市)

深圳(經濟發達、特區城市)

天津(重要經濟大港)

二線發達城市8個:

杭州(經濟發達、副省級、強省省會)

南京(經濟發達、副省級、強省省會)

濟南(經濟發達、副省級、強省省會)

重慶(直轄市,西部中心城市)

青島(經濟發達、計劃單列市)

大連(經濟發達、計劃單列市)

寧波(經濟發達、計劃單列市)

廈門(經濟發達、計劃單列市)

二線中等發達城市15個:

成都(經濟發展較好、區域中心、副省級省會)

武漢(經濟發展較好、區域中心、副省級省會)

哈爾濱(經濟發展較好、區域中心、副省級省會)

沈陽(經濟發展較好、區域中心、副省級省會)

西安(區域中心、副省級省會)

長春(區域中心、副省級省 會)

長沙(經濟發展較好、地級市 省會)

福州(經濟發展較好、地級市 省會)

鄭州(經濟發展較好、地級市 省會)

石家莊(經濟發展較好、地級市 省會)

蘇州(經濟強市、中國地級市經濟最強市)

佛山(經濟強市)

東莞(經濟強市)

無錫(經濟強市)

煙台(經濟強市)

太原(經濟強市、地級市省會)

二線發展較弱城市:

合肥 (地級市省會)

南昌 (地級市省會)
南寧 (地級市省會)

昆明 (地級市省會)

溫州 (重要的經濟城市)

淄博 (重要的工業城市)

唐山(河北經濟強市)

三線城市:

烏魯木齊(新疆自治區首府)

貴陽(貴州省會)

海口(海南省會)

蘭州(甘肅省會)

銀川(寧夏自治區首府)

西寧(青海省會)

呼和浩特(內蒙古首府)

泉州(福建經濟第一強市)

包頭(內蒙古第一大城市,經濟第二強市)

南通(江蘇經濟強市)

大慶(黑龍江經濟強市)

徐州(江蘇經濟強市)

濰坊(山東經濟強市)

常州(江蘇經濟強市)

鄂爾多斯(內蒙古經濟第一強市)

紹興(浙江經濟強市)

濟寧(山東經濟強市)

鹽城(江蘇經濟強市)

邯鄲(河北經濟第三強市)

臨沂(山東經濟強市)

洛陽(河南經濟強市、古都)

東營(山東經濟強市)

揚州(江蘇經濟強市)

台州(浙江經濟強市)

嘉興(浙江經濟強市)

滄州(河北經濟強市)

榆林(陝西經濟第二強市)

泰州(江蘇經濟強市)

鎮江(江蘇經濟強市)

崑山(全國百強縣第一名)

江陰(全國百強縣第二名)

張家港(全國百強縣第三名)

義烏(浙江經濟強市 縣級市)

金華(浙江經濟強市)

保定(河北經濟強市)

吉林(吉林經濟第二強市)

鞍山(遼寧經濟第三強市)

泰安(山東經濟強市)

宜昌(湖北經濟第二強市)

襄陽(湖北經濟第三強市)

中山(廣東經濟強市)

惠州(廣東經濟強市)

南陽(河南經濟強市)

威海(山東經濟強市)

德州(山東經濟強市)

岳陽(湖南經濟第二強市)

聊城(山東經濟強市)

常德(湖南經濟強市)

漳州(福建經濟第四強市)

濱州(山東經濟強市)

茂名(廣東經濟強市)

淮安(江蘇經濟強市)

江門(廣東經濟強市)

蕪湖(安徽經濟第二強市)

湛江(廣東經濟強市)

廊坊(河北經濟強市)

菏澤(山東經濟強市)

柳州(廣西經濟第二強市)

寶雞(陝西第二大城市、經濟第四強市)

珠海(特區、廣東經濟第十強市)

綿陽(四川第二大城市)

四線城市:

株洲(湖南經濟第五強市)

棗庄(山東經濟第十五強市)

許昌(河南經濟第四強市)

通遼(內蒙古經濟第四強市)

湖州(浙江經濟第八強市)

新鄉(河南經濟第五強市)

咸陽(陝西經濟第三強市)

松原(吉林經濟第三強市)

連雲港(江蘇經濟第十二強市)

安陽(河南經濟第六強市)

周口(河南經濟第七強市)

焦作(河南經濟第八強市)

赤峰(內蒙古經濟第五強市)

邢台(河北經濟第七強市)

郴州(湖南經濟第六強市)

宿遷(江蘇經濟第十三強市)

贛州(江西經濟第二強市)

平頂山(河南經濟第九強市)

桂林(廣西經濟第三強市)

肇慶(廣東經濟第十一強市)

曲靖(雲南經濟第二強市)

九江(江西經濟第三強市)

商丘(河南經濟第十強市)

汕頭(廣東經濟第十二強市)

信陽(河南經濟第十一強市)

駐馬店(河南經濟第十二強市)

營口(遼寧經濟第四強市)

揭陽(廣東經濟第十三強市)

龍岩(福建經濟第五強市)

安慶(安徽經濟第三強市)

日照(山東經濟第十五強市)

遵義(貴州經濟第二強市)

三明(福建經濟第六強市)

呼倫貝爾(內蒙古經濟第六強市)

長治(山西經濟第二強市)

湘潭(湖南經濟第七強市)

德陽(四川經濟第三強市)

南充(四川地級市)

樂山(四川地級市)

達州(四川地級市)

盤錦(遼寧地級市)

延安(陝西地級市)

上饒(江西地級市)

錦州(遼寧地級市)

宜春(江西地級市)

宜賓(四川地級市)

張家口(河北地級市)

馬鞍山(安徽地級市)

呂梁(山西地級市)

撫順(遼寧地級市)

臨汾(山西地級市)

渭南(陝西地級市)

開封(河南地級市,古都)

莆田(福建地級市)

荊州(湖北地級市)

黃岡(湖北地級市)

四平(吉林地級市)

承德(河北地級市)

齊齊哈爾(黑龍江地級市)

三門峽(河南地級市)

秦皇島(河北地級市)

本溪(遼寧地級市)

玉林(廣西地級市)

孝感(湖北地級市)

牡丹江(黑龍江地級市)

荊門(湖北地級市)

寧德(湖南地級市)

運城(山西地級市)

綏化(黑龍江地級市)

永州(湖南地級市)

懷化(湖南地級市、湘西第一大市)

黃石(湖北地級市)

瀘州(四川地級市)

清遠(廣東地級市)

邵陽(湖南地級市)

衡水(河北地級市)

益陽(湖南地級市)

丹東(遼寧地級市、中國口岸第一大市)

鐵嶺(遼寧地級市)

晉城(山西地級市)

朔州(山西地級市)

吉安(江西地級市)

婁底(湖南地級市)

玉溪(雲南地級市)

遼陽(遼寧地級市)

南平(福建地級市)

濮陽(河南地級市)

晉中(山西地級市)

資陽(四川地級市)

都江堰(四川縣級市)

攀枝花(四川地級市)

衢州(浙江地級市)

內江(四川地級市)

滁州(安徽地級市)

阜陽(安徽地級市)

十堰(湖北地級市)

大同(山西地級市)

朝陽(遼寧地級市)

六安(安徽地級市)

宿州(安徽地級市)

通化(吉林地級市)

蚌埠(安徽地級市)

韶關(廣東地級市)

麗水(浙江地級市)

自貢(四川地級市)

陽江(廣東地級市)

畢節(貴州地級市)

五線城市:

拉薩(西藏自治區首府)

克拉瑪依(新疆經濟第二強市,地級市)

庫爾勒(新疆第二大城市,縣級市、州府)

昌吉(新疆縣級市、州府)

哈密(新疆縣級市、地區行署所在地)

伊寧(縣級市、州府)

喀什(新疆縣級市、地區行署所在地)

阿克蘇(新疆縣級市、地區行署所在地)

石河子(新疆兵團第一大城市)

晉江(福建經濟發達縣級市)

增城(廣東經濟發達縣級市)

諸暨(浙江經濟發達縣級市)

丹陽(江蘇經濟發達縣級市)

玉環(浙江經濟發達縣)

常熟(江蘇經濟發達縣級市)

崇明(上海經濟發達縣)

餘姚(浙江經濟發達縣級市)

奉化(浙江經濟發達縣級市)

海寧(浙江經濟發達縣級市)

瀏陽市(湖南縣級市)

大理(雲南縣級市、州府)

麗江(雲南地級市)

普洱(雲南地級市)

保山(雲南地級市)

昭通(雲南地級市)

西昌(四川縣級市、州府)

雅安(四川地級市)

廣安(四川縣級市)

廣元(四川地級市)

巴中(四川地級市)

遂寧(四川地級市)

天水(甘肅第二大城市)

酒泉(甘肅地級市)

嘉峪關(甘肅地級市)

武威(甘肅地級市)

張掖(甘肅地級市)

石嘴山(寧夏地級市)

吳忠(寧夏地級市)

北海(廣西地級市)

百色(廣西地級市)

虎門鎮(全國第一大鎮、廣東東莞市建制鎮)

長安鎮(廣東東莞市建制鎮,全國人口經濟大鎮)

鰲江-龍港鎮(浙江建制鎮、浙最南端中心城市)

以及其他省份的地級市及經濟強縣(縣級市)

六線城市:

除以上以外的所有縣級市和經濟強縣、城市規模大縣。

5. 淄博與陝西西安哪個城市的經濟實力強

肯定是西安了。從連雲港到烏魯木齊,西安是最大的城市,大學數量全國第三,僅在校大學生就一百多萬。很多國防企業,科研院所在此。
淄博就是個燒泥罐罐的地方,就是在齊國,也排名在濟南、青島、東營之後吧。和西安相比,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6. 2021年GDP50強出爐,其中都有哪些城市在列

2021年GDP50強出爐,其中都有哪些城市在列?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排名的大幅度升高,與電力能源、原材料價格的高漲密切有關。作為煤炭生產地,2021年榆林工業產值首超7000億人民幣。比去年增長55.9%,2年均值增長22.7%。在其中,重化工業產量增長61.4%;化工製造行業產量增長54.3%。

事實上,不只一般地市,一些省會城市城市也由於能源需求的增漲,成績產生顯著轉變。在其中煤炭大省山西的省會城市太原由上一年的第56名,升高到第50名。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實行會生彭澎對記者剖析,電力能源、原料漲價太快,有著電力能源、原料多的地域,工業利潤、GDP提升較多。自然那些地區將來的產業布局也必須進一步調節和更新。

7. 淄博經濟發達嗎

認識一個女孩跟淄博發達有什麼關系,不管發達不發達,總是人家的家鄉,總是有感情的,煙台不是一樣有破專欄瓦,不是一樣有窮鬼,不是一樣有某些低俗的人

8. 淄博在山東省經濟排第幾

2020年淄博市生產總值為3673.54億元,同比增長2.5%,山東省排名第七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57.18億元,同比增長2.8%;第二產業增加值為1777.15億元,同比增長3.1%;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739.21億元,同比增長1.8%。
應答時間:2021-04-1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9. 2022年淄博GDP能夠超過2021年嗎

2022年,淄博的基地被按照規劃和實際的經濟運行狀況來看,是完全能夠超過2021年的

10. 延安、榆林、寶雞、咸陽、渭南、安康這幾個城市那個發展最好

榆林的經濟發展是個奇跡。在10年前,榆林還是陝西最窮的城市。但隨著世界級能源的開發,在今天,榆林已成為匹敵西安的超級經濟大市。榆林的工業利潤、工業增加值、國稅收入、黃金交易量、人均GDP、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全省第一,GDP、工業產值、財政收入、三產增加值、機動車保有量、郵電收入、人均收入全省第二,是陝西唯一能在經濟上抗衡西安的城市,榆林和西安組成了陝西的第一世界,並且遙遙領先於陝西的其他城市。5年後,榆林的財政收入將突破1000億,實現富可敵省。10年後,榆林GDP將突破1萬億,成為陝西第一大經濟體,同時人均GDP突破5萬美元,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福利也向北歐國家靠攏。
延安是個悲劇。「石油加延安人」是無敵的象徵,當年如果任由延安發展下去,現在連香港澳門都抗不過延安,幸虧把延安的油田共產了,終於把延安折騰崩潰了,經濟一落千丈,由陝西最有希望的地區成為「經濟老大難」。
寶雞總是不溫不火的,經濟排名在陝西連年下降,GDP現在只有榆林的一半,財政收入連榆林的三分之一都不到,但寶雞工業體系較全面,是比較均衡的一個城市。
咸陽人口比寶雞多得多,但發展比寶雞快,未來很有希望。
渭南就韓城靠煤炭好一些,其他地區不敢恭維。
安康的環境不錯,雖然經濟很差,但未來旅遊業肯定很好。

閱讀全文

與2021年榆林和淄博哪個經濟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做好財富與幸福的決策 瀏覽:740
結婚三周年怎麼表達愛情 瀏覽:61
兵團九師工作事業單位怎麼樣 瀏覽:665
陶瓷杯與骨瓷杯哪個更健康 瀏覽:749
310在愛情數字里什麼意思 瀏覽:136
什麼軟體把自己變美女 瀏覽:395
美女和帥哥的全家福該怎麼畫 瀏覽:312
歐美女人穿什麼衣服好看 瀏覽:822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詩句 瀏覽:40
幸福生活節節高的兒童舞蹈視頻有哪些 瀏覽:380
老班長說幸福就是什麼補充完整 瀏覽:76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瀏覽:539
肥城和寧陽事業編哪個好 瀏覽:323
美女組團偷項鏈是什麼電影 瀏覽:726
對中醫事業有什麼追求 瀏覽:483
經濟下行該如何面對 瀏覽:457
如何談幸福戀愛 瀏覽:793
中國古代愛情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930
合肥和中山哪個經濟發展好 瀏覽:316
紅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開健康碼 瀏覽: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