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計劃經濟指的是什麼國家

計劃經濟指的是什麼國家

發布時間:2022-10-16 22:06:48

① 什麼是中央計劃經濟國家

計劃經濟是生產由統一安排、產品由統一分配的經濟方式,計劃經濟下,生產什麼、生產多少由社會的某個部門根據社會和人民的需求來統一安排,或由企業的某個部門根據市場需求來統一安排,生產完畢,產品的分配也是統一分配的。分配方式有按勞分配、按需分配和按資分配三種。 現在我們所追求的中央計劃經濟,指的是一個國家內或全世界內的計劃經濟,即一個國家或全世界的生產都由一個部門來統一安排,這是前所未有的(只在原始共產主義存在過),所以這樣的計劃經濟就是個新生事物了。 當一個國家實行了完全的計劃經濟後,那麼這個國家內就沒有商品交換了(注意:這里指的是這個國家內部沒有商品交換,不排除它和外國交換。如果全世界范圍內實行了計劃經濟,則全世界內國與國之間就沒有商品交換了,其實這時國家已經取消了),這時,這個國家內的生產就由主管生產的部門根據國家和人民的生活需求來安排生產,然後再把產品統一分配給消費者。例如,安排多少人去生產多少武器,安排多少人去生產多少食物,安排多少人去生產多少葯品,安排多少人去生產多少衣服,安排多少人去建造多少住房、多少醫院、多少學校等。生產出來後,把武器分配給軍隊,把食物、衣服、住房分配給人民,把醫葯分配給病者,把教材、學校分配給學生等。這時只存在按勞分配和按需分配,不存在按資分配。 判斷一個國家是不是計劃經濟,不應該看這個國家內部是不是有商品生產,也不應該看這個國家內是不是有貨幣,而是應該看這個國家內是不是有商品交換。有則是,沒有則不是。

② 計劃經濟是什麼概念

計劃經濟是指以國家指令性計劃來配置資源的經濟形式,計劃經濟被當作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特徵,是傳統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一個基本原理。我國建立後相當長時期實行計劃經濟。
計劃經濟主要特徵:1、國有制居主導地位,2、經濟決策權的高度集中,3、生產單位從屬於行政等級制度, 4、市場在經濟運行中的作用被抑制到最小程度,5、國家通過至上而下的命令協調經濟活動。
計劃經濟的最大優點在於它能夠最大限度地動員集中稀缺資源服務於一些明確、簡單的目標,滿足國家緊急的和壓倒一切的需要。但是更不容忽視的是這一體制有著嚴重的弊端,實行全面的指令性計劃,忽視並排斥市場機制的作用,不利於資源的合理配置。國民經濟計劃制定中的討價還價,使得有的企業僅靠分配的資金、設備與原料完不成計劃,而另一些企業則可以輕而易舉地完成計劃,從而使資源得不到合理、有效的使用。企業考慮的是計劃者偏好,而不是市場需求,商品短缺造成了一個賣方市場,消費者主權受到了嚴重的踐踏與蔑視。
計劃經濟只能在一定的時期實行。現在的經濟形式還是計劃和市場的結合。

③ 計劃經濟到底是什麼

因為數據的獲取,一個國家市場這只無形的手有可能被我們發現。在沒有發現X光和CT機之前,中醫是沒辦法把肚子打開來看一看,所以中醫的號脈,望、聞、問、切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指揮系統,但是X光和CT機出來以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相信在數據時代,我們對國家和世界的經濟數據的明確掌握,就像我們擁有一個X光機和CT機那樣。。。。。。進入數據時代以後,請大家記住,數據就是對未來的研判。信息IT是對昨天的總結為主,而數據是對未來的研判和預判。『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我們必須學會上醫治未病,未病就是可能出現的問題。

所以,馬雲口中的「計劃經濟」,跟前蘇聯和中國在1992年之前的「國家計劃」並不是同一回事,它指的是一種大數據和人工智慧,能讓資源得到更高效配置的經濟機制。

④ 1929-1932經濟危機時期,計劃經濟發展特徵指哪個國家

指前蘇聯

蘇聯是計劃經濟,國家管理經濟,蘇聯的公有制不會引發這種經濟危機。而且當時蘇聯與資本主義經濟聯系少,影響不到。

⑤ 什麼叫計劃經濟/

http://ke..com/view/25266.htm#1

計劃經濟,或計劃經濟體制,又稱指令型經濟,是一種經濟體制,而這種體系下,國家在生產、資源分配以及產品消費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財團事先進行計劃。由於幾乎所有計劃經濟體制都依賴政府的指令性計劃,因此計劃經濟也被稱為「指令性經濟」。

其餘的三種經濟體系是市場經濟體系、傳統經濟體系和混合經濟體系。
淵源與發展
計劃經濟的起源是與對市場經濟的批判開始。 一般來說,最早出現計劃經濟構想的是李斯特對於亞當.史密斯的《國富論》的批判,當時是作為政府幹預經濟行為的第一次理論闡述,之後的《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更是系統的闡述了政府對經濟干預的必要性和對經濟發展的主導性。受其影響德國誕生了經濟學的歷史學派,大力宣揚政府控制經濟行為,同時以這種思想主導德國的經濟發展,實現了德國的發展飛躍,也形成了馬克思口中的「國家資本主義」,這種靠政府幹預執行計劃目標的經濟發展模式,本質上就是一種計劃經濟。 之後由於一戰德國戰敗,政府失去了對國際經濟關系有效的控制能力,歷史學派走向消亡,但是之後德國經濟依舊保留很強的政府幹預特色,納粹上台以後,重拾了歷史學派的做法,恢復了德國經濟。所以德國的混合經濟實際上是脫胎於計劃經濟。

蘇聯出現以後,計劃經濟的理論發展得到了提高,蘇聯經濟學家普列布拉津斯基寫了《新經濟》,系統完善的樹立了社會主義國家的政府幹預經濟的模式。 之後蘇聯為了自己的霸權,以經互會為媒介通過計劃經濟方式控制他國經濟,與美國推行市場經濟通過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貿易組織控制他國經濟類似。

而日本於20世紀40年代學習蘇聯經濟制度,制定了40體制,之後在50年代,日本實行了50體制的計劃經濟模式,完成了經濟騰飛。80年代後日本開始針對其計劃經濟的特點進行改革,但是收效甚微並未因改革經濟獲益。 隨著蘇聯的解體,經互會解散,徹底實行計劃經濟國家的生產關系和經濟崩潰,計劃經濟影響跌入歷史最低。

[編輯] 特點
在計劃經濟下,三個經濟問題都是由政府或是財團決定的(資本主義國家則是財團與政府結合的形式,又被稱為「國家資本主義」)。所謂的三個經濟問題是指:生產什麼、怎樣生產和為誰生產。國家大部份資源由政府或是財團擁有,並且由政府指令的形式來分配資源,不受市場影響。舉例政府認為國家需要蘋果,在計劃經濟下,被政府選中的個人集體(一般為符合該類生產的要求)都要按政府指示進行種植蘋果的工作,但事實上實際生產的產品可能不滿足或超過了實際需求。

計劃經濟裡面不但國家經營的產業是由政府控制,連私人企業也要受政府指示運作。私人企業決定生產什麼,由政府作主;私人企業以什麼方法生產,由政府決定;生產出來的東西又如何分配,也是政府決定。國家操控著私人市場的供應,由價格以至銷售渠道,都是政府或是壟斷組織(辛迪加、托拉斯,卡特爾等)決定。

計劃經濟是社會主義國家最屬性之一的,因此計劃經濟又常被解釋與共產主義相通。但是馬克思著作中並沒有關於計劃經濟的內容,提倡和實踐計劃經濟是在列寧時期。 最典型的計劃經濟例子數以蘇聯。而現存的例子則是朝鮮、古巴和緬甸、日本等。

[編輯] 優勢

[編輯] 經濟穩定
計劃經濟可確保所有資源都能持續運用,不會受到經濟周期的波動所影響。由是者停產以至失業問題都不會發生,而通貨膨脹問題不會存在,而長期性的基建投資,更不會受市場因素而停止。

[編輯] 事先設計
一件事情或一個景象,在自由放任下,可能會不受人為控制地產生不可預知的問題。但計劃經濟里因事情都總是由政府計劃,預先設計好,一些可能出現的問題就有機會避免。舉例一個城市,交通網路如由政府指示建造,連個人私家車擁有數目都是由政府規定,可減少如塞車等交通問題。對於國家發展的長遠規劃最優。經濟學說中的發展經濟學正是脫胎於計劃經濟的實踐。

[編輯] 傾斜優先,發展快速
實行計劃經濟或是國家資本主義的國家,都有一個特點,都是後發的落後國家: 例如蘇聯,建立之初,百業凋零,在歐洲文明程度和工業化程度都是倒數,而是實行計劃經濟以後,40年代成為超級大國。 德國在第二帝國時期實行國家資本主義,一躍成為一流的工業化國家。日本自40年代至戰後,實行長期的計劃為主,市場為輔,多次被美國訓斥為「搞社會主義」亦成為了經濟和工業大國。 中國實行計劃經濟以後,截止80年代初,30年不到的時間,建立全面和完善的工業和教育體系,實現大規模群體脫盲,實現初步國家工業化。

計劃基本上都是把有限的經濟資源不計收益的傾斜於某方面的發展。比如教育、交通、重工業、醫療等等,使其短時期內實現飛躍。 如日本戰後,實行對鋼鐵行業和重化工業的傾斜生產,同時壓縮消費品生產,通過犧牲消費,使日本鋼鐵和加工等行業領域短時期內飛速提高,最終成為經濟大國; 中國50-70年代實行計劃經濟,僅水利建設的工程量是有記載3000年歷史總和的一倍多,利用的就是用於其他市場需求的經濟資源。成昆鐵路的修建造價是全國總人口的半年口糧,並且沒有直接的利潤收益,但是卻帶動了整個西南地區經濟發展,這些都是計劃經濟傾斜發展的優勢。

[編輯] 高福利
計劃經濟往往伴隨著高福利,例如教育、醫療、交通、養老的免費制度。凡是實行計劃經濟的國家,其公共福利水平都是較高的,但具體福利需要依賴政府實現計劃經濟成功程度。

[編輯] 弊端

[編輯] 資源無法微觀有效分配
微觀資源無法有效分配,是計劃經濟里最受批評的要點。因為國家所有資源都由政府或是財團決定,私人不掌握生產資料,於是乎國家可以罔顧私人的實際需要而進行經濟計劃。如當國家要求全國廣種蘋果時,事實可以是民眾對蘋果的需求不大。如是者多種出來的蘋果在微觀層面就會形成浪費。因為私人不得反對政府或是財團的決策,如果民眾對芒果的需求高漲,但政府可以不按民眾的喜好,而拒絕種植芒果。因而芒果在這個計劃經濟國家,就變成短缺。

[編輯] 不能改善微觀效率
計劃經濟下的微觀效率通常是低落的,主因是國家或是財團往往不強調私人參與,而是由政府或財團一個全權話事。即是說,計劃經濟下會缺少私人競爭。缺少私人競爭,就不能在生產方式不變的前提下有效提高效率,以至價格也不能通過競爭而有所調整。比如日本,大型財團形成卡特爾,壟斷國內市場價格,大型企業內部依舊採用大鍋飯,年功序進模式,缺乏微觀競爭效率。 但是從宏觀角度,國家發展效率卻是大大提高,蘇聯短時期內成為超級大國,中國政治上被譽為「第三極」,日本戰後致力經濟發展成為經濟超級大國,所以計劃經濟的出現給批評者的產生了嚴重的自我矛盾。就是微觀的低效率無法延伸到成為宏觀的低效率,宏觀效率極高。

[編輯] 扼殺個人自由
計劃經濟下經濟問題都是由政府決定,不考慮少數階層的訴求,個人的消極自由就自然被犧牲(見伯林《自由論》中關於消極自由的描述,自由主義評價自由程度是消極自由的程度)。又因計劃經濟下政府掌管國家一切經濟活動,政府權力自然過大,容易實現明顯的階級專政。共產國家都是實行計劃經濟,但都幾乎無一倖免地,在政治上訴求不通的群體都是歸結其為極權主義,實際上是對其他違背發展目標的群體實行壓制,如蘇聯、古巴、朝鮮就是日本也是一樣。

[編輯] 爭議

[編輯] 貪污
計劃經濟下政府權力極大,缺乏民主監督的濫權相當普遍,官員上下其手大獲其利自是理所當然,逐漸形成特權階層。又因管制多且嚴,難免會驅使私人以賄賂方式獲得所需物品。而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引入市場經濟機制以後,民眾連買一雞蛋都要靠「走後門」而獲得的。*總體而言計劃經濟時期貪污程度很低?,凡是經歷過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兩種模式生活的人回憶,絕大多數人都認為在計劃經濟條件下貪污腐敗的程度遠低於市場經濟時期,比如前東歐國家、蘇聯以及中國等,在中國只有個別學者撰文認為實行計劃經濟時腐敗比實行市場經濟更嚴重,但是民眾並不認同這種說法?,相當多的老人懷戀計劃經濟的清廉。[來源請求]
理想情況下,如果政府能接受各級監督,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普通官僚很難實現漁利,因為其很多行為都被依照計劃進行,往往容易被檢察到

⑥ 資本主義國家有計劃經濟嗎

有的。資本主義計劃經濟可以參考美國大蕭條中的羅斯福新政,其中的宏觀調控,政府幹預經濟就是屬於計劃經濟;社會主義國家也有市場經濟,可以參考中國現在的市場,還有蘇俄的列寧新經濟政策,也是屬於市場經濟。
計劃經濟,或計劃經濟體制,又稱指令型經濟,是對生產、資源分配以及產品消費事先進行計劃的經濟體制。由於幾乎所有計劃經濟體制都依賴於指令性計劃,因此計劃經濟也被稱為指令性經濟。
計劃經濟一般是政府按事先制定的計劃,提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有計劃地安排重大經濟活動,引導和調節經濟運行方向。
計劃經濟資源的分配,包括生產什麼、生產多少,都由政府計劃決定。
計劃經濟相對於市場經濟,是指一種不同於市場經濟的,高度集中的,實現高效率的社會經濟體系。計劃經濟,顧名思義是有規劃、計劃發展經濟。從而避免市場經濟發展的盲目性、不確定性等問題,給社會經濟發展造成的危害。如:重復建設、企業惡性競爭、工廠倒閉、工人失業、地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產生社會經濟危機等問題。
資本主義國家(英文名:The capitalist countries)是指以資本家佔有生產資料、實行僱傭勞動制度為基礎,由資產階級掌握政權的國家。資本主義國家以機器大生產代替個體生產,生產力比封建社會有極大提高。商品生產和交換成為普遍的形式,勞動力也成為了商品。追求剩餘價值是資本主義生產的絕對規律。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的資本家私人佔有形式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國家的基本矛盾。這一矛盾在階級關繫上表現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對立和階級斗爭。社會生產處於無政府狀態,會導致經濟危機。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完成由自由資本主義到壟斷資本主義的過渡,從而進入帝國主義時代。 [1]
從世界分布上,絕大多數的國家(中國、越南、寮國、朝鮮和古巴以外的所有國家)屬於資本主義國家,大致包括二戰後的資本主義陣營國家(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義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以及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後的新增的資本主義國家(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等)兩部分。

⑦ 什麼是計劃經濟

計劃經濟相對於市場經濟,是指一種不同於市場經濟的,高度集中的,實現高效率的社會經濟體系。計劃經濟,顧名思義就是有規劃、計劃地發展經濟。

從而避免了市場經濟發展的盲目性、不確定性等問題,給社會經濟發展造成的危害。如:重復建設、企業惡性競爭、工廠倒閉、工人失業、地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產生社會經濟危機等問題。

計劃經濟,或計劃經濟體制,又稱指令型經濟,是對生產、資源分配以及產品消費事先進行計劃的經濟體制。由於幾乎所有計劃經濟體制都依賴於指令性計劃,因此計劃經濟也被稱為指令性經濟。

解決三個基本經濟問題的是政府,所謂的三個經濟問題是指:生產什麼、怎樣生產和為誰生產。而其中大部分的資源是由政府所擁有的,並且由政府所指令而分配資源的,不受市場影響。其餘的三種經濟體系是市場經濟體系、傳統經濟體系和混合經濟體系。


(7)計劃經濟指的是什麼國家擴展閱讀


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不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而是包括既相區別、又相聯系的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計劃體系」,另一部分是「市場體系」。

「計劃體系」 由一千家左右大公司組成的。這些企業規模大、技術復雜、投資數量大,所以從籌備建廠至生產出產品,中間經過很長的時間。因此,大企業要求安全和穩定,這就需要有預測和計劃;

企業為了確保自己的收益,就要控制產品的價格,一些大公司採取一致的行動,達成價格協定,這些被固定下來的價格可以長時期地被預測,同時,由於一個公司的價格又是另一個公司的成本,所以,成本也可以預測。

因為在這部分經濟中,市場競爭被 「計劃原則」代替,實質上是一種計劃經濟。這些由大公司組成的 「計劃體系」 擁有廣泛的權力: 控制產品價格和原材料; 控制產品銷售量; 控制資本來源; 影響和控制政府。

「計劃體系」消滅了貧困,已不存在階級對立,其權力掌握在技術和管理人員手中,公司的目標不是最大限度利潤而是穩定和增長,生產者主權代替了消費者主權。由於 「計劃體系」存在著上述優勢,所以它能憑此剝削 「市場體系」。

⑧ 計劃經濟體制最早在哪個國家實行

那個時候不應該叫俄羅斯或者是蘇聯。那時叫俄國。最早是在俄國實行的計劃經濟。幫俄國度過了困難時期,當然也有副作用。

⑨ 什麼叫計劃經濟

計劃經濟是生產由統一安排、產品由統一分配的經濟方式,市場經濟則是生產由各個生產主自己安排,生產主之間互相交換產品的經濟方式。這兩個概念可以這樣簡單地理解:沒有商品交換就是計劃經濟,有商品交換就是市場經濟。

計劃經濟下,生產什麼、生產多少由社會的某個部門根據社會和人民的需求來統一安排,或由企業的某個部門根據市場需求來統一安排,生產完畢,產品的分配也是統一分配的。分配方式有按勞分配、按需分配和按資分配三種。

例如,美國一家生產斧頭的企業,經過市場調查,決定生產1萬把斧頭,那麼要生產多少毛坯、多少斧頭、多少斧頭柄,則由主管生產的部門安排到各個車間進行生產,這就是按市場需求以及生產需求進行計劃的。當生產完畢或銷售完畢進行分配的時候,假設1萬把斧頭總售價是5萬元,總原料成本是1萬元,資本家留下2萬元,發給工人3萬,那麼這就相當於資本家留下了4000把斧頭,發給工人6000把斧頭,這就是產品分配。資本家或股東們留下的那4000把斧頭是按資分配,發給工人的那6000把斧頭是按勞分配,即根據工人的成績來分配,每個人若干把。

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相比,計劃經濟的產生要早得多。不要說自從地球上有了人,可以說自從地球上有了動物,就有了計劃經濟。例如,一個蟻群內就是計劃經濟,一個田鼠也要計劃到冬天必須儲藏多少食物。對於剛剛誕生的原始人來說,每個人的生產就更是計劃經濟了。後來出現了家庭、企業後,家庭和企業內也都是計劃經濟。所以計劃經濟並不新鮮。

可是,現在我們所追求的計劃經濟,指的是一個國家內或全世界內的計劃經濟,即一個國家或全世界的生產都由一個部門來統一安排,這是前所未有的(只在原始共產主義存在過),所以這樣的計劃經濟就是個新生事物了。

當一個國家實行了完全的計劃經濟後,那麼這個國家內就沒有商品交換了(注意:這里指的是這個國家內部沒有商品交換,不排除它和外國交換。如果全世界范圍內實行了計劃經濟,則全世界內國與國之間就沒有商品交換了,其實這時國家已經取消了),這時,這個國家內的生產就由主管生產的部門根據國家和人民的生活需求來安排生產,然後再把產品統一分配給消費者。例如,安排多少人去生產多少武器,安排多少人去生產多少食物,安排多少人去生產多少葯品,安排多少人去生產多少衣服,安排多少人去建造多少住房、多少醫院、多少學校等。生產出來後,把武器分配給軍隊,把食物、衣服、住房分配給人民,把醫葯分配給病者,把教材、學校分配給學生等。這時只存在按勞分配和按需分配,不存在按資分配。

一個國家實行計劃經濟後,雖然內部沒有商品交換了,但是不能表示這個國家對外就沒有商品交換了,所以這個國家也可能生產一些商品去和外國交換。所以計劃經濟國家不一定就不生產商品,關鍵是看和誰交換,是和國內交換,還是和國外交換。

計劃經濟國家裡雖然沒有商品交換,但是不一定就沒有貨幣,貨幣不一定就是商品交換的媒介,所以計劃經濟國家裡可以存在貨幣,不能認為有貨幣就不是計劃經濟。在計劃經濟國家裡,貨幣是產品分配的媒介,不是商品交換的媒介,這是這個貨幣和那個貨幣的本質區別。大家都知道,在產品分配的時候,可以直接分配實物,也可以不直接分配實物,而是發領條,讓每個人拿領條去領,這里,貨幣就相當於領條。在分配大件產品如住房時,可以不用貨幣,直接分配,但是對於針頭線腦的小產品,直接分配就麻煩了,所以還是發貨幣方便。所以計劃經濟國家裡,只要還沒達到完全按需分配的程度,就離不開貨幣。

所以,判斷一個國家是不是計劃經濟,不應該看這個國家內部是不是有商品生產,也不應該看這個國家內是不是有貨幣,而是應該看這個國家內是不是有商品交換。有則是,沒有則不是。

說一個極端的情況。如果一個國家有1億個家庭,有99999999個家庭都合並成公有制了,唯有一個家庭不願意合並,自己單干,那麼這個家庭就要和那個公有制單位發生商品交換,這時,雖然那9千多萬個家庭內部已經沒有商品交換,整體是計劃經濟,那個家庭也是計劃經濟,但是整個國家嚴格起來說還不叫計劃經濟,只能叫市場經濟。然而,因為這時商品交換很少(一個家庭能交換的不過很少),占國民經濟的份額很小,可以忽略,故也可以叫計劃經濟。

那麼,一個國家要實行計劃經濟,需要什麼條件呢?大家都能想像得到,一個私人企業是不會聽從外界部門的安排的,它的產品也不會分配給全體人民的,所以要想讓所有企業都聽從國家的安排,要想讓所有企業的產品都能直接分配給全體人民,,這些企業就必須屬於全體人民所有,所以公有制是實行計劃經濟的充分必要條件。

還有一個極端的情況這里要說說,以幫助大家理解計劃經濟。當一個國家內的所有企業,包括農業、所有土地、所有資源、所有行業都被一個資本家兼並後,那麼這時這個國家內也沒有商品交換了,這時,所有的人,包括總統、軍隊,都是這個資本家的打工者,所有的生產都歸這個資本家統一安排,產品的分配呢,當然也要由這個資本家來分配,所以這時這個國家內也是計劃經濟。這時,各個企業都不講利潤,這個國家也不存在稅收。這時,這個資本家在分配產品時,當然要先給自己留下非常充足的之後,餘下的才能分配給他的打工者們。自然他對生產的安排也是首先要考慮為了自己的需求而生產,然後才會去考慮為其他人的需求而適當生產,同時,他還可能要安排生產一批商品去和外國交換,當然這個交換的目的還是為了自己和國內的需求。

到這里,有人可能要問了:「你上面說『公有制是計劃經濟的充分必要條件』,可是這個例子又說全國的企業都歸一個資本家所有時,這個國家也是計劃經濟,是不是有矛盾?」沒有。這個時候,全國所有企業實際都歸那個資本家全家人「公有」,其他人都是局外人。對此,我不想多解釋了,如果有人對這個解釋不理解,也沒多大關系,因為上面那個情況畢竟是個極端的,不可能存在的情況。

知道了什麼叫計劃經濟,那麼下面我們就來澄清一個問題。我們通常好把改革前的那一階段稱為計劃經濟時期,其實這是不嚴格的說法,只是相對於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而言的。因為那段時間里中國內部還有大量的商品交換,例如農業和工業之間的商品交換、全民企業和集體企業之間的商品交換、集體企業和集體企業之間的商品交換,所以那段時間不能叫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那一時期,國家所做的計劃主要是在全民企業內,而且這個計劃還要受市場經濟規律的制約,例如說吧,假設國家想生產許多拖拉機讓農業實現機械化,可是由於許多生產隊買不起,那麼這個計劃就行不通;如果國家想把拖拉機直接分配給各個生產隊,那麼這就要求各個生產隊把糧食等產品直接交給國家,可是當時的公有制還沒達到這個程度,還是行不通,所以我們現在說的當時的所謂計劃經濟的種種弊病其實還都是市場經濟的。鋼鐵里如果夾雜了沙子,強度肯定要大打折扣,可是你不能說這是鋼鐵的弊病,是不是?

那一段時期雖然是市場經濟,但是它和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又有不同。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以家庭或個人為經濟單位——企業是家庭或個人的,最多是幾個股東的——並且維持這樣的情況不變,所以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是靜態的;再說,資本主義的企業也不接受國家的計劃,資本主義里也沒有國家生產計劃(國家的宏觀調控和國家計劃是兩回事)。而改革前的那一段市場經濟,以集體和全民為經濟單位,這個經濟單位比資本主義的經濟單位要大得多,而且這個經濟單位處在不斷增大的過程中——集體的要逐步合並成全民的——所以那一段市場經濟是動態的;還有,那一段的生產有很大一部分由國家的計劃來安排。

大家可以想像:假設家庭內部、企業內部實行市場經濟,丈夫、妻子、孩子之間做交易,企業內各個部門之間做買賣,要亂到到什麼樣子。同樣的,一個社會如果實行市場經濟會亂到什麼樣子,這是有目共睹的吧。

最後要說的是,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雖然是兩種經濟手段,或者說兩種經濟方式,但是它們還分別代表兩種經濟制度。計劃經濟代表的是公有制,市場經濟代表的是私有制。這就好比,梨樹上只能結梨,梨只能長在梨樹上;蘋果樹上只能結蘋果,蘋果只能長在蘋果樹上,所以梨和蘋果不僅是兩種水果,而且還分別代表兩種樹,梨就代表梨樹,蘋果就代表蘋果樹。如果你不想吃蘋果而想吃梨,就得伐掉蘋果樹栽梨樹

閱讀全文

與計劃經濟指的是什麼國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做好財富與幸福的決策 瀏覽:741
結婚三周年怎麼表達愛情 瀏覽:61
兵團九師工作事業單位怎麼樣 瀏覽:665
陶瓷杯與骨瓷杯哪個更健康 瀏覽:749
310在愛情數字里什麼意思 瀏覽:136
什麼軟體把自己變美女 瀏覽:396
美女和帥哥的全家福該怎麼畫 瀏覽:312
歐美女人穿什麼衣服好看 瀏覽:822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詩句 瀏覽:40
幸福生活節節高的兒童舞蹈視頻有哪些 瀏覽:380
老班長說幸福就是什麼補充完整 瀏覽:76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瀏覽:539
肥城和寧陽事業編哪個好 瀏覽:323
美女組團偷項鏈是什麼電影 瀏覽:726
對中醫事業有什麼追求 瀏覽:483
經濟下行該如何面對 瀏覽:458
如何談幸福戀愛 瀏覽:794
中國古代愛情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930
合肥和中山哪個經濟發展好 瀏覽:316
紅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開健康碼 瀏覽: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