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經濟危機的原因是什麼
有人認為經濟危機的原因是房價下跌。 但是,我們必須知道,房價漲跌不過是和經濟波動有關。市場經濟一直存在「繁榮-衰退」的周期性波動。這種周期性波動背後的原理到底如何,經濟學到今天為止,都沒有定論。房價到底是經濟波動的原因還是經濟波動的結果?經濟波動的表現形式體現在各種經濟指標上,房價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沒有任何一個經濟學家會以為經濟波動是因為任何一個經濟指標的波動造成的。稍有邏輯思維能力的人也不會在眾多經濟指標中單挑一個經濟指標當作經濟波動的原因。可以這樣說,還沒有任何一個嚴肅的經濟學家說他知道經濟波動的原因是什麼。確實存在很多「理論」試圖解釋其中的因果關系,但這些「理論」都停留在「猜測」階段,沒有一個具有足夠的說服力成為經濟學界的共識。 經濟波動和有些具體經濟指標的波動是同步的,所以我們可以用這些指標的波動來判斷經濟的波動。房價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指標而已。用哪個或者哪些指標來判斷經濟的波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用房價或者房指,有人用股價指數,有人用消費者信息指數,其工具之多,連專家也無法知道到底有多少指標,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創造的或者採用的指標是最好的指標,但沒有任何人會以為是這些指標的波動造成了經濟波動。 更重要的是,經濟波動並不必然造成經濟危機。當我們討論經濟危機的原因是什麼的時候,今天的經濟學已經沒有人愚蠢到說他發現了造成經濟危機的原因是經濟波動,這不過是廢話。盡管每次危機一定發生在經濟衰退時期,但也沒有人會「正確地」指出危機的原因是衰退,這種「正確」沒有意義。我們討論經濟危機的原因,是在討論是什麼原因使得經濟波動轉化成了一場危機。經濟波動3、5年就有一次,最長不超過10年,但有影響的經濟危機只有那麼幾次。 資本主義最重要的一次危機發生在1929年,那次的危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幾乎沒有人記得了。有經濟學家認為,是以鄰為壑的貿易保護主義極大地限制了貿易量,結果將波動搞成了危機。1974的危機稱為「石油危機」,是歐佩克主導的石油大幅漲價直接引發了一次大規模經濟衰退。1998年的東亞危機,有人認為是因為東亞的市場化不夠,有人認為是國際熱錢作祟,政府缺少監管。 無論我們同不同意以上結論,但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尋找任何一次危機的「原因」都是尋找這次危機的特殊原因。每一次危機中都有房價下跌,但沒有人會愚蠢到以為危機是由房價下跌造成的。這是正常人的正常思維邏輯。 中國的房價據說也下跌了,但中國並沒有發生危機。 美國的這次危機最終將波及到全世界。分析這次危機的原因,稍有常識和良知的人,都一定會指向一個我們以前從來沒有見過的名詞:次級貸款。 將一次市場經濟中再正常不過的經濟波動,放大轉移成了掃盪華爾街的經濟危機,原因就是這個次級貸款。非常不幸,次級貸款就為專門為那些不符合商業貸款(包括房貸)信用條件的人設立的貸款產品。一般的商業貸款是由貸款人的收入作為最後保證的,而次級貸款是由華爾街全部金融機構並有華爾街分散到全世界的金融機構背書擔保的金融產品。市場規律就這么嚴酷,試圖突破長期形成的商業貸款信用門檻,即便有華爾街的全部金融機構來擔保也做不到,以次級貸款債券的形式「分擔了風險」的人,在風險真的到來的時候,自然要付出代價。沒有一個人會認為房價會常漲不落,所以沒有人以為這個次貸沒有風險,所以他們要用債券形式來分擔風險。分擔風險這個行為本身就告訴我們,所謂「華爾街預期房價一定會漲」是自欺欺人的鬼話。華爾街的經理們預期什麼?他們堅信整個華爾街足以承擔這個風險。在危機沒有來臨之前,人們都十分佩服華爾街,也都相信華爾街足以承擔這個風險,所以大到從中國到歐洲的銀行,小到靠退休金生活的老人,全部都踴躍購買相關債券。市場可以抵擋次貸風險的神話讓中國的那些有一點積蓄就想買房產的人也充滿了憧憬。可惜的是,市場用最無情的方式打破了這個強加在市場之上的神話。既然承擔風險的是整個華爾街,那麼,我們就只有在華爾街被掃平之後才會明白這個道理:原來華爾街承擔不了這個風險。市場邏輯本來就是如此:我們只有在失敗之後才知道我們的經營決策是錯的。華爾街只有在崩潰之後才知道自己無法承擔這個風險。 經濟波動隨時有,華爾街連這么一點波動都承受不了,一定有其原因,這才是我們要尋找的原因,這個原因,顯然和一個叫做次貸的產品有關。當然,深究下去,次貸的背後還有「深層次原因」,比如,華爾街的經理們並不一定需要堅信華爾街足以承擔這個風險,他們只需要讓投資人相信這個神話就可以了。當投資與經營分離的時候,經營者賺取紅利的慾望是可以靠提高投資人承擔的風險來實現的。 我們分析問題,一定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科學研究,就是抽絲剝繭一般地細致觀察和思考,。 我並不指望大家都同意我的結論,但我希望每個人都像這樣來分析問題,哪怕你的結論和我不一樣,這都沒有關系,我們可以討論。最可怕的是,用一種信念來套用每一個具體問題。歷史告訴我們,當信念和科學分析沖突的時候,最終失敗的都是信念。當然,無論科學如何發達,依然有人堅持自己虛妄的信念。這也沒關系,人性本來就是有弱點的。去往論壇瀏覽此文章,參與討論
⑵ 歷史上低油價問題造成的經濟危機
1980年代早期,除開沙烏地阿拉伯之外,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其他成員的產量都超過了約定的限額。到1986年,沙特終於對其他成員的小動作忍無可忍,自己也開始放量生產。原油洪水一般湧入市場,導致價格自由落體一般暴跌55%。不久之後就發生了我們記憶深刻的一幕——美股一天內暴跌22.6%,創下歷史紀錄。
接下來是2008年美國房市崩盤,之前銀行不管不顧的放款和房價似乎擺脫了地球引力的上漲迎來了清算的一天。房價暴跌,只留下銀行面對著一堆壞賬,然後一步一步,我們走到了大衰退。必須指出的是,在這次危機背後,也有原油的影子——2008年,不到六個月的時間里,油價下跌了40美元以上。
不難看出,兩件事的共同點在於都發生了油價暴跌。
現在,又是油價暴跌,又是歐佩克肆意生產,又是投資者志得意滿,我們又處在一場災難的邊緣。
油價暴漲固然可能造成經濟危機,油價暴跌其實一樣可怕
達拉斯聯儲曾經估計2008年衰退最終造成的實際損失接近14萬億美元。令人不安的是,今日的油價還明顯低於2008年至2009年的低點,較之十八個月前的峰值已經下跌了75%。
2015年1月,高盛(230.45, -0.70, -0.30%)曾經說過,70美元的油價就意味著全球大約2萬億美元的期貨合約處於風險之下。今天的價位可是在每桶30美元上下。
標普的數據顯示,大約1800億美元債務都存在違約風險。標普還估計,石油公司發行的債券當中50%都存在風險。如果油價不迅速反彈,我們將看到越來越多的重大違約。
行業咨詢公司Graves & Co的數據顯示,全球石油和天然氣企業已經總計裁員大約25萬。如果油價繼續保持低水平,這一數字將猛烈增長。所有的相關行業企業都將遭遇生存挑戰,而為了減少支出,大規模裁員幾乎是必然選項。
那些被裁員的人也會發現自己的債務難以償還了,就業機會的損失會逐漸蔓延到其他的行業。
根據各種不同的估算,頁岩油行業近些年來發行的債券總量在5000億美元到1萬億美元之間。銀行的賬本上很可能會再度出現大量無法償還的債務。一旦大公司也開始違約,問題就會逐漸走向高潮。
2007年,那些大金融機構都背負著沉重的債務,而現在,這個世界上那些最重要的央行也處於同樣的境況之下。
2007年危機中,各家央行聯手向經濟系統注入大量的流動性來緩解壓力。可是,2009年之後,他們又紛紛採用了寬松貨幣政策,使得自己的資產負債表膨脹到可怕的水平。這就使得他們面對未來低油價導致的任何危機時都會捉襟見肘。現在,他們的彈葯庫已經空空如也。
當前的原油危機中可能伴隨一些地緣政治敏感國家的政權更迭,一場貨幣危機也隱隱在望。整個世界都在提防著通貨緊縮。2007年的危機是開始於美國而席捲全球,而這次的危機可能會同時沖擊到所有主要經濟體。低油價底下,所有人都討不了好果子吃,差別只是在於有的是因為收入減少,有的是因為通貨緊縮壓力。
⑶ 為什麼國際上有兩次石油危機
第一次危機(1973年):1973年10月6日是猶太人的贖罪日,阿拉伯人利用這個時機發動了打擊以色列、收復失地的新的中東戰爭。與此同時,阿拉伯產油國同外國石油公司集團進行提高石油標價的談判。10月14日談判破裂。10月16日,海灣五個阿拉伯產油國和伊朗的代表在科威特開會,決定單方面把每桶石油的標價提高70%。幾十年來國際石油資本寡頭壟斷集團控制石油市場價格的局面宣告終結。10月17日,阿拉伯產油國的石油部長決定逐步削減對美國、日本和歐洲的石油供應量。美國沒有重視這一舉措,10月19日宣布對以色列提供22億美元的緊急軍事援助,這一舉動激怒了主要產油國。當天,利比亞首先宣布對美國禁運石油。10月20日,沙特等海灣阿拉伯產油國停止向美國供應石油。到12月,世界市場每天的石油供應量減少了500萬桶。12月下旬,歐佩克德黑蘭會議決定再次提高石油價格。
提價、減產和禁運同時發生,使西方國家經濟出現一片混亂。提價以前,石油價格每桶只有3.011美元,兩個月後,到1973年底,石油價格達到每桶11.651美元。石油提價大大加大了西方大國的國際收支赤字,最終引發了1973—1975年的世界經濟危機。
第二次危機(1979—1980年):1978年底,當時的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伊朗發生推翻巴列維國王統治的「伊斯蘭革命」。1978年12月26日至1979年3月4日,伊朗石油出口全部停止,世界石油供應突然減少了500萬桶/日,再加上西方各國政府和石油公司競相在現貨市場上搶購石油,造成石油供應短缺,石油價格飛漲,從每桶13美元猛升至34美元,引發了第二次「石油危機」。緊接著,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突襲伊朗。兩伊戰爭的爆發使伊朗和伊拉克的石油出口一度完全中斷,國際市場石油價格一度暴漲到每桶42美元。但由於1979年以來持續一年多的搶購,使西方國家有了較充足的石油儲備,加上沙烏地阿拉伯迅速提高了本國石油產量,所以到1981年油價終於穩定在每桶34~36美元的歐佩克標價范圍內。
這兩次油價暴漲給發達國家的經濟帶來嚴重影響,同時也推動了發達國家在非歐佩克地區的石油勘探開發。因此,1982年以後,世界石油市場出現了石油供大於求。
⑷ 列舉二十世紀以來發生的兩次經濟危機並指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基本特徵
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一戰後美國經濟經歷了長時間的高速增長,製造業飛速發展,成為美國實體經濟增長和技術進步的主要引擎,但是製造業同時帶來了大公司的誕生和勞動力的工資差異,加劇了收入的不平等。
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此次危機是由次級債券危機引發的,但歸根到底還是在於美國房地產市場的過度繁榮以及長期不健康的發展。危機爆發前,美國金融市場信貸泡沫嚴重,最明顯的表現是房地產行業大量的高風險、非傳統的抵押貸款。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基本特徵:產品積壓,企業倒閉,生產下降,失業增多。在現代經濟危機中,生產過剩往往與財政金融危機並發,商品滯銷與通貨膨脹交織。
(4)為什麼石油危機會引發經濟危機擴展閱讀:
在實體經濟衰退,整體經濟下行的基本面下,一旦美國轉變貨幣政策,國際資本迴流,貨幣貶值壓力加大,這種發展模式就會難以為繼,此期間積累的各種風險也會爆發出來,中國將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如果繼續放水刺激,任由貨幣貶值,物價飛漲,老百姓的積蓄將化為流水;如果迫於壓力加息,則將刺破泡沫,對經濟造成沉重打擊。
二十世紀以來,歷史上發生過兩次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打擊的大危機,都是在美國爆發。在這兩次大危機發生前,美國經濟都已經歷了長時期的繁榮發展,實體經濟因處於經濟長周期末端而增長動力不足,金融市場則因長期的寬松貨幣政策而一派繁榮,資產泡沫飛漲,最後為了抑制泡沫而不得不逆向加息,終於刺破泡沫,引發金融危機,進而導致整體的經濟危機。
⑸ 石油危機的對世界影響
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後10天,阿拉伯幾個主要產油國宣布,將海灣地區石油價格提高17%。阿拉伯世界為打擊以色列及其支持者而發動的石油戰正式打響,震撼世界的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這次石油危機觸發了二戰後最大規模的全球經濟危機,並對此後的世界經濟產生了一系列深遠的影響。
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敘利亞等12個阿拉伯國家向以色列發動「齋月戰爭」,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為配合戰爭,打擊以色列及其支持者,戰爭爆發當天,敘利亞首先切斷了一條輸油管,黎巴嫩也關閉了其南部重要的石油輸送港口西頓。10月7月,伊拉克宣布將伊拉克石油公司所屬巴士拉石油公司中美國埃克森和莫比爾兩家聯合擁有的股份收歸國有。
10月16日,科威特、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伊朗決定,將海灣地區的原油市場價格提高17%。國際石油市場一片恐慌,標志著第一次石油危機的開始。10月17日,阿爾及利亞等10國參加的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部長級會議宣布,立即減少石油產量,決定以9月份各成員國的產量為基礎,每月遞減5%;對於美國等支持以色列侵略的國家的石油供應,逐月減少5%。10月18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中的阿布扎比酋長國決定完全停止向美國輸出石油。接著利比亞、卡達、沙烏地阿拉伯、阿爾及利亞、科威特、巴林等阿拉伯主要石油生產國也都先後宣布中斷向美國出口石油。短短三天,阿拉伯各產油國連續採取了三個重要步驟,給西方國家來了個措手不及。
1973年12月,歐佩克組織中的阿拉伯成員國宣布收回原油標價權,並將其基準原油價格從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從1973年10月1日至1974年1月1日,國際油價從每桶3.11美元上升到11.65美元。
阿拉伯國家的石油武器,沉重打擊了嚴重依賴石油的世界經濟。當時,美國每天的石油進口減少了200萬桶,許多工廠因而關門停工。正在受到能源危機困擾的美國政府不得不宣布全國處於「緊急狀態」,並採取了一系列節省石油和電力的緊措施,其中包括:減少班機航次,限制車速,對取暖用油實行配給,星期天關閉全國加油站,禁止和限制戶外燈光廣告等,甚至連白宮頂上和聯合國大廈周圍的電燈也限時關閉。尼克松總統還下令降低總統專機飛行的正常速度,取消了他周末旅行的護航飛機。
美國國會則通過法案,授權總統對所有石油產品實行全國配給。美國國防部的正常石油供應幾乎有一半中斷,美國在歐洲的駐軍和地中海的第六艦隊不得不動用它們的戰時石油儲備。
在這場危機中,美國的工業生產下降了14%,日本工業生產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業化國家的生產力增長都明顯放慢。而發動石油戰爭的阿拉伯國家卻因此增強了經濟實力,據統計,僅提價一項,就使阿拉伯國家的石油收入由1973年的300億美元,猛增到1974年的1100億美元。
1978年12月,伊朗發生推翻巴列維王朝的革命,從1978年底至1979年3月初,伊朗停止輸出石油60天,使石油市場每天短缺500萬桶,約佔世界總消費量的1/10,致使油價動盪和供應緊張。到1980年9月22日,兩伊戰爭爆發,兩國石油生產完全停頓,終於使油價創下每桶41美元的紀錄,從而釀成了第二次世界石油危機。致使尚未從第一次石油危機造成的經濟危機中恢復元氣的世界經濟再一次陷入大規模的嚴重經濟危機。
石油危機促使西方改變經濟戰略,調整經濟結構,以減少石油危機的影響。西方還被迫加快了新油田的勘探開發。由於各國積極開發油源,非歐佩克國家的原油產量在1982年超過了歐佩克組織。石油危機促進了節能與環保產業的發展。同時,到20世紀80年代前期,美、德及日本等國還逐步建立起大量的戰略性石油儲備。
盡管各國防範石油危機的意識日益增強,但石油危機仍然無法完全避免。1990年海灣戰爭和2001年的「9·11」恐怖事件,也引發了國際石油價格的波動。盡管由於國際間防止石油危機形成的機制日趨完善,但在能源需求和供給日趨緊張的情況下,石油危機的陰影仍然無法消除。「石油安全」已經成為各國緊要的戰略問題。
⑹ 73年的石油危機是如何引發的經濟危機
1973年,爆發了第四次中東戰爭,阿拉伯國家運用石油武器來對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實行石油禁運,削減石油產量。結果是石油價格暴漲,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到了1978年,伊朗發生政治局勢的變換,造成了石油生產的不穩定,生產一度從每天600多萬桶降到了70萬桶。這樣,第二次石油危機也出現了。
石油危機的出現,大大影響了西方國家的經濟,尤其是日本。第一次石油危機, 就馬上使日本出現了嚴重的經濟蕭條,導致了外匯的大量外流。
這次由石油危機所引發的經濟危機有一個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這次危機造成了西方資本主義經濟較長時間的「滯脹」。所謂「滯脹」,就是指經濟增長停滯和通貨膨但是,由於70年代的通貨膨脹持續時間長,幅度大,由於擔心引起更為嚴重的通脹,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很難繼續使用國家干預刺激經濟的手段,由此也就更難走出經濟蕭條脹同時存在的現象。
⑺ 石油危機為什麼導致通貨膨脹想知道詳細過程
通貨膨脹,容易導致金融危機,金融危機的結果,導致通貨收縮,通貨收縮,加劇金融危機。通貨膨脹的起因,主要是貨幣供應量太大,或者是貨幣流通量太快,經濟活躍,導致供不應求,物價高漲,出現經濟泡沫。泡沫破裂,出現經濟危機,或金融危機。危機產生失業,人民收入驟減,需求驟減,市場供過於求,物價下降,導致通貨收縮。通貨收縮,使人民更不捨得花錢,因為可以期盼用更便宜的價格買到相同的東西,因此而加劇經濟危機,或者金融危機。
⑻ 第一次石油危機的影響
這次石油危機對美國等少數依靠廉價石油起家的國家產生極大沖擊,加深了世界經濟危機。美國的工業生產下降了14%,日本的工業生產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業化國家的生產力增長都明顯放慢。1974年的經濟增長率,英國為-0.5%,美國為-1.75%,日本為-3.25%。但發動石油戰爭的阿拉伯國家卻因此增強了經濟實力,數百億石油美元流向中東據統計,僅提價一項,就使阿拉伯國家的石油收入由1973年的300億美元猛增到1974年的1100億美元。
自從發現石油以來,中東人的命運就開始改變了。特別是經過這次石油危機之後,巨額財富潮水般湧入中東,彷彿一夜間,中東產油國就從赤貧過渡到了暴富。全球最大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的政府財政收入,1971年只有14億美元,而石油危機爆發後已超過1000億美元。隨著石油美元滾滾而來,中東產油國過去幾十年間以令人難以置信的資金投入和超過尋常的建設規模,開始了全方位的經濟大開發,大幅增加國家福利待遇。這一地區現代工業初具規模,沙漠農業搞得有聲有色,現代化城市拔地而起,高等級公路四通八達。由於財政收入增加,中東產油國紛紛把財政盈餘用於償還國內債務和建設基礎設施。在沙特和阿聯酋等海灣國家,外國企業參加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相繼開工,項目融資的資金需求十分龐大。在沙烏地阿拉伯,單是電力項目,十餘年就需要1000億美元資金。富裕的海灣國家是其它阿拉伯國家出口商的最大市場,也是其它阿拉伯國家資本和投資的主要來源。
這次危機之所以影響大,有多種原因。一是大大出乎美、歐、日政治家的預料。二是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過於依賴石油,過於依賴中東石油,經不起風浪。三是時機問題,正趕上戰後又一次西方經濟衰退的來臨,石油禁運、漲價,經濟衰退產生了「復合效應」。
這次危機也使阿拉伯產油國本身受很大損失。減產禁運使他們大大減少石油出口,減少了市場份額。可見,石油武器也是雙刃劍,不可多用。
⑼ 20世紀70年代,為什麼中東石油價格提升會引發經濟危機
美國等國的石油大多來自中東,石油價格猛漲,使生產成本增加,當時美國是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許多國家的資源都是美國供給,結果引起了世界范圍的經濟危機。
⑽ 70年代石油危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1973-1974年,在阿拉伯國家採取的石油減產、禁運、提價、在國際石油公司中增加參股權和對國際石油公司進行國有化等措施的綜合作用下,國際石油價格暴漲,導致了一場世界范圍的「石油危機」。人們通常稱之為「第一次石油危機」。石油危機在西方世界造成極大恐慌,引發了西方國家戰後最嚴重的經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