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宋朝經濟現狀如何改革

宋朝經濟現狀如何改革

發布時間:2022-10-15 11:50:15

⑴ 宋朝王安石經濟改革有哪些內容

一、機構改革
制置三司條例司 熙寧元年(1068年)二月,設「制置三司條例司」,是王安石推動變法第一個設立之機構,原本宋朝的財政由三司掌握,王安石設立置制三司條例司來作為三司的上級機構,統籌財政,是當時最高的財政機關,此機關除了研究變法的方案、規劃財政改革外,亦制訂國家一年內的收支,並將收入定其為定式。
市易法熙寧五年(1072年)三月,頒行市易法。由政府出資金一百萬貫,在開封設「市易務」(市易司),在平價時收購商販滯銷的貨物,等到市場缺貨的時候再賣出去。同時向商販發放貸款,以財產作抵押,五人以上互保,每年納息二分。用以達到「通有無、權貴賤,以平物價,所以抑兼並也。」市易法增加了財政收入。 保甲法熙寧三年(1070年)司農寺制定《畿縣保甲條例頒行》。鄉村住戶,每五家組一保,五保為一大保,十大保為一都保。凡有兩丁以上的農戶,選一人來當保丁,保丁平時耕種,閑時要接受軍事訓練,戰時便徵召入伍。以住戶中最富有者擔任保長、大保長、都保長。用以防止農民的反抗,並節省軍費。
二、改革稅賦
方田均稅 熙寧四年(1071年)八月由司農寺制定《方田均稅條約》,分「方田」與「均稅」兩個部分。「方田」是每年九月由縣長舉辦土地丈量,按土塙肥瘠定為五等,「均稅」是以「方田」丈量的結果為依據,制定稅數。方田均稅法清出豪強地主隱瞞的土地,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也減輕了農民負擔,同時卻嚴重損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們強烈反對
均輸法 此法已久,早在西漢桑弘羊時試行,唐代以後各郡置均輸官,達到「斂不及民而用度足」。熙寧二年七月,為了供應京城皇室、百官的消費,又要避免商人屯積,在淮、浙、江、湖六路設置發運使,按照「徙貴就賤,用近易遠」、「從便變易蓄買,以待上令」的原則,負責督運各地「上供」物質。意在省勞費、去重斂,減少人民的負擔。
青苗法熙寧二年九月,頒布青苗法。規定以各路常平、廣惠倉所積存的錢谷為本,其存糧遇糧價貴,即較市價降低出售,遇價賤,即較市價增貴收購。其所積現錢,每年分兩期,即在需要播種和夏、秋未熟的正月和五月,按自願原則,由農民向政府借貸錢物。收成後,隨夏、秋兩稅,加息十分之二或十分之三歸還穀物或現錢。青苗法使農民在新陳不接之際,不至受「兼並之家」高利貸的盤剝,使農民能夠「赴時趨事」,但具體實施中出現強制借貸現象,是王安石變法措施中爭議最大的內容。
募役法又稱「免役法」,熙寧三年(1070年)十二月,由司農寺擬定,開封府界試行,同年十月頒布全國實施。免役法廢除原來按戶等輪流充當州縣差役的辦法,改由州縣官府自行出錢僱人應役。雇員所需經費,由民戶按戶分攤。原來不用負擔差役的女戶、寺觀,也要繳納半數的役錢,稱為「助役錢」。使得農民從勞役中解脫出來,保證了,勞動時間,促進了生產發展,也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
三、新修水利
規定各地興修水利工程,用工的材料由當地居民照每戶等高下分派。只要是靠民力不能興修的,其不足部分可向政府貸款,取息一分,如一州一縣不能勝任的,可聯合若干州縣共同負責。
四、軍隊改革
裁兵法整頓廂軍及禁軍: 一、 規定士兵五十歲後必須退役。 二、 測試士兵,禁軍不合格者改為廂軍,廂軍不合格者改為民籍。
將兵法又叫「置將法」。廢除北宋初年定立的更戍法。用逐漸推廣的辦法,把各路的駐軍分為若干單位,每單位置將與副將一人,專門負責操練軍隊,以提高軍隊素質。
保馬法神宗時,宋朝戰馬只有十五萬余匹,政府鼓勵西北邊疆人民代養官馬。凡是願意養馬的,由政府供給馬匹,或政府出錢讓人民購買,每戶一匹,富戶兩匹。馬有生病死亡的,就得負責賠償,但遭遇到瘟疫流行,死了不少馬匹,徒增民擾。不久廢止,改行民牧制度。
軍器監法熙寧六年(1073年)七月頒行免行法。八月廣設軍器監,負責監督製造武器;並且招募工匠,致力改良武器。
五、改革科舉
三舍法希望以學校的平日考核來取代科舉考試,選拔真正的人才。「三舍法」,即把太學分為外舍、內舍、上舍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禮部試,下等免解」,後來地方官學也推行此法,反映了班級教學的特色。
貢舉法王安石認為「欲一道德則修學校,欲修學校則貢舉法不可不變」。改革貢舉法,廢明經、存進士,熙寧三年(1070年)三月,進士殿試罷詩、賦、論三題而改試時務策。熙寧四年(1071年),二月,頒新貢舉制,廢明經,專以進士一科取士。另設「明法科」,考察律令和斷案。
惟才用人,凡是有志於改革的人才都被委以重任,不少人成為改革的中堅力量。

⑵ 宋朝應該進行怎樣的改革

就宋王朝來說,太祖登基伊始,就對新王朝的制度、各項規章和政策等進行了重大調整,如政治上以「削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的思路,同時削弱宰相和地方官的權力,在軍事上採取「強干弱枝、將兵分離」等政策。趙匡胤的種種做法,實質就是針對前朝的一次改革。隨著王朝的發展,「太祖之制」的有些弊端開始顯露,問題突出顯示在軍事和經濟上,特別是對少數民族政權戰爭中的處處挨打,對大宋統治形成威脅,更給予宋政權的統治者敲響了警鍾。這些就是宋朝進行繼續改革的最主要原因。

宋朝對官員的監督監察制度還是較完善的,但是其重點放在了「體制」內,而官員在「民間」的違法行為缺乏有效的懲治制度。建立更加行之有效的監督監察制度,才是宋朝改革取得成功的前提。

⑶ 宋朝的經濟發展狀況

汴京是全球最早的高度發達的新型商貿城市。北宋開國以來,由於統治思想的轉變,逐漸發展出新經濟與城市管制的新政策,為新的城鄉關系及新型城市化創造了條件。北宋建立後經過數十年的發展,便開始了資本主義初階的城市化——市民階層的形成、新的城市管理制度及城市文明的新階段。以國家財政收入估計,北宋的經濟中工商業與農業各佔一半,至北宋後期,即1077年,在以錢銀計算的歲入7070萬貫中,工商稅佔了七成。由於商業稅和專營稅大部分來自城市,因此,北宋經濟可稱為「新經濟」及「貨幣經濟」。有不少歷史學家因而稱北宋為「商貿國家」。有學者估算北宋在1000年的GDP為265.5億美元,佔全球GDP的22.7%,人均GDP為2280美元,而英國在工業革命後的1800年人均GDP只有1250美元,約是八百年前北宋經濟水平的一半。

⑷ 宋朝的經濟發展狀況

宋朝的經濟繁榮程度可謂前所未有,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

航海業、造船業成績突出,海外貿易發達,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50多個國家通商。宋代對南方大規模的開發,促成經濟中心南移。

(4)宋朝經濟現狀如何改革擴展閱讀: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達到了封建社會的巔峰。

北宋時期,農業生產技術以及推廣有很大的發展。

在北宋的墓葬中,往往發現成組的鐵制農具,如犁、耬、耙、鋤、鐮等,其中耙、鋤等中耕農具較多,表明了農民對精耕細作的重視和耕作程序的增多。北宋農民還很注意積肥和施肥。他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認識到,土壤的性質不同,應施用不同的糞肥。

所謂「用糞如用葯」。當時對作物栽種的深淺疏密與產量高低的關系,也有所認識。禾譜、農器譜、農書、蠶書等農業生產知識的專著,紛紛出現,反映了農業生產技術的提高。

北宋時期,手工業生產有很大進步。當時,各種手工業作坊的規模和內部分工的細密程度,都超越前代。生產技術發展顯著,產品的種類、數量、質量大為增加和改進。

紡織水平的提高北宋紡織業仍以絲織業佔主要地位。北宋時,絲織業逐漸形成江浙和四川兩個中心。

北宋時期還產生了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北宋建立後,四川地區長期使用鐵錢,因鐵錢重,攜帶不方便,公元10世紀末葉,成都市場上遂出現所謂「交子鋪」,發行紙幣「交子」,代替鐵錢流通。

⑸ 宋朝時中國經濟結構有什麼變動

看宋朝的社會變革。通觀歷史,宋朝社會是中國封建社會中承上啟下的變革轉折時期,社會各方面多有變化。比如:

經濟方面 均田制徹底瓦解,租佃制普遍發展。租庸調制度廢除,繼「兩稅法」發展而完善為「二稅」。一些城鎮的功能由軍事要邑發展為工商業城邑。由於商品經濟的相對發展,宋朝時期出現了紙幣「交子」,又有「會子」、「關子」等,對後世的幣制影響很大。一些方面或地區已具有產生資本主義萌芽的社會條件。

社會結構方面 統治基礎由士族地主為主變化為以大官僚、大地主為主。勞動者的人身依附關系因租佃制的發展而相對鬆弛。

政治制度方面 由皇帝、士族地主政治體制,變化為皇帝、官僚、地主政治體制。宰相事權的分化和削弱。由府兵制變化為募兵制。地方行政區劃沿唐「道」而設「路」,並發展為一級行政機構。羈縻政策有所發展。

農民起義方面 北宋初年的王小波、李順起義提出了「均貧富」主張;南宋初年的鍾相、楊幺起義進一步提出了「等貴賤」要求,中國古代農民起義由此進入到一個新階段。

思想文化方面 古文運動的完成,儒學的復興,理學的產生,宋詞的興起,方誌學的形成,金石學的興起,話本的產生與發展,佛教的中國化大眾化,等等,都是封建社會中劃時代的變革和轉折。

宋朝的這些社會變革和承上啟下的轉折,規模巨大,內容全面,豐富多彩,波瀾迭起,大多始於中唐以後,完成於宋朝,並且深遠地影響於後世。蒙文通曾指出:「秦以來二千多年的中國歷史,就巨大變化來看,可以唐前唐後分為兩大段;就其顯著的段落來看,可以魏晉、中唐、晚明為四段」。「這四個階段中,又以唐前唐後之變最為劇烈,而且也更為全面。」因此,同正確認識宋朝社會經濟文化發展高度一樣,也要正確認識宋朝在中國古代史上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方能科學地了解歷史真實,把握歷史發展的軌跡和規律。

⑹ 宋代經濟的發展是怎麼樣的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達到了封建社會的巔峰。宋朝的經濟繁榮程度可謂前所未有,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航海業、造船業成績突出,海外貿易發達,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50多個國家通商。宋代對南方大規模的開發,促成經濟中心南移。



歷史背景

公元960年建立宋朝時,未靠武力,而是和平禪讓,將五代時後周的柴氏王朝,和平過渡為趙氏的宋朝。宋太祖接受唐朝武將節度使操縱國運的教訓,以杯酒釋兵權,解除武將參與朝政的機會,實行文官統治。對外也少用武力,而以錢物捐助北方游牧民族,換得珍貴的百年和平。

宋太祖採取抑武揚文、君臣共治,提高知識分子地位與責任感。因此,給後人印象似是國運不濟,國力孱弱。先忍讓於遼、金,後又退守江南稱南宋,再100多年後又亡於蒙古族的元朝。

其實,宋代也是中華民族古代經濟文化的鼎盛時期,宋朝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經濟領先的國家。漢朝雖比宋朝長了幾十年,但窮兵黷武,經濟文化的發展皆受到影響,比起同時期的歐洲羅馬帝國,經濟、文化皆大為遜色。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宋朝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宋朝經濟

⑺ 宋代經濟政策發生的變化及其影響

宋代經濟格局發生了什麼變化
經濟重心南移
兩宋時期,南方地區的農業生產已經超過了北方,國家的財政收入絕大部分來自長江流域,從而得出我國經濟重心已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
原因:①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優越[氣候適宜、土地肥沃、地廣人稀、水資源充足、交通便利等].②北方戰亂頻繁,南方相對穩定,為江南經濟發展創造了穩定的環境.③北方人民大批南遷,增加了大量勞動力,並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工具.④南方統治者為發展實力,重視發展經濟[鼓勵開墾荒地、興修水利].⑤新的農作物在江南引種,推動了農業生產發展;海外貿易的發展,促進了江南商品經濟的繁榮.⑥江南地區各族人民的共同勞動.

⑻ 那些措施可以促進宋朝的經濟發展(除課本上的內容

先看一下下面宋朝經濟的資料,我覺得能夠在此基礎上再促進宋朝經濟發展的措施只能是不打仗或者說是加強軍事力量讓其他國家不敢來侵犯。
宋朝經濟介紹的是中國兩宋時期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狀況。宋朝的時候中國很富裕。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達到了封建社會的巔峰。著名史學家陳寅恪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開封,位於豫東平原的中心,又稱汴梁、汴京,為宋朝國都長達168年,歷九帝,是當時著名的文化、經濟、藝術、政治中心,其繁榮程度,後世難以企及,還是中國最早有猶太人定居的城市。
從唐朝中後期開始經濟中心南移,到南宋最後完成。
公元960年建立宋朝時,未靠武力,而是和平禪讓,將五代時後周的柴氏王朝,和平過渡為趙氏的宋朝。宋太祖接受唐朝武將節度使操縱國運的教訓,以杯酒釋兵權,解除武將參與朝政的機會,實行文官統治。對外也少用武力,而以錢物捐助北方游牧民族,換得珍貴的百年和平。

宋太祖採取抑武揚文、君臣共治,提高知識分子地位與責任感。因此,給後人印象似是國運不濟,國力孱弱。先忍讓於遼、金,後又退守江南稱南宋,再100多年後又亡於蒙古族的元朝。
其實,宋代也是中華民族古代經濟文化的鼎盛時期,宋朝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經濟領先的國家。漢朝雖比宋朝長了幾十年,但窮兵黷武,經濟文化的發展皆受到影響,比起同時期的歐洲羅馬帝國,經濟、文化皆大為遜色。

⑼ 宋代封建經濟的發展狀況是怎樣的

宋代封建經濟得到全面發展。地主階級內部庶族地主的勢力擴展,農民階級的地位也有了一些變化。封建租佃制代替了過去人身依附關系比較強的庄園農奴制。這個轉變推動了社會生產的新發展,農業勞動生產率有了顯著的提高。北宋建立後的百年間,即出現經濟繁盛的局面。南宋與金對峙時期,南宋國土減少近半,但江、淮、湖、廣等農業發展地區都在南宋境內,經濟發展仍處全國領先地位。多種經營、經濟作物和商業性農業的發展,推動了手工業和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北方金世宗時,經濟也得到恢復。從北宋開始,商業較前代有了更大的發展。北宋首都汴梁,逐漸突破了唐代坊市的界限和宵禁,隨處都有商鋪酒樓,官府雖曾幾次想恢復原來的坊市制度,但都沒有成功,反而日益擴大貿易的地區,並出現繁盛的夜市。洛陽、揚州、成都等地,也出現類似的情況。市集交易在各地的居民經濟生活中,在政府的財政收入上,都已佔有相當的地位。集市區內出現專門的游藝場所勾欄瓦肆,商業性演出活動促進了城市市民文藝的發展。城市的繁榮和市民層的發展使宋代文化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⑽ 宋朝應該進行怎樣的改革

宋朝是歷史上經濟、文化、商業等領域繁榮昌盛的朝代,提起宋朝我們總能想到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歌,想到清明上河圖上描述的市井繁榮景象。

不過宋朝初期這些繁榮景象還是沒有顯現出來的,北宋神宗時期,國家還是積貧積弱的,神宗是宋朝的第六位皇帝,其在任期間,實施了王安石的變法,使國力大幅增長。統過改革改變了宋朝積貧積弱的現象。

一,文武並治。宋朝應該給予武將權力,同時設計行政部門互相約束制衡。而不是一味地打壓武將。

二,培養高素質的武將守衛邊疆要塞。同時可以派文官掌握抗夷方向,面對關鍵軍事戰機時可互相商議對策,以保萬無一失。

三,對外政策寬松適宜,可以互通商業,不要只在國內搞實業。軍事方面必要時可先發制人,給外夷以威懾。恩威並施,以達到不佔而屈兵的效果。

閱讀全文

與宋朝經濟現狀如何改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做好財富與幸福的決策 瀏覽:741
結婚三周年怎麼表達愛情 瀏覽:61
兵團九師工作事業單位怎麼樣 瀏覽:665
陶瓷杯與骨瓷杯哪個更健康 瀏覽:749
310在愛情數字里什麼意思 瀏覽:136
什麼軟體把自己變美女 瀏覽:396
美女和帥哥的全家福該怎麼畫 瀏覽:312
歐美女人穿什麼衣服好看 瀏覽:822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詩句 瀏覽:40
幸福生活節節高的兒童舞蹈視頻有哪些 瀏覽:380
老班長說幸福就是什麼補充完整 瀏覽:76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瀏覽:539
肥城和寧陽事業編哪個好 瀏覽:323
美女組團偷項鏈是什麼電影 瀏覽:726
對中醫事業有什麼追求 瀏覽:483
經濟下行該如何面對 瀏覽:458
如何談幸福戀愛 瀏覽:794
中國古代愛情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930
合肥和中山哪個經濟發展好 瀏覽:316
紅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開健康碼 瀏覽: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