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東亞和歐盟經濟哪個更強

東亞和歐盟經濟哪個更強

發布時間:2022-10-15 09:17:44

⑴ 東亞和西歐哪個經濟最發達

近百年來都是西歐更發達。德國,法國,英國這些最發達的國家都在西歐,比利時,荷蘭,瑞士這些人均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也在西歐。

⑵ 大東亞,歐盟,蘇聯,北美這幾個勢力哪個最強

您好。
恢復甦聯——工業還行,經濟太差
北美合並——基本沒啥變化
歐洲統一——這個搞了好多年了吧

⑶ 歐盟與東亞中日韓的比較

目前世界上所稱的「共同體」機制,以歐洲共同體為代表。歐洲共同體以關稅同盟為基礎,機制以封閉性和約束性為特徵,以政治和經濟的高度一體化為目標。而其他發展中國家所組成的地區合作組織,也有稱為「共同體」的,例如「東非共同體」、「南美共同體」等。但由於這些區域內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差異較大,整體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較低,共同體建設過程中受資源不足影響較深,因此都遠未達到歐盟那樣的水平。
冷戰結束後,隨著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地區集團化的進程也同時展開。美國在北美推動建立北美自由貿易區後,致力於組建北美—南美自由貿易區;歐洲一體化的進程把其他各區域組織遠遠拋在後面。東亞國家也在思考如何推進東亞的區域合作。然而,東亞地區發展水平不同,冷戰造成的裂痕未能彌合,大國地緣政治的博弈,造成該地區區域一體化進程停滯不前。
建立東亞共同體是時代所趨,歷史必然,只是其道路路漫漫其修遠兮。第一,美國對東亞積極干預,絕不會輕易令東亞建立一個內部的經濟政治文化共同體。第二,在建立「東亞共同體」的進程中東盟始終會是核心和基石 ,但東盟力量弱小,小馬拉大車,進程緩慢。第三,東亞地區政治經濟發展極不平衡,有社會主義國家,也有資本主義國家,而且大多為發展中國家,聯合的質量,程度較低。
盡管我們在前面指出,推動東亞共同體進程的核心和主導力量是東盟國家,但是毫無疑問,就共同體能否建成並且能夠建成什麼樣的共同體而言,起決定因素的還是這個地區經濟實力最強大的三個國家——中、日、韓之間的合作關系。
目前,東北亞中日韓三國之間的區域經濟合作大大晚於和落後於東盟自貿區。但三國相互之間的雙邊合作則已經邁出了步伐。例如中日方面,2006年10月,雙方就克服影響兩國關系的政治障礙和促進兩國友好合作關系的健康發展達成一致,在這個基礎上,新當選的安倍首相成功訪問了中國。2006年11月在河內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再次會見了安倍首相。這些舉措都為中日關系改善和發展創造了條件。日韓方面,1998年10月,韓國總統金大中在日本訪問期間,首次提出了兩國應在新世紀建立新的雙邊關系的建議。1999年3月,兩國共同發表了以「通向21世紀更緊密的日韓經濟關系」為題的研究報告,日韓雙方都認為通過振興兩國貿易、投資等經濟活動和加強彼此的經濟聯系,可以鞏固雙邊經濟夥伴關系。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兩國必須盡可能消除存在的各種障礙,並同意在投資促進、稅收條約、標准認證部門的合作以及知識產權部門的合作和WTO新一輪談判等領域開展合作。中韓方面,2000年10月兩國首腦決定探索兩國中長期經濟合作方案,2001年雙方就共同設立「21世紀中韓(韓中)經濟合作研究會」事宜達成初步協議,同意共同加強中韓經濟的中長期合作研究,將合作研究成果作為向兩國政府部門提出政策建議的依據,推動兩國經貿合作的深入發展。此外,中日韓三方自2005年以來進行了多次工作磋商以減少貿易壁壘。
中日韓三方合作最新的進展是,2007年1月14日在菲律賓宿務舉行的第七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上,三方領導人就增進政治互信與互利合作交換了意見,並達成5項共識:一是要加強三國領導人交往,保持現有10+3框架下三國領導人會議機制,三國領導人可視需要輪流在三國舉行不定期會晤。二是要建立三國外交高官定期磋商制度,首次會議將於2007年在中國舉行。三是促進貿易、投資和能源合作。四是加強經貿、信息產業、環保、人力資源開發和文化合作,將財金、科技、衛生、旅遊、物流、青少年交流確定為新的合作領域。五是促進文化交流,確定2007年為「中日韓文化交流年」。 三國領導人一致認為,此次會議坦誠、務實,富有成果,進一步確定了今後三方合作的方向。 會議並發表了《第七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聯合新聞聲明》。
事實上,中日韓三國所要構建的東北亞自貿區也許是難度最大的。盡管這三個國家從經濟發展水平上已經越來越接近,而且相互之間的經濟依賴度越來越強,應該說具備了相當有利的建立經濟共同體的條件,但實際上卻由於各種敏感的歷史、經濟和政治的原因,這三國所要建立的經濟共同體的復雜程度,要遠遠超過歐盟和北美自貿區,更超過東盟自貿區的建立,甚至也超過其中任何一國與東盟所建立的10+1自貿區。從某種程度上說它能否實現,實際上是整個東亞自由貿易區能否實現的關鍵,而我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這種現實可能性。因為即使目前正在進行的中日韓三國之間的雙邊合作協定,也處於走走停停的狀態。所以我的判斷是,在整個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過程中,它將是最困難和最復雜的一個門檻,是整個東亞經濟一體化能否成功的關鍵

⑷ 西歐 北美 東亞 誰經濟最強

北美,還不如說美加算啦
其實,美加vs西歐,我覺得發展水平本身是差不多的,但是綜合感覺美加更屌?~
至於東亞,相對其餘的地方,經濟實力相對較強,但是東亞內部能和美加西歐相提並論的也只有日本,香港稍稍沾邊,韓國台灣有一定差距,中國大陸是路漫漫,蒙古感覺還沒開始怎麼發展,朝鮮完全就是封閉般自生自滅

⑸ 歐洲十大強國VS亞洲十大強國,哪個綜合實力更強

若論現有綜合實力,自然是老歐洲,不過估摸著再過十到二十年,應該是亞洲領先了!

說實在的,亞洲基礎在中國,技術在日本,設計在韓國,其他包括台灣、印度、印尼等之類的只能說是產業鏈體系下一員;

而歐洲又不同,單說一個發明專利,在全球就收到嘴軟, 創新能力僅次於北美;其他各種資源(俄羅斯)、技術(英法德)等都是上上之選,只不過近年來政治問題和去工業化較嚴重,沒有多餘精力在全球市場上比拼了;

實際上你只要看一下世界五百強或者創新百強,上榜企業歐美居多,日韓其次,中國只能說打醬油,上榜的基本就是國有資源壟斷企業,靠高新技術的純粹沒有;

說多一些,你平時生活中的場景,早上起床,打開手機,手機品牌是國貨(大部分),但核心內在要麼是台灣的聯發科或是美國的高通亦或英國的ARM,至於晶元代工則是台積電和聯電或者三星與富士通(華為的海思就是台積電代工),面板基本是三星一家獨大,京東方雖說躋身四強但虧損嚴重,和中芯國際一樣純靠政府補貼,至於大規模集成電路(晶圓)核心生產設備更是尷尬,光刻機要麼是荷蘭的ASML,要麼是日本的佳能或者尼康,中國被技術封鎖只能慢慢自力更生,而人家也不是原地踏步;

接下來你吃過早飯上班出發,如果是自駕車,那麼汽車的底盤、發動機、變速器等基本是日本貨,集成是德國的博世,就連輪胎的質量也就堪比韓國的錦湖;如果是出行坐的公交,公共汽車的軸承多來自日本,比亞迪的電動公交賣得那麼貴,但說穿了其中的一半利潤都要流出去,至於地鐵輕軌的核心來自德國的西門子,法國的阿爾斯通,加拿大的龐巴迪或是日本各大廠家,當年的新干線技術來自歐洲各國最後被揉成一體,現在的中國高鐵卻是有些過於急成,核心零部件終究不是自己的,當然比起其他的就好多了,至少中國高鐵牛逼的技術在路上而不在車上;

途中你經過建築工地,因為經濟放緩而地產資本又湧入的年代,各種重工機械設備大部分是國企,中聯重科或是三一重工等,但有些不知道的是他們的核心零部件進口每年都佔三成以上,專利技術已經封死了,中國也沒有辦法了只能進口;

至於你上班的大廈,新型建築材料等,當你進入辦公室,你的辦公電腦,室內的大型中央空調,公司所用的伺服器等,能有一半是中國的自主核心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其他東西多多,你去看各種工業技術,無論是造船,還是大飛機,或是鋼鐵與有色冶金,要麼是機床與超精密數控,還有各種電子自動化和高分子材料,化工的葯物開發、食品化學和工業溶劑等等,中國想要雄心勃勃創造世界第一,只能說還需一代人的努力;所以中國是製造業大國,而不是製造業強國!

⑹ 七大洲哪個洲的整體實力最強

1、亞洲:經濟總量29.16萬億美元

2、北美洲:經濟總量22.6萬億美元

3、歐洲:經濟總量20.3萬億美元

4、南美洲:經濟總量5.1萬億美元

5、非洲:經濟總量2.3萬億美元

6、大洋洲:經濟總量1.7萬億美元

7、南極洲

從經濟總量上看,當屬亞洲經濟實力最強。2017年亞洲經濟總量為29.16萬億美元,位居各大洲第一,約佔全球的36.5%。世界世界前20大經濟體中,亞洲就佔了七席,分別是:中國、日本、印度、韓國、印度尼西亞、土耳其和沙烏地阿拉伯。亞洲陸地面積4457.9萬平方公里,人口高達41億,是世界上陸地面積和人口最大的一個洲。但是在人均GDP上,最強的是北美洲,2017年北美洲人均GDP高達4.11萬美元,其次是歐洲,人均GDP為2.74萬美元。

從政治上看,政治實力最強的洲當屬歐洲。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中,歐洲就占據三席:英國、法國和俄羅斯。七國集團成員中,歐洲就占據了四個:英國、法國、德國和義大利。歐盟是世界上影響力比較強的政治經濟集團,其經濟實力也僅次於美國。德國的政治實力是除了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外最強的國家。美國雖然是當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政治實力強大,但是比起歐洲,在筆者看來,其整體政治實力還是遜色不少。

從軍事實力上看,歐洲和北美洲應當不分伯仲。美國軍事實力世界第一,無論是戰略武器還是常規軍事實力,美國在世界上都 首屈一指。但是歐洲也不弱,歐洲的法國、英國、俄羅斯、德國都是老牌的軍事強國,尤其是俄羅斯,其軍事實力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核軍事實力更是與美國匹敵。而法國擁有完善的軍工體系,它的軍事實力也非常的強大。俄羅斯、英國、法國都是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綜合來看,北美洲的整體實力最強。北美洲擁有美國這個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而美國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教育、文化等各方面在世界上都首屈一指。其中、加拿大、墨西哥也是經濟大國。歐洲雖強,但並非鐵板一塊,歐洲很多強國都是美國的盟友,比如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這些老牌的歐洲強國。亞洲是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大洲,東亞的經濟總量已經超過美國,中國和印度都是崛起中的大國!所以在整體實力上看,筆者認為北美洲最強,其次是歐洲和亞洲。

⑺ 世界三大經濟中心,歐盟日漸邊緣化,東亞強勢趕超北美

全世界有三大經濟中心,分別是中國所在的東亞,美國所在的北美,以及多國所在的歐盟。三大經濟中心,人口總數在25億左右,佔世界人口近3三分之一的比重, 但卻貢獻了超七成的GDP總量 ,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舉足輕重。

在中國還沒有崛起之前,東亞的經濟老大是日本,日本上限有限,東亞的整體經濟實力根本無法與北美和歐盟抗衡。歐盟和北美在過去幾十年,一直是世界經濟的兩大引擎,雙方實力在伯仲之間,互相交替領先。 不過自從2008年之後,歐盟經濟陷入泥潭,而中國又強勢崛起,帶領東亞超過歐盟,直追北美。

現在東亞、歐盟和北美,誰的經濟發展更強勁有力呢?

先來明確地理概念,歐盟目前有27個成員國,全部在歐洲。北美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是世界15個大區之一,通常指的是美國、加拿大和格陵蘭島等地區,本文只統計美國和加拿大,因為其他地區的GDP可以忽略不計。東亞一般包括中國(包括港澳台)、日本、韓國、朝鮮和蒙古五個國家,由於蒙古和朝鮮GDP太低,本文只統計中日韓三國的GDP。

第一個要說的是歐盟,歐盟的經濟發展可用四個字形容,那就是「日益衰落」。 歐盟經濟的巔峰在2008年,28國(英國那時還未脫歐)GDP總量為19.18萬億美元,其中英國為2.94萬億美元。此時北美的美國GDP為14.71萬億美元,加拿大為1.55萬億美元,合計16.26萬億美元。可見,在2008年的時候,歐盟實力比北美強多了,GDP高出將近3萬億美元。

2008年是歐盟的巔峰之年,此後13年一直未能再超越。也就是在這一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最終演變成為全球的金融危機。美國確實是握有軍事霸權和金融霸權的超級大國,通過無限放水,把自己的危機成功轉嫁到了世界各地,讓其他國家轉而為美國買單,歐盟自然也在其他國家之列。

此後歐盟經歷歐債危機以及英國脫歐,元氣大傷,至此失去了跟北美一較高下的實力,同時也被東亞甩在了身後。 2021年,僅中國一國的GDP總量超過了歐盟27國!

歐盟經濟何以似一盤散沙?

首先是結構性問題。歐盟是一個多元化的國家聯合體,每個國家自身的經濟結構不同,經濟發展速度不同,所處發展階段不同,所需貨幣政策也不同。但是由於歐盟的聯系,他們不得不被迫使用同一種貨幣,這樣的貨幣政策自然無法因地制宜地,滿足每個國家的需求。

其次,生育率低下,勞動力短缺,消費能力不足,環環相因,成為死扣。歐盟正面臨著日益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人口增長率越來越低,人口撫養比(超過65歲的人口與15-64歲的勞動人口之間的比率)已經接近30%。歐盟國家基本都是發達國家,第三產業佔比很高,服務業是推動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人口老齡化,就意味著消費不足,沒有足夠的增量人口,就無法刺激消費,也就無法使經濟有力復甦。

最後就是高福利和高稅收削弱了歐盟各國的競爭力。歐盟是以稅收支撐高福利的傳統「福利 社會 」。高稅收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勞動者努力工作獲取高回報的意願,而高福利反而會鼓勵勞動者不去工作坐等政府補貼的行為。

總體來說,歐盟經濟要重新煥發生機異常困難,因為種種問題太難解決。未來歐盟與其他兩個經濟中心的差距恐怕會越拉越大,最終被逐漸邊緣化。

第二個要說的是北美,如果說歐盟在日益衰落,那麼北美就是強勢依舊。

用數據說話,2008年的時候北美GDP為16.26萬億美元,佔世界的比重為25.41%,正好四分之一。到2020年,北美GDP為22.6萬億美元,佔世界的比重為26.67%,超過四分之一,比12年前要高。

軍功章要頒給美國,2008年到2020年,美國的GDP佔世界的比重由22.98%提升到24.72%,而同期加拿大佔世界經濟的比重其實是下降的,可以說北美的經濟就靠美國支撐著。

2008年之前的幾十年,美國GDP佔世界的比重是一個緩慢的下降趨勢,但08年之後,比重不降反升。

2008年波雲譎詭,世界經濟走向分層。08年以前,一個國家只要內部安定,經濟總體總還是增量的,無非快慢罷了。但是08年以後,世界經濟開始存量蛋糕的博弈,各國捲入激烈的「魷魚 游戲 」中。

2008年世界GDP總量是63.71萬億美元,2020年世界經濟總量是84.71萬億美元,增量21萬億美元,增幅33%。

這么看,全球經濟似乎增長挺快啊,平均年增速也有2.7%,增量有21萬億美元,相當於12年間世界經濟多了一個美國的體量。

但關鍵的問題是,抽絲剝繭,這些經濟增量到底來自哪些國家?

2008年中國GDP總量為4.59萬億美元,2020年為14.73萬億美元,增率220.92%,增量10.14萬億美元。

2008年美國GDP總量為14.71萬億美元,2020年為20.94萬億美元,增率42.35%,增量6.23萬億美元。

2008年其他國家GDP總和為44.41萬億美元,2020年為49.04萬億美元,增率10.43%,增量4.63萬億美元。

這12年間,中美兩國貢獻了全球GDP增量的八成,其他200多個經濟體只貢獻了4.63萬億美元,尚不及中國增量的一半。這就是世界經濟的真相。

說實話,美國經濟比大多數發達國家要強勢得多,要不是中國進步神速,美國簡直就是人生贏家。

當前美國經濟困難重重,國內物價指數漲到幾十年最高,疫情遲遲得不到有效控制,看似虛弱,但事實上美國依然很強。未來很長時間,美國依然是全球頂級大國,經濟發展會比絕大多數國家好,以美國為主體的北美,依然是全球經濟的一大重心。

最後說東亞,目前東亞是全球經濟最活躍的地方,也是未來的世界經濟中心。

過去幾十年,歐盟和北美相對波瀾不驚,東亞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00年,日本是東亞第一大經濟體,GDP高達5萬億美元,經濟規模在東亞的比重高達70%左右。

2021年,日本GDP依舊在5萬億美元徘徊,而中國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替代日本成為東亞扛把子,經濟規模在東亞的比重達到四分之三。

中日韓三國分別是世界第二、第三和第十大經濟體。中日韓三國的經濟總量已經超過了美國,2025年大概率將超過北美。關鍵是中日韓三國人口總和多達16億,發展上限比北美高多了。

中日韓三國各有優勢產業,貿易存在很大的互補空間。中國的製造業、互聯網經濟、新能源 科技 發展迅速;日本半導體上游原材料、醫療以及 科技 領域具有優勢;韓國在半導體、電子、船舶等方面發展強勁。

三國經濟融合的發展潛力巨大。從全球范圍看,中日韓三國的貿易依存度不足20%,發展餘量很大。相比之下,歐盟市場的依存度超過60%,北美自貿區接近50%。也就是說,如果三方在經濟層面能夠進行緊密的合作和交流,大家都將收獲無可計量的經濟紅利。

特別是中國,正在進行產業升級,對韓國以及日本的部分產業確有沖擊。三國存在內耗,如果經濟能高度融合,必將優化產業配置,取得1+1+1遠大於3的效果。

全球經濟重心正加速向亞洲,特別向東亞轉移,東亞取代北美成為全球經濟規模最大的區域只是時間問題。

未來10年,中國有望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韓國有望超過義大利和加拿大,而日本還能維持世界老三的地位。東亞經濟規模在全球的佔比將進一步提高,當然中國是絕對的主力。

⑻ 按東,南,西,北,東南來分割亞洲,經濟實力最強的是那一片綜合實力呢東亞在亞洲的地位怎樣

經濟實力和綜合實力最強的都在東亞;在世界上占據重要地位。

東亞為世界上人口分布最稠密的地區之一,所產稻穀佔世界稻穀總產量40%以上,茶葉佔世界總產量25%以上,大豆佔20%以上。棉花、花生、玉米、甘蔗、芝麻、油菜籽、蠶絲等的產量均在世界上占據重要地位。其中其中日本、大韓民國、中國台灣省、中國香港特區、中國澳門特區為發達國家和地區,蒙古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為發展中國家。

地理鄰近的東亞各國希望通過長期的相互合作和一體化進程而形成一個緊密整體。它建立在共同利益和地區認同的基礎上,並非一個排他性的集團,也不針對任何區域外國家。以區域經濟一體化為基石,通過自由貿易區、經濟共同體、貨幣聯盟等形式,由低級到高級,形成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交織、相互聯結而成一體的關系狀態,並由此進一步發展為安全共同體和社會共同體。

(8)東亞和歐盟經濟哪個更強擴展閱讀:

亞洲的相關情況:

1、亞洲各國各地區工業發展水平和部門、地域結構差異顯著。絕大多數國家工業基礎薄弱,采礦和農產品加工及輕紡工業佔主要地位。中國工業發展迅速,工業體系完整。日本和韓國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2、區域合作在亞洲正在方興未艾,區域合作最有希望的地方是東南亞,東南亞國家聯盟有10成員國:汶萊、柬埔寨、印度尼西亞、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

3、1996年成立的亞歐會議每兩年舉行一次首腦會議和外長會議,加強了亞洲國家和歐盟國家之間的對話機制,已經發展到39個成員國,佔世界總人口的49%,成員國的國內生產總值超過全世界的一半以上。

⑼ 東亞中日韓這三個國家和歐洲對比一下你感覺哪一個強

東亞三國中日韓跟歐洲對比肯定是歐洲更加強大一些,主要是歐洲整體的實力,發展時間也比較長,科技比較強大

⑽ 東亞和歐美能否平起平坐

東亞是目前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好也最具活力的地區,歐美則是目前世界上經濟最發達也是經濟總量最大的兩個地區.但無論是科學技術管理還是生產流通服務,東亞與歐盟和美國的總體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如果平起平坐指的是經濟總量上基本持平的話,估計2020年左右可以.但人均GDP要趕上的話,至少還得50年.

閱讀全文

與東亞和歐盟經濟哪個更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做好財富與幸福的決策 瀏覽:741
結婚三周年怎麼表達愛情 瀏覽:61
兵團九師工作事業單位怎麼樣 瀏覽:665
陶瓷杯與骨瓷杯哪個更健康 瀏覽:749
310在愛情數字里什麼意思 瀏覽:136
什麼軟體把自己變美女 瀏覽:396
美女和帥哥的全家福該怎麼畫 瀏覽:312
歐美女人穿什麼衣服好看 瀏覽:822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詩句 瀏覽:40
幸福生活節節高的兒童舞蹈視頻有哪些 瀏覽:380
老班長說幸福就是什麼補充完整 瀏覽:76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瀏覽:539
肥城和寧陽事業編哪個好 瀏覽:323
美女組團偷項鏈是什麼電影 瀏覽:726
對中醫事業有什麼追求 瀏覽:483
經濟下行該如何面對 瀏覽:458
如何談幸福戀愛 瀏覽:795
中國古代愛情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930
合肥和中山哪個經濟發展好 瀏覽:316
紅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開健康碼 瀏覽: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