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錢幣和經濟有什麼關系

錢幣和經濟有什麼關系

發布時間:2022-10-11 04:13:32

① 貨幣的價值和經濟發展水平有何關系

只有第一個問題的答案:

淺析通貨膨脹與經濟發展

眾所周知,通貨膨脹對經濟發展是不利的,但從投資的角度分析,有一種新穎的觀點,
即認為通貨膨脹和本幣貶值可以刺激投資與消費,從而帶動經濟發展,下面我將淺析這一觀
點。
我認為這種觀點有失偏頗,至少是不完整的。先讓我簡要復述一下這個觀點的主要內容,
即認為通貨膨脹能縮小貧富差距,抑制儲蓄,從而刺激投資與消費。為了論證這一觀點,老
師還給了我們一個例子,即窮人和富人的差距比較:
假設窮人沒有儲蓄,而富人在銀行有十萬元的儲蓄,無通貨膨脹時,十萬元可以買一套
樓,即窮人與富人的實際差距是一套樓;現在通貨膨脹開始了,假設為200%的通脹率,即
一套樓現在值二十萬元了,而貧富差距體現為貨幣仍然是十萬元,體現為實物就是半套樓了,
即實際差距縮小了,若通脹進一步加大,則兩人實際差距會進一步縮小,從而深入淺出的說
明了通脹對窮人是有利的,而且富人也會因為產生「既然錢在銀行里只會使價值越變越少,
不如花掉買來實物以保值」的想法,從而刺激消費和投資,促進生產,拉動經濟發展。
初看起來這套說法似乎無懈可擊,但若進行更深一層的考慮就會發現,它存在著以下幾
個問題:
首先,上面的例子只是分析了儲蓄,而貧富差距不僅僅體現在儲蓄上,比如說窮人每月
收入為一百元,而富人每月收入為一萬元,通脹開始後,物價的上漲給雙方都帶來了損失,
他們所實際能夠得的物都減少了,但富人因為擁有更多的資金,可以通過投資來彌補損失,
所以實際的貧富差距有可能擴大,而不是像例子里通過假設所得到貧富差距縮小的結論,這
個例子只能說明通脹能使儲蓄得到抑制,降低儲蓄的增值作用。
其次,通脹對經濟的作用應從兩方面來分析,其一它對經濟是有損害的,因為物價上漲
會使消費者購買力下降,減少需求,損害生產,使經濟陷入停滯;其二,它使儲蓄成本提高,
從而刺激生產與消費,拉動經濟發展,對經濟也有一定的幫助。而到底它對經濟有正面還是
負面的影響,要看這兩方面作用誰佔主導。
再次,通貨膨脹刺激投資和消費的機理與銀行降息的機理是一致的,都是降低儲蓄傾向,
使人們相對於持有貨幣,更傾向於持有實物,從而拉動消費。但與降息不同的是,通脹有一
個程度問題,若是適度通脹,則人們有可能增加投資和消費,而若通脹程度過重,導致物價
飛漲,則人們的收入根本不足以購買生活必需品,更別提投資與消費了。
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該考慮很多其他因素的影響,如1999 年國家為拉動內需,採用了
銀行降息和漲工資等辦法,但實際情況卻不盡如人意,分析表明,這是因為我國的消費彈性
偏低,人們持有更多貨幣,但消費卻沒有相應的增加,對通脹產生的積極效應來說,同樣存
在著如上問題,有可能因此而降低通脹對消費的刺激作用。
最後,從貨幣角度分析,本幣的輕度貶值,有利於吸引投資,因為減低了勞動力相對成
本。但如果本幣持續走低,則會使貨幣持有者因為不再信任本幣而大量拋出,造成本幣進一
步走低,導致經濟遭受損失,甚至停滯。而且本幣的過度貶值還會使投資者的實際投資回報
減少,進而虧本,導致投資減少。
例如:有一投資者帶一萬美元到中國投資,按當時匯率換成八萬人民幣,設中國的年投
資收益率為100%,一年後他賺了十六萬人民幣,但由於本幣過度貶值,一美元可兌換六十
四元人民幣,此時他的所有收益只有兩千五百美元,等於損失了七千五百美元,這種投資損
失是驚人的。
綜上所述,我認為完整地說,在其他情況配合的情況下(如消費彈性大等),適度的通
貨膨脹和本幣貶值有利於刺激投資與消費,促進經濟的發展,但嚴重的通脹和貶值則會給經
濟帶來無法估量的重大損失,如蕭條和滯脹等。
談到適度與過度的判斷標准,我認為應該是看工資水平與物價水平之比的變化,即工資
增長率與物價增長率之比,如果工資的增長幅度能趕上物價的增長幅度,則這種通脹對經濟
的正面影響大於負面影響;若工資的增長水平趕不上物價增長水平,則這種通脹對經濟是有
危害的。(准確地說應該看收入增長率與物價增長率之比,但考慮到對大多數人來說,工資
是主要收入,故採用工資增長率與物價增長率之比)(2003年)

② 貨幣和金融之間的關系,貨幣和經濟之間的關系

貨幣是金融市場的衡量單位,貨幣可以從一定角度反映金融市場的波動;貨幣是經濟的工具,是政府統一的局部經濟的工具,可以在政府的宏觀調控下幫助經濟回復秩序。

貨幣的本質
長久以來,人們都將貨幣看作為等價交換的物品,在一般的情況下等價物品的相關特徵貨幣也是具有的,正因為如此,貨幣才可以在當前的社會當中有著較高的流通性。如果是在沒有交易成本出現的前提下,一般在市場當中就不需要貨幣。貨幣的出現是因為在以前交易資源緊缺的條件下出現的。從開始一般都是由私人發行,伴隨著當前時代的不斷發展,貨幣已經成為了國家強制發行。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人性對於貨幣的出現有著一定的影響,因此可見貨幣和人性的本質都有著密切的關系。為何貨幣從最初私人發行轉變為國家強制發行呢?當中最為主要的原因是人和人之間的不信任,如果是用金融的層面上來講的話那就是交易雙方都有著對利潤分配上不公且使得他們出現不信任對方,如果是想要對這樣的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那麼就必須要在雙方的交易過程當中構建起一個雙方都可以信任的貨幣來作為等價交換的媒介。
所以,貨幣的本質也是信任和信用的體現,信用是對有著較強購買能力和購買力長時間可以保持穩定做出置信的承諾,且在實踐當中去實現這兩者。還有就是,信用也可以有效的體現出人與人之間的交易關系或者是人與國家之間的交易關系。
金融的本質
金融有著今天的發展,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貨幣在市場上的不斷流通和交易,所以它們兩個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它們有著共存的關系,如果是沒有貨幣的發行,那麼金融也不會出現,它們在本質上都是信用。
還有就是,它們兩者還是有著一定的區別,貨幣和金融之間的信用標物都是完全不同的,在預期和承諾以及實現的流通當中,貨幣的標物通常都是等價物品和長期且穩定的購買能力,且在金融當中標物是現金在未來的流通。在以上的探討當中理論為基礎形成的雙方分別為貼現方和終值方,終值方必須要對現值方做出可被置信的威懾,從而最後才可以有效的形成可獲取未來凈現金的流入。
在金融學當中使用它的思維方式來對貨幣和金融的本質進行相關的思考,且就是運用金融學對構成其本質最重要的未來現金的流入進行相關的分析和總結。
因為在人和人之間進行交易時會出現很多的不確定性,且同時也會很容易出現不公平的利益分配情況,在這樣的基礎上貨幣才得以出現,且在未來的凈現金流入過程當中是否可以由貨幣產生的金融工具來進行是不太確定的,而後產生出來的不確定性和利益分配的問題,這樣也是進行金融交易當中最為脆弱的地方。
為了更好的去了解這些相關的概念,那麼就可以使用到一下的這些公式來進行解釋,當中終值方的某時點為t的金融工具本金運用Yt表示,在資金的預期收益率和參與資金的預期收益分別使用r和rYt表示,在這里不將別的成本考慮到其中。只有在這樣滿足平衡式的情況下才可以有效的進行相關的操作:貼現方在回收了本金之後在給予終值方相應的承諾收益,支付是由下期實現的現金流Yt+1來完成的,那麼:(1+r)Yt=Yt+1那麼這一個方程的解就為:Yt=A(1+r)t因為相關的約束條件:r>0,1+r>1(3)由以上可以看出,得出來的結果必然會呈現出發散的情況,只有現值方在凈現金流入和下期的先進流入上沒有實現和完成當中的任何一個,不管是怎樣去使用補救方案,只要是在t+1這一個未來的時點到來的時候,如果是收益r還沒有被實現和完成現金的流入,那麼就會出現破局的情況,那麼這樣時候破局也會被稱為龐氏騙局。
因為個人、企業、政府的未來現金流入都是來自於日常工作和生活當中的收入、銷售量所得、稅金燈光等,在對其以上進行論述期間,個人或是家庭借貸、公司的借貸、國債的收益源泉往往都會出現收益打過支出,且也會呈現出高效益、高稅收的情況。在金融體系當中貨幣的出現是為了更好的去解決人與人之間交易時出現的不確定性問題和相關的因素,由貨幣產生出的金融工具能不能有效的去實現在未來當中的凈現金流入,在這個時候又會出現新的不確定性因素和在利益上的沖突。這也是金融跨期進行交易時會出現的脆弱性悖論。

③ 經濟與貨幣之間的關系

如果按照社會狀態分來看,經濟體系和貨幣之間的關系對社會改成了三種影響.下面我們依次來分析。 貨幣充足,貨幣的信用有保證,如此人民有錢購買物質並且消費,人民有錢投資建造產業,形成良性循環.社會發展合理.也許有人認為如果代表貨幣的數據多了,那麼會造成通貨膨脹. 我想通貨膨脹確實是應該擔心的問題.那麼我們分析一下為什麼會通貨膨脹.當生產力不發達的時候,產品無法充分供應,如此貨幣發行的越多,那麼錢就越不值錢.因為產品不可以充分的滿足,如此造成無論貨幣財富怎麼分配,產品總是只能夠滿足錢多的人,如此造成通貨膨脹.如果產品充足,無論有多少錢,都不會造成通貨膨脹.譬如糧食如果足夠,那麼無論人的口袋裡面的錢是如何的多,這人絕對不願意多花一分錢來買多餘的糧食.而糧食的生產也正常的,幾乎沒有多少理由漲價格,雖然錢很多.如果是貨幣很多,但是產品很少,但是生產力和人口足夠,那麼此類少的產品就會認為人民的錢多而,但是需求不能夠滿足,如此這人就會競價,而造成漲價.如此此類產品就成為有利可圖的行業,人民爭相獲得利,而對此類產品進行擴大生產.但是這種投資是分為兩種的.其一,是為了短暫利益而進行的投機投資.他就是為了獲得利益,而進行投機倒把行為,並不積累生產資本,只是積累投機資本,進而增加投機者的財富.譬如肉漲價了,如此有人就大量收購肉類,或者把空制民房改成豬場,進行短暫的投資而獲得大量利益.其次就是社會通過組織投資形成肉類生產基地.第一種投資者是反對社會現代化的行為,他們的行為構成反對把資源集中進行現代化的大生產的構造,阻礙社會進步.所謂的資本積累並不是積累錢,而是積累生產基地,只有如此行為才的對社會有意義的. 其次,就是貨幣供應充足,但是社會生產力不發達或者資源稀少.如此就會造成十分嚴重的通貨膨脹,並且不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造成任何好處,因為生產力只有這一水平,或者生產的資源就是這么多,過多的貨幣並不能夠解決問題,除了造成通貨膨脹,對社會生產力並沒有積極影響. 最後就是,貨幣供應不足,生產力發達,人口資源豐富,這其實是錯誤的經濟學指導的國家.說個例子,如十個兄弟,老大有土地,老二有石頭,老三有木頭,老四有瓦,老五有磚頭,老六有技術,老七......,總之能夠建設足夠的房子。但是現在這些人肯定不回無償付出,而後又沒有錢買東西,所以請個外人出錢,把所有的材料買下來,然後出工錢請他們建設房子,然後這十兄弟他們自己出房租租房子,把勞動所得全部還給外人。哎! 宗上所述,經濟體系和貨幣之間的關系的關系基本已經表達,一切社會的基本狀態都不會上述端之間的情況。如此,新經濟學會這樣認為。貨幣供應一定要足夠,足夠的貨幣的目的是組織有效的生產而不是發放社會福利和讓投機資本家獲得利益,只有組織生產的必要才容許積累資本,其他一切形式大規模積累資本都是反對社會的進步和造成社會不公平的因素,所以應該打擊。如果積累資本的系統是過分的,也就說是暴利,但是如果是國家獲得,那麼國家可以在生產資本積累完成以後縮減資本的積累,也可以縮減貨幣,如果是私人所有,那麼在完成基本積累以後,就要消除這種暴利。 傳統經濟學認為,貨幣過多就通貨膨脹,貨幣少就通貨緊縮。其實這是一種表象。如果貨幣本來就少,但是很多種類的必要產品如糧食,稀有資源短缺,那麼就算是貨幣很少,也還是會通貨膨脹,如果沒有飯吃了,雖然錢不多,但是無論如何大家都會競相出價購買糧食。相反如果貨幣很多,但是產品足夠有餘,如黑白電視機和普通彩電,雖然貨幣特多,但是人民也不會多買一台。所謂的通貨膨脹造成的危機是因為產品稀少,貨幣過多,而通貨膨脹。但是其實貨幣並不是增加多了,而是貨幣減少了。因為如果多發行了點貨幣,而通貨膨脹。而漲的價格,讓整個貨幣縮水。譬如,原來有10桶油,有10塊錢,一元一桶。現在多發行了3塊,但是產品的價格是1.5元一桶。如此就造成貨幣相對產品來說不足的情況。因為原來有10桶油,有10塊錢,一元一桶如果足夠,現在如果1.5元一桶那麼要15塊才足夠,而實際可能只有13塊。但是於一般人眼的表象就是貨幣很多了。所以這造成生產基地的產品不好買,相反人的口袋的錢也不夠用。顯然這是貨幣少了的緣故。所以這里我把和產品相對的足夠貨幣為絕對貨幣量。 足夠的絕對貨幣量促進生產發展,而相反沒有足夠的絕對貨幣阻礙生產的發展,這一情況在不發達國家一直要達到已經存在的生產力和人的數量達到最大情況。那麼足夠的貨幣的必然會造成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是有積極意義的。 部分行業產品的通貨膨脹,讓其產品行業在整個社會經濟結構中處於優勢地位,從而讓這一行業暴利,如此暴利的行業,就可以通過市場獲得大量財富,積累資本,調動所有資源來發展,而這獲得財富的過程應該是按照有利於生產基地的現代化建設並且是積累產業資本,而如果把所有行業進行一個循環的通貨膨脹,那麼幾個周期以後所有的行業都會成為現代化的行業,當然絕對不能夠是部分人因為壟斷暴利行業而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因為這是阻礙社會現代化的,因為不勞而獲者必然讓其不得猖狂,否則誰還會有心去發展生產呢,人民也沒有錢來發展。而現在是有這樣的情況的。 而在我看來歷史上商鞅變法正是貫通上述經濟學思想,至少不相違背。 至於美國的貨幣是因為 他是世界經濟大國,貨幣則以他的貨幣作為世界的通行貨幣

記得採納啊

④ 經濟與貨幣的關系

不一定,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但日圓卻很小!貨幣資產與貨幣負債——貨幣問題交流 貨幣資產就是貨幣本身,它來源於貨幣發行,是其持有人用來領取商品的信用憑證。貨幣負債就是貨幣欠款,它發生於貨幣借貸。貨幣資產是商品負債,它需要用商品來進行償還;貨幣負債是貨幣借款,它需要用貨幣來進行償還。比如銀行貸款是一種貨幣負債,它需要用貨幣資金來進行償還。如果市場上沒有足夠的商品供貨幣進行購買,那麼就會引起通貨膨脹,造成部分貨幣信用的丟失,損害貨幣持有人的利益。如果貸款人都用商品來償還銀行貸款,那麼銀行就只能用商品向存款人支付利息,這樣它就會喪失本身的金融職能,變成商品供銷商店。貨幣資產是真實的購買力需求,一旦投放市場,其購買力將得到永久性擴大。貨幣債務是虛假的購買力需求,一旦償還債務,其購買力將全部消失。這就是它們兩者之間的本質區別。

⑤ 錢幣與政治、軍事、經濟的關系(三千字的)

1.經濟、政治和文化是社會生活的三個基本領域

所謂經濟,就是指在一定的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基礎上進行的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活動,以及在這些活動中結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所謂政治,就是指人們在特定的經濟基礎上,通過奪取或者運用公共權力而實現和維護特定階級和社會利益要求,處理和協調各種社會利益要求的社會關系。馬克思主義政治觀的基本內容為:第一,政治是一種具有公共性的社會關系。第二,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第三,政治的根本問題是政治權力,也就是國家政權問題。

文化則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包括思想、理論、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學、文學、藝術等。

經濟、政治和文化構成了社會生活的三個基本領域。

2.經濟、政治、文化之間的關系

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

(1)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

政治屬於上層建築,它根源於經濟,由經濟基礎決定,並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任何階級或社會集團的政治活動,歸根結底是為了實現和維護本階級或本集團的根本經濟利益。

例如,我國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經濟基礎,決定了我國政治制度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而我國的各項政治制度歸根結底是為實現和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經濟利益服務的。政治關系隨著經濟關系的變化而變化。例如,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政治體制改革也正不斷走向深入,社會政治關系也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和調整。

◇小辭典: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

人類社會有三個基本層次: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基礎)、上層建築。經濟基礎是社會生產關系的總和,即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各種不同的社會集團在生產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關系、產品分配方式三個方面的總和。經濟基礎和生產關系是兩個術語、同一內容,相對於生產力而言叫生產關系,相對於上層建築而言,叫經濟基礎。

上層建築是與經濟基礎相對應的范疇,指社會的政治、法律、文藝、道德、宗教、哲學等意識形態以及與這些意識形態相適應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的總和。上層建築包括政治上層建築和觀念上層建築兩部分。政治上層建築亦稱實體性上層建築,指政治法律制度以及軍隊、警察、法院、監獄、政府機關等設施,以及與之相適應的一套組織。觀念上層建築又稱思想上層建築,包括政治、法律、文藝、道德、宗教、哲學等各種服務於統治階級的思想體系。在上層建築各種因素中,政治居於主導地位;在階級社會里,國家政權和領導國家政權的政黨是上層建築的主要組成部分。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第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產生和上層建築的性質。經濟基礎是上層建築的物質根源.上層建築是適應經濟基礎的需要而產生的.一定的上層建築.是一定的經濟基礎的反映和表現.經濟基礎的性質決定上層建築的性質。有什麼樣的經濟基礎就必然有什麼樣的上層建築與之適應。

第二。經濟基礎的變化決定上層建築的變化。當某一社會的經濟基礎發生某些局部變化,被其決定的上層建築也要相應地發生局部變化;而當經濟基礎發生根本變革,即舊經濟基礎被新經濟基礎代替時,舊的上層建築也必然被新的上層建築所代替。

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上層建築是被經濟基礎決定的,但它並不是消極地反映經濟基礎,相反,上層建築一經建立起來,就對經濟基礎發生大的反作用。這一反作用集中表現為一定的上層建築總是為鞏固和發展一定的經濟基礎服務的。

(2)文化由經濟、政治所決定,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

一方面經濟是基礎,為政治和文化的發展奠定物質條件,政治文明和文化的發展歸根到底要受到物質文明發展水平的制約。離開了經濟這個基礎,物質文明上不去,政治文明和文化建設就因失去基礎而成為一句空話。在經濟、政治和文化三者中,經濟處於基礎和中心的地位。另一方面,一定的社會文化反映著一定社會的經濟和政治發展狀況,經濟和政治決定著文化的性質和發展方向。

例如。目前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就是我國以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經濟制度和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所決定,並反映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和政治制度。

◇注意: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但這並不意味著文化的發展始終與經濟的發展亦步亦趨。如同不能簡單地把精神文明看作是物質文明的派生物和附屬品一樣.也不能簡單地認為文化是經濟、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屬品。文化有其自身的傳承性和相時的獨立性。那種認為只要物質條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會好起來.物質條件蓋一點,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觀點。不符合歷史發展的事實,是不正確的。

3.文化反作用於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

一位哲學家曾做過這樣的比喻:政治足骨骼、經濟是血肉、文化是靈魂。這一比喻形象地說明了文化對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掀開歷史的畫卷,文化既有占今和地域之別,又有先進與落後、腐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對經濟、政治的影響不同,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也不同。

(1)不同民族的文化,影響不同民族和國家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

如,中國的發展一直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而西方的發展則深受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今天,中閑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2)不同性質的文化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不同。

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後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作為一種先進的文化,對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發揮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它淵源於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於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它反映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和政治的基本特徵,義對經濟和政治的發展起巨大促進作用。」

點撥:教材此處的「專家點評」闡述了如下道理:不同的社會形態(如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等)具有不同的社會生產方式,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不同的社會文化 (如封建主義文化、資本主義文化等),這些不同的社會文化,都對該社會生產方式(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課堂練習: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據此,有人認為,經濟上去了,社會文化就發展,社會文明程度就必然而然地提高了。請對此談談你的看法。

答案:從整體上講,經濟是基礎,經濟的發展會決定或帶動文化的發展。但是又不能認為文化與經濟的發展是絕對同步的,兩者的發展既有同步性的,也有不同步的情況。

(1)一方面經濟是文化發展的基礎「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而知榮辱」,強調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決定著文化的發展水平。從這種意義上說。觀點是有一定道理的。

(2)另一方面,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並不意味著文化的發展始終與經濟的發展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傳承性和相對的獨立性。那種認為只要物質條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會好起來,物質條件差一點,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觀點,不符合歷史發展的事實,是不正確的。

解析:文化的內容是多層次的,有的受經濟的制約大,有的受經濟的制約小。比如,教育的規模與涵蓋面大小、醫療衛生事業的規模與涵蓋面大小,要以經濟的發展為基礎,取決於經濟發展水平。但傑出的教育家、思想家、醫學家的出現,又可以超越經濟的制約。因此,對文化發展與經濟發展的關系需要做具體分析,不可絕對化。

⑥ 宋代經濟與紙幣有什麼聯系,宋代為什麼會出現紙幣

兩宋的錢幣是中國錢幣史上最復雜的。它不僅是幣材多樣,而且流通受地方限制,錢幣面額又多,錢名稱也多。宋代最流行年號錢,兩宋的鐵錢是長期的幣制,四川一帶就是專用鐵錢的。北宋九個皇帝就改了三十五次年號,鑄了二十七種年號錢和三種非年號錢(宋元、聖宋、皇宋);南宋七帝,改二十次年號,鑄了十八種年號錢和三種非年號錢(大宋、宋聖、皇宋)。

在北宋,大約開封府、荊湖南路、京西路、江北路、淮南路、兩浙路、福建路、江南東西兩路等十三路用銅錢;成都府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等四路專用鐵錢;陝府路和河東路則銅鐵錢都用。在南宋,銅錢限於東南,四川用鐵錢。但實際上那時各地用紙幣的很多,因為金屬貨幣根本不夠。這就在貨幣經濟方面造成了割據局面。宋錢幣一般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當十大小五種,南宋又往往有當百錢,又有臨安銅錢牌。南宋的寶文很雜,嘉定鐵錢寶文最雜,在中國錢幣寶文中是最多的,至於錢文書法,就有多種多樣,有篆書、隸書、行書、草書、楷書;楷書及宋體,大觀、崇寧錢就是宋徽宗的御筆瘦金體。鑄造精良的瘦金體宋幣,常常使偽品立即暴露。

⑦ 一個國家的錢幣升值貶值跟經濟有關聯嗎是升值對發展經濟好還是貶值對發展經濟好

一個國家的錢幣升值貶值跟經濟有關聯。不管貨幣是升值還是貶值只有符合本國的經濟狀況才能促進本國的經濟發展。貨幣升值有利於本國向外國購買商品,刺激進口,減少留學費用,但會導致本國商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降低,減少出口。而貨幣貶值有利於本國商品向外輸出但會抑制進口。所以貨幣的升值或貶值不能直接說有利於經濟或不利於經濟的發展。

⑧ 錢和經濟有什麼基本的區別嗎

錢,一種等值量化的交換工具,是促進社會繁榮發展的一種金融流通工具。錢代表貨幣,用於交易,是人的養命之源,不可沒有,但不義之錢則傷身。

經濟是人類社會的物質基礎。與政治是人類社會的上層建築一樣,是構建人類社會並維系人類社會運行的必要條件。其具體含義隨語言環境的不同而不同,大到一國的國民經濟,小到一家的收入支出,有時候用來表示財政狀態,有時候又會用去表示生產狀態。

⑨ 怎樣理解貨幣對經濟的影響

關於貨幣對實際經濟影響的不同理論有兩種:一個是貨幣經濟論,另一個是貨幣面紗論
如:瑞典經濟學家克努特·維克塞爾創立的「累積過程理論」認為,貨幣並不是罩在實物經濟上的一層面紗,它在媒介商品交換的同時,也促進儲蓄向投資的轉化,貨幣並非在任何時候都是中性的,它對實際經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貨幣在執行交換媒介的過程中,也包含著短期間的價值貯藏職能,由此引起的儲蓄無論以什麼形式存在,都將使現在的消費轉變為未來的消費,甚至轉變為將來生產的准備。同時,貨幣在媒介交換的過程中,還媒介資本積累和貨幣轉移,對貨幣流通和資本交易起著十分強烈的作用。
又如: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貨幣主義學派的代表米爾頓·弗里德曼創立的「現代貨幣數量論」認為,貨幣數量的變動不僅影響價格,而且影響總產量和國民收入。從長期來看,貨幣供給量與名義收入間存在著直接而密切的因果關系,從短期波動來看,貨幣數量變化不僅影響名義收入,而且影響實際收入,因此,貨幣最重要,它是經濟穩定的決定性因素。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2-01-0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⑩ 國家經濟發展與本國貨幣關系

通常來講,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好,GDP增長較快,本國貨幣會升值。從外匯盤面上也能看出來,比如當美國公布GDP向好時,美元往往瞬間又上漲的動作。原因是,一方面,經濟向好,代表本國經濟對國外資金具有吸引力,吸引投資者將資金投入本國貨幣中;另一方面,GDP增長,同時帶來通貨膨脹的預期,也就帶來國家提高利率的預期,從而提高了本國貨幣的價值,也會吸引投資者買入本國貨幣進行投資。從而使本國貨幣升值。
對於這個問題,要具體分析。假如是美國經濟確實開始復甦,投資者對美國的信心恢復,那麼是對美元的利多。但是,假如是美聯儲繼續量化寬松政策,發行貨幣,通過此方式刺激經濟數據增長,那麼美元依然會繼續走跌。

閱讀全文

與錢幣和經濟有什麼關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做好財富與幸福的決策 瀏覽:741
結婚三周年怎麼表達愛情 瀏覽:61
兵團九師工作事業單位怎麼樣 瀏覽:666
陶瓷杯與骨瓷杯哪個更健康 瀏覽:749
310在愛情數字里什麼意思 瀏覽:137
什麼軟體把自己變美女 瀏覽:396
美女和帥哥的全家福該怎麼畫 瀏覽:312
歐美女人穿什麼衣服好看 瀏覽:822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詩句 瀏覽:40
幸福生活節節高的兒童舞蹈視頻有哪些 瀏覽:380
老班長說幸福就是什麼補充完整 瀏覽:76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瀏覽:539
肥城和寧陽事業編哪個好 瀏覽:323
美女組團偷項鏈是什麼電影 瀏覽:726
對中醫事業有什麼追求 瀏覽:483
經濟下行該如何面對 瀏覽:458
如何談幸福戀愛 瀏覽:795
中國古代愛情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930
合肥和中山哪個經濟發展好 瀏覽:316
紅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開健康碼 瀏覽: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