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經濟大衰退會帶來什麼
經濟大衰退會帶的危害如下:
1、經濟衰退最大的影響是就業,企業大量裁員,而且新招聘員工會很少。
2、房地產市場疲軟,價格下跌,原因是大家沒錢了。
3、消費疲軟,衰退期間出去旅遊吃飯享受服務的都會減少。
4、利率一般也會下降,因為大家借錢的需求減少。
5、很多企業,包括中小企業和大型企業,銀行都有可能破產。
經濟衰退可能會導致多項經濟指標同時出現下滑,比如就業、投資和公司盈利,其它伴隨現象還包括下跌的物價(通貨緊縮)。當然,如果經濟處於滯脹(Stagflation)的狀態下,物價也可能快速上漲。
經濟衰退表現為普遍性的經濟活力下降,和隨之產生的大量工人失業。嚴重的經濟衰退會被定義為經濟蕭條。毀滅性的經濟衰退則被稱為經濟崩潰。經濟衰退與過量商品存貨、消費量的下降(可能由於對未來失去信心)、技術創新和新資本積累的缺乏,以及股市的隨機性有關。
⑵ 經濟衰退如何影響普通人
⑶ 經濟蕭條是什麼意思會給人們帶來什麼影響
經濟蕭條,應該說是屬於經濟學的術語,一般認為一個國家的GDP連續3年出現10%以上的負增長,那麼基本可以認為是進入經濟蕭條時代。但是這不是唯一的判斷依據,經濟蕭條是社會經濟發展不斷下滑的現象,反應的是經濟發展情況,統一的判斷依據是沒有的。
經濟學認為,國家經濟發展都有一個周期,這個周期包括經濟復甦、繁榮、衰退、蕭條四個階段,經濟會一直按照這個周期變化,但是周期經歷的時間肯能不相同。此外這個周期,市場是自由發展的,政府不會干預經濟的發展,現在大多數經濟發展都有政府進行干預,所以現在的經濟周期和以往的經濟周期又不完全一樣。
但是由於市場還是供過於求的,商品價格很低,出現通貨緊縮現象,大家的消費熱情降低,工廠生產停滯,政府稅收減少,一切發展的步伐都變慢。
⑷ 經濟危機對普通老百姓到底有多大影響
在此次金融風暴中,雖然世界的主要的經濟體都展開了龐大的救市計劃,包括中國政府也採取了多項經濟刺激措施。但最終的成效還有待觀察……
我感覺,中國經濟在這兩年就會見底,這場經濟危機是全球性的,中國的外貿收入佔中國國家收入的很大一塊比例,中國根本無法獨善其身……
09年,我感覺仍然會很艱難,至少要兩三年以後才會有一個更大的改善
其實,對於金融危機,我們不必過分擔憂什麼,我們的收入可能會減少,工作比較難找,這是一個客觀的大環境,我們畢竟無力解決。我們有做的就是做好眼前的事情(工作,學習,生活)
好了,祝你在新的一年裡合家幸福,牛氣沖天!
⑸ 經濟危機對普通人會有什麼影響
經濟危機對於普通人而言往往是「溫水煮青蛙」,當我們真正意識到的時候往往薪資水平、生活水平已經大受影響,甚至已經成為了失業大軍中的一員。
我們不妨想一想經濟危機最為顯著的特徵又是什麼呢?
1.企業關門、工廠倒閉、工人失業。
2.社會消費力水平迅速降低,通貨膨脹顯著,經濟蕭條隨之來臨。
3.生活必需品為首的商品價格暴漲。
4.房產為首的資產價格大幅度降低。
5.企業債務危機頻頻暴雷。
6.央行為了應對危機大肆「開閘放水」印鈔票,導致貨幣大幅度貶值。
經濟危機往往對於我們普通人的打擊更為嚴重,畢竟我們既沒錢、也沒勢,危機一旦爆發除了一味地縮減開支也沒有太好的應對方法。
真希望有生之年不要再遭遇經濟危機呢,但是現實嗎?
⑹ 請問1929的經濟大蕭條對中華民國有什麼樣的影響
1929-1931年,大蕭條中,西方國家物價和工業產出急劇下降,但是中國的物價和產出都保持了持續增長
看圖和資料
http://www.topcj.com/html/4/SCCL/20081015/232079.shtml
1.全球媒體和市場都在擔心未來會出現大蕭條,而根據我們的全球博弈階段論框架,全球只會出現短暫的大蕭條,未來的全球經濟更類似70年代的滯脹。因為1929年當時導致大蕭條的金本位、央行和政府遲滯反應,以及國際孤立主義都不復存在。頂 點 財 經
2.特別是我們認為有效的貨幣政策能夠避免經濟大蕭條。1929年的中國經濟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案例。
3.1929-1931年,大蕭條中,西方國家物價和工業產出急劇下降(圖1、2),但是中國的物價和產出都保持了持續增長(圖3、4)。
4.當時的舊中國財政政策基本無所作為,回顧大蕭條時期的中國宏觀經濟,我們發現主要是基於銀本位(中國是當時世界唯一的銀本位大國)和競爭性銀行體系而實現的擴張性貨幣政策(表1)使得中國在大蕭條期間貨幣供給始終沒有減少,銀行危機也沒有普遍發生,最終使得中國經濟在整個大蕭條時期表現良好。
5.1931年之後,西方國家逐漸退出金本位制,並且其推出的先後順序也決定該國擺脫貨幣緊縮的順序,從而決定了該國經濟復甦的順序。搖錢樹下看搖錢術
6.目前,中國政府保持了謹慎的心態對待全球金融危機,不僅有充足的財政保障,而且貨幣政策也非常靈活,同時開始大力通過提高農村生活水平來刺激內需,通過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來促成產業升級,我們認為經過本次經濟調整,中國經濟和中國股市未來潛力仍然非常大。搖錢樹下教你搖錢術
一、大蕭條時期中國經濟一枝獨秀頂點 財經
1929年,從美國開始的經濟蕭條通過金本位的傳導,逐漸蔓延到其他主要西方國家,演變成一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從1929年開始,以美、英、法、德為代表的金本位國家物價和產出都急劇並且持續下跌。
自1929年至1931年,中國上海、天津和廣州三個代表性城市的批發物價卻都呈上升趨勢,總體來看,中國的平均物價上升了25 %左右,顯示出這幾年出現了輕微的通貨膨脹。工業產出在大蕭條期間也保持了持續的增長,並且在1929年至1931年危機最嚴重的3年,工業產值增長率甚至出現了增加,表現出了與西方國家完全不同的經濟走勢。
二、白銀本位乃大蕭條時期
中國繁榮之主因中國自鴉片戰爭後就開始逐漸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到20世紀30年代時中國的經濟開放度已經非常高。在如此高的經濟開放度下,中國經濟怎樣度過上世紀30年代那場世界性的經濟大蕭條,中國經濟為什麼會表現出這樣一種與眾不同的走勢呢?
考察大蕭條期間中國的經濟體制我們會發現,在該時期,當主要西方國家紛紛恢復到金本位時(英國於1925年、法國於1928年恢復金本位,到1929年,除了一些拉美和亞洲國家,幾乎所有的市場經濟國家都加入了金本位集團),中國是世界上唯一實行銀本位的大國,使得自己一定程度上隔離於世界經濟的蕭條之外,並且出現了短暫的繁榮。由於銀在金本位國家只是一種普通的商品,因此總體物價的下跌也包括銀在內,表5的數據顯示,銀價在1929年開始連續四年下跌,其價值幾乎跌去了一半(從85.14跌到45.12)。
銀價的跌落從兩個方面對中國經濟產生影響,第一是貿易條件的改善,第二是信用的擴張。由於中國是銀本位國家,銀價相對於金價的下降,其作用相當於中國貨幣的匯率相對於金本位國家的一次貶值,按照金價衡量的中國產品價格比從前更加便宜,從而有利於中國的凈出口。如圖6顯示,中國的外匯指數從1929年至1931年大幅貶值,與此相對應,雖然西方國家大蕭條導致需求銳減,但中國的出口額下降的很少,下降幅度比世界出口要小的多。頂點財經
圖3至圖6的數據顯示,中國從1929至1931年的世界銀價下跌中受益,但1929至1931年銀本位給中國經濟帶來的短暫繁榮在1931年秋天逆轉,這一年的9月英鎊脫離金本位,1932年日元脫離金本位,接著是日本和一些國家的貨幣相繼貶值,特別是日元貶值了40 %,其結果是中國的對外貿易中佔半數以上國家的匯率急劇上漲,圖6顯示的外匯指數在1931年以後有一個大的攀升,銀價在1932年以後也從下降的趨勢轉為上升,匯率升值的結果是中國出口貿易1931年後急劇下降,從9億多元猛降到5.6億元。同時,西方國家退出金本位制的先後順序也決定該國擺脫貨幣緊縮的順序,從而決定了該國經濟復甦的順序。美國1933年退出,其出口在1933開始就出現好轉,法國最晚,直到1936年才退出,因此,其出口到1935年末仍然沒有反轉
1933年,美國脫離金本位,使中國的匯率上升更加嚴峻,美聯儲放棄金本位後,將貨幣准備金改為「金三銀一」的比例,為了達到這一比例,美國開始在國際市場上收購白銀,使得白銀價格大幅度上升,中國白銀開始流失,這一措施對於大蕭條期間的中國經濟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如圖5,從1932年開始,白銀由凈進口變為凈出口,說明了中國對外貿易變為逆差。美國收購白銀的政策使得白銀價格暴漲,銀價從1932-1933年的低水平漲到1935年中期的最高峰,上升了2.5倍左右。匯率上升一方面使得中國的出口在1931之後大幅下降,另一方面,白銀流失造成通貨緊縮,進而使得中國的農業產出大幅下降,直接導致了農村地區許多家庭的破產,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美國的白銀購買計劃促成了中國共產主義革命的成功。
為了抑制白銀出口造成的通貨緊縮,中國國民政府在1935年進行了貨幣改革,廢除了銀本位,實行法幣本位。貨幣改革擴大了貨幣的流通量,使得中國經濟最終擺脫了通貨緊縮,1936年主要穀物收成的價值達法幣56億元,比1933年至1935年的平均產值高出17億元,幾乎增加了45%。
三、擴張的貨幣政策與蕭條治理搖錢術:曝光主力最新操作動向
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中,世界上很多國家主要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走出經濟蕭條,在整個20世紀30年代,中國的財政政策基本上無所作為。雖然也實行了赤字財政,但中國政府能夠調動的財源不多。關稅是政府收入的主要來源,大約佔到總數的一半,鹽稅佔1/4左右。財政開支主要用於軍事和債務,如圖10,在1927至1936年間,軍費、債務開支占總支出的比重基本上在70%以上。軍事上的巨大開支阻礙了政府把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經濟發展之中。這種狀況使得中國經濟走出蕭條,開始反轉的任務就落在了貨幣政策上。
表1給出了中國1930至1936年期間貨幣供給的情況。由表1可見,在1930至1932年間,銀幣持續增長,如前文所述,這是白銀相對於黃金貶值後白銀從國外流入的結果。1932年以後的銀幣則完全相反,其不斷減少的存量說明了西方國家脫離金本位和匯率貶值以及美國的白銀收購造成中國的白銀外流。銅幣的趨勢也是不斷減少的,但在整個大蕭條期間總的幅度並不大。在總貨幣的構成中,與前面兩項不同的是,在整個大蕭條期間,紙幣和銀行存款則處於不斷上升之中,由於1935年之前,中國是銀本位,因此紙幣數量比較穩定,但銀行存款仍在上升,這使得中國的貨幣供給不斷增長,這也正是圖4顯示的工業生產始終沒有下降的原因。中國貨幣供給中的重要部分銀行存款的增長,則根源於中國競爭性的銀行體系。這個包括政府銀行、私營銀行和錢庄以及外國銀行的銀行體系在大蕭條期間的存款和發放紙幣使得中的貨幣增長不斷增長,造成了中國事實上的擴張性貨幣政策。
1932年白銀流出後的大蕭條造成的緊縮主要局限在中國農村,農村經濟凋敝以後,內地的資金往城市集中,反而促進了銀行存款的增加。
貨幣擴張既促進了交通運輸和建築業的發展,也促進了資本形成,這些都使1929—1936年期間中國的工業生產處於不斷增長之中。
表2比較了大蕭條期間中美英法四國貨幣發行情況,中國在整個期間M1貨幣一直是處於增長的,其他國家則都有下降的年份。具體說來,下降的時間與其脫離金本位的時間是一致的,英國於1931年脫離金本位,美國於1933年脫離金本位,它們的貨幣供給都在這一年轉為正的增長,法國一直到1936年才離開金本位,因此在整個蕭條期間,其貨幣始終是緊縮的,這是法國經濟在蕭條中衰退最嚴重的主要原因。
回顧大蕭條時期的中國宏觀經濟,我們發現基於銀本位和競爭性銀行體系而實現的擴張性貨幣政策使得中國在大蕭條期間貨幣供給始終沒有減少,銀行危機也沒有普遍發生,最終使得中國經濟在整個大蕭條時期表現良好。
⑺ 經濟衰退對普通人的影響
普通人最期待的應該是穩定的工作,較好的收入。全球經濟若陷入衰退,那麼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對市場的影響和產業的影響。產業的影響和市場的影響,直接影響到就業率。經濟衰退首先沖擊的是就是企業,消費的降低和需求的下滑導致了就業機會的減少,在此情況下,失業率會大幅上升;我們可以對照上世紀的大蕭條,當時就業率急劇下降,各類崗位都流失。如果全球經濟衰退,那麼對普通人很有可能就是面對的失業的困難,同時在失業後再就業的機會會明顯的下降。
經濟衰退,資產貶值,物價下降,企業利潤降低,部分企業倒閉,失業率增加,對公務員階層影響不大,可能還會覺得生活壓力減輕,對產業工人影響最大,失業或工資減少,生活壓力增大,接下來政府的貨幣政策寬松,富人可以從銀行貸到很多錢,去收購貶值的資產,這裡面有好多普通人因經商、生活壓力變大而變賣的資產,富人借經濟衰退完成了一次對普通人的洗劫。當然經濟衰退也給了普通人利用貨幣寬松政策多方籌集資金購置合適的資產最終變為富人的機會。
全球經濟衰退時,許多企業公司會給員工進行降工資來維持成本,當所有公司都開始降工資時,人們會變得更捨不得花錢,然後企業變得更賺不到錢,從此往復,國家也會採取方案刺激經濟,在經濟衰退時由於有的國家沒有存錢習慣,在被裁員後欠著銀行貸款和房租,會被趕出家門成為流浪漢,社會治安也會比較亂。
⑻ 經濟的長期蕭條對國民生活的影響
經濟蕭條(depression),除了產出劇烈降低之外,通常伴隨著長時期的企業普遍破產、高失業率、企業信心降低和低投資。所以導致人們經濟生活水平下降,未來預期悲觀,越發節制當前消費,社會總體穩定性變差,兩極分化加劇,社會矛盾突出,治安狀況不佳,犯罪率上升。
娛樂產業興盛。
經濟蕭條(depression):當經濟衰退(recession)連續超過3年,或者實際GDP(實際國民生產總值)負增長超過10%時稱為經濟蕭條(depression)。
經濟衰退(recession)的判斷標準是實際GDP(實際國民生產總值)至少連續兩個季度下降。
⑼ 經濟崩潰對老百姓有什麼影響
1、大量工廠停產或倒閉,特別是出口型企業遇到生存危機,不得不把產品轉為內銷,同時還要大量削減員工。於是大量白領、藍領失業,一時找不到收入來源,如果有積蓄的還可以支撐,如果沒有積蓄,那隻能拚命找工作,或者向親朋友好友處借錢度日。
2、全球經濟衰退,會導致各國政府拚命實行量化寬松政策,希望以此擺脫目前的危機,這樣必然會導致各國的物價上漲,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難過。在一些國家裡面還會出現一個人打三份工,也養不活家小。
3、全球經濟衰退,會導致銀行害怕不良率上升,於是就收緊銀根,寧願貸款給國有企業、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等,也不願意貸款給中小企業,實體經濟受到影響,減少招人和擴大規模的願望。特別是餐飲行業,受到經濟衰退的影響更大。
4、全球經濟出現衰退,這要看周期長不長,剛剛開始,各國央行量化寬松,會推高房價和股價,但這畢竟是虛幻的泡沫,最終房價是要由當地居民收入來決定,房地產泡沫破裂就難以避免了:一方面,全球經濟衰退,使很多中小企業主日子不好過,他們只能賣掉名下房產來度日。
5、全球經濟危機,大家不是失業,就是降薪,稍好一些是保住自己的工資收入,對於購房熱情會驟降,同時,很多人失業後如果在短期內找不到工作,就會出現斷供潮,銀行拿了這么多房子,只能通過法院拍賣,大量房子無法變現,握在銀行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