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有哪些刺激經濟的手段

有哪些刺激經濟的手段

發布時間:2022-10-10 10:33:23

㈠ 拉動經濟的手段有哪些

真正的經濟學問題,沒有標准答案,按需要選擇吧。

國家干預派:政府努力上項目、努力消費、努力發錢、降低利率促進投資,降低稅收促進收入,就可以促進實體經濟的增長、解決失業等,從而拉動經濟。從政府角度去拉動經濟,什麼手段都可以使用。
自由市場派:只要你國家別干預,把自己的權力之手拿開,市場會自己找到最適合自己發展的途徑。屆時,經濟自己會拉動自己。所以,政府乾的一切都是瞎折騰,根本沒必要,甚至為了拉動經濟所使用的任何手段,最後累積起來會產生更大的經濟衰退。

國家干預派:短期內,要用一切手段好好地活著。
自由市場派:長期來看,人都會死的。

㈡ 中國人民銀行可以通過哪些手段刺激經濟復甦

可以通過寬松的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例如降准降息。

㈢ 國家還可以採取哪些措施來刺激總需求,拉動經濟增長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除了財政政策還有貨幣政策
就是用公開市場手段或是中央銀行降低利率 刺激 擴大內需 或是改善貸款環境
你說的財政政策包涵太廣了 其實在中國用的最多的還是財政政策 包括提高工資 降低稅收 公共事業 調整居民收入結構
保障居民福利(改變稅收結構 提高最低工資 或是直接對某些居民給予補給)給予減稅或是給予新稅收減免等等
在中國 有時也會用強制政策手段對於市場資金 (包括公募資金和私募資金)流向方向和渠道進行控制 也算對需求有影響吧

㈣ 我國政府有哪些方法可以通過擴大內需來刺激經濟發展

1.汽車家電下鄉補貼。這個以前做過,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2.通過電子商務平台。比如縣長直播賣農產品,某購物平台的農產品助農項目。
3.鼓勵創業,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只有使就業為勞動者提供收入,勞動者才有錢去消費購物。

㈤ 拉動經濟增長的方法有哪些

拉動經濟增長的三大主要方式是:擴大國內投資,刺激國內消費和擴大外貿出口。擴大內需主要是通過擴大國內投資和國內消費來帶動國民經濟增長。當前受到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擴大外貿出口存在現實的困難,就必須把擴大內需作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其必要性有:世界經濟全球化程度加深,金融危機造成的風險加劇,外貿出口難度加大;由我國國情決定,我國地域遼闊,人民生活由溫飽向小康過渡,無論是市場容量還是未來發展,潛力都十分巨大;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進程加快,國內市場的需求進一步擴大。因此,拉動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力量仍然是國內需求,這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堅實基礎。

㈥ 論述我國政府運用哪些稅收手段刺激經濟,進行宏觀調控

我國稅收政策是國家利用稅收調節經濟的具體手段,國家通過稅收優惠政策、可以扶持某些特殊地區、產業、企業和產品的發展,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我國現行主要稅收手段有:
1、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稅收手段。
對深圳、海南、珠海、汕頭、廈門和上海浦東新區實行企業所得稅過渡期優惠政策,自2008年1月1日起,原享受低稅率優惠的企業,在新《企業所得稅法》施行後5年內逐步過渡到法定稅率。
其中,享受企業所得稅15%稅率的企業,2008年按18%稅率執行,2009年按20%稅率執行,2010年按22%稅率執行,2011年按24%稅率執行,2012年按25%稅率執行;原執行24%稅率的企業,2008年起按25%稅率執行。原享受企業所得稅定期減免稅優惠的企業,新《企業所得稅法》施行後繼續按原優惠辦法享受至期滿為止;
對新疆部分地區和西藏等地區實行特殊的稅收優惠,如,在2010年~2020年期間對在新疆困難地區新辦的屬於重點鼓勵發展產業目錄范圍內的企業,給予企業所得稅「兩免三減半」的優惠政策等;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稅收優惠政策,對設在西部地區的鼓勵類產業企業,自2011年起至2020年底,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同時,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對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企業應繳納的企業所得稅中屬於地方分享的部分,可以決定減征或者免徵。
2、促進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稅收手段。
服務「三農」的稅收優惠政策。對農業生產者銷售自產農產品免徵增值稅。對個人或個體戶從事種植業、養殖業、飼養業、捕撈業所得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
對一些涉農項目,如農業機耕、排灌、病蟲害防治等免徵營業稅。對承擔糧食收儲任務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銷售的糧食免徵增值稅,其他糧食企業經營軍隊用糧、救災救濟糧、水庫移民口糧、退耕還林還草補助糧免徵增值稅。
企業從事稅法規定的農作物、中葯材和林木種植、農作物新品種選育、牲畜和家禽飼養、林產品採集、遠洋捕撈以及農、林、牧、漁服務業項目的所得,減免企業所得稅。對金融機構的涉農貸款給予稅收優惠政策。
支持教育事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對從事學歷教育的學校提供教育勞務、學生勤工儉學提供勞務、托兒所和幼兒園提供養育服務取得的收入免徵營業稅。對政府舉辦的高等、中等和初等學校舉辦進修班、培訓班取得的收入和職業學校取得的符合規定條件的收入免徵營業稅。
對特殊教育學校舉辦的企業比照福利企業享受稅收優惠。對個人取得的教育儲蓄存款利息以及教育獎學金,免徵個人所得稅。對高等院校後勤制度改革後的部分項目收入給予營業稅等方面稅收優惠。
促進文化、衛生、體育事業發展的稅收優惠。對宣傳文化單位,如出版社、演出團體等,給予增值稅、營業稅優惠。
對改革試點地區的文化單位、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在一定期限內減免企業所得稅。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對動漫產業比照軟體集成電路產業給予增值稅、營業稅優惠政策。對符合規定條件的醫院、診所以及其他醫療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免徵營業稅。
對在我國舉辦的奧運會、殘奧會等大型體育運動賽事的組織者、參與者,在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進口環節關稅等方面給予稅收優惠政策,對亞運會、亞冬會等洲際賽事以及全國運動會等也給予適當的稅收優惠政策。
扶持弱勢群體就業、再就業的稅收優惠。
對吸納下崗失業人員的企業,給予減免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政策。
對吸納自主擇業的軍隊轉業幹部、自謀職業的退役士兵、隨軍家屬以及「兩勞」解教人員的企業,給予減免營業稅的優惠政策,對上述人員進行自主經營的,免徵營業稅。
對吸納「盲、聾、啞、肢體、智力」殘疾人員的各類福利企業,定額減免增值稅、營業稅;對安置《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規定殘疾人員的企業,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給予按殘疾職工工資加計扣除的優惠。對應屆大學生自主創業創辦的企業免收稅務登記證工本費。
鼓勵社會捐贈的稅收優惠政策。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支持小型微利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在2011年11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期間,對金融機構與小型、微型企業簽訂的借款合同,免徵印花稅。自2011年1月1日起至2011年12月31日,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於3萬元(含3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自2011年11月1日起,小規模納稅人的增值稅起征點幅度調整為:銷售貨物或應稅勞務的,為月銷售額5000元~20000元;按次納稅的,為每次(日)銷售額300元~500元。營業稅起征點的幅度調整為:按期納稅的,為月營業額5000元~20000元;按次納稅的,為每次(日)營業額300元~500元。
3、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稅收手段。
對符合條件的技術研發與轉讓,實施了免徵營業稅,免徵或者減征企業所得稅,以及企業所得稅稅前加計扣除的政策。
對企業從事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所得實施企業所得稅「三免三減半」的政策。
對符合條件的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如特定建材產品、風力發電、抽采利用煤層氣等,及其企業以《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規定的資源為主要原料,生產國家非限制和禁止並符合國家和行業相關標準的產品取得的收入,實施了增值稅免徵、即征即退、先征後返,免徵消費稅和企業所得稅減計收入的政策。
對企業購置並實際使用符合規定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的,該專用設備的投資額的10%可以從當年的應納稅額中抵免;當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後5個納稅年度結轉抵免。
對低排量、環保型汽車的消費稅給予優惠稅率。
4、促進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的稅收手段。
鼓勵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稅收優惠。
對軟體產品增值稅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實行即征即退政策,新辦軟體、集成電路企業自獲利年度起實行「兩免三減半」,軟體集成電路企業工資培訓費稅前全額扣除,集成電路企業實行再投資退稅,規劃布局重點軟體企業適用10%的企業所得稅稅率。對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稅收優惠。對企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發費用允許按實際發生額的150%在稅前扣除。
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對企業為生產高新技術產品以及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科技計劃重點項目等進口的關鍵設備以及進口科研儀器和教學用品,免徵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鼓勵先進技術推廣和應用的稅收優惠。一個納稅年度內,居民企業技術轉讓所得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免徵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對單位和個人從事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業務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業務取得的收入,免徵營業稅。
對轉制的科研機構,在一定期限內免徵企業所得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在一定期限內對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大學科技園,免徵營業稅、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
支持科普事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對科技館、自然博物館、天文館等科普基地的門票收入,免徵營業稅。

㈦ 如何刺激經濟增長呢

國際金融危機已有一年多的時間,由於各國經濟刺激政策的效果已經顯現,經濟下滑的趨勢得到遏制,世界經濟形勢已經得到改善,部分經濟數據的好轉,預示全球經濟毫無疑問的出現復甦跡象。因此,許多國家尤其是經濟復甦明顯的國家,如德國、法國等,均提出了經濟刺激政策的退出問題,這也是2009年9月底G20的每個成員或早或晚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那麼,為什麼在經濟出現復甦跡象時經濟刺激計劃要退出?不退出後果是什麼?

不可否認,各國的救市行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在穩定金融秩序上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然而,從經濟刺激計劃的具體內容來看,為了解決當前的經濟問題,大部分國家的政策均存在很大的弊病,從而為經濟的後續發展埋下了隱患,這個"隱患"就是巨大的通貨膨脹壓力和巨額的財政赤字。如果經濟刺激政策不及時的退出, "隱患"就會顯現成為經濟的"病患"。

㈧ 除財政,國家還可以採取哪些措施來刺激總需求,拉動經濟增長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除了財政政策還有貨幣政策
就是用公開市場手段或是中央銀行降低利率 刺激投資 擴大內需 或是改善貸款環境
你說的財政政策包涵太廣了 其實在中國用的最多的還是財政政策 包括提高工資 降低稅收 政府投資公共事業 調整居民收入結構
保障居民福利(改變稅收結構 提高最低工資 或是直接對某些居民給予補給)給予企業減稅或是給予新企業稅收減免等等
在中國 政府有時也會用強制政策手段對於市場資金 (包括公募資金和私募資金)流向方向和渠道進行控制 也算對需求有影響吧

㈨ 在經濟學中刺激消費的手段有哪些

增加居民收入是消費增長的最根本動因,但以大幅增加個人收入作為
直接手段刺激消費在短期內又不現實,而從完善消費環境,包括信用體系、社會保障體系、稅收體系入手,以間接手段刺激消費,則是目前社會應該而且有能夠做到的。

如何理解刺激消費呢?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理解:其一,刺激消費應該是一種主動的進口消費的概念,比如用日益增長的外匯儲備去進口諸如資源、原材料等商品。這一方面保障了國內經濟發展所需的原材料供應和資源的戰略儲備,另一方面通過增加進口來平抑貿易順差,解決爭端,並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

其二,刺激消費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拉動經濟持續增長的主要動力。投資、出口和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由於貿易爭端,發達國家採取貿易保護,再加上中國政府為避免出口過度膨脹可能採取的限制措施,未來出口增長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可能減小。另一方面,由於去年以來部分行業出現投資過熱,政府開始宏觀調控,抑制對過熱行業的投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很難再有提升。再者,我國一直投資率偏高而消費率偏低,經濟增長主要靠投資拉動,偏低的消費率已經造成企業利潤下降和投資效率下降。顯然刺激消費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三駕馬車中拉動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

㈩ 中國面對金融危機出台了哪些刺激經濟的措施

●實施積極財政和適度寬松貨幣政策

●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為企業減負1200億元

國務院5日召開的常務會議再出刺激經濟的十項重磅措施。會議確定的一系列投資安排,初步匡算將在2010年底之前需投資約4萬億元。這對於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將起到直接刺激作用。

「擴大投資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實。」這是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的要求。會議認為,近兩個月來,世界經濟金融危機日趨嚴峻,中國必須採取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以應對復雜多變的形勢。當前要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擴大國內需求措施。

會議確定了當前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一是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對廉租住房建設支持力度,加快棚戶區改造,實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

二是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村沼氣、飲水安全工程和農村公路建設力度,完善農村電網,加快南水北調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強大型灌區節水改造。加大扶貧開發力度。

三是加快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建設一批客運專線、煤運通道項目和西部干線鐵路,完善高速公路網,安排中西部干線機場和支線機場建設,加快城市電網改造。

四是加快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事業發展。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加快中西部農村初中校舍改造,推進中西部地區特殊教育學校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

五是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加快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強重點防護林和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建設,支持重點節能減排工程建設。

六是加快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支持高技術產業化建設和產業技術進步,支持服務業發展。

七是加快地震災區災後重建各項工作。

八是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糧食最低收購價格,提高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等標准,增加農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體等社保對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農村低保補助,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和優撫對象生活補助標准。

九是在全國所有地區、所有行業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鼓勵企業技術改造,減輕企業負擔1200億元。

十是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取消對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限制,合理擴大信貸規模,加大對重點工程、「三農」、中小企業和技術改造、兼並重組的信貸支持,有針對性地培育和鞏固消費信貸增長點。

初步匡算,實施上述工程建設,到2010年底約需投資4萬億元。為加快建設進度,會議決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資1000億元,明年災後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億元,帶動地方和社會投資,總規模達到4000億元。

此前10月21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核准了公路、機場、核電站等一批建設項目,決定加快南水北調中、東線一期工程建設進度。

對於上述十項措施,法國巴黎銀行亞洲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陳興動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認為,這說明中國政府已充分認識到經濟下行的風險,希望通過拉動內需來穩定經濟增速。同時,這也是中國政府已經對國際社會作出的承諾。而現在的政策只是初步的,應還有後續政策出來。

資深投資策略分析師梁福濤博士認為,由於總體支出增加,明年國債供給的規模也會增加。對基礎設施和消費的財政支出,有利於擴大內需。然而其作用有多大,取決於這些政策對於經濟增長的貢獻或者效用有多大。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非國有經濟比重上升,以及財政支出重點在於基礎設施等,其對經濟增長貢獻及業績的貢獻,可能比上一個周期會有下降。至於信貸放鬆的影響,其效果可能因為銀行惜貸而打折。

財政支出能夠多大規模地帶動社會資金投入?渣打中國首席經濟學家王志浩認為,與十年前相比,目前的財政投資對社會資金的吸引力要減弱。十年前,財政資金和帶動的社會資金的投資比例是1:2,而渣打銀行最近一份報告估計,考慮到投資回報和風險的不同,目前財政資金和帶動的社會資金投資比例預計是1:1。

但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認為,投資具備乘數效應,因此財政投資帶動社會投資的作用應該較大。他並表示,去年政府投資在全部投資中大概佔20%左右,所以實際上這4萬億元的投資,財政只要安排8000億~1萬億元即可。而且這些投資是分為兩個年度進行的,所以應該不會對財政預算平衡形成太大壓力。

關於企業投資意願不足的問題,劉桓認為,現在的問題不是企業生產不足,而是產能過剩,企業缺少訂單。政府投資可以給企業帶來訂單,今年底的投資拉動效應,會在明年顯示出來。

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昨日表示,估計市場會對此次措施出台作出積極反應。預計更多的投資細節將在未來幾個星期由各個部門陸續公布。

閱讀全文

與有哪些刺激經濟的手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做好財富與幸福的決策 瀏覽:741
結婚三周年怎麼表達愛情 瀏覽:61
兵團九師工作事業單位怎麼樣 瀏覽:666
陶瓷杯與骨瓷杯哪個更健康 瀏覽:749
310在愛情數字里什麼意思 瀏覽:137
什麼軟體把自己變美女 瀏覽:396
美女和帥哥的全家福該怎麼畫 瀏覽:312
歐美女人穿什麼衣服好看 瀏覽:822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詩句 瀏覽:40
幸福生活節節高的兒童舞蹈視頻有哪些 瀏覽:380
老班長說幸福就是什麼補充完整 瀏覽:76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瀏覽:539
肥城和寧陽事業編哪個好 瀏覽:323
美女組團偷項鏈是什麼電影 瀏覽:726
對中醫事業有什麼追求 瀏覽:483
經濟下行該如何面對 瀏覽:458
如何談幸福戀愛 瀏覽:795
中國古代愛情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930
合肥和中山哪個經濟發展好 瀏覽:316
紅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開健康碼 瀏覽: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