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廣西陸川和廣西上林哪個經濟強

廣西陸川和廣西上林哪個經濟強

發布時間:2022-10-10 09:15:09

Ⅰ 廣西最窮的是哪個縣

廣西貧困村名單
全區102個縣(市、區) 4060個貧困村 分布在1099個鄉鎮

百色市 1015個貧困村 分布在174個鄉鎮
右江區 38個貧困村 分布在9個鄉鎮
田陽縣 50個貧困村 分布在11個鄉鎮
田東縣 95個貧困村 分布在13個鄉鎮
平果縣 96個貧困縣 分布在16個鄉鎮
德保縣 114個貧困村 分布在17個鄉鎮
靖西縣 168個貧困村 分布在24個鄉鎮
那坡縣 77個貧困村 分布在12個鄉鎮
凌雲縣 67個貧困村 分布在10個鄉鎮
樂業縣 52個貧困村 分布在10個鄉鎮
田林縣 97個貧困村 分布在20個鄉鎮
隆林縣 106個貧困村 分布在21個鄉鎮
西林縣 55個貧困村 分布在11個鄉鎮

河池市(11個縣、市) 903個貧困村 分布在157個鄉鎮
金城江區 49個貧困村 分布在13個鄉鎮
宜州市 63個貧困村 分布在16個鄉鎮
羅城縣 83個貧困村 分布在13個鄉鎮
環江縣 85個貧困村 分布在15個鄉鎮
南丹縣 84個貧困村 分布在13個鄉鎮
天峨縣 56個貧困村 分布在11個鄉鎮
鳳山縣 61個貧困村 分布在11個鄉鎮
東蘭縣 93個貧困村 分布在15個鄉鎮
巴馬縣 65個貧困村 分布在12個鄉鎮
都安縣 161個貧困村 分布在21個鄉鎮
大化縣 103個貧困村 分布在18個鄉鎮

崇左市 350個貧困村 分布在77全鄉鎮
憑祥市 12個貧困村 分布在4個鄉鎮
扶綏縣 43個貧困村 分布在11個鄉鎮
江州區 36個貧困村 分布在8個鄉鎮
大新縣 58個貧困村 分布在15個鄉鎮
天等縣 77個貧困村 分布在14個鄉鎮
寧明縣 50個貧困村 分布在13個鄉鎮
龍州縣 74個貧困村 分布在12個鄉鎮

來賓市(6個縣、市) 242個貧困村 分布在67個鄉鎮
合山市 3個貧困村 分布在3個鄉鎮
武宣縣 47個貧困村 分布在13個鄉鎮
興賓區 26個貧困村 分布在16個鄉鎮
金秀縣 49個貧困村 分布在11個鄉鎮
忻城縣 78個貧困村 分布在13個鄉鎮

賀州市(4個縣、市) 141個貧困村 分布在56個鄉鎮
八步區 28個貧困村 分布在13個鄉鎮
富川縣 48個貧困村 分布在13個鄉鎮
鍾山縣 13個貧困村 分布在13個鄉鎮
昭平縣 52個貧困村 分布在17個鄉鎮

桂林市(13個縣、市) 286個貧困村 分布在109個鄉鎮
雁山區 3個貧困村 分布在2個鄉鎮
陽朔縣 8個貧困村 分布在3個鄉鎮
臨桂縣 13個貧困村 分布在13個鄉鎮
靈川縣 11個貧困村 分布在5個鄉鎮
全州縣 30個貧困村 分布在19個鄉鎮
興安縣 9個貧困村 分布在7個鄉鎮
永福縣 10個貧困村 分布在9個鄉鎮
灌陽縣 45個貧困村 分布在9個鄉鎮
龍勝縣 70個貧困村 分布在10個鄉鎮
資源縣 27個貧困村 分布在7個鄉鎮
平樂縣 11個貧困村 分布在11個鄉鎮
荔浦縣 11個貧困村 分布在5個鄉鎮
恭城縣 38個貧困村 分布在9個鄉鎮

貴港市(5個縣、市) 102個貧困村 分布在42個鄉鎮
港北區 10個貧困村 分布在2個鄉鎮
港南區 13個貧困村 分布在7個鄉鎮
桂平縣 37個貧困村 分布在16個鄉鎮
覃塘區 16個貧困村 分布在7個鄉鎮

玉林市(7個縣、市) 111個貧困村 分布在87個鄉鎮
玉州區 8個貧困村 分布在6個鄉鎮
容縣 17個貧困村 分布在15個鄉鎮
博白縣 26個貧困村 分布在19個鄉鎮
陸川縣 12個貧困村 分布在10個鄉鎮
興業縣 17個貧困村 分布在13個鄉鎮
北流市 22個貧困村 分布在18個鄉鎮
福綿區 9個貧困村 分布在6個鄉鎮

欽州市(4個縣、市) 81個貧困村 分布在55個鄉鎮
欽南區 12個貧困村 分布在10個鄉鎮
欽北區 17個貧困村 分布在12個鄉鎮
靈山縣 31個貧困村 分布在18個鄉鎮
浦北縣 21個貧困村 分布在15個鄉鎮

北海市(4個縣、區) 29個貧困村 分布在14個鄉鎮
海城區 2個貧困村 分布在1個鄉鎮
銀海區 3個貧困村 分布在1個鄉鎮
鐵山港區 3個貧困村 分布在3個鄉鎮
合浦縣 21個貧困村 分布在9個鄉鎮

梧州市(5個縣、市) 96個貧困村 分布在62個鄉鎮
長洲區 3個貧困村 分布在3個鄉鎮
蝶山區 1個貧困村 分布在1個鄉鎮
萬秀區 1個貧困村 分布在1個鄉鎮
蒼梧縣 16個貧困村 分布在14個鄉鎮
藤縣 27個貧困村 分布在18個鄉鎮
蒙山縣 26個貧困村 分布在9個鄉鎮
岑溪市 22個貧困村 分布在16個鄉鎮

南寧市(10個縣、區) 317個貧困村 分布在98個鄉鎮
橫縣 30個貧困村 分布在8個鄉鎮
賓陽縣 21個貧困村 分布在13個鄉鎮
上林縣 53個貧困村 分布在13個鄉鎮
隆安縣 77個貧困村 分布在13個鄉鎮
馬山縣 90個貧困村 分布在14個鄉鎮
永新區 5個貧困村 分布在3個鄉鎮
城北區 4個貧困村 分布在3個鄉鎮
江南區 1個貧困村 分布在1個鎮
邕寧縣 19個貧困村 分布在16個鄉鎮
武鳴縣 17個貧困村 分布在15個鄉鎮
柳州市(8個縣、區) 297個貧困村 分布在71個鄉鎮
柳南區 2個貧困村 分布在2個鄉鎮
柳北區 3個貧困村 分布在3個鄉鎮
柳江縣 11個貧困村 分布在7個鄉鎮
柳城縣 13個貧困村 分布在6個鄉鎮
融安縣 45個貧困村 分布在13個鄉鎮
三江縣 96個貧困村 分布在14個鄉鎮
融水縣 117個貧困村 分布在18個鄉鎮
鹿寨縣 10個貧困村 分布在8個鄉鎮
防城港市(4個縣、市) 90個貧困村 分布在30個鄉鎮
港口區 3個貧困村 分布在3個鄉鎮
防城區 54個貧困村 分布在14個鄉鎮
上思縣 30個貧困村 分布在10個鄉鎮
東興市 3個貧困村 分布在3個鄉鎮

Ⅱ 廣西有多少個城市其中最發達的是哪個城市

全自治區轄:14個地級市,34個市轄區、7個縣級市、56個縣、12個自治縣(共有109個縣級行政單位)。
南寧市 轄6個市轄區、6個縣,市人民政府駐青秀區。
青秀區 興寧區 西鄉塘區 江南區 良慶區(良慶鎮) 邕寧區(蒲廟鎮) 武鳴縣(城廂鎮)
隆安縣(城廂鎮) 馬山縣(白山鎮) 上林縣(大豐鎮) 賓陽縣(蘆圩鎮) 橫 縣(橫州鎮)
柳州市 轄4個市轄區、4個縣、2個自治縣,市人民政府駐城中區。
城中區 魚峰區 柳北區 柳南區
柳江縣(拉堡鎮) 柳城縣(大埔鎮) 鹿寨縣(鹿寨鎮) 融安縣(長安鎮)
融水苗族自治縣(融水鎮) 三江侗族自治縣(古宜鎮)
桂林市 轄5個市轄區、10個縣、2個自治縣,市人民政府駐象山區。
象山區 秀峰區 疊彩區 七星區 雁山區
陽朔縣(陽朔鎮) 臨桂縣(臨桂鎮) 靈川縣(靈川鎮) 全州縣(全州鎮) 平樂縣(平樂鎮)
興安縣(興安鎮) 灌陽縣(灌陽鎮) 荔浦縣(荔城鎮) 資源縣(資源鎮) 永福縣(永福鎮)
龍勝各族自治縣(龍勝鎮) 恭城瑤族自治縣(恭城鎮)
梧州市 轄3個市轄區、3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萬秀區。
萬秀區 蝶山區 長洲區 岑溪市(岑城鎮) 蒼梧縣(龍圩鎮) 藤 縣(藤州鎮) 蒙山縣(蒙山鎮)
北海市 轄3個市轄區、1個縣,市人民政府駐海城區。
海城區 銀海區 鐵山港區(南康鎮) 合浦縣(廉州鎮)
防城港市 轄2個市轄區、1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港口區。
港口區(漁洲坪街道) 防城區(防城鎮) 東興市(東興鎮) 上思縣(思陽鎮)
欽州市 轄2個市轄區、2個縣,市人民政府駐欽南區。
欽南區 欽北區 靈山縣(靈城鎮) 浦北縣(小江鎮)
貴港市 轄3個市轄區、1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港北區。
港北區(貴城街道) 港南區(橋圩鎮) 覃塘區(覃塘鎮) 桂平市 平南縣(平南鎮)
玉林市 轄1個市轄區、4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玉州區東門路。
玉州區(玉城街道) 北流市 容 縣(容州鎮) 陸川縣(溫泉鎮) 博白縣(博白鎮) 興業縣(石南鎮)
百色市 轄1個市轄區、10個縣、1個自治縣,市人民政府駐右江區向陽路13號。
右江區(百色鎮) 凌雲縣(泗城鎮) 平果縣(馬頭鎮) 西林縣(八達鎮) 樂業縣(同樂鎮)
德保縣(城關鎮) 田林縣(樂里鎮) 田陽縣(田州鎮) 靖西縣(新靖鎮) 田東縣(平馬鎮)
那坡縣(城廂鎮) 隆林各族自治縣(新州鎮)
賀州市 轄1個市轄區、2個縣、1個自治縣,市人民政府駐八步區賀州大道。
八步區(八步街道) 鍾山縣(鍾山鎮) 昭平縣(昭平鎮) 富川瑤族自治縣(富陽鎮)
河池市 轄1個市轄區、4個縣、5個自治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金城江區新建路。
金城江區(金城江街道) 宜州市(慶遠鎮) 天峨縣(六排鎮) 鳳山縣(鳳城鎮) 南丹縣(城關鎮)
東蘭縣(東蘭鎮) 都安瑤族自治縣(安陽鎮) 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東門鎮) 巴馬瑤族自治縣(巴馬鎮)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思恩鎮) 大化瑤族自治縣(大化鎮)
來賓市 轄1個市轄區、3個縣、1個自治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興賓區建設大道。
興賓區 合山市(嶺南鎮) 象州縣(象州鎮) 武宣縣(武宣鎮) 忻城縣(城關鎮)
金秀瑤族自治縣(金秀鎮)
崇左市 轄1個市轄區、5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江州區石林大道。
江州區(太平鎮) 憑祥市(憑祥鎮) 寧明縣(城中鎮) 扶綏縣(新寧鎮) 龍州縣(龍州鎮)
大新縣(桃城鎮) 天等縣(天等鎮)

Ⅲ 廣西哪個城市經濟比較好

南寧市經濟最好。

廣西十四城市實力排名

1、南寧市(在東盟,大西南,泛珠三大背景的催化下,享受中央沿海開放城市政策後,經濟飛速

發展廣西城市的老大)

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簡稱"邕",擁有1680多年的歷史。從遠古到近代,這座城市都在不斷

的創新發展,時至今天,它是中國西部各省區唯一沿海的省會城市,是中國大西南出海通道的重

要樞紐城市,是中國華南、西南和東南亞經濟圈的重要中心城市,是溝通中國和東盟的前沿城市。2004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88.86億元,財政收入74.63億元,

2、柳州市(強大的工業體系使柳州屈居南寧穩居廣西第二把手把交椅)

又稱龍城,是以工業為主、綜合發展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是山水景觀獨特的歷史文化

名城。全市轄六縣四區,總面積18686平方公里,總人口351.3萬人,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山清

水秀的自然風光和承東啟西的地理位置,構成了柳州的稟賦特色,日趨發展的工業經濟彰顯著柳

州的時代特徵。2003年,全市完成國內生產總值327.82億元,財政收入58.18億元,

3、桂林市

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譽。它地處廣西東北部,是桂

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中心。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發展,桂林市經濟社會發

生了深刻變化。經濟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在交通、通信、能源等方面過去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得

到緩解,城市建設和改造步伐加快,現代化國際旅遊城市構架初步形成。「十五」期爭取實現固

定資產投資540億元,城市建設有重大進展。

4、玉林市(繁榮的民營經濟,和眾多的消費人口,支撐玉林保持桂東南老大廣西四哥的位置)

所轄二區五縣市的建成面積達 74.43平方公里;其中玉林市城區常駐人口近40萬人;以北流、容

縣、陸川、博白、福綿、興業、玉州為衛星城,使玉林成為具有亞熱帶風光的園林式現代化城市

1996年,國民生產總值達154.25億元(90年鄉鎮企業在廣西、在全國享有盛名,是玉林經濟具

活力的增長點。

建立了以機械、建材、陶瓷、食品、制葯、糖紙、化工、卷煙為支柱的工業體系,培養出以玉柴

機器、玉林制葯、廣西運美為代表的一大批大型企業集團。

5、北海市(從地產泡沫中走出,開始謀求新的機遇,西南出海大通道和大型臨海工業造就北海迅

猛發展使之超過老工業城市梧州,屈居第五)

近十年來發展最快的一年是2004年。全年完成生產總值158.1億元,增長12.1%,其中第一、

二、三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40.8億元、52.9億元、64.4億元,

6、梧州市(隨著鐵路,高速公路,珠江航道改造的完成,接受廣東輻射的效果初步顯現成為兩廣

樞紐,開始聚積底氣准備超越沿海城市,完成其超越發展的第一步)區位優勢比較明顯。梧州市

是我國西部大開發12省(市)區中最靠近粵港澳的城市,是廣西乃至西南地區接受粵港澳台地區

產業、技術、資金轉移的最前沿地區。東鄰廣東,南接玉林,西連貴港,北通賀州、桂林。潯

江、桂江匯於市區為西江。三江交匯處黃綠分明,人稱鴛鴦江。梧州集廣西水流85%以上,

有「廣西水上門戶」之稱,與粵港澳一水相連。水路距廣州341公里、香港436公里、澳門384公

里,為廣西距港澳最近的港口口岸城市。梧州口岸為國家一類口岸。梧州口岸有百年對外貿易歷

史,設施齊全,基礎較好,與世界五大洲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梧州市是廣西最早的工

業基地。早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梧州市的火電、火柴、肥皂、電池、機械、紡織、治煉、醫

葯、化工等行業就享有盛譽。林化林產工業、輕化工業、食品工業、房地產業、對外貿易已發展

成為梧州的優勢產業。

7、欽州市(整合為一個經濟體走廊逐步成熟,桂南小城市群飛速發展)

是廣西沿海金三角上的一塊寶地。這里氣候溫和宜人,河流水庫眾多,土壤肥沃,植物繁茂。自

然資源豐富,依水臨海,山川美麗,游覽風景迷人,名優產品繁花似錦,有興旺發達的農業。也

有大有可為的海洋捕撈養殖業,城鄉市場廣闊,開發建設有著很大潛在優勢。全市工業目前已形

成製糖、醫葯、食品加工製造、建材、化工等為主的地方工業體系。製糖、醫葯工業是全市的兩

大支柱.

8、防城港市(獨特的區位優勢,

決定了防城港市在西部大開發戰略格局中居於特殊的戰略地位。)

是1993年5月23日設立的地級沿海開放城市。防城港市因港而得名,依港而發展。全市擁有大小

港口10多個,其中防城港是廣西乃至中國西部第一大港,是全國樞紐港之一,以水深、避風、不

淤積、航道短和可用岸線長而著稱於世。,年吞吐量超過1300萬噸,與71個國家和地區的227個

港口通商通航,躋身全國大港行列。21世紀的防城港已成為大西南與東南亞乃至世界各國貿易往

來最現實最便捷的出海口,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橋頭堡」。

9、貴港市(經過十幾年的工業建設,已經走上了工業強大穩定發展的道路)

1998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102億元,比上年增長7.3%,財政收入8.08億元,增長10.3%,城鄉居

民儲蓄存款余額64億元,增長14%。目前,貴港市已建成富有特色和優勢的區域工業新格局,是

廣西新興的工業基地。形成了製糖、造紙、建材等支柱產業以及機電、化工、冶金、紡織、醫

葯、皮革、食品、印刷等10多

10、百色市(新型的工業建設和南貴昆經濟圈中心等優勢開始化為百色發展的實際動力)

2004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202.99億元,增長15.3%;財政收入完成24.7億元,政府決定把百色

打造為中國乃至亞洲重要的鋁工業基地。如果我這輩子註定要孤單,我會選擇在路上漂泊一生。

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在陌生的地方認識喜歡的陌生人,可以是朋友、兄弟甚至知已,我只需要陪

伴。然後和自己喜歡的陌生人握手,擁抱,一起看繁華世界人間蒼涼,然後告別,然後期待下一

次驚喜的重逢。?

11、賀州市(挾新興能源工業和交通要道等優勢初次登場,

開始踏上廣西城市舞台)

鞏固提高商貿旅遊業,經濟發展步伐明顯加快。依託豐富的自然資源,大力發展資源開發、加工

型的特色工業,突出發展市場潛力大的電力、林產、 造紙、制葯、冶煉、建材、陶瓷、服裝、食

品等優勢產業。開發利用豐富的水能資源,建成了以合面獅電廠、昭平電廠、龜石電廠和中勝火

電廠等 骨幹電廠和100多個小水電站構成的獨立電網,擁有上市電力企業——桂東電力股份有限

公司,,其 價廉質優的電能還輸往廣東省部分縣(區),成為「西電東送」的通道和重要基地,

賀州市城區面積已達15平方公里,市區道路121條,總長73.68公里。賀州市交通運輸以公路和水

路航運為主。207、323國道和三條省道干線貫通境內;桂林至梧州高速公路和即將動工建設的洛

陽至湛江鐵路、汕頭至昆明高速公路也都穿過賀州市。為承接粵港澳的區域經濟輻射和產業轉

移,賀州市建立了旺高、西灣、信都工業區和賀州高科技工業園,

12、河池市(由於歷史的原因和自然條件的制約,至1984年河池二市九縣分別被劃為區定和國定

貧困縣市。現在正積極建設西南通道經濟帶和紅水河經濟帶,

發揮水電、有色金屬兩大優勢,實施工業興市戰略,堅持改革開放,優勢產業,重點項目和路橋

經濟帶動,積極建設西南通道經濟帶和紅水河經濟帶,加快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進程,

努力提升城市品位、產品品位和市民素質,為實現富民興市新跨越目標而努力奮斗。

13、崇左市(區位得天獨厚,是中國走向東南亞地區最便捷的陸路大通道。富有特色的新型工業

體系,加快發展工業是振興崇左市經濟的關鍵)

區位得天獨厚,是中國走向東南亞地區最便捷的陸路大通道。。崇左工業園、大新錳谷工業園、

左江農產品加工園、憑祥邊境經濟合作區、扶綏華僑投資區、大新桃城鄉鎮企業工業區、天等特

色產品加工園等工業園區。

14、來賓市(2002年12月28日才正式掛牌成立的地級市,至今還不滿兩周歲。

唯其古老,愈現底蘊魅力;唯其年輕,彌見朝氣活力。暫時排於十四位)

位於廣西中部的來賓市,素有"桂中"之稱。全市現有工業企業600多家,電力、製糖、冶煉已成支

柱產業;造紙、建材、制葯、礦產品、農副產品加工等工業有一定規模;。八一鐵合金廠是全國

目前最大的錳鐵合金生產基地,來賓冶煉廠銦冶項目每年銦產量佔全世界銦產量的1/4;全市13家

大中型糖廠,總日榨能力5萬噸;法國北方電業集團、亞洲康密勞有限責任公司、英國糖業集團、廣

東東莞糖業集團公司等一大批國外、區外大企業紛紛落戶來賓市。

Ⅳ 廣西玉林陸川縣怎麼樣

廣西玉林陸川縣挺好的;

陸川縣隸屬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縣境內因有九洲江、米馬河、沙湖河、榕江河、低陽河和清湖河六條河流而得名。地理中心點位於東經110°4′,北緯21°53′—22°3′,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年平均無霜期359天,光熱充足,年平均溫度為21.7℃,年平均降雨量為1900mm。素有「溫泉之鄉」的美譽。

行政區劃

陸川縣轄11個鎮、3個鄉:溫泉鎮、米場鎮、馬坡鎮、珊羅鎮、平樂鎮、沙坡鎮、大橋鎮、烏石鎮、良田鎮、清湖鎮、古城鎮、沙湖鄉;

橫山鄉、灘面鄉。155個行政村。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Ⅳ 玉林哪個縣經濟強

北流,北流是陶瓷之鄉、水泥之鄉,縣級市,離玉林市只有20公里,半個小時的大巴。

Ⅵ 請問廣西哪個城市經濟比較好

1 廣西十四城市實力排名
1、南寧市(在東盟,大西南,泛珠三大背景的催化下,享受中央沿海開放城市政策後,經濟飛速發展廣西城市的老大)
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簡稱"邕",擁有1680多年的歷史。從遠古到近代,這座城市都在不斷的創新發展,時至今天,它是中國西部各省區唯一沿海的省會城市,是中國大西南出海通道的重要樞紐城市,是中國華南、西南和東南亞經濟圈的重要中心城市,是溝通中國和東盟的前沿城市。2004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88.86億元,財政收入74.63億元,

2、柳州市(強大的工業體系使柳州屈居南寧穩居廣西第二把手把交椅)

又稱龍城,是以工業為主、綜合發展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是山水景觀獨特的歷史文化名城。全市轄六縣四區,總面積18686平方公里,總人口351.3萬人,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山清水秀的自然風光和承東啟西的地理位置,構成了柳州的稟賦特色,日趨發展的工業經濟彰顯著柳州的時代特徵。2003年,全市完成國內生產總值327.82億元,財政收入58.18億元,

3、桂林市
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譽。它地處廣西東北部,是桂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中心。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發展,桂林市經濟社會發生了深刻變化。經濟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在交通、通信、能源等方面過去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得到緩解,城市建設和改造步伐加快,現代化國際旅遊城市構架初步形成。「十五」期爭取實現固定資產投資540億元,城市建設有重大進展。

4、玉林市(繁榮的民營經濟,和眾多的消費人口,支撐玉林保持桂東南老大廣西四哥的位置)
所轄二區五縣市的建成面積達 74.43平方公里;其中玉林市城區常駐人口近40萬人;以北流、容縣、陸川、博白、福綿、興業、玉州為衛星城,使玉林成為具有亞熱帶風光的園林式現代化城市1996年,國民生產總值達154.25億元(90年鄉鎮企業在廣西、在全國享有盛名,是玉林經濟具活力的增長點。
建立了以機械、建材、陶瓷、食品、制葯、糖紙、化工、卷煙為支柱的工業體系,培養出以玉柴機器、玉林制葯、廣西運美為代表的一大批大型企業集團。

5、北海市(從地產泡沫中走出,開始謀求新的機遇,西南出海大通道和大型臨海工業造就北海迅猛發展使之超過老工業城市梧州,屈居第五)

近十年來發展最快的一年是2004年。全年完成生產總值158.1億元,增長12.1%,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40.8億元、52.9億元、64.4億元,

6、梧州市(隨著鐵路,高速公路,珠江航道改造的完成,接受廣東輻射的效果初步顯現成為兩廣樞紐,開始聚積底氣准備超越沿海城市,完成其超越發展的第一步)區位優勢比較明顯。梧州市是我國西部大開發12省(市)區中最靠近粵港澳的城市,是廣西乃至西南地區接受粵港澳台地區產業、技術、資金轉移的最前沿地區。東鄰廣東,南接玉林,西連貴港,北通賀州、桂林。潯江、桂江匯於市區為西江。三江交匯處黃綠分明,人稱鴛鴦江。梧州集廣西水流85%以上,有「廣西水上門戶」之稱,與粵港澳一水相連。水路距廣州341公里、香港436公里、澳門384公里,為廣西距港澳最近的港口口岸城市。梧州口岸為國家一類口岸。梧州口岸有百年對外貿易歷史,設施齊全,基礎較好,與世界五大洲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梧州市是廣西最早的工業基地。早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梧州市的火電、火柴、肥皂、電池、機械、紡織、治煉、醫葯、化工等行業就享有盛譽。林化林產工業、輕化工業、食品工業、房地產業、對外貿易已發展成為梧州的優勢產業。

7、欽州市(整合為一個經濟體走廊逐步成熟,桂南小城市群飛速發展)
是廣西沿海金三角上的一塊寶地。這里氣候溫和宜人,河流水庫眾多,土壤肥沃,植物繁茂。自然資源豐富,依水臨海,山川美麗,游覽風景迷人,名優產品繁花似錦,有興旺發達的農業。也有大有可為的海洋捕撈養殖業,城鄉市場廣闊,開發建設有著很大潛在優勢。全市工業目前已形成製糖、醫葯、食品加工製造、建材、化工等為主的地方工業體系。製糖、醫葯工業是全市的兩大支柱.

8、防城港市(獨特的區位優勢,
決定了防城港市在西部大開發戰略格局中居於特殊的戰略地位。)

是1993年5月23日設立的地級沿海開放城市。防城港市因港而得名,依港而發展。全市擁有大小港口10多個,其中防城港是廣西乃至中國西部第一大港,是全國樞紐港之一,以水深、避風、不淤積、航道短和可用岸線長而著稱於世。,年吞吐量超過1300萬噸,與71個國家和地區的227個港口通商通航,躋身全國大港行列。21世紀的防城港已成為大西南與東南亞乃至世界各國貿易往來最現實最便捷的出海口,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橋頭堡」。

9、貴港市(經過十幾年的工業建設,已經走上了工業強大穩定發展的道路)

1998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102億元,比上年增長7.3%,財政收入8.08億元,增長10.3%,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64億元,增長14%。目前,貴港市已建成富有特色和優勢的區域工業新格局,是廣西新興的工業基地。形成了製糖、造紙、建材等支柱產業以及機電、化工、冶金、紡織、醫葯、皮革、食品、印刷等10多

10、百色市(新型的工業建設和南貴昆經濟圈中心等優勢開始化為百色發展的實際動力)

2004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202.99億元,增長15.3%;財政收入完成24.7億元,政府決定把百色打造為中國乃至亞洲重要的鋁工業基地。如果我這輩子註定要孤單,我會選擇在路上漂泊一生。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在陌生的地方認識喜歡的陌生人,可以是朋友、兄弟甚至知已,我只需要陪伴。然後和自己喜歡的陌生人握手,擁抱,一起看繁華世界人間蒼涼,然後告別,然後期待下一次驚喜的重逢。�
11、賀州市(挾新興能源工業和交通要道等優勢初次登場,
開始踏上廣西城市舞台)
鞏固提高商貿旅遊業,經濟發展步伐明顯加快。依託豐富的自然資源,大力發展資源開發、加工型的特色工業,突出發展市場潛力大的電力、林產、 造紙、制葯、冶煉、建材、陶瓷、服裝、食品等優勢產業。開發利用豐富的水能資源,建成了以合面獅電廠、昭平電廠、龜石電廠和中勝火電廠等 骨幹電廠和100多個小水電站構成的獨立電網,擁有上市電力企業——桂東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其 價廉質優的電能還輸往廣東省部分縣(區),成為「西電東送」的通道和重要基地,賀州市城區面積已達15平方公里,市區道路121條,總長73.68公里。賀州市交通運輸以公路和水路航運為主。207、323國道和三條省道干線貫通境內;桂林至梧州高速公路和即將動工建設的洛陽至湛江鐵路、汕頭至昆明高速公路也都穿過賀州市。為承接粵港澳的區域經濟輻射和產業轉移,賀州市建立了旺高、西灣、信都工業區和賀州高科技工業園,

12、河池市(由於歷史的原因和自然條件的制約,至1984年河池二市九縣分別被劃為區定和國定貧困縣市。現在正積極建設西南通道經濟帶和紅水河經濟帶,

發揮水電、有色金屬兩大優勢,實施工業興市戰略,堅持改革開放,優勢產業,重點項目和路橋經濟帶動,積極建設西南通道經濟帶和紅水河經濟帶,加快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進程,努力提升城市品位、產品品位和市民素質,為實現富民興市新跨越目標而努力奮斗。

13、崇左市(區位得天獨厚,是中國走向東南亞地區最便捷的陸路大通道。富有特色的新型工業體系,加快發展工業是振興崇左市經濟的關鍵)
區位得天獨厚,是中國走向東南亞地區最便捷的陸路大通道。。崇左工業園、大新錳谷工業園、左江農產品加工園、憑祥邊境經濟合作區、扶綏華僑投資區、大新桃城鄉鎮企業工業區、天等特色產品加工園等工業園區。

14、來賓市(2002年12月28日才正式掛牌成立的地級市,至今還不滿兩周歲。
唯其古老,愈現底蘊魅力;唯其年輕,彌見朝氣活力。暫時排於十四位)

位於廣西中部的來賓市,素有"桂中"之稱。全市現有工業企業600多家,電力、製糖、冶煉已成支柱產業;造紙、建材、制葯、礦產品、農副產品加工等工業有一定規模;。八一鐵合金廠是全國目前最大的錳鐵合金生產基地,來賓冶煉廠銦冶項目每年銦產量佔全世界銦產量的1/4;全市13家大中型糖廠,總日榨能力5萬噸;法國北方電業集團、亞洲康密勞有限責任公司、英國糖業集團、廣東東莞糖業集團公司等一大批國外、區外大企業紛紛落戶來賓市。

Ⅶ 廣西浦北縣,博白縣,陸川縣這三個縣那個富

個人認為應該是博白吧,其次是陸川。

Ⅷ 廣西經濟十強縣到底是哪幾個

廣西經濟十強縣是以下幾個:
2010年廣西經濟10強縣排行榜
GDP10強縣排名
1.桂平
161億
2.武鳴
154億
3.北流
153億
4.岑溪
143億
5.博

140億
6.橫縣
138億
7.合浦
129億
8.平南
127億
9.柳江
118億
9.賓陽
118億
9.藤縣
118億
10.靈山
113億
10.臨桂
113億
10.陸川
113億
另外平果縣不是,平果雖然財政收入廣西第一,但GDP只有七十多億,20名都進不了。

Ⅸ 陸川縣的經濟

2010年,陸川縣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由2005年的43.23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113.97億元,年均增長16.4%,增速高於全市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比「十五」時期高6.62個百分點;財政收入由2.52億元增加到5.89億元,年均增長18.5%,比「十五」時期高10.26個百分點;金融機構存款余額由27.64億元增加到71.96億元,年均增長20.99%,比「十五」時期高11.29個百分點,是2000年的3.9倍,2005年的2.6倍,同比增長28.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3.19億元,是2000年的17.8倍,2005年的4倍,同比增長38.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3.69億元,同比增長39.1%,增速排玉林市第一位。機械產業實現產值28.8億元,同比增長57.67%,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20個百分點。工業用電量首次突破3億千瓦時,達到3.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5%,增速居玉林市前列。至2009年底,陸川縣工業化率達1.83,高於玉林市平均水平0.25個百分點。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1.7%,被評為玉林市2009年促進工業發展爭先創優一等獎,是玉林市唯一連續四年獲此殊榮的縣(市、區)。三次產業結構由2005年的28.2∶32∶39.8,調整優化為2010年的18.3∶48.4∶33.3,在第一、第三產業快速增長的同時,第二產業基本佔到了陸川縣經濟的半壁江山。
2011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2.21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首次突破100億元大關、達到101.54億元,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200億元大關、達到219.19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84.44億元,財政收入7.49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7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229元。 陸川縣是一個農業縣,農業人口72.3萬人,占陸川縣總人口的86.5%,耕地面積40.42萬畝,其中水田33.21萬畝,坡地7.21萬畝,糧食生產以種植水稻為主,是聞名區內外的水稻高產縣,是中國第一個糧食跨綱要縣,年產雜交水稻種子120-150萬公斤,1997年被列入中國商品糧基地縣。特色農業迅速發展,農業生產邁上新台階。陸川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由2005年的20.15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35.07億元,年均增長5.74%。新技術大面積推廣,糧食產量穩定增長,機械化作業水平明顯提高。我縣先後被評為國家級測土配方施肥示範縣、國家級萬畝水稻高產創建示範縣、廣西特色養殖業先進縣;2009、2010年連續兩年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2007—2010年連續四年被評為全國生豬調出大縣。2009年陸川縣被列為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重點縣。陸川豬被國家農業部授予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農業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由2005年的64個增加到292個。
2012年,陸川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47.14億元,增長6.5%。農業產業基地達到12個,千畝以上連片的6個。農業企業達89家,其中市級12家,神龍王、廣西銀農2家企業跨入自治區級農業龍頭企業行列。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49家。陸川縣繼續獲得中國生豬調出大縣獎,大橋鎮陸透村被自治區命名為「陸川豬村」,富成生態養殖公司林下放養的「陸川豬」成為釣魚台國賓館指定用肉食品。陸川縣被評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糧食生產先進縣,被列為廣西唯一的中國整建制推進糧食高產創建示範縣。2011年廣西糧油高產創建暨早稻田間管理工作現場會在陸川縣召開。 2010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由56家增加到124家,產值超億元的企業從4家增加到17家,產值超10億元的企業實現零的突破,達到3家。「1+3+2」產業培育成效明顯,機械製造、冶金建材產業迅速崛起,向百億元產業邁進。「一區兩園」建設加快推進,五年累計新入園企業41家,入園企業達到71家,北部工業集中區被確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A類產業園區。工業化進入中期階段。2006—2010年陸川縣連續5年榮獲玉林市促進工業發展爭先創優一等獎。榮獲「中國鐵鍋之都」稱號陸川鐵鍋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是最傳統、最具地方特色的重要產業之一。 主要品牌有獲省優和部優產品的「南珠」牌、「桂嶺」牌、「135」牌鑄鐵鍋,「鐵人」牌電磁爐專用鑄鐵鍋等。產品覆蓋中國各地,直銷配套廣東美的電器集團、山東九陽集團、浙江杭州紅陽集團等,產品遠銷東南亞。全年產量約1000萬口,實現工業總產值近億元。至2010年,陸川鐵鍋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達6.36億元。
2008年上半年,玉柴配套企業實現總產值7.5億元,比增37.4%,占陸川縣機械機電製造業產值的77.7%。隨著玉柴工程機械(中挖)、玉柴汽車配件、香港偉日房地產開發、廣西瑞豐建材、玉林雙胞胎飼料加工、江西正邦飼料加工等大項目的進駐,至2008年7月止,陸川縣入園規模工業企業56家。2007年園區工業產值達37.45億元,占陸川縣工業經濟比重的54.85%,比2006年園區工業產值19.1億元增長96.1%。工業園區已成為縣域經濟的重要增長極。
2012年新型工業化實現新突破。全面推進工業發展「335」戰略,陸川縣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工業投資、工業技改投資「三大指標」增長50%以上。財政安排扶持企業發展資金5804萬元。「五大支柱產業」產值快速增長,玉柴重工、開元機器的工業產值分別增長7.14%、136.44%。北部工業園工業總產值達75.22億元,工業增加值達19.16億元。陸川縣工業化率達2.53,比2011年提高0.18。 民國25年(1936年),在縣城關廂中心校(今縣政府招待所)附設一個幼稚班,招收幼兒26人,辦園經費由縣政府預算支給,一年後因缺乏師資而停辦。32年,陸川縣重辦幼稚班,招收兩班48人。設班園址在縣城內黎氏宗祠。34年,在縣城東偏東壕溝岸(今幼兒園)新建幼稚園。38年,幼稚園有4班80人,教員4人。
解放後,幼兒園繼續開辦,經費由縣財政預算撥發。1952年3月改稱幼兒園。1954年,始辦2所民辦幼兒園。1958年,除縣城和烏石街2所公辦幼兒園外,農村托兒園,幼兒園(班)有587處,入園幼兒1.95萬人。教職工742人。翌年,農業社隊公共食堂相繼解體,鄉鎮大規模集中勞動相對減少,較多幼兒可由家庭照顧,入園、入托幼兒稍減。1960年,有公辦、集體辦的幼兒園(班)16所,30班795人,生產隊幼兒園(班)205處,入園幼兒6979人。1962年進行調整後,全縣幼兒園(班)只有10所,28班740人,教職工47人。1984年起,使用自治區統編教材,語文要求拼音過關;計算要求學會20以內的分解與合成。此外還有常識,圖畫手工、音樂等方面技能訓練。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知縣陳仲賓以三峰書院賓興田租及縣城屠捐為經費,於三峰書院右側(今鎮中),創辦第一所陸川縣高等小學堂。此期間,縣內各地紳士,以該地區廟產、義學租、學會租、稅捐及祖嘗為經費,陸續設立19所高等或兩等小學堂。至宣統二年(1910年),全縣興辦學堂21所。次年,由清朝改為民國,新舊交替,停辦了18所。
民國5年(1916年),陸川縣高等小學堂改為縣立第一高等小學校,同時縣立第二高等小學校(馬坡)、第三高等小學校(烏石)、第四高等小學校(良田)相繼恢復。至12年,全縣有小學校158所。後由於軍閥混戰,財政緊缺,陸續停辦20餘所。13年創辦縣立女子小學。23年,全縣有中心國民基礎學校(包括女小)17所,學生1444人;初級國民基礎學校304所,學生9116人。入學率佔全縣人口的4.5%,占學齡兒童的34%弱。同年,縣立第一高等小學校從萬丈坡三峰書院搬到縣城原陸川縣立中學舊址(今縣政府招待所)。31年,全縣有中心國民基礎學校33所,學生3297人;教職工293人;初級國民基礎學校584所,學生2.88萬人,教職工564人。35年,中心國民基礎校減少為20所,初級國基校減少為454所,學生35416人。38年,全縣有小學教學點536個,在校學生24347人,教職工675人。
解放後,縣人民政府接管了學校。1950年全縣有小學458所,870個班,學生13907人。隨著民主改革運動的發展,鄉村小學也在發展。1952年,全縣有小學621所,學生49850人。1954年春,進行整頓,壓縮辦學點,充實班額,學校減為496所,學生41744人。
1976年,耕讀小學陸續並入全日制小學。1980年,對小學教育進行調整、裁撤小學附設初中班,保證了小學師資和教學設備,教育質量日呈上升。1985年,縣內有小學163所,在校學生2696班,91657人,每萬人口有在校生1478人。1986年,縣內適齡入學兒童78743人,已入學76785人,入學率97.5%。同年11月,經玉林地區普及初等教育檢查驗收工作團驗收,縣內小學入學率98.5%,普及率98.8%,鞏固率99%,畢業率97.6%。「四率」均達部頒標准。1989年,全縣有小學158所(村)540個分校(教學點)在校學生101056人,每萬人口有在校生1508人,比1950年增加了6.26倍。 民國2年(1913年),陸川縣知縣陳夢昌與邑紳籌商撥縣屠捐款4000元,學款租谷銀300元為常年經費,將農業學堂遷往關帝廟,把舊校址(原縣考棚、今縣政府招待所)屋宇修繕後,創辦陸川縣立中學堂。4年將學堂改稱學校。19年6月,國民黨廣西省政府以「管教無方」、「赤化」之名停辦陸中。20年春復辦。同年秋,在烏石賓興祠興辦私立南平初級中學;南興區在清湖街創辦私立南興初級中學。兩年半後均停辦。21年秋,桂系軍閥白崇禧多次指出「陸川是第二個東蘭」,下令再次停辦陸中,翌年秋復辦。24年春,陸川縣立中學校從縣城搬遷萬丈坡(今師范學校)。30年春,有龍鄉(今馬坡鎮)、清秀村(今沖)鍾姓紳士鍾國祚等倡議,將鍾清連祖嘗及日新學會會租提撥1240餘石(稻穀)為經費,興辦私立清秀初級中學。同時南興區開明人士劉耀東和紳士謝春生、李元章等倡儀,調撥該區老義會田租125石,並議定區內各姓按丁口認撥租額700餘石為經費,於良田街賓興祠復辦私立南興初級中學。同年秋,陸川縣立初級中學校開設高中班,改名陸川縣立中學。31年秋,南平區紳士呂芋農、李楚凡、李務醒、羅百堅等倡議,按南平區各姓族內人口數提撥經費,共得租谷400餘,於烏石街西側賓興祠復辦私立合平初級中學。36年春,由馬坡知名人士倡議捐資。於馬坡街背的燕磊嶺(今馬坡中學)創辦私立北安初級中學。38年,全縣有縣立中學1所,私立清秀、北安、合平、南興等4所初級中學,在校學生28班1870人(高中147人),教職工134人。
1950年春,陸川縣人民政府接管了陸川縣立中學。下半年,私立清秀、北安兩所初中合並,校址設馬坡(北安初中),改稱陸川縣立中學城北分校。1951年春,將陸川縣立中學城北分校改為陸川縣立中學第一分校。同時將合平和南興兩所私立初中合並,校址設烏石(原合平初中);易名陸川縣立中學第二分校。同年秋,將縣立中學第一分校、第二分校分別改為陸川縣第一初級中學、第二初級中學。1956年秋,縣在良田、米場開辦2所初中,共招收學生10班(良田6班、米場4班)。同年秋,烏石第二初級中學招收高中2班。一年後高中班學生並入陸川縣立中學。1958年秋,縣內陸城鎮、大橋公社、清湖公社、馬坡公社、米場公社、良田公社的陸垌大隊相繼開設民辦初中。次年,全縣中學在校學生88班4664人。1961年至1962年,根據中央「中等教育壓縮戰線,壓縮規模,合理布局」精神,全縣民辦初中大部分停辦,縣屬五所中學壓縮班額。1963年,全縣保留陸川縣立中學、縣第一初級中學、第二初級中學、良田中學、米場中學、陸城鎮民辦初中等6所中學,在校學生2447人,教職工251人。1985年,中學設點再次調整壓縮後,全縣有縣高級中學、縣農業中學、馬坡中學、烏石中學、良田中學、陸城鎮中學、五星農場中學等7所高、完中,鄉鎮重點初中及聯辦初中50所,在校學生共427班195229人。比解放初的1950年增加了8.4倍,每萬人口的中學在校生由1949年的64人增加到314人。1989年,全縣有中學28所,在校高中生2090人,在校初中生15495人,每萬人口中有高中在校學生31人,初中在校學生231人。有專職任課教師1449人,其中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543人。
1977年至1989年,陸川縣各中學畢業生考上大專院校2145人,考上中等專業學校2645人。 清末,擔任小學教師多是秀才,個別是舉人。民國時期,中學教師大部分是大專畢業生,少數是中專,高中畢業;小學教師多是初中畢業,小部分是高中、初師,中專畢業,個別是小學畢業。
解放後,黨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師資素質,對在職教師進行進修函授、離職培訓,教師的文化和業務水平逐年提高。1954年,小學專任教師1346人,具大學專科學歷5人;中專畢業25人;高中畢業69人,相當高中學歷95人;初師畢業57人,相當初師學歷3人;初中畢業329人,相當初師學歷409人;高小畢業354人。1959年,初中專任教師148人,大學本科畢業10人,專科畢業31人,相當專科學歷26人,高中畢業74人;初中畢業7人。高中專任教師34人,其中本科畢業15人,專科畢業5人,具有專科同等學歷5人,高中9人,1989年小學任課教師3496人,其中中師、高中畢業以上2492人,初中畢業905人,小學畢業99人。初中任課教師1231人,其中本科畢業11人,專科畢業258人,本專科肆業80人,中專、高中畢業820人,中專、高中肆業及以下62人。高中任課教師218人中,其中本科畢業86人,專科畢業106人,本專科肆業2人,中專、高中畢業24人。

Ⅹ 有誰知道廣西省各地級市2010年的經濟排名

2010年廣西城市經濟排名:

1、南寧市(在東盟,大西南,泛珠三大背景的催化下,享受中央沿海開放城市政策後,經濟飛速發展廣西城市的老大)

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簡稱"邕",擁有1680多年的歷史。從遠古到近代,這座城市都在不斷的創新發展,時至今天,它是中國西部各省區唯一沿海的省會城市,是中國大西南出海通道的重要樞紐城市,是中國華南、西南和東南亞經濟圈的重要中心城市,是溝通中國和東盟的前沿城市。2004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88.86億元,比上年增長13.2%;財政收入74.63億元,比上年增長22.23%。2004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60.76億元,增長36.99%;實際利用外資1億美元,外貿出口總額5.25億美元,增長2.57%。內外資合同引進資金256.08億元,增長101.15%;實際到位資金122.54億元,增長105.19%。

2、柳州市(強大的工業體系使柳州屈居南寧穩居廣西第二把手把交椅)

又稱龍城,是以工業為主、綜合發展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是山水景觀獨特的歷史文化名城。全市轄六縣四區,總面積18686平方公里,總人口351.3萬人,居住有漢、壯、苗、瑤、侗等48個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山清水秀的自然風光和承東啟西的地理位置,構成了柳州的稟賦特色,日趨發展的工業經濟彰顯著柳州的時代特徵。2003年,全市完成國內生產總值327.82億元,財政收入58.1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4.28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9.36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500.19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12.64億元。

3、桂林市(經過空前的城市改造和眾多旅遊新項目及高新科技的發展,排名接近並將超過柳州)

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譽。它地處廣西東北部,是桂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中心。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發展,桂林市經濟社會發生了深刻變化。經濟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在交通、通信、能源等方面過去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得到緩解,城市建設和改造步伐加快,現代化國際旅遊城市構架初步形成。「十五」期爭取實現固定資產投資540億元,通過擴大投入,使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改善,城市建設有重大進展。

4、玉林市(繁榮的民營經濟,和眾多的消費人口,支撐玉林保持桂東南老大廣西四哥的位置)

所轄二區五縣市的建成面積達 74.43平方公里;其中玉林市城區常駐人口近40萬人;城市住宅人均居住面積10.42平方米。現在, 玉林市正在以玉林市城區為中心以高等級公路為紐帶,以北流、容縣、陸川、博白、福綿、興業、玉州為衛星城,把玉林市建設成為現代化組團式城市群。把玉林建設成為科技、運輸、旅遊、金融綜合發展、區域性的交通樞紐、現代農業中心,工業基地、商貿中心、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和旅遊勝地,使玉林成為具有亞熱帶風光的園林式現代化城市。「八五」時期,國民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28.63%。1996年,國民生產總值達154.25億元(90年不變價),比上年增長11.82%,農民人均純收入2240 元。鄉鎮企業在廣西、在全國享有盛名,是玉林經濟具活力的增長點。
依託地方資源優勢,形成了富有玉林特色的技術力量雄厚的工業格局,建立了以機械、建材、陶瓷、食品、制葯、糖紙、化工、卷煙為支柱的工業體系,培養出以玉柴機器、玉林制葯、廣西運美為代表的一大批大型企業集團。1996年第二 產業增加值60.70億元,其中工業增加值達 53.36億元,居廣西前列。

5、北海市(從地產泡沫中走出,開始謀求新的機遇,西南出海大通道和大型臨海工業造就北海迅猛發展使之超過老工業城市梧州,屈居第五)

近十年來發展最快的一年是2004年。全年完成生產總值158.1億元,增長12.1%,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40.8億元、52.9億元、64.4億元,分別增長4.7%、21.5%、10.2%。。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進一步提升。工業增加值首次超過第一產業增加值,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達44.21億元,增長23.7%,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44.2%,拉動經濟增長5.3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22.05億元,增長27.41%。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8 家,其中本年新增14家。工業產品結構繼續改善。全年高新技術產品產值35億元,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46.9%;工業品出口交貨值6.57億元,比上年增長19.47%;工業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43.99,比上年提高4.2個百分點;實現產品銷售收入69.05億元,增長35.13%;工業產銷率95.58%,比上年提高0.36個百分點;實現利稅8.61億元,增長28.79%,其中利潤3.22億元,增長59.18%;虧損企業個數減少16個。

6、梧州市(隨著鐵路,高速公路,珠江航道改造的完成,接受廣東輻射的效果初步顯現成為兩廣樞紐,開始聚積底氣准備超越沿海城市,完成其超越發展的第一步)

區位優勢比較明顯。梧州市是我國西部大開發12省(市)區中最靠近粵港澳的城市,是廣西乃至西南地區接受粵港澳台地區產業、技術、資金轉移的最前沿地區。東鄰廣東,南接玉林,西連貴港,北通賀州、桂林。潯江、桂江匯於市區為西江。三江交匯處黃綠分明,人稱鴛鴦江。梧州集廣西水流85%以上,有「廣西水上門戶」之稱,與粵港澳一水相連。水路距廣州341公里、香港436公里、澳門384公里,為廣西距港澳最近的港口口岸城市。梧州口岸為國家一類口岸。梧州口岸有百年對外貿易歷史,設施齊全,基礎較好,與世界五大洲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梧州市是廣西最早的工業基地。早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梧州市的火電、火柴、肥皂、電池、機械、紡織、治煉、醫葯、化工等行業就享有盛譽。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梧州市工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目前,全市擁有紡織、化工、食品、機械、電子、塑料、製革、制葯、服裝、造船、輕工、印刷、石材等10多個工業門類。林化林產工業、輕化工業、食品工業、房地產業、對外貿易已發展成為梧州的優勢產業。廣西紅日、中恆集團已先後上市。梧州已擁有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品牌,名優產品佔全廣西的14%左右。

7、欽州市(整合為一個經濟體走廊逐步成熟,桂南小城市群飛速發展)

是廣西沿海金三角上的一塊寶地。這里氣候溫和宜人,河流水庫眾多,土壤肥沃,植物繁茂。自然資源豐富,依水臨海,山川美麗,游覽風景迷人,名優產品繁花似錦,有興旺發達的農業。也有大有可為的海洋捕撈養殖業,城鄉市場廣闊,開發建設有著很大潛在優勢。全市工業目前已形成製糖、醫葯、食品加工製造、建材、化工等為主的地方工業體系。製糖、醫葯工業是全市的兩大支柱,醫葯工業以生產中葯材及中成葯加工為主。全市還擁有鄉鎮、村辦工業1.94萬個,從業人員13.38萬人,產值達302548萬元。全年實現工業不變價總產值817907萬元,同比增長13.65%,實現工業增加值311021萬元,同比增長12.73%,完成稅金及附加34265萬元,同比增長9.5%。其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共131家,在職職工26932人,資產總額427979萬元,負債總額320593萬元,凈資產(所有者權益)107386萬元。2003年欽州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5009元,人均財政收入為302元,工業利稅占財政收入比重為30.4%,城鎮人口佔全市人口比重為11.2%。全市一、二、三產業佔GDP的比重分別為43.8%、24.1%和32.2%,其中工業佔GDP比重為18.41%,工業從業人員佔全市人口比重為7.8%。

8、防城港市(獨特的區位優勢,決定了防城港市在西部大開發戰略格局中居於特殊的戰略地位。)

是1993年5月23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地級沿海開放城市。防城港市因港而得名,依港而發展。全市擁有大小港口10多個,其中防城港是廣西乃至中國西部第一大港,是全國樞紐港之一,以水深、避風、不淤積、航道短和可用岸線長而著稱於世。至2003年已建成泊位28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14個,年吞吐量超過1300萬噸,與71個國家和地區的227個港口通商通航,躋身全國大港行列。21世紀的防城港已成為大西南與東南亞乃至世界各國貿易往來最現實最便捷的出海口,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橋頭堡」。獨特的區位優勢,決定了防城港市在西部大開發戰略格局中居於特殊的戰略地位。

9、貴港市(經過十幾年的工業建設,已經走上了工業強大穩定發展的道路)

地級市成立以來,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市政建設日新月異,投資環境日臻完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成為極具競爭能力和發展潛力的新興城市,成為廣西經濟發展新增長點。1998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102億元,比上年增長7.3%,財政收入8.08億元,增長10.3%,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64億元,增長14%。目前,貴港市已建成富有特色和優勢的區域工業新格局,是廣西新興的工業基地。形成了製糖、造紙、建材等支柱產業以及機電、化工、冶金、紡織、醫葯、皮革、食品、印刷等10多個門類的地方工業體系。迎著新世紀的曙光,貴港市將繼續加快以現代農業、鄉鎮工業和外向型經濟為特色的區域經濟發展的步伐,一座現代化內河港口和區域性中心城市將在祖國南疆崛起,西江河畔這顆璀璨的明珠將放射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10、百色市(新型的工業建設和南貴昆經濟圈中心等優勢開始化為百色發展的實際動力)

充分利用加快西部大開發、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和泛珠三角經濟區等機遇,堅持科學發展觀,以項目為中心,全面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開放帶動戰略、項目帶動戰略和工業立市戰略,依託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推進產業結構、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幾年來,經濟保持快速增長的良好發展勢頭。2004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202.99億元,增長15.3%;財政收入完成24.7億元,增長22.9%;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02.99億元,增長34.97%。2003年,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決定把百色打造為中國乃至亞洲重要的鋁工業基地。近年來,百色傾全市之力,圍繞鋁工業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相關產業建設,決心奮斗10年左右,實現工業總產值1000億元,財政收入100億元左右。百色正煥發出巨大的生機與活力,百色經濟社會正沿著高速發展的軌跡飛馳。

11、賀州市(挾新興能源工業和交通要道等優勢初次登場,開始踏上廣西城市舞台)

近年來,賀州市發揮獨特的區位、資源優勢和政策優勢,著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企業化, 鞏固提高商貿旅遊業,經濟發展步伐明顯加快。依託豐富的自然資源,大力發展資源開發、加工型的特色工業,突出發展市場潛力大的電力、林產、 造紙、制葯、冶煉、建材、陶瓷、服裝、食品等優勢產業。開發利用豐富的水能資源,建成了以合面獅電廠、昭平電廠、龜石電廠和中勝火電廠等 骨幹電廠和100多個小水電站構成的獨立電網,擁有上市電力企業——桂東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不僅保證了賀州市工農業和居民的生產生活用電,其 價廉質優的電能還輸往廣東省部分縣(區),成為「西電東送」的通道和重要基地。近年來,賀州市共引進資金20億元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建設,大大改善了賀州市經濟發展的硬環境。目前,賀州市城區面積已達15平方公里,市區道路121條,總長73.68公里。賀州市交通運輸以公路和水路航運為主。207、323國道和三條省道干線貫通境內;目前已開工建設的桂林至梧州高速公路和即將動工建設的洛陽至湛江鐵路、汕頭至昆明高速公路也都穿過賀州市。為承接粵港澳的區域經濟輻射和產業轉移,賀州市建立了旺高、西灣、信都工業區和賀州高科技工業園,以開放促開發,以開放促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招商引資增加經濟總量。尤其是自治區級開發區旺高工業區,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首期開發3.85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 130多公頃土地的「六通一平」建設及主幹道路的綠化。工業區實行低水費電費,低土地價格。目前已有7家企業落戶工業區,投資總額5.5億元,項目涉及制葯、食品加工、服裝、輕工等行業,另有一批項目也已達成投資意向。旺高工業區正以完善的基礎設施、便捷的交通條件、優惠的投資政策、高效的管理服務,成為海內外客商投資興業的熱土。

12、河池市(由於歷史的原因和自然條件的制約,至1984年河池二市九縣分別被劃為區定和國定貧困縣市。

現在正積極建設西南通道經濟帶和紅水河經濟帶,加快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進程。)

由於歷史的原因和自然條件的制約,至1984年河池二市九縣分別被劃為區定和國定貧困縣市。1985年後,扶貧攻堅戰打響,全地區以解決貧困人口溫飽中心,以解決農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為重點,實施科技扶貧、對口扶貧戰略。經過十多年奮戰,全地區提前一年實現了《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規定的目標。2002年6月18日,國務院批准河池撤地設市,這是河池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地級市成立後河池發展的總體思路是:城市引領,礦電支撐,兩翼齊飛,三化互動,全面發展。發揮水電、有色金屬兩大優勢,實施工業興市戰略,堅持改革開放,優勢產業,重點項目和路橋經濟帶動,積極建設西南通道經濟帶和紅水河經濟帶,加快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進程,努力提升城市品位、產品品位和市民素質,為實現富民興市新跨越目標而努力奮斗。

13、崇左市(區位得天獨厚,是中國走向東南亞地區最便捷的陸路大通道。

富有特色的新型工業體系,加快發展工業是振興崇左市經濟的關鍵)

區位得天獨厚,是中國走向東南亞地區最便捷的陸路大通道。崇左市大力發展資源型、勞動密集型和進出口加工型工業,進一步深化國企改革,整合現有資源,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構建優勢明顯、富有特色的新型工業體系,加快發展工業是振興崇左市經濟的關鍵。崇左工業園、大新錳谷工業園、左江農產品加工園、憑祥邊境經濟合作區、扶綏華僑投資區、大新桃城鄉鎮企業工業區、天等特色產品加工園等工業園區。崇左城市建設的基本思路是:科學規劃設計,擴大城市規模,加快新區開發,啟動舊城改造,重點路樓建設,主攻標志工程,突出景觀亮化,注重生態環境,完善城市功能,加強經營管理,打造精品城市。要通過銀行融資、國債投資、引進外資、鼓勵社會投資、積極爭取政府專項資金、搞好土地開發等多形式多渠道籌措城市建設資金。今後5年計劃投資35億元,實施城市建設「9610」工程,開工和竣工100個項目,使城市初具規模。

14、來賓市(2002年12月28日才正式掛牌成立的地級市,至今還不滿十周歲。

唯其古老,愈現底蘊魅力;唯其年輕,彌見朝氣活力。暫時排於十四位)

位於廣西中部的來賓市,素有"桂中"之稱。全市現有工業企業600多家,電力、製糖、冶煉已成支柱產業;造紙、建材、制葯、礦產品、農副產品加工等工業有一定規模;一批有資源優勢和地方特色的產業相繼涌現,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拳頭產品登台亮相。八一鐵合金廠是全國目前最大的錳鐵合金生產基地,來賓冶煉廠銦冶項目每年銦產量佔全世界銦產量的1/4;全市13家大中型糖廠,總日榨能力5萬噸;新規劃的工業園區,以"高、新、強"為目標,按照功能齊全、科技先進、環境優美的現代工業園區要求設計,目前已全面啟動。 建市近兩年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市政建設進展突飛猛進,全市正在形成交通綜合配套、水電供應充足、通信發達、城市功能完善的基礎設施新格局。同時,全市全面提高了政府辦事效率,對客商實行"保姆式"服務,為各方投資者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創業樂園。法國北方電業集團、亞洲康密勞有限責任公司、英國糖業集團、廣東東莞糖業集團公司等一大批國外、區外大企業紛紛落戶來賓市。來賓,正成為客商投資置業的一方熱土。

閱讀全文

與廣西陸川和廣西上林哪個經濟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做好財富與幸福的決策 瀏覽:741
結婚三周年怎麼表達愛情 瀏覽:61
兵團九師工作事業單位怎麼樣 瀏覽:666
陶瓷杯與骨瓷杯哪個更健康 瀏覽:749
310在愛情數字里什麼意思 瀏覽:137
什麼軟體把自己變美女 瀏覽:396
美女和帥哥的全家福該怎麼畫 瀏覽:312
歐美女人穿什麼衣服好看 瀏覽:822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詩句 瀏覽:40
幸福生活節節高的兒童舞蹈視頻有哪些 瀏覽:380
老班長說幸福就是什麼補充完整 瀏覽:76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瀏覽:539
肥城和寧陽事業編哪個好 瀏覽:323
美女組團偷項鏈是什麼電影 瀏覽:726
對中醫事業有什麼追求 瀏覽:483
經濟下行該如何面對 瀏覽:458
如何談幸福戀愛 瀏覽:795
中國古代愛情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930
合肥和中山哪個經濟發展好 瀏覽:316
紅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開健康碼 瀏覽: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