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棲霞龍潭和江寧谷里哪個好
棲霞龍潭好。
1、環境好,棲霞龍潭整體綠化優美,使得環境一直保持良好的狀態,江寧谷由於當地的綠化少,導致了環境處於一般。
2、經濟發展好,棲霞龍潭整體的發展經濟排行在南京市第三,而江寧谷整體的經濟發展排行在南京省第8位。
『貳』 哪位知道棲霞市經濟環境各方面怎麼樣呢
棲霞環境還可以,人也比較多,尤其去煙台的人特別多。棲霞知名的企業不多,工資水平不高,連政府工作人員的工資水平也是煙台市最低的吧。棲霞是煙台唯一一個不靠海的地方,據說也是煙台最窮的地方,比龍口招遠那些地方差很多。不過距離煙台比較近,交通也很方便。
棲霞新來了個書記,從煙台財政局調來的,據說棲霞免稅3年。具體以後發展的怎麼樣不太清楚。
棲霞房子很便宜,一般房價在1500左右,好點的也不超過2000一平米。超市比較多,基本上不是對生活質量要求特高的人都能滿足消費需求。去煙台很方便可以去煙台買,不過要是想利用閑時進行知識培訓的話恐怕棲霞還沒有這樣的地方。
重要的是你要去的單位怎麼樣,棲霞也有企業老闆很重視人才的。當然也有摳門的,死板按照棲霞工資水平給工資的老闆。棲霞富人似乎很多,賣高檔服裝之類的店好多都開了很多年都不倒。但是像電影院那種休閑場所就沒那麼發達。
『叄』 棲霞屬於煙台市最有錢的區嗎
棲霞不是煙台市最有錢的區。
此外,棲霞不是一個區,而是一個市。棲霞市,隸屬於山東省煙台市,位於山東省膠東半島腹地,東臨牟平區、海陽市,西襟招遠市、龍口市,南與萊陽市毗鄰,北與福山區、蓬萊市接壤。
根據2017年政府官網顯示,煙台市轄4區、1縣、7個縣級市,另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保稅港區及昆嵛山保護區,82個鎮、6個鄉、65個街道辦事處,589個居民委員會、6748個自然村。市政府駐地萊山區。
煙台市最有錢的區是萊山區,2017年,萊山區戶籍人口22.2萬人。2018年,萊山區轄6個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實現280.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04.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72.2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1.3:37.2:61.5。
(3)棲霞經濟亮點在哪裡擴展閱讀:
煙台市的產業結構:
煙台擁有良好的產業優勢。現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687家,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5萬億元,機械製造、電子信息、現代化工等產業具備較強競爭優勢,並呈現出加快對外轉移的新態勢。新材料、生物技術、高端裝備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能夠更好地承接相關產業轉移和投資合作。
商貿商務、交通運輸、文化旅遊等生活性服務業比較發達,金融服務、科技研發等生產性服務業快速發展。外向型農業走在全國前列,農產品出口到85個國家和地區。
第一產業增加值377.31億元,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2985.09億元,增長10.2%;第三產業增加值1918.98億元,增長11.6%。第一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2%,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6.5%,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6.3%。人均生產總值75672元,增長10.2%。
『肆』 誰能幫我寫一篇關於「建黨90周年家鄉(山東棲霞)巨變」1000字 調查報告(不能低於800字)好的多加分!!
別人也不了解你那裡的情況啊,建議你參照下面《六十年家鄉巨變調查報告》格式,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改寫!
郴州市農民生活發生八大變化
一、吃的講營養
隨著農民收入的增加,農村居民的消費習慣、消費觀念在逐步改變,食物消費注重結構的調整,注重講究營養。2005年農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費支出1269元,比2000年增長28.3%,年均增長5.12%。主要表現為主食消費比重下降,農村居民人均主食消費308元,占食品消費支出的24.32%,比2000年下降1.8個百分點,各種營養較豐富的副食類消費增加,如:2005年肉及製品人均消費286元,比2000年增加149元,增長87.59%;水產品人均消費32元,比2000年增加14元,增長77.77%;水果類食品人均消費45元,比2000年增加26元,增長36.84%。
二、穿著講時尚
過去農民不富裕是一衣多季,現在農民富裕了是一季多衣,而且非常注重講究服裝面料、款式、和品牌。過去的布鞋、膠鞋也被各式皮鞋、波鞋所替代。2005年農村居民人均衣著消費167元,比2000年增長70.42%,年均增長11.21%。其中人均服裝支出118元,比2000年增長118.54%,年均增長16.93%;購買面料支出2.2元,下降45.13%,年均下降8.83%。2005年農村居民人均鞋帽襪類支出40元,與2000年的32元相比,增長了25.11%。
三、住房講寬敞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農村生活水平提高最直觀、最明顯的變化就是住房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大部分住上了樓房。2005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居住消費支出309元,比2000年增長70.73%,年均增長11.33%;年末住房面積人均36.4平方米,比2000年多了7.1平方米,增長24.23%,年均增幅4.42%。其中,樓房面積26.6平方米,增長40.71%,年均增長7.13%,佔住房總面積的73.12%。鋼筋混凝土面積20.5平方米,增長49.64%,年均增長8.44%;磚木結構面積15.9平方米,增長5.33%,年均增長1.10%。現在農村一幢幢新房處處可見,它們不僅外觀新穎漂亮,而且室內裝璜考究、設施齊全、美觀舒適,改變了原來基本不裝修、室內沒擺設的狀況。
四、家電講高檔
隨著收入的穩步增長,城鄉用電同網同價政策的落實,農村居民一改過去買得起家電而用不起電的狀況,冰箱、洗衣機、空調等高檔家用電器已不再是奢侈品,正成為農村居民生活要素的重要內容而逐步走進尋常百姓之家。截止2005年底,郴州農村居民每百戶擁有洗衣機30台、電冰箱29台、彩電93台,比2000年分別增長66.73%、163.61%、89.83%,年均增長10.81%、21.24%、13.72%。一些更為高檔的熱水器、空調等耐用消費品正在成為收入水平較高農戶的消費熱點。
五、交通、通訊講便利
近幾年以來,各級政府加大了為民辦實事的力度,使農村交通、通訊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城鄉路網四通八達,為農民使用現代化交通、通訊工具「鋪平了道路」。2005年人均交通、通訊消費支出240元,比2000年增長1.6倍,年均增長20.61%,交通、通訊成為近幾年農村居民生活消費中增長速度最快的消費。其中,交通工具人均支出23元,增長43.8%,年均增長7.52%;通訊工具人均支出42元,增長3.2倍,年均增長33.23%。2005年底每百戶農戶擁有摩托車42輛,行動電話75部,電話61部。
六、文化娛樂豐富多彩
隨著物質生活條件的日益改善,農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高,文教娛樂費用的支出不斷增長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2005年農村居民人均用於文教娛樂方面的支出344元,比2000年增長30.81%,年均增長5.52%。2005年底每百戶農戶擁有組合音響23台、照相機5架、家用計算機2台、高檔樂器1台。
七、生活環境優美
近年來,農民的生產條件和生活環境都得到很大改善,農村面貌發生巨大變化。2005年,全市100%的行政村通了公路,100%的行政村通了電話,100%的行政村通了電,農戶住宅電話普及率已達60.61%,農戶飲用自來水普及率達43.21%。森林覆蓋率逐年增長,水泥硬化鄉村公路里程逐年增加,城鎮化率逐年提高。2005年起,我市全面取消了農業稅,農民生活的提高將從制度上得以保證,農村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能力增強。
八、人口素質提高
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與人口素質的提高息息相關。「十五」期間,郴州農村文化教育事業發展較快。從全市農村住戶抽樣調查資料看,2005年7-15歲農村小孩的入學率為97.8%,比2000年提高0.7個百分點。農村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勞動力比重由2000年的64.81%上升到2005年的73.52%。勞動力受教育年限為8.6年,比2000年高0.3年。
郴州大手筆展示大變化 「南大門」成省級文明城市
9月27日,在全省精神文明創建工作表彰會上,郴州市成為繼岳陽、常德和長沙之後,由省委、省政府正式命名的第四個省級文明城市。該市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省級園林城市也即將圓滿成功。
從「南大門」到「後花園」
1995年,是郴州2000多年建制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這年,國務院批准郴州撤地建市。但當時的郴州城市規模過小,城市人口少,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偏低,與湖南「南大門」的位置、與連通粵港澳的區位優勢以及與廣大市民的願望和要求均極不相稱。
為了贏得加快發展的主動權,在調查研究、審時度勢、集思廣益的基礎上,時任市委書記的梅克保和市委、市政府一班人集思廣益,確立了「加快建設湖南『南大門』,努力營造粵港澳『後花園』」的戰略思路,變區位優勢為開放優勢,變交通優勢為流通優勢,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推動郴州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
市委、市政府的意圖很明顯,一方面,通過加快建設「南大門」,實施「開放帶動」首選戰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動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力求使郴州的經濟發展成為全省的「亮點」,並對全省開放和發展起到好的帶頭作用。另一方面,通過營造粵港澳「後花園」,緊貼市民的需求,改善人居條件,美化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開發生態旅遊資源,建設文明城市,擴大對外開放度和知名度。
1998年,年富力強的梅克保調任衡陽市委書記,儒雅清秀的李大倫從湘西來到郴州走馬上任。在對郴州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調查研究後,2000年,市委、市政府又確立了「南延東進」的城市發展戰略,提出5-8年在城南新區再建一座郴州城的目標。
短短7年裡,郴州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近40億元,完成大小工程項目300多個,其中中心城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10.8億元。2001年,中心城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共24個,計劃總投資4.6億元,完成投資3億多元。今年,市中心城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1個,計劃完成投資7億多元,到目前為止,完成投資1.6億元。2001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地方財政收入總量再居全省第二;綜合經濟指標名列全省第三;利用外資總量躍升全省第二。
兩大城市傑作
城市是一定區域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市面貌是一個地方精神風貌、投資環境、領導管理能力的綜合反映。為了把城市做大做好做美,郴州市樹立了「抓城市建設和管理就是抓經濟」的思想,城市建設駛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如今,讓郴州市民津津樂道的兩大手筆均已建成,並開始發揮了效益。總面積達13.69萬平方米、總投資8000多萬元的五嶺廣場,建設資金採取以地生財方式籌集。工程從1999年10月正式動工,次年5月1日交付使用。它的建設是市委、市政府的一篇「傑作」,它在做活經營城市文章上具有開創性的意義。土地是城市最大的存量資產,做活土地文章是盤活存量資產的關鍵,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是盤活存量資產最有效的手段,城市建設是工業化的載體,可以說,修建一條路,帶動兩邊土地升值,激活一批產業,從而推進工業化進程,為政府增加稅源。
據統計,從1999年至2001年,郴州市城區市政基礎設施總投入達10.8億元,相當於前20年投資總和的20倍,其中政府直接投入只佔15%,信貸投入佔28%,其餘57%均靠經營城市而來。今年,該市組織開展了「城鎮經營建設管理效益年」活動,市城區通過市場經營又將籌資15億元,完成11個城市建設重點項目。
郴州的第二大手筆是郴江河的治理。郴江河綜合治理項目總投資近7億元,在規劃建設方面,堅持了多目標兼顧的原則。沿江道路及防洪堤壩的建設,不僅僅單純是解決道路交通和城市防洪問題,還兼顧了改善郴江河水域生態環境,改進河道可達性與親水性,改善沿江單位、居民生活環境,同時,帶動相關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該項目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沿江風光帶的建設,充分考慮了城市居民對城市空間環境的需求。主要是為市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休閑、娛樂的生活環境,提高市民生活質量,使人與自然更貼近、更融合。
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沒有個性和文化品位的城市是沒有生氣和靈魂的城市。在城市擴容過程中,郴州市委、市政府十分注重城市品位的提升。
郴州市在這方面的做法,一是提升城市生態品位。郴州自古為林中之邑,南宋詩人吳鎰曾留下「他年休歇處,詩里識郴州」的美言,北宋詞人秦觀更是寫下「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的千古佳文。根據城市的地理和自然優勢,郴州市提出了「以山壯城、以水秀城、以綠美城,把森林搬進城市,讓城市變成花園」的口號,在建設中力求使基礎設施、園林綠化、公共建築和設計達到個體與群落、局部與整體、自然與色彩的和諧統一。先後修建了由人行游道、河西走廊、江濱游園等景觀組成的郴江沿江風光帶,建設了人民路、國慶路生態園林帶、天堂溫泉生態園林景區和王仙嶺生態旅遊區。2001年,該市實施了「5000棵大樹進城工程」,今年3月又開展了「城區綠化月」活動,掀起了全民參與綠化的熱潮。城區公共綠地面積都超過了省級園林城市標准。
第二大舉措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人民把城市雕塑比喻為「城市的眼睛」,郴州市的城市雕塑把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結合起來,既注重自然景觀的開發又注重文化內涵的挖掘。如「蘇耽跨鶴」城雕借古寓今,折射出郴州今昔的巨大變化;「神農作耒耜於郴」城雕置身於開闊大氣的五嶺廣場之中,顯得庄嚴凝重,喻示著郴州悠久深厚的歷史文脈。
『伍』 煙台棲霞怎麼樣環境啊 經濟水平啊 人啊 就業狀況啊 都怎麼樣
棲霞環境很好的,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因為重工業企業比較少,污染就少。。盛產蘋果,經濟水平跟煙台比要低,人都很實在,幾個工業園區找工作還很方便的。。
『陸』 棲霞寺口、廟後、官道哪個經濟好
摘要 肯定廟後呀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