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除"絲綢之路"外,歷史上還有什麼文化通道
1、茶馬古道:川、藏、顛等省區交流的商道大動脈。
2、唐蕃古道:就是唐朝和吐蕃之間的交通大道,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條非常著名的道路,也是唐代以來中原內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爾、印度等國的必經之路。
❷ 除了「絲綢之路」外,歷史上還出現了許多促進經濟發展的古代貿易商道
還有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是我國歷史上內地農業地區和邊疆游牧業地區進行茶馬貿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線,分川藏、滇藏兩路。茶馬古道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是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❸ 歷史上古道有哪些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6條古道
在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歷史煙塵中,曾經存在這樣一些古道,它們夾在古代荒蠻的山水之間,充滿未知的危險和詩意。這些道路承載的,不只是馬背上的貨物而已,還有路的這端與那端的文明。1、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的名稱,是由德國地質學家李希霍芬於1877年提出的。傳統的絲綢之路,是指從中國著名古都長安(今天的西安)等地出發,經中亞、西亞,一直到達歐洲或非洲,長度近8000千米,穿越幾十個國家,歷史持續2000多年的一條古代商貿之路。我們現在講的絲綢之路,包括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兩部分。絲綢之路上有夏特古道、烏孫古道、車師古道、樓蘭古道、蕭關古道等重要路段。
2、茶馬古道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是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為神秘的旅遊絕品線路,它蘊藏開發不盡的文化遺產。
3、夏特古道(也叫夏塔古道)夏特,清代稱沙圖阿滿台,位於昭蘇西南部的汗騰格里山下,是伊犁至阿克蘇的交通驛站。夏特古道北起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昭蘇縣的夏特牧場,南至阿克蘇地區溫宿縣的破城子,它溝通天山南北,全長120公里,乃是伊犁通南疆的捷徑,是絲綢之路上最為險峻的一條著名古隘道。由於古道地質條件復雜,眾多的高山埡口、激流、冰川使得修通貫穿古道的公路成為一代人的夢想。
4、秦嶺古道秦嶺西起甘肅南部,經陝西南部到河南西部,主體位於陝西省南部與四川省北部交界處,呈東西走向,長約1500千米,為中國南北方的重要地理分界。商周以前,就有了從長安穿越秦嶺通達陝南、四川的驛道,主要的有:子午道、褒斜道、儻駱道、陳倉道等。著名的劍門蜀道和陰平古道就指向這一地帶,這些古道在古代政治、軍事、經濟諸方面發揮過重要作用。
5、太白古道太白山古道風景區地處秦嶺山脈主峰太白山北麓,其入山口位於太白縣鸚鴿鎮柴胡山村。李白、杜甫、韓愈、蘇軾、於右任等歷代名人曾多次由此古道登臨太白山,其足跡遍及太白山的山山嶺嶺,留下了大量贊美太白山景色的絕妙詩篇。從太白山古道登山口進入,沿途每隔十里一座廟宇,現在自下至上分別還留有下白雲、上白雲、大殿、駱駝樹、斗母宮、平安寺、明星寺、放羊寺、小文公、大文公等廟宇或遺址。這條古道,步移景換,植被分帶鮮明,第四季冰川遺跡比比皆是,松林、石海、石河、冰斗湖等景觀令人嘆為觀止,「古風古路仍依舊,今景今韻邀君登」。
6、劍門蜀道四川有「四絕」——九寨之奇、峨眉之秀、青城之幽、劍門之險。前三者已成旅遊勝地,惟獨劍門雄關,卻像被人遺忘的角落。但是,它一直是日本以及東南亞遊客的心儀之地,也曾是鳳凰衛視「千禧之旅」尋訪文明之旅的一個驛站。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大劍山(劍門山)中段,依崖砌石為門,故名劍門關,並在大小劍山之間架築飛梁閣道,劍閣也因此得名。劍門關峭壁如城牆,獨路如門,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成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古蜀道的咽喉。前些年在古劍門關的遺址上重新修建了一座城關,成為它身後千年古道的一個嶄新標志。
❹ 中國歷史上有幾條著名古道
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茶馬古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是一條自然風光壯觀的旅遊線路,它蘊藏著開發不盡的文化遺產。因康藏屬高寒地區,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類、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區,需要攝入含熱量高的脂肪,但沒有蔬菜,糌粑又燥熱,過多的脂肪在人體內不易分解,而茶葉既能夠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熱,故藏民在長期的生活中,創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習慣,但藏區不產茶。而在內地,民間役使和軍隊征戰都需要大量的騾馬,但供不應求,而藏區和川、滇邊地則產良馬。於是,具有互補性的茶和馬的交易即「茶馬互市」便應運而生。這樣,藏區和川、滇邊地出產的騾馬、毛皮、葯材等和川滇及內地出產的茶葉、布匹、鹽和日用器皿等,在橫斷山區的高山深谷間南來北往,流動不息,並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日趨繁榮,形成一條延續至今的「茶馬古道」。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茶馬古道分川藏、滇藏兩路,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抵達西亞、西非紅海海岸。滇藏茶馬古道大約形成於公元六世紀後期,它南起雲南茶葉主產區思茅、普洱,中間經過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麗江地區、香格里拉進入西藏,直達拉薩。有的還從西藏轉口印度、尼泊爾,是古代中國與南亞地區一條重要的貿易通道。普洱是茶馬古道上獨具優勢的貨物產地和中轉集散地,具有悠久的歷史。車師古道
❺ 盛於明清的什麼古道
盛於明清的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是我國歷史上內地和邊疆地區進行茶馬貿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線,分川藏、滇藏兩路。茶馬古道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是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茶馬古道分陝甘、陝康藏、滇藏大概路,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抵達西亞、東非紅海海岸。茶馬古道是以茶馬互市為主要內容的古代商道,歷經漢、晉、隋、唐、宋、元、明、清,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西部國際貿易古通道之一。
❻ 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商路有哪些
1、絲綢之路以長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道路也被稱為「西北絲綢之路,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
2、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和西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茶馬古道分川藏、滇藏兩路,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爾、印度境內(此為滇越茶馬古道)、直到西亞、西非紅海海岸。
3、海上絲綢之路海上絲路起於秦漢,興於隋唐,盛於宋元,明初達到頂峰,明中葉因海禁而衰落。海上絲路的重要起點有番禺、登州、揚州、明州泉州、劉家港等。規模最大的港口是廣州和泉州。廣州從秦漢直到唐宋一直是中國最大的商港。
(6)歷史上有哪些文化經濟古道擴展閱讀:
陸上絲綢之路起源於西漢(前202年—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東漢時期絲綢之路的起點在洛陽 。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至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❼ 歷史上還有那些像絲綢之路一樣的古代貿易商道
唐蕃古道、陽關古道、茶馬古道、梅關古道、印加古道等。
1、唐蕃古道
唐蕃古道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條非常著名的交通大道,也是唐代以來中原內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爾、印度等國的必經之路。它起自陝西西安(即長安),途經甘肅、青海,至西藏拉薩(即邏些),全長3千餘公里。
2、陽關古道
陽關,位於甘肅省敦煌市西南70公里處的南湖鄉境內,因在玉門關以南,故名陽關。為漢武帝開辟河西,"列四郡,據兩關"的兩關之一。
3、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是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為神秘的旅遊絕品線路,它蘊藏著開發不盡的文化遺產。
4、梅關古道
梅關古道是翻越大庾嶺、位於江西省大余縣與廣東省南雄市交界處,距大余縣城10公里,距南雄市區20公里。梅嶺相傳是根據南遷越人首領梅絹的姓氏命名的。梅嶺的另一說法是梅樹眾多,故稱"梅嶺"。
5、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坐落於阿根廷、玻利維亞、智利、厄瓜多和哥倫比亞等5個國家以庫斯科城邊的薩克薩瓦曼圓形古堡為起點,全長二、三千公里,5個國家共同進行遺產申報項目。
❽ 除絲綢之路外歷史上還有其他進行文化經濟交流的通道我知道他們是什麼什麼古道什麼什麼古道什麼古道等
1、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是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為神秘的旅遊絕品線路,它蘊藏開發不盡的文化遺產。
2、夏特古道(也叫夏塔古道)
夏特,清代稱沙圖阿滿台,位於昭蘇西南部的汗騰格里山下,是伊犁至阿克蘇的交通驛站。夏特古道北起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昭蘇縣的夏特牧場,南至阿克蘇地區溫宿縣的破城子,它溝通天山南北,全長120公里,乃是伊犁通南疆的捷徑,是絲綢之路上最為險峻的一條著名古隘道。由於古道地質條件復雜,眾多的高山埡口、激流、冰川使得修通貫穿古道的公路成為一代人的夢想。
3、秦嶺古道
秦嶺西起甘肅南部,經陝西南部到河南西部,主體位於陝西省南部與四川省北部交界處,呈東西走向,長約1500千米,為中國南北方的重要地理分界。商周以前,就有了從長安穿越秦嶺通達陝南、四川的驛道,主要的有:子午道、褒斜道、儻駱道、陳倉道等。著名的劍門蜀道和陰平古道就指向這一地帶,這些古道在古代政治、軍事、經濟諸方面發揮過重要作用。
4、太白古道
太白山古道風景區地處秦嶺山脈主峰太白山北麓,其入山口位於太白縣鸚鴿鎮柴胡山村。李白、杜甫、韓愈、蘇軾、於右任等歷代名人曾多次由此古道登臨太白山,其足跡遍及太白山的山山嶺嶺,留下了大量贊美太白山景色的絕妙詩篇。
從太白山古道登山口進入,沿途每隔十里一座廟宇,現在自下至上分別還留有下白雲、上白雲、大殿、駱駝樹、斗母宮、平安寺、明星寺、放羊寺、小文公、大文公等廟宇或遺址。這條古道,步移景換,植被分帶鮮明,第四季冰川遺跡比比皆是,松林、石海、石河、冰斗湖等景觀令人嘆為觀止,「古風古路仍依舊,今景今韻邀君登」。
5、劍門蜀道
四川有「四絕」——九寨之奇、峨眉之秀、青城之幽、劍門之險。前三者已成旅遊勝地,惟獨劍門雄關,卻像被人遺忘的角落。但是,它一直是日本以及東南亞遊客的心儀之地,也曾是鳳凰衛視「千禧之旅」尋訪文明之旅的一個驛站。
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大劍山(劍門山)中段,依崖砌石為門,故名劍門關,並在大小劍山之間架築飛梁閣道,劍閣也因此得名。劍門關峭壁如城牆,獨路如門,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成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古蜀道的咽喉。
拓展資料:
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的名稱,是由德國地質學家李希霍芬於1877年提出的。傳統的絲綢之路,是指從中國著名古都長安(今天的西安)等地出發,經中亞、西亞,一直到達歐洲或非洲,長度近8000千米,穿越幾十個國家,歷史持續2000多年的一條古代商貿之路。我們現在講的絲綢之路,包括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兩部分。絲綢之路上有夏特古道、烏孫古道、車師古道、樓蘭古道、蕭關古道等重要路段。
❾ 歷史上與外國友好、文化交流、促進經濟發展的古代貿易商道。
絲綢之路
茶馬古道
唐番古道
徽杭古道
京西古道
❿ 除了「絲綢之路」外,歷史上還出現了許多促進經濟發展的古代貿易商道,有哪些
1、梅關古道: 為廣東省與江西省交界處,路邊梅花眾多,是古代廣東通往內地的必經之路,在韶關境內有保存良好的古城樓樓關。
2、京畿古道 : 出北京的道路,川底下是京畿古道上的古代村落,河北和北京境內。
3、徽杭古道: 徽州和杭州都是古代非常繁華的地方,這個古道是交通經濟命脈了,在浙江境內。
4、陽關古道: 絲綢之路是中國與外界進行經濟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現存的陽關雖只有一個黃土堆在沙漠之中,但雄風依舊,全部路線很長,從古長安(現陝西省西安)到印度、波斯等地,核心地點為甘肅的敦煌,嘉峪關沿線。
5、海上絲綢之路: 起點為福建泉州,四古代通過海路和其他國家交流的通路。
6、茶馬古道: 在滇川交界之處,似乎要跨過高黎貢山,怒江,獨龍江一帶有很獨特的民族風情和自然風貌,現存有一條馬幫路線,茶馬是因為主要運送的是茶,那種蒲爾茶,壓硬曬干,便於儲存運輸。
(10)歷史上有哪些文化經濟古道擴展閱讀:
1、南方陸上絲路即「蜀-身毒道」,因穿行於橫斷山區,又稱高山峽谷絲路。大約公元前4世紀,中原群雄割據,蜀地(今川西平原)與身毒間開辟了一條絲路,延續兩個多世紀尚未被中原人所知,所以有人稱它為秘密絲路。
2、直至張騫出使西域,在大夏發現蜀布、邛竹杖系由身毒轉販而來,他向漢武帝報告後,元狩元年(公元前122 年)漢武帝派張騫打通「蜀-身毒道」。先後從犍為(今宜賓)派人分5路尋跡。一路出駹(今茂汶),二路出徙(今天全),三路出莋(今漢源),四路出邛(今西昌),五路出僰(今宜賓西南)。
3、使者分別在氏、莋、昆明受阻。漢武帝為征服西南夷,在長安西南鑿周長40里昆明池,習水軍以征伐,後由郭昌率數萬巴蜀兵平定西南夷,並分土置郡縣。
4、南方陸上絲路延續2000多年,特別是抗日戰爭期間,大後方出海通道被切斷,沿絲路西南道開辟的滇緬公路、中印公路運輸空前繁忙,成為支援後方的生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