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旅遊的經濟效益表現在哪些方面
旅遊經濟活動通常由旅行、餐飲、住宿、交通、觀賞、娛樂等多種活動所組成,因而旅遊經濟效益實質上是食、住、行、游、購、娛等多種要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各種要素作用發揮的好壞,最終也必須體現在經濟效益上。
同時,旅遊經濟效益不僅體現旅遊企業的經濟效益,使旅遊經濟活動的主體及其組織得以生存和發展;而且還要體現整個旅遊產業的宏觀經濟效益。
(1)培根旅遊的經濟來源是什麼擴展閱讀:
發展旅遊業對國民經濟中其他相關行業和部門乃至對整個國民經濟的影響,形成全社會的間接經濟效益。由於旅遊業是具有較強的關聯帶動性的產業。
旅遊業的發展對其相關行業或部門乃至對整個國民經濟都會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我們在研究旅遊經濟效益時,不僅僅要考慮直接的經濟效益,同時也要考慮間接的經濟效益。
❷ 那些成天在旅行的人,都有哪些經濟收入
那些成天在旅遊的人,經濟來源一般通過稿費,給粉絲們帶東西,或者是向粉絲們伸手要錢,以此來賺取旅遊過程當中的費用。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多的喜歡到外面去進行旅遊,然後拍一些照片發到朋友圈,以此來炫耀出自己的堅強和志向,但是他們同樣也是普通的家庭,同時也沒有什麼固定的收入來源,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那就是他們旅遊的費用哪裡來的,吃住難道不花錢嗎。今天就來給大家好好盤點一下那些普通人旅遊的錢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希望也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一直旅遊的人,他們的經濟來源,還有就是向粉絲們直接伸手拿錢。這招主要靠的就是苦肉計,自己來到了異國他鄉懷揣的夢想,但是沒有錢,以此來博取粉絲的同情和打賞。
❸ 請問誰友培根與英國文藝復興的資料啊幫幫忙!謝謝了!
弗蘭西斯・培根(1561-1626),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學家。他不但在文學、哲學上多有建樹,在自然科學領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是一位經歷了諸多磨難的貴族子弟,復雜多變的生活經歷豐富了他的閱歷,隨之而來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論深邃,富含哲理。
從「論真理」、「論死亡」、「論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熱愛哲學的培根。從「論高官」、「論王權」、「論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熱衷於政治,深諳官場運作的培根。從「論愛情」、「論友情」、「論婚姻與獨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從「論逆境」、「論幸運」、「論殘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自強不息的培根。從「論作偽與掩飾」、「論言談」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工於心計、老於世故的培根。
文藝復興美術
歐洲14~16世紀資本主義萌芽和初步發展時期的美
術。首先在義大利發生並達到盛期,以後傳播到尼德蘭、法國、德國、英國、西班牙等國,席捲全歐洲。
概 念
詞源和定義 文藝復興一詞,源出義大利語rinas-
cita,意為再生或復興。14世紀時,新興資產階級視中
世紀文化為黑暗倒退,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則是光明發
達的典範,力圖復興古典文化,遂產生「文藝復興」一
詞,作為新文化的美稱。這種提法在詩人F.彼特拉克和
小說家G.薄伽丘的作品中已經出現,15~16世紀流行。
1550年,G.瓦薩里在其《藝苑名人傳》中,正式使用它
作為新文化的名稱。此詞經法語轉寫為renaissace,17
世紀後為歐洲各國通用。19世紀,西方史學界進一步把
它作為14~16世紀西歐文化的總稱。它標志著歐洲近代
歷史文化發展的第一階段。
成就和意義 文藝復興雖以學習古典為特點,卻絕
非單純的復古,實質上是通過學習古典的途徑創造新文
化。希臘、羅馬的古典藝術由於中世紀的長期破壞,已
經相當殘缺,雖極力恢復,所得仍屬有限。然而文藝復
興時代的人們學習古典,並不是簡單仿效,而是取其精神。
古典藝術的具體形式固然予人以啟發,但更重要的是從中領悟到現實主義的方法和古典社會的民主思想。中世紀被教會控制的美術基本上是非現實主義的,宗教神學籠罩一切;反封建的文藝復興新美術主要以貫徹現實主義和體現反對宗教禁慾主義的人文主義思想為宗旨,而古典美術也正是在這兩方面成了新美術的良師益友。因此,文藝復興美術之學習古典不同於其他時代的復古、仿古傾向;也不同於中世紀美術中偶爾可見的慣用古典形式的個別現象。與此相關的是,從具有現實主義這個本質特徵看,某些西歐的早期文藝復興美術(如尼德蘭美術),雖然學習古典這方面尚無多大發展,卻同樣應被認為是新美術的一個傑出代表。
文藝復興美術的現實主義方法和人文主義思想,在
創作實踐上是密切結合的。人文主義強調人性崇高與身
心的全面完美,重視世俗的現實生活,反對神學權威和
封建特權。新美術創作的真實完美的人物形象和生動豐
富的現實情景,就最能體現這種思想,產生最為廣泛和
強烈的反應。加以在當時具體條件下,新美術創作是較
易為廣大群眾和新興資產階級接受的文化形態,因此美
術變成文藝復興文化最受歡迎的代表,成果也最為豐富。
文藝復興美術作為西方近代美術的源頭,它的基本風格和表現技法構成了西方近代美術的主要傳統,影響極其深遠。在造型藝術方面,它以寫實傳真為首務,開創了基於科學理論和實際考察的表現技法,如人體解剖和透視法則等,從而使它得以達到古典藝術之後一個新的高峰,在風格和技法上它和東方藝術以及一切近代之前的藝術有本質區別。在建築藝術方面,它以恢復古典建築傳統為首任,同時著重探討建築美感的理性法則,從而奠定了西方近代建築延續數百年的典範形制。在社會身份和專業教育方面,文藝復興的藝術家也經歷了從中世紀轉向近代的演變。14~15世紀,藝術家猶組織在行會里,等同工藝匠師,學藝亦在作坊中採取師徒傳授形式。
16世紀起漸有改變,藝術家成為類似近代的知識階層的一員,行會變為學會或藝術學院,藝術家的個性、個人才能與風格特色得到承認。有關藝術家的傳記、評述以及藝術史的研究也從此時開始涌現。
分期 文藝復興美術發生的時代背景,是歐洲封建
社會內部出現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城市工商業的繁
榮及其政治上的相對獨立或自治。在中世紀的最後階段,西歐地區出現上述情況比較明顯的有兩處:南為義大利,特別是其中的佛羅倫薩;北為尼德蘭,包括今荷蘭及比利時。16世紀,法國、英國和西班牙建立了全國統一的王權,城市經濟也有發展,王權和市民階級為反對封建割據有一定的聯合,文藝復興美術遂傳播到那裡。根據各國各地具體情況,文藝復興美術的發展分期各有不同:在義大利(以佛羅倫薩為主要代表)可分為3期:初始期(14世紀)、早期(15世紀)和盛期(16世紀);在尼德蘭則為 2期:15世紀和16世紀;在法國、英國、德國、西班牙等國主要為16世紀1期,一般不再細分。17世紀時,西歐各地續接文藝復興美術的是巴洛克美術。由於巴洛克美術有不少繼承文藝復興傳統之處,過去有人也把它歸入文藝復興美術的范疇,認為整個西方藝術直至19世紀皆屬文藝復興階段。目前則普遍認為17~18世紀各有新創,皆可自成一體而與文藝復興有別。
發 展 概 況
義大利 早在13世紀後半期,義大利中部以佛羅倫
薩為中心出現了新的美術動向,意味著以中世紀美術向
文藝復興美術的過渡。
這一時期的代表有畫家是奇馬布埃和雕刻家N.皮薩
諾。後者於1260年完成的比薩洗禮堂講經台,被認為是
最早一件仿效古典風格的文藝復興作品,浮雕人物體形
壯偉,具有古羅馬風度,雖有幼稚之處,卻透露出新時
代的曙光。
N.皮薩諾:比薩洗禮堂講經台
初始期 自奇馬布埃以後,佛羅倫薩畫派成為新美
術最主要的流派,14世紀時產生了偉大藝術家喬托。喬
托的藝術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傾向,他的作品雖屬宗教
題材,卻開始真實表現世俗生活情景,注重空間深遠關
系與人物的立體表現,傑出地體現了現實主義與人文主
義相結合這個文藝復興美術的基本特點。喬托之後,佛
羅倫薩畫派人員眾多,並影響於整個托斯卡納地區。在
雕刻方面,皮薩諾之後有其子G.皮薩諾以及佛羅倫薩的
雕刻家和建築家阿諾爾福·迪坎比奧(1232~1302),在
G.皮薩諾主持下開始了佛羅倫薩城內的兩大建築工程:
市政廳大廈和大教堂,前者1299~1311年建成,後者自
1296年動工後,至15世紀中葉才完工。
喬托:《猶大之吻》
早期 從15世紀開始,義大利文藝復興美術進入蓬
勃發展階段,佛羅倫薩仍然是最大中心,但其他地區也
出現了重要流派。15世紀初年,佛羅倫薩藝術首先從建
築和雕刻方面掀起高潮,建築家F.布魯內萊斯基首倡實
地考察古典遺跡,運用古典風格與柱式,在完成佛羅倫
薩大教堂圓頂之後,又建育嬰堂(1419)和聖克羅切教堂
的帕齊禮拜堂(1430~1440)等,空間開闊,比例和諧,開
創了文藝復興建築風格。他還發明透視畫法,引起造型
藝術的革命。與布魯內萊斯基一起赴羅馬實地考察的雕
刻家多納太羅則竭力追慕古典藝術的寫實手法,潛心研
究人體實物,開始創作完美的裸體形象,如《大衛》。另
一位佛羅倫薩雕刻家L.吉貝爾蒂窮畢生之力製作了佛羅
倫薩洗禮堂的兩座青銅門,技藝精美絕倫。其中一座被
譽為天堂之門,並在浮雕藝術中首次使用透視。佛羅倫
薩畫家馬薩喬將上述諸人成果用之於繪畫,第1次以科學
手法構圖著色,人物形象堅實雄偉,富於人文主義精神。繼他之後,佛羅倫薩人才輩出,產生不少一流大師,如F.安傑利科、P.烏切洛、F.利皮、A.del卡斯塔尼奧、A.波拉尤奧洛、S.博蒂切利、D.吉蘭達約等。他們都從不同角度發揚了現實主義與人文主義相結合的傳統,風格雄偉秀麗各有所重,呈現百花齊放、美不勝收的局面,注重空間透視表現和人物堅實造型,以及善用線條則是他們作為佛羅倫薩畫派代表人物共有的特色。在佛羅倫薩美術界具有特殊地位的還有藝術理論家兼建築師L.B.阿爾貝蒂,他的《繪畫論》(1435)、《建築論》(1452)等書是新美術最重要的理論著作。
安傑利科:《哀悼基督》
博蒂切利:《誹謗》
在佛羅倫薩影響下,義大利中部先後出現了幾位大
藝術家:畫家弗朗切斯卡、雕刻家 J.della奎爾恰,以
及前者的門徒L.西尼奧雷利和梅洛佐·達福爾利。奎爾
恰的雕刻粗朴壯偉,別具一格;梅洛佐·達福爾利的繪畫
則在其師嚴謹風格的基礎上更秀逸精緻,以情真意切取
勝。與佛羅倫薩鄰近的地區還形成了另外畫派:錫耶納
畫派和翁布里亞畫派。錫耶納畫派14世紀最為繁盛,其創
始者杜喬·迪博寧塞納取得了可和喬托相比的名聲,只
是寫實方面略為保守,15世紀的代表則有薩塞塔等。翁
布里亞畫派的主要代表是拉斐爾的老師佩魯吉諾,風格
靜雅秀美;另一代表則是平托里喬,用色鮮艷華麗,他
的藝術在羅馬甚受歡迎。
義大利北部15世紀也開展了新美術運動。早期的大
師是彼桑奈羅,他擅長寫生,風格優雅,並善於雕刻徽
章。後期大師則是A.曼泰尼亞,他精於透視,並以鑽研
古典文物著名。經他們帶動,加以佛羅倫薩的影響,北
部也出現了兩個畫派:弗拉拉畫派和威尼斯畫派。弗拉
拉畫派主要代表有C.圖拉和F.科薩,他們服務於弗拉拉
公爵宮廷,以裝飾性的華美取勝。威尼斯畫派,15世紀
的代表是貝利尼父子三人。威尼斯畫派雖屬晚起,前途
卻未可限量,在喬凡尼·貝利尼努力下,威尼斯畫派到
15世紀末已充分發展了自已善用色彩的特點,並在意大
利各畫派中首先掌握油畫技法,已有超越各個地方流派
而與佛羅倫薩爭雄的實力與氣勢。
盛期 義大利美術在16世紀達到了繁榮的頂點。在
此以前,15世紀的文藝復興美術已基本完成了掌握現實
主義表現方法的任務,透視法則與人體結構的科學知識
已相當豐富,在此基礎上,16世紀的藝術家們遂可集中
全力於藝術典型的創造。更有甚者,此時的藝術大師雖
在藝術修養與技藝上達到更高水平,時代環境卻日益動
盪不安,義大利經濟停滯,城市共和政治難以維持,外
國武力入侵頻繁,面對危機四伏的現實,藝術家思想上
不免矛盾重重,而偉大的藝術創作要求作者對現實中的
逆流展開頑強的斗爭。因此,16世紀為盛期文藝復興大
師們准備了優異條件,也提出了嚴峻要求,正是這種復
雜情況產生了輝映千古的藝術繁榮。
盛期文藝復興美術的 3位主要代表是L.達·芬奇、
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前兩位都是佛羅倫薩藝術家,拉
斐爾雖師從安布里亞畫派,也主要在佛羅倫薩完成學業,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但他們 3人的活動都不限於佛羅倫薩,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主要活動於羅馬,達·芬奇前期在米蘭,後期遠走法國,他們的藝術也在更廣泛的范圍內代表了義大利的民族成就。達·芬奇的特點是熔藝術與科學於一爐,他既是大藝術家又是大科學家,藝術典型的加工與科學研究的深邃緊密結合,相得益彰,因此他的作品在體現人文主義思想和掌握現實主義手法上較之前人有了極大提高,傑作如《最後晚餐》、《莫娜麗薩》等皆被譽為世界名畫之首。米開朗琪羅則在雕刻、繪畫和建築方面都留下了最能代表盛期文藝復興水平的典範創作。他的人物形象雄偉壯健,氣魄渾宏,意志強烈而力量無窮,顯示了藝術家在寫實基礎上非同尋常的理想加工,成為整個時代的典型象徵。拉斐爾則以秀美、典雅的風格著名,構圖和諧,情態自然,尤以聖母形象的塑造最為成功。他的聖母像寓崇高於平凡,被譽為美和完善的化身,最充分地體現了人文主義的理想。除了造型藝術外,他們 3人都曾從事於建築設計構思和實踐,達·芬奇景慕中心型的圓頂廳堂結構,拉斐爾崇向嚴謹和諧的古典風格,米開朗琪羅晚年主持聖彼得大教堂的建築工程時設計的大教堂圓頂,更成為日後歐美各國所有圓頂建築的樣板。
米開朗琪羅:《大衛》
除了上述3位主要代表外,盛期文藝復興在建築、繪
畫、雕刻方面還有不少名家,他們的創作共同構成了近
代西方藝術傳統中的典範風格,幾百年間盛行不衰。建
築方面的代表是D.布拉曼特和A.帕拉迪奧,他們在細部
形式和整體風格上都比15世紀更為徹底地仿效希臘羅馬
的古典建築,但又非泥古不化,而是善於以人文主義思
想活用古典形式,以比例和諧風度高雅取勝。布拉曼特
和達·芬奇一樣傾心於研究中心型建築的理想結構,認
為它最適於體現人文主義思想,他在動工興建聖彼得大
教堂之際就決定拋棄傳統的十字型而採用中心型圓頂廳
堂,可是這項大工程剛破土砌牆他就去世,它的完工成
為以後兩世紀間義大利建築的中心任務(米開朗琪羅完
成的大圓頂也是其中一部分)。布拉曼特建築理想的實
際體現則是羅馬蒙多里奧聖彼得教堂中的小廟(1502~
1514),圓形的古典柱廊上置以圓頂,規模雖小卻氣象浩
闊,成為世界建築史上不可多得的傑作。帕拉迪奧則在
建築實踐和理論著述上都為後世留下了豐富的遺產,影
響至為深遠。他的傑作圓廳別墅(1550),布局講究對稱
之美,在房屋四面各置一古典柱廊,內部正中構成圓頂
大廳。遠睹近觀皆不失和諧高雅之趣,對日後的西方建
築界極有啟發。在繪畫方面,古典風格的代表還有佛羅
倫薩畫家F.巴爾托洛梅奧和A.de薩爾托。前者雖身為教
士,吸收新風格卻不遺餘力,他深得達·芬奇平衡構圖
和輕柔用色之妙,作品氣勢安詳、布局精微而光照均勻,他的《聖卡塞琳的婚禮》(1512)被認為是集佛羅倫薩畫派大成之作;後者則有無瑕畫家之稱,被同時代人認為在構圖和造型上皆達無可指摘的完善程度,代表作《哈皮的聖母像》以清純崇高著稱,被奉為古典風格的一件樣板。與他們同時的P.di科西莫則富於閑情逸趣,喜歡畫神話題材的幽默作品,在佛羅倫薩畫派中另闢蹊徑,自成一體。此外,達·芬奇在米蘭的長期工作也推動了當地新美術的發展,形成了米蘭畫派。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在羅馬的活動則促成了羅馬畫派。
在盛期文藝復興美術中成果最豐富的另一流派則是
威尼斯畫派。它在16世紀先後出現了喬爾喬涅、提香、
丁托列托和P.韋羅內塞四大家,尤以提香長達70年的創
作活動,為威尼斯畫派贏得了雄視全歐的聲譽。威尼斯
畫派諸家皆以色彩取勝,但個人風格各有所長。例如喬
爾喬涅的富於詩意,提香的健美豐盛,丁托列托的浩大
靈活,韋羅內塞的富麗豪華等,都從不同角度奏出了新
的最強音。由於威尼斯畫派油畫技法的卓絕,它對日後
西方近代藝術的影響甚至較佛羅倫薩畫派尤為直接。
韋羅內塞:《迦南結婚儀式》
在義大利16世紀藝術中異軍突起的一大流派是樣式
主義。它的藝術家都崇奉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等盛期文
藝復興大師,但他們只追求風格形式而失其精神實質,且
由於專務新奇而走向程式化,偏離了文藝復興美術的現
實主義方向。樣式主義最早於1515~1520年間在佛羅倫
薩萌發,16世紀中期及後期甚為流行,代表者有「J.da
蓬托爾莫、F.羅索、Il布龍齊諾和G.瓦薩里等。因此當
其流行之際,義大利除威尼斯畫派外,文藝復興美術已
告衰微。樣式主義的出現,反映了義大利16世紀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危機,其服務對象也不是城市新興的資產階級而是有回潮之勢的貴族宮廷。但是樣式主義的保守傾向並不能代表新美術發展的主流,文藝復興美術的現實主義與人文主義傳統仍有巨大潛力,從而在17世紀的新形勢下促成了巴洛克美術的興起。
尼德蘭 14~15世紀,西歐北部工商業最發達地區
是尼德蘭。它有繁榮的城市,其中尤以布魯日的紡織業
和安特衛普的國際貿易業最為昌盛,安特衛普從1460年
起建立了歐洲第1個股票市場。在政治上,尼德蘭在15世
紀初期和中期一直是法國伯艮第公爵的領土,與伯艮第
的首府第戎聯系密切;15世紀末尼德蘭轉歸哈布斯堡王
朝,而該朝擁有德國皇帝和西班牙王位,因此尼德蘭在
16世紀與德國-西班牙來往頻繁,雖然政治歸屬復雜,尼
德蘭城市仍獲得一定自治權利,新文化也比較發達。
15世紀 尼德蘭文藝復興美術的興起是在14世紀末
15世紀初,它接受了一些義大利的影響,但主要是從本
地的後期哥特式藝術轉變而來。最初的代表有雕刻家C.
斯呂特爾、畫家M.布羅耶德拉姆和P.de林堡。他們雖成
長於尼德蘭,卻主要工作於法國。斯呂特爾在第戎的占
甫莫爾修道院雕刻的大門井欄(1395~1406)開始擺脫中
世紀的程式而面向生活,人物逼真生動、雄強有力,可
和義大利的大師相比。布羅耶德拉姆也開始在畫幅中注
意空間的深遠和實物寫生,這些新發展到林堡手中更有
重大突破,在他為法國伯里公爵的《時辰書》作的細致
畫插圖(1413~1416)中,對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象和生活
風俗作了前所未有的精采描繪,雪景麥田皆如實刻畫,而
且第1次表現了真實的陰影。在他們之後,尼德蘭美術就
產生了幾位極有成就的現實主義大師:R.康平、凡·愛
克兄弟以及 R.van der韋登。他們在掌握透視畫法和人
體結構方面雖不及義大利藝術家,但寫實的精確細微卻
有過之;他們在西方繪畫史的另一重大貢獻則是首先使
用了油畫技法,然後傳入義大利。
到15世紀後期,尼德蘭繪畫已蜚聲西歐各國,並開
始吸收義大利的新成果。尼德蘭全境形成了幾個地區性
的藝術流派:南部尼德蘭有布魯日的P.克里斯特斯和H.
梅姆靈;在根特有H.van der胡斯;在魯汶有D.包茨。北
部尼德蘭則有聖揚斯的海特亨(聖揚斯的)和15世紀末
最著名的大師H.博斯。這種百花競放的盛況只有義大利
美術可以和它相比。尼德蘭大師的傳真絕技也受到普遍
的稱贊。
16世紀 16世紀是尼德蘭文藝復興美術的第 2個發
展階段,此時的特點是義大利的影響加強,不少尼德蘭
畫家著意追摹羅馬畫派和威尼斯畫派的藝術,因此有羅
馬主義或羅馬派之稱。他們熱衷於透視畫法和人體特別
是裸體表現,尼德蘭美術固有的寫實精神卻有所削弱。
羅馬派的著名代表是J.van斯科列里和J.戈沙爾特,盡管
風格較雜,他們卻在傳播文藝復興和人文主義方面起了
巨大作用。與此同時,一些尼德蘭畫家仍續有新創,如
J.帕廷尼爾之精於風景,P.阿爾申之善畫風俗民情,A.
摩爾之肖像寫生等。但16世紀最有成就的尼德蘭藝術大
師卻是有農夫之稱的P.勃魯蓋爾。他不僅善於描繪民間
的特別是農民的生活情態,而且是西方一位偉大的風景
畫家,不愧為尼德蘭美術集大成者。他雖有豐富的人文
主義學識,卻不機械地仿效義大利的古典風格,作畫意境
高遠,幽默之中隱含譏諷。傑作如《絞刑架下的舞蹈》
(又名《絞架上之鵲》),從空中鳥瞰角度展視林野風
光,近景的舞蹈情節所含的詼諧與遠景山水的幽靜完美
相反相成,富於詩意,在西方風景畫中獨樹一幟。
法國 法國文藝復興美術在15世紀後期受義大利及
尼德蘭的影響開始萌發,代表大師有畫家J.富凱等人;其
蓬勃發展則在16世紀。當時法國軍隊幾度入侵義大利,並
長期佔領米蘭等地,朝野上下皆和義大利接觸密切,達·
芬奇等藝術大師也被邀赴法工作,從而促成了法國文藝
復興運動的高漲。
達·芬奇赴法已在晚年,他居留法國期間沒有進行
什麼創作,但他的到來以及最後在法國去世就已有很大
的象徵意義。以後來法的有羅索、B.切利尼等人,他們
以楓丹白露為據點,對法國美術影響巨大。羅索等雖屬
樣式主義流派,但法國先進人士重視的仍是他們所帶來
的義大利文藝復興美術的成果。與此同時,不少法國藝
術大師也成長起來,在建築方面有R.de羅姆和勒斯科,雕
刻有J.古戎,繪畫則有F.克盧埃等。作為法國文藝復興
美術的一個最重要紀念物則有盧佛爾宮(1546動工),勒
斯科主建築,古戎主雕刻,堪稱珠聯璧合。他倆的成果
是今盧佛爾宮方形庭院西翼南側樓房,在法國傳統形式
上運用了古典柱式裝飾,風格優美,它不僅為日後盧佛
爾宮的整個建築定了基調,也為法國的古典風格建築定
了基調。
德國 德國文藝復興美術以產生了不少第 1流繪畫
大師而自豪。德國皇帝在文藝復興時代仍一直是義大利
名義上的君主,16世紀且數次率軍隊進入義大利,兩國
在經濟和文化上的聯系也相當密切,許多德國藝術家以
游學義大利作為主要的藝術學業。16世紀也是德國尤其
南部一帶城市工商業興旺發達之時,市民階級和農民群
眾都有強烈的反封建要求,終於促成了宗教改革運動和
偉大的農民戰爭。這些社會背景都是產生傑出藝術大師
的時代條件,使德國畫壇頓時群星燦爛,蔚為壯觀。他
們中最著名的有A.丟勒、M.格呂內瓦爾德、L.克拉納赫、H.荷爾拜因和A.阿爾特多費爾,雖然他們的風格特色各有不同,卻都以現實主義的成就顯示了新美術的巨大進展。德國還是西方印刷術的搖籃和最大中心,使它的藝術家也注意甚至集中主要精力於版畫的創作,丟勒、荷爾拜因等都是西方版畫史上最負盛名的大師。在建築與雕刻方面,德國的藝術家側重於使哥特式傳統和義大利風格互相融合,帶有民族色彩。代表作如海得爾堡的選侯宮(1556~1559),門面遍體裝飾以古典柱式和雕像,但整體比例仍屬傳統形制,它的富麗豪華風格也和後期哥特式建築的精巧細致取得協調。
英國 英國文藝復興美術從16世紀開始發展。由於
此時是都鐸王朝,因此新建築獲得都鐸風格之名,它主要
表現在貴族府邸建築上。代表作如朗格里特府邸(1567~
1579),明窗洞開,布局和諧整齊,細部雖雜以古典柱式
裝飾,整體上卻保持了英國建築傳統的朴實開朗特色。
英國的文藝復興繪畫受德國藝術家荷爾拜因影響甚大,
他作為歐洲最負盛名的肖像畫家兩次來英工作直至去世
(1526~1528,1532~1543),他為王室及宮廷顯貴作畫甚
多,也受到各界人士廣泛歡迎。荷爾拜因精於寫真傳神
的技藝和他的冷靜灑脫的風格啟發了英國一代畫師,其
中最著名的就是肖像畫家N.希利亞德。他的作品小巧玲
瓏,色彩艷麗,在工細筆調中傳出倜儻風流的貴族情態,甚得伊麗莎白朝野上下的喜愛。
西班牙 西班牙文藝復興美術由於其國勢突然強盛
而獲得巨大推動。16世紀的西班牙因哥倫布的發現而占
有美洲新大陸廣大地區,它的王室因屬哈布斯堡王朝而
和德國關系密切,並擁有尼德蘭,占據南部義大利,成
為歐洲最大勢力。這些情況使經濟較落後的西班牙一變
而為歐洲舞台上的要角。西班牙文藝復興繪畫的主要代
表是出生於希臘的El.格列柯。在建築方面的主要建築物
則是埃斯科里亞爾宮(1563~1584),它是一組龐大的包
括王宮、教堂與修道院的建築群,以整齊劃一、浩大嚴謹
取勝,主持其事的是西班牙建築師J.de赫雷拉。雖然最
初設計出自他人,赫雷拉卻是其整體規劃的完成者,它
的規整的古典風格反映了西班牙宮廷文化的特色。
❹ 烏克蘭這個國家主要的經濟來源是什麼
烏克蘭主要經濟來源有四種,一是國家農業,國土面積有三分之二是黑土地,被譽為“歐洲糧倉”;二是工業,繼承了蘇聯的優勢,整體產值非常高;三是旅遊業,當地建築和宗教文化是一大特色;四是對外貿易,各種進出口產品非常多,能給人們帶來很多經濟效益。
在經過一系列挫折後,烏克蘭終於發現了商機,開始大幅度發展對外貿易和旅遊業。尤其是後者,國家獨有的建築風格和音樂基礎,為他們吸引了大量遊客。近些年網上出現了不少“女多男少”的說法,這也為當地旅遊增加了特點。不過整體實力太弱,在很多時候都沒有發言權利,尤其是頓涅茨克、盧甘斯克相繼宣布成立共和國後。烏克蘭只是名義上國土大,實際上非常小。
❺ 旅遊產生的基礎和條件是什麼
旅遊是人類自身的進化和在社會發展歷程中產生的,其基礎條件是人類意識的發展、精神需求的提高,以及社會、經濟、文化等的發展和進步。就個體而論,旅遊者的產生,是追求自身價值實現的文化意識和經濟條件成熟的結果。
只有旅行而沒有游覽構不成旅遊而沒有以旅行為前提的游覽也僅是游覽而不是旅遊。只有旅行和游覽相結合才能構成完整意義的旅遊。
(5)培根旅遊的經濟來源是什麼擴展閱讀:
在旅行作為一種社會行為,古代即以存在,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旅行活動的興起同樣居世界前列,中國早在公元前22世紀就有了。
當時最典型的旅行家大概要數大禹了,他為了疏浚九江十八河,游覽了大好河山。之後,就是春秋戰國時的老子、孔子二人了。
❻ 旅行者的經濟來源是什麼(除了有錢人)
旅行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興趣愛好,我們在作好旅行的計劃之前是必須把需要的費用攢夠的,我們的經濟來源呢,每個行者都是不同的,靠各人的專項,就比如某某文筆不錯,是某網站的專欄作家,那麼他是靠寫文章賺錢,比如某某擅長繪畫,水平不錯,能賣個不錯的價錢,那麼他是靠賣畫實現收入的,又比如,某某人他最大的愛好就是旅行,而他並不像前面所說的寫作啊畫畫啊獲得收入,而是靠到餐廳啊酒店啊商店啊各個地方打工賺錢的,那麼他的做法是,打一段時間的工等錢攢夠後再去旅行。其實,旅行者實現收入的方式是各種各樣的,就看他專長哪一樣工作…
❼ 常年旅行的人有哪些經濟來源
有個姑娘94年,靠賣唱,玩遍了各地。現在常住在我那,在酒吧唱歌,一天3個場,每個場1個小時,150,差不多月入一萬多,能存一半,存下來的錢打算繼續玩,但是她很辛苦很辛苦。經常半夜回來嗓子啞了,經常胃痛,我看不下去就煲湯給她,有一天自己在屋子裡哭,說喜歡一個男生,但男生不喜歡混跡酒吧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