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名義GDP和實際GDP哪一一個能更好地描 述經濟活動的變化和經濟附錄狀況
實際GDP更好地描述經濟活動的變化和經濟附錄狀況,因為真實的是扣除了通貨膨脹因素之後的數據,真實GDP反應出經濟實力,名義GDP反應增長潛力!名義GDP是按市場價格算的一年所生產的全部產品和勞務的價值。
而實際GDP是去除了通貨膨脹後的GDP值,等於名義GDP除以GDP平減指數。是按照一個基年價格核算的全部產品和勞務的價值。
(1)名義gdp如何影響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潛在GDP一般是沒法算出來,只有估計結果。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可供利用的經濟資源在充分利用的條件下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也就是該國在充分就業狀態下所能生產的國內生產總值。
由於在經濟周期和總需求變數之彰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潛在國內生產總與各年度的名義GDP一般是不相等的。
例如在經濟蕭條時期,由於社會購買力不足,名義GDP一般小於潛在GDP的數值;在經濟繁榮時期,過旺的購買力又會導致社會實際總需求超過了社會所提供的潛在總產出水平。這時名義GDP將超過潛在GDP,一般認為,各年度的名義GDP總是圍繞著潛在GDP上下波動的。
2. 概括名義GDP和實際GDP的關系(聯系和區別)
一、名義GDP與實際GDP的聯系:
兩者都可以用以表示國民生產總值和經濟發展狀況。
二、名義GDP和實際GDP的區別是:
1、兩者採用的價格水平不同:前者是採用的本期的價格來衡量本期的產出或收入,後者是採用既定基期的價格來衡量本期的產出或收入。
2、兩者的經濟意義不同:前者採取本期價格衡量本期產出說明名義GDP衡量的是本期經濟活動的綜合結果,這個綜合包括價格水平也包括產量;後者較之而言,相對精確衡量了本期產量成果,更好說明了物質財富的進展情況。
3、兩者計算方法不同:
名義GDP:名義GDP(NominalGDP)也稱貨幣GDP,是用生產物品和勞務的當年價格計算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
實際GDP:實際GDP(RealGDP),是用從前某一年作為基期的價格計算出來的當年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
(2)名義gdp如何影響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GDP平減指數的計算:
名義GDP是包含價格水平考慮的,如果我們現在的所有價格水平上升1倍,則名義GDP也要上升一倍。所以名義GDP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尤其在通貨膨脹時期。這時人們引用實際GDP的含義。
其實,經濟學上的實際GDP也不是完全舍棄了價格水平。而是用基年的價格水平。舉例說,2005年的名義GDP是用2005年的價格水平算出的,而實際GDP則是用2000的價格水平得出的(如果選2000年作基年)。有了實際GDP,可以很方便地算出GDP平減指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名義GDP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實際GDP
3. 名義gdp和實際gdp的區別與聯系
名義GDP和實際GDP的聯系在於用當前價格計算的GDP就是名義GDP,用固定年份的物價(可比價格)得到的GDP就是實際GDP。而我們用兩個名義GDP做一次對比,這就是得到了經濟名義增速。而用兩個實際GDP來對比,這就得到了經濟實際增速。因此,在同一年份中,名義GDP與實際GDP之間的差別能夠反映這種價格變動的影響。一般來說,同樣的商品,在今年上半年和去年同期的售價是不一樣的,所以不一樣的價格自然是無法進行比較,同時在這個基礎上計算的話,GDP也是不準確的。那麼為了排除這種影響,從名義GDP中又開始延伸出實際GDP,即它通過選擇某一年的物價作為參考,來統計其他各年份的GDP,這樣所獲得的GDP就更為真實與准確。
名義GDP和實際GDP的區別是:
兩者採用的價格水平不同,前者是採用的本期的價格來衡量本期的產出或收入,後者是採用既定基期的價格來衡量本期的產出或收入。兩者的經濟意義不同,前者採取本期價格衡量本期產出說明名義GDP衡量的是本期經濟活動的綜合結果,這個綜合包括價格水平也包括產量;後者較之而言,相對精確衡量了本期產量成果,更好說明了物質財富的進展情況。
【拓展資料】
名義GDP(Nominal GDP)也稱貨幣GDP,是用生產物品和勞務的當年價格計算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名義GDP的變動可以有兩種原因:一種是實際產量的變動,另一種是價格的變動。也就是說,名義GDP的變動既反映了實際產量變動的情況,又反映了價格變動的情況。實際GDP是指生產物品和勞務的當年價格按基年價格計算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由於相同產品的價格在不同的年份會有所不同。
4. 名義gdp增加說明了什麼
名義GDP增加說明國民產出財富的增加名義GDP的上升,但是也有可能是通脹率的上升造成的,並非代表實際財富的增加。
名義GDP的變動可以有兩種原因:一種是實際產量的變動,另一種是價格的變動。也就是說,名義GDP的變動既反映了實際產量變動的情況,又反映了價格變動的情況。
(4)名義gdp如何影響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實際GDP=名義GDP/GDP折算指數(即價格總水平)
名義GDP是包含價格水平考慮的,如果我們現在的所有價格水平上升1倍,則名義GDP也要上升一倍。所以名義GDP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尤其在通貨膨脹時期。這時人們引用實際GDP的含義。其實,經濟學上的實際GDP也不是完全舍棄了價格水平。
而是用基年的價格水平。舉例說,2005年的名義GDP是用2005年的價格水平算出的,而實際GDP則是用2000的價格水平得出的(如果選2000年作基年)。有了實際GDP,可以很方便地算出GDP平減指數 。
實際GDP是指用從前某一年作為基期的價格計算出來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實際GDP的變動僅僅是由於實際產量的變動所引起的。這也就是說,實際GDP的變動僅僅反映了實際產量變動的情況。
實際GDP(或GNP)是國際上公認的反映一國一定時期(年)國民產品總量的最好的綜合指標。
5. 關於GDP和產值的關系
GDP是單位時間內增加值概念,不是產值概念。
用生產法核算GDP,是指按提供物質產品與勞務的各個部門的產值來計算國內生產總值。運用生產法進行計算時,各生產部門要把使用的中間產品的產值扣除,只計算所增加的價值。商業和服務等部門也按增值法計算。衛生、教育、行政、家庭服務等部門無法計算其增值,就按工資收入來計算其服務的價值。
拓展資料:
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核算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綜合性統計指標,也是中國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的核心指標。它反映一國(或地區)的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究竟處於增長抑或衰退階段,從這個數字的變化便可以觀察到。一般而言,GDP公布的形式不外乎兩種,以總額和百分比率為計算單位。當GDP的增長數字處於正數時,即顯示該地區經濟處於擴張階段;反之,如果處於負數,即表示該地區的經濟進入衰退時期了。
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定時間內所生產的商品與勞務的總量乘以「貨幣價格」或「市價」而得到的數字,即名義國內生產總值,而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等於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與通貨膨脹率之和。因此,即使總產量沒有增加,僅價格水平上升,名義國內生產總值仍然是會上升的。
影響GDP的因素:
1、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發展水平是制約稅制結構的生產力要素,兩者之間的相關程度較高。這種相關性主要表現為經濟發展水平規定著稅收參與社會產品分配的比例,決定著稅制結構的選擇。
2、經濟結構。經濟結構即國民經濟各部門、各環節相互聯系的總體構成形式。它所包含的范圍十分廣泛,具體包括諸如部門結構、產業結構、產品結構、所有制結構、企業組織結構等。這些因素都可能對稅制結構的形成產生影響。
3、經濟運行機制。不同的經濟運行制度,要求有與之相適應的稅制結構,這種制約關系,在社會主義轉型國家中的稅制結構選擇問題上表現得十分明顯。自1978年以來,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推動著稅制結構的變革與完善。
4、國家政策取向。稅收是國家聚財的主要手段,也是宏觀調控的工具,國家政策目標需要通過稅收來實現。為此,稅制結構會做出相應反應。
5、政治和傳統習慣。稅收對於各利益主體而言是利益消長的調節器。不同稅種,由於其課征對象不同,作用力度不同,會對不同利益主體產生不同的影響,如社會各階層、中央和地方政府、企業和消費者等等。
6、其他因素。稅制結構的正常運行,並達到設定的預期目標,還需要一定其他因素的配合。這些因素包括稅收征管水平、納稅意識、國際稅收協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