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劍橋大學經濟學在哪個學院
商學院,劍橋賈奇商學院基本只錄取國內211,985大學的學生,或者有三年以上全日制相關工作經驗者,均分90以上,特別提醒的是如果劍橋的MBA畢業,可以獲得兩年的工簽機會。
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勛銜:Cantab),是一所世界頂尖的公立研究型大學,採用書院聯邦制,坐落於英國劍橋。 其與牛津大學並稱為牛劍,是羅素大學集團成員,被譽為「金三角名校」和「G5超級精英大學」。 劍橋大學是英語世界中第二古老的大學,前身是一個於1209年成立的學者協會。
B. 劍橋大學有哪些專業及院校
建築學
藝術史學
古希臘和羅馬語言文學系
神學系
英語系
現代和中古語言學系
音樂系
東方系
經濟系
教育系
歷史系
法律系
哲學系
社會和政治科學系
地球科學地理系
工程系
數學系
物理化學系
考古和人類學系
醫葯醫學系
計算機科學系
土地經濟系
管理系
生物系。
C. 劍橋大學有哪些學院
1、彼得學院
劍橋大學彼得學院始建於1284年,是劍橋大學建立最早的學院。
在19世紀80年代,彼得學院和英國保守黨有著密切的聯系,莫里斯·康寧和羅傑·頓都是學院當時有影響的院士,保守黨的政客邁克爾·波蒂洛和邁克爾·霍華德也都曾經就讀於彼得學院。在這段時期,彼得學院研究員內部也存在著大量的政治沖突。
2、麥格達倫學院
麥格達倫學院創立於1428年,是劍橋大學最後一個僅招收男生的學院。該院於1988年開始招收女生。
莫麥格達倫學院旁邊的大橋,初建於十七世紀中期,起初是木橋,1754年換成石橋。現在的橋建於1823年,由於交通流量大,需要定期加固。有人說,劍橋這個地名就來自這座橋:River Cam(劍河)加 bridge(橋),等於Cambridge(劍橋)。
3、聖凱瑟琳學院
劍橋大學聖凱瑟琳學院(St Catharine's College, Cambridge)是劍橋大學的一個學院。大多數劍橋的學生都喜歡以「Catz」的名稱來稱呼該學院。
聖凱瑟琳學院位於劍橋城的歷史中心,北面緊鄰著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學院建築比較顯著的特徵是面向特蘭平頓街的開放庭院(而不是劍橋大學學院通常使用的四方院形式)。
4、卡萊爾學堂
劍橋大學卡萊爾學堂建於1965年,是由劍橋大學卡萊爾學院的校長和院士們一起建立的一個新學院,主要是為了發展尖端的研究,最早的校長是派帕德(Brian Pippard),後來成為卡文迪什實驗室的主任教授。學院位於劍橋西部,在劍橋大學圖書館旁邊,離各個商業區都比較遠。
5、紐納姆學院
紐納姆學院成立於1871年,是劍橋特色鮮明的三個女子學院之一。位於劍河以西偏南,校區面積很大,建築風格基本上都是紅房白窗,還有精心布置的花園和噴泉,校園非常優美。
D. 劍橋大學簡介
學校簡介
劍橋大學 [1](University of Cambridge)成立於1209年,最早是由一批為躲避毆斗而從牛津大學逃離出來的老師建立的。亨利三世國王在1231年授予劍橋教學壟斷權。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齊名為英國的兩所最優秀的大學,被合稱為「Oxbridge」,是世界十大名校之一,81位諾貝爾獎得主出自此校。劍橋大學是英國名校聯盟「羅素大學集團」(Russell Group)和歐洲的大學聯盟科英布拉集團(Coimbra Group)的成員。現任校長是艾利森·理查德。
劍橋大學所處的劍橋(Cambridge)是一個擁有10萬居民的英格蘭小鎮,距英國首都倫敦不到100千米,這個小鎮有一條河流穿過,被命名為「劍河」(River Cam,也譯作「康河」),早在公元前43年,羅馬士兵就駐扎在劍河邊,後來還在劍河上建起了一座大橋,這樣,河名和橋加住一起,就構成了劍橋這一地名。絕大多數的學院、研究所、圖書館和實驗室都在這個鎮上,此外還有20多所教堂。
校徽劍橋大學有31個學院,有三個女子學院,兩個專門的研究生院,各學院歷史背景不同,實行獨特的學院制,風格各異的35所學院經濟上自負盈虧;劍橋大學負責生源規劃和教學工作,各學院內部錄取步驟各異,每個學院在某種程度上就像一個微型大學,有自己的校規校紀。劍橋大學的第一所學院彼得學院於1284年建立,其他的學院在14和15世紀陸續建立。
劍橋大學的許多地方保留著中世紀以來的風貌,到處可見幾百年來不斷按原樣精心維修的古城建築,許多校舍的門廊、牆壁上仍然裝飾著古樸庄嚴的塑像和印章,高大的染色玻璃窗像一幅幅瑰麗的畫面。劍橋大學有教師(教授、副教授、講師)1,000餘名,另外還有1,000餘名訪問學者。劍橋大學共有學生16,900名,其中包括6,935名研究生,72%的研究生來自其它大學,研究生中42%是國外留學生,女生佔36%。大學校長為女王丈夫菲歷普親王(他同時兼任牛津大學校長),設一名常務副校長主持日常工作。
劍橋大學的學生參與多種業余活動,其中劃船是最流行的體育運動,劍橋大學各學院間經常比賽,而且劍橋大學每年都會與牛津大學舉行劃船比賽。各學院間還舉行其他各種體育比賽,包括橄欖球、板球、國際象棋等。University of Cambridge
該大學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編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名列第五十九。
[編輯本段]組織機構
劍橋大學 [1]實際上只是一個組織鬆散的學院聯合體,各學院高度自治,但是都遵守統一的劍橋大學章程,該章程是由大學的立法機構起草通過的,每年還會修訂。劍橋大學只負責考試與學位頒發,而招收學生的具體標准則由各學院自行決定,並自行招生。
劍橋的35個學院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只有10萬人左右的小鎮里。這些學院建於不同的時代,最早的已有七、八百年歷史了。就像它們的建築一樣各具特色,每個學院都有各自的風格和獨立的個性。
�
大學與學院雖相輔相成,卻是不同的實體,在經濟上也是獨立的。大學是公有制,由國家撥款,而學院則為私有,自謀生路,自負盈虧。大學負責研究生的,而學院則負責本科生的招生,數量則由大學統一規劃。所有學生的教學是由大學負責的,而學院負責學生的生活和本科生的業余輔導。每年年底,大學按照各學院本科生的成績,按一定規則打分,把學院排隊,促使學院之間相互競爭。�
劍橋大學的校長是由學校參議院選舉產生的,一般都由社會上受人尊敬、有名望的人擔任。校長一職是象徵性的,校長很少介入大學事務,一般只負責頒發榮譽學位和出席學校的各種慶典等,雖然他也可以給副校長和大學管理人員提供建議。真正負責大學日常事務的是副校長,由大學會議(Council)提名,劍橋攝政院(Regent House)投票任命。副校長下面還有多位助理副校長,負責專門的領域,協助副校長主持日常工作。
攝政院是大學最高立法與權力機關,由各學院的教職人員組成,有大約3,000名成員。他們可以制訂或修改學校規章、章程,投票任命副校長、大學會議成員、頒發學位和榮譽學位。決策的制定分兩種:第一種是較簡單、意見同意的動議(如任命校長和大學人員),一般都由大學會議提出,發表在劍橋校刊上發表公告,如果在10天內沒有一定數目的攝政院成員反對,就算通過。而如果是由大學會議以外人士提出的比較復雜、重大的動議,則也是由提案人先將動議發表在校刊上,然後舉行公開辯論,最後在提案人考慮過所有意見後,建議攝政院修改提案,然後再發表在校刊上,如10天內無一定數目的攝政院成員反對就算通過。但如果有一定數量的成員認為有必要,則攝政院需舉行投票。投票是通過郵寄方式完成的。當攝政院召開會議時由校長主持,如果校長不在則由副校長主持,如副校長也缺席則由其指定的某一學院院長主持。現在幾乎所有的事務都不必開會就可解決,但每年6月份必須召開4次會議,核准學位的頒發。此外如果劍橋大學需要頒發榮譽學位之前攝政院也需開會表決。
劍橋大學參議院曾經是最高立法機關,但是目前唯一的職責是選舉校長。參議院成員包括所有獲得劍橋大學碩士以上學位的學生或教授。
大學會議全稱參議院會議,負責日常行政工作,成員共21人,包括校長(但一般不出席)、副校長和19名由選舉產生的成員。19人包括4名學院院長代表、4名教授代表、8名來自攝政院的其他成員和3名學生代表(其中至少有1名是研究生)。前三類成員由攝政院選舉產生,學生代表則由學生選舉產生。
[編輯本段]行政機構
校長和副校長
學的現任校長是愛丁堡公爵,副校長是艾莉森·理查德教授。校長辦公室只是形式上設置的,而副校長則是大學實質的學術和行政首腦。大學內部的管理是由大學的各個部門獨立進行,而僅有少數的對外事務由大學中央機構委派代表處理。
參議院和攝政院
大學參議院成員必須擁有研究生或更高的學位,負責選舉產生大學校長和英國下議院劍橋大學選區的成員,直至1950年這一規定被廢除。在1926年以前,參議院是大學的行政部門,履行現在攝政院的職責。
大學攝政院是大學現在的行政部門,成員包括大學校長、高級管家、副高級管家、大學代表和來自大學和學院的高級成員。
議會和理事會
大學議會是大學政策制定和執行機構,定期要向攝政院匯報,並監督制衡攝政院的權利職能。大學議會有權向攝政院報告大學普遍關注的問題,並通過大學官方雜志將問題公布。自從2005年1月,大學議會兩位校外成員,2008年3月攝政院投票將議會校外成員增加至四位,並於2008年7月得到女王批准。
大學理事會負責大學的學術和教學工作,由議會負責管理。理事會同時管理大學不同科系的理事會,通過這樣的方式大學的不同部門都由中央行政機構管理和監督。
科系
劍橋大學現有超過150所科系和研究機構,科系的成員通常也是一所或多所學院的成員,通常負責大學的學術和研究工作。
大學的科系和研究機構被組合為六所主要的科系,每個主要科系由許多科系和研究機構組成,並擁有一個議會負責監督不同機構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劍橋大學六所主要的科系是:
藝術和人文
生物科學(包括獸醫醫葯)
臨床醫學
人文和社會科學
物理科學
技術
除此之外,劍橋大學的一些機構也負責大學的教學和研究,這包括劍橋大學考試委員會、劍橋大學出版社和大學圖書館。
[編輯本段]課程設置
一般來說,英國的學制要比美國的短。劍橋大學[1]的本科生一般是三到四年。上完三年,就可得到學士學位;上完四年,下來就是碩士(MA);如果三年拿到學士學位後就參加工作,一年以後也可以在工作崗位上再交論文,直接申請碩士學位。所以嚴格說來,劍橋大學沒有真正的碩士,碩士學位只是一個過渡。副博士是劍橋和牛津的一個稍具特色的學位,因專業不同,一般是兩年,授課一年,論文一年,(經濟系為一年的課程加論文)。如果課程的考試成績(一般是四門課)超過65分,就可直接轉為博士,再讀兩年就可獲得博士學位。副博士和碩士的區別有三個:其一,副博士的一年或兩年時間是可以計算到博士的時間,而從碩士直讀博士,是至少需要三年時間;其二,如果你的最終成績在65分以上,學校可以為你提供開放的時間,在有效時間內(如兩年),你隨時可去上學,再繼續你的博士學業;其三,劍橋規定,如果你拿到副博士學位後,工作滿一定年限,你也可直接提交申請博士學位的論文,學校根據你的論文質量和工作業績,可授你博士學位,而碩士則無此殊榮。但由此途徑得到博士學位是不太容易的。
[編輯本段]專業設置
建築和藝術史系;古希臘和羅馬語言文學系;神學系;英語系;現代和中古語言學系;音樂系;東方系;經濟系;教育系;歷史系;法律系;哲學系;社會和政治科學系;地球科學地理系;工程系;數學系;物理化學系;考古和人類學系;醫葯醫學系;計算機科學技術;土地經濟系;管理系;生物系;心理學
[編輯本段]學校歷史
12世紀,聖芳濟修士、黑袍修士和卡莫修士,來到這片平坦、潮濕的沼澤區定居,劍橋鎮由此誕生。
1209年,牛津大學的兩名經院派哲學家被控謀殺了一名妓女,牛津市法庭將他們判處絞刑。為了表示抗議,牛津教師們有一段時間停止授課,紛紛離去,其中一部分人來到了劍橋鎮。離開,重建,這不是什麼不尋常的事;萊比錫大學也是一部分人從布拉格大學分裂出來後創建的。可為什麼將這所大學建在劍橋,而不是在北漢普頓或斯坦福德呢?它們也是繁華的市鎮,也有牛津的大學生住在那裡。為什麼不是在倫敦呢?或在一座林肯這樣的主教座堂城市呢?當時那裡已經有一所主教教堂學校了。
盡管在劍橋創建大學的情況模糊不清,根據記載:面對懷疑的市民,一群教師和大學生成功地爭取到了王室和教會的保護,這是不穩定時代的基本條件。最遲1225年左右,劍橋的教師們就從他們當中選出了一位校長,他的權力得到了亨利三世國王的批准,大學的自主管理就由此而來。不久之後,1233年,格雷戈爾九世教皇也批准了,這種教會特權牛津直到1254年才享受到,說起這一點,劍橋的大學檔案員伊麗莎白·麗德哈姆-格林洋洋自得(「劍橋經常後於牛津起步但總是先於牛津完成。」)然而,更重要的是,亨利希三世及其繼承人的法令確保了這兩所大學的壟斷地位。一直到19世紀,整整六百年,牛津和劍橋都是英國僅有的大學。歐洲其它地方沒有哪裡有這種壟斷的。
跟牛津一樣,劍橋的這所大學一開始也沒有自己的房子。他們在租來的房子里講課和生活,哪裡有地方就在哪裡。大學生們從一開始就住在旅舍(hostel)里,由店主負責監督。1280年,在這種私人旅舍被有著自己的校舍和捐款的學院取代之前,全城已經有34家這種大學生公寓了,捐款能保證學院的持久性和獨立性。
1284年,艾利修道院的休·德·巴爾夏姆主教創辦了劍橋的第一所學院,彼得豪斯學院。直到學院章程它依照的都是比牛津的它早20年的主教學院、默頓學院的模式。彼得豪斯學院設有一位院長和十四名院士,兩位大長老負責每天的禮拜,兩名財務主任負責財務管理,一位募捐負責人,能付得起錢的時候就還請有一名門房。除去二、三名貧困學,這是一個獲得學位者的群體,一個高級大學生機構,按照的是巴黎索邦學院的模式。直到愛德華二世創建的國王學院,才在14世紀初期形成了指導性方案:以學院作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集體。人們稱那些學生為國王的孩子們,他們確實還是孩子,入學年齡:14歲左右。
當時上大學的都有些什麼人呢?首先,主要是小地主和城市的上層社會將他們的兒子們送來劍橋,貴族和鄉紳比較少。中世紀早期學生的生活環境像修道院一樣嚴厲、貧窮。經常是只有神學博士,即獲得博士學位的神學家,有權得到一個自己的房間。其他的所有院士都跟一組大學生同居一室――聖約翰學院規定:「一張床上不超過二人,除非他們不滿14歲。」清晨和晚上必須做禮拜,坐在簡陋冰冷、地面鋪著乾草的教室里聽講座、進行辯論。沒有體育活動和有組織的業余時間。唯一的調劑:城裡的小酒館和夫人們。早在1342年就有人對大學生和大學教師們時興的越軌表示不滿了:「光頭本是他們的地位的標志,他們蔑視這一標志,女人似地將頭發長長地披在肩頭,或者燙成卷發、塗脂抹粉(……)他們穿毛領長袍、紅綠色格子的鞋,圍很長的真絲圍巾,他們手指上戴著戒指,腰纏又寬又貴、嵌有人物和黃金的腰帶,腰帶上掛著劍似的刀子。」
當時一學年就分成三學期了。和中世紀所有的歐洲大學一樣,在劍橋,基本課程設有七門「文科」, 人們也稱它們是「不能謀生的藝術」:老一套的語法、邏輯學和修辭學三學,然後是算術、音樂、天文學和幾何學四學,另有三門哲學:玄學、道德哲學和自然哲學。七年學習後,誰通過了文科考試,就成了文科碩士,有權授課。可是,如果有誰想成為法學、醫學或神學博士,在王室或教會發展,他們就得再熬過十年――整整十七年,沒有分文助學金。
牛橋畢業生從前就有最理想的就業機會。尤其是在1348/49年的那場奪走了英國近三分之一人口的瘟疫之後,對受過良好教育的牧師、管理人員、法學家、醫生的需求增加了。1370年前後劍橋共有八所學院,大約20多家旅舍。整個大學有將近700人,不及今天的一個女王學院的多。直到15世紀,牛津的這位窮表弟才具有了跟他的老夥伴同樣大的規模,雖然影響還不及它。
中世紀的學院也是靈魂得救的保障措施,它們有還願教堂,必須長期在那裡為他們的資助人做彌撒。創辦一所學院被視為宗教行為,就像捐資修建一座修道院或一幅祭壇畫一樣。劍橋早期的學院創建人絕對不只是教會人員。也包括國王和他們的女人,像伊麗莎白·德·克萊爾和彭布羅克伯爵夫人這樣的上層貴族的太太,國家官員、商人,主教相當少。基督聖體學院的監護人最為特殊,它是劍橋(和牛津)唯一一座由城市的兩個行會共同創辦的學院,1352年――30年後,市民們險些又將它毀掉。
在中世紀的大學城市裡,「市鎮」和「學院」之間的摩擦算不上什麼了不起的大事。早在1231年,亨利三世國王就代表大學生們向劍橋市長抱怨房租太高了。反過來,市民們又對大學的各種特權不滿,從對酒館營業執照的監督到自己享有審判權,這是13世紀以來所有的英國君主即位時答應這兩所大學的――這一形式一直持續到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統治時。憤怒積聚起來,1381年農民暴動襲擊了劍橋。暴民們在市長的率領下搶掠了大學生宿舍、學院和聖瑪麗學院里的大學保險箱。文獻被毀,文件和圖書被堆在市場上燒掉了:「不要牧師們教書,不要!」
城市必須為1381年的騷亂做出痛苦的賠償。國王重新加強了大學的地位。它後來還監督劍橋鎮的度量衡、秤砣和生活用品價格。它甚至檢查城市市民的業余活動,足球和演戲、斗雞和斗熊。直到1856年議會頒布了一項法令,大學才失去了它的監督城市的集市和年市、頒發酒館營業執照和自行判決的權利。但它一直將它的不讓學生們受到最危險的誘惑的古老權利保持到1894年,即批准逮捕妓女和演戲的權利。直到1974年,大學在市議會里都有四名自己的代表。直到21世紀初,布萊爾政府才成功地剝奪了劍橋大學最後的特權,該特權可以追溯到理查德二世1382年的一封文件:頒發葡萄酒許可證的權利。
使中世紀的城市形象變化最大的莫過於興建學院,最激怒市民的莫過於大學地皮的擴張。當您坐在國王學院前的矮牆上時,您就很容易想像:牆後的草地上曾經密密麻麻地蓋著一排排房屋,一條條胡同通向河流,那座著名禮拜堂所在的寬敞庭院和草地曾經是一個完整的城區――1441年,亨利六世國王虛榮地興建學院,將它拆除了,平整了。那裡曾經坐落著數百座手工業者的住房和商店,沿著曾經的米爾恩街分布,一條跟河流平行的主要街道,只能從它的剩餘部份辨認出它的走向來:北起三一胡同,南至今天的女王胡同。那是一場模範性的城市改造,或許已經有了炒地皮,無論如何是一場徹底轉變結構的開始。河畔的手工業區變成了校園,歐洲最漂亮的學院公園之一,後園。
這期間大學建起了它的第一幢自己的大樓,有課堂、會議室、圖書館和管理大樓的老學堂(1350年-1475年)。別的學院都圍繞著這個學院核心:克萊爾學院、三一學堂、岡維爾學堂。劍河邊的倉庫、造船廠和碼頭也漸漸地消失了。1500年前後,劍橋有十幾所學院,大多數位於高街和劍河之間,南起已經位於城牆外的特蘭平頓門旁的彼得豪斯學院,北至後來的三一學院和聖約翰學院的所在地。這一發展很明顯:大學在城市西區擴張,東區仍然以town(市民)為主,而不是gown(學袍)。
人文主義思想也隨著印刷術傳播開來。歐洲這場古典精神的偉大復興運動最傑出的代表是來自鹿特丹的伊拉斯謨。伊拉斯謨來到劍橋。他來了,咒罵這里的氣候、走了味的啤酒、差勁的抄寫員,實際上是對一切都不滿,斷斷續續地呆了近三年。從1511年到1514年他住在女王學院,教授神學和希臘語,寫作,翻譯,出書,通信,有著無人能及的旺盛精力和優雅文風。伊拉斯謨對於劍橋不僅僅是一名佈道者。原始資料研究取代了中世紀的經院哲學。重心從神學轉到了雄辯術,從培養牧師轉到了培養有學問的國家棟梁。從此以後,古代語言和文學在英國大學的教學課程里長期佔有重要地位。劍橋人文主義者對希臘語和希伯萊語的興趣帶來了聖經和古代宗教著作的校勘版本。這里也是改革的溫床。
將伊拉謨斯召來劍橋的那人是他的朋友約翰·費希爾,他在這一發展中起了關鍵作用。他是女王學院的院長,羅切斯特主教,擔任大學校長30年,是一位學者和影響巨大的組織者,而且還是亨利七世的母親瑪格麗特·博福特夫人的懺悔神父。這位虔誠的院長不是建議她將財產捐給威斯敏斯特修道院,而是建議她將她的靈魂的救贖和劍橋聯系在一起:先是捐助一個神學教授席位(1502年),劍橋最早的教師職位,然後是一所學院,基督學院(1505年),身後又捐建了第二所學院,聖約翰學院(1511年)。亨利七世完成國王教堂也要歸功於約翰·費希爾的參與。巨額的捐助,學生人數的增加,人道主義的教學計劃,這一切都使劍橋大學在幾年內上升為一所歐洲級別的大學,首先是和牛津處於同等水平。約翰·費希爾是位改革家,但他信奉正教。他將溫和的伊拉斯謨召來了劍橋,讓人公開焚燒馬丁·路德的作品。到頭來他自己站在了斷頭台上。他的對手中包括一位耶穌學院從前的院士,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馬斯·克蘭默。他提醒亨利希八世國王,說劍橋的神學家們同意對棘手的教會權益的決定權做出有利於他的解釋。在威脅性的強迫之下,大學同意了,但大學校長不同意。1535年,約翰·菲希爾被當作大叛徒處決了,400年後他又被奉為聖徒。
和較為保守的牛津不同的是,劍橋的教師們願意接受路德的新教學說。他們於1521年聚集在國王學院的白馬酒館,討論從德國傳來的這一新理論。人們稱這一同情者的團體「小德國」(Little Germany)。要不是它們的酒館早就被拆除了的話,我們肯定會在那裡讀到這樣的牌子:「英國新教的先驅者們曾經在此喝酒。」休·拉蒂默、托馬斯·克拉默、邁爾斯·科弗代爾、馬修·帕克、威廉·廷代爾――作為聖經譯者、主教和大主教,「小德國」的這些朋友們為在英國傳播宗教改革做出了決定性貢獻。兩本書起的作用特別大,廷代爾的《聖經》和克拉默的禮拜書《公禱書》。
亨利希八世本人從來沒有對劍橋產生過特別的興趣,卻向大學捐贈了五個王家教授席位,這屬於時代和它的火焰式國王的自相矛盾。在這個突破的時代,王室需要牛津和劍橋充當可靠的管理人、法學家和牧師的儲備室,充當政府的學院支柱。因此,亨利希八世本人最終於1546創辦了一所學院,將兩座較老的學院合並成一座規模更大、超過了迄今所有學院的新學院,三一學院,這不僅僅是貴族自由的標志。至今它仍是劍橋唯一的一所不由院士選舉、而由王室根據首相的提議任命院長的學院。
1553年,亨利希的女兒、信奉天主教的瑪麗亞·都鐸登上了英國的王座。異教徒委員會成立起來了,學院院長都被撤職了。劍橋的三位革命先驅,克拉默、拉蒂默和里德利,都被燒死在牛津的火刑堆上。一些新教徒逃去了大陸上,有一些入土後也得不到安寧。1556年2月6日,新教神學家馬丁·比塞和保羅·法基爾斯的屍體被挖出,他們的棺材被用鏈子縛在樁子上,抬到劍橋的集市廣場上焚毀了,好像它們是異教的復辟者似的。
女王伊麗莎白一世信奉新教,在她的統治下,大學漸漸得到了鞏固,這次王位更替影響深遠。人們繼續激烈地爭論聖經和教會的權威性。承認英國國教的宣誓使許多人陷進了一場良心糾紛、無論是天主教徒還是完全忠於伊麗莎白一世的清教徒都一樣。這位「處女女王」引進了院士必須獨身的戒律,只有院長例外。從1570年起,這一禁止結婚的命令就被納入了大學的規定――正式地直到1861年。創建了新的學院。埃曼努爾學院(1584年)和悉尼·蘇塞克斯學院(1596年),兩個學院都旨在促進新教,為了顯示它們和信奉天主教的歷史決裂,兩座禮拜堂最初都是坐南朝北,而不是坐西朝東。
伊麗莎白一世只來過劍橋一回,那是在1564年夏天,她更喜歡「親愛的牛津」,並且資助它。可在她長時間的統治期間,劍橋大學前所未有、以後也再沒有這樣接近過王位和權力。她的大臣,伯利男爵威廉·塞西爾,在他的母校擔任校長近四十年。劍橋的畢業生相繼擔任坎特伯雷大主教,任職於國家和教會的高級部門。
隨著宗教上的穩固,大學生的人數也從1570年的1630名上升到1620年的3000名左右。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紳士」――下等貴族的兒子們前來就讀了。當時形成了三類大學生:貴人(noblemen),他們支付昂貴的學習費用,不用考試就能拿到學位,作為fellow commoner和院士同桌用餐,這是他們的許多特權之一;公寓生(pensioners),來自中等階層的大學生,他們支付住宿和學習費用,但少一些;最後是sizar們,來自貧困家庭的助學金領取者,免除了費用,但必須在學院里從事服務。大學的三種社會等級的教育基礎是16/17世紀發展形成的導師制,同時也是學院經濟的一部份。年輕院士靠當導師維持生活。
數百年來,劍橋城只是這所大學的後花園,是廉價勞動力倉庫。早在1954年,愛爾蘭劇作家肖恩·奧卡西訪問過劍橋後就寫道:「這座城市擠在、彎彎曲曲地緊挨在學院建築的周圍,給人的印象像是一個沒落的小夥子想期望一位富親戚賜給他一個工作。」學院越擴張,它們對門衛、校役、清潔女工和匠人的需求量就越大。城市仍然相當小――1801年首次人口普查時,居民人數才不足9000人――是繁華農業經濟中心的一個小鎮。這里住著農民、石匠、啤酒釀造工人、裁縫、鞋匠、商人。城裡沒有大房子,有錢人住在周圍的庄園上。但是,全國各地的客人、倫敦的馬車、大陸的商人,他們每年都要來劍橋一次:在九月份,來趕斯圖爾橋年市。
斯圖亞特王朝的國王們更喜歡牛津;他們將劍橋當作前往新集市賽馬時中途休息的地方。當詹姆斯一世1614年留宿三一學院時,整個學院里禁止吸煙,因為眾所周知,這位國王厭惡吸煙。為了供他消遣,教師們安排了一場哲學戲,一場有關劍橋大學「狗們是否進行三段論」問題的辯論表演。最後得出結論,狗不能思維。那位君主聽後說,他的狗是例外。教師們鑽牛角尖地高聲附和。毫無疑問,劍橋是一個精神活躍的地方,充滿神學和政治的辯論,獲益匪淺的不光是年輕的彌爾頓。在悉尼·蘇塞克斯學院,學生奧利弗·克倫威爾接觸到了加爾文教的思想,1640年他以一票的優勢代表劍橋被選進了議會――「那唯一的一票既毀了教會也毀了王國。」聖約翰學院的院士、詩人約翰·克利夫蘭議論道。和城市不同的是,內戰爆發時,大學繼續忠於王室。1643年克倫威爾返回來,將學院變成了軍營,將劍橋變成了東英吉利議會運動的司令部。大多數院長丟掉了他們的官職,有一半院士,共200多人,被解僱了;有些逃去了查爾斯一世駐陛的牛津。威廉·道辛受議會委託,想毀掉學院里從改革中倖存下來的一切:天使、聖像、各種顯示羅馬教皇權力的東西。不管這位塑像破壞者做得有多野蠻,他也反映了克倫威爾的許多同時代人極其虔誠。
E. 請介紹一下劍橋大學的學院
學校概述
劍橋大學成立於1209年,是世界十大學府之一,73位諾貝爾獎得主出自此校。劍橋大學位於風景秀麗的劍橋鎮,著名的康河橫貫其間。劍橋大學有35個學院,有三個女子學院,兩個專門的研究生院,各學院歷史背景不同,實行獨特的學院制,風格各異的35所學院經濟上自負盈虧;劍橋大學負責生源規劃和教學工作,各學院內部錄取步驟各異,每個學院在某種程度上就像一個微型大學,有自己的校規校紀。
劍橋的許多地方保留著中世紀以來的風貌,到處可見幾百年來不斷按原樣精心維修的古城建築,許多校舍的門廊、牆壁上仍然裝飾著古樸庄嚴的塑像和印章,高大的染色玻璃窗像一幅幅瑰麗的畫面。劍橋大學有教師(教授、副教授、講師)1,000餘名,另外還有1,000餘名訪問學者。劍橋大學共有學生16,900名,其中包括6,935名研究生,72%的研究生來自其它大學,研究生中42%是國外留學生,女生佔36%。大學校長為女王丈夫菲歷普親王(他同時兼任牛津大學校長),設一名常務副校長主持日常工作。
課程設置
一般來說,英國的學制要比美國的短。劍橋大學的本科生一般是三到四年。上完三年,就可得到學士學位;上完四年,下來就是碩士(MA);如果三年拿到學士學位後就參加工作,一年以後也可以在工作崗位上再交論文,直接申請碩士學位。所以嚴格說來,劍橋大學沒有真正的碩士,碩士學位只是一個過渡。副博士是劍橋和牛津的一個稍具特色的學位,因專業不同,一般是兩年,授課一年,論文一年,(經濟系為一年的課程加論文)。如果課程的考試成績(一般是四門課)超過65分,就可直接轉為博士,再讀兩年就可獲得博士學位。副博士和碩士的區別有三個:其一,副博士的一年或兩年時間是可以計算到博士的時間,而從碩士直讀博士,是至少需要三年時間;其二,如果你的最終成績在65分以上,學校可以為你提供開放的時間,在有效時間內(如兩年),你隨時可去上學,再繼續你的博士學業;其三,劍橋規定,如果你拿到副博士學位後,工作滿一定年限,你也可直接提交申請博士學位的論文,學校根據你的論文質量和工作業績,可授你博士學位,而碩士則無此殊榮。但由此途徑得到博士學位是不太容易的。
專業設置
建築和藝術史系;古希臘和羅馬語言文學系;神學系;英語系;現代和中古語言學系;音樂系;東方系;經濟系;教育系;歷史系;法律系;哲學系;社會和政治科學系;地球科學地理系;工程系;數學系;物理化學系;物理化學系;考古和人類學系;醫葯醫學系;計算機科學技術;土地經濟系;管理系;生物系
入學手冊
學院制:劍橋最大的特色是學院制。大學由三十五座學院組成,上至行政財務,下至招生教學,學院都有很大的自主權。大學中央不過擔當一個像聯邦政府的角色,掌管一些宏觀的事情。在畢業禮上,最能看到劍橋如何重視學院。學生要由學院院長牽手引到校長面前跪下,接受祝福,象徵他是由學院教導成材。歷年來有73位教職員曾獲諾貝爾獎(包括28個物理獎,18個醫學獎,17個化學獎)。
入學須知:本科生通常向各個學院提出申請。申請時要注意,來年的申請截止日期是今年的10月15日,到時申請表必須寄到劍橋,或者UCAS申請表,這時也必須寄到UCAS。你不得同時申請牛津和劍橋。
入學要求
IELTS7.0以上,單項得分不得低於6分,或TOEFL600。
學習考試
英國的大學不設學分制,要求所有人都得按部就班完成規定時間的學習才能拿到學位。英國大學生的上課時間並不多,但每次上課,老師都會開一大堆的書目(reading list)。在課下都要到圖書館去查找,大量的時間就用在了圖書館中。和中國學生有所不同的是,英國學生在進入大學前,心中就已有了一個研究的方向,在後來的學習中會有意識的發展這方面的研究。在一邊念書的同時,一邊從事研究工作,整天忙於實驗室和圖書館。像劍橋、牛津這樣的名校,一些本科生在畢業前就會成為學者、科學家,在某個方面取得不小的成就。
英國大學的考試一般都是綜合性的,包括平時表現、考試、論文、出勤率等方面的綜合評分,要想拿個高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劍橋大學向來是以考試制度嚴格而聞名的,每科課程只考一次,沒有補考的機會,考試如果未獲通過,其結果只有離開劍橋。因此每每考試前夕,劍橋的學生都特別緊張,全力以赴的復習,那種緊張的情形並不比中國的高考輕松。上英國一般的大學,中學畢業生都不需要另經高考,單憑中學畢業成績就可以讀大學,而劍橋、牛津這類學校,要經過入學考試,各科成績都得是A等;除此之外,還要看運氣,因為報考的人實在太多了,以致後來許多人都不敢報考這兩所學校,然而不管你的背景怎樣,你自己必須首先打定主意,提出申請,然後經由個人考核決定是否得以錄取。劍橋大學為水平不一的有識之士提供學術研究的機會,這里是求知慾強的學生們擴大知識面、掌握一門學科的聖地。劍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范圍歷來非常廣。為了攻讀更高的學位,或是為了通過職業資格考試,通常有四分之一強的學生會繼續學習深造。
2006-2007年學費
(£) Overseas
Arts Science
學費 8,832 11,571
學院費 1,959 1,959
12個月生活費 8,125 8,125
一年總費用 18916 21655
F. 英國劍橋大學有哪些院系和專業
1、院校設置有三十一個學院:
基督學院、丘吉爾學院、卡萊爾學院、卡萊爾學堂、聖體學院、達爾文學院、唐寧學院、伊曼紐爾學院、菲茨威廉學院、紐納姆學院、彭布羅克學院、彼得學院、女王學院、羅賓森學院、塞爾文學院、格頓學院、岡維爾與凱斯學院、哈默頓學院、休斯大廳學堂;
默里·愛德華茲學院、耶穌學院、國王學院、露西·卡文迪什學院、麥格達倫學院、西德尼蘇塞克斯學院、聖凱瑟琳學院、聖埃德蒙學院、聖約翰學院、三一學院、三一大廳學堂、沃爾森學院。
2、專業設置有:
建築學,藝術史學,神學系;英語系;現代和中古語言學系;音樂系;東方系;經濟系;教育系;歷史系;法律系;哲學系;工程系;數學系;物理化學系;考古和人類學系;醫葯醫學系;計算機科學技術;土地經濟系;管理系;生物系等。
(6)劍橋土地經濟系屬於哪個學院擴展閱讀:
英國劍橋大學每個學院都像一所微型大學,享有自治權。每所學院在經濟上自負盈虧,在招生、教學、行政、財務上都有很大的自主權,每所學院都有各自的校規校紀。
三十一所學院中,有3所學院(露西·卡文迪什學院、默里·愛德華茲學院、紐納姆學院)只收女生;還有4所學院(卡萊爾學堂、達爾文學院、沃爾森學院、聖埃德蒙學院)只招收21歲以上的成年學生和研究生。其它學院則沒有性別和年齡上的限制。
一些位於劍橋的神學院,如西克特學院、西敏寺學院、衛斯理學院和里德利學堂因屬於劍橋神學聯盟而附屬於劍橋大學,理論上並不是劍橋大學的一部分,但它們的教學工作可能在劍橋大學進行。
除了三十一個學院外,劍橋大學還有150多所科研機構,負責大學的學術和研究工作。這些研究機構被組成六個主要的學部:藝術和人文、生物科學(包括獸醫醫葯)、臨床醫學、人文和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每個學部由多個學術相關的科系和研究機構組成。
除此之外,劍橋大學考試委員會、劍橋大學出版社和大學圖書館等機構也負責大學的教學和研究。
G. 劍橋大學有哪些系
劍橋大學有:
建築學,藝術史學,古希臘和羅馬語言文學系;神學系;英語系;
現代和中古語言學系;音樂系;東方系;經濟系;教育系;歷史系;
法律系;哲學系;社會和政治科學系;地球科學地理系;工程系;
數學系;物理化學系;考古和人類學系;醫葯醫學系;
計算機科學技術;土地經濟系;管理系;生物系。
劍橋大學現有超過150所科系和研究機構,科系的成員通常也是一所或多所學院的成員,通常負責大學的學術和研究工作。
大學的科系和研究機構被組合為六所主要的科系,每個主要科系由許多科系和研究機構組成,並擁有一個議會負責監督不同機構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劍橋大學六所主要的科系是:藝術和人文、生物科學(包括獸醫醫葯)、臨床醫學、人文和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除此之外,劍橋大學的一些機構也負責大學的教學和研究,這包括劍橋大學考試委員會、劍橋大學出版社和大學圖書館。
H. 劍橋大學有哪些學院 請介紹一下
劍橋大學歷史古老悠久,至今仍和牛津大學一樣保持著獨特的「學院制 」。大學是一個自我管理的機構:評議院作為劍橋大學的立法機構,由大學、學院的三千多名教師和行政管理人員(均有碩士或更高學位)組成。大學的主要管理機構是政務會,主要由評議院推選的教研人員組成。教師理事會負責協調大學的教育政策,政務會財政委員會主管財政事務。
大學和學院各自相對獨立。教師和學生均從屬於一所學院,教學由學院和大學各系共同承擔。大學為各學院統一開設課程,學位也由大學授予。
劍橋大學共成立了31所學院,它們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小鎮里,其中3所為女子學院,兩所只招研究生。這些學院由於建立於不同時代而風格各異、「貧富有別」。按專業劃分,劍橋大學設置有 100多個系所。
劍橋各學院對學生生活起著重要作用,那裡不僅是他們起居社交的場所,也是他們接受小班級教學(學監制)的地方。這種管理體制也成為劍橋在獨立的「教學質量評估」中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了大學提供的資源外,每個學院還有自己的圖書館和運動設施,有些還有自己的酒吧和劇院。大多數學院有自己的俱樂部和社團,學生可以參與各種非學術活動。
「導師制」是劍橋大學的一大特點,由各學院為學生指定一位導師,以了解和關注其生活和學習,並對學院和大學負責,但不承擔學生的業務教學(由各個學系的教師擔任)。因此,劍橋大學的教師須扮演好雙重角色,一是在各系所擔任教學和研究,一是在學院擔任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