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互聯網 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因為互聯網發展是一個發展趨勢,人們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互聯網能給人們帶來很多便捷的服務,中國的國情發展趨勢就是這樣,人口密度大,使用互聯網的方面就越多,互聯網裡面需要操作的利潤空間很高,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已經不只是紙上談兵,
『貳』 互聯網加,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
「互聯網+」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及其催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
「互聯網+」是互聯網思維的進一步實踐成果,推動經濟形態不斷地發生演變,從而帶動社會經濟實體的生命力,為改革、創新、發展提供廣闊的網路平台。通俗的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
但這並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台,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它代表一種新的社會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於經濟、社會各域之中,提升全社會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2015年7月4日,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2016年5月31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發布《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6)》。「互聯網+」入選十大新詞和十個流行語。
(2)互聯什麼成為經濟發展新特徵擴展閱讀
「互聯網+」代表著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它指的是依託互聯網信息技術實現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聯合,以優化生產要素、更新業務體系、重構商業模式等途徑來完成經濟轉型和升級。
「互聯網+」計劃的目的在於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將互聯網與傳統產業深入融合,以產業升級提升經濟生產力,最後實現社會財富的增加。
「互聯網+」概念的中心詞是互聯網,它是「互聯網+」計劃的出發點。「互聯網+」計劃具體可分為兩個層次的內容來表述。一方面,可以將「互聯網+」概念中的文字「互聯網」與符號「+」分開理解。
符號「+」意為加號,即代表著添加與聯合。這表明了「互聯網+」計劃的應用范圍為互聯網與其他傳統產業,它是針對不同產業間發展的一項新計劃,應用手段則是通過互聯網與傳統產業進行聯合和深入融合的方式進行。
另一方面,「互聯網+」作為一個整體概念,其深層意義是通過傳統產業的互聯網化完成產業升級。互聯網通過將開放、平等、互動等網路特性在傳統產業的運用,通過大數據的分析與整合,試圖理清供求關系,通過改造傳統產業的生產方式、產業結構等內容,來增強經濟發展動力,提升效益,從而促進國民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叄』 為什麼"互聯網 "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首先這個時代已經離不開互聯網,生活工作方方面面。再是互聯網的技術和應用的開發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它帶給社會的變化也將會遠遠超過以前的蒸汽時代帶來的改變。況且中國還處於發展中國家,在這方面也落後於其它的發達國家。若如我們能利用的好,我們可以很快走在這個世界的前面。
『肆』 互聯網+、共享經濟、新經濟有什麼特徵
分享經濟:"互聯網+"時代的新經濟模式
相對傳統經濟形態,分享經濟特點有三:
一是不轉移所有權,僅讓渡一定期限的使用權;
二是在互聯網平台下個人對個人的共享,使原來分散的個人行為變成了一種通過平台匹配的規模經濟;
三是共享的對象是閑置資源,而不是「專業資源」。
『伍』 為什麼說互聯網+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簡單的來說一下吧,傳統的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是投資、消費、出口。
在之前很多年經濟飛速增長都是靠三駕馬車來拉動的,前幾年,投資增速減緩、出口不景氣,像房地產、製造業市場不太好的情況下,就主要靠拉動內需、促進消費,對服務業、旅遊業等第三產業大力發展,這兩年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現在的互聯網不是以前的那種泡沫式的互聯網發展,而應該稱為「互聯網+」一個買賣的東西的集市加上了互聯網上發展起來就變成了淘寶,一個商場跑加上了互聯網上就變成了京東商城,一個買手機的加上了互聯網就變成了小米,一個打車的加上互聯網就成的滴滴快的,這只是 有代表性的,「互聯網+」不單單代表的是一個行業,一個市場、一片區域、一種產品,「互聯網+」是本來虛擬的網路和現實生活發生碰撞、融合的產物,這個激烈的反應就成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在新的技術變革過程中、我們要觀察、要思考,在這激烈的浪潮當中,我們應當做什麼,我們應該處於什麼位置,我們會有什麼收獲。
『陸』 數字經濟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新引擎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一、網路基礎設施建方面。
光纖寬頻用戶加速推進,截至去年底,我國光纜總長度達4358萬公里,4G網路覆蓋持續擴大,4G用戶總數達到11.7億戶,全年凈增1.69億戶,5G核心技術研發和標准制定取得突破,IPv6規模部署提速。
二、大數據發展和應用方面。
一批基礎性、戰略性的基礎資料庫已經建成並投入使用。中央和國家機關62個部門、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面接入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台。
三、就業新空間方面。
數字經濟下,新模式新業態孕育而生,帶動配套服務業蓬勃發展,創造了大量靈活就業機會。
(6)互聯什麼成為經濟發展新特徵擴展閱讀:
數字經濟是新時代全球產業競爭的制高點,積極布局發展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主要國家的共同選擇,全球數字經濟正在以超出預測的速度呈指數比例地擴張。主要國家依靠數字經濟搶佔全球競爭制高點的態勢更加明顯:
一、數字經濟規模不斷擴大。
2016 年美國數字經濟總量達到11萬億美元,中國數字經濟規模為3.8萬億美元,日本為2.3萬億美元,英國為1.43萬億美元。
二、數字經濟比重不斷提升。
2016 年美國數字經濟佔GDP的比重為59.2%,英國為54.5%,日本為45.9%,中國為30.1%。
三、數字經濟發展速度高於GDP增速。
2016 年美國數字經濟增速高達6.8%,同期GDP增速為1.6%,日本數字經濟增速為5.5%,同期GDP增速為0.9%,英國數字經濟增速為5.4%,同期GDP增速為2%,中國數字經濟增速高達16.6%,顯著高於同期GDP6.7%的增速。
『柒』 如何推進互聯網+ 行動以促成經濟發展新動能
一是清理阻礙「互聯網+」發展的不合理制度政策,放寬融合性產品和服務市場准入,促進創業創新,讓產業融合發展擁有廣闊空間。
二是實施支撐保障「互聯網+」的新硬體工程,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核心晶元、高端伺服器等研發和雲計算、大數據等應用。
三是搭建「互聯網+」開放共享平台,加強公共服務,開展政務等公共數據開放利用試點,鼓勵國家創新平台向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在線開放。
四是適應「互聯網+」特點,加大政府部門采購雲計算服務力度,創新信貸產品和服務,開展股權眾籌等試點,支持互聯網企業上市。
五是注重安全規范,加強風險監測,完善市場監管和社會管理,保障網路和信息安全,保護公平競爭。用「互聯網+」助推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
『捌』 為什麼說互聯網 是經濟發展新動能
互聯網發展是一個發展趨勢,人們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互聯網能給人們帶來很多便捷的服務,中國的國情發展趨勢就是這樣,人口密度大,使用互聯網的方面就越多,互聯網裡面需要操作的利潤空間很高
『玖』 互聯網分享經濟有什麼特徵
2018年我國共享經濟發展概況分析
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今日發布《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年度報告(2019)》,這是自2016年首次發布以來的第四份年度報告。報告稱,2018年,我國共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為29420億元,比上年增長41.6%;平台員工數為598萬,比上年增長7.5%;共享經濟參與者人數約7.6億人。未來三年,我國共享經濟仍將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長速度。
2018年我國共享經濟市場交易額達2.94萬億元
在國際國內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形勢下,我國共享經濟市場規模和就業依然保持了較快增長。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全球及中國共享經濟發展模式與典型案例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共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為29420億元,比上年增長41.6%;平台員工數為598萬,比上年增長7.5%;共享經濟參與者人數約7.6億人,其中提供服務者人數約7500萬人,同比增長7.1%。
2016-2018年中國共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不過,由於共享出行領域(包括網約車、共享單車和共享汽車等)融資出現大幅下降,報告初步計算,2018年共享經濟領域直接融資規模約1490億元,同比下降23.2%,首次出現負增長。
報告顯示,2018年共享出行領域融資規模從2017年的1072億元下降到419億元,同比下滑61%;剔除交通出行領域後,其他領域的共享經濟直接融資規模從2017年的868億元增長到1072億元,漲幅達23.4%。
具體來看各個領域的融資情況,由於2018年共享醫療領域一系列促進行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出台,共享醫療行業在過去一年成為最為資本熱捧的領域,融資規模增速高達661.8%;此外,由於製造業產能共享處於高速發展期,也受到了資本青睞,其融資增速也高達494.1%。
共享經濟領域獨角獸企業成長迅速。截至2018年底,我國共有獨角獸企業83家,其中具有典型共享經濟屬性的企業34家,佔比41%。
共享經濟推動服務業結構優化、快速增長和消費方式轉型的新動能作用日益凸顯。2015-2018年,出行、住宿、餐飲等領域的共享經濟新業態對行業增長的拉動作用分別為每年1.6、2.1和1.6個百分點。
2018年我國共享經濟兩大發展亮點分析
國家信息中心主任程曉波認為,和往年相比,2018年我國共享經濟呈現兩大發展亮點:
1、製造業產能共享加速發展,成為共享經濟各領域中最活躍的類型。表明共享經濟的發展逐漸從生活領域向產業領域延伸,從簡單的模式創新邁向更高層次的要素配置、技術協同和產能最大化利用。
2、共享經濟「穩就業」的潛力得到更大釋放。在經濟發展面臨下行壓力的背景下,在社會群體生活方式日益多元的情況下,共享經濟發展創造的就業機會和渠道正在成為「穩就業」的重要路徑。
報告還指出,共享經濟推動服務業結構優化、快速增長和消費方式轉型的新動能作用日益凸顯;並預測,未來三年,我國共享經濟仍將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長速度。
規范發展成為各方共識 未來將延續強監管態勢
2018年是共享經濟監管歷程中具有標志性意義的一年。行政、法律、技術等監管手段多管齊下,監管之嚴、范圍之廣前所未有,規范發展成為各方共識。同時,監管創新也面臨新挑戰:長效化監管機制建設任重道遠,共享經濟企業屬地化管理與平台跨地域經營的矛盾更加突出,過於嚴格的准入許可導致大量的共享服務提供者不合法不合規,不利於激發市場活力。
報告認為,未來三年,我國共享經濟仍將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長速度,在穩就業和促消費方面的潛力將得到進一步釋放。共享經濟也將成為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創新應用的重要場景,在身份核驗、內容治理、輔助決策、風險防控、服務評價、網路與信息安全監管等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報告還認為,隨著2018年各項整治行動和監管措施的延續,以及《電子商務法》的正式實施,共享經濟領域仍將延續強監管態勢。同時,共享經濟領域標准化體系建設將不斷加快,共享辦公、眾創平台、共享醫療、在線外賣等領域都有望出台行業性服務標准和規范。
『拾』 互聯網對經濟的影響
總的來說互聯網對世界經濟的發展的影響有兩個大的方面:
一方面是互聯網成為新經濟發展的引擎,創造了新的經濟發展模式。
一方面,互聯網對傳統的經濟模式和產業,起到了革新改造的作用。
先說第一個方面互聯網創造了信息的經濟運行模式。創造了新的經濟形態——虛擬經濟。經濟活動的中最為核心的就是交易。交易發生過程中,需要交易場所,存在信息流、物流、資金流。
第二方面,互聯網對傳統的經濟模式和產業,起到了革新改造的作用。
比如傳統的金融服務行業、出版教育、專賣店等,通過注入互聯網的元素,是的傳統的業務得到的全新的服務方式,網上銀行——讓人們免去了尋找營業廳,還要排隊等候的不便。
(10)互聯什麼成為經濟發展新特徵擴展閱讀:
除了對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外,互聯網其實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只要有一台聯網的電腦,如果你願意,它完全可以解決你的娛樂、社交、學習、購物甚至是自我炫耀。互聯網對人們的生活方式是革命性的改變。
由於互聯網,現在每年正在解決數億人的就業問題。互聯網在改變世界發展的不平衡方面,改變平困落後方面也起著重要作用。因此,互聯網誕生是人類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互聯網將繼續對人類的社會生活諸多方面,以及全世界的經濟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互聯網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互聯網改變了產業的格局,改變了企業的競爭方式,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然而互聯網也使得產業穩定健康的發展,成為了推動企業發展的助力。
管理和市場競爭爭相呼應,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加快,互聯網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從工業革命到信息化革命,互聯網推動了經濟新時代的形成,客戶在商品過剩和生產力提升的背景下,客戶有著巨大的商品選擇空間。
在新經濟時代的影響下,企業應該滿足市場個性化的需求,這是企業能否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發展和生產的前提。近幾年,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以及全球經濟發展緩慢,然而互聯網行業依舊發展速猛,成為推動全球化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完善和應用,世界經濟隨之生產經營模式和資源流動更加便捷和高效,使的各國經濟擺脫了封閉向經濟全球化發展。互聯網電子資金和貨幣比傳統商品更緊密的信息結合,流動更廣,更快,使得經濟勢不可擋的全球化。
互聯網能擴展人們的人際交往和獲取信息的途徑,汲取知識和開闊視野,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當前互聯網已成為人們娛樂、購物、教育、經濟、工作、學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足不出戶以觀天下,人們的生活方式受到了互聯網的深刻改變。
20世紀末,雖然計算機有各種聊天工具和娛樂方式,但是沒得到普及,而且受到嚴格監控,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計算機的普及,人們忙碌的生活可以通過各種網站和軟體釋放和溝通。
新聞發布、社會調查、信息發布、網購等都能通過互聯網快速的進行,隨之新興起諸多行業,例如物流行業,網店等。其中成功的典型例子是馬雲成立的阿里巴巴,帶動了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