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日本戰後經濟產業如何恢復

日本戰後經濟產業如何恢復

發布時間:2022-10-07 00:43:03

1. 二戰後日本經濟恢復的原因是什麼

作者:格多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19681931/answer/1263418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先簡單回顧一下戰後至今日本經濟史:戰後復興期(1946—1955),高速增長期(1956—1973),低速增長期(1974—1990),長期蕭條期(1991—2001),緩慢增長期(2002—至今)。這個劃分雖然比較粗放,但大致也能勾勒出戰後日本發展軌跡。
戰後復興期,日本實行經濟民主化三大改革:農地改革,解散財閥及禁止獨占,勞動民主化。工業生產上實施傾斜生產方式:在資金原料能源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重點發展煤炭,生產的煤炭重點供應鋼鐵業,增產的鋼鐵反饋煤炭業,以此為杠桿,帶動國民經濟發展。但論這一時期推動日本經濟迅速恢復的根本原因,還得數朝鮮戰爭和美國援助,日本人稱之為「朝鮮戰爭特需景氣」。美國在日本的戰爭特需采購從第一年的卡車到第二年的汽車零部件再到第三年的武器,日本的出口業正是發跡於此。
高速增長期,提一個人,大來佐武郎,1954年他提出「大來設想」,主張以加工貿易(進口原料能源,出口工礦製成品和設備)發展經濟,受到廣泛認同也為政府接受,「貿易立國」就成為日本的基本國策。此間的日本先後經歷了「神武神氣」、「岩戶神氣」、「伊奘諾神氣」,GDP年均增長率保持在10%左右。1955年的日本為中進國,還不是工業化國家,但這個時期的日本成功地實現了工業化,全國上下彌漫著工業品的味道,三種神器(黑白電視機、洗衣機、冰箱)和新三種神器(彩色電視機、空調、汽車)就誕生於此。中國早些年的「四大件」跟這個差不多。值得一提的是,那時的日本將國強與民富處理地很好,1960年,時任首相池田勇人發布「國民經濟收入倍增計劃」,規定GDP年均增速為7.8%,人均國民收入增速為6.9%,眼光相當長遠。
低速增長期,這是日本經濟走向成熟的時期。1973年爆發的石油危機暴露了日本經濟的脆弱,過度依賴資源和能源。以水俁病為代表的四大公害病逼迫日本人反思經濟發展方式的得與失。龐大的順差引來了無數的貿易摩擦和指責。說句題外話:現在的中國像極了當時的日本。在這個背景下,1981年,鈴木善幸在其施政演說中強調,「科學技術是我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由此「科技立國」成為日本經濟發展的新戰略。日本的半導體、計算機、新型材料、清潔能源、節能技術等眾多高新技術產業蓬勃興起。此時的日本GDP增速在5%左右,與同時期其他發達國家的3%相比,已是高速。
長期蕭條期,日本的噩夢,至今都還沒醒過來,這就是」失去的十年「。1985年9月22日,美國、日本、英國、法國、西德等五個工業發達國家的財長和央行行長於紐約的廣場飯店秘密會晤後簽署的協議。目的在聯合干預外匯市場,使美元對日元、馬克等主要貨幣有秩序性的下調,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從而導致日元大幅升值。
日本國內的股市、房地產價格大幅增長,加速上揚,1989年12月29日,日經平均股價達最高點38915.87日元,此後開始下跌。1990年10月1日(黑色星期一),股價跌破2萬日元,市值蒸發270萬億日元,黑色星期一敲響了日本泡沫經濟的喪鍾,走向崩潰。
實際上我對於,單單一個協議,一項金融政策就導致了一個國家經濟的崩潰,是抱有疑義的,但貌似學界很多人就是這么認為。這就是非理性繁榮?在沒有理性的環境里,希特勒就可以輕而易舉發動一場世界大戰,而這與民族與國度無關。
緩慢增長期,這個爭議比較大,有學者認為現在的日本仍處於失去的日子裡,也有人認為日本已經漸漸走出陰霾,莫衷一是。新世紀的日本GDP增速保持在2%左右。這十年中值得一提的人,非小泉純一郎莫屬。在中國,小泉往往是輿論批評的焦點,但在日本,他可是國民偶像少婦殺手。從01年到06年在任的1980天里,小泉大力改革,包括財政行政和社會改革,影響了日本社會的方方面面,全世界也給予了小泉以及日本最大的關注。小泉之後,再無小泉。

2. 日本在戰後的經濟復甦靠的是什麼

戰後的日本經濟通常可分為:1945-1955的戰後復興時期,接著是高速發展時期,然後是1973年石油危機後的穩定發展時期。

戰後日本經濟通過佔領軍實施的經濟民主化,為自己奠定了嶄新的騰飛基礎。這個經濟民主化指的是「財閥解體」、「農地改革」、「勞動改革」。

另一方面,在產業方面。1947年起採用了集中物力、財力、人力投入到煤炭、鋼材生產上去的「傾斜生產方式」,1948年起日本經濟雖然伴有通貨膨脹,但終於走上了經濟復興的軌道。在這被稱為「穩定中的恐慌時期」,廣大人民被迫儲蓄,大量資金流入大企業。正是這樣,扶助了此後大企業的發展,卻導致了中小企業的倒閉,失業率增加,社會日趨不安。就在這個時候,1950年6月爆發了朝鮮戰爭,日本的生產活動因戰爭特需飛躍增長,並且很快在1951年度實際國民生產總值恢復到戰前水平。

1951年9月簽訂了媾和條約,佔領軍時期就此告終。隨之朝鮮戰爭也宣告結束,產業界一時陷入了動亂頻頻發生的逆反性不景氣局面。但是,這僅僅是過度到經濟高速發展的小小間歇而已。

從1955年開始之後的10年間,日本經濟實際平均增長率為8%,幾乎在長達1/4個世紀內,日本經濟以世界最高的增長率持續發展。1955年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在資本主義國家中尚居第7位,而12年後的1967年卻躍居至第2位,過去的「中等發達國家」日本,如今已經被稱為「經濟大國」。

關於高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有很多,大約可以列舉出以下幾種:

1、戰後的民主化改革。

2、企業的積極投資。

3、豐富的優質勞動力。

4、高儲蓄率。

5、積極的技術引進。

6、高質量的教育水平。

7、較輕的軍費開支。

8、勞資關系、社會及政治上的穩定等。

誠然,除去了上述原因以外,也不能忽視人們立志「趕超發達國家」的雄心壯志。

3. 日本在戰後的經濟復甦靠的是什麼

日本的戰後經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到巨大破壞的工業基礎設施的殘余中發展起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的經濟陷入混亂,其國際經濟關系幾乎完全被破壞。最初,進口僅限於基本食品和原材料,其中大部分來自美國的經濟援助。日本國內物質極為匱乏,直到朝鮮戰爭(1950-53年),美國軍隊的特殊采購工業創造了日本繁榮的條件,出口才開始恢復。1952年,同盟國結束時,日本是一個「欠發達國家」,人均消費量約為美國的五分之一。在接下來的二十年裡 日本的年平均增長率為8%,使其成為戰後時代第一個從「欠發達」狀態轉變為「發達」狀態的國家。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包括個人儲蓄和私營部門設施投資的比率很高,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的勞動力,廉價石油的充足供應,創新技術以及政府對私營部門行業的有效支持。

4. 為什麼二戰過後日本經濟能快速復甦呢

因為二戰結束後,日本受到了別的國家的幫助,並且有很多的軍事訂單,收入非常不錯,並且大力發展科技和教育,很早的實現了現代化,所以經濟可以快速的恢復。

5. 二戰後,日本用了多少年恢復經濟,成為世界經濟強國

1、1945年—1955年是日本經濟的恢復發展時期,這一時期在美的扶植下,日本經濟全面啟動,恢復迅速。工業生產超過了戰前和戰時的最高水平,國民平均消費額也達到了戰前的標准,生鐵、粗鋼、化纖、電子、汽車等產品出現了巨大的增長。

2、1956年—1973年,是廣泛運用科技成果,進入經濟高速增長時期。

在這時期日本充分運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緊緊抓住了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黃金時期(50—70年代)適時制定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調整國內產業結構,工業生產大幅度躍升,年均增長率在10%以上,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強國。

3、1973年至今,是在危機陰影籠罩下進行經濟低速增長期。這一時期的日本雖受經濟危機的影響,經濟發展緩慢下來,但與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相比,仍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率。

1971—1975年,平均年增長率達5.5%、1970—1980年度,日本國內生產總值上升3.2倍,1995年日本國民生產總值仍達到了5萬億美元。

(5)日本戰後經濟產業如何恢復擴展閱讀

經濟學家預計,經濟復甦以前,日本經濟在第四季度將會進一步下滑,成為技術性衰退。瑞銀財富管理公司的投資策略負責人喬治表示,對於日本經濟復甦最好是全球經濟發展。

喬治稱,全球有大量由美國主導的經濟刺激,這對日本來說是最好的貿易消息,只要歐洲的情況不是太差。

日本央行在10月份連續第二個月實施寬松貨幣政策,擴大了1385億美元的資產購買計劃,但是收效甚微,市場中日元仍在上漲,出口壓力巨大。

日元兌美元的上漲已經超過了3%。強勢的日元使得日本出口產品更加昂貴,因此缺乏競爭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日本經濟

6. 戰後日本經濟是怎樣恢復發展起來的

首先就是為美國生產彈葯 --- 美國打韓戰和越戰,彈葯消耗量相當於二戰的總和,日本就得到了巨額的資金

7. 日本二戰後做了怎樣的經濟恢復

1:二戰後美國對日本進行了直接接管,加上中國蔣政府的失敗,所以美國把自己對東亞勢力的擴張的重頭放到了日本。首先全面接管日本的防務,簽訂日美安保協定,使得日本雖然喪失了很多主權,但也得到了廉價的軍事庇護,節省了軍費開銷,美國還對日本進行了很多經濟援助。使得戰後日本的恢復速度很快。
2:美蘇爭霸的前線是在亞洲。而朝鮮和韓國是最前線,而日本則恰好處於一個後勤基地的位置。使得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期間,日本作為美國的後勤基地。得到大量的經濟刺激。促進了其經濟的發展。而且和美國開始出現經濟的互相補充,日本最初作為美國的製作業代工方獲得了大量的訂單。
3:美蘇爭霸,美國逐漸處於了優勢,使得跟隨美國的日本也獲得大量益處。美國和日本互相拓展海外市場,有效解決了本國市場的市場飽和問題。
4:日本犧牲了政治利益給了美國換取了經濟方面的騰飛,但日本也付出了代價。80年代被美國弄了一紙廣場協定,日元相對美元升值一倍,造成日本出口市場的崩潰。導致日本在90年代的經濟危機。

8. 二戰後的德國和日本,其戰後經濟是怎樣一點點恢復的

二戰後的德國和日本主要從國內國際兩個方面進行戰後經濟恢復的,國內採取的措施包括:推行民主政治、發展科技和教育、採取比較寬松的人口政策;國際方麵包括:倡導積極的外交政策、爭取國際援助等方式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於1939年,結束於1945年,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世界戰爭。據史料調查統計,戰爭中共傷亡9000萬餘人,對於世界各個國家經濟造成嚴重破壞,各國經濟百廢待興。其中德國和日本是戰敗國。他們是怎樣恢復國民經濟的呢?具體如下:

9. 日本戰後經濟崛起的原因

二戰後的50年,日本由一個戰敗國,資源貧乏的島國,迅速躍升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不能不令人驚訝和深思。下面就由我告訴大家日本戰後經濟迅速崛起的原因吧!

日本戰後經濟崛起的原因

日本戰後經濟崛起的原因一、美國實施全方位的扶植的政策,是日本經濟崛起的原因之一。

1、對日政策的全面調整:

為了遏制蘇聯和中國革命的勝利,1948年1月美國提出了一個佔領日本的新方針——「建設自主國家」,這個所謂的「自主國家」,實際上只不過是美國在亞洲的「遠東工廠」的代名詞。

為了建設「遠東工廠」,美國積極制定使日本早日自主的方案,主張解除對多數軍需工廠的指定賠償,為了實現日本的復興,美國力主緩和戰爭賠償,允許日本保留賴以恢復生產特別是軍工生產的資設備基礎。

建設「遠東工廠」的重要一步就是使日本盡快擺脫戰後的通貨膨脹和糧食危機,美國於1948年12月,提出了「穩定經濟九原則」,1949年2月還派底特銀行董事長道奇到日本擔任佔領軍當局的最高財政顧問,對日本經濟進行整頓,制定了「道奇計劃」把「穩定經濟的九原則」加以具體化。道奇的緊縮財政 措施 實行後,通貨膨脹被抑制住了,日本經濟也穩定下來。開始向自由經濟過渡。

2、侵朝戰爭的「特需」訂貨

戰後美國為了爭做世界霸主,1950年6月發動了對朝鮮的侵略戰爭。這場戰爭給日本的經濟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日本立時成了美煙的後方軍需物資供應基地和武器、軍械的 修理 廠。日本由此得到了大量的「特需」收入,高達36憶美元。這些「特需」極大地刺激了日本經濟的迅速恢復。給日本經濟注入活力,帶來了國內的「消費景氣」。。無怪乎日本壟斷資本家稱朝鮮戰爭為拯救日本經濟的「及時雨」,就連日本經濟學家,不論學術觀點如何,也不得不承認美國的侵朝戰爭是「救助日本經濟之神」。「以戰爭為契機而發展起來的日本資本主義體制又重新復活了」。

3、舊金山體制的構築和建立

為了積極有效的扶植日本,美國加緊策劃對日本的媾和活動,以便把日本納入它的遠東戰略計劃之中。1950年9月,杜魯門發表了作為媾和基礎的七原則,此後,雙委派國務院負責對日媾和工作的顧問杜勒斯東奔西突,穿梭往來於有關國家之間。年底同去倫敦協調同英的意見。完成一切策劃之後,1951年9月4日在舊金山召開了片面的對日媾和會議,9月8日,日美簽訂了《日美安全保障條約》。「安保條約」規定美軍有權在日本領土及其周圍駐留;駐日美軍可用以「維持」遠東的「和平與安全」;可應日本政府的要求出兵鎮壓日本內亂的。「安保條約」,宣告了美國對日本公開佔領結束,開始了美國對日本半佔領狀態的「舊金山 體制」時期。

這一時期,日本以允許美國駐軍為代價,換取了美國「核保傘」,日本從中獲益頗豐。從政治上看:由於美軍的「保護」使戰後日本刻的較為安定的國際環境和較為穩定的國內政局;從經濟上看,日本擺脫了戰時沉重的軍費負擔,日本戰後軍費支出只佔戰時軍費支出55左右,在國民生產總值比率中相當微小。這樣得以把資源、勞動力技術開發與科學研究的主要力量,集中於和平經濟的發展。

日本戰後經濟崛起的原因二、制定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加入國際競爭體系,是日本經濟崛起的原因之二。

在美國的大力的扶持下,日本經濟很快完成了戰後經濟恢復,為了使經濟進入戰後發展的快車道,日本政府適時制定了外向型的經濟發展戰略,看準當代國際經濟發展的趨勢,根據國內資源貧乏的實際,選擇了以「重、化學工作」為中心的加工貿易型的面向國際的發展戰略。力爭在鋼鐵、造船、電力、石油化學、汽車製造、重型電機、合成纖維等方面全面突破。並相應調整產業結構,優化重組國內企業,保護大型企業,鼓勵發展托拉斯企業。1964年6月,三菱系統三大重工業企業合並成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就是成功的典型。

從60年代開始,日本實行貿易資本的自由化政策,積極加入發達國家的貿易競爭體系。在國際貿易競爭體系中,日本人牢記:「有、全、新、精」的四字競爭方針,即「人無我有、人有我全,人全我新,人新我精」。在產品市場佔有上,做到銷售一代,儲存一代,研究一代的「三代」銷售原則。

日本簡介

日本國(日語:にっぽんこく、にほんこく),簡稱日本,位於東亞、國名意為「日出之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千米。主體民族為大和族,通用日語,總人口約1.26億。

公元3世紀中葉,其境內出現較大的國家「大和國」。公元645年,日本向中國唐朝學習,進行大化改新。12世紀後期,天皇皇權旁落,進入幕府統治時代。

19世紀50年代中期,歐美列強侵入迫使日本放棄「鎖國政策」,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日本人民展開了反對侵略、反對幕府統治的斗爭,1868年,明治天皇重新掌權,鼓勵向歐美列強學習,進行明治維新,迅速躋身資本主義列強行列,對外逐步走上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曾多次侵略中國、朝鮮等亞洲國家。二戰日本投降後,頒布新憲法,由天皇制國家變為以天皇為國家象徵的議會內閣制國家。目前是僅次於美國、中國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由於社會人口老齡化嚴重,人工智慧被應用於養老與工業。日本計劃在2050年模擬機器人產業問鼎全球第一。

日本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其資源匱乏並極端依賴進口,發達的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科研、航天、製造業、 教育 水平均居世界前列。此外,以動漫、游戲產業為首的 文化 產業和發達的旅遊業也是其重要象徵。日本在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等許多方面堪稱世界典範,其國民普遍擁有良好的教育、極高的生活水平和國民素質。至今仍較好地保存著以茶道、花道、書道等為代表的日本 傳統文化 。

日本的飲食

一般西方人的觀念是日本食品只有牛肉火鍋或樣子古怪的壽司,而很多遊客到日本也懂得去品嘗新鮮的魚及肉質鮮嫩的炸蝦,日本的主菜是魚。「生魚片」、「壽司」則是唐代時由中國傳入日本,經過日本人改良,在日本很受歡迎的一種食物,生食也是非常健康的食用方式,比烹煮方式更能減少魚肉中營養物質的流失。日本人烹煮魚類的 方法 多為低溫煮熟、清蒸等,並且選用的魚類都是健康的海魚。

飲食習慣

日本的冷麵是放在竹製盤上,用筷子夾起一口的數量放在冷湯里進食。有些餐館沒有附上湯匙,日本人習慣拿起來喝湯。

酒水類

啤酒:日本人最喜歡喝啤酒,無論是生啤酒或是瓶裝的都受歡迎。在夏天,部分百貨公司更設有露天啤酒館,吸引大量遊客。

日本清酒:清酒可以熱喝或冷喝,無論哪一種清酒,都是日本菜餚的最佳搭配。酒味可口甜美,容易喝過量而醉。

威士忌:日本人喜愛喝威士忌加冰(Mizuwari)。

餐酒:在西餐廳內都有日本自己進口的餐酒。在中國餐館里,亦有紹興酒供應。

燒酒:這種酒是用番薯、大麥、蔗糖等材料製成,經過濾後的酒精,與伏特加有些類似。

猜你感興趣:

1. 日本二戰後崛起的原因是什麼

2. 近代日本崛起的三大原因

3. 日本在二戰後迅速崛起的原因

4. 大國崛起日本崛起的原因

10. 日本作為二戰中的戰敗國,憑借美國的幫助,經濟是如何恢復的

二戰後,日本遍地廢墟,經濟水平跌落谷底。後來,這個戰敗國抓住了朝鮮戰爭的窗口期, 在美國扶持下,日本的經濟是復甦了,為了防備共產主義擴張,美國也允許日本政府組建警備武裝,以應付日本國內高漲的民眾運動。

閱讀全文

與日本戰後經濟產業如何恢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什麼美女角色特別多的手游 瀏覽:670
為什麼北歐國家都很幸福 瀏覽:443
逆藤小說講的什麼故事 瀏覽:467
怎麼知道事業單位招聘具體工作 瀏覽:171
故事集的賣點怎麼寫 瀏覽:245
法國的經濟作物有哪些 瀏覽:129
美女拿手的菜有哪些 瀏覽:481
為什麼女的不讓男的看美女 瀏覽:668
奶奶身體健康怎麼辦 瀏覽:488
如何做好財富與幸福的決策 瀏覽:742
結婚三周年怎麼表達愛情 瀏覽:61
兵團九師工作事業單位怎麼樣 瀏覽:666
陶瓷杯與骨瓷杯哪個更健康 瀏覽:749
310在愛情數字里什麼意思 瀏覽:137
什麼軟體把自己變美女 瀏覽:396
美女和帥哥的全家福該怎麼畫 瀏覽:313
歐美女人穿什麼衣服好看 瀏覽:822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詩句 瀏覽:40
幸福生活節節高的兒童舞蹈視頻有哪些 瀏覽:380
老班長說幸福就是什麼補充完整 瀏覽: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