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寮國金三角經濟特區怎麼樣
寮國金三角經濟特區,寮國波喬省東鵬縣內經濟特區。緊鄰湄公河,與泰國的清盛、緬甸的大其力隔河相望,是名副其實的金三角。寮國金三角經濟特區是經寮國政府批准,於2009年9月9日正式成立的,金三角經濟特區是在除國防、外交、司法權外實行高度自治的特區,做為世界上首個「企業境外」特區,這里自然風光秀麗,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與區位優勢,具有塵封古樸的人文生態環境。自特區成立以來,在城市基礎設施、公路與水運交通的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區正在實施特區內原居村落的搬遷工作,每家每戶的搬遷新居都設計成獨門獨院的兩層別墅式建築,建設工程即將啟動。特區正在帶領這里的人民擺脫貧窮和落後,逐漸走上富裕、幸福的道路。
② 金三角主要經濟收入與珠三角有什麼區別
金三角經濟特區主要以賭場、豪華酒店、高爾夫球場、卡拉OK酒吧等高檔娛樂設施為該地區的重要利潤增長點。
而珠江三角洲地區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基本途徑是從境外引進資金,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管理。同時該地區有臨近港、澳面向東南亞的位置優勢,有僑鄉的優勢,有多優良海港的優勢和勞動力豐富等優勢,再加上國家為這里制訂的優惠政策,使這里成為吸引外商投資和外企落戶的風水寶地。
③ 金三角經濟特區現在發展怎麼樣
聽說「亞洲財經集團」正在打造「金三角經濟特區」。
金三角經濟特區,要打造及「商業、住宅、辦公、娛樂、休閑、旅遊」等綜合性的經濟特區,我個人認為優勢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人口紅利期
2、各方面相對成本較低
3、為資本進入的初期階段,各方面發展空間較大。
4、一帶一路政策支持
5、商業模式處於初期,不存在所謂的商業性壟斷,可發展空間性大。
特區現狀
寮國金三角經濟特區是經寮國政府批准,於2009年9月9日正式成立的,金三角經濟特區是在除國防、外交、司法權外實行高度自治的特區,作為世界上首個「企業境外」特區。
金三角特區現在有幾千人,很多是中國人,有中國安保人員維持治安,甚至使用的貨幣也是人民幣,「唯一能顯示是寮國管轄的標志,就是護照上的印章」。香港《亞洲時報》還稱,在博膠省的會曬市,時常可以見到未掛牌照的中國汽車駛來駛去。
發展計劃
按照當地的發展計劃,金三角經濟特區未來將成為可容納20萬人的大城市,賭場、豪華酒店、高爾夫球場、卡拉OK酒吧等高檔娛樂設施將成為該地區的重要利潤增長點。其中,賭場主要吸引來自中國和泰國的賭客,因為賭博在這兩個國家是非法的。「外交學者」網站稱,金三角特區整體設施預計2020年能完全建成,總耗資超過22.5億美元。屆時,橫貫金三角地區的高速公路將從中國雲南經過寮國,直達泰國邊界。
④ 緬甸金三角
金三角」 (Golden Triangle) 是指位於東南亞泰國、緬甸和寮國三國邊境地區的一個三角形地帶,因這一地區盛產鴉片等毒品、是世界上主要的毒品產地,而使「金三角」聞名於世。「金三角」的范圍包括緬甸北部的撣邦、克欽邦、泰國的清萊府、清邁府北部及寮國的琅南塔省、豐沙里、烏多姆塞省,及琅勃拉邦省西部,共有大小村鎮3000多個。總面積為19.4萬平方公里。
由於「金三角」地區大部分是在海拔在千米以上的崇山峻嶺,氣候炎熱,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極適宜罌粟的生長,再加上這里叢林密布,道路崎嶇,交通閉塞,三國政府鞭長莫及,為種植罌粟提供了政治、經濟以及地理、氣候等方面得天獨厚的條件。
清盛縣位於昔日著名毒源地「金三角」的泰國一側。20世紀60年代,這里已成為以盛產鴉片聞名世界的四大毒品產地之一,這里成了罌粟種植、提煉、販運和走私的黃金地帶。長期以來,這里一直活動著多股反政府武裝和其他毒品武裝,故又被稱為「冒險家的樂園」。自從替代種植政策推行後,當地罌粟種植大幅下降。為了幫助當地農民就業,泰國有關部門還大力促進旅遊業的發展,如今這里已經成為最受外國遊客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 。
雖然三國歷屆政府都曾做過禁毒工作,但均未能有效地阻止這一地區罌粟種植的發展。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英、美、法等國先後到該區傳授種植、提煉、銷售技術,並對鴉片採取收購,20世紀50年代這里形成了第一個鴉片生產高潮,接著出現60年代的「黃金時代」,產量從數十噸上升到200噸左右,到80年代初,產量已達700噸左右,1988年增至1200噸,1989年翻一番,產量達2400噸,1991年已突破3000噸大關。
此外,「金三角」地區有許多海洛因加工廠,大多設在深山密林中,有大批技術人員操縱著先進的機器設備日夜工作。由於「金三角」地區的鴉片質量上乘,多被加工成精製毒品海洛因,「東南亞海洛因」(SEAHEROIN) 當前已成為高質量海洛因的專用名詞,銷往世界各地。
在泰國境內的「金三角」地區,居住著祖祖輩輩擅長種植罌粟的苗族、瑤族和僳僳族。種植罌粟是他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和發財致富的一條捷徑。因此,從事種植罌粟的人越來越多,毒品產量也越來越大。
緬甸是「金三角」地區罌粟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多的國家。這里居住的主要是緬甸的少數民族,世代靠種罌粟維持生計。為了與政府對抗,保護自己的鴉片種植業,當地居民把自己武裝起來。在這些武裝中,規模最大的是前緬泰邊境的坤薩(一譯坤沙)集團。他們有著一支實力強大、受過軍事訓練的近3000人的武裝部隊。這支部隊身著軍裝,配備精良武器,富有作戰經驗。
20世紀70年代後期到80年代前幾年,由於緬、泰兩國軍隊加緊了對坤薩集團的進攻,摧毀了一批罌粟種植場,同時聯合國控制濫用毒品基金會又撥出專款,在「金三角」地區推行穀物取代和咖啡取代罌粟種植政策。在一段時間內曾取得成效,罌粟產量大幅度下降,使中亞地區的「金新月」曾一度取代金三角而成為世界最大的鴉片生產基地。然而,自1986年以來,「金三角」的罌粟生產迅速恢復和發展起來,產量急劇增加,大大超過歷史最高紀錄,再次成為世界頭號鴉片生產基地。
每年經「金三角」地區販運的海洛因佔世界總量的60%~70%,而該地區海洛因的年生產能力能滿足全球海洛因消費量兩年的需要。1996年1月,坤薩領導的武裝向政府投降。但這一地區毒品生產並未停止,仍是僅次於「金新月」的世界第二大鴉片產區。
罌粟並非金三角地區的原生植物,金三角地區的毒品問題與這個地區的政治和國際關系的不斷變化息息相關,正是由內外政治勢力的影響,才導致鴉片經濟的不斷強化和發展,最終成為了世界最主要的毒品帝國之一。 金三角地區的毒品問題的日益嚴重。從歷史、地域、毒品數量和毒品質量的發展上看,我們可以交將金三角地區的毒品發展簡單地分為幾個階段:殖民時代(以1954年奠邊府戰役的結束為標志),國民黨殘部時代(大至為1950年代10年時間),越南戰爭時代(跨越1950年代,1960年代和1970年代近20年的時間)、坤沙時代(1980年代前後10多年時間)、坤沙後時代(坤沙投降到現在):從鴉片主產地域的變化看則是:寮國時代、泰緬邊境時代、緬北邊境時代;從數量上看是毒品的種植面積和鴉片的產量的跳躍式的增加;從質量上看則是毒品種類的不斷發展,經歷了由傳統的「鴉片王國」過渡到「海洛因王國」和「冰毒王國」的轉變。
[編輯本段]勿忘南疆英烈 ――守土拒毒「藍旗軍」
「金三角」,世人皆知,與南美哥倫比亞並列,乃世界兩大毒巢之一。然而,鮮為世人所知的是,在這里播下第一棵毒種的是罪惡的英國人。而同樣鮮為人知的是,為抵禦英夷的侵略、植毒,抗議割地投降的滿清當局,在棄職知府林洪烈的領導下,漢、傣兩族共組藍旗軍,在極其艱苦無助的形勢下與英賊展開了可歌可泣的斗爭。 :
1825年,一支全副武裝的英國考察隊到達今天所謂「金三角」的地區,而當時還沒有「金三角」這個名字。和在地球其它地區活動的英國人一樣,這支考察隊同樣抱著勘察地形、吞疆納土賊心。他們用當地人從未見過的先進武器,很快驅逐了大部分原住民,並以金三角北部的果敢縣為大本營,安營紮寨。通過對這片地區的全面考察,英國人認為此地非常適於種植鴉片,歷經三年試種,非常成功,於是開始在果敢、大勐洋等地開始大面積種植。而收獲的鴉片則大部分銷往中國內地,毒害國人。
當時,英賊所處的地區為中緬交界地帶,是今緬甸撣幫族(即中國傣族)的主要分布區。其中北部的果敢、班洪四縣(另兩縣名字不詳、面積不詳)隸屬中國,為雲南省管轄。因而,英賊的行動遭到了緬甸王朝的極力反對,當地撣幫族紛紛起來與之斗爭,加之強大的清政府也出面干涉,於是很快將之驅逐。 但是,以侵略擴張為基本國策的英夷,已充分了解到緬甸的經濟價值,及其作為未來進犯中華帝國的地理戰略價值。於是很快以英屬印度為基地對緬甸開戰,兩次武裝佔領,滅亡了緬王朝,並將其並入印度,作為一個省份。
1840年,中英第一次鴉片戰爭,大清帝國慘敗。自此,五千年古老帝國的偉大尊嚴同其廣大領土一樣,被新興的西方列強迅速鯨吞蠶食。
1886年7月24日,清王朝在英夷的武力脅迫下,與之簽定屈辱的《中英會議緬甸條約》,將雲南南部的果敢、班洪四縣割讓給英夷。這樣,英夷全面控制了金三角地區,開始在這塊土地上大肆播種罪惡的種子。
林洪烈,原果敢縣知府。在果敢被割讓後,林公憤然辭去清廷另授予的車里(景洪)知府之職,率摹下一千多忠義官兵,
孤軍與英賊對抗。
羅之曼,當地撣幫民族首領,激烈反對英夷役使族人種植鴉片,揭桿而起反抗英賊。羅部很快遭到了英軍的血腥鎮壓,被迫率殘部退入深山,堅持抗爭。林洪烈起兵後,羅之曼便率部投奔,與林合兵組成了「抗英藍旗軍」。
藍旗軍組成後,林洪烈為大元帥,羅之曼被封為大將軍,廣納忠勇義士,擁兵兩萬餘人,與英軍長期作戰。藍旗軍與英軍對峙長達五、六年之久。期間大量破壞鴉片田,消滅英軍有生力量,給其以有力的打擊。英夷對這支軍隊毫無辦法,於是採取外交手段向清廷施壓,要求出兵配合鎮壓藍旗軍。而腐敗無比的清政府竟然被迫接受了要求。可嘆忠義而善戰的藍旗軍兩面受敵,又無援軍,雖誓死抵抗,卻怎奈寡不敵眾,開始節節敗退。最終,林洪烈與羅之曼帶領五千將士退到薩溫江邊,遭到英軍和清軍的合圍。五千精英終於彈盡糧絕,血染薩溫江,全部壯烈犧牲。
藍旗軍失敗後,英夷即暢通無阻的役使當地人民大力種植鴉片,最終使金三角地區成為今天的鴉片基地,成為包括當今英國政府在內的西方國家當局所強烈指責的毒品發源地。而本屬中國的果敢、班洪四縣至今一直由緬甸控制。
筆者在獲得資料撰寫本文時,感觸良多,然總結有三:
1) 由衷嘆服以林洪烈為首的藍旗軍將士,在南疆極盡艱苦的環境下,孤軍奮戰保衛國土,最終捐軀,拳拳愛國之心不言自明。尤其是林洪烈大帥,在當時社會以作官為人生最大追求的人文環境下,在邊地知府即是說一不二的「土皇帝」的社會現實狀況下,同時也是在國土淪喪、邊民即將被奴役的屈辱時局下沒有苟且偷生,而選擇了毅然辭官,浴血抗爭的道路,雖最終失敗獻身,卻以自己的生命書寫了一篇中華民族傲然不屈、守土拒毒的偉大篇章,決不能為我們這些後世子孫所忘記!
2) 百年屈辱史,古老帝國喪失了無盡疆土和尊嚴。然而在關注蒙古、庫頁、硫巰,欣喜於港、澳回歸的同時,我們絕不能忘記遙遠南疆還有一塊領土為異國控制。如不能將這些失地收回,我輩如何面對為我們開疆拓土、浴血守邊的列族列宗??
3) 在當今反毒事業上,英國是走在最前列的國家之一。表決心、撒鈔票,支援國際禁毒組織,自認受害最深,作「苦菜花」狀。但不知其是裝傻還是真傻,最早的大毒販子,比現在的「哥倫比亞販毒集團」或「金三角販毒集團」大不知多少的販毒組織,就是浪漫、溫柔、賢淑、富餘愛心的黛安娜王妃她前婆婆的老祖宗!而從建軍性質、活動宗旨等方面來說,
中國的「抗英藍旗軍」是世界上最早的武裝禁毒組織!
[編輯本段]附:一支沒有祖國的軍隊
第8軍在湖南戰敗之後,李彌退往台灣,將手下的將士丟下不管,一個人跑了。其中,93師一路敗退南下,從廣西,逐漸退到了緬甸和泰國、寮國的交界處,才安頓下來。
在敗退途中,曾經有一個士兵因為實在是飢餓難忍,跑到旁邊的莊稼地里,偷摘了農民的紅薯,被連長當場槍斃。——誰說國民黨軍隊都是沒有軍紀的?正規軍一樣也是很嚴格的。整整半年的時間里,第8軍93師居無定所,顛沛流離。在50年的除夕之夜,終於僥幸逃脫,進入了緬甸的領土。在逃跑中,93師和另外一個團、一個師的殘部,將不願意投降的7千名士兵和家屬帶到了異國的土地上。
但是,緬甸政府不想接納他們,於是戰爭開始了。雖然國軍將士在內戰中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但對付緬甸政府軍,還是綽綽有餘的。三下五處二,將緬甸軍打的落花流水。終於在金三角站穩了腳跟。緬甸政府於是向聯合國投訴,這是後話了。李彌一看自己的殘兵居然在金三角站住了腳跟,並且打贏了緬甸政府軍,馬上跑出來說——我的軍隊在中國邊界取得了勝利,這里是反攻大陸的基礎,然後四處找外援。可是,93師的弟兄們早已經不想再打了,長年的征戰,使得國軍官兵只想早點回到台灣,但是李彌堅決不答應。李彌想在蔣介石那裡要資本,留駐雲南的第8軍殘部正好證明自己的作用。休整了一年之後,李彌要求93師**團團長反攻大陸。開始,國軍攻勢迅猛,連奪4個縣城。但後來在3個解放軍師的包圍下,終於落敗,再次退回緬甸。此時的緬甸軍已經和印度達成了協議,決定由印度出兵協助緬甸軍趕走國民黨殘兵。這是一場惡戰,國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但也是慘勝。國民黨殘兵以不足萬余之力,硬是打敗了印緬聯軍。徹底在中緬邊界站住了,後來聯合國決議,國民黨余部撤往台灣,李彌要求將老弱病殘撤走,主力留下。但也再沒有力量可以反攻大陸了,他們想回大陸,但政府不答應。就這樣,在金三角有了一隻沒有祖國的軍隊……後來,為了生存,開始種植鴉片。這么多年來,他們從來都沒有忘記自己是中國人!
滇緬邊區的第一次反攻大陸雖然以失敗告終,但是其影響力是很大的!李彌在台北更是興奮不已,說——以自己殘兵不足3000餘眾,在一周內連克4縣,說明了「雲南反共復國軍」的戰力是強大的,雲雲。話也有道理,國民黨殘部起初稍占上風,後來緊急調派3個師數萬人,才擺平。此後在昆明成立軍區和建設軍校,也和當初的繳匪有很大關系。
50年代末,共軍和緬甸政府達成協議,暗地出兵滇緬邊區,剿滅蔣匪,但是,此次出兵不是很順利。1、國民黨殘部已經在滇緬邊區經營多年,又熟悉地形地況;2、共軍出國作戰,氣候地理不明,補給不足因此,此次進剿成了追擊作戰,共軍一撤,人家又回來了後來,李彌將老弱病殘的約3300名將士撤回台灣,但還是留下了約2500名將士作為反攻大陸的主力基礎。基本是以兩個團的編制,師部人員撤離了。
60年代以後我黨已經徹底在大陸清楚國民黨殘余勢力,但隨著1965年國民黨又一次的返攻大陸的狂潮的臨近,李彌再次要求滇緬邊區的國軍將士積極准備二次反攻大陸,但是留守滇緬邊區的國軍將士很清楚自己的實力,能老老實實呆著就不錯了,誰非要出去找死?於是,將士抗命,此事終於不了了之。
60年代,中國開始向周邊地區進行共產主義輸出,緬甸、寮國、越南、柬埔寨、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等,都先後爆發了共產主義革命運動。緬共和政府軍開始了連綿不斷的戰爭插說一段——現在緬甸的名人——昂山素姬的父親就是堅決反共的。這時候,93師的國軍將士為了獲得緬甸政府的居留承認,又不得不再次和緬共進行戰爭。後來,緬共無法取得勝利,國軍將士也傷亡慘重,最可怕的是,根本沒有補給(自從李彌按照聯合國撤兵之後,93師經泰國的補給線也被凍結了。)所以,剩下的兵員越來越少了,在滇、泰、緬邊區,形成了大大小小幾十個武裝,緬甸政府是徹底的沒有辦法了,就想通過收編國軍老兵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戰力,但是93師的將士不願放棄自己的祖國,不想加入緬甸籍。
後來,連年的戰亂,沒有補給,國軍和緬共還有支緬分隊的共軍將士開始集體在金三角地區種植鴉片,形成了現在世界最大的毒品生產加工基地!種植鴉片籌集軍費的做法,在中國很流行。進入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之後,中美蜜月時期,留守滇緬邊區的93師的老兵大多已經成為花甲之年了。他們向祖國提出,希望回到自己的祖國,畢竟50年前的那場戰爭,已經成為過去了……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大陸政府拒絕了他們的要求,他們只有再次轉而請求留居緬甸,但緬甸以上次你們拒絕為由拒絕了他們的申請。
終於,留守滇緬邊區近40年的93師官兵,成了一隻沒有祖國的軍隊……
他們畢竟都是炎黃子孫,他們每年還在過著春節、端午、中秋,唱著中國的民歌,講著中國的語言……
在異國他鄉,為了生存不得不和緬甸政府軍開戰、和印緬聯軍開戰、為了不同的信仰反攻大陸、他們和黑幫開戰、他們和緬共開戰……
40年了,他們為了生存,進行著不懈的戰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堅韌和堅忍……
歌曲《金三角》
蔡依林
作詞:陳鎮川 作曲:Nik Quang/Thea Hall/Lars Quang/Rng
溫柔先收起來假笑先關起來
象背上搖搖擺擺
積在鎖骨的汗濕了一塊
大太陽狠狠地來
眼睛快睜不開眼前一片花白
斷掉文明世界的消息
暫停還沒搞定的難題
忘記打道回府的日期
溫柔先收起來人之初性本壞
假笑先關起來誰都不必甩
鬧鍾先藏起來撒野的姿態
忍耐先鎖起來我有免死金牌
逃避羅哩八唆的規矩
顛覆聰明懂事的道理
赦免未曾丟開的壓抑
把自己隱藏起來
想發呆就發獃想high想high
金三角容許使壞
河床長滿青苔誰都別想過來
斷掉文明世界的消息
暫停還沒搞定的難題
忘記打道回府的日期
溫柔先收起來人之初性本壞
假笑先關起來誰都不必甩
鬧鍾先藏起來撒野的姿態
忍耐先鎖起來我有免死金牌
逃避羅哩八唆的規矩
顛覆聰明懂事的道理
赦免未曾丟開的壓抑
不想面對壓力對不起
反對所有建議謝謝你
面對原始的自己沒忘記
沒有人能放棄不要懷疑
溫柔先收起來
假笑先關起來
鬧鍾先藏起來
忍耐先鎖起來
溫柔先收起來人之初性本壞
假笑先關起來金三角盡管壞
鬧鍾先藏起來撒野的姿態
忍耐先鎖起來我有免死金牌
斷掉文明世界的消息
暫停還沒搞定的難題
忘記打道回府的日期
轉自http://ke..com/view/23698.htm
⑤ 初一地理----金三角
氣候條件:熱量豐富,雨量充沛
土壤條件:上層深厚,土壤肥沃
社會經濟條件是:
①鴉片的利潤高於糧食
②國際販毒勢力活動猖撅,市場廣大
③遠離城鎮,交通不便,又是三國交界處,難以管理
⑥ 金三角的經濟特區
寮國金三角經濟特區是經寮國政府批准,於2009年9月9日正式成立的,金三角經濟特區是在除國防、外交、司法權外實行高度自治的特區,作為世界上首個「企業境外」特區。
金三角特區現在有幾千人,很多是中國人,有中國安保人員維持治安,甚至使用的貨幣也是人民幣,「唯一能顯示是寮國管轄的標志,就是護照上的印章」。香港《亞洲時報》還稱,在博膠省的會曬市,時常可以見到未掛牌照的中國汽車駛來駛去。 又被稱為「睡美人」,是泰國最北的一個小鎮。美塞鎮只有一條由南向北的主要大街,這條街實際上就是清邁至清萊再到美塞快速幹道的末段,止於泰緬邊境的石橋。街的兩旁是鱗次櫛比的商店,其中不少是華人所開,售賣泰緬兩地的日用品、工藝品和土特產。
大街西邊的幾十米處有一座小山,爬上一百多級台階即可到達山頂,頂上有一座Wat Phra That Doi Wao (帕塔讀沃寺)和一座觀景樓。登上觀景樓,美塞鎮、美塞河及緬甸的Thachilek(大其力鎮)一覽無餘、盡收眼底。
大街的盡頭(北部)是美塞河,河對岸就是緬甸的大其力鎮。河上有石橋相連,橋頭豎有一塊「最北之點」的牌坊,兩國居民可免簽證互入對方境內5公里。兩地均有熱鬧繁華的集市,吸引了大批泰緬兩地的居民在此買賣。
因緬甸盛產玉石,故美塞有大量售賣玉石的商店和攤位,同時,美塞也是泰北的一個玉石交易中心。另外,美塞因其位居泰北邊境的交通要點,故又是遊客前往金三角、清盛等地的必經之地。 緬甸大其力鎮與美塞鎮隔河相望,由一座石橋連接兩地,兩地居民可自由來往一定范圍內從事邊境貿易或觀光旅遊。外國遊客如要進入緬甸大其力鎮購物觀光,需在泰國邊境的檢查站,提交有效護照、護照復印件、3張照片、若干美元辦理「過境一日游」手續或通過當地旅行社辦理。
另外,進入緬方邊境時還要付15美元的簽證費並留下護照(護照在遊客返回時憑回執領回),而且活動的范圍須在大其力鎮內。如果對大其力鎮周圍的緬甸寺廟沒有興趣的話,或比較懂行而去緬方購買玉石,不去也罷。 於公元659年由拉那泰王朝建立,曾是一個獨立小國,後被緬甸入侵並統治了250年之久。直至當今的王朝始祖昭拍耶王打敗緬軍,才將清盛奪回。
當地現仍有舊城牆的廢墟和許多歷史遺跡,並有一個「清盛博物館」,是泰國國家博物館的分部,展示各種清盛時代的古老佛像及泰北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和文物古董。
清盛,因其位於泰、緬、老三國的交界點,故在以往是一個罌粟的集散地,金三角的各種毒品就是從這里南下泰國,然後運往世界各地。而今,清盛已成為一個著名旅遊區,當地的居民已放棄種植罌粟,改種其它農作物。但當地居民似乎仍有吸食鴉片的傳統。 廣義的金三角地區是指泰國、寮國、緬甸三國交界的一塊三不管地帶;狹義的金三角地區是指湄公河與美塞河交匯的三角洲地區。而作為泰國金三角地區象徵的著名金三角牌坊,是位於古城清盛附近的Sobruak村。其位於美塞鎮和清盛鎮之間,距美塞60公里,離清盛11公里,與緬甸、寮國隔河相望。
因地處山區,地貌獨特,林木茂盛,景色優美,又因緬老兩國閉關鎖國,更增添了此地的神秘色彩。金三角地區曾因盛產鴉片而聞名於世,全球80%的鴉片來自於此,而今,金三角地區已成為泰國北部的一個著名旅遊地,每年都吸引了無數的遊客慕名而來。金三角牌坊由大理石製成,高4米,上面用泰、英兩種文字刻著:「金三角」。四周遍布旅遊紀念品店、玉器珠寶店和餐廳等,出售各種特色商品,如泰國的山地民族服飾、緬甸的珠寶玉器和寮國的山珍等。店員一般身著少數民族服裝,展現了泰北特有的民族風情,商品也很有紀念意義。 美斯樂村位於清萊西北約60公里處、海拔約1300米的美斯樂山上。村內主要聚居著在1949年潰退來此、後經泰國政府批準定居的前國民黨93師的軍人及其後裔,也有部分來自中國西南地區的移民。村民們保留了濃厚的中國漢民族生活習慣和風格,是泰北最大的華人村。
美斯樂村地處高山,氣候溫和濕潤,終年雲霧繚繞,林木雋秀,山花爛漫,美景宜人,故又被稱為「小瑞士」。美斯樂村歷經多年的發展,旅遊及商業設施較為完善,現已成為泰北又一個熱門旅遊地點。
美斯樂村的歷史和人物與中國大陸、台灣淵源深長,拋開政治,就其歷史軌跡來看,無疑又是一部反映華人為生存、為發展,艱苦卓絕、可歌可泣的奮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