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回答支撐我國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條件有哪些
我國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
1、從長期看,我國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具備充足支撐條件。我國有近14億人口,9億勞動力,1.7億受過高等教育和擁有技能的人才資源,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1億多個市場主體,這是巨大資源潛力;
2、我國經濟增長主要靠內需拉動,2019年上半年消費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了60%,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在繼續鞏固,這是強勁內生動力;
事實充分表明,我國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的基本特徵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中國經濟發展的大趨勢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
(1)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方面有哪些擴展閱讀:
我國經濟增速雖略有放緩,但發展質量仍在持續提升。「隨著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只要就業擴大、居民收入增加、生態環境改善、發展質量效益逐步提高,經濟增速高一點低一點都是可以接受的。」
當前國內外經濟發展環境依然復雜嚴峻,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經濟運行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但我國發展優勢不斷顯現,發展環境持續改善,發展動力日益增強,發展信心更加堅定。「我們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實現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
2. 結合我國自貿區實例說明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措施有哪些
一是向深化改革要動力。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從人民群眾最期盼的領域改起,從制約經濟社會發展最突出的問題改起,從社會各界能夠達成共識的環節改起,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讓全社會創造潛力充分釋放,讓公平正義得以彰顯,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二是保持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過去一年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的經驗彌足珍貴。今年應堅持和完善宏觀政策框架,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政策協同配合,運用底線思維,做好政策儲備,掌握「撒手鐧」,針對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適時適度預調微調,切實守住穩增長、保就業的下限和防通脹的上限,努力使中國經濟行穩致遠。三是推動提質增效升級,持續改善民生。在穩定經濟增長的同時,推動發展從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創新驅動轉變,從主要依靠傳統比較優勢向更多發揮綜合競爭優勢轉換,從國際產業分工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從城鄉和區域不平衡向均衡協調發展邁進。完善發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切實把各方面積極性引導到加快轉方式調結構、實現科學發展上來。
3. 我國經濟能夠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包括哪些
1.反腐敗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推動力。2.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3.隨著對經濟增長理論認識的深入,傳統的認為技術和資源是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的理論被打破,越來越多的學者意識到文化也是提高生產力水平與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隨著對經濟增長理論認識的深入,傳統的認為技術和資源是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的理論被打破,越來越多的學者意識到文化也是提高生產力水平與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4.國防建設是當代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5.創新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也是企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關鍵要素。6.農業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
4.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體現在六個方面內容是什麼
中共中央於2020年10月30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國家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寧吉喆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全會的《建議》提出了「十四五」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可以概括為「六個新」:
一是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二是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
三是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
四是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五是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
六是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
(4)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方面有哪些擴展閱讀
這「六個新」主要目標的提出,在指導原則上充分體現了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充分體現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充分體現了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全領域、推動高質量發展,充分體現了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持續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充分體現了強化系統觀念,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
這「六個新」主要目標的設定,在方法論上體現了綜合考慮國內外發展趨勢和我國發展條件,緊緊錨定2035年遠景目標,對未來五年發展目標提出要求。
體現了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導向,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體現了堅持守正和創新相統一,做好「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有機銜接,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作為設定「十四五」發展目標的重要准繩。
5. 如何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出幾點建議
1、經濟結構調整要符合經濟形勢的發展。
2、增加居民收入,擴大內需。
3、發展高科技、物流等行業,打破行業壟斷。
4、對中小微企業要大力扶持,融資渠道暢通。
5、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注意環境的保護,不以破壞環境為代價。
6. 請回答支撐我國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條件有哪些
1、要素條件優市場潛力大。
2018年底,我國高鐵營業里程超過2.9萬公里,製造業總產值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勞動年齡人口近9億人,受過高等教育和擁有專業技能的高素質人才超過1.7億人,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2、市場活力不斷迸發。
改革持續深化,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加大,增強市場主體活力的效果不斷顯現。市場主體快速增加。前三季度,全國日均新登記企業1.99萬戶,在擴大就業、穩定增長、促進創新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民營和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增勢較好。
3、創新積聚強大動力。
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和市場競爭加劇,企業主動調整轉型,加大創新投入的積極性增強,創新產出不斷擴大。前三季度,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3.0%,製造業技改投資增長8.9%,研發設計服務業投資增長37.4%。
7. 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應該採取哪些重大舉措
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加快經濟發展方式,這是發展理念變革。模式轉型,路徑創新的綜合性,系統性,戰略性轉變。
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
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依靠創新驅動發展,提高經濟質量和效益。
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健全城鄉一體化體制機制,
在未來的發展中,資源環境對經濟發展已構成嚴重製約,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經濟與社會之間發展不平衡的矛盾趨於突出,資源相對短缺,生態環境脆落,環境容量不足,已成為我國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經濟社會的發展難以持續。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對提高質量和效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實現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持續健康發展的要求更加突出。只有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才能鞏固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的物質基礎。
參考:http://blog.sina.com.cn/s/blog_a5b3d3330101vbto.html
8. 我國應對中等收入陷阱促進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應從哪些方面著手
中國社科智訊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長鄭秉文等學者認為,拉丁美洲國家應對「中等收入」陷阱問題的經驗和教訓,值得深入研究,認真借鑒,未來十幾年,我國應從十個方面積極著手,以妥善解決「中等收入陷阱」問題。
——避免「轉型陷阱」,抓住轉變增長方式的歷史機遇
步入上中等收入階段後,中國經濟面臨的「中等收入陷阱」誘因主要包括:投資和消費失衡,資源環境約束更為明顯,產業結構不合理,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科技創新能力不很強,收入差距擴大,農業基礎薄弱,就業壓力大,制約可持續增長的體制機制障礙較多,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在增長方式轉型中逐漸加以解決,這就需要抓住當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歷史機遇,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准確把
握發展趨勢,以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防止「拉美陷阱」,實現「包容性增長」
「拉美陷阱」主要指分配不公,以及由此造成的社會兩極分化、城市的動盪和不守信用。我國目前的基尼系數雖低於拉美的中等收入國家,但卻高於很多亞洲發展中國家。因此在踏進上中等收入門檻的關鍵時刻,我們提出實現「包容性」增長,其意義非常深遠。為此,盡快進行收入分配和戶籍制度改革,積極推動城鎮化進程,縮小城鄉差距,防止兩極分化,將是確保穩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非常舉措。
——跨越「福利陷阱」,保持社保制度與經濟增長同步發展
在進入上中等收入階段之後,迅速的城鎮化、大規模的非農化和生活水平的整體提高,社保制度將滯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尤其是經濟增長使人們對社保的期望要求更高,社保制度面臨的壓力更大。因此,要始終保持社保制度與經濟增長的同步發展,才能充分發揮保障居民消費和擴大內需的應有作用。
——繞開「城市化陷阱」,保持城市化與經濟水平同步發展
在城市化進程中,應積極采有效措施,防止掉入由人口爆炸、「貧民窟」普便存在和社會治安惡化等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城市化陷阱」,努力保持城市化與工業化的同步發展,順利實現中國經濟的第三次飛躍。
——警惕「泡沫經濟陷阱」,經濟不能大起大落
「房地產泡沫」是最典型的泡沫經濟的一種形態。尤其是2008年上半年到2011年上半年期間,由於房地產市場和政策波動幅度大導致房價的快速上升,普遍認為充斥了資產泡沫,資產泡沫或稱之為房地產泡沫應成為中國經濟成長中應該十分警惕的一個陷阱。應採取有效的措施平抑樓市價格和防止泡沫經濟的出現,以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
——克服「老齡化陷阱」,保持經濟穩步增長
人口老齡化是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變數。據有關方面的預測,我國未來10年老齡化趨勢加劇。因此我們要繼續完善社保制度,深化社保體系改革,以解決好「養老金」問題;要大力完善社會養老事業,積極解決空巢家庭等社會問題,以解決「養老服務的問題」;要積極開展「積極老齡化」,適當提高退休年齡,增加勞動供給,以解決勞動投入減少的問題,要提高生產率,加大技術創新力度,以達到提高就業率和提高產出的雙重目標。
——防止「金融陷阱」,金融改革應慎之又慎
在中國邁入中等收入階段,一方面堅持金融改革,加大金融業的開放度,但同時應採取十分謹慎的態度,從防範危機的實際效果看,人民幣資本項目下可兌換和金融體系的開放程度和進程必須根據我國國情循序而進,同時,還要繼續加強金融監管體系建設,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健康的金融環境。
——小心「美元陷阱」,確保國民經濟安全。
目前我國巨額外匯儲備由於相當一部分是美元資產,外匯儲備已成為關涉國民經濟整體安全大問題。一方面,中國應積極制定應對政策,如減少順差,將資源用於國內的消費與投資等,將經濟工作重心轉到振興內需上來;另一方面,在國際舞台上,我國應扮演好與最大發達經濟體利益攸關的角色。
——謹防「捧殺陷阱」,韜光養晦不當頭
盡管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世界排名僅為第95位。面對不同的國際環境和輿論環境,我們應保持清醒的頭腦,增強憂患意識,不要掉入西方設下的「捧殺陷阱」,不能承擔超出自身能力以外的義務,不能以損害中國的核心利益為前提。
——超越「民粹主義陷阱」,保持政治穩定和社會穩定
很多案例顯示,在中等收入階段,如果民族沖突加劇、社會矛盾激化、政黨斗爭激烈、政府更迭頻繁,經濟社會政策就必然缺乏有效性和連續性,經濟發展就必然受到影響,甚至止步,掉進「中等收入陷阱」難以自拔。因此,政治穩定和社會穩定是在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基本條件,使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是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階段所必須的。
參考:社科院專家建議:應從十方面著手應對"中等收入陷阱"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2-07/03/c_123364915.htm
9. 當前,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應從哪些
1、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
2、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3、進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要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狀況,考慮世界科學技術加快發展和國際經濟結構加速重組的趨勢。
4、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
5、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必須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6、我國是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在經濟上要趕上發達國家,就要保持必要的發展速度,但更要注重增長的質量,努力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走既有較高速度又有較好效益的經濟發展路子。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7、積極擴大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長期的、基本的立足點。以國內需求為主促進經濟發展,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
8、我國正在實現工業化,又面臨信息化的浪潮,實現工業化仍然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艱巨的歷史性任務,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9、把可持續發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把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相結合,推動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