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我國畜牧業的經濟形勢主要有哪些

我國畜牧業的經濟形勢主要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0-05 05:01:47

❶ 當今中國畜牧產業是怎樣的形式

我國畜牧業發展前景分析如下:
21世紀,我國畜牧業將會繼續保持大發展的勢頭,並會產生以下的重大變化。
第一、畜牧業在農業產值中的比重將會繼續上升,最終會超過種植業,畜牧業由支柱產業變成為主導產業。自80年代中期以來,城鄉居民糧食的直接消費在下降,而動物食品消費在上升。在21世紀,畜產品的國內市場,特別是農村市場的潛力是巨大的。隨著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農民收入的增加,農民對畜產品消費會大幅度的增長。
第二、在畜禽結構中,豬的比重繼續下降,牛羊及禽類的比重繼續上升。眾所周知,豬有兩個缺陷,一是耗糧多;二是過多地吃豬肉對人的健康不利。在21世紀,豬的比重將下降到50%以下,以牛羊為主的草食動物將會有更大的發展。目前我國牛奶產量為近800萬噸,低於白酒1200萬噸的產量,這是很不正常的。日本的食物結構被世界公認是最好的,其食物是以水產品和牛奶以及奶製品為主。印度人均糧食產量只有200公斤,但能做到基本自給,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奶牛的消費量大。我國在調整畜禽結構中,還應重視草地畜牧業的發展。
第三、畜產品加工業會有很大的發展。21世紀的我國畜牧業要改變單純生產原料的生產結構,由生產原料的初級產品向經過加工生產最終產品轉化,我國畜產品加工業將形成以下四個系列:一是食品工業,這是畜產品加工業的主導產業;二是纖維工業,以畜產品為原料的加工業,也會上升為主導地位,毛、絨、皮、羽等加工品其原料都是畜產品;三是醫葯工業,即以畜產品的附產品(主要是血、骨、內臟等)為原料的生物葯品;四是肥料工業,以滿足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與改善生態環境的需要為主要目的。
建立畜牧業工業體系,在21世紀畜產品加工業和為畜牧業服務的工業將成為整個農產品加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四、科技興牧將成為最緊迫的任務。
依靠科技進步,把高新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使畜牧業從數量型轉化為質量型,從粗放經營型轉為集約經營型,從自給半自給型轉為商品型,從原料型轉為加工生產型,從國內市場轉向國際市場,是畜牧業走向21世紀,提高競爭能力最為緊迫的任務。胚胎技術、克隆技術、轉基因技術等新技術將在畜牧業中較為廣泛地應用。科技進步要覆蓋畜牧業生產、加工、銷售的全過程。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畜牧業和畜產品,在這方面要著重解決的問題:一是提高畜禽的良種覆蓋率;二是提高畜產品加工率;三是提高畜禽出欄率;四是提高飼料報酬率;五是提高廢棄物處理率;六是降低畜禽死亡率。
第五、畜牧業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可持續發展將是21世紀全球的主旋律,也是我國的重大發展戰略。在進入21世紀以後,環境與安全問題已成為畜牧業發展成敗的關鍵,特別要把好飼料生產、屠宰、加工、批發市場、進出口等幾道關口,加強口岸檢疫,把好國門關。
第六、完善畜牧業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在21世紀畜牧業發展過程中會出現「布局區域化,生產專業化,服務社會化,經營一體化,管理企業化」的新格局,在各地形成具有本地資源優勢的畜牧業產品生產鏈。如何處理好與農民的關系,與農戶形成利益共同體,公司+合作社+農戶,農戶通過自己的合作組織與公司形成利益共同體,既能解決為農戶提供全過程的社會化服務(包括飼料供應、畜禽仔種、防疫、產品收購等)使公司得到可靠的原料保證;又能為農戶承擔自然與市場風險,使農民免除後顧之憂;還能通過加工和流通環節的增值效益,使農民增加收入,農戶得到這三項實惠,才是最有生命力的。河南淇縣是個農業小縣,而畜牧業占農業產值的70%,主要是靠兩個公司帶動農戶發展起的。
在西方國家,既有公司+農戶的合作式,也有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兩者又是互競爭的,農戶自己選擇,主要取決於農戶的服務。我國由於農戶的經營規模小,而又比較分散,把二者的優勢結合來,形成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形式,也是一種適合我國實際情況的創造。
第七、開發新產業,建立新學科。我國發展畜牧業除了具有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外,還有豐富的地理資源、氣候資源和動物資源,這些資源的開發,會形成獨具特色的畜牧業,創造出名牌,注意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為此,除了繼續發展傳統的畜牧業以外,還應根據市場的需求開發養殖業。

❷ 畜牧養殖業發展前景

我國是豬肉生產大國,豬肉也是我國居民主要消費的肉類產品,近兩年,受非洲豬瘟、環保政策、規模化養殖趨勢、新冠疫情等因素疊加影響,生豬出欄量下降,進而導致豬肉產量也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同時,在豬肉產量大幅下降期間,豬肉消費的替代品產量出現較大增長,其中,禽肉產量增長最為顯著。

畜禽養殖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國內畜禽養殖行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牧原股份(002714)、溫氏股份(300498)、正邦科技(002157)、新希望(000876)、天邦股份(002124)、大北農(002385)、傲農生物(603363)、天康生物(002100)、羅牛山(000735)等。

本文核心數據:肉類價格、肉類產量、肉類出欄量、肉類存欄量

主要肉類價格下降,豬肉價格降幅遠大於其他肉類

從價格上看,我國牛羊肉價格較高,其次為豬肉,最後為禽肉(以江蘇省雞肉價格為例)。從價格變動趨勢上看,2019-2020年,豬肉價格大幅上漲,漲幅達30-40元/公斤;禽肉價格較為穩定,市場價格在20元/公斤左右;牛、羊肉價格較為相近,且變動周期較為一致,2019-2020年價格穩步上升,兩年時間漲幅達20元/公斤。

進入2021年,受多因素影響,豬肉價格開始明顯下降,同時,牛、羊肉價格也開始同步下降,總體來看,牛肉、羊肉價格受豬肉價格變化影響較大,禽肉價格受豬肉價格變動影響較小。截至目前,我國豬肉、牛肉、羊肉、禽肉價格分別為36.09元/公斤、86.52元/公斤、85.41元/公斤、18.01元/公斤。

—— 更多行業相關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畜禽養殖業發展前景預測與商業模式分析報告》

❸ 中國畜牧業發展中存在哪些問題

中國畜牧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1.畜牧業可利用資源的限制 畜牧業可利用資源包括飼料資源、畜種資源、人力資源和氣候資源等等。其中最突出的是飼料資源。飼料資源是進行畜牧業生產最重要的物質基礎之一。中國可利用的飼料資源正面臨如下的限制: ①飼料糧緊缺和區域不平衡--糧食產量增長緩慢,玉米產量不穩定,玉米生產集中在東北和華北地區,而南方玉米緊缺。在溫飽問題基本解決後,中國的糧食問題實際上是解決飼料糧緊缺的問題。 ②蛋白質飼料嚴格短缺--蛋白飼料不足,嚴重影響飼料轉化效率的提高;近幾年中國開始大量進口蛋白飼料,僅1997年進口豆粕量就達到500萬噸。 ③飼料工業基礎薄弱--飼料加工工業開工率低,全價配合飼料推廣面仍偏低;某些技術含量高的飼料添加劑產品仍依賴進口;國外已進入工廠化生產的工業飼料,如單細胞蛋白飼料,在我國還沒有進入開發階段。 ④草原嚴重退化--草原的治理跟不上草原的沙化和退化,與要求的可持續的發展道路相差甚遠。 2.養殖業生產水平低,科學技術儲備不足 ①生產水平低下 從總體情況來看,我國畜牧業生產水平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主要存在「五低一高」的問題:即畜禽個體生產能力低、飼料轉化效率低、草地綜合生產能力低、勞動生產效率低、人均畜產品佔有量和動物蛋白供給水平低、畜禽死亡率高。 上述存在的「五低一高」問題,也正是我國畜牧業發展的潛力所在。 ②科學技術貯備不足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盡管我國畜牧業科學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技術進步對養殖業經濟增長的作用高於整個農業科技進步的作用,但是,對現有科技成果的轉化效率仍很低,對能解決下個世紀養殖業發展目標以滿足16億人口對動物食品需求增長所需要的和具有突破性的科學技術貯備,卻寥寥無幾。此外,現在研究單項的養殖業技術的仍較多,而研究綜合技術可供配套、組裝、集成的並不多。養殖業研究--實驗--開發--產業化的體系還沒有形成。 3.畜牧業基礎設施體系薄弱 80年度以來,中國的規模化養殖業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一家一戶仍是我國養殖業的主體。無論是規模化養殖業,還是小農戶養殖業,其技術和生產水平的提高,一定要以良好的發展養殖業所必須的基礎設施體系作為支撐點。一般來說,畜牧業的基礎實施體系應當包括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動物疫病防治體系,飼料生產與飼料工業體系,產品保鮮、加工與貯運體系,產品信息與流通體系,以及科研、教育與社會化服務體系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養殖業的基礎實施體系狀況雖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各體系之間的發展程度也極不平衡。 4.宏觀調控乏力,產品市場體系發育程度低 ①宏觀調控乏力 這里必須明確,宏觀調控是在市場條件下的政府行為。所謂政府對畜牧業的宏觀調控,就是政府的養殖業管理部門以政策、法律及其配套法規為准則,採用投資、信貸、價格、稅收、補貼等經濟的和行政的手段,對畜牧業資源配置、產品生產與市場需求的總量和結構進行調整與監控,最終要達到協調好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各方面的利益。 目前,我國有關畜牧業的法規還很不健全,對畜牧業生產缺乏行之有效的保護手段。現行的畜牧業,特別是畜產品的產銷管理體制分割,這種按照計劃經濟所設計的部門分割的管理體制已經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作為主管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的農業部,仍舊缺少或根本不掌握上述任何經濟的和行政的調控手段。一旦出現養殖業生產或產品市場的波動,政府只能通過多部門之間的來回協調,採取一些短期的或非規范的調控動作,加上某種優先保護城市消費者的傾向,難以同時保護好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利益,往往還給中間經營者有可乘之機。 ②市場發育程度低,市場信息容易失真 經過約20年的改革,畜產品的集市貿易和批發市場得到迅速發展,但高效的畜產品市場營銷體系和全國統一的大市場並未形成,畜產品及其相關產品市場都還不具備及時提供真實市場信息的能力。由於市場體系不健全,種類不全,實施簡陋,交易行為不規范等原因,市場自我調節的作用就得不到充分的發揮,流通環節的競爭機制也不可能充分展開,並有可能導致流通環節的費用過高。畜牧業持續發展的對策與措施 1.增強政府對養殖業的宏觀調控 要實現政府對養殖業有效的宏觀調控,是一項系統工程。從長遠來看,首要的是,必須完成對養殖業實行全方位歸口統一管理的管理體制改革。參照發達國家的經驗,這種歸口統一管理的重任必然落實在農業行政管理部門的肩上。其次,要加強畜牧業法規建設。對現有各種行之有效的畜牧、獸醫、水產、飼料與草原等法規,要堅持執行,並不斷完善畜牧業法規和加強有關行業標準的制定。 從近期來看,要實現政府對養殖業有效的宏觀調控,首先,農業行政管理部門應自上而下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養殖業資源配置、產品生產與市場需求的信息與監測系統,並以此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依據。其次,農業部應根據養殖業資源配置、產品生產與市場供需變化等動態信息和分析,及時提出宏觀調控的措施和對策,對切實控制好養殖產品生產和消費總量的平衡與增長速度,以及產品生產和消費的結構調整。 2.加速養殖業產供銷一體化進程 農業部門除去要強化養殖業基礎實施建設、建立與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增強養殖與飼料等行業協會的參與作用以外,還應當積極而穩妥發展各種形式的養殖與飼料產業集團,加速養殖業產供銷一體化(即產業化)進程。產業化或產供銷一體化,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在抵禦市場風險中,養殖業和飼料工業是一對親密的孿生兄弟,更有可能結合到一起,組成產供銷一體化的產業集團。 所謂養殖業一體化是指養殖業經濟再生產過程的諸環節,即產前、產中、產後,結為一個完整的產業系統。其基本內涵是以市場為導向,經濟效益為中心,骨幹企業為龍頭,千家萬戶為基礎,以及合作制等中介組織為紐帶,對某一區域的養殖業主導產業實行飼(料)養加、產供銷、牧工商、牧科教緊密結合的一條龍生產經營體制。養殖業一體化具有生產專業化、布局區域化、經營一體化、服務社會化、管理企業化等綜合特徵。 養殖業一體化的核心是形成養殖產品生產與經營一體化的體系。共同利益是實現一體化的基礎,也是發展一體化的根本動力。所以一體化中各參與主體是否結成經濟利益共同體,是衡量某種經營是否實現了產業化的基本條件。只有有關各方以契約或合同的方式組成利益共同體,減少中間環節,降低交易成本,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保障制度,才能增強防範風險的能力,提高養殖業生產的比較利益,實現養殖產業自我積累、自立發展和穩定持續增長,既保障社會有效供給,又增加農民收入。 3.培育養殖產品市場,改善流通環境 除繼續穩定和發展城鄉集貿市場外,在主產區建立一批活畜(包括種畜、仔畜)、水產養殖種苗的交易市場;在產銷集中區分別建立不同類型和層次的養殖產品批發市場和期貨市場;同時鼓勵長途販運等其它多種流通形式,以搞活養殖產品的流通。在改善批發市場基礎實施的同時,要重視市場信息體系的建設,為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提供准確的市場信息。 4.大力開發飼料資源,發展飼料工業,提高飼料資源利用率 針對我國飼料資源緊缺和飼料利用效率不高的狀況,一方面要大力開發飼料資源;另一方面要加速飼料工業建設,推廣對現有飼料資源的利用效率。其主要途徑有: ①調整種植業結構,建立飼料用糧生產基地。目前飼料用糧的數量已佔到我國糧食總產量的30%以上,今後還將日益擴大。為此,種植業生產結構要由傳統的糧食--經濟作物二元結構逐步向糧食--經濟作物--飼料作物三元結構轉變,建立高產、優質的飼料糧(玉米、大麥)生產基地。 ②開發蛋白質飼料資源。努力擴大豆類種植面積,改進油料加工工藝以提高餅粕質量和飼用效果。推廣脫除棉、菜籽有毒物質技術,提高棉、菜籽餅粕作飼料的利用率。推廣果園--林木--牧草間作技術,種植優良豆科牧草。擴大食品工業和屠宰場廢棄物作飼料的開發與利用,尿素類非蛋白氮飼料的開發與利用,以及單細胞蛋白飼料的開發與利用。 ③加速飼料工業的發展。飼料工業包括飼料原料工業、飼料加工工業、飼料添加劑工業、飼料機械工業和飼料工業支撐體系。目前的重點應放在新型飼料添加劑產品的研製、開發與生產,解決好規模化養殖業所需濃縮料和配合飼料,以及農戶分散養殖所需預混料的供給問題。 ④充分利用農區秸稈資源。要大力推廣秸稈青貯、氨化技術,提倡秸稈過腹還田,發展牛羊反芻家畜,增加肉奶生產量。 5.優化養殖產品結構,按照資源優勢實施養殖業的區域開發 從全國范圍來講,根據畜產品供需的狀況,近期我國畜牧業結構調整的目標是:「兩穩定」、「兩加快」和「兩突出」,即穩定發展生豬和禽蛋生產,加快發展牛羊和肉雞生產,突出發展奶類和優質細羊毛生產。 無論是農區,還是牧區或大中城市郊區,都應按照當地養殖業資源(包括氣候、生態、飼料、技術、人力、資金等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選擇優先發展的養殖項目,實施區域產業群體開發,以有利於養殖產業化的形成和發展。千萬不要跟著社會上的一時風行的「特種養殖熱」後面趕熱鬧。 6.依靠科技進步,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 21世紀我國養殖業發展的技術路線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①以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為先導,重視對畜牧業科學技術的集成,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廣,充分發揮科技進步在畜牧業經濟增長中的作用,不斷提高畜產品的供給能力,滿足21世紀16億人口對動物食品需求的增長。 ②以「飼料資源開發與利用、提高飼料轉化效率」為主攻方向,建立起多學科參加的研究--實驗--開發--產業化相結合的科研體系。 ③以市場為導向,發展區域化、集約化的畜牧業生產體系。 ④提高畜禽魚品種選育技術,在引進優良畜禽種質的同時,重視對已有畜禽魚品種的選育提高,充分發揮國內優良種質的優勢。 ⑤開發和引進畜禽疫病綜合防治技術,健全疫病防治及獸葯與生物葯品生產體系,減少畜禽死亡率,提高產品質量

❹ 中國的畜牧業發展現狀怎樣

個人覺得最近市場比較低靡,受大環境影響,這不是人為就能改變的,現代畜牧業的前景廣被看好。
一、當前我國畜牧業發展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畜牧業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畜牧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畜產品總量大幅增加,畜產品質量不斷提高。特別是近些年來,隨著強農惠農政策的實施,畜牧業呈現出加快發展勢頭,畜牧業生產方式發生積極轉變,規模化、標准化、產業化和區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業產值已佔中國農業總產值的34%,畜牧業發展快的地區,畜牧業收入已佔到農民收入的40%以上。中國畜牧業在保障城鄉食品價格穩定、促進農民增收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許多地方畜牧業已經成為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一大批畜牧業優秀品牌不斷涌現,為促進現代畜牧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當前,中國畜牧業發展特別是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仍面臨著嚴峻形勢,任務艱巨。一些地方存在著畜牧業投入不足、畜牧業生產和畜產品加工有隱患、影響畜產品質量安全的不確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飼養環境和生產條件相對落後、重大動物疫病形勢嚴峻等問題。
建設現代畜牧業,是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重要任務。大力推進畜產品品牌建設,發展優質安全的品牌畜牧業,是建設現代畜牧業的有效途徑。特別是在畜產品的安全面臨著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挑戰的情況下,大力加強畜產品品牌建設,增強企業社會責任,是應對畜牧業生產面臨的挑戰、維護消費者生命健康安全、促進畜牧業健康發展的有力舉措。要把畜牧業品牌建設作為加強畜產品質量監管的重要內容,制定和落實相關支持政策和措施,通過發揮優秀品牌的示範帶動作用,探索畜牧業品牌建設的途徑和經驗。
近年來,我國畜牧業生產繼續呈現穩步、健康發展的態勢,主要畜產品持續增長,生產結構進一步優化,畜牧業繼續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率型轉變,畜牧業產值已經占農業生產總產值的比重超過30%,畜牧業已經成為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中最有活力的增長點和最主要的支柱產業。畜牧業產業收入已經成為農民家庭經營收入的重要來源。
以下是聯合國糧農組織2009年公布的統計資料:我國生豬存欄5.23億頭,佔世界存欄總數的50.9%,居世界第1位;綿羊2.19億只,佔世界存欄總數的18.72%,居世界第1位;山羊2.46億只,佔世界存欄總數的25.14%,居世界第1位;牛1.89億頭,佔世界存欄總數的9.2%,居世界第3位。肉類總產量達10845萬噸,禽蛋(不含雞蛋)843.6萬噸,雞蛋3578.6萬噸,奶類3785萬噸,其中肉類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百分之三十,禽蛋產量佔百分之八十,雞蛋產量佔百分之四十,奶類產量佔百分之五。到目前為止,我國人均肉類佔有量已經超過了世界的平均水平,禽蛋佔有量達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而奶類人均佔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13。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我國畜牧業的發展水平在改革開放的三十年間取得了飛速的發展。
二、我國畜牧業發展遇到的主要問題
2.1 農村養殖戶缺乏技術
長期以來中國農村生產模式還是以傳統的農業生產為主,小規模生產,自然經濟仍占居一定的主導地位。在養殖業方面則體現為以散養為主,處於家庭生產的副業地位。這種散養模式與科學化、規模化、集約化生產的現代養殖業相比相距甚遠。散戶養殖生產設備、生產技術以及生產條件相對落後,尤其在思想意識方面不能適應現代化養殖業的需要。大部分散戶養殖戶仍舊把農業養殖當作家庭收入的一個補充形式,加之這些養殖戶文化水平相對較低,接受現代化的專業養殖技能比較困難,這也成為在農村大規模發展養殖業的一大障礙。
2.2 環境污染嚴重
畜牧養殖所產生的大量糞尿如果處理不好,則直接造成對當地環境的污染和破壞。現今無論是大規模的現代化養殖場還是小規模的家庭散戶養殖,對畜禽的糞尿處理還缺乏相應的環保措施和廢物處理系統,糞便未經處理直接大批量的露天堆放或是直接排入河流,造成對家畜和環境的污染,同時這些大量放置的糞尿也造成了一些人畜疫病的發生。現有解決方法一般為水沖式和沼氣利用。採用水沖式清糞則需要大量的處理污水,這些污水如能經過分離後排入農田的話可以達到利用效果,如直接或間接排入河道,對地表水的污染也很嚴重。另外,畜禽糞便發酵後產生大量的CO2、NH3、H2S、CH4 等有害氣體,如果直接排放到大氣中,則會危害人類健康,加劇空氣污染,引起地球溫室效應。但收集利用加工成沼氣的話將實現再利用。
2.3 飼料資源短缺
長期以來,我國畜牧業的發展主要依靠糧食生產。雖然我國糧食總產量有一定程度增長,但增幅不大。同時我國人口也在增長,加之畜牧養殖用地因各種原因逐年減少,加之我國糧食產量相對下降的現實,畜牧業的發展實際上已經受到糧食產量的制約。畜牧業飛速發展導致飼料用糧大幅上升,目前我國的飼料用糧約占糧食的1/3,則存在著人畜爭糧的問題,這種飼糧短缺的情況嚴重製約了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
2.4 畜產品葯物殘留高
隨著抗生素、化學合成葯物和飼料添加劑等在畜牧業中的廣泛應用,在實現降低動物死亡率,縮短動物飼養周期,促進動物產品產量的增長的同時,同於操作和使用不當以及少數養殖戶在利益驅使下違規違法使用,造成畜產品中的獸葯及一些重金屬、抗生素等危害人體健康的獸葯殘留增加,使畜產品的安全問題引起社會的關注。
2.5 科學技術研究與推廣不力
我國傳統的畜牧養殖技術已經跟不上現代化的畜牧養殖要求,雖然我國在畜牧養殖方面的科技研究工作一直很受重視,但是長期以來我們的科技研究成果轉化率不高,一些地方政府對科研成果的轉化工作沒有足夠的意識,許多「高產、優質、高效」的畜產品培育技術的利用只停留在口頭上,沒有與畜牧業資源有效利用。此外,我國從事畜牧業生產的人員素質普遍偏低,使畜牧業養殖技術推廣困難,阻礙了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進程。
三、我國畜牧業發展趨勢
3.1 提高農戶對養殖業的認識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各地大量散戶養殖戶占相當大比重的前提下,提高養殖戶的養殖技術水平非常重要。一定要腳踏實地地學好、用好養殖技術知識。養殖實用技術的普及應從兩個方面進行努力,一方面是政府主管部門要重視養殖技術的推廣和普及工作,有計劃地組織各種不同層面的養殖實用技術傳授,舉辦各種培訓和學習班。另一方面要轉變養殖戶的觀念,只有轉變養殖戶傳統的養殖觀念,學習專業的養殖知識和技能,才能實現整個畜牧養殖業的科學化,規模化,集約化的產業結構轉變。
3.2 大力推進規模化養殖
根據各在畜牧業的發展狀況,建設規范化的養殖小區或養殖場,政府部門制定畜牧業發展的扶持政策並認真執行,推進標准化規模養殖場的建設,支持規模和生態養殖模式發展。建立規范化的養殖小區或規模化養殖場,這樣才能實現畜禽糞污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的合理利用。加快優勢畜產品的區域布局,著重利用各地的有利畜養資源,發展有競爭力的畜產品品牌。實現產量規模化、效益化並具有市場競爭力。
3.3 標准化生產
提高畜產品的質量水平,就需要建立健全我國農副產品安全質量標准體系,搞好各類標准化示範養殖區和標准化養殖基地的建設。從源頭上實現畜養水平的提高,使產品與國際市場接軌,具有競爭力。在原材料采購、生產設備、產品加工、檢測等各個環節入手,建立一套科學嚴密的食品安全保障體系。這也是實現畜牧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實踐證明,無論農產品還是畜產品,只要有質量、有品牌,就會提高市場競爭力。
3.4 加強良種體系建設
制定並推進牲畜群體遺傳和畜牧品種改良計劃,充分利用我國畜禽繁育項目的科研成果,重點扶持規模大、運行良好的種畜禽場的建設和改造,造就一批龍頭企業,加快繁育推廣優良品種;加快生產性能測定站、種站等基礎設施建設;規范種畜禽場審批。建立健全種畜禽管理資料庫,開展優良種畜登記工作;加強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盡快發布省級畜禽資源保護名錄,嚴格畜禽遺傳資源進出口審批。同時加大畜禽良種的保護工作,加大打擊的執法力度。
3.5 科學管理大規模的養殖企業需要科學規范的管理,我國農業企業普遍存在管理環節薄弱的弊病。畜牧養殖生產需要科學嚴謹規范的方法和態度,現代化的養殖企業首先要樹立科學管理的觀念,建立起一整套規范有效的科學管理、標准化生產經營和疫病防控管理體系,是推進現代畜牧業規模健康養殖的關鍵所在。通過建立現代企業管理機制,實現現代化的畜禽養殖。

❺ 我國畜禽養殖業的發展現狀如何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我國畜牧業發生了巨大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畜禽出欄數量和畜產品產量增加迅速

2009年生豬出欄64538.6萬頭、牛出欄4602.2萬頭、羊出欄26732.9萬只,分別是1978年的4倍、19倍和10倍(表1-2)。2009年全國人均肉、蛋、奶佔有量分別為57.5千克、20.6千克和28.0千克。

表1-3 1978—2009年全國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續)-1

數據來源:中國畜牧業年鑒。

(4)畜禽養殖規模和集約化程度越來越高

30多年來,畜禽養殖業集約化、規模化和標准化程度越來越高。到2009年,年出欄生豬5000頭以上的規模養豬場已達到8296個、年存欄200頭的規模奶牛場已達到5820個、年出欄500頭以上的規模肉牛養殖場已達到3428個、年出欄500隻以上的規模養羊場已達17748個、年存欄100000隻以上的規模蛋雞場已達417個、年出欄100000隻以上的規模肉雞場已達個。

(5)畜禽養殖場逐漸成為城鎮的一部分

為了搞好「菜籃子工程」,各級政府都高度重視畜牧業的發展。集約化養殖企業向城市近郊和人口密集的地區轉移,一方面極大地改善了城鎮居民的生活水平,但是另一方面由於城市周圍沒有充足的土地利用,養殖場產生的畜禽糞污,產生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

❻ 經濟形式有哪幾種

迄今為止,人類社會順序經歷了兩種基本經濟形式是自然經濟和商品經濟。按照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設想,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將進入產品經濟階段。
自然經濟
自然經濟簡單地講就是自給自足的經濟,沒有商品交換。它指生產是為了直接滿足生產者個人或經濟單位的需要,而不是為了交換的經濟形式。
自然經濟,商品經濟的對立面,私有制經濟的一種表現。是存在於市場范圍比較小的一種經濟形態,是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和社會分工不發達的產物。該種經濟形態占統治地位的持續時間涵蓋原始社會、封建社會以及早期的資本主義社會與半殖民半封建社會。
商品經濟
商品經濟最早產生於第二次社會分工即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並進一步擴大,在第三次社會大分工時出現了商品經濟的重要媒介--商人。當商品經濟不斷發展,商品之間的交換主要由市場調配時,這種社會化,由市場進行資源調配的商品經濟就是市場經濟。
產生商品經濟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在原始社會末期,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偶然的交換;當發生了畜牧業和農業的分工時,商品交換逐漸擴大;後來發生了手工業和農業的分工,從而出現了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商品生產;商品生產的產生使商品交換經常化,進而產生了貨幣,出現了商品經濟。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商品經濟是在自然經濟的縫隙中生長的;而在資本主義社會,商品經濟才取代自然經濟,成為普遍的經濟形式;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存在商品經濟。
產品經濟
產品經濟是相對於自然經濟和商品經濟的一種經濟形式,也是馬克思設想的在商品經濟消亡以後的未來社會的交換方式。這種交換與商品交換的最大區別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再通過以貨幣為媒介的等價交換來表現,而是通過直接的產品交換來體現。

❼ 請簡述現代畜牧業發展有哪些新的趨勢

1.動物農業快速發展趨勢不可逆轉
根據國內外經濟發展與食物消費的實踐經驗,隨著人口增長及城鎮化步伐的加快,人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動物蛋白的需求量持續增加,植物性食物的消費在下降,動物性食物的消費量將不斷提高。我國人均口糧消費量由1978年的225公斤下降到2009年139 公斤,人均肉類消費量由1.2公斤上升到26.6公斤。畜牧業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已有1978的15%左右提高到2009年的31% ,但還仍低於世界畜牧業占農業的比重(約為40%),在消費結構變遷的引導下,動物性農業快速發展仍然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
2.畜牧業規模化養殖趨勢不可逆轉
規模化養殖是畜牧業發展的必然,也是畜牧業現代化的主要標志。從國外畜牧業發展的經驗看,畜牧業比較發達的國家都十分注重推進畜禽養殖的規模化和工廠化。美國畜牧業以大規模工廠化畜禽養殖為主,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畜禽養殖規模快速提高。以奶牛規模為例,存欄1-49頭規模的奶牛數量佔全國奶牛總數的比重由1992年的20.4%下降到2007年的7.4%,而存欄1000頭以上規模的比重則由1992年的9.9%上升到36.4%。日本畜牧業以適度規模為主,1991-1997年從事畜禽養殖業的農戶數逐年減少,經營規模適度擴大,平均養殖規模奶牛由1991年的59.6頭增加到1997年的80.8頭,肉牛由72.1頭增加到105.2頭,豬由395.8頭增加到745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畜牧業規模化得到了快速發展,我國同國外還有很大的差距。2009年我國年出欄50頭下的散養生豬的比重仍佔39%,年存欄20頭以下的奶牛的比重為58%。規模化飼養是我國畜牧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3.生態綠色有機畜產品需求不斷增長的趨勢不可逆轉
隨著人們對畜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視,對有機畜產品消費需求也不斷增長。據統計,國外通過「有機畜牧業」生產的肉類平均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長,有機副產品的消費也與日俱增。美國有機牛奶快速發展,歐盟2000 年投入2.27億歐元,專門發展「有機畜牧業」及其產品。目前,在歐洲市場有機牛奶價格比普通牛奶價格高37%。專家預測,「有機畜牧業」及其產品發展是世界農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畜牧業的發展趨勢。
4.畜牧業產供銷一體化趨勢不可逆轉
從世界畜牧業發展的歷程來看,各國雖然產業化形式有所不同,但生產、加工和銷售的一體化結合則是一個共同的趨勢。美國畜牧產業化經營的模式主要是以「公司+農戶」的合同制為主。歐洲國家則主要採取「農戶+專業合作社+專業合作社辦企業」形式。日本主要採用「農戶+農協+企業」模式。畜牧業產業化有利於解決農戶小規模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有利於提高畜牧業的比較效益和農民收入,是我國實現畜牧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5.低碳畜牧業發展趨勢不可逆轉
隨著現代化進程的發展,溫室效益、氣候變化、環境污染、資源短缺等一系列的全球問題困擾著人類。 2006年聯合國糧農組織的一份「畜牧業的巨大陰影:環境問題與選擇」報告中指出,畜牧業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佔全球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18%。建立低碳社會、發展低碳經濟已成為人類社會的一種共識。今後國際社會要求我國承擔有約束力的減排責任壓力增大,國內經濟發展面臨的能源資源和環境硬約束將更趨強化,走低碳經濟是必然趨勢,發展低碳畜牧業也將成為我國低碳經濟的一個重要方面。

❽ 畜牧業在我國經濟中的形勢分析

我國的畜牧業發展形勢 我國畜牧業發展狀況
我國的畜牧業發展形勢越來越好,據有關部門統計,豬、禽和肉、蛋類產量都居世界首位,奶牛、肉牛的數量居世界第三位。但應該承認,我國奶牛、肉牛養殖無論在養殖方式和養殖水平上,還是在數量和質量上與世界畜牧業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很大,養牛業的各項經濟指標有待進一步提高,特別是在目前的新形勢下,我們必須大力發展節糧型養牛業。
1.糧食緊缺要求大力發展養牛業
當今世界能源十分緊張,紛紛尋求替代能源,一些產糧大國瞄準生物能源,即用糧食轉化乙醇。美國每年糧食出口量佔世界的35%,近幾年,美國用20%~25%玉米生產乙醇引發世界性乙醇熱,新的能源與人爭糧問題遍及世界,造成糧食短缺。同時近幾年世界糧食生產滿足不了消費的需要,糧食價格創造11年來歷史新高,並使全球糧食庫存連續5年下降。面對這種情況,我們除了積極發展糧食生產外,發展節糧型養牛業當為理智的選擇,把立足點放在發展養牛業將成為我國的長期戰略方向,這對促進我國養牛業落後面貌的改變將會有很大益處。
2.發展養牛業是保證糧食安全的需要
我國家庭菜譜正逐漸從過去以素食為主轉為以肉類為主,牛一生以草為主,它的復胃功能能消化大量秸稈和飼草,其產肉與豬相比可節約糧食40%~50%,發展養牛業可以緩解人畜爭糧和生物能源與人爭糧的矛盾,並可以保證我國畜牧業的健康發展。同時,世界養牛業的發展水平已成為現代農業強國的標志。養牛業的大發展,能為農業提供大量的肥料,促進生態農業循環,保證糧食的增產增收;養牛業的大發展還能為工業提供大量原料,帶動工業發展和市場繁榮,所以,發展養牛業是保證糧食安全的需要。
3.發展養牛業是保證人民身體健康的需要.
我國是世界豬肉消費大國,由於人們從素食轉向肉食後,在我國肉食消費耗量大增。1985年我國年人均肉類消費量僅為20千克,到2000年增到50千克,其中95%為豬肉,而牛羊肉僅佔7千克。從營養的角度看,豬肉含高蛋白、高脂肪、高膽固醇,如果適當調整一下飲食結構,改多吃豬肉為多吃牛肉、多喝牛奶,結果就大不一樣了。發展養牛業將會給人們提供大量的牛肉、牛奶等產品,逐漸在人們飲食結構中增加牛產品食用量,自然會保證身體健康。
發展養牛業是人類的需要我國產業化和都市化正在快速發展,耕地面積不斷減少,加之世界氣候變暖,自然災害頻發,所有這些都給我國的糧食生產造成嚴重威脅。
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的糧食消費不僅是中國的問題,而且會影響到整個世界。我國是個負責任的大國,應積極發展養牛業,養牛業的發展壯大,將增強我國國際農業強國的地位,同時逐步推動國人多食節糧型肉類。
富國強民一直是中華民族的遠大目標,如今,我國正向著富國的目標大踏步前進。按照我們的生活水平,根據專家建議,每個中國人早餐喝250毫升牛奶,中午吃一餐牛肉菜,晚上喝一杯酸奶,這是多數人可以辦到的。因此積極發展養牛業,提高養牛業水平和質量,為人民提供充足的牛產品供應市場,是廣大畜牧戰線科技人員的重要責任。

❾ 對於畜牧業這個行業的前景怎麼樣,有什麼不錯的前途

1、國家重視。中國是農業大國,黨和政府十分關心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中國的強盛離不開農村的發展,大力發展畜牧業是農村三大出路之一。發展畜牧業,可以帶動加工業,促進種植業,解決農村勞動力就業。
2、生活水平的提高,離不開畜牧業的發展。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民生活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肉、蛋、奶等畜產品的需求將不斷增加.發展畜牧業,滿足人們對畜產品日益增加的需要,提高畜牧業生產水平和經濟效益,保障畜產品安全衛生,需要大量的動物科學專業人才。

閱讀全文

與我國畜牧業的經濟形勢主要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幸福如何擁有密爾 瀏覽:794
聊齋的故事怎麼來的 瀏覽:291
在鄭州怎麼申請一個健康證 瀏覽:600
網上婚姻登記怎麼辦 瀏覽:44
平安夜用什麼數字代表愛情 瀏覽:323
下列哪個故事是體現了愛國精神 瀏覽:555
瓦特有哪些科學故事 瀏覽:397
網上預約健康證為什麼顯示滿員 瀏覽:278
為什麼事業單位考核沒有獎金 瀏覽:854
包菜和醋能做什麼事業 瀏覽:114
如何認識經濟的概念 瀏覽:307
兒童健康檢查記錄表哪裡辦 瀏覽:525
蘭州疫情健康證明怎麼辦理 瀏覽:203
美女看守所逃跑什麼電視劇 瀏覽:217
幸福西餅2021年全國有多少家門店 瀏覽:221
九九年出生的男孩婚姻如何 瀏覽:519
鄉村愛情小爽扮演者多少歲 瀏覽:199
健康管理師工資待遇怎麼樣 瀏覽:485
考過健康管理師證書後如何深造 瀏覽:365
有什麼美女角色特別多的手游 瀏覽: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