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福建省南平市
南平市地處福建省北部、閩江上游,介於東經117°00′至119°25′、北緯26°30′至28°20′之間,是福建北大門,俗稱「閩北」。西與江西省接壤,北與浙江省毗鄰。境內低山廣布,地貌特徵以丘陵、山地為主,有武夷山、杉嶺、仙霞嶺、鷲峰山四大山脈,其中武夷山脈主峰黃崗山海拔2158米,是華東大陸最高峰。南平市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常年平均氣溫17℃—19℃,日照1700—2000小時,無霜期250—300天,年平均降雨量1684—1780毫米。南平市歷史悠久,是福建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土著人在此繁衍生息。十個縣市的建縣歷史都在千年以上,這在福建省九個地市中是絕無僅有的。隋唐、五代十國時期,閩北兩次成為福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宋代,閩北的經濟、文化發展繁榮,建陽、建安(今建甌)二縣刻書佔全國三分之一強,閩北印刷業十分發達,建陽麻沙成為全國三大印刷中心之一。
閩北文化積淀深厚,是福建文化的發源地之一,閩越文化的搖籃,被譽為「閩邦鄒魯」、「道南理窟」。歷史上,閩北人才輩出,曾出過2000多位進士和17位宰相,如邵武的李綱、浦城的真德秀、建甌的楊榮等。歷史文化名人如朱熹、宋慈、辛棄疾、陸游、蔡襄、楊時、柳永、嚴羽等都曾在閩北留下足跡。特別是朱熹在閩北「琴書五十載」,當代哲學家蔡尚思賦詩盛贊:「東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國古文化,泰山與武夷」。
南平市是福建轄區面積最大的設區市,面積2.63萬平方公里,轄延平區、邵武市、武夷山市、建甌市、建陽市、順昌縣、浦城縣、光澤縣、松溪縣、政和縣,共116個鄉鎮、23個街道辦事處,1622個村委會、210個社區居委會,2007年末戶籍人口306萬人。南平地處福建省北部,俗稱「閩北」,與浙江、江西交界。南平既是福建轄區面積最大的設區市,又是福建拓展經濟發展腹地的前沿基地.
南平市的重點產業主要包括木竹製品、紙業、食品加工、精細化工、電線電纜、汽車配件、紡織服裝7個產業集群,以及旅遊業、電子器材業、機械製造業、冶金建材業等。
南平森林資源豐富,素有「南方林海」、「中國竹鄉」之稱。全市山地面積3234萬畝,其中有林地2942萬畝,約佔全省三分之一;林木蓄積量 1.43億立方米,約佔全省林木蓄積量的三分之一;森林覆蓋率74.5%,居福建省各設區市之首;竹林面積554萬畝,毛竹林面積535萬畝,約佔全國的十分之一、全省的二分之一;毛竹立竹量9億株,每年可提供商品竹7438萬根,林業部命名的「中國竹子之鄉」就有3個在南平(即建甌、順昌、武夷山)。
南平境內河流眾多。人均水資源9018立方米,是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倍。水能資源豐富,理論蘊藏量387萬千瓦,其中可開發蘊藏量150萬千瓦,均居福建省第一位,目前,已經開發110萬千瓦,占可開發量的三分之二。
南平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的礦產有70種,已探明儲量的礦產有46種,大中型礦產產地38處,其中鈮鉭礦儲量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石灰石、花崗岩、黃金、硫鐵礦、螢石礦、蛇紋石礦、石墨礦等礦石儲量居福建省第一位。
南平是動植物資源的寶庫。據初步考察,有動物獸類近百種,約佔全國1/4;鳥類近400種,佔全國1/3多;兩棲類33種,魚類60種,昆蟲2000多種,植物1700多種。有79種野生動植物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對象,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的有17種。
南平風景名勝眾多。北部有武夷山,她是全國僅有的4個「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地之一,集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於一身;南部有閩江上游水口電站庫區形成90平方公里的延平湖;還有其他一至三級中高檔旅遊資源實體180多處,形成了具有閩北特色的大武夷旅遊體系。
Ⅱ 建國以來,福建經濟為什麼會不如其他沿海省份
前幾位說的有一定道理。
一者是因為戰備前沿的原因,大型項目比較少。但是閩南地區的民間經濟力量還是很強的。
另外,與東南沿海各地區相比較,福建沒有很明顯的優勢。
福建多山,特別是閩北地區,經濟腹地比較小。(這一點與長江三角洲地區有很大的差距)
與珠江三角洲地區相比較,也有一些不足之處(比如港澳的影響)
綜合而言,福建要克服自身的一些不足,還要政治氣候的變化。(台灣對於福建來說,既有可能帶來威脅,也有可能帶來機遇。)
我現在在福建求學,對這邊多少有點了解,其實還是個蠻不錯的地方。
Ⅲ 閩北經濟開發區的園區概況
閩北經濟開發區作為閩北新興發展區域的產業基地,閩北經濟開發區具有不可比擬的後發優勢。開發區地處長三角經濟圈、珠三角經濟圈、海峽西岸經濟圈的疊合區內,是福建沿海通往浙江、上海等經濟發達地區的重要通道,既有承接「經濟三圈」產業轉移的區位優勢,同時又起到沿海向內陸拓展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區內擁有航空、鐵路、高速公路為一體的交通網路,北距武夷山機場26公里,橫南鐵路貫穿而過,浦南、武邵、寧武3條高速公路的在此匯聚。2009年底即將開工建設的京福高速鐵路,時速達每小時350公里,位於位於興田組團北側。規劃中的武夷山國際機場距開發區僅10公里。屆時,開發區將處在福建北部立體交通體系的樞紐中心,成為福建縱深推進海西建設的前鋒。
按照前瞻性、高起點的建設理念,開發區聘請國內一流設計單位進行規劃設計,建成了高等級的「七通一平」產業平台,現已初具現代化工業園區的規模。目前閩北最寬的崇陽溪大橋已建成通車;42米寬的園區內主幹道基本建成,長約5公里;雙向六車道的跨鐵路立交橋即將建成;此外,變電站、自來水廠、污水處理廠等設施配套齊全;建成工業標准廠房20萬平方米,為企業搭建起創業平台。園區優越的條件吸引了各地的企業家,截至目前,開發區共引進入園企業71家,合同總投資58.75億元,注冊資金7.88億元,已投產企業8家,初步形成竹木加工、機械製造、電子科技等三大產業群為支柱的園區經濟格局。
當前,閩北經濟開發區將面臨千載難逢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把「海峽西岸」寫入「十一五」規劃建議,國務院通過了《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把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上升為中央的戰略部署,從區域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建陽市成功申報中央蘇區縣,將參照執行西部地區政策。閩北經濟開發區將緊緊抓住這一重要歷史機遇,以加快發展為主線、以體制創新為動力,抓緊研究制定新的發展方向、招商政策和建設目標,努力把開發區建設成為海峽西岸經濟區綠色腹地思想解放的先行區、體制創新的試驗區、資金技術的聚集區、產業升級的示範區。
Ⅳ 閩北是什麼地方
北閩,位於福建省北部,也稱閩北。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17°12′—119°12′,北緯26°14′-28°02′之案間,東北與浙江省相鄰,西北與江西省接壤,東南與寧德地區交界,西南與三明市毗連,是福建通往全國的主要門戶之一。
北閩,是福建最早開發的內陸腹地,新石器時期是古越人棲息之地。
(4)閩北的經濟發展怎麼樣擴展閱讀:
閩北方言以建甌話為代表,分布在建溪流域,包括建甌、建陽、武夷山、松溪、政和、浦城南部、南平北部、順昌東部等八縣(市、區),以及寧德地區周寧、屏南二縣西部邊界的小部分地區和台灣小部分地區。除台灣外,這個地區大體就是唐宋以來建州、建寧府轄地。
在閩北方言區內,另有被客贛化的邵武方言、吳化的浦城方言和北方方言化的南平土官話等幾種分別被異化的閩北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