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湖北省荊州市洪湖市經濟開發區大興工業園郵編是多少
郵編查詢
433299 湖北省荊州市洪湖市大興經濟開發區
Ⅱ 武漢有哪幾個經濟開發區,分別是什麼,希望有詳細資料
國家級開發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
國家級出口加工區:武漢出口加工區
省級開發區:
武漢吳家山台商投資區、
武漢陽邏經濟開發區、
武漢江漢經濟開發區(武漢江北民營科技園)、
武漢江岸經濟開發區、
武漢洪山經濟開發區、
武漢蔡甸經濟開發區、
武漢江夏經濟開發區、
武漢盤龍城經濟開發區、
武漢漢南經濟開發區、
武漢武昌經濟開發區、
武漢漢陽經濟開發區、
武漢青山經濟開發區、
武漢硚口經濟開發區。
Ⅲ 荊州是指哪裡荷夷指哪國
荊州
荊州之名源於《尚書·禹貢》:「荊及衡陽惟荊州」,為古九州之一;以原境內蜿蜒高聳的荊山而得名。荊是古代楚國的別稱,因楚曾建國於荊山,故古時荊、楚通用。沙,始稱津或江津,歷
文化名城——荊州
為江陵縣的重要商埠和碼頭。
荊州歷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人類就在這里創造了大溪文化等原始文化。荊州系楚文化的發祥地,春秋戰國時屬楚。楚文王元年(公元前689年),楚國遷都於郢(今荊州區紀南城),都郢400餘年。秦屬南郡,定治江陵,故常以南郡喻荊州。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設立荊州刺史部,東西漢時皆屬南郡。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分荊州,後歸吳荊州,定治南郡。晉永和八年(352年),荊州定治江陵。南北朝時,齊和帝、梁元帝、後梁、蕭銑皆以荊州為國都。
隋開皇二年(582年),因與後梁聯姻,罷總管府;開皇七年並後梁,又置江陵總管;二十年改為荊州總管。大業初,復稱南郡。唐貞觀元年(627年)屬山南道;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山南道分為東、西道,屬山南東道江陵府,設荊州大都督府,至德後置荊南節度使。上元元年(760年),以江陵為南都,改荊州為江陵府;次年(761年)罷都。五代十國時(925年),荊南節度使高季興割據荊、歸、峽
荊州城區
三州,稱南平王,國都設江陵。
明洪武九年(1376年)湖廣行省改置湖廣承宣布政使司,荊州府改屬河南布政司;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荊州府復屬湖廣布政使司。清康熙九年(1670年)置上荊南道,駐荊州府;雍正十三年(1735年)上荊南道更名荊宜施道;光緒三十年(1904年)荊宜施道更名荊宜道。民國元年(1911年)1月,荊州府裁府留縣,所轄各縣直屬荊宜道;1914年荊宜道更名為荊南道;1921年8月復稱荊宜道。1932年為湖北省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36年改為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區。
近代
1949年7月成立荊州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荊州專區),專署駐江陵縣荊州鎮,轄荊門
鳳凰涅槃——荊州城
、京山、鍾祥、天門、潛江、公安、松滋(駐新江口鎮)、江陵等8縣;同月,析江陵縣之沙市鎮建沙市市,屬省轄市。同年設沔陽專區,專署駐沔陽縣(1951年駐沔陽縣新堤鎮),轄沔陽(駐仙桃鎮)、漢川、漢陽(駐蔡甸鎮)、嘉魚、蒲圻、監利、石首等7縣及新堤辦事處。1950年撤銷新堤辦事處,改設新堤鎮,歸沔陽縣領導。1951年5月26日,荊州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改為「湖北省人民政府荊州區專員公署」;同年,撤銷沔陽專區,將沔陽(駐仙桃鎮)、監利、石首3縣劃歸荊州專區;漢川、漢陽2縣劃歸孝感專區;嘉魚、蒲圻2縣劃歸大冶專區。[2]
1952年由沔陽縣析置洪湖縣,駐洪湖。1953年由公安、松滋、石首3縣析置荊江縣,駐陡湖堤;同年2月,五三農場成立;7月1日,全國第一次人口普查,荊州地區總人口541.02萬人。1955年撤銷荊江縣,並入公安縣,公安縣遷駐原荊江縣址陡湖堤,原公安縣城關改名為南平鎮;同年,沙市市劃歸荊州專區管轄。1960年以江陵縣的沙洋鎮設立沙洋市,由荊州專署領導。1961年撤銷沙洋市,改設為沙洋鎮,劃歸荊門縣領導。1968年3月27日,荊州地區革命委員會成立。[2]
1970年,荊州專區改稱荊州地區,地區駐江陵縣,轄沙市市及江陵、荊門、鍾祥、京山、監利、石首(駐綉林鎮)、天門、潛江、沔陽(駐仙桃鎮)、洪湖(駐新堤鎮)、公安(駐陡市鎮,即原陡湖堤鎮)、松滋(駐新江口鎮)等12縣。1975年全地區「撤區並社」,撤銷119個區(鎮),將721個小公社合並為221個大公社。1978年10月,撤銷荊州地區革命委員會,設立地區行政公署。
1979年沙市市改由省直轄;由荊門縣的城關鎮及附近地區設立荊門市,由荊州地區領導。1983年3月,全區開展「政社分開,建立鄉政權」,公社、管理區、生產大隊和縣轄鎮分別改為105個區,596個鄉,5720個村和58個縣轄鎮;8月19日,國務院批准荊門市升為地級市;撤銷荊門縣,將荊門縣的行政區域並入荊門市(1985年設立東寶區、沙洋區)。
1986年5月2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石首縣,設立石首市(縣級)。1987年7月31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7]130號)撤銷洪湖縣,設立洪湖市(縣級)。1987年9月28日,公布省批準的撤區並鄉方案:全區設鄉鎮和市轄辦事處240個,其中鄉67個、鎮158個、辦事處15個。1990年7月1~10日,開展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區總人口為10919475人,總戶數2601461戶。[2]
1994年9月29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4]99號):
(1)撤銷荊州地區、沙市市、江陵縣,設立荊沙市(地級),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沙市區北京路。
(2)荊沙市新設沙市區、荊州區和江陵區。沙市區轄原沙市市的解放路、崇文路、中山路、勝利路、朝陽路5個街道辦事處和立新、關沮、聯合、羅場4個鄉,區人民政府駐北京路;荊州區轄原江陵縣的荊州、川店、馬山、李埠、彌市5個鎮和紀南、八嶺山2個,區人民政府駐荊州鎮;江陵區轄原江陵縣的郝穴、觀音壋、岑河、資市、灘橋、熊河、白馬寺、沙崗、普濟9個鎮和馬家寨、秦市2個鄉,區人民政府駐郝穴鎮。
(3)荊沙市轄原荊州地區的松滋縣、公安縣、監利縣、京山縣和新設的沙市區、荊州區、江陵區。原荊州地區的仙桃市、潛江市、天門市、鍾祥市、石首市、洪湖市由省直轄。湖北省政府批准,鍾祥市、石首市、洪湖市由荊州市代管。
1995年12月29日,民政部批准(民行批[1995]86號)撤銷松滋縣,設立松滋市。1996年11月20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6]99號)將荊沙市更名為荊州市。1996年12月2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6]111號)將荊州市管轄的京山縣劃歸荊門市管轄和將荊州市代管的鍾祥市劃歸荊門市代管。全市總面積14032平方千米,人口約613.8萬人,市政府駐沙市。轄沙市、荊州、江陵3區,公安、監利2縣,代管松滋、石首、洪湖3個縣級市。
1998年7月2日,國務院批准撤銷荊州市江陵區,設立江陵縣。縣人民政府駐郝穴鎮。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荊州市總人口6279990人。其中:沙市區591572人、荊州區585578人、公安縣1009690人、監利縣1363132人、江陵縣389653人、石首市602649人、洪湖市877775人、松滋市859941人。
2001年,荊州市轄荊州、沙市2個區,公安、監利、江陵3個縣和松滋、石首、洪湖3個縣級市。全市轄103個鄉鎮、l2個街道,421個居委會、2927個村委會,24476個村民小組。全市國土面積14067平方千米,其中市區面積l558平方千米,市區建成面積53平方千米。2004年末,全市轄2個市轄區、3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共有12個街道、88個鎮、14個鄉。
2行政區劃編輯
截至2012年10月22日,荊州市國土面積1.41萬平方公里,下轄荊州、沙市兩區,江陵、公安、監利三縣和松滋、石首、洪湖三市,和一個經濟開發區荊州經濟開發區。總人口640萬,其中中心城區面積59平方公里,人口75萬。[3]
荊州區位於湖北省中南部。東經111°54′—112°19′,北緯30°6′—30°39′。面積1046平方千米。年末總人口572052人。轄3個街道、7個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湖北荊州城南經濟開發區)。共有36個居委會、119個村委會。區人民政府駐荊州市荊州中路80號。郵編:434020。行政區劃代碼:421003。
沙市區位於湖北省中南部。面積469平方千米。2004年末總人口550633人。轄6個街道、4個鎮、1個鄉。共有87個居委會、91個村委會。區人民政府駐荊州市文化宮路。郵編:434000。行政區劃代碼:421002。
江陵縣位於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腹地、荊江河段北岸。全縣版圖呈馬鞍形,東西距53.5千米,南北距36.2千米。面積1032平方千米。2004年末總人口373027人。轄7個鎮、2個鄉。共有13個居委會、203個村委會。省管江北監獄、三湖農場、六合垸農場在轄區之內。縣人民政府駐郝穴鎮。郵編:434101。行政區劃代碼:421024。
松滋市位於湖北省南部,長江南岸。南鄰湖南省石門縣和澧縣。面積2235平方千米。2004年末總人口869327人。轄14個鎮、2個鄉、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湖北松滋經濟開發區(。共有31個居委會、243個村委會。市人民政府駐新江口鎮。郵編:434200。行政區劃代碼:421087。
公安縣位於湖北中南部,長江南岸。東徑111°48′—112°25′,北緯29°37′—30°19′。南鄰湖南省安鄉縣和澧縣。南北長75千米,東西長51千米。面積2257.5平方千米。年末總人口1026895人。轄14個鎮、2個鄉、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湖北公安經濟開發區)。共有60個居委會、326個村委會。縣人民政府駐斗湖堤鎮。郵編:434300。行政區劃代碼:421022。
石首市位於湖北省南部。東經112°13′—112°48′,北緯29°30′—29°57′。南鄰湖南南縣、安鄉、華容、北抵江陵、東靠監利、西接公安。面積1427平方千米。年末總人口614106人。轄2個街道、11個鎮、1個鄉、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湖北石首經濟開發區)。共有29個居委會、274個村委會。市人民政府駐綉林街道辦事處。郵編:434400。行政區劃代碼:421081。
監利縣位於湖北省南部,長江北岸,隔江與湖南省岳陽、華容縣相鄰。面積3118平方千米。年末總人口1378957人。轄18個鎮、3個鄉、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湖北監利經濟開發區)。共有65個居委會、767個村委會。縣人民政府駐容城鎮。郵編:433300。行政區劃代碼:421023。
洪湖市位於湖北省南部,長江與東荊河之間,西南隔長江與湖南省臨湘縣相鄰。東經113°07′—114°05′,北緯29°39′—30°02′。面積2519平方千米。年末總人口897186人。轄2個街道、14個鎮、1個鄉、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湖北洪湖經濟開發區、洪湖府場經濟開發區)。共有40個居委會、448個村委會。市人民政府駐新堤街道辦事處。郵編:433200。行政區劃代碼:421083。
荊州經濟開發區、荊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簡稱荊州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區域人口10萬餘人,轄區面積約60平方公里。荊州開發區是湖北省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建有國家級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
荷夷
【荷夷】:台灣的荷蘭蠻子
鄭成功《復台》
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
田橫尚有三千士,茹苦間關不忍離。
第一句意思就是披荊斬棘去開辟荒蕪了的寶島台灣,驅逐荷蘭侵略者.第2句是說艱苦奮戰了十來年,才攻克被荷蘭夷竊據的台灣,收復了祖先的基業。第3句化用田橫的典故,表明自己不願稱臣於清的心跡。「三千」泛指多數,「客」則指自己所率之將士。第4句表示不忍離開寶島,將在那裡茹苦含辛開發寶島的決心。
.
Ⅳ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行政區域是哪個區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實行「政區合一」管理體制,屬於武漢市政府直接管轄。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始建於1991年,1993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00年4月,國務院批准同意在開發區內設立武漢出口加工區。經過五次託管擴容(1996年託管蔡甸區沌陽、沌口兩街;2006年託管蔡甸區軍山街;2010年託管漢陽區10平方公里共建區;2014年4月經濟託管洪湖新灘新區,2014年12月整體託管漢南區),開發區規劃控制面積489.7平方公里。
(4)洪湖經濟開發區在什麼地方擴展閱讀: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實行「小政府、大社會」的管理體制,工委、管委會代表市委、市政府統一管理開發區各項社會經濟事務。1993年國家正式批准設立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後,武漢開發區經歷四次託管擴容,開發區規劃控制面積202.7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00平方公里。
1996年,武漢開發區首次託管蔡甸區沌陽街道、沌口街道兩個行政街道,開發區面積達到90.7平方公里,產值29.89億元,通過三年招商引資,1999年開發區產值達100億元。
Ⅳ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屬於哪個區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它不屬於哪個區,它是武漢的獨立轄區。
開發區位於武漢市西南,長江以北,東經114度9分,北緯30度29分,瀕臨長江,地處市區武漢三環線和武漢外環線之間。開發區發展腹地廣闊,區位優勢明顯。2014年,工業產值突破5000億。距離市中心及漢口火車站、武昌火車站約30分鍾路程,距武漢天河國際機場約40分鍾路程。開發區實行「小政府、大社會」的管理體制,工委、管委會代表武漢市委、市政府統一管理開發區各項社會經濟事務,為武漢市的獨立轄區。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南區)始建於1991年,1993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00年4月,國務院批准同意在開發區內設立武漢出口加工區。
經過五次託管擴容(1996年託管蔡甸區沌陽、沌口兩街;2006年託管蔡甸區軍山街;2010年託管漢陽區10平方公里共建區;2014年整體託管武漢漢南區;2014年4月經濟託管洪湖新灘新區,2014年12月整體託管漢南區),開發區規劃控制面積489.7平方公里。
Ⅵ 荊州市在哪裡,荊州市在哪個省,荊州屬於哪個市
荊州市在湖北省,是湖北省的地級市,不屬於任何一個市。
荊州市地處湖北中南部、長江中游、江漢平原腹地,位於東經111°15°—114°05°,北緯29°26°—31°37°。荊州東連武漢、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荊門、襄陽。
截至2018年11月,荊州市下轄荊州、沙市兩區,江陵、公安、監利三縣和松滋、石首、洪湖三市。市政府駐地沙市區。
1、荊州區
荊州區位於湖北省中南部,東經111°54′—112°19′,北緯30°6′—30°39′。轄3個街道、7個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湖北荊州城南經濟開發區),共有36個居委會、119個村委會。區人民政府駐荊州市荊州中路80號。
2、沙市區
沙市區位於湖北省中南部,轄5個街道、3個鎮、3個鄉,共有87個居委會、91個村委會。區人民政府駐荊州市文化宮路。
3、江陵縣
江陵縣位於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腹地、荊江河段北岸。轄7個鎮、2個鄉,共有13個居委會、203個村委會。省管江北監獄、三湖、六合垸農場在轄區之內。縣人民政府駐郝穴鎮。
4、公安縣
公安縣位於湖北中南部,長江南岸。東徑111°48′—112°25′,北緯29°37′—30°19′。轄14個鎮、2個鄉、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湖北公安經濟開發區),共有60個居委會、326個村委會。縣人民政府駐斗湖堤鎮。
5、松滋市
松滋市位於湖北省南部,長江南岸。轄14個鎮、2個鄉、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湖北松滋經濟開發區),共有31個居委會、243個村委會。市人民政府駐新江口鎮。
6、石首市
石首市位於湖北省南部,東經112°13′—112°48′,北緯29°30′—29°57′。轄2個街道、11個鎮、1個鄉、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湖北石首經濟開發區),共有29個居委會、274個村委會。市人民政府駐綉林街道辦事處。
7、監利縣
監利縣位於湖北省南部,長江北岸,隔江與湖南省岳陽、華容縣相鄰。轄18個鎮、3個鄉、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湖北監利經濟開發區),共有65個居委會、767個村委會。縣人民政府駐容城鎮。
8、洪湖市
洪湖市位於湖北省南部,東經113°07′—114°05′,北緯29°39′—30°02′。轄2個街道、14個鎮、1個鄉、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湖北洪湖經濟開發區、洪湖府場經濟開發區),共有40個居委會、448個村委會。市人民政府駐新堤街道辦事處。
Ⅶ 武漢有幾個經濟開發區2021
對於剛來武漢沒多久,特別是在經濟開發區生活的朋友,可能會被武漢的區域劃分給繞暈。例如武漢經濟開發區和東湖高新區的市民,時常不清楚自己到底屬於哪個區,那武漢的區域劃分到底是怎樣的呢?這次就幫大家弄清楚。Ⅷ 請問湖北地區有多少個,哪些經濟開發區 詳細資料,獎30分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
始建於1991年,1993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管理范圍192.7平方公里,其中102平方公里為新開發區域。開發區建成區已達40平方公里。2000年4月,國務院批准同意在開發區內設立湖北武漢出口加工區,規劃面積2.7平方公里,首期已開發0.7平方公里。
武漢盤龍城經濟開發區
原名為武漢市黃陂灄口經濟發展區,成立於1992年12月,原轄區為灄口鎮,國土范圍157.5平方公里,1993年,黃陂縣成立灄口經濟發展區管理委員會,屬縣人民政府派出機構。2000年4月,黃陂縣改區後,劃出42平方公里交發展區管委會封閉託管。2003年5月,經市開發區管理辦公室同意,更名為武漢盤龍城經濟開發區,履行職能不變。同年9月,區人民政府將岱黃高速公路以西另外7個村劃入開發區託管,區域行政區劃范圍為88平方公里2005年,國家發改委和省政府重新審核批准為省級開發區,核定規劃建設面積20平方公里。
武漢陽邏經濟開發區
武漢陽邏經濟開發區是湖北省級開發區,位於武漢東部重鎮――陽邏,西距武漢中心城區20公里,是武漢的「東大門」
武漢青山經濟開發區
湖北省武漢市市轄區冶金大道
武漢蔡甸經濟開發區
屬省級開發區,規劃控制面積197平方公里,其中169平方公里為武漢新區規劃范圍,占武漢新區規劃面積368平方公里的45.92%。開發區位於武漢市西南部,緊臨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距武漢市中心 10公里 ,距漢口火車站、武漢港各 20公里 ,距天河國際機場20多公里,距連接京廣線和京九線通往武漢新區的專用鐵路和貨站僅 3公里 ,距離年吞吐能力1000萬噸的長江滾裝碼頭 7公里 。
武漢漢南經濟開發區
省級經濟發展區,緊鄰京珠、滬蓉高速交匯口和長江,建設於1997年,是漢南區政府按照產業「集中連片、合理布局、資源共享、高起點高標准」的原則,以武漢至洪湖高速公路為走廊,依託武漢汽車及機電產業聚集區建設的工業園區
武漢江夏經濟開發區
(原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廟山小區)是武漢市人民政府1992年批准成立的區級開發小區,2004年國家對開發區清理,保留為省級開發區,規劃面積核減到12.93平方公里,並更名為武漢江夏經濟開發區。開發區位於武漢市東南部湯遜湖畔,北靠享有「華中矽谷」之稱的東湖開發區,南接武漢衛星城江夏紙坊街,周鄰23所大專院校、56個科研所。原總規劃面積30平方公里,一期開發建設的11.2平方公里小區於2001年被拓為武漢科技新城的重要一冀,是武漢「中國光谷」的主要發展區。
武漢洪山經濟開發區
2006年,武漢洪山經濟開發區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復同意,並經由國家法改委公告,正式升格為升級開發區,成為武漢市7個中心城區中率先通過國家開發區清理整頓的省級開發區,這為洪山開發區的後續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和發展空間。 答案補充 湖北樊城經濟開發區
湖北樊城經濟開發區位於襄樊市樊城區太平店鎮,該鎮系「中國鄉鎮之星」、「全國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示範區」、「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開發區2003年元月被省政府開發辦、體改委批准為省管開發區,控制面積17平方公里,規劃面積5.4平方公里,距襄樊市中心35公里,臨近孝襄、襄渝高速、方圓有襄樊、武當山兩個飛機場,襄渝鐵路、316國道,漢江均穿過開發區,並設有陳家湖火車站一個,漢江30噸級碼頭兩座,交通便利。
湖北荊門沙洋經濟開發區
沙洋經濟開發區位於沙洋城區西北部,規劃面積433公頃。2002年12月經荊門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4年5月正式掛牌運作。2006年4月經國家發改委批准升格為省級經濟開發區。
荊門鍾祥經濟開發區
鍾祥經濟開發區地處鍾祥市城區西南,成立於1994年7月,1996年11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05年12月經國家發改委審核為省級開發區,規劃面積4.1平方公里。 開發區基礎設施配套,功能完善。自開發區建設啟動以來,已投入9200萬元,配套完善了園區供排水、供電、道路、通訊、天然氣等基礎設施。 答案補充 十堰東城經濟技術開發區
十堰市東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地處十堰城區東部,成立於1992年,屬省管開發區,行政區劃面積18平方公里,規劃用地面積7平方公里,與正在修建的"漢十"高速公路出口緊連。襄渝鐵路、207國道及市區北環路橫貫東西,黑龍江路南北聯接。
十堰西城經濟技術開發區
湖北省十堰市西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於一九九二年,是全國百家"國家級鄉鎮工業東西部合作示範區"之一,是省管"台商投資區",西城開發區規劃面積4.8平方公里,現有面積1.8平方公里,國土總面積15706畝, 答案補充 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
湖北省和長江沿岸的重點開發區,位於沿江對外開放城市-黃石市四個城區的中心部位,坐落在風光秀麗的省級風景名勝區--磁湖風景區內。區域面積30平方公里,自南向北分為出口加工園區、磁湖高新技術產業區和花湖商貿綜合區三個功能區。
鄂州經濟開發區
鄂州經濟開發區位於湖北省東部,西鄰省會武漢。地處市中部,北望長江,東靠長港,南接武黃高速公路,西臨武漢輕軌,市級公路環區而行,區道路四通八達,各類企業數千家,轄原樊口轄區,杜山鎮杜山村,蒲團鄉。
湖北黃岡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黃岡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 2000 年 7 月 6 日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的省級高新區,面積為 5 平方公里,位於黃州科技經濟開發區內,東起明珠大道,南至沿江大道,北起 106 國道,西至沿湖路。
Ⅸ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屬於哪個區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屬於漢南區,始建於1991年,1993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經過五次託管擴容(1996年託管蔡甸區沌陽、沌口兩街;2006年託管蔡甸區軍山街;2010年託管漢陽區10平方公里共建區;2014年4月經濟託管洪湖新灘新區,2014年12月整體託管漢南區),開發區規劃控制面積489.7平方公里。
Ⅹ 洪湖 在那個省份 在那個城市
洪湖市,隸屬於湖北省荊州市。
洪湖市,地處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東南端,以境內最大的湖泊——洪湖而命名,地跨東經113°07′~114°05′,北緯29°39′~30°12′之間。
洪湖市內共有大小湖泊102個,境內洪湖是中國重要的濕地自然保護區,被譽為「湖北之腎」,洪湖市系武漢城市圈觀察員城市 、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成員單位、全省第二批城鄉一體化試點城市。
荊州市地處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腹地,總面積1.41萬平方公里。荊州是一座古老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濱江城市。「禹劃九州,始有荊州。」荊州建城歷史長達3000多年。自公元前689年楚國建都紀南城,先後有6個朝代、34位帝王在此建都。
(10)洪湖經濟開發區在什麼地方擴展閱讀: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4月,洪湖市轄新堤、濱湖兩個街道辦事處,螺山、烏林、龍口、燕窩、新灘、峰口、曹市、府場、戴家場、瞿家灣、沙口、萬全、汊河、黃家口14個鎮,老灣回族鄉1個鄉,大同湖、大沙湖、小港3個管理區。
截至2019年,荊州市下轄荊州、沙市兩區,江陵、公安、監利三縣和松滋、石首、洪湖三市。市政府駐地沙市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