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陝西榆林的經濟產業是什麼
以第二產業為主,重工業採掘和原材料工業佔主導。
⑵ 陝西榆林的經濟產業是什麼
榆林的工業有四大支柱產業:
煤炭、油氣、電力、化工,全市工業總產值235.5億元,增長33.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00.45億元,,煤炭產量達到4405.4萬噸,天然氣9.5億立方米,,原油410萬噸,精甲醇32.86萬噸,。市內發電量39.52億千瓦時。
榆林農業支柱產業:
黃河灘棗、大明綠豆、陝北羊子、陝北洋芋、沙漠蔬菜和三邊蕎麥等六大名牌產品,都是具有廣闊市場的「無公害綠色產品」,其中大明綠豆、紅小豆、蕎麥遠銷港澳台、日本等海內外各地,榆林已成為全國著名的小雜糧主產區。
榆林地方傳統工業
地方傳統工業名優產品毛線、毛毯、地毯、皮革、羊毛防寒服質優價廉,滿載著榆林人民的淳樸靈秀而享譽四方。
⑶ 國民經濟的支柱是什麼
國民經濟的支柱是平衡,謀求「動態平衡」是解決當前國民經濟棘手難題的新思路。所謂的「動態平衡」,是借鑒物理學的一種思維,指系統在不斷運動和變化情況下保持的一種宏觀平衡。
當前國民經濟的核心涉及市場與政府、國企競爭力提升與國家宏觀調控之間的平衡。這些平衡可以在對立中尋找統一。
相關簡介:
國民經濟今天能取得相當成績,正是因為在某種程度上基本做到了一種「動態平衡」:即在黨對國有經濟的全面領導與影響的基礎上,通過對國有資本的有伸有縮,對國企管控的有松有緊,對計劃調控的靈活應變,實現了我國國民經濟轉型、激流勇進過程中的「動態平衡」規制之路。
接下來的三年,是國民經濟持續攻堅克難的三年,因此必須進一步實現新的「動態平衡」:即在新矛盾、新問題不斷涌現的同時,積極尋找新的秩序規則的構建。
⑷ 中國各省的支柱產業分別是什麼
1、珠江三角洲一塊的省份以輕工業、服務業為主、農業。例如廣東,支柱產業是製造業(輕工業,來料加工);
2、長江三角洲一塊的省份以輕工業、進出口製造業、金融業為主。例如浙江,支柱產業是製造業(輕工業);
3、東北三省主要重工業、林業為主。例如吉林,支柱產業是汽車(工業製造)化工;
4、中南省份以運輸業、輕工製造業為主。河南,支柱產業是農業(糧食主產區)輕工業(食品加工業);
5、西北以服務業、農林牧業為主。陝西,支柱產業是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
(4)榆林經濟支柱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支柱產業的主要特點:
1、強調大規模產出。支柱產業著重強調產業的凈產出占國民經濟或地區經濟的比重。
2、強調現在。現在比重大的產業就是支柱產業,即便其比重呈下降趨勢,只要比重還較大,仍可稱為支柱產業。
3、強調發展。支柱產業要求市場擴張能力強、需求彈性高,發展快於其他行業。要求生產率持續、迅速增長,生產成本不斷下降。
4、強調擴大就業。
5、強調帶動作用。支柱產業要求產業關聯度高、長期預期效果好。
6、強調節約能源和資源。
參考資料
網路-支柱產業
⑸ 什麼叫支柱產業
支柱產業,顧名思義猶如整個工業體系的棟梁,支撐著整個工業體系的發展。支柱產業是支撐整個國民經濟的棟梁,支柱產業的發展是我國實現國民經濟現代化的重要保證。支柱產業的確定是國家根據產業現狀、發展和變化趨勢,為取得最大的產業經濟效益,並為使國民經濟協調、快速發展而確定的。我國的支柱產業是機械電子、石油化工、汽車製造和建築業。
⑹ 國民經濟的主導。主體、支柱、基礎分別是什麼
1、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國有經濟,即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
2、國民經濟的主體: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3、國民經濟的基礎:國有經濟。
4、國民經濟的支柱:國有經濟。
⑺ 榆林是陝西最富的地方嗎
「十一五」開局之年,省委、省政府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出發,提出「陝北要實現跨越式發展」。作為「陝北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榆林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上下必須認清形勢,搶抓機遇,增強加快發展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奮起直追,乘勢而上,在「十一五」期間實現全市經濟跨越式發展的新目標。
一、實現跨越式發展是榆林加快發展的必然要求
當前,榆林市已經進入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新階段,同時也面臨很大的發展競爭壓力。全國各地都在你追我趕、競相發展,千方百計搶占競爭制高點。誰發展得速度快、水平高,誰占據的市場份額就大,誰就能掌握經濟發展的主動權。這種競爭會越來越激烈。但從榆林發展現狀來看,要實現跨越式發展還面臨著三大失衡問題和三大瓶頸制約。三大失衡:一是區域內南北經濟發展嚴重失衡。南北縣區的經濟發展差距呈逐步擴大趨勢,2005年南六縣的生產總值僅佔全市的9.7%,人均GDP僅佔到全市平均水平的30%,地方財政收入總和僅佔全市的3.2%。二是城鄉之間收入失衡。200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比全國水平低1452元,比全省水平低249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率為3.4:1。三是產業結構失衡。產業層次低,經濟增長方式主要為投資拉動型、資源輸出型的粗放式增長。三大瓶頸:一是交通運輸、二是水資源、三是生態環境。存在這些問題歸根結底都是發展不快所致,解決這些問題的唯一出路也必須靠發展,而且絕不能是一般的慣性發展,必須是順應發展大勢,打破發展常規,發揮後發優勢,向更高層次邁進的跨越式發展。
實現跨越式發展已具備了良好基礎和條件。經過這些年埋頭苦幹,榆林各項事業都有了長足發展。2005年,全市GDP達到320億元,增長18.1%,由「九五」末佔全省GDP的4.8%提高到8.7%,比「九五」提高了5.4個百分點,綜合實力由全省排名第七位提升到第五位;人均GDP由「九五」的2377元增長到9723元,由全省平均水平的52%提高到99%;增長速度逐年加快(2001年至2005年GDP增長速度呈逐年上升趨勢,分別為:10.8%、15.2%、16.3%、17.5%、18.1%),經濟運行質量不斷提高,經濟發展的協調性不斷改善,這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財力與物力基礎。同時,經過多年的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和對外開放,形成了自主增長、多點支撐的格局,實現了經濟增長方式的明顯轉變,進一步增強了抗風險能力;經過多年打基礎、抓管理、上水平,城市軟硬環境大為改觀,有力提升了城市功能,拓展了發展空間;經過多年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發展思路越來越清晰,也造就了一支過硬的幹部隊伍,全市上下精神振奮,幹事創業的熱情日漸高漲,加快發展的內在活力越來越強。這些都構成了榆林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成為目前榆林大好形勢的顯著標志。從發展大勢上看,榆林跨越式發展的機遇十分難得;從物質基礎上看,榆林跨越式發展的平台已經搭起;從運行軌道上看,榆林跨越式發展的方向已經明確。
二、高點起步,明確跨越式發展的目標任務
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圍繞如何實現跨越式發展,榆林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跨越式發展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以人為本的發展思路,抓住西部大開發的良好機遇,以建設國家能源化工基地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契機,發揮能源資源優勢,挖掘人文資源優勢,打造區位功能優勢,統籌能源產業與相關產業協調發展,統籌能源開發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統籌城鎮與農村、南部與北部、中省企業與地方經濟協調發展,實現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交通建設和生態治理三個方面的突破。據此,提出了跨越式發展的思路:即圍繞建設西部經濟強市、特色文化大市、綠色生態名市三大目標,實施項目帶動、城鎮化帶動、信息化帶動、科教興榆和人才強市五大戰略,大力發展能源經濟、城市經濟、生態經濟、區域經濟四大經濟,實現經濟又快又好發展。
能源經濟和城市經濟是構成經濟強市、特色文化大市的主要載體;生態經濟將在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綠色生態名市建設的同時,打造榆林新興產業集群;區域經濟要成為建設區域中心城市,提高榆林經濟擴張力的功能經濟。四大經濟相互依存,相輔相成。「十一五」期間要以建設國家新型能源化工基地為重中之重,強力推進能源經濟,帶動城市經濟、生態經濟和區域經濟發展,以城市經濟、生態經濟和區域經濟促進能源經濟發展。
三、抓住關鍵,把握好推進跨越式發展的重點
(一)建設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新型能源化工基地
在能源化工基地建設中,一是要積極探索資源開發的新機制。堅持科學合理持續的開發方針,按照新型工業化的要求,走「信息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比較效益高、加工程度高、工業化標准高、環境代價低」的新型工業化發展之路,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煤電及載能基地、煤化工基地、煤油氣鹽化工基地。在開發方式上,堅持有限化、有序化、市場化、鏈條化、生態化和集團化的方針。二是要做大做強五大支柱產業。煤炭。圍繞煤炭資源的轉化利用,建設一批大型現代化礦井,加快整合、改造現有地方礦井,提高生產能力和資源回採率,建設一批地方煤炭工業項目,提升地方煤炭開采水平。「十一五」期間,全市煤炭產量控制在1.5億噸左右,建成我國重要的煤炭生產轉化基地。油氣。提高天然氣生產凈化能力,擴大石油勘探和開采面積,提高生產能力和加工能力。到2010年,天然氣產能達到120億立方米,原油產量達到800萬噸,原油加工能力達到300萬噸。鹽。擴大勘探與開發,提高生產和轉化能力,到2010年,生產能力達到200萬噸。電力。加快「西電東送」火電基地建設,到2010年,形成800萬千瓦火電裝機容量;利用煤電優勢發展載能工業,形成500萬噸載能產品的生產能力;在建設電源點的同時,配合「西電東送」電源點建設,使榆林電網與全國聯網,規劃建設500KV、1000KV超高壓輸變電線路,形成結構合理、運轉協調、安全穩定的供用電網路。化工。以煤轉變為突破口,重點發展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制烯烴等化工工業,同時將煤、氣、鹽等優勢資源進行科學組合,發展精細化工生產,到2010年,力爭形成400萬噸煤制油、600萬噸甲醇、80萬噸聚氯乙烯、50萬噸煤焦油加工生產能力。三是積極發展六大工業集中區。府谷火電載能工業集中區。以坑口火電基地為核心,發展電石、硅鐵、金屬鎂等高載能產業,規劃建設府谷廟溝門、清水川、段寨和郭家灣煤電一體化和府谷150萬噸焦化項目。榆神煤電化工工業集中區。以煤電化工為主導產業,建設大型坑口電廠、甲醇裝置、甲醇制烯烴(MTP)裝置和聚丙烯裝置、煤制油裝置和大型煤電鋁一體化項目,實現煤電化工向精細化工的轉化。榆橫煤化工工業集中區。採用先進的煤液化制油工藝和合成油工藝,形成集煤化工、鹽化工、石油化工、精細化工為一體的國家級、超大型煤化學工業生產基地。榆米綏鹽化工工業集中區。利用煤、氣、鹽綜合配置優勢,以鹽化工產業為核心,規劃建設30萬噸聚氯乙烯、10萬噸氯酸鈉、200萬噸工業鹽、100萬噸純鹼等項目。定靖油氣化工工業集中區。擴大以定靖為中心的石油、天然氣產能建設,提高天然氣凈化能力和石油加工能力。吳堡煤焦化工業集中區。煤炭生產能力達到360萬噸,焦炭生產能力達到200萬噸。
(二)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按照中央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規劃先行、分類指導、試點示範、基礎突破」的工作思路,全面扎實地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要以「強五基、促五化」為重點,把發展生產放在第一位,從解決老百姓飲用水、行路、推廣沼氣、發展庭院經濟、繁榮農村文化等方面入手,把解決民生問題作為重中之重,為整體推進新農村建設打好基礎。全面啟動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百村示範」活動,重點抓好榆陽、綏德兩個示範縣區和靖邊爾德井、米脂高西溝兩個示範村建設,積累經驗,以點帶面,逐步推進。同時,加快新農村建設,要大力實施城鎮化帶動戰略,有效減少農村人口數量,著力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傳統村落向新村鎮、傳統農民向新型農民「三個轉變」。加快城市、工業園區和中心鎮、中心村建設,引導失地農民和農業人口向工業園區和城鎮轉移。要根據白於山區、黃河沿岸土石山區、南部丘陵溝壑區地廣人稀、居住分散的特點,採取整村吊庄移民的辦法,把不適宜居住地區的村民有計劃、有組織地整體搬遷到北部風沙草灘區。
(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高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
圍繞城市發展、產業布局、人口分布以及對外經濟聯系對交通運輸提出的要求,按照適度超前、統一規劃、突出重點、多元化投資的原則,加強骨幹工程建設,形成比較完善的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現代化綜合交通信息網路體系。公路建設。建設「兩橫兩縱」主骨架和十條公路次骨架,形成布局合理、等級搭配優化的公路運輸骨幹網架,實現以榆林為中心,連接北京、西安、太原、呼和浩特、包頭、銀川、蘭州等大中城市的「一日交通圈」,形成通江達海的交通網路。到2010年,實現通縣公路高速化,通鄉公路油路化,通村公路暢通化,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760公里,一級公路達到200公里,二級公路達到1650公里,路網密度達到42公里/百平方公里。鐵路建設。以拓展外連通道、增加路網密度、提高運輸能力為目標,建成太原至中衛鐵路榆林段、西安至神木鐵路復線、能源化工基地鐵路專線及綏德鐵路樞紐工程,形成市內「兩橫一縱」鐵路新格局。到2010年,全市鐵路營運里程達到854公里。機場建設。建成4C級機場,開通北京、西安、上海、廣州等國內大城市航班,成為陝西第二大航空港。水利設施建設。建設王圪堵、采兔溝、朱蓋溝水庫,開發黃河岩溶水,開工建設黃河調水工程。信息化設施建設。重點推進「1231」信息化工程建設,即一張寬頻城域網(覆蓋全市的信息傳輸城域網)、兩個應用平台(電子政務平台和電子商務平台)、三個服務中心(計算機技術服務咨詢中心、榆林RA注冊中心、計算機防病毒中心)、十大應用領域(政府辦公、企業、城建、教育、醫療、金融、農業、旅遊、社區、個人),把榆林建成連接晉陝寧蒙毗鄰地區的信息中心和陝西第二信息樞紐。
⑻ 國民經濟的支柱是什麼呢
國民經濟的支柱是平衡,謀求動態平衡是解決當前國民經濟棘手難題的新思路。
所謂的動態平衡,是借鑒物理學的一種思維,指系統在不斷運動和變化情況下保持的一種宏觀平衡,當前國民經濟的核心涉及市場與政府、國企競爭力提升與國家宏觀調控之間的平衡,這些平衡可以在對立中尋找統一。
相關簡介
國民經濟今天能取得相當成績,正是因為在某種程度上基本做到了一種動態平衡,即在黨對國有經濟的全面領導與影響的基礎上,通過對國有資本的有伸有縮,對國企管控的有松有緊,對計劃調控的靈活應變。
實現了我國國民經濟轉型、激流勇進過程中的動態平衡規制之路,接下來的三年,是國民經濟持續攻堅克難的三年,因此必須進一步實現新的動態平衡,即在新矛盾、新問題不斷涌現的同時,積極尋找新的秩序規則的構建。
⑼ 陝西都有什麼市以什麼為主要經濟發展拜託了各位 謝謝
安康市:主要經濟支柱為葯材、桑蠶、礦產及山貨;漢中市:旅遊、煙卷、葯材、橘子、蔬菜等; 寶雞市:工業(重工業)、汽車、礦產、卷煙、化工等;咸陽市:電子(彩電)、運輸、航空、工業、化工; 銅川市:煤炭;渭南市:旅遊、礦產、化工及農副產品;延安市:旅遊、石油、煤炭,農副產品等; 榆林市:煤炭、石油、化工等; 西安市:旅遊、商貿、電子、教育、工業等。 興平市:農牧業、軍工; 韓城市:煤炭; 華陰市:旅遊;
採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