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經濟指標有哪些
常用的宏觀經濟指標有:
1、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縮寫為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
2、生產者物價指數(Procer Price Indexes)英文縮寫為PPI,PPI是衡量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數,是反映某一時期生產領域價格變動情況的重要經濟指標,也是制定有關經濟政策和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依據。
3、國內生產總值GDP(Gross Domestic Proct)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國民經濟各部門增加值的總額。該指標是宏觀經濟中最受關注的經濟統計數字,因為它被認為是衡量國民經濟發展情況最重要的一個指標。
4、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
第一產業是指種植業與養殖業 。也就是通常講的「大農業」。第二產業是指採掘業.製造業(工業).建築業。第三產業是指除第一、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
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等。
5、固定資產投資額是以貨幣表現的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活動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速度、比例關系和使用方向的綜合性指標。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按經濟類型可分為國有、集體、個體、聯營、股份制、外商、港澳台商、其他等。按照管理渠道,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分為基本建設、更新改造、房地產開發投資和其他固定資產投資四個部分。
經濟指標是反映一定社會經濟現象數量方面的名稱及其數值。經濟現象的名稱用經濟范疇表述,經濟范疇的數量方面則通過數值反映。
例如,社會總產品和國民收入是經濟范疇,表現這些經濟范疇數量方面的名稱及其數值「社會總產值××億元」、「國民收入××億元」就是經濟指標。經濟指標在反映經濟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的數量表現時,是以理論經濟學所確定的經濟范疇的涵義為依據。
B. 請問衡量一個國家經濟水平主要都有哪些指標
1、GDP: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在某一段時期(通常為一年)內所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價值總和。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運行規模的最重要指標。
2、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簡稱。是一個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宏觀經濟指標。它是在特定時段內度量一組代表性消費商品及服務項目的價格水平隨時間而變動的相對數,是用來反映居民家庭購買消費商品及服務的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
3、PPI:生產價格指數是衡量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數,是反映某一時期生產領域價格變動情況的重要經濟指標,也是制定有關經濟政策和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依據。主要的目的是衡量企業購買的一籃子物品和勞務的總費用。
4、BOP:國際收支是指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從國外收進的全部貨幣資金和向國外支付的全部貨幣資金之間的對比關系。收支相等稱為國際收支平衡,收入大於支出稱為國際收支順差,支出大於收入稱為國際收支逆差。一個國家保持國際收支平衡是一個國家經濟狀況穩定的表現。
5、就業率
是反映勞動力就業程度的指標。指在業人員佔在業人員與待業人員之和的百分比。它反映全部可能參與社會勞動的勞動力中,實際被利用的人員比重。一定時期在業人員越多或待業人員越少,則就業率就越高,反之越低。計算和研究就業率,實質上是要提高就業的經濟效益。
C. 什麼是綜合經濟指標
綜合經濟指標:①生產要素和生活條件指標體系。分為人口、自然資源、勞動力、生產性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消費資料、物資儲備等指標體系。
②社會生產成果指標體系。即農業、工業、建築業、運輸業(包括郵電業)、商業(包括外貿)五個物質生產部門的實物產量或實際工作量、總產值、凈產值(即國民收入)等指標體系。
③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指標體系。前者包括生產部門勞動報酬和構成社會純收入的利潤、稅收等指標體系,後者包括國家財政部門和金融機構的收支、非生產部門的經費收支等指標體系。
④國民收入的最終使用指標體系。包括國民收入經過分配和再分配,最後形成可以用於購買實物的消費基金和積累基金指標體系。前者又分為居民個人消費基金和社會集體消費基金;後者分為生產性積累基金和非生產性積累基金等指標體系。
⑤社會產品實物的流通和消費指標體系。包括運輸和交換指標體系,以及表明最後用於補償原材料燃料消耗、固定資產維修和更新、擴大再生產需要增加的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非生產性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的增長、物資儲備的擴大、居民個人消費和社會集體消費、出口等各種用途的產品指標體系。
⑥人民生活指標體系。包括吃、穿、用、住等消費水平和教育、科學、文化、體育、衛生等指標體系。
D. 宏觀經濟三大指標是什麼
GDP 國內生產總值
概念:國內生產總值是指按國家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是公認地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2019年中國GDP是99.09萬億,比上一年增長6.1%,位列世界第二!但是長遠來看中國GDP增速是不斷的在下滑。
2.PMI 采購經理指數
概念:通過對采購經理的月度調查匯總出來的指數,能夠反映經濟的變化趨勢。
50%為PMI榮枯分水線,50%以上表明經濟擴張的信號,50%以上表明經濟衰退的信號,主要分為製造業PMI和服務業PMI。PMI是難得的領先型經濟指標,可以提前根據PMI判斷未來的經濟形勢。
3.通貨膨脹
概念:因為貨幣供給過度而引起的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的現象。
提起通貨膨脹就必須說到CPI和PPI。
CPI:消費者價格指數。是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宏觀經濟指標。
PPI:生產者價格指數。是反映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數。
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大幅上漲,表明通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央行會有緊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風險,從而造成經濟前景不明朗。生產者物價指數主要的目的在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的生產階段的價格變化情形。
E. 衡量經濟增長指標是什麼
衡量經濟增長的主要指標是GDP。它對反映經濟增長的狀況和程度是有意義的,但有兩個缺陷:一是不能反映社會問題及其變化狀態,比如社會保障問題,甚至還會掩蓋收入分配差距這樣的重要社會問題;二是不能反映經濟增長的成本,特別是資源消耗和對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為彌補這一指標的不足,聯合國研究機構提出了兩個新指標,一個是綜合發展指標,包括16項內容,反映得比較全面,但過於復雜;另一個是聯合國開發署在每年人類發展報告中使用的人類發展指數,包括三個小指標:預期壽命、社會教育水平和人均收入,雖不完整,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
經濟增長的直接因素:
一是投資量。一般情況下,投資量與經濟增長成正比。
二是勞動量。在勞動者同生產資料數量、結構相適應的條件下,勞動者數量與經濟增長成正比。
三是生產率。生產率是指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財力)利用的效率。提高生產率也對經濟增長直接作出貢獻。
F. 衡量經濟發展水平的指標有哪些
1、GDP: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國家在一段時間內(通常是一年)所生產的所有最終商品和服務的價值總和。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運行規模最重要的指標。
2、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它是一個宏觀經濟指標,反映家庭通常購買的消費品和服務的價格水平的變化。它是衡量一組具有代表性的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在一定時期內價格水平隨時間變化的相對數,用來反映居民家庭所購買的消費品和服務價格水平的變化情況。
3、PPI: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是一種衡量的趨勢和程度的指數變化的工業企業的出廠價格,價格變化的一個重要經濟指標,反映了在生產部門在一定時期內,並制定相關的經濟政策的一個重要基礎和國家經濟賬戶。其主要目的是衡量企業購買的一籃子商品和服務的總成本。
4、BOP:國際收支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從國外獲得的全部貨幣資金與在國外支付的全部貨幣資金之間的比較關系。國際收支叫做國際收支,收入大於支出叫做國際收支順差,支出大於收入叫做國際收支逆差。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平衡是其經濟穩定的標志。
5、就業率
是反映勞動力就業程度的指標。指就業人數占就業人數與失業人數之和的百分比。它反映了在可能參與社會勞動的全部勞動力中實際受雇的人的比例。在一定時期內,就業人數的多或少,就業率就會更高,反之亦然。測算和研究就業率,本質上是為了提高就業的經濟效益。
G. 衡量經濟的指標有哪些如:恩格爾系數,基尼系數等。
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間的相關關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例來說明經濟發展、收入增加對生活消費的影響程度。眾所周知,吃是人類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較低時,其在消費支出中必然佔有重要地位。隨著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滿足的情況下,消費的重心才會開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轉移。因此,一個國家或家庭生活越貧困,恩格爾系數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爾系數就越小
基尼系數: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於進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總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數最大為「1」,最小等於「0」。前者表示居民之間的收入分配絕對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個單;位的人全部佔有了;而後者則表示居民之間的收入分配絕對平均,即人與人之間收入完全平等,沒有任何差異。但這兩種情況只是在理論上的絕對化形式,在實際生活中一般不會出現。因此,基尼系數的實際數值只能介於0~1之間
GDP國內生產總值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常被公認為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它不但可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表現,更可以反映一國的國力與財富
CPI: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縮寫為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商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
H. 五大經濟指標是什麼
1.、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縮寫為CPI
2、生產者物價指數(Procer Price Indexes)英文縮寫為PPI
3.、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ct),GDP
4、對外貿易總額(Value of Foreign Trade),VFT
5、外匯儲備(Foreign Exchange Reserve),FER
I. 經濟指標有哪些
數量指標是指在經濟活動中用以反映規模大小和數量多少等數量特徵的各種指標。它用絕對數表示。如,工農業主要產品產量、基本建設投資額、房屋竣工面積、職工人數等。數量指標對反映國民經濟計劃的實現程度,並據以規定各種具體比例關系等具有重要作用。它為各種有關質量指標的計算提供依據。
J. 宏觀經濟基本指標
屬於宏觀經濟的指標,主要包括GDP總額、經濟增速、外貿進出口數據與增速、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與增速、國內消費總額與增速、通貨膨脹率、PPI、預算赤字、新增貸款額、外匯儲備額、三大產業的數據與增速、人均收入等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