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除深圳外,我國還建立了哪幾個經濟特區
1980年,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設立經濟特區。
1980年10月,國務院批准在湖裡2.5平方公里范圍內設立廈門經濟特區,湖裡成為廈門經濟特區的發祥地。1981年10月15日,隨著破土動工的一聲炮響,廈門經濟特區在湖裡拉開了建設的序幕。1985年,國務院批准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洲為沿海經濟開放區。中央1985年85號文件說,「廈門特區擴大到全島,實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是為了發展東南經濟,加強對台工作,和平統一祖國大業作出的重要部署。」
1988年,海南省被批准為經濟特區。
1990年,中央決定開放開發浦東。1992年,又進一步擴大到沿江岳陽等五個城市。確定了上海、天津、北海、湛江、廣州、福州、寧波、南通、連雲港、青島、威海、煙台、大連、秦皇島等14個城市為沿海開放城市開辟了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南三角地區、遼東半島、山東半島、環渤海地區等沿海經濟開放區。
中國的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和沿海經濟開放區大都位於沿海地區。
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和沿海經濟開放區實行特殊的優惠政策,作為對外開放的窗口,吸引外資,發展外向型經濟,推動中國沿海地區和內陸地區的發展。
Ⅱ 中國13個經濟特區是哪些
中國只有8個經濟特區。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和福建省的廈門市試辦出口特區。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將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個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1988年4月,設立海南經濟特區。
1992年中國加快改革開放後經濟特區模式移到國家級新區,上海浦東等國家級新區新的特區擴大改革等發展起來,成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重要標志。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會議上中央正式批准霍爾果斯、喀什設立經濟特區。
1979年春天,鄧小平這位不平凡的老人以一個不平凡的設想,使得中國南方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小漁村成為我國第一個經濟特區,並在之後的20年中作為中國改革的試驗區和先遣隊,帶動著中國改革的前進步伐。
1980年5月正式成立的深圳經濟特區,東起人鵬灣邊的梅沙,西至深圳灣的蛇口工業區,總面積327.5平方千米。毗鄰香港,交通便利,氣候溫和,風景優美,在利用外資發展經濟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深圳原來只是一個三三萬人的簡陋、狹窄的小鎮,但到1984年,人口已增長到30萬,工業企業由224家發展到609家,工業總產值從6000萬元發展到18億元;
完成基建投資36億元,竣工面積608萬平方米,基本上完成了30平方公里新城區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人均國民牧人達到1000美元,在全國城市中率先步人了「小康」。
隨著深圳經濟特區的建立,「經濟特區」這種特殊的改革產物在我國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1981年底,我國最小的經濟特區、面積僅52.6平方千米的汕頭經濟特區成立。
1988年,全國人大批准建立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海南經濟特區。至1999年7月,我國共建成6個經濟特區,對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大量資金,對帶動和促進內地經濟發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Ⅲ 1980年起,我國先後建立的五個經濟特區是什麼
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島。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和福建省的廈門市試辦出口特區。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將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個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1988年4月,設立海南經濟特區。
以減免關稅等優惠措施為手段,通過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鼓勵外商投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以達促進特區所在國經濟技術發展的目的。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靈活的經濟措施和特殊的經濟管理體制,並堅持以外向型經濟為發展目標。
(3)我國後來又增設了哪個經濟特區擴展閱讀:
建立經濟特區的重大意義在於:
1、可以利用外資引進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產品競爭力。
2、可以利用外商銷售渠道,適應國際市場需要和慣例,從而擴大出口,增加外匯收入。
3、有利於引進先進技術,了解世界經濟信息。
4、有利於學習現代經營管理經驗,培訓管理人才。
5、可以擴大我們走向世界的通道,開辟世界了解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窗口。
Ⅳ 我國的經濟特區有哪幾個
01Ⅳ 我國最早開放的4個經濟特區及後來開放的14個沿海開放城市
4個經濟特區:廈門與深圳、珠海、汕頭;沿海開放城市:大連、秦皇島、天津、煙台、青島、連雲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
1980年10月,國務院批准設立廈門經濟特區,廈門與深圳、珠海、汕頭一起成為我國最早設立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
沿海開放城市(coastal open city)是指中國沿海地區對外開放的、並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經濟特區的某些特殊政策的一系列港口城市,也是經濟特區的延伸。
開放一些沿海開放城市,是根據鄧小平的創議而採取的對外開放的又一戰略決策。1984年,首批沿海開放城市誕生:大連、秦皇島、天津、煙台、青島、連雲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第一批對外開放城市。
(5)我國後來又增設了哪個經濟特區擴展閱讀:
開放沿海城市的意義
1、增加與擴大對外開放的窗口,可以使外商有更多的投資場所與選擇餘地,進一步發展引進外資與先進技術的工作。
外資增加,不僅可以彌補國家建設資金的不足,而且會帶來某些先進技術或先進的管理經驗。引進技術,用於老企業的技術改造,和建立一批新興的企業,使沿海城市的經濟建立在先進技術基礎之上。
2、在沿海城市,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興辦產品出口企業,發展旅遊業,可以為國家吸收更多的外匯。內地的產品也可以通過沿海開放城市走向世界,有些產品在內地粗加工,到沿海開放城市精加工,可以增值。
Ⅵ 目前,我國擁有經濟特區最多的省份是___省,最大的經濟特區是___.
1980年,我國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設立了四個經濟特區.後來又增設了海南經濟特區,海南經濟特區是最大的經濟特區,目前,我國擁有經濟特區最多的省份是廣東省.
故答案為:
廣東;海南經濟特區.
Ⅶ 列舉改革開放後,我國先後開放的五個經濟特區。
1980年,我國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設立了四個經濟特區.後來又增設了海南經濟特區.
故答案為: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
Ⅷ 我國先後建立了哪些經濟特區
目前我國有6大經濟特區,包括:1980年建立的深圳、珠海、汕頭、廈門、1988年建立的海南島、2010的建立喀什。
另外還有十個「新特區」:
1.上海浦東新區(2005.6)綜合配套改革試點2.天津濱海新區(2006.5)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3.重慶市4.成都市(2007.6)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5.武漢城市圈6.長株潭城市群(2007.12)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7.深圳市(2009.5)綜合配套改革試點8.沈陽經濟區(2010.4)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9.山西省(2010.12)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10.義烏(2011.3)「全國第十個經濟『新特區』」的殊榮終於花落義烏。3月4日,國務院正式批復《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
希望能幫到你。
Ⅸ 1980年中央決定設立哪四個經濟特區後來又開放了第五個特區是什麼
1980年中央設立的四個經濟特區是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第五個特區是海南。
中國經濟特區誕生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長於90年代。經濟特區的設置標志中國改革開放進一步發展。中國大陸地區共有7個經濟特區。197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和福建省的廈門市試辦出口特區。
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將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個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1988年4月設立海南經濟特區。1992年中國加快改革開放後經濟特區模式移到國家級新區,上海浦東等國家級新區新的特區擴大改革等發展起來,成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重要標志。
(9)我國後來又增設了哪個經濟特區擴展閱讀:
1979年4月5-2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工作會議。習仲勛提出:廣東鄰近港澳,華僑眾多,應充分利用這個有利條件,積極開展對外經濟技術交流。我們省委討論過,這次來開會,希望中央給點權,讓廣東先走一步,放手干。4月17日,鄧小平出席各組召集人匯報會議。
習仲勛又提出:廣東要是一個「獨立國」的話,現在會超過香港。現在中央權力過於集中,地方感到辦事難,沒有權,很難辦。希望中央下放若干權力,讓廣東在對外經濟活動中有必要的自主權,允許在毗鄰港澳的深圳市、珠海市和重要僑鄉汕頭市舉辦出口加工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