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順德的經濟為什麼這么好
你好,因為順德是廣東四小虎之一。廣東四小虎指1980年代廣東珠三角崛起的四座經濟發展迅猛的中小城市—東莞、中山、順德、南海,當時是廣東改革開放先走一步的象徵。2005年廣東四小虎已接近或達到了國際公認的人均GDP5000至9000美元的發展門坎。所謂小虎,是指跟深圳這樣的大經濟特區相比,它們的城市基礎設施規模、人口規模等較小,而實際的外向型產業規模並不小。因而可見順德的經濟情況是非常發達的一個地區。
2013年順德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50.95億元,同比增長9.3%,增幅較去年同期提高3.2%。增幅全市並列第三;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2.9%,略高於全市平均水平,高於去年同期;較為突出的,是今年1到5月份凈出口增長6.2%,佔全市比重40.9%,增速全市第二,扭轉一季度全市排名倒數第一。
『貳』 順德的優勢在哪裡(地理、經濟、家電、飲食)
順德區是佛山市五個行政轄區之一。位於廣東省的南部,珠江三角洲平原中部,由江河沖積而成的河口三角洲平原;廣佛同城的西南邊界、廣佛肇經濟圈的南部,是佛山市與廣州市聯系的重要核心區域之一。
順德地勢西北略高,海拔約2米,東南稍低,海拔0.7米,分布著一些零散的小山丘;東連廣州市番禺區,北接佛山市禪城區和南海區,西鄰江門市新會區,南界中山市,鄰近深圳市、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等珠江三角洲多個城市,旅外華僑和港澳同胞超過40萬人。
順德自古經濟發達,商業繁榮,文教鼎盛,與東莞、中山、南海並稱「廣東四小虎」,是「世界美食之都」,「2014中國百強區第一名」、「廣東銀行,世界美食之都」等美譽。
『叄』 順德和中山哪個發達
勿庸置疑,不可否認是順德了。
2004年南方日登載順德是全球最富有的地區之一
2006年經有關金融機構調查順德本地戶口存款數據,是全國最存款最多的的一個區(以前一個縣級市),06年也被有關報道登載過
佛山五大區的五百強的企業之中,90%都是在順德區(像「美的」全國排名五百強前十五名,碧桂園,閣蘭仕,科龍,志高~~等等龍頭企業,此外還有中國最大的傢具城,聞名珠三角花卉世界等等的)
中山我就不用多說了
『肆』 為何佛山壓不住順德
因為順德經濟更發達。
之前順德自己管理的時候,經濟快速發展,不論是工業還是農業,順德都比佛山也更強,加入佛山以後又要支持佛山的經濟建設,所以順德人對這一點有意見的。
順德為整個佛山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這是積極的好事情,也從側面上講,順德的經濟非常強悍,是佛山真正的經濟發動機。
『伍』 佛山順德人為什麼會那麼富有呢
我來自順德。我怎麼能說有很多富人呢。他們在農村和城市都達到了小康水平,但不可否認,貧富差距不小。不像很多人那樣,這里的人很富有,但相對而言。早期的政策確實是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美的貢獻了很大一部分稅收和傢具行業。一些從這里走出去的企業家在這里投資,幫助建設他們的家鄉。然而,我認為順德在這一時期的發展存在一些瓶頸。勞動密集型產業面臨著成本高的問題,一些高產值項目未能引進。相反,我覺得南海在產業轉移和引進外資方面做得很好。汽車和金融業的發展速度不容忽視,甚至有趕超的潛力。另外,我覺得順德的城市建設比較落後。新市鎮的建設是好的,但舊城區的發展是普遍的。
不過順德人也不像你說的那麼有錢拉,特別是一樓說的一年幾十萬....
還是租金呢,賣地也沒那麼多拉。哪裡都只是一個環境,只要你真的有實力及志氣的話,哪裡都可以讓你致富。
順德這個地方嘛,位於珠三角腹地,經濟發展得比較好,常常是中國百強縣之首。順德人有錢人也多,也有比較出名的企業如格蘭仕、美的、碧桂園等。美食多,所謂「食在廣州,廚出鳳城」,鳳城即順德,比較出名就有雙皮奶啦。
好。事到此為止。我們來談談壞的方面。讓我們從環境開始。盡管順德、新城等地的環境仍然很好,空氣也很好,但順德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在一些地方,城市環境不好。還有很多被污染的河流,雖然順德今年有所改善,但有些地方仍然說它很糟糕。說到人,雖然很多順德人都很簡單,但不可否認的是,有些順德的質量並不好。順德只是一個縣。這里有很多村莊和水村。沒有多少人接受過教育或更好的教育。但這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很多人可能認為順德是一個富裕的地方,順德的人們都很富有,但事實上,那隻是少數,事實上,順德很多地方都不富有。
『陸』 順德為何做到百強區縣之首
順德模式,民營製造業經濟為主的順德躲過了好幾次金融危機的工廠倒閉潮,經濟抗干預力較強,順德固投投入產業升級佔比較多,GDP含金量高,其實總量業挺高的。順德精神,敢為人先,開拓創新早就了一批數量可觀的富人,他們的企業奠定了順德的工業實業基礎,後勁強。順德農村戶口人口眾多,享受經濟發展帶來的土地紅利(當然不努力還是富不起來的,反正餓不死,又有宅基地),生活成本較低。10個鎮街的城建與產業各具特色,樂從鎮廣東的傢具之都與鋼貿之都,其佛山新城代表一線城市景觀建設。北滘鎮,坐擁雙地鐵,美的,碧桂園,高新產業城市之代表。陳村鎮,花卉種植幾乎壟斷廣東,鄉村種植葉之代表。大良街道,政治服務業中心,鳳城美食,世界美食之都順德的美食天堂。容桂街道,千億強鎮,萬和,容聲,格蘭仕,科龍,是順德家電之都美譽的中流砥柱。杏壇,逢簡水鄉,嶺南水鄉的代表。龍江鎮,傢具業與魚類養殖業發達,周邊城市的魚類供應。均安鎮,武術之鄉,李小龍享譽世界,美食文化同樣出眾,舌尖上的中國均安蒸豬,經濟順德最差(但也不錯),但環境很很好,有點中山生態城市建設的味道。倫教街道,除了倫教糕,並沒有什麼印象(沒去過)。勒流街道(除了一大片工廠並沒有看到過什麼),啥印象都沒有。小小順德,保羅萬象,十個鎮街,一鎮一城,十個不同的感受。
『柒』 為什麼要把順德並入佛山不解!
順德長久就是隸屬佛山的。只是很多所謂順德人不去了解歷史。
1952年,粵中行署遷到佛山市後,改名佛山地區。順德縣屬佛山地區。1983年,地市(佛山地區、佛山市)合並之後,順德縣屬佛山市。1992年,順德縣設市,但仍是縣級的,仍由佛山市代管。2003左右,順德縣級市設區,也是跟縣級差不多,仍屬於佛山市。
在1999年順德市獲得部分地級市許可權的會議中,順德市長就說過這是體現佛山市開明領導。從這點也可知順德市還是由佛山市管轄。順德沒有從佛山分出過,何來說並入。
其實順德改區的目的很明顯。順德其實很近市級中心,就是一東平河之隔。順德改區是為了與市級更好融合發展。當時領導考慮保留縣級市的是三水、高明,但還是一視同仁統一改區了。
但在順德有一個矛盾。近市中心的是順德北部三鎮,而作為區府中心的是南部。順德本來是要搞強中心的,早在2000年就把勒流改為街道,作為拓展城區。而當時順德市規劃圖北部近佛山新城一帶,是一片綠地。
但順德改區後,在佛山的影響下,令順德逐漸將資源放在北部。因此特別是南部作為區府所良桂一帶的人對佛山特別有意見。
『捌』 為什麼順德人普遍富有
順德當地的人民比較勤勞,發家致富的理念比較高,而且願意去工作和努力,再加上鄉鎮企業也是比較多,工資和資金也是很高的,所以相對來說都比較富有。
『玖』 順德模式的形成與演變(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與引用)
順德模式的形成與演變
(一)順德模式的概念
順德位於廣東省的南部,珠江三角洲平原中部,北方是廣州市,東連番禺,北接南海,西鄰新會。順德距廣州32公里。香港127公里、澳門80公里。總面積806.15平方公里,2005年戶籍人口115萬,旅外華僑和港澳同胞超過40萬。
由於擁有優越的地理和人文條件,順德歷來就是一個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和外貿出口基地,這里出產的甘蔗、蠶繭、塘魚,曾在全省乃至全國都享有盛譽。早在宋代,順德就以「魚米花果之鄉」聞名遐邇。
改革開放以來,順德人民充分發揮政策、地緣和人文優勢,團結拼搏,求實創新,以敢為天下先的氣魄,率先進行了企業產權制度改革、行政體制改革等一系列綜合體制改革。順德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全國的廣泛關注,被譽為「順德現象」和「順德模式」。
如今,順德是珠江三角洲中部崛起的新城市,成為全國重要的家電、傢具、燃氣具的日用品生產基地。其中家用電器和燃氣具兩類產品銷售分別佔全國總產銷量的十分之一和三分之一。順德製造,中國驕傲:順德製造是尤其突出,中國五金製品協會授予順德「中國燃氣具之都」稱號,中國塗料工業協會授予「中國塗料之鄉」的稱號,中國家用電器協會,中國輕工業聯合授予順德為「中國家電之都」的稱號。
2009年全區生產總值1856.98億元,比上升增長14.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2.94億元,增長3.3%,對GDP貢獻率為0.5%;第二產業增加值1021.56億元,增長11.6%,對GDP貢獻率為52.3%;第三產業增加值607.51億元,增長19.3%,對GDP的貢獻率為47.2%。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57.1%,民營經濟增加值933.20億元,增長16.2%。
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3.7萬元,按常住人口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82230元,增長13.40%。
所謂順德模式,其內涵是指在農村工業化的過程中,以基層政府為主導,以鄉鎮企業為基礎,以產權改革為契機,迅速實現農村工業化和城鄉一體化的發展路徑。
(二)順德模式的形成與演變
1、鄉鎮企業起步
與東莞的外資企業帶動民企發展的路徑不同,順德的民企相當部分是由鄉鎮企業轉化而來的。
在改革開放前,順德是一個純粹的農業縣,工業僅僅停留在繅絲等少數幾個傳統項目上,並且由於人多地少的矛盾,傳統農業經濟已經很難適應發展需要。
從1980年代開始,順德提出了「工業立縣」的戰略。1985年,順德被廣東省政府批准為經濟開放區,政策的利好使順德的鄉鎮企業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順德經濟實現了第一次飛躍。
據統計,1978年順德的工農業總產值按1990年的不變價格計算,不足16億元。但1985年其工農業總產值翻了一番,至1990年工農業總值已接近90億元。此時的順德已大跨步地邁入廣東「四小虎」的行列,其中全國十大鄉鎮企業已經有5個在順德。
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順德家電產業在全國攻城略地,戰無不勝。順德生產的電冰箱、空調器、微波爐、電風扇、電飯煲、電子消毒櫃、熱水器等十幾個家電產品產銷量均居全國第一,家用電器工業產值佔全國同行業15%左右。順德大道從南到北約10公里的車程內雲集了五個中國馳名商標——科龍、容聲、美的、萬家樂、格蘭仕。順德可謂當之無愧的中國乃至世界的家電製造中心。
順德強勢產業有「兩家一花」之說:兩家是家電和傢具,一花則是花卉產業。
順德樂從鎮號稱「世界傢具之都」,是全國最大的傢具集散地之一,龍江則有「中國傢具第一鎮」之稱,集中了順德2/3的傢具廠,共1200多家。
順德還是全國最大的花卉生產基地,花卉種植面積45000畝,其中陳村鎮佔了23000畝。雖然順德花卉的種植面積只佔種植總面積的2%,而銷售額卻佔了種植業的60%,是順德農業的一個龍頭。
順德取得如此嬌人的成績,是以其政府主導,集體經濟為支撐的發展路徑分不開的。順德政府提出的「三為主」,(即以集體經濟為主,以工業為主,以骨幹企業為主)的經濟發展思路,是順德模式的核心。順德模式中絕大部分公有企業是由政府擔保向銀行貸款發展起來的。據1993年的統計,順德工業企業注冊資本中,公有經濟佔74%,外資佔24.7%,民間資本僅佔1.28%。順德人拿出政府的招牌來為企業作擔保吸引發展所需資金,盡管政府主導產業發展的做法招致非議,但負債發展有兩個好處:一個就是把後來的事情提前來辦,一個就是能迅速完成資本原始積累。因為當時是短缺經濟,市場上的產品供不應求,有資本投入,能把產品生產出來就能發大財。
2、產權改革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由政府主導、鄉鎮企業為支撐的發展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上世紀90年代初,順德鄉鎮企業的危機已開始顯現:村辦工廠里「引進」的外國淘汰「先進」機器已開始在其他地區引進的真正先進的生產線面前露怯;集體經濟為主的企業內部激勵機制的疲軟已相當成問題;基層政府已經為鄉鎮企業的發展背上了沉重的債務包袱。概括地講順德模式在新的發展時期,暴露出了以下問題:企業產權不明,責權不清,政企不分,管理不善;企業負盈,銀行負貸,政府負債,國資流失。
順德何去何從,必須當機立斷。
順德的改革分兩步走。
1992年3月,順德撤縣建市。1992年5月,剛剛掛牌才兩個月的中共順德市委市政府向中共廣東省委、省政府打了個報告——《關於順德開展綜合改革試驗,加快經濟發展的請示》。1992年9月,在時任廣東省委書記謝非的主持下,廣東省委省政府作出了《關於支持順德市開展綜合改革試驗,加快經濟發展步伐問題的批示》,讓其在綜合體制改革上有更大的自主權;1993年,廣東省委、省政府決定在順德進行「以企業改革為中心的、配套的、綜合的全面改革」試點,即所謂「產權改革」。
1993年7月,時任順德市委書記陳用志在會議報告中提出:要變舊「三個為主」為新的「三個為主」:即從以集體經濟為主,調整為以混合型經濟為主,逐步提高非公有經濟的比例;從以工業為主,調整為以二三產業為主,逐步提高第三產業的比重;從以骨幹企業為主,調整為以高而專的集團為主。
按照「抓住一批,放開一批,發展一批」的思路,順德市分別採取股份與股份合作制、出讓股權、拍賣、贖買、租賃與承包經營等多種形式,使企業真正改造成為市場的主體。至1996年年底,市鎮兩級的1001家國有、集體企業全部轉制完畢,混合型經濟格局初步完成,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框架。原市鎮兩級的企業中公有股的比重從90%降到62.4%,外商及民間投資者股比佔37.6%。原屬政府的年產值超過億元的32家規模企業,轉制後政府獨資經營或控股經營的15家,上市公司3家,中外合資合作4家,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10家。
1997年,順德又公布了一項重要改革決定;所有政府機關都不再有自己的直屬企業,實現政企分開和政資分離,政府從一般競爭性領域退出,順德鄉鎮企業完成了脫胎換骨的革新。①
自此,舊的「順德模式」可謂已經不復存在,順德模式進入了第二階段,以民營經濟為主導的時代。
3、企業上市
順德在企業改制前,順德的企業上市工作起步於上世紀90年代初,而且企業的上市工作是與鄉鎮企業的改制同步推進的。1993年,美的和萬家樂作為我國鄉鎮企業的首批上市企業在國內證券市場發行了A股,1996年和1999年,科龍分別在香港聯交所及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但這四家上市公司在股市上表現平淡,乏善可陳。而且萬家樂和科龍上市後都己被迫進行過重組。
如何完善「順德模式」全面提升順德企業的競爭力,一直是廣東省委和佛山市委十分關注的問題。2004年8月,佛山市成立了利用和發展資本市場領導小組和創業上市辦公室,並由市常務副市長陳雲賢出任組長,2004年11月,陳又走馬兼任順德區委書記。陳雲賢從政之前曾擔任廣發證券董事長,此次由他來全面主持順德的工作,足見廣東省委和佛山市委推動順德產業資本化的決心。
在陳的推動下,順德區政府於2005年1月出台了《關於促進企業上市工作的意見》。《意見》的主要內容包括:一是設立順德區企業上市工作辦公室,主要承擔區利用和發展資本市場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負責「統籌、組織、協調、指導、服務」利用發展資本市場的具體工作,協助和指導企業的上市工作。二是建立企業上市「綠色通道」和「一企一議」服務制度,按照「一企一議」的原則,快速辦理企業在改制、上市、資本運營過程中涉及的各項工作。三是設立「區扶持企業上市專戶」,扶持成功上市的企業有效降低企業的上市成本。四是制定企業上市獎勵政策,對2005年1月13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間完成上市輔導期的企業、成功發行股票的企業,包括在異地「買殼」、「借殼」上市,並將上市公司注冊地遷回順德的企業,區政府分別予以獎勵。
在順德政府的推動下,順德的上市企業與日俱增。截止2006年10月,順德已有13家企業上市,還有5至8家企業正緊鑼密鼓地申請境外上市,另有50多家企業已表達上市意願和正在進行上市籌備工作。2006年7月,順德的德美化工成為中國證券市場重啟IPO後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順德乃至佛山在A股市場的「第一股」,多年來一直位居順德甚至全國同行業前列,其成功上市,對其他順德中小企業具有示範作用。
2007年4月,順德碧桂園在香港掛牌上市,年度中國首富花落碧桂園大股東楊惠妍,碧桂園還創造了最多時在股市募集資金超過千億元的神話。
資本運營,特別是通過企業上市,不僅使順德的企業募集到了豐厚的資金,也給歷來喜歡悶頭做生意的順德老闆們帶來了觀念上的轉變。首先是熟悉並適應了「游戲規則」,例如,企業上市要保證企業連續三年盈利,要繳清稅款,財務要公開,等等;其次是深化了對公司治理結構的認識,例如,必須分清並界定老闆與職業經理人的角色,必須對家庭企業進行改造,等等,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總之,短短的幾年,順德企業繼鄉鎮企業轉換為民營企業後又經歷了一次嬗變,即從傳統企業向現代企業的轉換。
『拾』 廣東順德和浙江義烏誰更強你怎麼看
如果比的是整體實力,那麼毫無疑問廣東順德要強於浙江義烏。但是在居民富裕程度上,義烏並不亞於順德。2018年義烏市人均GDP達到了15.4萬元,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了6.27萬元。順德去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5.4萬元,只相當於義烏的86%左右。
(義烏)
因此整體看下來,義烏和順德,一個側重於商業,一個側重於製造業,經濟發展的模式完全不同。所以發展的結果也會完全不一樣,義烏的整體實力並不會太強,但居民富裕程度較高。順德則是整體實力強大,但居民富裕程度比不上義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