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現在中國和印度哪個國家經濟強一點..發展更快
目前來說,經濟、軍事,都是中國占優
佐證:美國現在還保持著冷戰思維,全球范圍內設立假想敵,頭號敵人:中國——我們的祖國。
如果不是經濟突飛猛進,經濟日益強盛,美國也不會聯合印度、韓國、日本、菲律賓等等一些國家縮小對中國的海上包圍圈,這個戰略意圖很明顯,側面說明了,中國慢慢在強大,至少比印度的軍事、經濟實力要強大。
中國的經濟發展在於擴大內需,縣鄉鎮的開發潛力巨大,貿易出口形成順差。屬於全面發展的類型。
印度的經濟發展主要在於:農業經濟、軟體科技,其他的方面比較遜色。
如果不考慮外界干擾的情況下,中國的迅猛經濟發展會一直保持下去,很長時間內不會倒退,印度的經濟發展項目較少,不利於發展。
個人觀點
❷ 印度的經濟怎麼樣
印度的國家經濟
獨立後經濟有較大發展。農業由嚴重缺糧達到基本自給。工業已形成較為完整的體系,自給能力較強。印度政府於1991年7月開始進行全面經濟改革,放鬆對工業、外貿和金融部門的管制,1992至1996年經濟年均增長率為6.2%。九·五計劃(1997至2002年)期間經濟年均增長率有所下降,為5.4%。2001年,印出台十·五計劃,將2002年-2007年的經濟增長率定為年均8%。
2001/2002年度,政府繼續深化第二階段經濟改革,加速國有企業私有化,實行包括農產品在內的部分生活必需品銷售自由化,改善投資環境,精簡政府機構,削減財政赤字。由於農業和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印經濟增長率達到5.6%,較上年提高了1.6%。
國內生產總值(2001/2002年度):209400億盧比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2001/2002年度):5.6%
貨幣名稱:印度盧比(Rupee)
匯率(2002年7月):1美元=48.83盧比
年均通貨膨脹率(2001/2002年度):4.3%
(資料來源:印度中央統計署2003年1月公布數據)
【工 業】 2001/2002年度,工礦業比上年度增長2.7%,產值33680億盧比,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6.4%,是過去10年以來增長最慢的一年。其中製造業2.4%,電力工業2.7%,礦業1.1%,初級、中間產品和消費品的增長都較上年有大幅減少。近年來,印度紡織、食品、精密儀器、汽車、軟體製造、航空和空間等新興工業發展迅速。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如下(單位:萬噸):
1999/2000 2000/2001 2001/2002
煤 30000 30963 32779
鐵礦砂 7270 7770 n.a.
原油 3195 3243 3203
天然氣(億立方米) 284.5 294.8 297.1
水泥 9821 9761 10690
鋼材 2440 2927 3064
化肥(氮、磷肥) 1430 1470 n.a.
布(億平方米) 236 402 n.a.
發電量(億度) 4807 4996 5153
汽車(萬輛) 87.5 79.7 83.4
(資料來源:印度政府2002/2003年度經濟概覽, n.a.暫無統計)
【農 業】 2001/2002年度農業及相關產業增長率5.7%,產值30205億盧比,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4.7%。由於全年降水的時間和地區分配均勻,糧食產量增長6.3%,為2.12億噸。糧食儲備目前已達5000萬噸。農村人口約佔全國的72%。全國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人均0.17公頃。印度是世界第一大產奶國,2001/2002年度牛奶產量約為8460萬噸,人均每天226克。印也是世界重要的產棉國和產茶國。
近些年主要農副產品產量如下(單位:萬噸):
1999/2000 2000/01 2001/02
糧食總產量 20890 19590 21200
稻 米 8950 8490 8310
小 麥 7560 6870 7180
牛 奶 7810 8100 8460
油 料 2070 1840 2050
甘 蔗 29920 29920 30010
茶 83.5 84.8 84.7
皮棉(萬包)* 1160 970 1010
黃麻(萬包)** 1050 1050 1160
注 * 每包皮棉為170公斤。
** 每包黃麻為180公斤。
(資料來源:印度政府2002/2003經濟概覽)
【服 務 業】 80年代以來以高於其他產業的速度發展。1993-2000年,印服務業實現了7.1%-10.5%的高速增長。2001/02年度,服務業比上年增長6.5%,總產值為61630億盧比,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8.8%。從業人數1994年為1261.8萬人,其中85.2%為政府機關和國營部門職工。印度軟體製造與服務業近幾年來以年均超過50%的增長率迅速發展,2001/02年度軟體總產值 98.6億美元,其中出口78億美元。政府計劃到2008/2009年度,印軟體產值將達到870億美元,出口500億美元。
【旅 游 業】 政府已將旅遊業作為社會效益良好的創匯產業列入發展重點,該產業已成為全國第六大出口創匯部門。1999年各類旅館1229家。近年來,外國旅遊者人數逐年遞增,旅遊收入不斷增加。受9·11事件影響,印度2001/02年度的外國遊客量下降了10.2%,人數242.3萬,收入下降8.1%,為29.1億美元。主要旅遊點有阿格拉、德里、齋浦爾、昌迪加爾、納蘭達、邁索爾、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
【交通運輸】鐵路是最大的國營部門,亦為主要運輸手段,總長度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鐵路部門實行單獨預算,每年與中央財政預算一起提交議會討論通過。近年來,公路運輸發展較快,已承擔了全國貨運量的60%,為世界最大的公路網之一。海運能力居世界第18位。
鐵路:2001/2002年度鐵路線總長6.31萬公里,其中電氣化鐵路1.57萬公里,約占鐵路總長的25%;2001/2002年度客運量4930億人公里,貨運量為3332億噸公里,鐵路運輸總收入3783.7億盧比,比上年增長8..5%。
公路:2001/02年度總長約330萬公里,其中國家級路5.8萬公里。1999/2000年度登記的各種機動車輛約4839萬輛,其中客車55.9萬輛,貨車268.1萬輛,公路運輸總收入為3393.3億盧比。目前,公路承擔著全國80%的客運量和60%的貨運量,全國日平均客運量逾6000萬人次。
水運:印有港口共約200個,其中12個大港口和184個中小港口。內陸可航行河道總長約1.4萬公里,實際使用的不足30%。印有83家海運公司,其中19家承擔遠洋運輸業務,49家承擔近海運輸業務,其餘兩兼。到2002年3月,印全國水運總能力為3.44億噸,2001/2002年度印水運貨運總量為2.88億噸。印還在十·五計劃中將主要港口的總貨運量提高到4.7億噸。孟買為全國最大港口,海運的1/5和集裝箱運輸的1/2經過這里;其他重要海港有加爾各答、馬德拉斯、科欽、果阿等。
空運:印航空公司有:印度國際航空公司、印度航空公司和其他42家私營航空公司。2001/2002年度,旅客數量為3998.3萬,貨運量為85.4萬噸。航線通達各大洲主要城市。全國有德里、孟買、加爾各答、馬德拉斯和特里凡特琅五個國際機場;國內機場92個。
【財政金融】 中央和地方財政分立,預算有聯邦和邦兩級。每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為一個財政年度。多年來推行赤字預算以刺激經濟發展,中央和邦級地方債務累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0%,龐大的赤字已成為經濟中主要的不穩定因素。2001/2002年度政府財政赤字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10%。為解決赤字問題,印政府提交了財政責任與預算管理法案,目標是到2006年將中央政府赤字削減到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並在2011年前大幅降低政府債務規模。
近年中央和地方財政狀況如下(單位:億盧比):
99/2000 2000/01 2001/02
總收入 54261.6 59796.3 67099.1
總支出 54581.3 59561.7 67812.9
財政赤字 -18482.6 -19985.3 -22871.6
(資料來源:印度政府2002/2003經濟概覽)
截至2002年12月,印外匯儲備(包括黃金儲備和特別提款權)為704億美元。到2001年9月,外債為996.1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1%,其中短期債務占總債務的比重從1991年3月的10.2%降到2001年9月的2.8%。
【對外貿易】 近年來,由於進口增加、出口不振,貿易赤字日益嚴重,成為國際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近幾年外貿情況如下(單位:百萬美元):
1999/2000 2000/01 2001/02
進口額 55383 59264 57618
出口額 37542 44894 44915
差 額 -17841 -14370 -12703
(資料來源:印度政府2002/2003印度經濟概覽)
2001/02年度,印出口增長0.8%,進口下降0.2%,貿易逆差與非貿易盈餘基本相抵,經常賬戶大體平衡。2002年1月,印政府公布2002-2007年中期出口戰略,計劃以下列部門為重點將年出口總額增加到800億美元:工程、機電、電子、紡織、寶石和首飾、化工、農業、皮革和鞋類。該年度印主要進口商品為:珍珠、寶石、電子產品、金銀、化工產品、石油及其製品、燃料、資本貨物、化肥、鋼鐵、造紙原料、紙張等。主要出口商品為:珠寶製品、棉紗及棉織品、化工製品、機械及五金製品、石油製品、皮革及其製品、農業及相關半成品、海產品、鐵礦砂及礦產品等。主要進出口方向是歐盟(比利時、法國、德國、荷蘭、英國)、北美地區(加拿大、美國)及澳大利亞和日本。
【外國資本】 印度從1991年起實行積極吸引外資的新政策。1991年至2000年,外國直接投資協議金額達639億美元。 2001/2002年度,印吸收外國投資52.8億美元,其中直接投資39億美元。到2002年10月,對印投資最多的國家分別是:模里西斯、美、日、英、德、荷蘭、韓、法、意和新加坡。吸引外資多的行業是能源、通訊、電子設備、運輸業、服務業、化工、旅館和旅遊、紡織業等。
【外國援助】 印是世界上主要的受援國之一。2001/2002年度獲貸款及捐贈總額為2509.5億盧比,約為51.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援1755.9億盧比,約為36億美元。近年取得外援情況如下(單位:億盧比):
1999/2000 2000/01 2001/02
國際復興開發銀行 36.78 720.85 803.70
國際開發協會 352.69 413.53 444.00
日 本 374.23 272.98 205.80
亞洲開發銀行 216.30 526.50 672.50
德 國 41.00 38.60 41.20
英 國 204.10 47.40 194.40
美 國 7.45 8.11 12.20
荷 蘭 13.37 7.03 33.2
(資料來源:印度政府2002/2003年度經濟概覽)
【人民生活】 2001/2002年度印度人均收入為378美元。據印度官方公布資料,1999/2000年度印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口為2.6億,佔印總人口的26.1%,其中75%的貧困人口生活在農村,人數1.93億。印度歷屆政府將消除貧困作為經濟發展的首要任務之一,十·五計劃中制定了減少貧困人口的目標,2007年要將貧困人口數量減少到2.2億,占總人口的19.3%。1999/2000年度印度失業率為7.32%。2000/01年度,印消費價格指數上升5.2%。到2000年,全國有各類診療所和醫院4.3萬家,登記行醫人員50.39萬人,登記護士73.7萬人。2000年,人口預期壽命為65歲,人口出生率25.8‰,死亡率8.5‰。
❸ 印度的經濟發展狀況是怎樣的
印度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經濟增長速度引人矚目。若以同等購買力來衡量,印度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4.457兆美元,與日本並列世界排行第三,僅次於美國、中國;但是若以美元匯率評估,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僅有1.676兆美元,世界排行第11位,和人口只有2300萬的已發展國家澳洲相差無幾。印度年成長率為5.8%,並於2011年至2012年間達6.1%。社會財富在印度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極度不平衡,全國10%的人口掌控全國33%的收入。
❹ 為什麼印度在經濟方面發展得不如中國好
首先,印度沉重的人口負擔就是一方面原因,其次,印度產業結構並不十分平衡,再者,印度政府有著巨額的財政赤字,當然,還包括過大的的貧富差距、落後的基礎設施等實際問題,這一切的一切都大大的阻礙了印度經濟的發展,現實與計劃的目標相差很遠。
印度是1947年獨立建國的,比中國還早2年,但60多年來,印度政府好像啥也沒有做,至少從表面看,從街景看,從公共設施看幾乎都是幾十年前的老樣子,政府的不作為也是一個大原因。
❺ 為什麼印度在經濟方面發展得不如中國好
我認為不能絕對地說印度在經濟方面發展得不如中國好,有很多原因,很多方面,就像印度在弘揚宗教信仰上比中國做得更好,但是印度地域比中國小,中國已經躋身大國前列,而印度沒有更好的教育,更完善的經濟體系,所以印度在經濟方面發展和中國相比,還是有一些欠缺。
由於印度經濟、社會、政治體制的一系列根本性問題,構成了該國長期穩定和持續發展不可逾越的障礙,某些國內外輿論廣泛宣揚的印度經濟「優勢」也存在很大水分,所以我說,印度經濟雖然有希望縮小與中國的差距,但無法趕上中國。
我覺得中國能夠擁有今天這樣的大國地位也並非一朝一夕,是多方面發展的,畢竟一個國家人口眾多,各領域發展參差不齊,需要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印度多多吸取經驗,經濟發展一定可以趕超上來,甚至能夠趕超中國!
❻ 中國和印度相比,哪個國家比較發達啊
中國和印度相比,中國比較發達。
中國(China),位於東亞,是一個以華夏文明為主體、中華文化為基礎,以漢族為主要民族的統一多民族國家,通用漢語。中國疆域內的各個民族統稱為中華民族,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1980年代以來,鄧小平政府宣布改革開放,開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並推行經濟體制改革。中國大陸近年至2010年,GDP超過72000億美元,已經成為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普遍認為中國目前仍然是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經濟體。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 ,具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印度是當今金磚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雖然印度三分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間接依靠農業維生,近年來服務業增長迅速,日益重要。已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重要出口國。但同時也是個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種姓制度問題較為尖銳。
❼ 印度經濟發達嗎
同中國相似,面對不溫不火的經濟狀況,印度在90年代進行了大刀闊斧的經濟改革,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二十年間,印度年均經濟增長速度達到了7%以上,2011年印度g
DP總量達到1.8萬億美元,在世界上排名第十,同比增長8.5%,經濟增速僅次於中國。印度經濟表現出強勁的發展前景,甚至有機構預測印度在20年後其經濟總量會超過中國。然而,印度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不少難以解決的問題和軟肋。研究印度經濟發展現狀及問題,客觀全面地了解印度經濟全貌,對於我國經濟發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印度經濟發展現狀及原因分析
印度經濟自獨立以來到上世紀80年代,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僅為3.5%,80年代提升為5.6%,90年代中期為7%,2003年第四季度的增長率更是超過了中國,達到了創紀錄的
10.4%。印度經濟的迅猛發展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服務業增長迅速。印度憑借良好教育的工人、信息技術和英語語言優勢大力發展服務業。服務業先行帶來了印度軟體、商務處理外包等IT服務業的興旺,促進了印度資本金融市場的發達和旅遊業的繁榮。印度58%的國內生產總值由IT,金融,房產等服務業貢獻,
一般來說要達到挪威,芬蘭這樣的發達程度才會有這種比例。服務業出口業績喜人,在
2004- 2005年度服務出口額為460億美元,出口增長高達71%,2005年4月至12月期間,
服務出口增長創75%的高記錄,創匯328億美元,其中軟體服務出口在2004- 2005年度增長
34.4%,創匯172億美元,在2005-2006年度上半個年度軟體服務出口額103億美元,增速為
32% ,全球近一半的外包業務被發往印度,印度因其發達的外包服務被稱為「世界辦公室」。
2、IT產業世界領先。
印度的軟體業迅猛發展,在世界名列前茅。印度目前擁有巨大的軟體人才庫,有大量的專業人才。產值、出口比重都很大。據麥肯錫的報告預測,到2008年印度的IT服務和後勤工作將會僱傭400萬從業人員,成為年出口額達到570億美元的行業,佔印度GDP總額的
7%。印度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第二大計算機軟體出口國。其軟體出口額佔全球市場份額的20%,美國客戶購買的軟體產品有60%是印度製造的。
❽ 印度經濟情況如何為什麼
印度已成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並有望在未來 10 至 15 年內成為經濟強國之一,這得益於其強大的民主和牢固的夥伴關系。按當前價格計算,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 (GDP) 為盧比。根據 2021-22 財年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的臨時估計,22 財年第一季度為 512.3 億千萬盧比(6949.3 億美元)。
根據經濟事務部報告中公布的數據,22 財年第一季度,印度的產出同比增長 20.1%,恢復了 20 財年第一季度大流行前產出的 90% 以上。印度的實際總增加值 (GVA) 在 22 財年第一季度也同比增長 18.8%,恢復了其相應的大流行前水平(20 財年第一季度)的 92% 以上。此外,在 21 財年,印度的經常賬戶盈餘占 GDP 的 0.9%。經濟復甦的增長是由於政府繼續努力加快公民的疫苗接種覆蓋率,這也為進一步振興工業活動提供了樂觀的前景。
❾ 中國,印度,哪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潛力大
經濟發展當然是中國了,怎麼說現在的情況是這樣的
當然,這個答案只是短時間內的。如果往長遠了看,也許是印度。
❿ 印度哪個方面發達
印度三個方面比較發達。
信息技術
印度信息技術領域的成功已經為人們所熟知。印度憑借人才優勢,通過為發達國家提供服務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信息技術產業對印度GDP的貢獻已從1999~2000年度的1.2%增長到2005~2006年度估計的4.8%。印度的軟體和信息技術帶動的服務在過去五年間年均增長率超過了28%。信息技術的成功徹底改變了歐洲和美國對印度的評價和印象。更重要的是,它改變了印度對自身潛力的看法,正在培植著印度的科學自信。印度在信息技術領域的成功對於吸引跨國研發中心和外籍印度人在印度投資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生物技術
印度確立了新的重點領域和發展方向,其中又以生物技術為重點。過去10年,生物技術領域的研發投資已經從1987~1988年度的9600萬美元增加到了2004~2005年度的3.58億美元,其中,資金增加的部分重點支持的是生物制葯,而非農業生物技術。
2004~2005年,印度的生物技術收入增加了37%,達到了11億美元。國家生物技術發展戰略制定了2010年將這一數字提高到50億美元的目標。2005年3月,印度科學部長稱贊生物技術是印度隊的「最佳擊球手」,並且認為生物技術可以成為有助於提供人們支付得起的衛生保健並減輕貧困的印度「下一個大獲成功的實例」。2004年生物技術部發布了一項計劃,要將印度變成「生物信息學的全球中心」。
太空技術
經過多年發展,印度衛星的研發和應用技術已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其運載火箭技術也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2009,印度已擁有4種類型的國產運載火箭:「衛星運載火箭3(SLV-3)」、「加大推力運載火箭(ASLV)」、「極地衛星運載火箭(PSLV)」和「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GSLV)」。印度在大力發展火箭和衛星技術的同時,還謀求有更大的作為。例如,2007年,印度將首個返回式太空艙和3顆衛星用一枚極地衛星運載火箭送入太空,為該國未來實施載人航天計劃等獲取了重要數據。此外,印度還在緊鑼密鼓地實施自己的探月計劃,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在2008年用一枚極地衛星運載火箭將印度首個月球探測器「月船1號」發射升空。
2008年4月28日9:20(北京時間11:50),一枚印度PSLV-C9火箭搭載10顆衛星升空。繼美國、俄羅斯、歐洲航天局和中國之後第五個掌握了「一箭多星」的發射技術。並一箭十星成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