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武漢有幾個區武漢有幾個區哪個區最好
武漢有幾個區2. 武昌和漢口哪經濟更發達
當然是漢口更發達,漢口是商業中心,以經濟發展為主。很明顯可以看出,漢口的大樓比武昌多得多。
早前,沒有武漢市 漢口曾作為一個獨立的漢口市存在,後與武昌、漢陽兩鎮合並後有了現在的武漢,三鎮由長江和漢江分開,從武昌去漢口需要過長江,從漢陽去漢口需要過漢江。也就是說漢口是武漢里的一個重要部分 你可以理解為是武漢市裡的一個「區」。
(2)武漢市各區的經濟情況如何擴展閱讀
漢口,隸屬於湖北省武漢市,是中國四大名鎮之一,武漢地區的金融、商貿、對外交往中心和主要交通樞紐,自古被譽為「楚中第一繁盛處」,以「東方芝加哥」之名馳聲於海內外。
漢口地處武漢市長江西北、漢江以北的地域,東南隔長江與武昌相望,西南隔漢江與漢陽相望,屬亞熱帶季風氣候。著名景點有江漢關、古德寺等。1923年設立中國第一個直轄市漢口市;1949年以後,「漢口」不再是個行政區劃名稱,而被分割為江岸區、江漢區、硚口區。
今之漢口,原與漢陽相連,名曰漢口鎮,是漢陽府下漢陽縣屬地。即使在明成化年間漢江改道,兩地以河為界後,漢口也一直屬漢陽府管轄,至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設立夏口廳,漢口始與漢陽分治。因此,漢口一直沒有如漢陽、武昌那樣環繞四周的古城垣。實際上,漢口並不是武漢的一個區,而是由三個主要區組成的一塊區域。
武昌、漢陽至今仍是區級行政區劃的名稱,而漢口被分割為江岸區、江漢區、硚口區,實際上東西湖區位於張公堤以外,並不屬民國時期的漢口市,原屬漢陽縣,1964年析置建區。同時,漢口也是武漢市委市政府以及其他市級政府部門的所在地。
3. 武漢哪個區最富,哪個區最窮
十個手指有長短,各個轄區的經濟發展狀況和個人經濟實力沒有必然聯系。各區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沒有可比性。滿意請採納!
4. 求武漢各區經濟排名
你問的這個排名。實則分為兩種,一種是地方財政排名,二種是國稅財政排名。如果是地稅的話
江漢、江岸、武昌、洪山、硚口、漢陽、東西湖、黃陂、江夏、蔡甸、新洲、青山、漢南。這個是根據各區的公務員工資收入排名的。正好說明各個區的財政狀況,即收入水平。如果是國稅的排名沒有什麼意義,很簡單,就算是收得多又如何,還不是上交給中央國庫了,跟你地方沒多大關系。如果是國稅的話,那青山區就是第一。但青山區的公務員工資僅僅比漢南區要強一點,比一些郊區入新洲,黃陂都不如。
5. 武漢的各個區,特別是江夏區、洪山區、青山區、東西湖區經濟發展怎麼樣
洪山區肯定是經濟最好的,而且環境也比較好,在武昌,是武漢市政府的中心。其他幾個區比較偏,青山的話有個武鋼,江夏區比較亂武昌的最角落,東西湖區雖然在漢口,離機場很近,是武漢的最邊緣。
6. 武漢有幾個經濟開發區2021
對於剛來武漢沒多久,特別是在經濟開發區生活的朋友,可能會被武漢的區域劃分給繞暈。例如武漢經濟開發區和東湖高新區的市民,時常不清楚自己到底屬於哪個區,那武漢的區域劃分到底是怎樣的呢?這次就幫大家弄清楚。7. 武漢最窮的三個區
武漢GDP總值最低的三個區是青山區、蔡甸區、漢南區。
華中地區位於中國中部、黃河中下游和長江中游地區,涵蓋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四大水系,地處華北、華東、華南、西南、西北等地區之間,眾多國家交通干線通達全國,具有全國東西、南北四境的戰略要沖和水陸交通樞紐的優勢,起著承東啟西、連南望北的作用。
武漢的位置境域:
武漢市位於湖北省東部、長江與漢水交匯處,地理位置為北緯29°58′—31°22′,東經113°41′—115°05′。武漢市東西最大橫距134千米,南北最大縱距約155千米,最東端位於新洲區徐古街將軍山村,最西端位於蔡甸區侏儒街國光村,最南端位於江夏區湖泗街道均堡村,最北端位於黃陂區蔡店街道李沖村。
8. 武漢市有哪幾個區以及各區的情況
截至2018年末,武漢市下轄江岸區、江漢區、硚口區、漢陽區、武昌區、青山區、洪山區、蔡甸區、江夏區、黃陂區、新洲區、東西湖區、漢南區等13個行政區。
1,江岸區
截至2016年,江岸區戶籍人口71.11萬,常住人口100萬。2018年,江岸區下轄16個街道、1個社區。2017年,江岸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073.60億元,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分別為19.6%和80.4%。
2,江漢區
2018年,江漢區地區生產總值1255億元,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240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5.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42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13.19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
3,硚口區
截至2016年,硚口區總面積41.46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62萬人;轄11個街道;130個社區,1個行政村。2016年,硚口區完成生產總值509.56億元,按可比口徑比2015年增長7.3%。
4,漢陽區
2017年,漢陽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948.31億元,同比增長6.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946 元,同比增長9%。
5,武昌區
截至2018年,武昌區下轄15個街道,常住人口126.37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90.08億元,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176.9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113.17億元,二、三產業對GDP增長貢獻率分別為9.8%和90.2%。
6,青山區
截至2016年,青山區轄10個行政街道、1個管理委員會、1個經濟開發區,82個社區居委會和12個行政村。10個街道辦事處是紅鋼城、新溝橋、紅衛路、冶金、鋼花村、工人村、青山鎮、廠前、武東、白玉山,1個管理委員會是鋼都花園,1個經濟開發區是青山經濟開發區。
7,洪山區
2018年,洪山區地區生產總值1044億元;同比增長9%,公共財政總收入和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分別達到183億元和108億元,增長15%和12.1%。
8,東西湖區
截至2018年,東西湖區下轄12個街道,另設有7個管理處,常住人口58.48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903.6137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000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617.9190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71.6942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為1.5:68.4:30.1。
9,漢南區
截至2017年,全區版土面積287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21萬人,轄4個街、4個國營農場、一個農科所、一個畜禽公司。2012年,漢南納入國家發展戰略,並且獲批「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城區」、「中國汽車零部件製造基地」。
10,蔡甸區
截至2018年,蔡甸區下轄12個街道、1個鄉,另設有4個管委會,常住人口46.66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76.07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2.98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47.39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85.70億元,一、二、三產業比重9.0:52.0:39.0。
11,江夏區
截至2017年末,江夏區常住人口91.37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770.98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03.86億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78.07億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89.04億元,三次產業的比重為13.5:62.0:24.5。
12,黃陂區
201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09.19億元,獲評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百強區,名列第66名,中國工業百強區,名列第100名。2019年9月,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13,新洲區
2017年新洲地區生產總值676.3億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3.35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增加值381.33億元,增長8.1%;第三產業增加值211.64億元,增長9.9%。三次產業比為12.3∶56.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