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邊際效用」的名詞解釋是什麼
名詞解釋:
邊際效用是指某種物品的消費量每增加一單位所增加的滿足程度。邊際的含義是增量,指自變數增加所引起的因變數的增加量。
在邊際效用中,自變數是某物品的消費量,而因變數則是滿足程度或效用。消費量變動所引起的效用的變動即為邊際效用。
⑵ 如何理解邊際效用
在微觀經濟學中,邊際效用(英語:marginal utility),又譯為邊際效應,是指每新增(或減少)一個單位的商品或服務,它對商品或服務的收益增加(或減少)的效用,也即是「效用──商品或服務量」圖的斜率。
經濟學通常認為,隨著商品或服務的量增加,邊際效用將會逐步減少,稱為邊際效應遞減定律。
在這里要注意的是,邊際效用是指某種物品的消費量每增加一單位所增加的滿足程度,針對的是消費者;而邊際報酬(marginal returns)則對應生產者。同樣,隨著商品或服務的量增加,邊際報酬也將會逐步減少,稱為邊際報酬遞減定律。
基數效用論的假設條件:
1、效用量可以具體衡量。
2、邊際效用(MU)遞減規律。
⑶ 邊際效用是什麼意思
邊際效用是指某種物品的消費量每增加一單位所增加的滿足程度。邊際的含義是增量,指自變數增加所引起的因變數的增加量。在邊際效用中,自變數是某物品的消費量,而因變數則是滿足程度或效用。消費量變動所引起的效用的變動即為邊際效用。
奧地利經濟學家門格爾、英國經濟學家傑文斯、法國經濟學家瓦爾拉先後於1871-1874年提出邊際效用價值論,認為商品的價值取決於人們對它的效用的主觀評價;人們在消費一種商品時.每增加一個單位。增加的效用就遞減;最後一個消費單位的設用最小;決定商品價值的,不是它的最大效用,也不是它的平均效用,而是它的最小效用。門格爾的學生、奧地利經濟學家維塞爾首先稱這最小效用為「邊際效用」。
⑷ 邊際效用的名詞解釋
邊際效用指像個人的體重或身高那樣在基數的意義上可以度量的效用,它意味著效用之間的差別,即邊際效用,是有意義的。
邊際效用是19世紀和20世紀初期西方經濟學普遍使用的概念。其基本觀點是:效用是可以計量並可以加總求和的,表示效用大小的計量單位被稱為效用單位。
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數(1、2、3……)來表示,正如長度單位可以用米來表示一樣。邊際效用論採用的是邊際效用分析法,邊際效用論認為效用大小是可以測量的,其計數單位就是效用單位。
(4)經濟學上的邊際效用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邊際效用的應用:
在微觀經濟學中,邊際效用又譯為邊際效應,是指每新增(或減少)一個單位的商品或服務,它對商品或服務的收益增加(或減少)的效用,也即是「效用──商品或服務量」圖的斜率。經濟學通常認為,隨著商品或服務的量增加,邊際效用將會逐步減少,稱為邊際效應遞減定律。
在微觀經濟學中,邊際效用是某種物品的消費量每增加一單位所增加的滿足程度,針對的是消費者;而邊際報酬則對應生產者。同樣,隨著商品或服務的量增加,邊際報酬也將會逐步減少,稱為邊際報酬遞減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