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經濟為什麼可以發展

經濟為什麼可以發展

發布時間:2022-09-28 18:08:56

Ⅰ 簡述中國經濟為什麼能夠行穩致遠

1、從科技支撐條件看,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正在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轉變,一些重要領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某些領域正由「跟跑者」向「並跑者」、「領跑者」轉變。2018年,中國研發投入全球排名第二,約占經濟總量2.18%,按摺合全時工作量計算的全國研發人員總量達到419萬人,已連續6年穩居世界第一。

2、從市場支撐條件看,我國有近14億的人口規模,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2018年我國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了380987億元,全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76.2%,消費成為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穩定器」和「壓艙石」。我國市場具有增長速度快、發展潛力大、持續成長性好、帶動性強的鮮明特點,隨著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得到滿足,新的市場增長點正加快孕育並不斷破繭而出。

3、從後發優勢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經濟發展仍然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和現代化快速推進的發展階段,處於從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加速邁進的關鍵時期。在人均收入上,2018年中國人均GDP是美國的16%左右,城鎮化率不到60%,經濟發展存在巨大空間。特別是,我國現代化過程中,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深度融合、同步發展階段、優勢疊加,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能量,我國經濟的「後發優勢」仍處於集中爆發時期。

4、從大國優勢看,我國人口眾多、資源豐富、幅員遼闊、經濟體系完整、市場規模巨大。中國有近14億人口、9億勞動力、1.7億受過高等教育和專業技能培訓的人才資源,儲蓄率接近50%;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在世界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220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首位,產業鏈條完備;我國具有生產要素大規模集聚產生的規模經濟優勢,分工密集、產品種類繁多的范圍經濟優勢和區域之間差異互補的協同發展優勢。

5、從經濟體制看,改革開放以來持續探索形成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巨大。這一體制既發揮了市場經濟的長處,又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實現了政府和市場、公平和效率、發展和穩定、自主和開放的有機結合,推動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改革開放也進入了新時代,改革不斷深化,開放不斷擴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成熟,活力和效率進一步增強。

Ⅱ 中國經濟為什麼能夠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勢頭

1、從發展的基礎看,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及製造業、貨物貿易、外匯儲備第一大國,近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約30%。

2、從科技支撐條件看,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正在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轉變,一些重要領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某些領域正由「跟跑者」向「並跑者」、「領跑者」轉變。

3、從市場支撐條件看,我國有近14億的人口規模,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2018年我國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了380987億元,全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76.2%,消費成為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穩定器」和「壓艙石」。

4、從後發優勢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經濟發展仍然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和現代化快速推進的發展階段,處於從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加速邁進的關鍵時期。在人均收入上,2018年中國人均GDP是美國的16%左右,城鎮化率不到60%,經濟發展存在巨大空間。

5、從大國優勢看,我國人口眾多、資源豐富、幅員遼闊、經濟體系完整、市場規模巨大。中國有近14億人口、9億勞動力、1.7億受過高等教育和專業技能培訓的人才資源,儲蓄率接近50%。

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在世界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220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首位,產業鏈條完備;我國具有生產要素大規模集聚產生的規模經濟優勢,分工密集、產品種類繁多的范圍經濟優勢和區域之間差異互補的協同發展優勢。

(2)經濟為什麼可以發展擴展閱讀

1、夯實經濟穩中向好勢頭,要在推進改革創新中持續釋放發展活力。改革激發活力,創新增添動力。敢於攻堅克難,加大財稅、金融、國企國資等重要領域改革力度,著力推進簡政放權、減稅降費,才能讓市場主體有更多感受,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2、夯實經濟穩中向好勢頭,要在擴大對外開放中不斷拓展發展空間。當今世界,風雲激盪、亂象叢生,但經濟全球化大勢不可逆轉。

不拒眾流,方為江海。邁出對外開放新步伐,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加快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中國經濟巨輪就能在時代大潮中劈波斬浪、行穩致遠,給世界各國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3、夯實經濟穩中向好勢頭,要堅持底線思維、突出問題導向,著力增強風險防控意識和能力。當前一些領域存在問題隱患,風險總體可控,但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及早防範、主動作為,做到「圖之於未萌,慮之於未有」。

要著力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把主動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動去杠桿的落實,堅定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穩定的良好環境。

Ⅲ 中國經濟為什麼發展的這么快

市場機制激發了經濟發展的巨大活力。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經歷了雙重轉型: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現代社會轉型,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轉型之路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和完善之路。

正是通過經濟體制改革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激發經濟社會活力和創造力,不斷促進資源優化配置、釋放經濟增長潛力,我國經濟才得以成功實現轉型、取得巨大成就。

制度條件一旦具備,就如同閘門打開,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就會充分涌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不斷完善,各類財產和社會財富迅速增加。

(3)經濟為什麼可以發展擴展閱讀:

中國經濟的貢獻,體現於推動經濟全球化,完善全球經濟治理。在經濟全球化進程遭遇挑戰的形勢下,中國秉持「和」「合」理念,倡導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為推動經濟全球化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和活力。

中國倡導共建「一帶一路」,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潮流,順應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時代要求,為世界經濟增長開辟了新空間,為國際貿易和投資搭建了新平台,為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拓展了新實踐。中國同一大批國家的聯動發展,使全球經濟發展更加平衡。

中國支持多邊貿易體制,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致力於做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建設者,努力為解決全球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發展赤字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Ⅳ 發展經濟的重要性

一、經濟實力是軍事力量的基礎

對於一個人而言,生存和繁衍是第一位的,而對於一個國家而言,亦是如此。現代以前,各國家民族等共同體之間的生存斗爭之殘酷是超乎想像的。經濟實力是軍事力量的基礎,也就決定了能否在殘酷的生存斗爭中生存下來。

二、經濟水平發展使社會治安更穩定

在亂世,一切秩序崩壞,人的基本權利得不到保障,絕大多數平民要受到天災人禍的毀滅性打擊,中國歷史上經歷過數次人口銳減。每一個現代人,其祖先都是在無數次大滅絕中堅強存活下來的。而經濟發展以後,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大部分人都會維護秩序,秩序反過來保障每個人的權利。

三、經濟水平決定生活水平

現代的絕大多數人,即便是社會底層,都能夠享受到比古代帝王更多更好的服務,如醫療、交通、飲食等。比較直觀的指標便是壽命。人生七十古來稀,到現代已是稀鬆平常。對比非洲因飢餓而死去的兒童與發達國家的兒童,就知道經濟有多重要了。

四、經濟一般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水平。人們生活中需要的物品(生產資料、生活資料)都跟生產息息相關,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有多高,他能創造的物質財富就有多充足。

五、經濟是基礎,是決定上層建築的。國家一切外在力量的展示,都是經濟實力的體現。當然,經濟並不只是GDP與人均GDP那麼簡單。還有很多維度的衡量,比如說整個經濟體的發展潛力,這可能跟本國對於科技、創新、教育、醫療等層面的發展水平以及政府的重視程度密切相關。

Ⅳ 中國經濟為什麼能夠維持穩定並快速發展

我們推行的是「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對於資本密集、規模大、與就業和國家安全有關的產業,在轉型期間繼續給予必要的保護補貼,以維持經濟穩定;對過去受到抑制的、勞動密集型的,符合中國比較優勢的產業,放開准入,積極招商引資,並以務實的方式設立工業園、加工出口區等,將其變成競爭優勢。

上世紀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西方主流經濟理論認為我國採取的漸進雙軌制是最糟糕的轉型方式,主張一次性消除政府幹預。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務實的漸進雙軌制是我國維持經濟穩定和高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Ⅵ 舉例說明中國經濟為什麼越來越來好

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的背後有三個重要的基礎動力:

一、人力資本的含義是人在社會上的能力,包括勞動者的技術和職業道德水平,以及企業家的創新精神和整合資源的能力。

人力資本的素質是社會歷史和文化傳統的一部分,不是10年或者20年能夠塑造的。經濟學家已習慣用受教育的時間來衡量人力資本的多少,但這樣的方法並不準確,因為它未能把職業道德和人的創造智慧考慮進去,而這些是文化傳統熏陶的結果。這些特質在一代又一代人身上繼承和完善,有一部分是通過家庭教育得以傳承。

二、第二個動力是一套運作良好的市場機制。中國在1978年改革開放之前有同樣高素質的人力資本,但還沒有市場機制,因此未能迅速發展起來。

市場機制能夠讓優秀的人才通過辛勤工作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從而為自己也為社會創造財富。市場機制使得經濟活動因為勞動有償而得到充分激發,也因為資源根據市場供求原理流向最需要的地方而得到有效配置。

三、第三個有助於經濟快速增長的因素是發展中國家和最先進國家之間的技術差異。這使發展中國家通過採用先進的技術可以迅速發展起來。

(6)經濟為什麼可以發展擴展閱讀:

宏觀經濟學上有個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說:就是消費、投資、出口。

但是長期以來,人們一直以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推動力在於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或者說是政府主導下的投資與出口,對消費重視程度不夠。

但現在看來,即使是有效的宏觀政策,最多也只是刺激經濟增長的誘導因素,本身並不構成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

而從資源稟賦和市場空間來看,盡管中國的人口、勞動力資源、市場為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提供了可能性和空間,但卻很難自動孕育出經濟高速增長的內在動力機制。

只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發展中小城市,調整城鄉結構,把城鎮化作為擴大消費的重點;提高勞動所得的比重,調整收入分配結構。

要積極鼓勵創業,扶持中小企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增加老百姓的財富,從投資依賴轉向消費支撐,構建消費支撐型發展模式,擴大內需,經濟增長才會有不渴的動力。


Ⅶ 2021年中國全年GDP破110萬億,中國經濟為何能夠快速發展

中國致力於科技創新,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21年,中國的研發投資超過了GDP的2.4%,產生了相當數量的國內專利,開發了開拓性的技術,這些技術的使用正在日常化。我國研發支出總額和研發投資佔GDP的比重逐年增加,但與美、日等發達國家投資的3.1%和3.2%相比還有差距, 中國政府一直在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

其中一個計劃是推進“中國製造2025”,該戰略計劃瞄準了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電力裝備、機器人、高級數控機床、新能源汽車等戰略重點在內的高新技術產業,引導社會各種資源集聚,推動了10年內優勢和戰略產業的快速發展。 另外,為了加快可持續經濟增長,中國另一個科技政策目標是發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包括5G網路建設和數據中心建設。

以上的回答,是我個人的想法,有不同想法可以在下方評論。

Ⅷ 我們經常說促進經濟發展,國家為什麼要促進經濟的發展

從國內角度看,經濟發展意味著社會財富增加,人們安居樂業,生活日益富足,生活幸福,個人全面自由地進步。才有條件,實現社會全面發展進步。

從國際角度看,經濟發展意味著綜合國力提升,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Ⅸ 為什麼中國經濟會發展的那麼迅速

根本原因就是通過改革開放,將革命紅利,或教員紅利,與全球化信息化,嫁接了起來,疊加了起來。沒有全球化信息化的時代浪潮,不行;沒有改革開放的嫁接疊加,也不行;沒有革命紅利,或教員紅利,就如印度,還是不行。
拓展資料:
一、打破經濟發展速度的定律
自1978年改革開放開始,對於中國來說要想從經濟弱國向經濟強國轉變,它所面臨的困難是難以預見的。但是他突破重重的困境,只用了短短的40年的時間就走過了西方很多國家用200年才能走完的路,時間比西方還要迅速,,中國的學習能力是很強的,改革開放後,中國提倡九年義務教育,這為提高中國的國民素質提供了基礎,也為生產更多的生產力,創新知識提供了條件。所以中國的發展規律和中國的模式成為其他國家的一件值得研究的事情。
二、中國發展迅速地原因
1、因為中國人相信天道酬勤。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和西方國家人口加起來還要多。正所謂:人多力量大,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中國人的力量在世界來說是巨大的。每個人都會為了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中國擁有的5000年文化歷史也深刻在中國人的骨頭里的,他們相信只能勤勞就一定會致富,通過自己的雙手努力就會獲得他們想要獲得的財富。隨著時間不斷地積累著自己的能量,不斷地壯大自己的國家,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做貢獻,13億的人,13億的勤勞,13億的雙手來證明我們的國家會不斷地趕超其他的國家。讓自己的國家在世界的地位不斷地提高,與強國並列,增加中國在世界的實力。
2、中國的制度也會在實際運行中不斷地革新,用最少的時間和力量辦理最重要的事情,有效地提高了辦事效率。我國在改革開放時,人民生活水平低下,但是並不影響中國人樂觀積極的心態,培養少年,加大教育的投入,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基礎教育的實行轉化了那些低級勞動力,讓他們可以從事更加復雜的勞動形式。
3、個人崗位的不斷增加也讓中國人之間的配合變得非常默契。因此我國集中一切力量實行改革開放,構成最強大的力量,這些力量但看很少,但不影響他們積少成多,積流成河,把中國速度提得越來越快。
4、智慧的積累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傳遞,知識的繼承就相當於我們站在巨人的身上開創新的知識,中國人的學習力是非常強悍的,創造力也是天馬行空的,這一點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核心力量。
5、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這只雄獅也從沉睡轉醒,從不被其他國家重視到現在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其他國家的注意,彷彿雨後的梨花,奼紫嫣紅燦爛盛開,跳躍成為世界的第二大經濟體,集齊經濟、軍事、科技三位一體的發展。曾經傲視群雄的國家也在看著中國的發展,中國的發展引領著這個時代的潮流。雖然改革開放經歷的時間只有短短的幾十年,但是其他的國家終究是低估了中國人的能力,中國人在經濟戰略的布局上,合理地運用發展規劃,在穩中求進,謀劃布局策略。
6、中國人帶著的是敢於拼搏的勇氣,吃苦耐勞的決心,用恆心和毅力,也要沖破經濟的桎梏。改革開放貢獻著每個人的力量,只為讓中國人擁有更好地生活。
7、中國人無論在哪一個國家生活,都會迅速融入當地的生活,站穩腳跟並成為當地社會發展的先驅者,在東南亞的國家更是突出,很多的華人也是當地精英階層的代表。
三、少年強、中國強
最後一個也非常重要也更有意思。放眼世界,所有國家小學、中學的教育中在課程安排上唯有中國的中小學生全面學習世界歷史、世界地理,其他國家雖然也有學習的,但不全面、不客觀、不豐富。

Ⅹ 經濟為什麼發展

科技進步帶動經濟發展

閱讀全文

與經濟為什麼可以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健康證上哪裡拿 瀏覽:287
四大美女去哪裡旅遊啦 瀏覽:337
實體經濟什麼時候好 瀏覽:211
愛情公寓和還珠格格哪個好看 瀏覽:610
婚姻中被拋棄了怎麼走出來 瀏覽:389
什麼樣的婚姻不可挽回楊瀾 瀏覽:842
認不得哪個是小美女 瀏覽:629
新疆事業單位一般考什麼科目 瀏覽:276
如何測算婚姻 瀏覽:314
美女玩手機信號怎麼樣 瀏覽:848
經濟逆風凱怎麼打趙雲 瀏覽:208
王者榮耀經濟是如何查看 瀏覽:441
美女不說話怎麼和她聊天才能開心 瀏覽:282
什麼是感情愛情婚姻 瀏覽:896
經濟形勢嚴重怎麼理財呢 瀏覽:1001
計量經濟模型一般由哪些要素組成 瀏覽:875
無根幸福樹怎麼種植 瀏覽:720
相關人員如何掃健康碼 瀏覽:752
為什麼要遠離婚姻 瀏覽:759
加菲貓的幸福生活用英文怎麼搜 瀏覽: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