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江蘇退步極大的城市是哪個
江蘇省位於我國東部沿海。 這里的經濟發達。 改革開放後,這里出現了許多著名的城市。 而且,江蘇省城市總體發展水平相對均衡。 許多網友稱呼這里的13個城市為宜。 第十三屆太平洋保險,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網民對江蘇城市的熱愛和嚮往,所以您知道江蘇省曾經有一個非常繁華的大都市,這個城市已經成為了第三大城市。 等級城市? 盡管江蘇許多城市的經濟發展都很好,但並不是每個城市的發展都令人滿意。 與江蘇省以前的地位相比,江蘇一些城市已經退步。
即使在江蘇這樣一個經濟發達的省份,其邊界內仍有許多城市的發展不盡人意。 甚至可以說,這種發展有些倒退。 對於這些城市,如何才能不耽誤他們? 積極的發展與進步是最大的麻煩。
⑵ 泰州和揚州為什麼會分
泰州和揚州本來就是兩個不同的行政區劃。但是兩者同為江蘇省地級市,長江三角洲中心區27城之一。泰州所轄縣市(區)全部建成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全國百強縣,同時泰州也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第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
揚州是江蘇長江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南京都市圈成員城市和長三角城市群城市;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水源地、聯合國人居獎獲獎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溫泉名城、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揚州在中國古代幾乎經歷了通史式的繁榮,並伴隨著文化的興盛,有江蘇省陸域地理幾何中心之稱。
(2)揚泰分家前經濟排全國多少位擴展閱讀:
1、泰州的相關介紹:
泰州市在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受季風環流的影響,具有明顯的季風性特徵。這里四季分明,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具有無霜期長,熱量充裕,降水豐沛,雨熱同期等特點。
泰州市的氣溫最高在7月,最低在1月,冬夏季南北的溫差不大,年平均氣溫在14.4℃—15.1℃之間;年平均降水量1037.7毫米,降雨日為113天,但受季風的影響,降水變率較大,且南北地域之間亦存在著差異。泰州市地區的溫度帶屬亞熱帶、干濕區屬濕潤區。
2、揚州的相關介紹:
揚州市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向溫帶季風氣候的過渡區。氣候主要特點是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豐沛,盛行風向隨季節有明顯變化。冬季盛行乾冷的偏北風,以東北風和西北風居多;夏季多為從海洋吹來的濕熱的東南到東風,以東南風居多;春季多東南風;秋季多東北風。
⑶ 江蘇揚州江都大橋會劃分給泰州嗎
法律分析:會。揚州泰州在95年沒分家時,gdp排名全省前三,比南京還高,在全國都排得上號,然而現在就算把揚州和泰州的經濟總量加起來也比南京少,在全國排名也有退步,揚泰分家,分的不僅僅是家,更分了揚州泰州人民的心,揚泰人互相看不起對方,互放地圖炮。就拿寧鎮揚一體化來說吧,我現在甚至認為這是一個精心設計的局,就等著揚州往裡鑽,說一體化那麼多年了,揚州得到的好處有多少?南京那個叛徒一直致力於和安徽的幾個市搞關系,在意過揚州的發展嗎?況且南京和鎮江同在江兩岸,就算寧鎮揚一體化也是側重於一岸的小兄弟吧。南京在省內的發展地位也一直受到蘇州的挑釁,南京自己都沒發展好,還有閑功夫來帶江北的揚州?南京沒來吸揚州的血就算好的嘍。
倘若揚州泰州聯合起來,來一個揚泰通一體化,自給自足,也比寧鎮揚來得實在吧!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土地管理,維護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保護、開發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實保護耕地,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全民所有,即國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任何單位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國家依法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但是,國家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的除外。
第三條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全面規劃,嚴格管理,保護、開發土地資源,制止非法佔用土地的行為。
第四條 國家實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國家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規定土地用途,將土地分為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嚴格限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控制建設用地總量,對耕地實行特殊保護。
⑷ 揚州和泰州為什麼會分家
你好,泰州原來就是揚州的一個縣級市,在1996年時單獨成立地級泰州市。揚州地區和泰州並不相連很緊密!而且分開很久了,各有各的發展路線!如果並在一起,泰州只能算是揚州的縣級市,泰州人不會樂意的!而且那樣的話揚州就要加大建設的力度,以揚州現在的能力是不能做到的!1982年始,不少專家學者先後發表過論述和建議,即揚泰分家。費孝通曾在其《小城鎮 新開拓》一文寫到「在泰州,我聽到了一個值得引起注意並應加以研究的新問題,那就是在市管縣的體制下,當前行政區劃與經濟區域之間還存在著不相適應的地方。具體地說,一是揚州市在經濟上帶不動它屬下的泰州市,人們把這種情況叫做『小馬拉大車』」
二是國家、省級有關部門也相繼派調查組進行過調查研究,他們的結論幾乎是一致的,這就是:行政區劃必須作合理的調整。
但因諸多原因,有關泰州的行政區劃調整問題一直未能實施,直至1996年,國務院才終於作出了決策:對揚州地區的行政區劃進行調整,組建地級泰州市,並適當擴大泰州市域范圍調整揚州市行政區劃。原縣級泰州市變為海陵區,原揚州市代管的泰興、姜堰、靖江、興化4個市劃歸泰州市代管。
⑸ 揚泰分家的利弊(散裝蘇系列)
原泰州市經濟研究主任程起瑞老先生曾寫過《十年磨一劍——記地級泰州市誕生歷程》一文,詳細描述了泰州升地的始末。
因版權問題,筆者這里總結一下大致內容。首先,江北沿江三州,揚,通,泰是 歷史 自然形成三個中心城市,其次蘇北部分行政管轄區域過大,不利於協調發展。最後泰州具備升地的內在條件和訴求。
筆者認為,任何城市的形成,發展,以及定位都是和時代相適應。盡管「老揚州」在80年代末工農業產值高居全省前三,但總得來說還是屬於大而不強,80年代正是江北沿江內生經濟的黃金期,往後幾十年至今,「蘇中」地區的產業基礎和布局正是這個時候形成。不但,揚,通,泰都各自有自己的強勢產業,就連鹽城都出現了「森達皮鞋」「燕舞收錄機」這樣的響徹大江南北的品牌。
泰州升地既有內因,亦有外力推動,費孝通先生一度支持發展中小城鎮的路線,對於泰州的訴求也持肯定態度。筆者作為揚州人並不希望揚泰分家。但客觀說,80年代泰州的訴求有其合理性,甚至比其他已經升地的城市更具備條件。站在當年的角度,確實存在「小馬拉大車」的現象。揚泰分拆對促進蘇中城市化進程,迅速拉動泰州地區城鎮化水平起到了積極作用。
20多年過去了,當我們再來看這把劍的弊端,於泰州似乎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兩地分家的結果也就是蘇中地區多了一個工業還不錯的強市,從廣義市(地級)看,2020年揚,泰GDP分列全國35位,42位。咋一看還說的過去。但是在看狹義市(市區),泰州可能要排到70靠後,揚州上下波動不大。
泰州重演了當年的「 歷史 」,小馬拉大車,甚至比揚州當年更為突出。揚泰市區的差距在分家後反而擴大了。很多人只看廣義市數據,卻忽略了城市的本質。在解放初城市化極低的背景下,廣義市的數據幾乎等同狹義市,因為農村比重太大。而到了2020年,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出現,讓廣義市這個「偽城市」顯得格外尷尬。相隔幾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城市本質是各自獨立,各自發展而不會共享資源的。這就導致首位度低,基礎薄弱的泰州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比肩揚州的效果,也沒有在黃金20年迅速吸納人口,壯大成一個起碼和揚州相近的三線強。更要命的是泰州市區的格局非常奇葩,盡管是平原地區,泰州的三個區都不在一起,海陵區就像放風箏一根拉著高港,一根拉著姜堰(泰縣)。一心二用,離海陵遠的高港區,拉的最用心,離海陵近一脈相承的姜堰卻不上心。就在這樣的牽拉中泰州的時間一點點浪費。但是能說泰州做的不對嗎?發展高港是必然,沒有港口,泰州升地的硬體條件就不足,然而高港前身是泰興三鎮,用三鎮撐起一個區又一個小馬拉大車,而且還是距離主城極遠。回顧泰州升地,從最初的眾志成城,到發現升地後能級不足,區位缺陷不得不硬推著走,姜堰如果在海陵南邊一切又不一樣。事實無法改變,隨著棚改結束,城市化後期。泰州根本無法融合姜堰和高港。泰州市區實質就是一個中等城市和一個小城市,一個強鎮的集合。盡管工業發展可圈可點,可是實際上泰州的工業並不比揚州強多少。大抵還是依賴下轄縣市的優勢,比如泰興,靖江的財政已經大於揚州三個縣市之和。這還沒算上興化。如果兩者和揚州高寶兩縣市對調,那就更不用比了。
再次回顧當年,揚泰分家真的只是小馬拉大車?同時期,南通,鹽城,淮安其實都存在一樣的情況,拆分揚州的內因是泰州足夠強,另一個層面也緩解了省會的壓力。盡管大而不強,總量壓在省會頭上到底不是太好看。就像沒有分家的南通盡管人均和常州差距不小,依然在政策和地位獲得了足夠的關注度。
分家的弊端泰州上面已經講了個大概,對於揚州本身,首先喪失了廣大的腹地人口,底子最差的里下河三縣,揚州分到了兩個,而且距離市區相當遠,泰州分到了人口最多的興化,地理距離較近。沿江縣市,泰州分到了曾經總量江北第一的泰興,人均江北第一的靖江。一來一去,揚州元氣大傷,之前筆者曾經談過,分家之前揚州還特意把工業往泰州布局的事,現在看還得虧分的及時。
在交通上,分家後,揚州喪失了正在建設的江陰大橋這一過江通道。這也是江蘇溝通南北最繁忙的通道。揚泰兩市在高速公路的布局上針鋒相對,不但讓江都東部地區成為了犧牲品。也讓泰州自己的姜堰區被兩條高速公路阻隔。
在經濟發展上,無論工業還是商業,兩地似乎都在唱對台,揚州來一個一個康師傅,泰州就投一個統一,揚州搞上汽大眾生產基地,泰州就搞長城 汽車 ,造船,兩地都搞,建築業兩地也不弱,化工,制葯,機床,電競,物流,不管發展如何,總之對方有的我起碼不說一樣好,起碼不能少。
在高鐵時代的博弈尤為明顯,站點,走向,明明能雙贏卻還是要搞的互相不開心。就連一個機場都別開生面,揚州泰州機場,拍照片都有意避開對方元素也算是奇觀。
如果兩地不分家呢?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兩地的縣級市發展一定不會受影響,甚至可能會更好。揚州可能會摸到二線的門檻,泰州唯一犧牲的則只是海陵的野望,甚至對於泰州(海陵)而言,不升地反而更加集中精力打造主城,不至於被人詬病加強縣,起碼是精緻的強縣。當然也許也還差不多。 歷史 是螺旋式發展前進的,當年的城市格局未必適應如今的時代,揚泰或許有一天又成為一家人。
⑹ 揚泰分家前的實力有多強
很強。分家之前,揚州已穩坐蘇北中心城市的頭把交椅,1995年之前,揚州GDP全國第15,省內第三,比南京還高。
⑺ 揚州泰州分家值得嗎
以2021年角度看,揚州泰州分家,新建地級泰州市,現在看來似乎不是件劃算的事情。
揚泰分家,一夕間揚州失去了大半工業縣,本地原先優秀的企業,如亞星和春蘭都在分家後逐步沒落。
揚泰分家,讓揚泰變成了兩座四五百萬級人口的城市,話語權驟減,因為人口不達標,揚州地鐵到現在都得不到批復而泰州更是連規劃都報不上去。揚泰分家,直接導致一個原本總量能接近萬億的九百萬人的江蘇第四大市被拆分,致使揚州泰州各自資源集聚力不夠。
揚州泰州的長遠發展
也許短時間泰州獲得了地級市的地位而獲得了一定的發展,但是長期來看,因為失去了規模效應,揚泰分家對兩城的傷害已不可逆轉,近來環泰州高鐵站以及揚州遲緩的基建建設,就是例證。
揚泰本一家,揚州八怪鄭板橋便是泰州人,雖然網上兩市人常見拌嘴,但現實生活中出了市,出了省,兩地人總是互認老鄉的。
⑻ 分割之後淪為了三線,江蘇最「委屈」的城市是什麼
隨著社會發展的腳步,城市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基礎上開始不斷地進行土地分割,這樣做的後果就導致很多城市在原有著很好的發展基礎上,卻因為土地的分割而喪失了很多良機,這無疑是限制了一個城市地發展進程。就拿安徽省作為例子來說,當初安徽省為了大力發展合肥地區就把其管轄內的巢湖一分為三給分了,結果卻並不是很理想。而且在中國,像安徽省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在我城市的發展史上,這種情況的發生大家都已經司空見慣了,而今天小編說的江蘇就有這樣的一座城市,也曾被犧牲過。
這時候就會有人說,如果南京做直轄市的話,揚州是不是有可能性能成為江蘇的省會,它的經濟實力雖然和蘇州與無錫有著很大的差距,但如果它成為省會城市,就能得到資源上的片擦,那麼這樣看來揚州的發展空間和潛力還是巨大的,靜待幾年也許會有大動作發生。揚州地理位置優越,它與江蘇省的很多城市都相接,恰恰位於中心地帶,這樣的有利條件如果好好地利用起來,揚州還是有可能打一個漂亮翻身仗的。
⑼ 揚州的經濟狀況在江蘇大概排在什麼位置
江蘇是中國古代吳越文化、長江文化、兩漢文化的發祥地,素有吳韻漢風之稱。現對江蘇省1個副省級城市(南京)和12個地級城市(揚州,徐州,蘇州,鎮江,淮安,常州,連雲港,無錫,泰州,南通,鹽城,宿遷)的各方面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和比較,並擬出以下12種全方位的排名:
1、最讓全國人民心服口服的排名(城市綜合實力排名--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城市規模,城市人口,基礎設施,城市環境,人文歷史,文化底韻,現代化程度,經濟發展程度,區位輻射,教育實力,科技發展等11個公認指標進行的排名):南京(全國第5),無錫(全國第13),蘇州(全國第15),常州(全國第23),徐州(全國第36),揚州(全國第47),鎮江(全國第49),南通(全國第53),連雲港(全國第72),泰州(全國第75),鹽城(全國第83),宿遷和淮安(
2、最具大城市優勢的排名(各市主城區人口,不包括各縣市人口排名):南京(580.38萬人),蘇州(280.75萬人),無錫(280萬人),徐州(220萬人),揚州(185.13萬),鎮江(160.36萬人),常州(130萬人),淮安(103萬人),南通(90萬人),鹽城(78.6萬人),連雲港(69.74萬人),泰州(65萬人),宿遷(28萬)
3、最能體現「人多好辦事」這句真理的排名(各市總人口排名,包括各縣市人口排名):徐州(910萬人),鹽城(795萬人),南通(775萬人),南京(680萬人),蘇州(598.85萬人),淮安(517.68萬),宿遷(515萬人),泰州(497萬人),連雲港(490萬人),揚州(487.19萬人),無錫(482萬人),常州(388.9萬人),鎮江(367.21萬人)
4、最美名遠播的排名:(各城市在全國及世界知名度的排名):南京,蘇州,徐州,揚州,無錫,連雲港,鎮江,常州,南通,泰州,鹽城,淮安,宿遷
在全國及海外知名度方面,與北京,西安,洛陽並稱中國四大古都的南京,其歷史饋贈的得天獨厚的優勢不言而喻。其他城市方面,江南古城蘇州,煙花三月的揚州,以及沉積了幾千年秦漢文化的徐州在五湖四海之內也有著較大的知名度。
5、最讓蘇南人津津樂道的排名(GDP總量排名):蘇州(4450億元),無錫(3350億元),南京(2930億元),南通(1820億元),常州(1690億元),徐州(1670億元),鹽城(965億元),揚州(860億元),鎮江(840億元),泰州(770億元),淮安(580億元),連雲港(510億元),宿遷(415億元)
6、最具未來發展潛力的排名(GDP增幅排名):南京(19.0%),蘇州(17.6%),無錫(17.4%),常州(16.1%),南通(16.0%),徐州(14.6%),泰州(14.7%),揚州(14.7%),鎮江(14.5%),鹽城(14.2%),連雲港(13.8%),淮安(13.6%),宿遷(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