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國際經濟合作的BT模式,與BOT相比的優劣是什麼
國際經濟合作既是一項新的業務,也是一門新的學科,它側重於研究國際貨物貿易以外的其他國際經濟業務和交往方式。 編輯本段國際經濟合作的類型 根據經濟發展程度和經濟制度的不同劃分: 北北合作、南南合作、南北合作、區域經濟一體化。 根據所含經濟內容的不同劃分: 廣義國際經濟合作和狹義國際經濟合作。 根據參加國際經濟合作主體的不同劃分: 宏觀國際經濟合作和微觀國際經濟合作。 根據國際經濟合作參加方法多少來劃分: 雙邊國際經濟合作和多邊國際經濟合作。 根據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劃分: 水平型國際經濟合作和垂直型國際經濟合作。 編輯本段國際經濟合作的產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在傳統的國際分工格局中,國際經濟交往最主要的形式是商品貿易,第二世界大戰以後,國際經濟聯系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大大超過了以往的國際經濟聯系,它的產生和發展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原因: (一)不斷發展的科技革命是國際經濟合作產生和發展的原動力 (二)戰後國際分工的新發展是國際經濟合作產生和發展的基礎 (三)經濟生活國際化和各國經濟依存度的加深是促進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跨國公司迅猛發展是國際經濟合作產生和發展的直接推動者 (五)各類國際經濟組織在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編輯本段國際經濟合作的特點 (一)國際經濟合作的主體是不同國家(地區)政府、國際經濟組織和各國的企業與個人。 (二)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內容是不同國家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與配置。 (三)國際經濟合作的范圍主要集中在生產領域。 (四)國際經濟合作是不同國家間進行的較長期的經濟協作活動。 (五)國際經濟合作參與者之間是平等互利的合作關系。 當今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的新特點 (一)競爭更加激烈化 (二)國際經濟合作集團化 (三)合作形式多樣化 (四)經濟政策協調經常化、法制化 編輯本段圖書信息 書 名: 國際經濟合作 作 者:崔日明,李兵,劉文革 出版社: 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7-1 ISBN: 9787111269229 開本: 16開 定價: 37.00元 編輯本段內容簡介 本書共有十四章,主要內容有:國際經濟合作概論、國際經濟合作理論、國際直接投資、國際間接投資、國際資本合作新形式、國際勞務合作與國際工程承包、國際租賃、國際技術轉讓、國際信息合作、國際發展援助、國際經濟合作組織、國際經濟協調、我國對外經濟合作、「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我國對外經濟合作政策。 本書可供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及相關專業師生採用,也可供社會讀者選用。 編輯本段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國際經濟合作概論 第一節 國際經濟合作的內涵 第二節 國際經濟合作的研究對象 第三節 國際經濟合作的類型和方式 第四節 國際經濟合作的產生和發展 第五節 當代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的新特點 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二章 國際經濟合作理論 第一節 傳統國際經濟合作理論 第二節 經濟一體化理論 第三節 生產要素國際移動理論 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三章 國際直接投資 第一節 國際直接投資概述 第二節 當代國際直接投資的特點 第三節 國際直接投資環境評估與決策 第四節 跨國公司與國際直接投資 第五節 我國直接利用外資與對外直接投資 思考題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第四章 國際間接投資 第一節 國際間接投資概述 第二節 國際股票投資 第三節 國際債券投資 第四節 國際基金投資 第五節 國際信貸 思考題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第五章 國際資本合作新形式 第一節 國際風險投資 第二節 國際BOT投資 思考題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第六章 國際勞務合作與國際工程承包 第一節 國際勞務合作 第二節 國際工程承包 第三節 我國的國際勞務合作與國際工程承包 思考題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第七章 國際租賃 第一節 國際租賃概述 第二節 國際租賃的種類 第三節 國際租賃的運作 思考題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第八章 國際技術轉讓 第一節 國際技術轉讓概述 第二節 國際技術轉讓的內容 第三節 國際技術轉讓的方式 第四節 知識產權 思考題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第九章 國際信息合作 第一節 國際信息合作概述 第二節 WTO《基礎電信協議》與(信息技術協議》 第三節 國際信息合作的經濟影響 第四節 國際信息安全合作 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十章 國際發展援助 第一節 國際發展援助概述 第二節 聯合國發展系統 第三節 世界銀行貸款 第四節 主要發達國家的對外發展援助 第五節 我國與國際發展援助 思考題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第十一章 國際經濟合作組織 第一節 國際經濟合作組織概述 第二節 政府間磋商與政府首腦會議 第三節 全球性經濟合作組織 第四節 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 思考題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第十二章 國際經濟協調 第一節 國際貿易協調 第二節 國際金融協調 第三節 國際投資協調 第四節 國際稅收協調 思考題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第十三章 我國對外經濟合作 第一節 我國對外經濟合作概況 第二節 中美經濟合作 第三節 中日經濟合作 第四節 中歐經濟合作 第五節 中俄經濟合作 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十四章 「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我國對外經濟合作政策 第一節 國際資本流動與我國政策選擇 第二節 國際技術轉移與我國政策選擇 第三節 國際人力資源流動與我國政策選擇 第四節 企業國際化與我國政策選擇 思考題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參考文獻
『貳』 二戰後,促進國際經濟合作產生與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戰後重建的巨大需求,聯合國成立,科學技術發展帶動生產力提升。
『叄』 國際經濟交往的主要方式
一、國際經濟合作的主體內容十分廣泛
二、開展國際經濟合作的前提是國家主權和平等互利
三、國際經濟合作是不同國家在生產領域里的相互協作
四、通過國際經濟合作,可以實現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
五、國際經濟合作是不同國家間進行的長期經濟協作活動
六、國際經濟政策協調也是當代國際經濟合作的重要內容
『肆』 國際經濟合作的概念及其含義是什麼
國際經濟合作的概念及其含義:
國際經濟合作是指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不同主權國家政府,國際經濟組織和超越國家界限的自然人與法人為了共同的利益,在生產領域中以生產要素的移動與重新配置為主要內容而進行較長期的經濟協作活動。
國際經濟合作的特點:
(一)國際經濟合作的主體是不同國家政府、國際經濟組織和各國的企業與個人。
(二)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內容是不同國家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與配置。
(三)國際經濟合作的范圍主要集中在生產領域。
(四)國際經濟合作是不同國家間進行的較長期的經濟協作活動。
(五)國際經濟合作參與者之間是平等互利的合作關系。
當今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的新特點:
(一)競爭更加激烈化
(二)國際經濟合作集團化
(三)合作形式多樣化
(四)經濟政策協調經常化、法制化
『伍』 分析我國如何有效地進行國際經濟合作
「十一五規劃」明確指出,我國將積極參與多邊貿易談判,推動區域和雙邊經濟合作,促進全球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這是由我國作為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地位所決定的,也是我們積極應對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戰略選擇。以更加緊密的經貿關系為紐帶,以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為目標。積極參與區域經濟合作,不僅符合我國經濟、政治、外交和國家安全的利益,為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也是順應世界經濟發展潮流,更好地發揮我國在經濟全球化中作用的必然要求。
1.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成為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主流趨勢
到2002年年底,區域貿易協定(RTAs)數量達259項,截至2006年3月已達340個,其中80%是近10年來締結的;截至2006年9月全球生效的區域貿易協定達211個,其中84%採取自由貿易區的形式。全球GDP排名前30位的國家或地區,無一例外地參與了不同區域經濟合作組織。近年來區域貿易協定涵蓋領域越來越廣,從關稅減讓擴展到非關稅壁壘減讓,從貿易擴展到投資,從經濟擴展到非經濟領域,如勞工標准、民主制度等。
目前歐洲是區域貿易協定最集中的地區,佔全球已實施數量的50%以上。過去10年間,美洲是區域經濟合作發展最快的地區,按照1994年邁阿密美洲34國首腦會議的決定,在北美自由貿易區南擴的基礎上,成立美洲自由貿易區。目前美洲自由貿易區的談判已經初步完成,其目的是要在西半球建立一個世界上面積最大、年GDP總值達14萬億美元、擁有8億人口的自由貿易區。北非和中東地區以「歐洲一地中海夥伴關系」為基礎,擬形成一個由歐盟和12個地中海南岸國家組成的政治經濟和社會關系框架,也稱「巴塞羅那進程」,意味著將有39個國家和超過7.5億人口被納入其中。其主要目標是到2010年逐步建立「歐洲一地中海自由貿易區」。非洲主要區域貿易協定組織已經提出在2028年建立非洲經濟與貨幣聯盟的目標。
2.積極參與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是我國更廣領域、更深層次地參與國際分工,提升全球地位的需要
從經濟意義來看,積極參與區域經濟合作將為推動我國貿易、投資發展,化解和防範經濟全球化風險創造有利條件。目前區域經濟合作最直接影響體現在貿易領域,全球已有45%以上貿易屬於區域內貿易。參加區域經濟合作有利於實現我國出口市場多元化的目標,改變長期以來出口嚴重依賴歐美市場的局面,同時有利於整合全球技術、資本、人才、能源等要素,有效解決我國經濟建設的資源約束,加快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從國家安全來看,參與區域經濟合作有助於維護周邊國家穩定,實現安鄰、睦鄰、富鄰的目標,從而為我國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區域貿易協定是地區性公共產品的主要提供者。通過參與區域經濟合作,我們也將獲得區域內環境保護、資源共同開發及消除歷史矛盾等多種收益。
從國際地位來看,我國作為一個世界最大的發展中經濟體,通過積極參與亞洲區域經濟合作有助於提高我國在亞洲地區經濟和政治事務中的影響力,通過參與拉美、非洲等發展中國家區域合作,有助於提高在全球第三世界國家中的威信,通過積極發展與發達國家的經濟合作,將有助於發揮我國在世界經濟政治中的話語權,提升全球地位。
從維護國家主權來看,目前大陸對港澳台的自由貿易政策以及更緊密的經貿關系安排將會更加完善,並將長時期堅持下去。引入和借鑒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機制,使港澳台地區經濟更緊密地融入祖國大陸,這無疑對促進祖國統一大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3.進一步實施積極開放、互利共贏的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戰略
第一,積極推進和依託亞洲區域經濟合作。目前世界各經濟組織中,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和亞太經合組織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態勢。在這三大經濟區中,亞太地區經濟合作活力最強、增長最快、最有潛力。此外,亞洲是我國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的主要地區,也是對外貿易的主要地區,積極開展亞洲區域經濟合作對於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維護國家安全將產生最直接的影響。
第二,繼續加強與發展中國家合作。我國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是發展中國家最具競爭力的國家,應在自我發展的同時,積極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對於非洲、拉美等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國家,應本著多予少取、先予後取的原則,在合作中應注重擴大當地就業,轉移適用技術,為東道國培養人才,加大社會公益事業投資,樹立良好形象。尤其要積極開展與這些區域的能源資源。
第三,通過參與國際組織合作提高話語權。應從維護和完善全球經貿體系出發,積極參加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等多邊組織的活動,有效推進多邊經貿規則的完善;積極參與八國集團等組織的活動,加強與大國在國際經濟事務中的協調和合作,使我國在國際經濟事務中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第四,加快發展跨地區的自由貿易區。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截至2006年5月在已經實施的區域貿易協定中,跨區域協定比重佔10%。歐盟先後與南非、新加坡、墨西哥、智利達成了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美國從2001年至今先後與約旦、智利、新加坡、澳大利亞、摩洛哥和巴林等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在此背景下,我國除密切與亞洲區域經濟合作外,還應大力開拓與歐洲、美洲、非洲等地區的自貿區建設。通過自貿區建設推動我國經濟合作向縱深發展。
第五,繼續密切與港澳台地區的經貿合作。內地與港澳台不僅是同根血脈,而且在經濟結構上具有很強的互補性。長期以來,港澳台為內地提供了大量的加工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在促進內地投資貿易、產業結構升級、對外開放上作出了重要貢獻。因此,應積極推動CEPA的實施,為港澳台地區開拓內地市場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
『陸』 國際經濟合作與國際貿易的區別與聯系
一,國際經濟合作與國際貿易的聯系:1.國際經濟合作的國際貿易是國際經濟交往的兩種重要形式;2.國際經濟合作和國際貿都與生產要素和商品生產有關;3.國際經濟合作與國際貿易常常結合在一起構成綜合性的國際經濟活動.
二,國際經濟合作與國際貿易區別:國際經濟合作既是一項新的業務,也是一門新的學科,它側重於研究國際貨物貿易以外的其他國際經濟業務和交往方式。國際貿易專業旨在培養實際業務操作能力強,在企業從事對外貿易工作的技術應用型人才。
(6)推動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擴展閱讀:
1. 國際經濟的理論支撐為國際經濟學。國際經濟學研究國家之間經濟的相互依存性,它也分析一國與世界其他國家間商品勞務和資金的流向,分析直接約束這個流向的政策,以及這些政策對國家的福利所產生的影響。國際經濟學理論淵源久遠,對國際經濟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至亞當·斯密、李嘉圖為代表的古典經濟學說中的國際貿易理論,其比較利益的思想是現代國際經濟分析的起點,古典經濟學說之後的「邊際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為國際經濟學形成提供了重要方法。
2. 現代意義上的國際經濟學是在傳統的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作為一門系統的和獨立的理論,它的出現大約在本世紀四十年代,即以凱恩斯為代表的新古典主義學派興起後不久,幾十年來,國際經濟學研究吸引了西方許多經濟學者的注意力並不斷得以發展,新的方法和學說層出不窮。國際經濟學的一般理論包括國際貿易理論和政策、國際金融理論和國家貨幣政策等。幾十年來,在以克魯格曼、弗里德曼等為代表的經濟學家的推動下,國際經濟學一般理論各個方面方面均獲得了持續和富有成效的發展。
3. 國際貿易是調節各國市場的供求關系,意義是把握好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機遇。
國際貿易對中國的作用:調節各國市場的供求關系。延續社會再生產。促進生產要素的充分利用。發揮比較優勢,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優化國內產業結構。增加財政收入。加強各國經濟聯系,促進經濟發展 。以貿易全球化為首要內容的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和商務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深入分析和把握當前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和特點,對於我們科學決策,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把握好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機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柒』 為什麼要加強國際經濟合作
第一,有利於實現安鄰富鄰,增強我國在亞洲的話語權。建立示範區將進一步促進我國與印緬孟等東南亞、南亞國家經濟合作,擴大貿易投資、文化交流,建立政治互信機制,帶動周邊國家共同發展。
第二,有利於構建印度洋戰略通道,維護國家安全。印度洋是我國石油等資源輸入、進出口貿易的重要通道,構建印度洋戰略通道對於維護國家經濟、軍事、能源、生態安全至關重要。建立示範區將為打開我國通往印度洋的陸上通道,構建跨國陸上石油運輸線,建設中緬油氣管道、中印輸油管道提供交通運輸和戰略安全保障。
第三,有利於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開放型經濟發展。我國與印緬孟在資源能源結構、產業結構、貿易投資等方面互補性強。建立示範區將有利於減少貿易和投資障礙,加快產業、貿易、投資和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國際合作。
『捌』 國際經濟合作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一)國際經濟合作的主體是不同國家(地區)政府、國際經濟組織和各國的企業與個人。
(二)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內容是不同國家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與配置。
(三)國際經濟合作的范圍主要集中在生產領域。
(四)國際經濟合作是不同國家間進行的較長期的經濟協作活動。
(五)國際經濟合作參與者之間是平等互利的合作關系。
『玖』 國際經濟合作的產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在傳統的國際分工格局中,國際經濟交往最主要的形式是商品貿易,第二世界大戰以後,國際經濟聯系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大大超過了以往的國際經濟聯系,它的產生和發展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原因:
(一)不斷發展的科技革命是國際經濟合作產生和發展的原動力
(二)戰後國際分工的新發展是國際經濟合作產生和發展的基礎
(三)經濟生活國際化和各國經濟依存度的加深是促進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跨國公司迅猛發展是國際經濟合作產生和發展的直接推動者
(五)各類國際經濟組織在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