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什麼

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9-27 21:37:59

① 黨的十四大確定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什麼體制

1992年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2年初,鄧小平同志視察了我國南方,就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抓住有利時機,加快改革開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發表了重要談話,把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推進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為了總結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14年的實踐經驗,確定今後一個時期的戰略部署,加快改革開放步伐,把經濟建設搞上去,中國共產黨召開了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體制變化

由計劃經濟體制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然會引起社會經濟基礎發生變化,而經濟基礎的變化也必然要求上層建築包括意識形態發生相應變化。

因此,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必然要求相應的政治體制改革和一系列思想觀念發生變化,這也是上層建築必須與經濟基礎相適應的客觀規律的要求。

目前,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建立和完善,原有的上層建築與已發生很大變化的經濟基礎的矛盾已經顯現,某些方面甚至出現了「兩張皮」的現象。

因此,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穩步進行必要的政治體制和上層建築的調整,是進一步完善和鞏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迫切要求和重要保證。

②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

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在堅持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經濟成分和分配方式為補充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行改革開放,於1984年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提出發展有計劃的商品經濟,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充滿活力,日益開放。與此同時,也要求我們進一步認識和掌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點和內在規律,以使我們制定和實施方針政策時符合客觀經濟規律,有利於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③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什麼

中國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將十四大提出的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和原則具體化,明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任務和要求,勾畫了其總體規劃和基本框架。

應該注意的問題:

1、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要轉變計劃經濟的傳統觀念,提倡積極探索,敢於試驗。既繼承優良傳統,又勇於突破陳規,從中國國情出發,借鑒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和市場經濟一般規律的經驗。

2、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相互促進,相互統一。發展是硬道理。只有抓住有利時機,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發展,才能鞏固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只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兩手抓,保持社會政治穩定,才能有力地保證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順利推進。

以上內容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共和國的足跡—1992年: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

④ 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什麼

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992年,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利於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我們要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使經濟活動遵循價值規律的要求,適應供求關系的變化;

通過價格杠桿和競爭機制的功能,把資源配置到效益較好的環節中去,並給企業以壓力和動力,實現優勝劣汰;運用市場對各種經濟信號反應比較靈敏的優點,促進生產和需求的及時協調。」

從黨的十四大起,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取向確定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成為自覺、主動的歷史進程。

(4)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什麼擴展閱讀:

國有企業改革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點和難點

1992年,中央頒布《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條例》,明確規定企業享有生產經營決策權、產品銷售權、資產處置權等經營自主權。事實上,這一時期國有企業已逐步擁有了產品所有權,基本確立了市場主體地位。

從1993年到2002年,隨著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國有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這一時期國有企業改革從政策調整進入到制度創新階段,國有企業開始推行公司制改革。

1993年,中央提出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

1999年,進一步明確公司制的核心是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要求明確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職責,形成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到20世紀末,大多數國有大中型企業已初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此後,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繼續深化。2003年10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製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

⑤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什麼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

十四大作出了三項具有深遠意義的決策:

第一,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的決策和戰略部署。十四大指出,我國經濟能不能加快發展,不僅是重大的經濟問題,而且是重大的政治問題。

因此,十四大對經濟發展速度作了大幅度的調整,決定將90年代我國經濟的發展速度,由原定的國民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增長6%調整為增長8%至9%。十四大還對加快經濟發展作出了戰略部署,提出了必須努力實現的十個方面關系全局的主要任務。

第二,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十四大指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確定什麼樣的目標模式,是關系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一個重大問題。

這個問題的核心,是正確認識和處理計劃與市場的關系。十四大在黨的歷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模式。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是我們黨的一個偉大創舉。

⑥ 黨的十四大提出的經濟體制改革目標是什麼

黨的十四大提出的經濟體制改革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這次代表大會的主要任務是,以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為指導,認真總結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14年的實踐經驗,確定今後一個時期的戰略部署,動員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進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時機,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

(6)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什麼擴展閱讀:

黨的十四大議程:

(1)聽取和審查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的報告;

(2)審查中央顧問委員會的報告(書面);

(3)審查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報告(書面);

(4)審議並通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

(5)選舉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

(6)選舉新一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⑦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什麼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

1、必須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方針,進一步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

2、建立和培育全國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實現城鄉市場緊密結合,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相互銜接,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

3、轉變政府管理經濟的職能,建立以間接手段為主的、完善的宏觀調控體系,保證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行;

4、建立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個人收入分配製度,體現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5、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制度,為城鄉居民提供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社會保障,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⑧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什麼

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時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是改革開放實踐的必然結果,也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理論探索的重要成果。

1978年,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為標志,我國走上了改革開放的道路,我們黨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1979年,我們黨領導人民在實踐中摸索,實施的改革方針政策實際上是以市場為取向的改革。

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提出「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理論,盡管這一理論仍然堅持計劃經濟的總框架不變;

但是,必須按照尊重和利用價值規律的要求來進行經濟活動已開始成為人們的共識,從而現實經濟活動也逐步納入了真正意義上的商品經濟的發展軌道。

1987年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的體制應該是計劃與市場內在統一的體制」的觀點。1992年十四大正式確立「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自黨的十四大(1992年10月12~18日)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以來,至今(2019年)已二十七年。

這二十七年來,我們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全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無論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研究還是在實際改革中,都取得了顯著成就。回顧這二十七年來的發展歷程,展望未來改革的前景,對於進一步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重要的意義。

(8)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什麼擴展閱讀:

理論背景

根據斯大林時代蘇聯教科書提出的「五段論」,歷史發展大體上要經過五個歷史階段,即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

中國共產黨認為,隨著1956年中國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中國社會已從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根據這種歷史觀,此後中國一直處於社會主義社會。

中國共產黨最後採用的方法是重新定義社會主義,並且力爭在黨內取得一致意見,即社會主義制度與諸如市場、自由貿易或任何可行的經濟政策是不矛盾的。

當前,中共認為,中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重新定義使得中國可以使用任何可行的經濟措施而不會遇到理論上的困難(但此舉也授人以柄,對其政權存在的合法性提出質疑)。中國對社會主義的重新定義使得中國的社會主義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社會主義,因此被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⑨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什麼

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在堅持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經濟成分和分配方式為補充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充滿活力,日益開放。與此同時,也要求我們進一步認識和掌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點和內在規律,以使我們制定和實施方針政策時符合客觀經濟規律,有利於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價值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一個前無古人的偉大創造,是中國取得舉世矚目發展成就的經濟體制基礎。經過深入理論研究和艱辛實踐探索證明,在公有制為主體的基礎上可以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其前提是將公有的生產資料經營權委託給企業,讓企業擁有產品所有權。

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重點和難點是讓國有企業成為市場主體。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在這方面已經走出一條卓有成效的改革創新之路。新時代,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

閱讀全文

與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健康證上哪裡拿 瀏覽:287
四大美女去哪裡旅遊啦 瀏覽:337
實體經濟什麼時候好 瀏覽:211
愛情公寓和還珠格格哪個好看 瀏覽:610
婚姻中被拋棄了怎麼走出來 瀏覽:389
什麼樣的婚姻不可挽回楊瀾 瀏覽:842
認不得哪個是小美女 瀏覽:629
新疆事業單位一般考什麼科目 瀏覽:276
如何測算婚姻 瀏覽:314
美女玩手機信號怎麼樣 瀏覽:848
經濟逆風凱怎麼打趙雲 瀏覽:208
王者榮耀經濟是如何查看 瀏覽:441
美女不說話怎麼和她聊天才能開心 瀏覽:282
什麼是感情愛情婚姻 瀏覽:896
經濟形勢嚴重怎麼理財呢 瀏覽:1001
計量經濟模型一般由哪些要素組成 瀏覽:875
無根幸福樹怎麼種植 瀏覽:720
相關人員如何掃健康碼 瀏覽:752
為什麼要遠離婚姻 瀏覽:759
加菲貓的幸福生活用英文怎麼搜 瀏覽: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