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高苗木經濟效益有哪些訣竅
#苗圃苗木生產成本的確認
參照《生物資產准則》,苗圃苗木屬於《生物資產准則》中的「消耗性生物資產」,生物資產的初始計量應按實際成本人賬,苗圃苗木成本核算設「消耗性生物資產——某苗齡樹種苗木」科目,核算各樹種苗齡苗木發生的各項費用。
1.苗木的初始計量。(1)外購的苗木成本包括買價、相關稅費、運輸費、保險費以及可直接歸屬於購買該苗木的其他支出。(2)自行培育的苗木,其成本確定的一般原則是按照自行培育過程中發生的必要支出確定。包括種子費、消毒葯劑、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費用及應分攤的間接費用。
2.苗木成本的計算期。「消耗性生物資產——樹種苗齡苗木」科目,核算從處理種子催芽、整地、作床、播種、插條、育苗、換床、育大苗發生的材料費、人工費,以及到苗木出圃階段田間管理發生的人工費、物料費。因此,苗木成本賬設土地費、種苗費、人工費、材料費等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苗木成本的計算與分配
苗木作為一種特殊存貨,在未出圃前始終處於在產品狀態,日常的田間管理發生的人工費、材料費及其他雜費很大,如果按月進行苗木成本費用的分配勢必會增加核算工作量。根據苗木生產及管理的季節性特點,按季度分配費用比較適合。以樹種為對象,採取直接計入和分配計人相結合的方法,將生產費用計入各樹種的生產費用明細賬,凡是能夠區分核算對象的費用應採取直接計入的方法,凡是能夠採取適當分配標准進行分配的費用應盡可能採取正確的分配標准進行分配。可供選擇的分配方法有:
(1)整地、作床、播種、起苗等費用,按實際人工工日數作為分配標准;
(2)覆蓋材料、肥料、葯料等,按消耗定額作為分配標准;
(3)新播苗、換床苗的澆水費按受益系數作為分配標准;
(4)按苗床的面積平均分配,如受益程度接近的費用。計算方法:某品種苗齡苗木成本=某品種苗齡種苗費+可直接計入的成本費用+分配計人的間接費用,現舉例說明如下。
亮河苗圃2008年二季度發生如下業務
樹種 苗嶺型 畝數 株數(千株) 工時
紅松 S1-0 20 4774 2000
落葉松 S1-1 7 310 700
紅皮雲杉S2-0 16 315 1300
白樺 S1-0 3.5 152 600
黃菠蘿 S1-0 2 113 400
發生的人工費是40000元,材料費38 000元,其他費用20 000元,發生的人工總工時5 000小時。
以發生的人工費為例,會計處理如下:
發生時,借:農業生產成本一人工費40 000
貸:應付職工薪酬40 000
借:農業生產成本一材料費 38 000
貸:銀行存款 38 000
借:農業生產成本—其他費用 20 000
貸:銀行存款 20 000
支付時,借:應付職工薪酬 40 000
貸:現金40000
季末時,借:消耗性生物資產一紅松Sl-O一人工費 16000
消耗性生物資產一落葉松S1-l—人工費 5 600
消耗性生物資產一紅皮雲杉S2-O—人工費 10400
消耗性生物資產一白樺S1一O一人工費4 800
消耗性生物資產一黃菠蘿Sl一0一人工費 3 200
貸:農業生產成本一人工費40 000
材料費按消耗定額作為分配標准,其他費用按苗木面積分配。
#苗圃苗木出圃銷售成本的確認
由於苗木生產成本的持續發生性,難以按一般企業所採用的存貨發生方式結轉成本。為了保證收入與費用的合理配比,同時又不增加太多工作量,可考慮平時按期初該苗木品種成本(定額成本)結轉,在苗木成本分配的那個會計期末進行成本調整,即每季度末根據已分配的苗木成本與定額成本之間的差額調整苗木銷售成本。會計處理如下:
按期初成本(定額成本)結轉時,
借:農產品一某樹種苗齡苗木
貸:消耗性生物資產一某樹種苗齡苗木
期末成本調整時,
借:農產品—某樹種苗齡苗木
貸:消耗性生物資產一某樹種苗齡苗木
#關於苗圃苗木減值准備的計提
《生物資產准則》規定,企業至少每年年度終了時對消耗性生物資產進行檢查,由於遭受自然災害、病蟲害以及市場需求變化等因素使消耗性生物資產的可變現凈值低於賬面價值的,應當分樹種苗齡,按其可變現凈值低於賬面價值的差額計提生物資產跌價准備,借記資產減值損失,貸記存貨跌價准備——消耗性生物資產。
#關於苗木的期末清查
苗木的期末清查與其他存貨盤存一樣,可採用永續盤存法,通過苗木生產明細賬詳細記錄苗木的生產投入、發生數量和金額,隨時結出苗木的成本及結余數量,每年實地盤存一次,並與賬面結存數核對。考慮到苗木作為存貨的特殊性,廢苗是客觀存在的,按實地檢查苗木品種規格制定合理的年度苗木缺苗率,缺苗率之內的損失經主管領導、技術員、第三方驗收確認後方可減少數量,並相應增加苗木的單位成本。缺苗率之外的損失計入「苗木損失」,借記營業外支出,貸記消耗性生物資產——某樹苗齡苗木。
總之,正確計算苗木產品成本,及時分析苗木成本費用變動的原因,對改善經營管理、挖掘增產節約潛力、降低成本、節約費用起到促進作用,對提高苗木質量和經濟效益、增加資本積累有著積極的意義。
2. 如何實現農業經濟價值、生態環境價值、和生活價值
要實現農業經濟價值,就是讓農村富餘勞動力,
有事情做,能在家門口掙錢,搞生態,綠色種植
和養殖,綠色無污染,產品銷往大眾的餐桌,讓
國民的生活提到新的高度。
3. 一個好的農業生態園要有哪些好的功能和盈利
什麼是農業生態園呢?
農業生態園就是採用生態園模式進行觀光園內農業的布局和生產,將農業活動、自然風光、科技示範、休閑娛樂、環境保護等融為一體,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農業生態園,也稱農業休閑園,是指利用田園景觀、自然生態及環境資源,結合農林漁牧生產、農業經營活動、農村文化及家庭生活,提供國民休閑,增進國民對農業及農村的體驗為目的的農業經營;是集旅遊功能、農業增效功能、綠化、美化和改善環境功能於一體的新型產業園。
農業生態園的整體規劃是最重要的,要充分體現因地制宜,綜合規劃設計,培植精品,營造主題形象,效益兼顧,實現可持續發展。在功能方面,依據資源屬性、景觀特徵性及其現存環境,在考慮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態園的完整性的基礎上,結合未來發展和客觀需要,規劃中應採取適當的設計實現園內的功能分區,設計中就可以因地制宜設置生態農業示範區、觀光農業旅遊區和科普教育功能區。
將整個園區分成四個園:
1.生態農業示範園
生態農業示範園設計採用多種生態農業模式進行布局,目的是通過生態學原理,在全園建立起一個能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持生態穩定和持續高效的農業生態系統,提高農業生產力,獲得更多的糧食和其他農副產品,實現可持續的生態農業,並對邊緣地區的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發展進行示範,體現生態旅遊特色。
生態農業示範區是生態園設計的核心部分,它是生態園最主要的效益來源和示範區域,是生態園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生態農業示範區的規劃設計應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遵循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規律,園區設計所採用的生態農業類型中既包含有生產者,消費者,也要有分解者。
生態農業示範園主要體現在示範上,規劃什麼樣的農業種植產品呢?糧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谷類等為主,經濟作物主要以棉花、林果、蔬菜等為主,畜牧業養雞、養羊、養豬為主。
生態園的規劃中,稻田生態區「動植物共生系統」式的生態農業類型,採用稻魚鴨萍種養共生模式;果園生態區採用「立體種植業」式的生態農業類型,採用果園結合養殖的模式;魚塘生態區設計採用「食物鏈、加工鏈式生態農業」類型——豬鴨魚草相結合的種養模式。生態農業類型要充分利用多種生物的共生關系,將各生態元素以食物鏈串在一起,相互轉化,充分利用能量和物質,由此形成良性物質能量的生態循環,體現較高的生態和經濟效益。
另外,為了提高生態園的經濟效益,生態園中蔬菜栽培區採用大規模產業化的生產模式。不僅有生產效益高、產業帶動性強和集中性統一的優點,還能對其他農業產業化企業起到示範性和參考性的作用。花卉栽培區主要生產各種食用和觀賞性花卉,供遊人品嘗、欣賞和購買消費。食用菌中心在生態園規劃中既是生產者,又是分解者,體現了廢物充分利用的功能。經過科學規劃後的生態園,將會以生態農業作為生態園主要的「生態旅遊」核心內容,體現「綠色、生態、示範」多種功能,可以成為觀光農業生態園的旅遊精品和主導產品。
2.觀光農業旅遊園
觀光農業生態園規劃將緊緊圍繞農業生產,充分利用田園景觀、當地的民族風情和鄉土文化,在體現自然生態美的基礎上,運用美學和園藝核心技術,開發具有特色的農副產品及旅遊產品,以供遊客進行觀光、游覽、品嘗、購物、參與農作、休閑、度假等多項活動,形成具有特色的「觀光農業旅遊園」。
進入21世紀,伴隨著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變化及鄉村城市化和城鄉一體化的深入,農業已從傳統的生產形式逐步轉向景觀、生態、健康、醫療、教育、觀光、休閑、度假等方向,所以生態熱、回歸熱、休閑熱已成為市民的追求與渴望。生態園新設計著重把農業、生態和旅遊業結合起來,利用田園景觀、農業生產活動、農村生態環境和生態農業經營模式,吸引遊客前來觀賞、品嘗、習作、農事體驗、健身、科學考察、環保教育、度假、購物等。突破固定的客源渠道,以貼近自然的特色旅遊項目吸引周邊城市遊客在周末及節假日作短期停留,以最大限度利用資源,增加旅遊收益。
生態園規劃以充分開發具有觀光、旅遊價值的農業資源和農業產品為前提,以綠色、健康、休閑為主題,在園內建設花藝館、野火樂園、綠色餐廳、綠色禮品店、農家樂活動園、漁樂區、農業作坊、露天茶座、生態公園、天然鳥林等休閑娛樂場所,讓遊客在完美的生態環境中盡情享受田園風光。
生態園近期規劃以水果、花卉種植為主,融休閑娛樂、觀賞、勞作體驗等為一體的生態農業觀光園。生態園可以分為三大功能區,即休閑娛樂區、種植區、鄉土風情區。入口商業區設有展示中心,集中展示風土人情和鄉土特色、農產品初步加工、耕作工具展示、村莊歷史沿革與特色農產品介紹等,特色農產品加工流程展示區設有鹹菜腌制過程、年糕加工流程展示。種植區分為果卉生態園、植物園和現代化農業區、果卉生態園以種植梨、葡萄、草莓為主,考慮到不同季節遊客的需要,增加了柿、橘、桃等水果。植物園種植品種不同的各種觀賞植物,樹種的色彩、形體、季節搭配協調、並劃分出桂花園、梅花園、廣玉園等小型種植區。現代農業區為現代農業種植技術與農產品展示區,近期以種植溫室蔬菜為主,遠期可發展為科普基地。鄉土風情區則利用農家小院、池塘等營造鄉土景觀,放養家禽、養殖小龍蝦、魚等水禽,供遊客抓捕、體驗勞作,充分展示農家特色,體現鄉土風情。
3.綠色食品生產園
在「綠色消費」已成為世界總體消費的大趨勢下,生態園的規劃應進一步加強有機綠色農產品生產區的規劃,以有機栽培模式採用潔凈生產方式生產有機農產品,並注意將有機農產品向有機食品轉化,形成品牌。
生態農業大發展所謂生態農業,是指在農業生產中,以生態科學和原理為指導,利用動物、植物、微生物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應用現代科學技術,保護、培植和充分利用自然資源,防止和減少環境污染,形成農林牧副漁良性循環,保持大農業穩定發展。綠色食品生產園是生態農業的一種形式,生態園搞自然養殖,技術十分簡單,容易掌握,幾乎不用打針喂葯。散養的柴雞、野兔在果園內奔跑、追逐,恢復原有的天性,從而增強了體質,提高了免疫力。同時,雞群又為林果除蟲,並提供優質有機肥,使林草格外繁茂,足夠野兔食用。在生態園里種植果樹並試種牧草,上下層結構充分利用空間;養柴雞,這樣不但控制雜草,減少病蟲害,還給果樹上了有機肥,同時散養的柴雞還可以帶來了不少的收入,也增加了果樹的產量;樹葉和草用於進行沼氣發酵,沼肥用於蔬菜林果樹上肥,有機肥無公害,增加了果樹常量,節省了用電用氣的消費。同時也形成一個循環的有機生態園,真是一舉四得。
實行「沼氣—沼采」三位一體的種植模式,利用沼氣能源生產蔬菜,逐步建成無公害蔬菜及林果生產基地。開發農牧結合項目。發展訂單農業與家畜養殖,與食品公司簽定了回收合同,發展果樹與散養柴雞結合推廣「樹下種草,種草養雞,雞糞肥樹」的生態立體種養新模式。為避免破壞植被,根據柴雞勝利生活特點,建造「流動雞舍」採取「劃區輪牧」的飼養方式。
4.科普教育和農業科技示範園
通過在園區內建設農耕文化博物館、展示廳等,對廣大遊客和中小學生開展環保教育和科普教育。同時應當前中國農業發展及農業結構調整的需要,把園區規劃成農業技術交流中心和培訓基地以及大專院校學生實習基地,體現觀光農業生態園的旅遊科普功能,進一步營造旅遊產品的精品形象。
觀光農業和農業科普的發展是相統一的,旅遊科普是觀光農業和農業科普的統一產物。旅遊科普是以現代企業經營機制,開發農業資源,利用農業資源的新興科普類型。它的引入將解決目前困擾我國現代觀光農業和科普事業發展的諸多瓶頸問題,緩解我國農業科普客體過多的沉重壓力,為我國農業和科普事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旅遊科普規劃時應遵循知識性原則、科技性原則、趣味性原則,例如可以通過在生態園中設立農業科普館和現代農業科技博覽區等科普教育中心,向遊人介紹農業歷史、農業發展現狀,普及農業知識和加強環保教育。還可在現代農業科技博覽區設立現代農業科技研究中心,採用生物工程方法培植各種農作物,形成特色農業。這樣生態園一方面可以為當地及周邊地區的科普教育提供基地,為大中院校和中小學生的科普教育提供場所,同時也為各種展覽和大型農業技術交流、學術會議和農技培訓提供場所。
生態園中其他規劃
園路規劃
依照園林規劃設計思路,從園林的使用功能出發,根據生態園地形、地貌、功能區域和風景點的分布,並結合園務管理活動需要,綜合考慮,統一規劃。園路布局既不會影響園內農業生態系統的運作環境,也不會影響園內景區風景的和諧和美觀。園路布局主要採用自然式的園林布局,使生態園內景觀美化自然而不顯莊重,突出生態園農業與自然相結合的特點。園林主幹道寬約5m,用於電車通道和遊人集散;次幹道連接到各建築區域和景點;專用道為園務管理使用;游步道和山地單車道主要圍繞生態公園而建,寬1.2-2m。
給水排灌工程規劃
生態園以生產有機農產品為主,園內農業生產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統,同時考慮到環保及遊人、園工的飲用需水,所以進行給水排水系統的規劃。規劃中主要利用地勢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溝,將雨水排入附近的水體;一切人工給水排水系統,均以埋設暗管為宜,避免破壞生態環境和園林景觀;農產品加工廠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統,不得排入園內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環境。
園區綠化設計
生態園內的綠化規劃,均以不影響園內生態農業運作和園內區域功能需求出發來考慮,結合植物造景、遊人活動、全園景觀布局等要求進行合理規劃。全園內建築周圍平地及山坡(農業種植區域除外)綠化均採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要幹道和生態公園等輔助性場所(餐廳、科普館等等)周圍綠化則採用觀花、觀葉樹為主,全園內常綠樹占總綠化樹木的70%~80%,落葉樹佔20%~30%,保證園內四季常青。總之,全園內植物布局目的,既達到各景區農業作物與綠化植物的協調統一,又要避免產生消極影響(如綠化植物與農作物爭奪外界自然條件等)。
我們應該配備的主要設施
高科技溫室種植教育區:數十座大型溫室,先進的自動調控裝置及無土栽培系統,培植全球各種無公害蔬菜,色彩繽紛,仿如置身外國農庄。
外國蔬菜種植培育區:過百種外國名優蔬菜,展現海外高科技農業文化,必讓您嘆為觀止。
會議中心:全天候多功能用途,透視式裝修設計,可以同時享受室內戶外高雅休閑的景緻,給您帶來生態旅遊的新體會。
百花香薰園:繽紛的香草及各種名貴鮮花打造一片花的海洋,是您拍下最動人時刻的最好選擇。
綠色禮品店:親身感受採摘外國鮮果蔬菜的樂趣,選購世界特色水果,琳琅滿目的西式禮品及薰衣草製品必讓你喜出望外。
綠色自耕地:在專業技術指導下,學習耕種知識的同時,讓您和您的孩子感受耕種及收獲的樂趣。
野火樂園:讓你享受西式健康燒烤美食餐,感受外國燒烤風情。
時代廣場:歐陸風格的設計,濃郁的西方文化藝術氛圍,讓您陶醉於浪漫的歐陸風情之中。
觀光車,情侶單車:敞開式精美觀光車,浪漫情侶單車,適合不同人士的需求,帶您盡覽歐式的田園風光,休閑自在。
風箏樂園:藍天、白雲、草地、風箏與您的身影,營造一個歡樂天地。
潛能訓練區:讓您發揮無限潛能、進行力與汗、智能與活力的較量,體驗潛能活動的刺激與樂趣。
高爾夫球場:讓您一展身心,鍛煉球技,更設有迷你高爾夫球場,其樂無窮。(可以是非標準的)
露天茶座:西式浪漫露天茶座讓你「依依不捨,流連忘返」。
捉魚樂:池塘邊,小樹旁,讓您在浮光掠影中擦亮捉泥鰍的童年時光。
直升機停機坪:設有國際級直升機停機坪,配合高級商務及觀光度假人士需要。
生態餐廳:全天候,全方位的三維綠色生態空間,無論舉行宴會或是團體用餐,實現真實擁抱自然生態的感受。
香莓園:芳香馥郁,令人沉醉於收獲的喜悅。
下面說一下柴雞蛋的營養和沼氣池的好處!
1.柴雞的營養
該雞以螞蚱、青草、菜葉、草籽、五穀雜糧為食,飲用小河、溪流、淺淖等天然水。產出的柴雞、柴雞蛋自然香,柴雞蛋蛋白含量絕對值高,蛋黃顏色自然黃。富含鈣離子,以及人體所需的十幾種氨基酸,且不含任何激素、抗生素,為純天然綠色食品,是老幼皆宜的全新營養蛋品。山喔喔肉用小公雞年齡小、愛運動、肉味純正。山喔喔柴雞蛋、綠殼蛋蛋黃顏色自然黃、口感好、自然香。富含鈣離子、鉀離子以及人體必需的十幾種氨基酸,且不含任何激素、抗生素及農葯,為純天瞭然綠色食品。
2.沼氣池的好處
興辦沼氣的好處很多,綜合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興辦沼氣有利於解決農村能源問題。一戶3―4口人的家庭,修建一個10立方米的沼氣池,只要發酵原料充足,並管理得好,就能解決點燈、煮飯的燃料問題。
(2)興辦沼氣有利於促進農業生產發展。興辦起沼氣後,大量畜禽糞便加入沼氣池發酵,即可生產沼氣,又可漚制出大量優質有機肥料,擴大了有機肥料的來源。凡是施用沼肥的作物不僅增強了抗旱防凍的能力,而且提高秧苗的成活率。施用沼肥不但節省化肥、農葯的噴施量,也有利於生產綠色無公害食品。
(3)興辦沼氣有利於促進畜牧業的發展。辦起沼氣後,有利於解決「三料」(燃料、飼料和肥料)的矛盾,促進畜牧業的發展。
(4)興辦沼氣有利於改善衛生條件。凡是建了沼氣池的農民都體會到,利用沼氣當燃料,無煙無塵,清潔方便。一些糞便、垃圾、生活污水等都是沼氣發酵的好原料,隨著這些原料進入沼氣池的病菌、寄生蟲卵等,在沼氣池中密閉發酵而被殺死。從而改善了農村的環境衛生條件,對人畜健康都有好處。
(5)興辦沼氣有利於保護生態環境。興辦沼氣解決了農民的燃料問題,減少森林砍伐和牛羊對山場的破壞,有利於保護林草資源,促進植樹造林的發展,減少水土流失,改善農業生態環境。
(6)興辦沼氣有利於解放勞動力。辦起沼氣後,過去農民揀柴、運煤花費的大量勞動力就能節約下來,可以投入到農業生產第一線上去。廣大農村婦女通過使用沼氣,從煙熏火燎的傳統炊事方式中解脫出來,節約了生火做飯的時間,減輕了家務勞動。
農業生態園除了觀光、採集、體現農作、享受鄉土情趣外、還容納餐飲、娛樂、科普教育等功能,是一個以生產農作物、園藝作物、花卉等為主營項目,讓旅遊者享受田園樂趣,並可欣賞、品嘗、購買的綜合性園區。本次規劃強調項目設置與當地的民俗民風相結合,與農作文化相結合,以親切、真實、淳樸的感受吸引周邊城市居民。強調項目設置的參與性與互動性,安排水果採摘、家禽捕抓、年糕製作、鹹菜腌制等項目,以增加園區活動的人氣,體現鄉土氣息。
4. 農業觀光旅遊項目規劃設計怎麼做較好
1、主題提升,文化探源,發掘景觀核心價值
我國休閑農庄及旅遊項目普遍存在主題雷同、與景區資源特色不符、與市場需求不符的問題。深度挖掘本土文化,凝練主題,形成吸引核心,是主題提升的突破口,也是增強吸引力使農庄更上一層樓的關鍵。
農庄是綜合性的,什麼都有,有可能什麼都沒有吸引力。因此,要突出一個點,以點帶面。比如可以依託有機種植、依託珍稀物種養殖、依託特色餐飲、依託有格調的住宿等進行農庄活動的開展。
2、文化萃取,打造景觀特色價值,突出自我
景觀特色是吸引遊客出遊的關鍵性因素,是旅遊資源開發的靈魂,只有個性鮮明,才能擁有鮮明形象,才有生命力和競爭力。
文化萃取就是立足於景觀特色文化內涵,依據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本底的分類,從美感度、奇特度、規模度、科考性、歷史性、宗教性、娛樂性等方面,對各個因子進行內涵分析,重點突出唯我獨有的區域優勢,汲取最具壟斷性的精華來展示和提升核心文化元素,演繹文化意象,打造景觀「之最」,有效提煉景觀特色價值。
休閑農庄發展的殺手鐧就是依託自身特色。在休閑農業規劃中,如果其他都不突出的情況下,不得不承認,特色還是管用的。這裡面可以做的文章很多,可以搞怪,可以出奇,可以另類。
3、整合景觀規模價值,抱團培育市場
在一定區域內,具備一定規模的旅遊景觀,更具旅遊價值和規模效益。旅遊景觀組合指旅遊區域內及其與鄰近景區的不同類型旅遊景觀的布局和組合。
旅遊景觀類型多樣,差別大,相對密度較大,相距較近,彼此在空間分布上協調配合好,聯系方便,形成線型、環型或馬蹄型的旅遊線排列,是最佳旅遊景觀組合,這樣既可開展多樣化的旅行游覽活動,又可避免遊程的單調和乏味。
當沒有景區的時候,各個農庄抱團發展也可以形成花團錦簇的旅遊目的地。各農庄抱團,建設在同一線路或同一區域內,各做各的主題,共同培育市場,農庄抱團式發展可以給遊客更多選擇,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目的地的吸引力。
4、文化拓展,延伸景觀聯動價值
對旅遊區來說,景觀價值最終要體現為經濟價值和效益,這就需要拓展景觀價值文化,以文化帶動相關區域旅遊發展。如杭州市區內的西湖、西溪濕地、靈隱寺、宋城等眾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形成了良好的互動效應;杭州周邊百公里范圍內的千島湖、富春江等與之則形成了集群效應,由於這些景區山水人文景觀迥異,文化地域色彩突出而深厚,因而區域景觀組合形成了「1+1>2」的良好效應,景觀價值得到極大提升。
5、開發特產,提升獨特物產資源的競爭力
結合當地獨特的物產資源,擴大種養殖規模,形成一個集生產基地、加工、科研、科普、觀光、體驗、娛樂、餐飲、住宿、購物等為一體的綜合農庄,不但可以提升獨特物產資源的競爭力,還可以借力已經名聲在外的資源名氣為農庄所用。
6、以農業為主體,跨界融合,借力使力
做農庄,可以是農庄的事,也可以是旅遊業的事。做休閑農庄,莊主可以開發古村落、民宿、民俗文化園、老物件博覽館、植物園、攝影基地、影視城、主題游樂園,甚至寺廟、道觀,大家各做各的,相互借力,共同發展。
7、文化創意,凝聚景觀再造價值
所謂文化創意,就是深度發掘並重新認識旅遊景觀價值,從多維的角度提煉景區旅遊資源所蘊涵的文化內容、意象和象徵意義,完成從靜到動、從古板到鮮活、從觀光到參與體驗,再到遊憩的系列轉變,從而全面提高旅遊景觀的品位與檔次,有效提升景區產品價值和遊客體驗價值。
文化創意的重要方式就是活化景觀。遊客對文化旅遊景觀的體驗,除了對文化本體的體驗之外,更重要的是對文化環境和文化氛圍的整體感受。因此,農庄應營造一種氛圍,製造一種環境,設計一種場景,增強吸引力、感染力與親和力,使遊客在參與中產生獨特的、唯一的、值得回憶的感受,達到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的效果。
在休閑農庄的開發過程中,藉助優質的景區條件可以使農庄標新立異、獨具特色。就現實而言,許多農庄由於地理位置的局限,無法依託景區發展起來。因此,要發展休閑農庄,就要尋找突破口,要發展休閑農庄,就要尋找突破口,在農庄規劃過程中,勇於為農庄投入心力,努力把它設計成一件好的作品,讓農庄成為有獨特風格的旅遊目的地。
案例:金湖水漾年華,南和農業嘉年華。
5. 參觀調研一家休閑農業農場幫助擬定一份景觀提升建議
摘要 1.1本規范適用於全國新建、擴建和改建的休閑農庄的規劃建設。
6. 園藝生產提高經濟價值的途徑
發展園藝生產,提高經濟效益,一般通過兩個密切相關的途徑:一是改良園藝植物的遺傳特性,選育出適應農業生產發展要求的新品種;二是提供良好的栽培環境和採用先進的管理技術。
7. 怎麼吃透休閑農業用地政策 讓土地發揮更大的價值
農業進入黃金十年以來,不少有市場敏感度的企業老闆爭先恐後轉型農業,休閑農業已經成為了老闆們選擇的熱門項目。然而,大多數老闆都表示:干休閑農業瓶頸之一就是用地標准了!
沒有建設用地,如何做休閑農業?
國家對耕地的保護是非常嚴格的:要堅守「十八億畝的耕地紅線」,農用地只能用於農業生產,禁止用於其他的商業用途,必須是建設用地才能進行休閑農業項目的運作。#唯美鄉村#微信公眾平台分享如下:
來自山東的李老闆就遇到這樣的問題:從房地產轉型農業做休閑農業,前期拿地時並不了解用地標准,以1400元/畝的高價流轉了350畝農用地30年,准備上項目時,卻被當地政府告知沒有建設用地不可開展休閑農業項目。這下李老闆傻了眼,高價流轉的土地從事農業生產肯定不掙錢,而申請土地變性的指標遲遲下不來。
國家為休閑農業用地「撕開一個口子」!
為了鼓勵休閑農業的發展,近日農業部下發《關於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大力促進休閑農業發展的通知》,在用地方面為大家「撕開一個口子」,放鬆了用地標准,不是建設用地,也可以做休閑農業了!
鼓勵閑置宅基地發展「農家樂」
《通知》明確用地政策:在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的前提下,對農民就業增收帶動作用大、發展前景好的休閑農業項目用地,各地要將其列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優先安排。
《通知》提出:「農家樂」可通過多種通道獲取土地,閑置宅基地整理結余的建設用地可用於休閑農業。與往年包括去年底出台的休閑農業扶持文件相比,此份文件最精華的地方即在於這條關於明確『用地政策』的規定。
鼓勵「四荒地」發展農家樂
《通知》鼓勵:利用「四荒地」(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發展休閑農業。對中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利用「四荒地」發展休閑農業,其建設用地指標給予傾斜。
《通知》鼓勵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發展農民自有住宅從事旅遊經營,與一般農區土地相比,以發展休閑農業的項目對土地進行開發,土地價值將獲得更高反映。
休閑農業將引入PPP模式
《通知》指出:加大對休閑農業的金融支持。鼓勵利用PPP模式、眾籌模式、互聯網+模式、發行私募債券等方式,探索休閑農業多元化投融資機制,鼓勵符合條件的休閑農業企業上市。並探索新型融資模式,探索以旅遊資源、扶貧資金等入股方式,使貧困群眾在項目發展中獲得資產性收益。
休閑農業政策出台,讓土地發揮更大的價值!
在城鎮化快速發展的今天,城鎮人口「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需求,也為農民創辦農家樂、休閑農庄提供了土壤。此次的《通知》出台,我們看到,農村土地不僅僅是耕地,還有農民的宅基地、村內集體建設用地、四荒地等。
我們在發展休閑農業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好這些土地,盤活農民宅基地、村集體建設用地資產,創造更高的土地經濟價值。同時,這些土地的開發和利用,對增加農民的資產性收入也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
8. 發展創意農業的好處是什麼
總的來說創業農業的好處多多,主要一下四大比較突出的好處:
(一)轉變了傳統農業的「低產」屬性
傳統鄉土中國的農業生產,是以「低效、粗放、低價」為主,不僅農業生產的單位產值低,而且農業成了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表徵。
創意農業的提出,催生了大量的特色農業、景觀農業、科技農業、都市農業等新型產業形態,因其優良的社會效益,吸引了大批企業和投資商。傳統農業的「低劣形象」逐步轉變,「創意、時尚、休閑、生態」成為新時代農業的特色標簽。
(二)提升了農業生產的產品附加值
正因創意農業融入了文化藝術、科技元素,把傳統開發與文化開發結合起來,賦予了豐富的內涵與附加值。將傳統的農業產品透過「創意」工具,轉化為更具審美價值形態、健康生態理念、文化創造內涵的全新農產品,其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有了顯著的提升,遠景設計研究院發現這是傳統農業生產所無法比擬的。
(三)拓展了農業的產業鏈條
創意農業的發展模式,最核心的觀念在於透過創意打造「創意農業全景產業鏈」,這個全景產業鏈又被日本的學者成為「第六產業」。
創意農業的產業鏈是包括核心產業、支持產業、配套產業和延伸產業相關關聯的一系列產業,它構築了融合三產的全景產業鏈條。這極大轉變了傳統農業單一產業結構的限制,突破第一、二、三產的限制,實現傳統產業與現代技術的有效嫁接,文化與科技緊密融合,帶來產業融合的經濟乘數效益。
(四)推動新村建設與城鄉統籌
創意農業通過特色農業開發、農業景觀設計、農業休閑旅遊、農村基礎設施跟進建設等一些列創新,提高了農業的效益、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提升了農民的文化水平、改善了農村環境、創造了農民「居家就業」的新型就業形式,並最終實現農村地區的經濟形態、生活形態的結構變遷,改變農村的生產力布局和城鄉生活格局,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體化,保障了城鄉一體化建設的可持續性與落地性。
大概就是以上的一些好處吧,希望能有所幫助。
9. 觀光農業規劃的原則是什麼
1、市場導向原則
在農村地區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可充分利用獨特的地理資源,根據城鄉間的不同環境特點,發展以居民旅遊消費為主的新型產業。
2、突出特色性原則
發展休閑觀光農業的重點是不斷創新,由此維持休閑農業的長期運行。因此,在開發和利用農村資源發展休閑觀光農業的過程中,應著重展示新奇的農村文化、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觀等。
3、綜合效益原則
休閑觀光農業是第一產業向第三產業延伸發展的高效、新型市場農業,需遵循綜合效益的原則[6]。贛榆縣結合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在沿海開發的背景下,將生態環境的保育、觀光休閑的開發與人文記憶的延續有機結合
4、多樣性原則
休閑觀光農業內涵豐富,按照功能不同可劃分為購物型、療養型、觀賞性、娛樂型、品嘗型、度假型、務農型等類型,按結構不同可劃分為觀光漁業、觀光種植業、觀光生態農業、觀光林業等類型。延長旅遊者在園區的停留時間,是提高休閑觀光農業經濟效益的重點
5、參與性原則
遊客直接參與體驗,自娛自樂,已成為當代旅遊新時尚,而休閑觀光農業就最富有參與性的特點。贛榆縣休閑農業創建的種瓜栽花、鋤草施肥等農耕參與型。
發展休閑觀光農業的積極意義
1、延伸農業產業鏈,拓展農業產業化平台
贛榆縣在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過程中,注重發展新型的農副產品產、經、銷模式。休閑觀光農業的出現,表明有條件的地方農業產業化還有新路可走。農業滲入旅遊業,旅遊走進農村,充分發揮了農業生產、特色產品、生態環境、人文歷史等資源優勢。
2、美化城市環境,順應和諧社會建設的需要
農業本身具有生態平衡功能,現代城市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都十分注重生態環境建設,而生態環境建設離不開農業。
10. 景觀設計,如何提升產品價值
景觀設計是景觀視覺形象、環境生態綠化、大眾行為心理學三方面的綜合體現,是物景、情景、意境的統一。我國房地產業曾在各個層面都存在重規劃輕景觀、重建築輕環境的思想,把景觀當作'填空題'來做。最近兩三年,景觀在房地產業的地位越來越高,南軍北上憑借景觀迅速佔領異地市場,高檔別墅先造景再建房者越來越多,類總部基地等辦公園區更是主打'生態牌',靠景觀提升產品的競爭力。 通過合理規劃設計提升產品價值 美國EDSA亞洲副總裁兼首席代表唐艷紅認為:景觀規劃師除了要有關於結構,空間的設計專業知識外,還應掌握一些生態、土壤、地質等方面的專業知識,這些在規劃中很重要。 她認為景觀設計師有兩個很重要的責任:一是協助開發商組建一個合理的設計團隊,這個團隊包括開發商的設計總監、規劃師、設計師、園林師、室內設計,甚至一些水利工程等方面的專家。這個團隊將在不同的階段參與項目的相關設計。二是協助開發商進行市場和產品的定位,根據不同的地塊、開發實力、項目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市場的需求,規劃設計最適合業主需要的產品。 在規劃設計中,景觀規劃師、景觀設計師以及建築師的工作有兩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基礎層面,也就是一些基本的要素:環境、供水、氣候、土壤、地形、植物、材料、交通等這些基本的東西。 第二個層面是戶外設施的規劃設計,設計師要了解項目總體有哪些配套,周圍有什麼自然環境,有什麼景點。現在做項目已經完全不是簡單的園林、綠化那麼簡單了,是大到一個城市如何翻新具體到一個房地產項目如何提高價值。例如,EDSA在三亞設計的主一個度假酒店,技術上有防火要求,由於把防火的功能融入到整個環境中了,包括游泳池、中間的島,還有橋,包括寬度,在不留痕跡的前提下,讓每一戶有一個落地的平台,原來大家不想去的半地下層設計成了出門就可以到游泳池。通過這么一個景觀設計手法提高了房地產的價值。 目前,我國大多數項目實行的是先規劃設計、後建築設計、再景觀設計的模式。這一模式給樓盤的景觀設計帶來了許多束縛。所謂的景觀更多是填補規劃圖紙的空白;相應地,景觀設計必須限定在既定的位置和面積中。於是,一個奇怪的現象在房地產市場蔓延開了:景觀設計要適應的不是整個社區,而是規劃好的綠化區的特點。決定一個位置是否有一段水景的關鍵因素不是社區需要,而是形狀獨特的景觀帶是否能包容一段水景,或者是否不能容納其它設計。而在發達國家,這一程序恰恰相反:以景觀設計師為主導,規劃方案必須符合景觀設計的整體構思,而建築只是環境特徵。當然,每個城市、每個項目的實際情況不同,哪種模式更利於提高項目價值,還要根據具體情況。目前,景觀先行的理念已經引起一些開發商的注意,有的已在按照這種模式理順項目的操作程序,並取得了明顯的以景觀提升項目品質的實效。 打造休閑景觀 提升產品價值 居住環境的景觀設計在一度追求張揚、喧囂的硬質景觀和廉價做作的'藝術'氣氛後,近來有些新的氣象。以人為本的設計觀念啟發著設計師從使用者的需求出發,融會西方現代居住環境簡約、休閑的設計風格,進行了一些有意義的嘗試。總的來說,一種更加質朴自然、更加清新和追求不留設計痕跡的居住環境設計風格正在形成。可以將之稱為「休閑社區」。 正如休閑二字所示:居住環境所追求的不應產由硬質景觀堆砌出的磅礴氣勢,或者是由抽象構圖形成的視覺沖擊,而應是處處以人為本,為使用者著想,注意人的尺度,營造親切的人性空間。 首先,在小區內結合地勢創造地形,最易形成自然休閑的氣氛。國內的居住小區由於建築的朝向要求及密度要求,圍合出的景觀空間大小雷同,形態相似,缺乏變化。地形的塑造,可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矩形空間形成綿延丘陵,富於生氣,繼而營造出大大小小的人性空間,其間以散步小徑婉轉相接,平添意趣。其次,居住區的步道設計應以使用者的舒適度為最重要指標,當曲則曲,當窄則窄,不可一味追求構圖,放宜放寬。在滿足功能的前提下,應曲多於直,宜窄不宜寬。再次,社區的廣場稱之為休閑場地更為適合,這一類場地的功能主要在於滿足社區的人車流集散、社會交往、老人活動、兒童玩耍、散步、健身等需求。規劃設計應從功能出發,為居民的使用提供方便和舒適的小空間。盡量將大型廣場化整為零,分置於綠色組團之中,在社區中盡量不搞市政設計中常出現的集中式大型廣場,越是高檔社區越不應該搞。別墅區中則絕對不要設,不僅尺度不合適,而且也難於適應社區的休閑、交往等功能。 要使社區顯得休閑,一個重要的大原則便是多種植物,尤其是高灌木及小喬木,增加綠量,特別是接近視線高度的綠量。要使植物各履其姿又疏密有致,首先應講求植物的層次,從低向高依次為草皮、地被、灌木、小喬木、大喬木等,配合地形,圍合出豐富的綠色空間。歐美地區的景觀環境設計就非常注重植物空間的營造,應用視線高度的高灌木或矮喬木,配合地形的塑造形成理想的綠色屏障。 一個強調休閑氣氛的社區,設計師應避免過於誇張與個性化的表述,追求不留痕跡的設計。設計師的點點巧思,當可通過客戶的所見、所聞、所觸、所賞,令其備感親切舒適、體貼周到。 景觀設計中的環保與節能 在社區景觀設計上注重生態的平衡,不僅能提高社區環境質量,而且能有效降低使用中的管理費用,是景觀設計的發展趨勢。其中包括利用植物隔聲減噪、吸收廢氣、凈化空氣,降低植物的日常維護費用,節約用水,中水再利用;節約用電,利用太陽能解決照明問題等等。節約用水可採取的方式如減少草坪和地被的比例,降低維護用水;將社區的廢水經過處理成為中水,供給綠發澆灌。 生態設計所追求的目標是讓人們的生活環境更具自然氣息,更遵從自然的規律。追求景觀的可持續發展是生態規劃的最終目標。在社區環境設計中,生態設計體現在展示自然、弱化建築,提倡人和動、植物和諧相處的理念。具體在環境設計時,提倡創造自然環境,使生物更具有多樣化。事實證明,一個自然的群落相對於人工群落更易吸引動物的光臨,而且有更強的生命力。在社區的邊緣、建築的牆腳、小溪的岸邊種植多種多樣的野草、野花會令景觀更具迷人魅力。生態社區環境設計時還應強調多個生態系統的邊緣效應,通常在多個生態系統交接的邊緣地帶是物種最豐富的地帶,如加強建築和綠地交接處的植物配置,加強社區外圍的植物配置,加強硬質地面和綠地之間道路邊緣的植物配置,以及水池岸邊的植物配置等,以創造更多的景觀景點吸引人的視線。 社區中的植物和建材的使用,應當盡可能地使用當地生長和生產的材料。植物選用當地的品種不僅經濟,而且也容易創造出最適宜當地環境的植物群落,取得最佳的景觀效果。建築材料使用地方產的材料也是同樣的道理,經濟而具有地方特色,如園林道路中地面板材的使用,通常體現了一個地域的文化特色,在江浙一帶隨處可見青磚和筒瓦拼鋪的地面,而到了閩南則隨處可見花崗岩板材的鋪地。 景觀生命力的衡量標准 良好的社區園林景觀可使住宅產品更具有生命力,這種生命力既包括景觀本身的持續發展,也包括景觀所帶來的物業的保值甚至升值。衡量住宅景觀是否具有較強的生命力一般有以下幾個標准: ·文化內涵是否豐厚 景觀在設計時要考慮到可持續發展,要使作品具有深厚的地域文化內涵,並能與建築產品本身的風格特點相融合。簡單拷貝某種園林風格的確可以在城市化的幼稚階段贏得一定的市場,但當城市發育逐漸成熟,這樣的景觀便很難保持其長久的魅力。 ·實用功能是否完善 一個成功的景觀首先要具備較強的實用功能,其次才是滿足居住者的觀賞行為。景觀設計應堅持以人為本、使用為本的原則。如果不考慮景觀的使用,不管社區用途是商務還是居住,景觀設計僅僅'為美而美',居住者無法充分享用,這樣的景觀也是缺乏生命力的。著名園林設計師唐學山教授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對視覺效果的過分重視,已經導致了景觀功能的缺失。花園不能休息,水面不能進入,強調某種風格而忽視舒適度……這些問題的數量之大,已經把單個社區的景觀問題放大成周邊區域乃至整個房地產市場的問題,讓人不得不深思,令開發商不能不反省。」 ·成本投入是否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