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蘇丹是哪個半球,什麼人種,什麼語言,什麼宗教,什麼氣候類型
蘇丹共和國
蘇丹共和國位於非洲東北部,紅海西岸,是非洲面積最大的國家。北鄰埃及,西接利比亞、查德、中非共和國,南毗剛果(金)、烏干達、肯亞,東壤衣索比亞、厄利垂亞。東北瀕臨紅海,海岸線長約720公里。
中文名稱: 蘇丹共和國
英文名稱: The Republic of the Sudan
簡稱: 蘇丹
所屬洲: 非洲
首都: 喀土穆
主要城市: 蘇丹港、北喀土穆、恩圖曼
國慶日: 1956年1月1日
國歌: 蘇丹共和國國歌
國家代碼: SUD
官方語言: 阿拉伯語
貨幣: 蘇丹磅
政治體制: 總統制共和制
人口數量: 3539.2萬(2005年)。
主要民族: 黑人,阿拉伯人
主要宗教: 伊斯蘭教
國土面積: 250萬平方公里
GDP總計: 596億美元(2008年)
人均GDP: 2132美元(2008年)
國際電話區號: +249
國際域名縮寫: .sd
蘇丹共和國(??????? ???????)
非洲大陸面積最大(2011年2月10日消息,在美國的慫恿下,蘇丹南北正式分裂,按照雙方2005年達成的《全面和平協議》,蘇丹南部地區將在今年7月9日宣布獨立,面積約65萬平方公里;原蘇丹則縮小為190萬平方公里,由原非洲第一大國退居第三位。)該國位於非洲東北部,紅海沿岸,撒哈拉沙漠東端。國家的名字源自於阿拉伯語"Bilad-al-Sudan",字面意思為「黑(人)的土地」,首都喀土穆,曾被失敗國家指數列表評為"世界上最不安定的國家",歸咎於軍政府在達爾富爾戰亂問題上的專制統治。同時,南蘇丹於2011年舉行投票,就是否脫離蘇丹共和國的統治而獨立作出選擇。2月7日投票結果公布,蘇丹南部近99%的民眾同意南部脫離蘇丹共和國。蘇丹總統承認和接受這一結果,同時美國表示將在今年7月承認蘇丹南部獨立。
② 蘇丹那裡怎麼樣啊
蘇丹經濟結構單一,以農牧業為主,工業落後,基礎薄弱,對自然及外援依賴性強。農業人口佔80%。農牧產品出口占出口總值的90-95%。長絨棉產量僅次於埃及居非洲第二位,阿拉伯樹膠產量居世界第一位,還產玉米、高粱、花生、芝麻、椰棗等。畜牧業也重要,多羊、牛和駱駝。工業有食糖、油料加工、化工、煉油、紡織、縫紉和製鞋。小規模開采鹽、金、鐵、銅、白雲母等礦藏。出口棉花、阿拉伯樹膠、花生、芝麻、活牲畜等農牧產品,進口原油、油品、原料、食品、紡織品、機械和設備、化工產品等。蘇丹港是主要海港,喀土穆-蘇丹港鐵路是對外聯系的要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把蘇列為無力償債和不宜提供貸款的國家,於1993年8月停止其會員國的投票權。為加快經濟復甦的步伐,巴希爾政府於1993和1996年分別發布新經濟法規,實施一系列經改措施,一方面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實行市場經濟,鼓勵外國投資,發展農業,促進出口,另一方面大力推進私有化進程。1997年,蘇政府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要求實行財經緊縮政策,嚴格控制公共開支,限制依賴銀行借貸開支比例,減少貨幣發行量,重點扶持優先發展的戰略項目,利用石油出口帶動經濟復甦,通脹率和赤字均明顯下降,經濟狀況趨向好轉。1998年和1999年,蘇政府均按期償還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貸款,受到該組織好評,並於2000年恢復其會員國的投票權。近幾年,蘇建立起石油工業。隨著大量石油出口,蘇經濟狀況有所改善,目前蘇在非洲國家中保持了較高的經濟增長率。
國內生產總值(2005年):265.25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05年):768.6美元
經濟增長率(2005年):8%
貨幣名稱:第納爾(Dinar);
匯率(2004年):1美元=263.5第納爾;
通貨膨脹率(2004年):11%。
【資源】有鐵、銀、鉻、銅、錳、金、鋁、鉛、鈾、鋅、鎢、石棉、石膏、雲母、滑石、鑽石、石油、天然氣和木材等豐富的自然資源。主要礦物資源儲量:鐵約3億噸,銅900萬噸,鉻70萬噸,銀約9000噸,石油約5億噸。森林面積約6400萬公頃,佔全國面積23.3%;在林業資源中,阿拉伯樹膠占重要地位。水力資源豐富。有200萬公頃淡水水域。
【工業】基礎薄弱,2003年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3.7%。主要工業有紡織、製糖、製革、食品加工、制麻、煙草和水泥等。近年來蘇政府積極調整工業結構,重點發展石油、紡織、製糖等工業。1999年,蘇石油開發取得較大進展,蘇成為石油出口國,2003年生產原油約1400萬噸,2004年達到1619萬噸。
【農牧業】農業是蘇經濟的主要支柱。農業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80%。2002年國內生產總值中農業所佔份額為39.2%,農牧產品出口占出口總值的15%左右。可耕地為0.8億公頃,但可耕地利用率僅為21%。農作物主要有高粱、穀子、玉米和小麥。經濟作物在農業生產中占重要地位,占農產品出口額的66%,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和阿拉伯膠,大多數供出口。長絨棉產量僅次於埃及,居世界第二;花生產量居阿拉伯國家之首,在世界上僅次於美國、印度和阿根廷;芝麻產量在阿拉伯和非洲國家中占第一位,出口量佔世界的一半左右;阿拉伯膠種植面積504萬公頃,年均產量約3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60-80%左右。
蘇丹幅員遼闊,宜牧區面積為1.67億公頃。蘇丹的畜產品資源在阿拉伯國家中名列第一,在非洲國家中名列第二。據聯合國糧農組織估算,2003年蘇丹全國牧畜存欄數為:牛3800萬頭,綿羊4700萬只,山羊4000萬只,駱駝320萬峰。2004年蘇畜牧業出口達1.4億美元。
【旅遊業】1991年接待外國遊客約2萬人次。由於南部長期戰亂,資金嚴重短缺及遭受安理會制裁,旅遊業發展受到嚴重影響。首都喀土穆僅有五星級賓館1座,4座高級賓館。床位約1200張。
【交通運輸】鐵路:總長5978公里。
公路:11900公里,其中4320公里鋪有瀝青。
水運:有遠洋商船10艘,總噸位12.2萬噸;內河航線總長5310公里,有輪船300多艘。蘇丹港是蘇丹的主要商港,年吞吐量800萬噸,承擔著90%的進出口運輸任務。
空運:空運在蘇丹運輸中占據重要地位,蘇國內90%的運輸系通過空運進行。蘇丹民航局有大型噴氣客機10多架,全國共有民航機場63個,喀土穆、蘇丹港、卡薩拉、朱巴、朱奈納機場為國際機場。
管道運輸:蘇丹港至喀土穆建有輸油管道,全長815公里,年輸油能力80萬噸。1999年,蘇中南部油田經喀土穆至蘇丹港長1640公里的輸油管道開始投入使用。
【財政金融】蘇丹共有銀行26家。蘇丹銀行建於1959年,為蘇中央銀行。其它均為商業銀行,其中雙尼羅河工業發展銀行和喀土穆銀行屬於國有。近年來財政收支情況如下(單位:億第納爾):
2001 2002 20032004
收入3700 4706 687310290
支出4012 5034 661011038
差額 -312-328 263-748
(資料來源:蘇丹銀行)
【對外貿易】外貿在蘇丹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2004年蘇對外貿易總額為78.53億美元,同比增長44.78%。其中出口37.78億美元,進口40.75億美元。出口商品中,石油出口額為31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82%。其他依次為芝麻(1.78億美元)、活畜(1.38億美元)、棉花(9375.2萬美元)、黃金(5042萬美元)等。中國、沙特、日本、韓國、德國、英國、法國是其主要貿易夥伴。近幾年進出口情況如下(單位:億美元):
2001 2002 20032004
進口 20.31 21.53 24.7640.75
出口16.99 19.48 24.4937.78
差額 -3.32-2.05-0.27-2.97
2004年,蘇向中國、日本和沙特的出口分別占出口總額的66.9%、10.7%和4.4%,從中國、沙特、阿聯酋、埃及、印度、德國、澳大利亞和日本進口分別占進口總額的13%、11.5%、5.9%、5.1%、4.8%、4.5%、4.1%和4%。
(資料來源: 蘇丹銀行)
【人民生活】蘇人口增長率2.4%,人均壽命58.6歲, 14歲以下人口占總人口的43.2%。一般家庭基本生活費用占工資的66.52%,住房佔12.36%。實行全民免費醫療。
【軍事】武裝部隊建立於英國殖民統治時期。獨立後,軍隊實行蘇丹化。8月14日為建軍節。實行義務兵役制,規定18~30歲的蘇丹人必須有31個月的服役期。武裝部隊總兵力約為11.25萬人,由陸、海、空及防空軍4個軍種組成。蘇還組織和訓練軍事部隊性質的民防軍,估計有10萬人。軍事院校主要有最高軍事學院、參謀指揮學院和軍事學院。2004年軍費開支約4.65億美元。
【文化教育】1988年6月,教育部決定取消中等和高等教育免費的規定,小學仍為免費教育。各地區教育發展很不平衡,北方教育發展較快。全國人口的64%為文盲,25%的學齡兒童不能入學。2003年全國有中、小學校13559所,綜合大學5所,專科院校11所,在校學生約497萬人,其中大學生約24萬人,教師約13萬人。喀土穆大學建於1902年,是蘇丹最早建立的高等學府。恩圖曼伊斯蘭大學建於1912年。
【新聞出版】主要報刊有《今日新聞報》、《消息報》和《輿論報》,均為阿文日報。《新地平線》為英文報,《今日蘇丹》為英文月刊。
蘇丹通訊社是官方通訊社,1971年5月成立,在內羅畢、摩加迪沙、恩賈梅納、開羅、吉布地設有分社。現已同法、德、伊朗、伊拉克、利比亞、摩洛哥、敘利亞等國的通訊社以及中東通訊社、塔斯社、新華社等建立了交流和業務聯系。每日出版阿、英文新聞電訊稿各400多份。在印度、美國和聯合國派有記者。
蘇丹國家廣播電台,設在喀士穆以北的恩圖曼鎮,建於1940年,用阿、英、法、索馬里等語言對國內外播音。在國內共有9個發射台,每日除用阿語播放19個小時的節目外,還用英、法等語言廣播3個半小時。朱巴等城市建有地方廣播電台。朱巴電台主要用英語向南方播音。
蘇丹國家電視台,設在恩圖曼,建於1963年12月,每天用阿、英文播送節目約8小時,同各阿拉伯國家和一些外國電視台有業務交流關系,收視觀眾約1000萬。瓦德邁達尼和朱巴等地建有地方電視台。
【對外關系】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維護國家主權,反對西方強權政治,主張加強阿拉伯國家團結,密切同非洲國家的合作,重視同中國等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近年來,致力於睦鄰友好,積極改善同美等西方國家關系,外交更趨靈活、務實。目前,蘇已同世界上近100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
【對重大國際問題的態度】 關於國際形勢:認為當今世界在政治、戰略、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均處於失衡狀態。新的矛盾和沖突此起彼伏,世界局勢很不安寧,世人無安全感。世界經濟正向大型經濟集團化的方向發展,主張阿拉伯和非洲地區集中自己的資源,建立牢固的地區經濟聯盟和共同市場,走一體化的道路。
關於建立國際新秩序:主張在國際大家庭廣泛參與的基礎上,以聯合國憲章為准則建立國際新秩序,以維護世界的安全與穩定,根除不平等的政治、經濟關系。
關於反對恐怖主義:拒絕並譴責恐怖主義,認為國際社會必須對恐怖主義採取統一立場。呼籲國際社會對恐怖主義概念做出明確界定,反對將恐怖主義與某一特定的文明掛鉤,以及在反恐問題上實行雙重標准。強調國際反恐戰爭應以國際法為基礎。
關於安理會改革:支持安理會改革,認為安理會改革應在聯合國改革的大框架內進行,應通過協商一致作出決定。蘇原則上支持非盟統一立場,主張吸收非洲國家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安理會的工作應增加透明度和民主,奉行公正、客觀的原則,批評動輒以制裁解決爭端的做法,反對雙重標准。
關於人權問題:主張各國應通過合作客觀地探討解決人權問題,反對在人權問題上採用雙重標準的做法。強調各國有權選擇各自的發展道路和模式,反對某些國家以人權為借口向別國施壓,干涉別國內政。
關於中東問題:承認巴勒斯坦國,認為巴人民享有自決權和建國權。堅決反對以色列建立隔離牆,主張以色列應撤出所有阿拉伯被佔領土。要求國際社會和安理會向以施壓,敦促以執行安理會有關決議,實現地區安寧和穩定。
關於伊拉克問題:反對美英對伊動武,強調國際法的權威性,主張在聯合國框架內通過和平途徑解決當前伊拉克問題。呼籲保證伊領土完整,盡快解決伊國內安全和人道狀況惡化問題並恢復其行使主權。
③ 蘇丹南北部誰更發達該國分離原因是什麼
比較:蘇丹北部的的經濟比南部蘇丹的好,無論是教育 基礎設施 醫療衛生等各方面都比南方好,和富庶的北蘇丹相比,南蘇丹十分貧窮落後,基礎設施匱乏,相當於法國面積的領土上居然只有38公里鋪設路面的公路,只有2%人口有小學文化程度,文盲率高達85%。 分離原因:原因之一是由於南方的黑人各族和北方的阿拉伯人歷史上積怨深厚,南北蘇丹文化不同源、同處一個國家的時間遠短於各自分治的時間。南蘇丹獨立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當地人對石油收益分配的不滿,認為南方出口石油,北方卻獲得利益,而公投的前提就是雙方重新商討石油收益分配比例,這項工作既艱難又充滿風險,誠如英國《衛報》所指出的「石油會燃燒」,一旦處理不當,後果不堪設想。南北蘇丹對盛產石油的阿布耶伊地區存在爭議,此次公投,該地區會自行投票選擇加入南方或北方,如果措置不當,這里很可能成為摩擦和沖突的「火葯桶」。目前南方的石油都通過管道經北方的蘇丹港出口,煉油設施也大多在北方,這些也是北方追求更多石油收益分配比例的底氣,但南蘇丹當局正積極籌劃在國際援助下修建從南方通往肯亞蒙巴薩港的輸油管線,一旦修通啟用,很可能謀求在石油問題上的南北「脫鉤」,屆時新的矛盾又將醞釀。不僅如此,尼羅河水源分配等問題歷來是南北蘇丹的「老大難」,卻很少引起國際關注,一旦公決結束,國際監督減弱,「老大難」同樣可能成為沖突的導火索。
④ 蘇丹是哪個洲
蘇丹共和國位於非洲東北部,紅海西岸,是非洲面積最大的國家。北鄰埃及,西接利比亞、查德、中非共和國,南毗剛果(金)、烏干達、肯亞,東壤衣索比亞、厄利垂亞。東北瀕臨紅海,海岸線長約720公里。
⑤ 蘇丹在哪個州
非洲
蘇丹位於非洲東北部,紅海西岸,是非洲面積最大的國家。北鄰埃及,西接利比亞、查德、中非共和國,南毗剛果(金)、烏干達、肯亞,東壤衣索比亞、厄利垂亞。東北瀕臨紅海,海岸線長約720公里。
⑥ 蘇丹在哪裡
蘇丹位於非洲東北部,紅海西岸。西臨利比亞、查德、中非,北邊和埃及接壤,南邊是南蘇丹,東側和衣索比亞、厄利垂亞接壤,東北側瀕臨紅海。
蘇丹面積188萬平方公里,首都位於喀土穆(Khartoum),全國氣候差異很大,自北向南由熱帶沙漠氣候向熱帶雨林氣候過渡,最熱季節氣溫可達50℃,全國年平均氣溫21℃。長年乾旱,年平均降雨量不足100毫米。蘇丹地處生態過渡帶,極易遭受旱災、水災和沙漠化等氣候災害。
(6)蘇丹在哪個洲經濟如何擴展閱讀
蘇丹歷史沿革:
蘇丹歷史悠久,早在4000年前就有原始部落居住。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1000年為古埃及的一部分。公元前750年努比亞人在蘇丹建立了庫施王國。公元6世紀蘇丹進入基督教時期。13世紀阿拉伯人征服蘇丹,伊斯蘭教得以迅速傳播,在15世紀出現了芬吉和富爾伊斯蘭王國。
16世紀,蘇丹被並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勢力范圍。英國於19世紀70年代開始向蘇丹擴張。1881年,蘇丹宗教領袖穆罕默德·艾哈邁德領導群眾開展反英斗爭,於1885年建立了馬赫迪王國。1899年蘇丹成為英國和埃及的共管國。1953年建立自治政府。1956年1月1日宣布獨立,成立共和國。
1969年5月25日,尼邁里軍事政變上台,改國名為蘇丹民主共和國。1985
年4月6日,達哈卜軍事政變上台,改國名為蘇丹共和國。1986年4月蘇丹舉行大選,薩迪克·馬赫迪出任總理。1989年6月30日,巴希爾軍事政變上台,成立救國革命指揮委員會(簡稱革指會)。
1993年10月,革指會解散,巴希爾改任總統至今。2005年,蘇丹北南雙方簽署《全面和平協議》(CPA),並據此成立民族團結政府,巴希爾任總統。2011年1月,蘇丹南方舉行獨立公投,98.83%的選民支持獨立。7月9日,南蘇丹共和國獨立建國。
2019年4月,軍方宣布解除巴希爾總統職務,成立軍事過渡委員會接管政權。
參考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蘇丹國家概況
⑦ 蘇丹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蘇丹共和國是位於非洲東北部、紅海西岸的國家。北鄰埃及,西接利比亞、查德、中非共和國,南毗南蘇丹,東壤衣索比亞、厄利垂亞。東北瀕臨紅海,海岸線長約720公里,為非洲面積第三大國,世界面積第16大國。蘇丹曾被失敗國家指數列表評為「世界上最不安定的國家」,歸咎於軍政府在達爾富爾戰亂問題上的專制統治。蘇丹的經濟以農牧為基礎,國內最重要的農業區為白、藍尼羅河相夾之「半島」Gezira)區以迄喀土穆,重工業的建設較少。2011年7月9日,南蘇丹正式宣布獨立。
⑧ 蘇丹的地理位置
蘇丹位於於非洲東北部,紅海西岸,是非洲面積最大的國家。北鄰埃及,西接利比亞、查德、中非共和國,南毗剛果(金)、烏干達、肯亞,東壤衣索比亞、厄利垂亞。
和蘇丹比較近的當然是歐洲了。
我不知道你是哪個城市的,蘇丹首都喀土穆與上海的直線距離是9100公里,距北京8400公里。
簽證我就不知道了,也不好跟你亂扯,中蘇關系還是很好的,中國是蘇丹的第一大出口國。兩國經貿和外交關系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