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合肥經開區屬於哪個區
合肥經濟開發區屬於:蜀山區。
蜀山區,安徽省合肥市轄區,是合肥市四個中心城區之一,位於合肥市區西南部,東以金寨路與包河區為界,北以環城西路和南淝河與廬陽區為鄰,西南兩面與肥西縣接壤。全區總面積663平方千米,實際管轄面積約為317平方千米,轄8個街道、3個鎮,2019年常住人口為131.2萬人。
截至2019年,蜀山區下轄3個鎮、8個街道:稻香村街道、南七里站街道、三里庵街道、琥珀山莊街道、西園新村街道、五里墩街道、荷葉地街道、筆架山街道、井崗鎮、南崗鎮、小廟鎮。
(1)合肥經濟什麼時間開發的擴展閱讀:
國家級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掛合肥出口加工區牌子,轄省級合肥空港經濟示範區。目前管轄面積258.57平方公里, 其中產業聚集區面積42.34平方公里、城市建設面積62.88平方公里、農業用地面積153.35平方公里。
全區設有高劉、海恆、錦綉、蓮花、芙蓉、臨湖6個社區,共有村(居)53個。另,區縣合作開發的新港工業園10.4平方公里,下轄居委會4個。轄區戶籍人口301669人。
②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簡介
國家級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建立於1993年4月,1997年被列為全國首批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試點單位,2000年2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19年來,開發區發揚「團結拼搏,艱苦挺進,改革創新,無私奉獻」的創業精神,堅持「項目是生命線、改革創新是永恆的主題、帶領農民致富是立身之本」的三個主旋律,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持續快速發展,在區域經濟發展中起到了積極有效的窗口、輻射、示範和帶動作用。
工業經濟領跑合肥發展。產業積聚效應日益顯現,形成了以江淮汽車、安凱客車、佳通輪胎為代表的汽車及零部件,以日立建機、合力叉車、熔安動力為代表的裝備製造,以海爾、長虹、美菱、美的為代表的家電電子,以聯合利華、華泰、統一為代表的快速消費品等四大支柱產業。2012年來,以聯寶、捷敏、芯碩、寶龍達為代表的電子信息,以傑事傑、銅冠、庫爾茲為代表的新材料,以西偉德、仁創、羅寶為代表的住宅產業化,以賽真拜通、天麥科技為代表的生物醫葯等四大新興產業強勁勃發。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10家,其中億元以上93家,10億元以上33家。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長30%以上。
和諧開發區建設成果凸顯。始終堅持統籌協調發展,探索了一條在開發區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中,妥善解決「三農」問題的特色之路。基本完成「住房、就業」兩個安置,建立了居民基本生活和基本醫療保障體系,推行涵蓋全區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體系;新的城市社區管理模式逐步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優勢凸顯。開發區解決「三農問題」的成功做法被商務部譽為「合肥開發區模式」向全國推薦。12所區屬中小學均屬新建;引進民辦學校(含幼兒園)44所,區內共有高校14所。引入和建成安醫大二附院等3家醫院,建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個。全區建有文化體育廣場21個、運動場(館)191個,建成藏書2萬余冊的芙蓉社區圖書館和可容納觀眾近萬人的錦綉大舞台。
綜合投資環境不斷優化。堅持「大項目立區、高新技術強區、優化環境興區」的方針,努力構建「投資環境最佳,創業環境最佳,人居環境最佳」的國家級生態工業示範區。在中西部地區率先一次性通過了ISO9001、ISO14001質量和環境體系認證,管理水平和生態環境向國際化標准看齊。成功獲得「國家新型工業化家電示範基地(全國唯一)」、合肥出口加工區、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區等3項國家榮譽。名列「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經濟園區」第2位,在國家商務部的綜合評比中,投資環境位居全國第15位,中西部國家級經濟開發區首位;其中「發展與效率」指標居全國第九位。
③ 合肥巢湖經濟開發區的開發區概況
合肥巢湖經濟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8月,1995年8月被安徽省政府批准為省級開發區,位於巢湖市區東北部,管轄面積達61平方公里,規劃面積28平方公里,現有常住人口10萬餘人,是第二屆安徽省投資環境「十佳開發區」之一。2004年經國務院核準保留的規模較大的省級開發區;2009年獲批成為省級台灣工業園;同年4月獲「第二屆安徽省投資環境十佳開發區」榮譽稱號;2011年8月劃歸合肥市直管,成為合肥四大開發區之一。「中國溫泉之鄉」、「中國合肥安全食品產業示範基地」、「全國首批實體企業單品電子商務產業孵化基地」、「最具潛力旅遊度假目的地」、「安徽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第十屆安徽省文明單位」、「2015年中國產業園區成長力百強」等榮譽稱號,區內鬱金香高地景區為國家4A級景區。
巢湖經濟開發區地處合肥最東部,是省會經濟圈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橋頭堡,是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核心區之一。目前全區管轄面積61平方公里,其中工業總體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溫泉養生度假區10平方公里、高鐵站區5平方公里,近期規劃擴至100平方公里。
201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4億元,同比增長18%;規上工業總產值55.2億元,增長38.5%,規上工業增加值13.1億元,增長30%。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5.15億元,增長31.8%;實現一般預算收入4.01億元,增長17.1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4775億元,增長24.3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0.7億元,增長54.2%。其中,工業投資40.3億元,同比增長31.3%;技改投資15.4億元,增長44.7%;進出口總額1.07億美元,增長7%。地區生產總值、規上工業總產值、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和財政收入增速均居全市第一。
2014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3.7億元,同比增長15.9%;規上工業總產值72.2億元,增長30.7%;規上工業增加值17.2億元,增長20%。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8.1億元,增長58.5%;財政收入4.3億元,增長7.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79億元,增長12.6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3.2億元,增長36.9%。其中,工業投資60.6億元,增長55.4%;技改投資22.9億元,增長52%;進出口總額1.1億美元,增長17.8%。地區生產總值、規上工業總產值、規上工業增加值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均居全市第一。
區位優勢明顯。位於合蕪寧「金三角」腹地,地處合肥經濟圈和皖江示範區中心,合巢蕪高速公路、常合高速公路、淮南鐵路復線、在建的京福高速鐵路穿境而過、商合杭高鐵即將開工,合肥、南京國際機場和蕪湖、南京外貿碼頭近在咫尺,構成了跨江入海的快速通道。
產業初具規模。2013年引進省外資金125.7億元,同比增長37.14%,其中省外工業項目到位資金105.68億元,增長31.44%;實際利用外資7005萬美元,增長32.44%。目前已有北大未名、上海聖三松、中國網庫、廣通汽車等境內外企業集團相繼落戶。
基礎設施完善。2013年建設道路15條、安置房共66.9萬平方米、公租房6萬平方米、標准化廠房4.8萬平方米。目前已建有110KV變電所3座,日處理1萬噸工業廢水和4萬噸生活污水的處理廠各一座,日供水能力5萬噸,日供管道天然氣8萬立方米,供電、供水、供氣、污水處理管網和10KV供電線路覆蓋園區,滿足各類投資需求。
轉型升級加快。現有規上工業企業44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2013年新增規上企業10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家;新增企業(工程)技術中心1家、創新型企業3家、優質小微企業18家、「雙千工程」入庫項目24個、限上批零企業5家、進出口企業2家;新增實用新型專利授權31件,申報專利150餘件,其中獲批實用新型專利約80餘件,發明專利2件;高新技術產品3個,科技型中小企業6個。
溫泉資源開發。半湯自古被譽為「九福之地」,溫泉水溫40-62℃,日出水量2600噸。冷泉水溫約20℃,日出水量近萬噸。半湯溫、冷雙泉具有極珍貴的開發利用價值。2013年對溫泉、冷泉資源實施保護和成分研究,減少地下水開采,涵養溫泉水源,集中控制溫泉水量達70%。同時,完成了龍泉路、湯山路6公里道路建設,完成20公里園區游園道路、300平方米涵養林管理用房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
④ 合肥經濟開發區屬於哪個區
行政劃分上屬於經濟開發區,
原來老地點90年左右吧、是農村。
現在漂亮多了。後期的規劃比市內整潔有序多了。
合肥行政區劃 只有:蜀山區、包河區、瑤海區、廬陽區其他的像:政務區、經開區、新站區、政務區、高新區、濱湖區 都不屬於行政區沒有具體行政權和其他的區域劃分有重合重疊的部分像經開區、濱湖區很多屬於肥西的。
⑤ 合肥肥東新城經濟開發區的介紹
合肥肥東新城經濟開發區於2002年9月設立,2005年經國家批准為省級開發區。開發區位於合肥市區的東面,距市中心距離15公里,距合肥新橋機場50分鍾車程,距合肥火車站15分鍾車程,距高速公路出口5公里。現有兩條城市快速通道與合肥市無縫連接,開通24小時城市公交。作為合肥市「141」城市發展戰略的東部新城核心區,開發區具有無限的發展前景。
⑥ 合肥瑤海經濟開發區概況
合肥瑤海經濟開發區園區於2002年8月28日正式開始建設,2006年4月28日被批准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初期規劃面積3.31平方公里,後逐步擴展到10個社區3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6萬人。園區南面以汴河路與新站區相連,西面與新站區隔二十埠河相望,北面與磨店鄉的合肥職教城和磨店工業園接壤,東南面接肥東龍崗工業區和肥東新城經濟開發區。目前實際建成區面積10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鐵路編組站以南地區,初步形成了以新海廣場為中心的東西兩片居住區、中間一個工業集中區的結構布局,成為全區「招商引資的主載體,工業立區的主力軍,改革創新的主平台,經濟建設的主戰場」。2008年,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41.5億元,佔全區總量的23.8%;實現工業增加值12.4億元,佔全區總量的22.9%;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2.2億元,佔全區總量的31.5%;招商引資完成22.3億元,佔全區總量的28.7%;實現稅收1.16億元,佔全區總量的9.1%。園區堅持錯位發展、特色立園的發展方針,走產業集群化發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以機電和電線電纜、紡織服裝為主體的工業產業體系和以商貿辦公、汽車貿易、物流配送為主體的服務產業體系。
⑦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介紹
國家級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掛合肥出口加工區牌子,轄省級合肥空港經濟示範區。目前管轄面積258.57平方公里, 其中產業聚集區面積42.34平方公里、城市建設面積62.88平方公里、農業用地面積153.35平方公里。全區設有高劉、海恆、錦綉、蓮花、芙蓉、臨湖6個社區,共有村(居)53個。另,區縣合作開發的新港工業園10.4平方公里,下轄居委會4個。轄區戶籍人口301669人(其中高校學生112545人 )。2010年,成為安徽省首個千億元產值開發區;2012年,成為安徽省首個兩千億元產值開發區,安徽省首個綜合財政收入過百億元的開發區。合肥經開區是全國首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家電)」、全國首個政府引導型「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並獲准建設「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2014年上半年,入圍首批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
⑧ 合肥什麼時候建市的啊
1、安徽省第一建築工程公司
2、安徽省第二建築工程公司
3、中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
4、安徽省經工建築總公司
5、安徽湖濱建設集團金煌建築安裝有限公司
6、合肥市大圩建築安裝工程有限責任公
7、安徽常青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8、安徽省聯華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9、安徽三建工程有限公司
10、安徽訊飛智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11、歌山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12、安徽省光信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13、安徽長線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14、安徽亞坤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15、安徽華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16、安徽省中博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17、中建八局第三建設有限公司
18、安徽中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19、安徽華星金屬結構工程有限公司
20、合肥城建道路橋梁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21、安徽宏志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22、安徽省國元建工發展有限公司
23、肥西縣建築工程有限公司
24、合肥中鐵鋼結構有限公司
25、合肥義城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26、安徽湖濱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27、安徽省中振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28、合肥科大立安安全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29、安徽同濟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30、合肥瑤海建築安裝工程有限公司
31、合肥建工鋼結構彩板有限責任公司
32、安徽勞武建築安裝工程有限公司
33、安徽岩土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34、安徽地礦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35、安徽建海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36、安徽凱源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37、安徽省晉源建築安裝工程有限公司
38、安徽共濟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39、合肥建工第三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40、合肥萬振建築安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41、合肥建工第二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42、安徽聖元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43、安徽中興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44、安徽東皖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45、安徽東昌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46、安徽省興利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47、安徽省永安建築有限公司
48、江蘇雙樓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49、安徽中昊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50、合肥建工集團有限公司
51、合肥市同創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52、安徽安超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53、合肥勁松建築安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54、合肥建設裝飾(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55、合肥建工第一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56、合肥市義興建築安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57、浙江東陽第三建築工程有限公司
58、合肥宏偉建築安裝有限責任公司
59、安徽水安建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60、安徽鴻路鋼結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61、廣廈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安徽分公司
62、合肥市華陽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63、中建八局第一建設有限公司
不奮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誇,老來窘隘而已。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