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乳源縣哪個鎮經濟最好

乳源縣哪個鎮經濟最好

發布時間:2022-09-26 05:37:34

A. 乳源哪裡最好玩

從廣州出發,以廣清高速為此行的起點,我們的主線是廣州、清遠、連州、乳源、丹霞山、廣州,同樣是一個逆時針的圓圈。具體行車路線為:走廣清高速到達清遠,再走107國道到連州,從連州經323國道可以到達乳源,而從乳源到丹霞山,走京珠高速最為方便,再沿著京珠高速踏上返程,回到廣州。

這一路程相對而言比較遠一些,特別是如果前往乳源大峽谷,因此,時間最好在四天以上,三天的行程會略嫌緊張。而且,據剛去過的自駕車友介紹,從清遠往連州方向的路況極其不理想,如果走慣了高速無法適應爛路的愛車同學,建議不走連州,不走107國道,直接從清遠去乳源,而如果是有越野情結及條件的同學,則不妨大膽往前沖,那想必是大展拳腳的好地方。

行程亮點

清遠--黃騰峽漂流、名將溫泉,冰火兩重天

清遠在廣東省內以兩樣最為聞名,漂流+溫泉。而我們這一條路線,就從這個冰火兩重天開始。

黃騰峽漂流的河道落差大,並保留了原始風貌,玩起來刺激過癮。

被譽為「小九寨」的黃騰峽神秘峽谷漂流,水質一流、風景一流、空氣一流,被旅遊界人士鎖定是目前中國最具吸引力、最刺激、最好玩的漂流。黃騰峽漂流全程勇猛漂4.8公里,天然猛士漂2.8公里,連接觀景勇士漂2公里,河道總落差168米,最高落差12米,最長落差近百米。

黃騰峽漂流的特點:一、河道經專家精心設計,保留其原始風貌;二、河道落差大、多、長、刺激、動感;三、漂流水質清澈見底;四、峽谷煙雨彌漫,彩虹常見,更具神秘感受;五、漂流途中可觀看壯麗瀑布,奇石險峰;六、漂流橡皮艇經改良設計,安全,舒適。

名將溫泉有蘊藏豐富礦物質的優質溫礦泉資源與負離子滿載的「氧吧」,是近年來新建的又一個國足訓練基地。名將最有特色的是溫泉及按摩等放鬆設施。溫泉池的水溫科學地分為高中低檔,使運動過後的人體並不至於受到突然的刺激,並能夠在逐步適應的同時有效地得到放鬆。

據說有很多運動員會來這里,其中最受運動員青睞的是水力按摩溫泉池。十幾個天然溫泉池裡安裝著和腳踝一樣高的水管,將傳統的被動水療變成主動,在享受溫泉泡腳的同時,還會有不同的水壓將溫熱的泉水噴射到運動員的腳踝,酸脹即時就會得到緩解。名將基地還特別聘任了多名中醫按摩醫師,以專業的手法幫助運動員減輕肌肉疲勞,輔助治療運動傷害。應當說,這里的運動恢復功能在全國的體育基地中是獨一無二的。

玩法

在清遠一定要停留一個晚上,首先,在吃完聲名遠播的清遠雞後,前往黃騰峽漂流而晚上則入住名將體育俱樂部,泡泡溫泉舒緩下午漂流的勞累。

玩漂流有三種選擇:喜歡刺激又經得起挑戰的可以選擇從最頂端的第一個起點漂流,這樣你就不會錯過任何一個會讓你提心吊膽的機會。如果擔心心臟承受不了,可以從第二個起點出發,不會過分刺激。離終點最近的第三個起點,最適合只想休閑泛舟的人士。

連州--船游地下河,看大自然鬼斧神工

連州地下河位於連州市北面東陂鎮轄區內,它隱藏在山勢雄峻的溶洞中。

連州地下河溶洞,上下共分三層,全長1860米,最高處47.8米,最寬處53.6米,一二層為陸地旱層,第三層為地下河水路。水陸兼備是整個洞穴的一大特點。整個地下河貫穿四座山頭底部,全長3000多米,河長1500米。洞內曲折蜿蜒,石鍾乳、石筍形態各異,三步一景。河面時寬時窄,一葉輕舟,穿峽而過,風光旖旎。洞中鍾乳石林立,有動物世界、龍鱷相鬥、金雞報曉等百餘個景點。

玩法

玩地下河溶洞,最佳玩法自然是乘小舟觀覽地下河。這段長達1500米的地下河穿越四座山頭,形成三個峽谷。在燈光的映襯下,各種奇形怪狀的鍾乳石形成一個個惟妙惟肖的形象:老壽星、韓信點兵、望夫石、猴子山、萬家燈火等。

乳源--乳源峽谷探險,山水畫廊巧奪天工

乳源大峽谷位於乳源縣西南68公里的大布鎮,峽谷長達15公里,谷深300多米,屬石英砂岩。峽谷頂部地勢平緩,一溪從谷始端的梯級樣的崖層飛流直下200多米的谷底,形成氣勢磅礴的埕頭瀑布。

峽谷里景觀比比皆是:駱駝峰、金龜岩、雙獅拜客、靈龜賀壽、石猴迎賓、送財童子、仙人傘柄、虎跳岩等,還有一條坡度達50度斜角的1386級石階的「通天梯」可達谷底。

玩法

汽車可一直開到大峽谷入口處,可選擇步行下到谷底,在另一端有纜車回到谷頂。需要提醒的是,纜車站並不是大峽谷的盡頭。經過纜車站,再前行還有一番天地。因為多數遊客都以纜車站為終點,所以你會發現這一段也許更有觀賞價值。而沿棧道步行回入口處可以從另一方向俯瞰大峽谷。

必須注意兩點:1.無專業人士陪同,勿要徒步游覽;體弱者最好選擇觀光梯至谷底,沿「天梯」而上。2.谷底溫度較低,若要步行游覽大峽谷,需備好衣物,一定要穿防滑鞋;最好帶少量飲食,以便飢渴時補給。

丹霞山--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廣東一丹霞

韶關的丹霞山海拔408米,不算高,但它的山崖遠看似染紅霞,近看則色彩斑斕,無數奇岩美洞隱藏於山中,景色相當奇麗。因而,有人曾說過這樣過譽的話:「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廣東一丹霞」。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我國地質學者來這里考察,認為這種紅砂地形以丹霞山最為典型,便把同類的地形命名為「丹霞地形」。在國內外都有「丹霞地形」,但都不及丹霞山典型、奇特、范圍之廣。所以丹霞山在這方面堪稱世界第一。

玩法

丹霞山的上層景區有長老峰、海螺峰、寶珠峰。長老峰上建有一座「御風亭」,是觀日出的好地方。在亭上可看到周圍的僧帽峰、望郎歸、蠟燭峰、玉女攔江、雲海等勝景。

中層景區以別傳寺為主要景點,從這里到通天峽,兩旁岩石像合掌一般,遊人必須小心翼翼,手扶鐵索,碎步而上。

下層景區主要有錦岩洞天勝景。在天然岩洞內有觀音殿、大雄寶殿,在洞中還可看到馬尾泉、鯉魚跳龍門等景觀。這里有一塊很著名的「龍鱗片石」,隨四季的更換而變換顏色。下層景區要鑽隧道、穿石隙,較為刺激

B. 韶關乳源以前叫什麼名字

1、乳源簡介編輯本段
面 積: 2227平方千米
人 口: 20.5萬人
代 碼: 440232
郵 編: 512700
駐 地: 乳城鎮
拼 音: Ruyuan Yaozu Zixian
區 號: 0751
車 牌: 粵F
乳源瑤族自治縣位於廣東省北部、韶關市區西部31千米處,東鄰武江區,西連陽山縣,南毗英德市,北與樂昌市接壤,西北角與湖南宜章縣相依。全縣總面積2227平方千米,總人口20.5萬人(2006年),其中農業人口16.5萬;瑤族人口2.5萬,佔全縣總人口的12.2%。
地處中亞熱帶山地,溶蝕高原地貌顯著,多峽谷,境內森林、水力、礦產、旅遊資源豐富。
2、乳源 基本概況編輯本段乳源位於南嶺山脈南麓,貫穿弧形山系,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部、西部峰巒環峙,屬高山地帶,溶蝕高原地貌顯著,是韶關市主要石灰岩地區之一。東北部屬丘陵地帶,河流兩岸地勢平緩。縣境1000米以上山峰102座,主要山體有北部呈東西走向的頭寨山、南部東西橫亘大東山、北部瑤山主峰狗尾嶂,與湖南省宜章縣和廣東省陽山縣交界的石坑崆主峰1902米,是廣東省境內最高峰。主要河流有由樂昌流入縣境東北角,經桂頭鎮流向韶關的武江河;發源於縣境西北與陽山交界的丫叉頂,由西向東流入南水水庫,穿過縣城,匯入北江的乳江河(又稱南水河);發源於縣境西北面與湖南省宜章縣交界的猛坑石東麓,由西北向東南經大坪、大橋、必背、桂頭流入武江的楊溪河;發源於天井山北麓的蟻岩,由北向南流經洛陽、大布匯入英德市的大潭河。全縣總人口20.37萬人,其中瑤族人口2.3萬人,佔11.3%;大橋、洛陽、大布3個石灰岩山區鎮人口5.95萬人;瑤族聚居地必背、游溪、東坪3個鎮人口2.82萬人;乳城、一六、桂頭3個平原鎮人口11.2萬人。全縣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間氣候懸殊,東南部平原和丘陵區全年平均氣溫19℃—20℃,西部山區全年氣溫16℃—17℃,北部高山地帶全年平均氣溫為15℃。降雨量東南部及西部山區偏多,全年平均有2000毫米以上;南部和北部降雨量偏少,全年降雨量平均1400—1500毫米。無霜期308天,四季明顯,晝夜溫差大。乳源境內水力、森林、礦產、旅遊等自然資源豐富。水力資源理論開發蘊藏量達56.25萬千瓦。現已探明礦產有27種,主要有銻、花崗石、石灰石、鉀長石、重稀土等,其中石灰石儲量100億噸,花崗石25.億噸,鉀長石1.2億噸。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僅獸類就有100多種,其中有被列為國家一類保護動物的華南虎、雲豹、黃腹角雉、黑鹿、蟒蛇和二類的短尾猴、黑熊、大靈貓、蘇門羚、穿山甲等共16種。縣境北緣的青溪洞珍貴動物自然保護區,是廣東省十大自然保護區之一。植物種類有2000多種,具有高等植物178科,611屬,1158種,其中喬木樹種73科181屬473種,占廣東大陸樹種的80%,國家保護的25種,佔全國67種的37%,有一級保護植物紅豆杉、伯樂樹、福建柏、長苞鐵彬、觀光木、廣東松等以及葯用植物資源207種;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3.1%,活立木蓄積量達534萬立方米。境內具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有國內罕見、景色神奇,集雄、奇、險、峻、秀為一體的廣東乳源大峽谷;有全國重點寺觀,中國佛教五大禪宗之一雲門宗的發祥地千年古剎雲門寺;有風光旖旎,民風淳樸,瑤族風情令人陶醉的必背瑤寨;有海拔1902米嶺南第一高峰的石坑崆和擁有10多萬畝原始森林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嶺國家森林公園;有常年碧波盪漾,水面面積達5.5萬畝的南水湖;有地貌奇特、人跡罕見的地下森林「通天籮」;有巧奪天工的仙人橋和中國最大的旅遊觀光和養殖一體的鴕鳥養殖場等生態旅遊景區;縣城附近還有國公岩、白石岩、雙峰山等景觀和溫泉度假區等。乳源交通便利全縣公路通車里程1463公里,公路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里65.7公里。京珠高速公路貫穿縣境60公里,並在縣城、東坪鎮南水湖和大橋鎮設有3個進出口,2.5小時可直達廣州。國道323線和省道248、249、250、258線貫穿縣境。縣城至9個鎮公路已全部實現硬底化;100%的村委會通公路,其中硬底化率達73%。距乳源38公里的韶關市直通車到達香港行程5個多小時。全縣各種等級公路與鄉村公路構成了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路。距縣城35公里的北江貨運碼頭可直通抵達港澳。京廣鐵路和正在建設的武廣客運專線鐵路途經縣境東北部。縣城距新建的韶關火車站30公里,客運專線建成後1小時可達廣州,4小時可至武漢,是粵北韶關地區交通條件最好的縣。乳源通訊暢順,全縣城鄉已實現電話交換傳輸數字化,開通了數字行動電話等業務,通訊信號已覆蓋全縣90%以上的地域。目前,全縣程式控制電話總容量達6.6萬門,固定電話用戶40000多戶,其中農村電話用戶達18700多戶;行動電話信號覆蓋全縣9個鎮,用戶近10000戶,小靈通用戶8000戶,每百人擁有電話15.5部。乳源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一是堅持依法治縣的方針,認真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各項措施,保持了社會的穩定。二是積極實施教育強縣戰略,加大教育投入,推進素質教育,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按省一級學校標准興建了乳源高級中學。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2005年高考上線率達92.6%。三是積極實施科技興縣戰略,多項科技項目列入國家、省的科技計劃項目,科技成果榮獲省市科技進步獎。四是大力發展民族體育事業,乳源瑤族龍舟隊1999年代表廣東省在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奪得4枚金牌、2枚銀牌,實現了廣東省在全國民運會競技項目獎牌「零」的突破;2002年,代表廣東省參加浙江嘉興南湖國際龍舟邀請賽,包攬了3枚金牌;2003年代表廣東省在第七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運動會奪得了5枚金牌1枚銀牌。另外,乳源衛生、文化等社會各項事業也得到了較大發展,全縣9個鎮100%建有文化中心,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85%,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呈現出了政通人和、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良好局面。1999年,乳源被國務院授予「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單位」的光榮稱號,同年,奪得了改善農業生產基礎設施的「大禹杯」;2003年,乳源被評為「全國民族體育先進集體」;2005年,乳源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乳源,歷史悠久,風光秀麗,資源豐富,交通便利,被譽為「粵北瑤山的一顆明珠」,正成為國內外、港澳台等社會人士投資置業、觀光旅遊、休閑度假、娛樂保健的首選之地。
3、乳源經濟概況編輯本段改革開放以來,縣委、縣政府認真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搶抓機遇、構築優勢,不斷探索乳源經濟社會發展思路,按照「工業立縣、農業穩縣、旅遊旺縣、科教興縣」和「綠色乳源」的經濟發展戰略,以資源開發和招商引資為主要突破口,發揮優勢,發展特色,積極推進工業化,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經濟建設實現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經濟增長連續多年居韶關市各縣(市)前列,提前二年完成「十五」計劃的預期目標,經濟總量五年實現翻一番。2004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6.6億元,同比增長17.5%,工業總產值26.5億元,增長64.5%,固定資產投資13億元,增長19%,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9111萬元,增長10%。近年,在加快縣域經濟發展中,乳源的縣域經濟形成了自己的鮮明特色:一是經濟結構實現了以工業為主導地位的重大突破,基本完成了由傳統農業縣向工業縣的過渡轉變,開始進入工業代的時代,第二產業比重占經濟總量的67%,並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二是工業支撐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全縣380座、裝機容量為52.6萬千瓦的小水電站構成了水電優勢產業。乳源東陽光高科技園是全國最大的光箔、親水箔和大電容器產品的生產基地,2004年公司產值20億元;三是招商引資強力拉動經濟發展。全縣現有招商引資項目127個,引進資金累計35億元,2004年外資民營企業產值佔全縣工業產值的85.9%,民營經濟佔主導地位。乳源充分發揮水電、旅遊等優勢資源,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成為韶關市外商投資承接產業轉移的一片熱土,並創造了以招商引資發展振興工業的乳源發展模式;四是綠色農業發展初具規模。2002年8月在全國首個提出建設綠色食品示範縣的構想,積極探索綠色農業發展思路,已建成8大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巴西果王汁等15個農產品獲得國家綠色食品的標志認證,是廣東省綠色食品認證項目最多的縣;五是開發旅遊資源,主動融入韶關大旅遊圈,加快旅遊業的發展。以開發大峽谷為龍頭,突出高山、峽谷、瑤家源這個主題,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2004年來乳源的旅遊人數達55萬人次,經濟收入同比增長13%。2002年,該縣利用山區特有的生態環境優勢,根據國內外食品消費市場的發展趨勢,在全國范圍內率先提出了「創建綠色食品示範縣,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的思路,並編制了創建綠色食品示範縣的規劃。經過三年多的建設,目前全縣已建立蔬菜、筍竹、巴西果、香蕉李、三角魴、茶葉等8個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綠色食品生產基地遍布全縣9個鎮,總面積7.1萬畝,約佔全縣農業生產用地的30%。三年共培育發展綠色食品企業18家,其中,生產、經營綠色食品的企業12家、加工綠色食品的企業3家、專門營銷綠色食品的企業3家。通過推行綠色生產和標准化生產,該縣的大峽谷牌還原筍、生菜、結球甘藍、辣椒、荷蘭豆、菜心、香蕉李、瑤山白毫茶,源霧山牌玫瑰茶,銀源牌三角魴,綠鮮冠牌巴西果王汁和高盛牌西洋菜、芥蘭、白菜、菜心等15個農產品相繼獲得了國家綠色食品標志認證。全縣綠色食品年產量達2.63萬噸,年產值約1.12億元。綠色食品企業輻射帶動農戶10624戶,其中緊密型農戶佔30%以上。2004年,綠色食品生產基地輻射帶動的農戶戶均增收2032多元。
4、行政區劃編輯本段乳源瑤族自治縣轄9個鎮:乳城鎮、一六鎮、桂頭鎮、洛陽鎮、大布鎮、大橋鎮、東坪鎮、游溪鎮、必背鎮。共有115個村(居)委會,1082個自然村。縣人民政府駐乳城鎮。
5、歷史沿革編輯本段
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置乳源縣。因縣北豐崗嶺溶洞產鍾乳,穴中有源泉流而得名。
建縣前
乳源,秦屬南海郡,漢屬桂陽郡,三國吳屬始興郡,唐屬韶州。
南宋
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劃曲江西境乳源鄉4里,崇信鄉8里;樂昌南境新興(依化)鄉3里,共3鄉15里設置乳源縣,隸屬廣南東路韶州。
元代
乳源屬江西行省廣東道韶州路。
明代
明洪武元年(1368年)屬廣東布政司韶州府。
清代
清屬廣東省韶州府,光緒年間屬南韶東道韶州府。
民國
民國3年(1914年)屬南韶連道,民國8年屬南韶連道韶州府,民國35年屬廣東省第二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10月9日,乳源解放,屬廣東北江行政公署(後改稱粵北行政公署)。1952年3月,乳源與曲江合並曲江乳源縣。1953年5月,土地改革運動結束後,恢復乳源縣建制。1958年12月,乳源縣撤銷,合並韶關市,縣地為韶關市郊區。
1963年10月,成立乳源瑤族自治縣,先後屬韶關專員公署,韶關地區革委會、韶關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韶關地區與韶關市合並,乳源屬韶關市。
2000年,乳源瑤族自治縣轄15個鎮、2個鄉:乳城鎮、紅雲鎮、必背鎮、桂頭鎮、附城鎮、洛陽鎮、柳坑鎮、游溪鎮、一六鎮、大布鎮、大橋鎮、東坪鎮、古母水鎮、龍南鎮、大坪鄉、楊溪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77894人,其中:乳城鎮 32355人、附城鎮 9359人、侯公渡鎮 20856人、一六鎮 13620人、桂頭鎮 22121人、龍南鎮 3253人、洛陽鎮 4723人、古母水鎮 3294人、大布鎮 9662人、大橋鎮 17200人、紅雲鎮 10303人、東坪鎮 5448人、游溪鎮 1430人、必背鎮 4936人、柳坑鎮 5223人、楊溪鄉 5839人、大坪鄉 3602人、乳陽林業局虛擬鎮 1875人、天井山林場虛擬鎮 1596人、方洞林場虛擬鄉 1199人。
2002年,乳源瑤族自治縣轄15個鎮(乳城 必背 桂頭 一六 大布 大橋 游溪 附城 龍南 洛陽 紅雲 柳坑 東坪 侯公渡 古母水)、2個鄉(楊溪 大坪),106個村委會、5個居委會。
2005年4月26日,廣東省民政廳(粵民區[2005]21號)批准撤銷乳源縣侯公渡鎮,並入乳城鎮;撤銷古母水鎮,並入洛陽鎮;撤銷龍南鎮,並入東坪鎮;撤銷紅雲鎮,並入大橋鎮;撤銷柳坑鎮,並入游溪鎮;從桂頭鎮劃出方洞村委會並入必背鎮。
截至2005年12月31日,乳源瑤族自治縣轄9個鎮(乳城、必背、桂頭、一六、大布、大橋、游溪、洛陽、東坪)。
6、「乳源」縣名的由來編輯本段
乳源於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建縣。何為乳源?因清溪秀壁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石鍾乳叢生的洞穴,也叫乳寶。石鍾乳,石,指石英石、紫英石、赤石脂之類。古代用上述諸石製成葯物,統稱乳石。查中華民國四年十月出版的《辭源》:石鍾乳,泉水含酸石灰,由岩隙下滴,其石灰質日久凝積,累累下垂,狀如鍾之乳,故名三石鍾乳,或單稱鍾乳。廣東省乳源縣乳岩最著,每年要收鍾乳作貢品進貢朝廷。昔人或以為葯,頗珍視之。《後漢書•鄧後傳》後夢抖天,即浮生暫寄夢中夢,當事如聞風里風。言下志言一時了,夢中說夢兩重虛。若有鍾乳狀,乃仰嗽飲之。歷任西魏、北周,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世稱吏府的庚信(513-581年),因他是文學家,在《庚子山集•三秦》和《趙王隱士詩》是這樣寫的:「洞風吹戶里,石乳滴窗前」。唐朝高季輔傳曰:「帝賜鍾乳一劑,而進葯石之言,朕以葯石相報」。查閱《宋史•食貨志》,悉宋時茶分二類:片茶,散茶。片茶分龍、鳳、石乳、白乳之類十二等。石乳,至遵中造。
乳源地域遼闊,山高林密,河溪眾多。民間有歌謠:雙龍出武布深山,大小花容仙厥南,上下洲塘去溪竹,黃牛蹬打古遼灣。地勢西北高,為多山中之古灰岩山地,蝕落高原,地乳顯著。多岩溶漏斗,其狀如俯卧之乳房,乳水滴水上岩如雪霜,潺潺水流至此,往往不知所終。乳岩之水,味甘性溫,釀酒或沏茶尤為佳宜。
此產乳之洞,非一處也,乃有多處,其產量也眾。自西漢王朝至明朝逾千年間,年年都要乳源縣進貢乳石,故名「乳源」。

C. 乳源瑤族自治縣的地理

乳源縣地處山區,幅員遼闊,人均擁有土地資源比較豐富。1992年全縣進行的土地詳查,全縣總面積(含水面)達2226.92平方公里,摺合334萬畝,按1992年全縣人口18.77萬人平均,人均擁有土地資源17.8畝。高於同期全省、全韶關市人均土地資源的擁有量。
一、耕地
全縣耕地面積共計35.2萬畝,其中水田22萬畝,旱地12萬畝,人均耕地1.8畝。1994年以來,由於人口、經濟發展,公路建設等佔用耕地較多,至2003年末,全縣耕地總面積縮小到15.3萬畝,人均耕地面積只剩0.76畝。
二、林地
林地是乳源面積最大的土地資源。全縣林地總面積共計269.4萬畝,佔全縣總面積的80.6%,人均擁有林地面積14.35畝。由於人口、經濟發展,各項建設徵用等方面的原因,到2003年末,全縣林業用地面積減少到224.1萬畝,人均擁有林業用地面積11.1畝。
三、牧草地
1992年全縣擁有牧草地1.93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0.58%。到2003年,全縣擁有的牧草地下降到不足1萬畝,人均擁有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四、園地
園地指已經種植各種經濟類作物或林木的土地,主要包括各種果園、菜園、桑園等。1992年,全縣詳查實有園地面積0.97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0.29%,其中果園0.52萬畝、菜園0.26萬畝、桑園0.08萬畝。至2003年,園地面積有了較大發展,但統計顯示果、桑、菜等面積低於詳查數,原因是部分園地與林地面積混在一起,計入了經濟林面積。
五、城鄉建設用地
1992年全縣擁有居民點、交通、水利、工礦等建設用地14.14萬畝,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4.23%,人均擁有建設用地0.75畝。至2003年,隨人口發展、經濟開發、交通建設的發展,人均擁有建設用地僅剩0.23畝。
六、水域用地
1992年土地詳查統計,全縣包括河流、水庫、坑塘等用地面積共計8.8萬畝,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2.63%,其中河流水面1.41萬畝,水庫4.82萬畝,坑塘水面0.90萬畝,其他水域用地面積1.68萬畝。1996年以來,隨小水電的迅速發展,水域面積有所增加,到2003年,全縣水域面積增加到9.43萬畝,佔全縣土地面積的2.82%,增加部分主要為水庫面積,共增加0.63萬畝。
七、未利用土地
1992年全縣未利用土地資源共計21.04萬畝,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6.3%,人均佔有未開發利用土地資源1.12畝。這些未開發利用的土地中,荒草地8.72萬畝;裸土地1.29萬畝;裸岩石礫地10.85萬畝。 植物資源
根據20世紀80年代初省、市、縣三級林業部門對境內野生植物資源的普查資料統計及南嶺中亞熱帶植物保存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省屬國營天井山林場、五指山林場的最新資料綜合,全縣有各種野生植物共計216科946屬2572種,其中蕨類植物43科100屬211種;裸子植物9科22屬32種;被子植物164科824屬2329種,約占廣東省已查明野生維管束植物總數的36%。
動物資源
(一)種類
乳源的動物資源與植物資源一樣豐富多彩。據廣東省物種最集中的陸地區域之一,國營天井山林場、五指山林場的相關資料表明,乳源這塊以兩個林場共7.4萬畝原始森林和次生林區為中心的生態環境中生長著多達1500種的野生動物。這些野生動物中較大的野生動物共計700多種,其中,陸棲獸類共25科8目86種,兩棲類33種,鳥類217種,魚類33種,蝶類共11科310多種。其他較小的野生昆蟲類超過1100種。
(二)主要品種
列入國家珍稀瀕危和一、二、三級重點保護的品種達83個。其中:一級保護品種有:華南虎、雲豹、山瑞、黃腹角雉、黑鹿、蟒蛇等。二級保護品種有:短尾猴、黑熊、穿山甲、白鷳、鴉鵑、原雞、梅花鹿、水鹿、青羊、東南毛冠鹿、蘇門羚、金貓、靈貓、麝香、貓頭鷹等。其他動物有黃猄、野豬、狐、野子猁、兔子、芒鼠、松鼠、蝮蛇、銀環蛇、蜥蜴、烏龜、水鴨、燕子等等。 乳源縣境內礦產資源具有品種比較齊全、埋藏淺、分布廣,但藏量少、純度相對較低等特點。共發現有28種,礦床69處,礦化點25個,其中錳礦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後在大布和洛陽等兩個鄉鎮新發現的一個礦種。
一、品種
到2003年底止,乳源發現的礦產資源品種共計28個,主要為鐵、銅、鉛、鋅、鎢、錫、鉍、銻、汞、金、稀土(釔族)、鉭鈮、鍺、鈾、煙煤、無煙煤、泥炭土、耐火黏土、硅、螢石、水晶、硫、磷、重晶石、錳等。
二、儲量
已探明儲量的礦種主要有鐵220萬噸,銅0.36萬噸、鎢1.2萬噸、錫2.9萬噸、鉍0.34萬噸、銻5萬噸、汞0.01萬噸、稀土0.3萬噸、硅石0.05萬噸、黃鐵礦16.2萬噸、重晶石9.7萬噸、煙煤248.3萬噸、無煙煤78.3萬噸。
三、礦床、礦點
鐵礦(含褐鐵、磁鐵、赤鐵、黃鐵)共有礦床19處,銅礦床4處,鉛鋅礦點5個,鎢(含白鎢)礦礦床33處,錫礦礦床12處,鉍礦點6個,礦化點1個;銻礦點5個,礦化點6個,汞礦礦床1個,礦點2個。其他稀有金屬、非金屬礦沒有具體統計數。

D. 誰能詳細的告訴我近年廣東韶關市翁源縣在廣東的縣和縣級市裡面的經濟發展水平排名

排名廣東的縣和縣級市裡面生產總值(萬元)倒數第九,人平均倒數第一。經濟發展水平全省最差!問題在於交通落後,政策扶持不足。到2012年,全省只有翁源縣城不通高速了!
翁源雖然是全省最有名的貧困縣,到2010年新錄用的公務員工資還不到1000元,參加工作5年內的公務員實領也不到1000元,你說現在珠三角公務員工資是多少?翁源的公務員工資還不如在珠三角看門、掃地人員的工資!但是,但是,從1992年開始,翁源再也沒有接受到特貧困縣的待遇。而生產總值和人均總值排在翁源之前的一些縣,一直都享受著特貧困縣的待遇。
你說,交通最落後,政策扶持又不足,翁源經濟發展水平排名不是最後,就是「第一」。

E. 廣東省韶關市乳源縣有那些鎮

必背鎮 大橋鎮 洛陽鎮 桂頭鎮 東坪鎮 其他不曉得

F. 乳源瑤族自治縣的經濟

2014年乳源縣地區生產總值64.1億元,增長11.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億元,增長15.9%,城鄉居民人均收入14183元,增長9.8%。2014年在全市科學發展考核中獲得第一名。2014年一季度全縣生產總值10.86億元,增長7.1%,增速在全市排名第三。
五大戰略:「生態立縣、工業強縣、農業穩縣、旅遊旺縣、科教興縣」發展戰略。
六大工程:「生態保護、綠色工業、生態農業、特色旅遊、生態人居、生態文化」工程。 乳源是廣東北部山區的一個農業縣。建國前,農民無地或少地,缺乏耕畜和農具,特別是瑤區,山多田少,田塊窄小而分散,瑤民只得在開耕和收獲季節牽牛背鍋到數十里外的田寮安營「吊耕」,匆匆而去,急急而回。因而,農業生產水平低下,農民生活拮據。
1949年,全縣糧食總產16820噸,畝產62.5公斤,人平生產糧食僅204公斤,而糧食佔有量極為懸殊。農民終年辛勞,在交付地租賦稅後,所剩無幾。「放下禾鐮無米煮,三荒四月賣青苗」,「半年糠菜半年糧,番薯芋頭捱過冬」的民謠,就是當年農民生活的寫照。
建國初,通過開展土地改革,互助合作,興修水利,推廣農業科學技術,糧食年年增產,1957年的總產和畝產,分別比1949年增長88.7%和64.8%。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搞「大躍進」,生產力遭到破壞,1960年,糧食總產比1957年下降21.6%,使農民生活處於困境。
1961年後,農村體制下放,1962年,實行三級所有,隊為基礎,即生產隊為基本核算單位,糧食生產逐年得到恢復和發展,1965年糧食總產比歷史最高水平的1957年增長12.9%,1966~1970年,農業生產因受「文化大革命」的沖擊,糧食總產量沒有一年能達到1965年的水平,其中1966年比1965年減產18.5%。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改革農村體制,在土地公有的前提下,實行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分戶經營,統分結合,雙層經營,和調整生產結構,農村涌現一批專業戶、重點戶和經濟聯合體。1984年,在原生產隊和生產大隊,建立起地域性合作經濟組織,即經濟合作社和經濟合作聯社,體制和經營形式的改革,解放了生產力,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1989年,種植業產值比1978年增長38%,其中糧食總產增長28.5%(比1965年增長79%),油料、黃豆、蔬菜的產量也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乳源從1981年起開始全面鋪開以單家獨戶承包為主體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84年起與農村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的各種責任山、自留山等土地、山林權屬得到落實,農業經濟活力開始呈現出來。
1986年,乳源提出「五年消滅荒山、七年綠化乳源」的奮斗目標,全縣狠抓以造林種果和改造中低產田為主要內容的農業綜合開發工作。大力發展以「水果、蠶桑、茶葉」為主體的「小五園」經濟,全縣農、林、牧、副、漁和鄉鎮企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並逐步進行了轉型。農村經濟從以糧食生產為主的單一型經濟發展模式逐步過渡到穩定糧食生產、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多種經營、發展農村商品經濟,從零星分散的小而全小農經濟發展模式向基地化、社會化、商品化的生產方式轉變,促進了全縣農村經濟的發展。
1989年,全縣農業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0.3萬畝,占當年耕地總面積的63.3%,比1986年提高2.1個百分點;全縣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達1.46萬千瓦,比1986年增長18.8%;全縣農村社會總產值從8513萬元提高到1.86億元,增長1.01倍;農業商品率由1986年的39%提高到43%;農業總產值年均遞增1.73%;糧食總產量於1988年達到7.2萬多噸,創歷史最高水平;水果、蠶桑、黃煙、甘蔗、油料、茶葉等主要經濟作物種植和產量連年增加。「七五」期間全縣累計共造林58.2萬畝,使90%以上的宜林荒山基本上種上了樹,綠化率明顯提高,「封、管、造」政策實施的結果使全縣林業生產開始扭轉80年代初森林砍伐量超過林木生長量的被動局面,進入了良性循環發展期;畜牧、水產產量年均遞增8%以上;鄉鎮企業由1986年的2118個發展到3129個,從業人員由6296人發展到1.28萬人,增長1倍多,總收入年均遞增54.4%,鄉鎮企業開始由平穩發展進入快速發展的軌道,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貧困地區,特別是七個石灰岩鄉鎮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初步的改善,農村產業結構得到了初步調整。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的比重,林、牧、副、漁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逐年上升,農村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顯著增強,農村勞動力逐步向二、三產業轉移。
2014年乳源縣繼續以新一輪扶貧「雙到」和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生態農業工程建設、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等統籌農業農村工作。積極完善各項扶持政策,加強對農作物布局的規劃調整引導,積極培育壯大綠色、特色農業產業帶長廊和休閑產業基地建立,並強化農資、農產品市場監管和動物疫情防控工作,確保了農林畜漁業的穩定增長,農民收入有較大幅度提高。經統計: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1億元,比上年增長4%,其中:農業產值7億元,比上年增長3.9%;林業產值1.9億元,比上年增長5.6%;畜牧業產值1.7億元,比上年增長2.5%;漁業產值0.21億元,比上年增長4.5%。
全年穀物播種面積 15.1萬畝,比上年增長2.8%;穀物總產量 5.17萬噸,比上年增長4.3%。其中:稻穀總產4.79萬噸,比上年增長5.4%。
畜牧業穩定發展。全年肉豬出欄量比上年增長3.6%,生豬年末存欄量比上年下降4.4%;豬、家禽等肉類總產量比上年增長2.5%。
漁業平穩增長。年末水產品產量 2456噸,比上年增長4.6%。 從1986年起,乳源開始全面實施工業體制改革,擴大企業經營、管理自主權,並依次進行了計劃、價格、流通、財稅、金融、外貿、固定資產投資等一系列改革,從第七個五年計劃開始,多渠道籌措資金,著重加強了交通、能源(尤其是水電)、郵電通訊和原材料、出口創匯以及人民生活急需的生產項目的建設。先後建成了錫冶煉、銻冶煉、稀土材料、大東山稀土礦等新生產項目,對食品飲料總廠、水泥廠、農機廠等一批老企業進行了擴建、改造,增強了發展後勁。
「七五」期間的1987—1989年,全縣累計完成固定資產總投資9431萬元,新增固定資產7704萬元。全縣發電總量、水泥、礦產品、機制紙、松香、原煤等主要工業品產量有較大幅度增加,銻粉、稀土、硅鐵等產品開始打入國際市場;獼猴桃軟糖、金銀花飲料等分別榮獲省、市優質產品獎;錫錠、條紋包裝紙、超細銻白粉等產品填補了韶關市工業產品空白。全縣交通、郵電、能源、住宅等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到1989年底,全縣郵路長度、公路通車里程分別達到564公里和533公里;縣屬小水電裝機總容量達到5.99萬千瓦,比1986年增長16.3%;全縣居民住宅竣工面積達20.9萬平方米;按可比價格計算,全縣生產總值年均遞增3.7%,社會總產值年均遞增10.9%,其中縣屬社會總產值年均遞增12.2%;國民收入年均遞增6.4%;縣屬全民所有制獨立核算工業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達1.14萬元。
2014年,乳源縣各部門通力配合,大力服務企業,積極挖掘新增產能,採取一系列措施,扭轉了前半年工業一直處於不利的態勢,收官階段取得了較好成效。經統計,全年全部工業總產值117.24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97.48億元,比上年增長15.5%。在規上工業中,製造業產值增長18%,電力生產和供應業產值增長下降2.02%。規上工業產品銷售率 96.1%,比上年下降1.2個百分點。
全年工業增加值27.38億元,比上年增長12.6%,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22.95億元,比上年增長14.3%。 「七五」期間乳源從增加總量、保持有效供給、穩定市場需要出發,充分發揮商業、供銷、糧食等部門的流通主渠道作用以及集體、個體商業的補充作用,加強工商、物價、標准計量等部門的管理監督,有效促進市場的繁榮穩定。
1989年,全縣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1.01億元,比1986年增長1.14倍;集市貿易成交額達2856萬元,增長1.21倍。在搞活流通的同時,積極採取促產培財、強化稅收征管、緊縮財政支出,嚴格控制集團購買力等政策措施,以中國人民銀行乳源支行為中心嚴格貫徹治理、整頓方針、積極加強存貸款監管,穩定貨幣、穩定金融秩序、發揮信貸杠桿的有效作用,使全縣經濟獲得較快的發展。
1989年,全縣財政總收入達1115萬元,比1986年增長68%;全縣銀行存款余額達8135萬元,比1986年增長64.2%,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到4878萬元,比1986年增長1.1倍;各項銀行貸款余額1.37億元,比1986年增長58.2%;1987—1989年全縣外貿收購總值累計1876萬美元,對外簽訂利用各種外資合同12宗,實際利用外資115萬美元。
1989年底經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的「三來一補」企業6戶,「三資」企業2戶。全縣職工人數1.67萬人,全縣職工年人均工資2205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551元,比1986年分別增長46.4%和38.8%。
2014全年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43億元,比上年增長12.4%。其中: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15.5億元,增長12.8%,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1.9億元,增長9.6%。按地域分: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5%,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
2014年1-11月,外貿出口總值10982萬美元,同比下降4.8%;外貿進口總值1710萬美元。全年實際利用外資2041萬美元,比上年下降8.2%。
旅遊業平穩向前發展,2014年旅遊業加強節慶與營銷推廣工作,創新營銷策略,做好對旅遊企業指導與服務,不斷完善旅遊服務功能及基礎設施配套,維護旅遊市場穩定發展。據旅遊部門統計:2014年,全縣共接待遊客315.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0%;旅遊收入24.3億元,比上年增長12%。

G. 乳源瑤族自治縣的區劃

1990年,乳源縣轄18個鄉鎮(場),107個管理區,5個居民委員會,1094個村民委員會。全縣行政區域面積2125.5平方公里,總人口3.65萬戶18.26萬人。
1993年,根據全省社會發展需要,乳源縣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在全縣開展撤鄉建鎮工作。將附城、紅雲、古母水、洛陽、龍南、柳坑、東坪、游溪等8個鄉撤銷,改為鎮級建制。工作完成後,全縣鎮建制由原7個鎮,增加到15個鎮,大坪、楊溪兩個鄉因條件不具備,仍保留鄉行政建制,至此全縣共有15個鎮,2個鄉和一個鄉級林場。
2003年,乳源縣轄14個鎮,106個村民委員會,17個居民委員會,1107個自然村,1093個村民小組。區域總面積2227平方公里、人口20.12萬人,其中少數民族2.29萬人。
2011年,全縣轄乳城鎮、桂頭鎮、大橋鎮、大布鎮、洛陽鎮、一六鎮、必背鎮、游溪鎮、東坪鎮等9個鎮。共102個村委會,13個社區居委會,1183個村(居)民小組,行政區域面積2299平方公里。

H. 韶關乳源侯公渡為什麼要叫侯公渡

古時該地方有河無橋,有一渡口,艄公姓侯,因此得名為侯公渡。2000年,侯公渡鎮人口為20856人,2005年4月26日,廣東省民政廳將侯公渡鎮並入乳城鎮。乳城鎮為乳源縣城所在地,是省政府確定的268個中心城鎮之一,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和物資集散地。全鎮總面積191.5平方公里,轄13個村委會,5個居委會,總人口6.71萬,其中常住人口5.91萬,流動人口0.8萬。

I. 誰知道韶關市乳源縣有幾個鎮 分別是哪幾個

廣東省乳源瑤族自治縣轄9個鎮:乳城鎮、一六鎮、桂頭鎮、洛陽鎮、大布鎮、大橋鎮、東坪鎮、游溪鎮、必背鎮。共有115個村(居)委會,1082個自然村。縣人民政府駐乳城鎮。希望採納

J. 乳源哪個鎮又山又窮

目前比較貧窮的鎮是必背鎮,其實乳源縣是貧困縣,發展都比較落後,所以鄉鎮的發展也比較慢。地處偏僻的就有必背鎮和大布鎮。

閱讀全文

與乳源縣哪個鎮經濟最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洛寧縣事業單位工資有多少 瀏覽:229
人在愛情中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瀏覽:216
我國經典的神話故事有什麼什麼什麼什麼的 瀏覽:871
省直事業單位聯考考什麼 瀏覽:716
愛情為什麼要用忠心來表達 瀏覽:111
易經婚姻宮動什麼意思 瀏覽:542
公共事業服務站一般工資是多少 瀏覽:790
長江經濟發展利好哪些上市公司 瀏覽:773
幸福是什麼英語視頻小劇場 瀏覽:358
2008年奧運會有哪些美女 瀏覽:213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有哪些優勢 瀏覽:822
愛情睡醒了英文怎麼說 瀏覽:908
崇陽縣哪裡有美女玩 瀏覽:785
民宿愛情故事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24
鶴嘯九天講述什麼時期的故事 瀏覽:728
部落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304
事業單位210分什麼水平 瀏覽:207
美女家裡過什麼喜事 瀏覽:484
如何認清自己的幸福 瀏覽:705
歡歡秋順講的什麼故事 瀏覽: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