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每日有接近40萬人通勤於北京和燕郊之間,燕郊為何成了打工人的首選
燕郊會成為打工人首選,是因為這里房價,相較北京要更加便宜,能夠讓眾多北漂者,有一個安穩的家。北京和燕郊兩地,便利的交通,使得這里成為了打工人,每天都要往返的城市。
燕郊位於北京周邊,這里居住著數十萬在北京工作打工人。他們的工作在北京,卻將家安在了燕郊。每天上下班花費在路上的時間,最多可以達到5-6小時之多。會有這樣一個選擇出現,全因下面這兩個原因。
凡事有利就有弊,這里帶給了人們快樂和夢想,卻也讓人們變得疲憊辛苦。來回往返兩地,使得很多人天不亮就要起床上班,盡管上班時間為上午九點。
B. 河北燕郊小鎮,可能成為北京第二個「天通苑」,目前還差什麼條件
燕郊小鎮,是一個很神奇的存在,隸屬於河北廊坊市,卻被大家習慣性地稱為北京東邊的小鎮,甚至有的時候打電話都是北京的區號,距離北京太近,大多數人都慢慢忘記她是廊坊的范圍。
醫保互通,再也不用「憋著不看病」了
今年1月5日起,燕郊與北京的醫保實現了異地互通,這項政策更多惠及了在燕郊養老的北京人。在燕達金色年華養護中心裡,75歲的胡老先生正在閱覽室里看著報紙。胡老的社保關系都在北京,自2014年住到燕郊的養老院起,他就一直盼著醫保互通能早日到來,而現在這個夢想真正實現了。
C. 北京東燕郊具體在什麼位置,經濟發展如何
燕郊的行政歸屬為河北省,在通州往東不到十公里,交通方便,交通方便,102國道、京哈高速、京秦鐵路貫穿而過;
目前已經入住了不少的公司,也有一些住宅樓盤,發展還算不錯。
D. 燕郊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概述
燕郊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北京市通州區東面,隸屬於河北省廊坊市三河(縣級市),與北京市中心天安門的直線距離約為30公里。燕郊西北距北京首都國際機場25公里,南距天津港120公里,東距秦皇島港260公里,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2010年12月升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
燕郊歷史悠久,底蘊深厚,自古為京東重地,因春秋戰國時地處燕國都城(今北京)城郊而得名。唐宋以來,藉助潮白河碼頭和京榆古道而興起,商賈雲集,文化興盛。清康熙年間,又在燕郊修建行宮,供帝後出巡拜謁祖先休息之所,素有「天子腳下,御駕行宮」之美稱。
E. 燕郊成為睡城的原因
上班在北京,居住在燕郊,很多人把燕郊稱作 「睡城」,實際上,在世界范圍內,英國倫敦、法國巴黎、美國紐約等國際城市的衛星城都曾經歷過睡城、卧城、到新城的進化。
燕郊很早就借勢京津冀一體化,只不過當時的提法叫「環渤海經濟圈」。燕郊的人口從1992年建區之初的2.3萬人,激增至目前的72萬人;
財政收入從1992年的5000萬元增至2013年底的67.48億元。燕郊除了作為北京區劃外的衛星城,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身份:它是繼江蘇崑山之後第二個由縣級市管轄的 「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開發區最初的遠期規劃佔地面積為80平方公里 (目前建成區大約50平方公里),未來形成「西有中關村,東有燕郊城」的兩大科技城並立之勢。
(5)燕郊經濟靠什麼擴展閱讀
「燕郊的『睡城』性質是一個階段性產物,也是當前北京周邊衛星城在發展初期的必然現象。」在原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牛鳳瑞看來,一個衛星城首先要形成一定規模的人口集聚能力,在此基礎上才有產業和城市功能的完善,「沒有今天的『睡城』就沒有明天的新城」。
在此之前,通州被稱為「睡城」,但通州現在正努力摘掉「睡城」的帽子,副中心正在逐漸落地,大型商業和副CBD的規劃已經有了起色,今天的通州可能就是未來的燕郊。
造成燕郊空心化的原因,主要是配套建設、技術配套、人力成本、交通等因素,包括互聯網、人才等支撐不了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體系。
為此,燕郊正在尋求解決之道。逐漸降低房地產的比重,加大各種產業的引進力度,包括發展三產、休閑、度假,將來南部是健康休閑城,北部是科學城,以產業為主的放在北部,休閑健康放在南部。
燕郊面臨的另一個尷尬是,原有市政配套難以滿足日新月益的現代化發展速度,由此產生了交通、治安、教育、醫療等問題。現在的燕郊,人口密度已經超過北京的兩倍。由於集聚速度過快,燕郊在承接北京溢出人口紅利的同時,也承接了本不該在衛星城存在的「城市病」。
事實上,推動這種發展的根本力量既不是河北的政策傾斜,也並非北京的有意為之,更多一種「無心插柳」的結果。
現在的燕郊,雖然已經儲備了巨大的人口規模,但更多人還是願意選擇在北京工作。在燕郊本地一所大學的畢業班裡,三分之一選擇去北京工作,全班只有1人留在了燕郊就業。
事實上,燕郊的問題,也是北京的問題,更是河北的問題,也是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的難題。無論是北京的功能「瘦身」亦或天津借一體化迎接新十年戰略紅利,都已討論多年。而河北,此刻正經歷著「壯士斷腕」的切膚之痛,並惴惴不安地擔心著此後的並發症。
F. 誰有燕郊人口、居民及經濟結構的詳細資料
燕郊高新區的發展。近十年來發展最快。現在的人口有30萬之多吧。分布具體應該是在高新區里。人員比較雜,其中去北京上班。在燕郊住的占的比重也不小。燕郊本地有一些比較不錯的企業。但最發達的還要算是房地產。現在都是樓房林立。還有什麼不詳細的。可以去燕郊門戶社區燕郊網城(www.yanjiao.com)論壇上去看看。或是去討論一下。大家的力量還是比較大的。
G. 北京東燕郊開發區環境如何
首先告訴您燕郊不在北京,他的行政區域在河北廊坊市三河縣級市,不過據北京通僅一河之隔,開車到國貿也就是四十分鍾。北京有930的幾條支線都通到這里。這里環境不錯,沒什麼重污染的工廠,綠化也不錯。中美醫院我不是很了解,不過可以較為籠統的回答您還不錯。因為許多北京人在這里買房定居,這里物價較高,月收入一千元,花銷加上房租,有點勉強。
H. 燕郊區的燕郊區的經濟
燕郊開發區已跨入了加速發展的快車道,已引進國內外投資項目500餘個,項目總投資140億元人民幣,其中注冊外資項目140個,累計利用外資5.2億美元。已初步形成信息電子、生物醫葯、新型材料、綠色食品和旅遊休閑五大主導產業。
燕郊開發區人積極吸收世界兩大文明成果,利用國際國內兩大市場,使燕郊開發區以京東矽谷的嶄新姿態屹立在京東大地上。經過創業者們辛勤不懈的建設,燕郊開發區已發展成為幅員45平方公里、人口10餘萬人,集科技、生產、旅遊、度假、金融、商貿於一體的嶄新現代化首都衛星城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基地。
燕郊開發區規劃區面積8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30平方公里,轄區總人口25萬。
經十餘年的健康快速發展,燕郊開發區作為京東地區最富發展活力的投資熱點,昔日的皇苑行宮變成了一個規劃合理、產業互補、功能完善、社會文明、環境優美的現代化首都衛星城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市場輻射廣闊。燕郊所在區域城市集中、人口密集、工商業發達、市場容量大,500公里半徑內有百萬人城市11座,總人口2.5億,陸域面積占國土的6.1%,GDP佔全國的20%。
——基礎設施配套完善。累計投資30多億元,區內全部實現通路、通電、通訊、通暖、給水、排水、工業蒸汽、燃氣、寬頻網和土地平整的「九通一平」工業配套標准。並建有標准化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等先進設施,擁有北京、河北兩套通訊網路,享有雙迴路供電保障。
——科技人才密集。區內有50家中央部委直屬單位,其中科研機構20餘家、大專院校8所,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才2萬余名,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員4萬餘人,高素質人口密度達33.3%。
——投資成本低廉。可以充分享有北京的信息、資金、人才等各種資源,綜合投資成本比北京低30%。
——創新體系支撐有力。已建成綜合性科技企業孵化器——燕郊創業中心,現有孵化面積2.3萬平方米,可以為高新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提供孵化場地、資金支持、人才培訓和中介服務等綜合性配套服務。
——服務體系健全高效。秉承「客商是上帝、服務是生命、創新是靈魂」的服務理念,積極創建國內一流投資服務區,為客商提供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經常化走訪的「全天候、零障礙、低成本、高回報」的服務。
I. 燕郊經濟開發區的介紹
燕郊經濟技術開發區,1999年12月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2001年成為全省首家軟體產業基地和軟體產品出口基地,同年批准設立海外留學人員廊坊燕郊創業園。燕郊開發區經十餘年的健康快速發展,現已成為京東地區最富發展活力的投資熱點,成為一個經濟發達、科技進步、功能完善、社會文明、環境優美的現代化新區。
J. 燕郊是屬於北京還是河北,燕郊的經濟狀況如何
燕郊屬於河北廊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