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經濟危機有什麼人獲利

經濟危機有什麼人獲利

發布時間:2022-09-25 11:08:16

⑴ 奧納西斯如何從全球經濟危機中獲利的

奧納西斯官運商運都亨通的時候,爆發了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在這場經濟危機的襲擊下,世界貿易陷於癱瘓狀態,而海上貿易更是首當其沖,1931年的海運為1928年的35%,許多揚帆商海的巨輪頃刻間失去了用武之地。不過奧納西斯沒有成為這次危機的犧牲品,相反,他抓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良機大發橫財。

當時,奧納西斯得到一個消息說:加拿大一家公司在這場危機中也元氣大傷,欲賣6艘貨船,10年前價值200萬美元,如今每艘只賣2萬美元。即便如此,仍然無人問津。奧納西斯一聽到這個消息,便當機立斷,義無反顧地趕往加拿大,以12萬美元將6艘舊船買下。當時,許多人都把奧納西斯這一怪舉視為喪失理智的狂亂行為,覺得他簡直是在為自己尋找葬身之地。可奧納西斯卻堅信,危機總有一天會過去,好日子一定會到來,貨船肯定會重新獲得它應有的價值。這次經濟危機最終激發了一場世界性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一爆發,就需要大量的商船、貨船運送戰時的軍需用品和日常用品,這就給那些擁有船隻的人們提供了良好的機會——一夜之間,奧納西斯在加拿大購買的6艘貨船一下子給他帶來了巨大財運。奧納西斯終於實現了自己多年以來的夢想,成為了一位名副其實的大船東——由於成為船東的歷程獨特,他獲得了「機緣船東」的雅號。

⑵ 誰在次貸危機中獲益

真正獲利的是美國和西方各國央行的股東,西方國家的央行基本上都是私人的,他們不代表國家的根本利益,而是代表私人的。資本主義的金融危機實質就是剃羊毛行動。這里那些房子最終的歸屬其實是有的,他首先要對房屋價格進行評估,之後進如破產環節。債務並沒有消,而是縮水了,那麼你的股票就是一張紙,而當初向你拋售衍生品的人賺走了你的錢。因此答案依次是,房子最終成為債務歸最後拍賣者所有。債務沒有抵消,而是被低價拍賣。最終的獲益者是資本家財團,說具體點,就是高盛,摩根等那些房屋次貸衍生品的發行人。 建議你徹底的查查世界GDP在前十的各國央行股東(中國除外),那些人就是獲利的人,別的都是空談,他們就是最終獲利的人。 除了他們,可能就是那些跟風的中小投資者了,你追尋最終的受益者,其難度就和一頭死去的鹿,屍體究竟去哪了一個意思,這頭鹿主要的肉是資本財團拿走了,小的跟風的資本家就好比細菌把剩下的也消化了。至於金融危機的不作為甚至促成現象,你可以參照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和1929年世界金融危機,以及他們擺脫金融危機的方式。前者是促成作用,後者是不作為。他們的具體運行機制不是一句兩句就能說清楚的,感覺這個很復雜,至少中國目前與他們的運行機制相比就好像一個剛出生的孩子,根本不能相提並論。如果不是目前中國金融市場的嚴控,我想中國成為第二個越南或泰國並不難。

⑶ 經濟危機到底誰賺了錢

經濟危機不如說是信息危機,製造信息的人是起點,接收並接受的人是終點,誰是最後一棒誰悲涼

⑷ 歷史上在金融危機期間暴富的有哪些人怎麼暴富的

在市場低迷的時候提前入貨,等待經濟景氣時賣出獲利。

比如李嘉誠。1997年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香港樓市停滯不前。李嘉誠旗下的長實集團率先降價出售,這次降價出售為李嘉誠贏得了先機。隨後,香港樓市一路下滑,李嘉誠的降價逃脫為他贏得了大量時間和現金流。

此後,李嘉誠不忘長期發展,利用當時低迷的市場開始購進不景氣的出租物業,此後經濟回暖,他的物業投資獲得了巨大的回報。正是在這次危機之後1999年,李嘉誠的財富超越李兆基家族和郭炳湘兄弟,首次坐上香港第一富豪的交椅。

正是他在危機前後的靈活舉動和長期眼光讓他的資產在每一次危機之後都迅速增長,財富更上一層樓。所以說在歷史上在金融危機期間暴富的人都有著敏銳的觀察和果斷的抉擇。

(4)經濟危機有什麼人獲利擴展閱讀:

亞洲第二富豪呂志和,也是屢在滄海橫流中彰顯英雄本色的企業家。他不但喜歡在低谷時期大手筆投資,而且善於尋找價值窪地,抄眼光不同的大底。

1990年代,受海灣戰爭拖累,美國酒店業陷入大低迷,眾多高檔酒店的經營難以為繼,已經練出一身酒店經營本領的呂志和在眾人恐懼中貪婪,接連收購多家高檔星級酒店。

到1997年時,他就已在美國全資擁有17家酒店,超過4,000間客房,並被評為美國第十二大酒店業主,贏得「酒店大亨」的美名。

2002年,澳門經濟持續不振,決定開放博彩業。呂志和再次於低迷中看到燦爛前景,帶著幾十年的酒店旅遊經營經驗,經過激烈競逐成為澳門博彩持牌經營者。

2011年5月,呂志和成功推出了佔地面積55萬平米的澳門銀河綜合度假城首期項目,讓旗下銀河娛樂的業務運營規模在澳門博彩業一舉站上前列,後來居上。此後,彎道超車的銀河娛樂一路向前,並於2013年成為全球第二大博彩公司。

⑸ 經濟危機做什麼可以賺到錢

經濟危機可以做兒童早教、成人在職教育、老年人用品和服務行業、修理業、化妝品等這些行業都可以賺到錢

1、兒童早教

兒童早教,無論在什麼時候,兒童教育都能賺錢,望子成龍是中國幾千年來流淌在血液里的期望,也是深入骨髓的習慣,在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時,教育依然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在經濟危機中兒童教育也是很火爆的行業。

4、修理業

大的比如汽車修理廠, 小的比如街邊的修理店, 這個在香港得到過驗證, 不過這得有一定的技術才行, 所以不適合普羅大眾,反而很適合喜歡鑽研的人,修理業也是講究渠道的,不光是腦力,技術,和勞力的比拼,還是進貨渠道的比拼,比如能搞得到那些便宜的零件,甚至是已經停產多年的汽車零件,千萬別扔,那都是寶。

5、化妝品

化妝品的不可替代性,當一個人用慣一款產品時,哪怕經濟危機少買件衣服不去吃大餐,在用的護膚品,也不會輕易更換降低標準的。化妝品行業是暴利行業,最重要的暴利點在於,是日用品消耗品用了還要繼續用,不像其他行業買一次用一年真正幾年,快消從而達到高利潤高回報。

⑹ 這次經濟危機究竟誰才是贏家

美國。 美國在這次經濟危機中種種反常的細節不得不促使我們深入地剖析異相背後的內幕,讓我們更清晰地看透問題的本源。 從表面上來看,美國也是受損者,其依據是大批普通的美國人因還不起貸款而失去房屋,住進庇護所,同時,包括美國投行在內的金融業損失慘重。 但是,哭得最響亮的人,不一定是最悲傷的。在我國農村,就有一種拿錢替人哭的營生,給的錢越多,他們哭得越痛越肝腸寸斷,而他們內心其實是充滿歡喜的。 大批普通的美國人因還不起貸款而失去房屋以及美國投行的倒閉,並不等同於美國的損失。我們所說的美國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其實,應該這樣表述:美國的低收入者無疑是這場危機的受害者,他們被剝奪了僅有的財富,當他們因為還不起貸款被趕出家園時,內心的痛楚不難想像。而美國強大的利益集團,隱藏著的製造這場危機的罪魁禍首,則是實實在在的大贏家。更確切地說,美國的弱者也不是這場危機的最後一個受害者,他們在被作為 道具使用後,在經歷一段黑暗的日子後,仍會享受到相對好一些的福利待 遇—次貸危機過後,美國政府將能向他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福利。 美國購房的普通民眾是真正意義上的道具或者誘餌。他們本來不應該買房,也沒有資格和實力買房,但是,政府、金融機構甚至活躍於房地產領域的各類經紀人,人為地「創造條件」,讓他們購買房屋。當他們歡天喜地地搬進自己的新家,以次級貸款為基礎的各種金融衍生品被瘋狂地創造了出來。這些金融衍生品被打包和包裝後銷售給全世界的政府、金融機構和民間投資者,把風險和成本也迅速轉嫁了出去。 經濟危機爆發後,我們發現原來那些買不起房的人重新搬出了新房,作為道具的角色,他們已經出色地完成。房價下跌使更多的美國人買到了便宜房子,減輕了政府的住房保障壓力。政府可以騰出更多的財力和精力去解決低收入者的住房問題。更何況,現在的一些住房本身就可以承擔公共住房的功能。而那些金融衍生品的製造者,他們獲利豐厚,滿載而歸。在「道具」們搬出新房後,這些建在美國土地上的房屋作為抵押物歸屬於美國金融機構,將來房價一旦步入上漲周期,美國金融機構會因為房價的升值而再次迅速膨脹為巨人,成為世界上一個個最令人畏懼的、擁有驚人財富的大鱷。美國政府由於接管了部分金融機構,也將從中受益,這會提高政府提供公共產品的能力。而全世界那些購買次級債券及相關衍生品的投資者,卻由於大都不以基礎資產為支撐,只能無奈地吞下苦果。

⑺ 金融危機的錢都讓哪些人賺走了 好像美國的老百姓也犧牲了不少啊 ,最好能具體點

金融危機真正的受益者其實就是美國

引子:次貸危機迷局

華爾街導演的跌宕起伏的次貸劇情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然而縱觀到目前為止的事態,很多問題令人費解:次貸問題自去年2月浮出水面,美國政府看似很慌亂,注入流動性、降低利率,著眼點都是救機構而不是救市場,治標不治本,致使危機大幕逐漸拉開;美國通過7000億美元緊急經濟穩定法案,各國央行聯手降息,反而使危機迅速升級,成為全球金融動盪。

區區6000億美元的次貸撬動了全球經濟,是市場的力量,還是其他什麼無形的手?

事實和數據表明,正是國家利益的驅使,美國政府放任危機;美國人在利用次貸,實現國家利益最大化。

美國金蟬脫殼

通常,當公司遭遇財務危機,往往採取收縮經營的策略,以渡過難關。國家也是如此。然而,發生次貸危機的美國並非如此。

在次貸危機爆發和蔓延的2007年,美國反而加快了海外擴張的步伐。據美國經濟分析局(BEA)的統計,當年美國增持了3.56萬億美元的海外資產,為歷年之最,其海外資產規模達到19.46萬億美元。也就是說,在危機中美聯儲注入的流動性並沒有留在美國國內,而是通過對外投資全部投向了海外。

在美國人逃離美國的同時,其他國家則在增持美國資產。當年外國投資者持有的美國資產凈增加3.43萬億美元,也為歷年之最。截至去年年底,美國對外負債達到21.18萬億美元。

美國人實現了勝利大逃亡。次貸是美國的,但次貸危機的損失是世界的。

2007年美國國際收支逆差(經常賬戶差額+資本賬戶差額)為7331億美元,照常理推算其對外凈債務應同等規模增加。事實卻是美國對外凈債務不增反減,比2006年減少了1218億美元。也就是說,2007年美國有8549億美元對外債務「無緣無故」地消失了(見表1)。這比6000億美元規模的次貸本身還要大,美國人親切地稱之為「暗物質」。這種暗物質幫助財富從世界各地轉移到美國。美國對外債務不會無緣無故地消失,它的另一面就是其他國家財富的消失。

美國對外債務消失的途徑有三個:一是美元貶值;二是美國對外存量資產增值;三是美國對外存量負債減值。美元貶值和次貸危機共同造就了人類史上最大、最觸目驚心的違約事件。自2002年起,美元開始了長達6年多的貶值,使其他國家持有的美國資產嚴重縮水。2002~2006年,美國對外債務消失額累計達3.58萬億美元。

次貸危機給美國開辟了一個新的掠奪財富的途徑。美元貶值能帶來賴賬的好處,但損害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而美元霸權正是美國長期利益之所在,因此美元不可能永遠走貶。次貸危機使得外國投資者持有的美元資產特別是美國債券嚴重縮水。可以說,次貸危機是美元貶值的延續,使得美國得以繼續賴賬。正是這巨大的國家利益,導致美國政府在危機處理中採取有意疏忽的策略。

美國獲得的利益還遠不止此。美國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2007年對外凈債務為1.73萬億美元,然而美國卻一直有正的凈投資收益。2000年以前,美國凈投資收益在百億美元左右的規模,此後隨著債務的增加,其凈投資收益卻節節攀升,2007年更是達到888億美元(見表2)。這意味著美國人不單是無償使用其他國家1.73萬億美元的資金,更是「有償」使用:用別人的錢還要收費。

巨額債務消失和投資收益攀升表明,美國是次貸危機的受益者。

次貸危機的最大受害者:發展中國家

華爾街的巨頭們應聲倒下,看起來更像是苦肉計。

與華爾街走得很近的其他發達國家同行們也深受煎熬。特別是10月份美國通過7000億美元救市方案後,歐美和日本的金融市場相繼暴跌。究其根源,美國的救市計劃實質是拿納稅人的錢解救犯錯誤的華爾街,縱容了華爾街的道德風險,給其他國家的金融寡頭們產生了惡劣的示範效應:把問題弄得更糟糕,等待政府的救助。

然而,最大的受害者既不是美國,也不是歐洲和日本,而是廣大的發展中國家。

由於受經濟金融發展水平的限制,在發展中國家的海外資產中,直接投資和銀行貸款等佔比很小,主要是證券投資,而且很大一部分是美國的債券。在次貸危機中,縮水最大的也正是債券。因此,相對而言,發展中國家的損失要比發達國家大得多。

以中國為例,截至2007年底,對外金融資產22881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1076億美元,證券投資2395億美元,其他投資4061億美元,儲備資產15349億美元,分別占對外金融資產的5%、10%、18%和67%。

發展中國家還承受了輸入型通貨膨脹之苦。次貸危機中美國放出的流動性很大一部分流入新興市場國家,這些國家成了發達國家資金的避難所和蓄水池。2007年國際私人資本凈流入從2006年2557億美元劇增至6288億美元,而此前歷史最高水平也不過2700億美元。大規模資本的流入致使發展中國家經濟過熱,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今年上半年,有50個發展中國家通貨膨脹超過兩位數。同時,發展中國家金融市場投機盛行,價格大起大落。

更為可怕的是,未來發展中國家爆發經濟金融危機的風險。歷史上國際資本流動已經多次上演大進大出的故事,緊接著資本流入浪潮的是資本大規模流出。一旦發達國家市場趨於穩定,資本流向必然逆轉,結果就是發展中國家發生經濟金融動盪甚至危機。過去幾年資本過度流入情況要比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前嚴重得多。資本流入在歷史高位上翻番,這在過去還未出現過。現在已經出現了流入下降的苗頭,一些國家已經出現凈流出。一旦大規模逆轉發生,危機的嚴重程度實在難以想像。

國際金融秩序變革的兩個著力點

如果說次貸危機的產生是華爾街綁架了美國政府,那麼次貸危機的蔓延則是美國綁架了世界。世界各國在美國的21萬多億美元資產成了人質。美國為了自身的國家利益,不惜犧牲更大的他國利益。美國通過危機在全球的蔓延,不僅轉嫁了危機的損失,而且從中獲益。

這一切源於美國的美元霸權和金融霸權。次貸危機中美國以鄰為壑,而且只要現有的國際金融體系不改變,美國還會利用各種各樣的手段來轉嫁危機成本,來消滅債務。一旦美國人習慣了這種寄生的生存方式,它會更加變本加厲。改革現行不公正的國際金融秩序已經迫在眉睫。

改革國際金融秩序的著力點有兩個,第一個是制約美元霸權。在美元衰落的過程中,美國註定要採取不負責任的美元貶值政策。但是歐洲近期提出的回歸布雷頓森林體系存在很大的障礙和困難。因此,當期首先是有必要建立主要貨幣之間的匯率穩定機制。要加強各國匯率政策協調,最終走向以機制為基礎的匯率穩定機制。

第二個著力點是跨境資本流動的國際管理。資本流動的歷史表明資本流動是不穩定的,並帶來危機周期性發生。在現有的國際經濟秩序下,發展中國家跨境資本流動多是由外生因素決定。在次貸危機中,歐洲也成為外圍,成為受害者,為跨境資本流動管理的國際協調提供了很好的契機。

全球金融動盪還在持續,而且愈演愈烈,並正在向實體經濟擴散。在全球化的時代,國與國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依賴,任何國家都難以獨善其身。相關國家協調行動,從而遏制危機的蔓延,維護經濟穩定,符合各方的共同利益。

然而,無謂的妥協和讓步不利於危機的解決。美國也害怕殃及自身。正是擔心次貸危機會導致全面金融經濟危機,美國才通過《緊急經濟穩定法案》。如果能夠輕易地找到埋單者,美國不會負起責任,就不會採取切實有效的手段,次貸危機鬧劇就不會謝幕。次貸危機沒有先演變成美國全面的金融危機或經濟危機,而是直接誘發全球金融動盪。這和其他國家過早聯合行動,而沒有讓美國作出承諾有一定的關系。

發展中國家已經是最大的受害者。發展中國家還須高度重視資本流動的風險,加強對資本流動的監測和管理,引導資本有序流動,防止資本流動逆轉可能造成的災難性影響。

⑻ 這次美國次債危機中,誰是獲利者

美國獲利!!美國利用次債危機大量使美元貶值,然後在中國大量兌換RMB,在此期間,美元仍然在不停的跌。然後美國人再用RMB兌換美元,這樣一進一出,美國人就賺了。然後由於美國人大量兌換RMB的緣故,使得中國經濟緊張,物價猛張,表面上看來美元走跌,RMB升值是中國國力強的體現,但實際上,國際上的眾多國家必須找到一個經濟實力強大的國家為他們的經濟危機買單,無可非議的,中國成為了他們的目標!!在美國國內,沒有誰獲利的說法,總的來說是美國這個國家獲利。然而在國際上,美國、法國等國家在同一時刻讓中國為他們的經濟危機買單,那麼只要是在這個時候貨幣走跌的國家基本上都是獲利國。但是國際上獲利最大的還是美國。中國根本沒有利益!!!中國的利益都被國際上的很多國家拿走咧!!!現在哪裡還有利益??唉。。。。。可悲啊!!!!!重要的是現在國人都很清楚這一規則,但是沒有人有這個能力讓這個游戲停止!

⑼ 1929年經濟大蕭條期間有哪些人暴富了他們是怎麼做的

美國,德國,英國,法國
美國在大蕭條中大幅獲利的,是大農場主,大牧場主和大資本家原因:羅斯福政府要求縮減耕地,屠殺畜牧,減少生產。而損失部分,政府出資補償。因為土地,畜牧,產品掌握在大資本家,大農牧場主手裡,所以他們依靠原有資本獲利。
容克資本家和軍火商。前者是危機時,魏瑪政府給予高額補助意圖扭轉頹勢,但是無果。後者則是希特勒要大炮不要黃油的口號導致的。
英國是利用海外殖民地廣闊,利用主權換特權的辦法,承認殖民地主權,但保留特權,傾銷商品。法國則是利用對外放貸收取高額利息的方法。但是能夠獲利的依然是大資本家。
一,大蕭條(TheGreatDepression),是指1929年至1933年之間發源於美國,並後來波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其中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和日本等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這一危機具有持續時間長,范圍廣,破壞力強的特點,其根源在於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也就是生產社會化和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矛盾。
二,大蕭條是現代社會持續時間最長的經濟蕭條,不僅導致了長期的大規模失業,也改變了社會關系,摧毀了執政政府,幫助納粹黨上台,最終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三,英國在大戰以前已是債權國,但它將來自海外投資和貸款的收入用來支付長期的入超。相反,美國則通常都是貿易順差,而且由於國內政治原因使關稅保持在高水平,這種貿易順差也就被加大。
四,此外,20世紀20年代,因不少國家支付戰爭債務,金錢源源不斷地流入美國;美國的黃金貯藏量在1913年至1924年間從19.24億美元增加到44.99億美元,即世界黃金總貯藏量的一半。有好幾年時間這種不平衡都是因美國在國外的大規模貸款和投資而被抵消;1925年至1928年間,美國平均每年的對外投資總額達到11億美元。
五,當然,這種情況最終加強了不平衡,不可能無限期地繼續下去。由於支付款到期,債務國不得不減少從美國進口的商品,美國某些經濟部門,尤其是農業也就受到了損害。此外,有些感到必須拖欠欠款,這就動搖了美國的某些金融公司。
六,美國經濟的不平衡與國際經濟的不平衡一樣嚴重,其根本原因在於工資落後於不斷上升的生產率。從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時的工資只上升了2%,而工廠中工人的生產率卻猛增了55%。同時,農民的實際收入也由於農產品價格的不斷下跌、租稅和生活費用的日益上升而正在減少。
七,1910年,每個農場工人的收入還不到非農場工人收入的40%,而到1930年時,這一比例已低於30%。農村的這種貧窮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因為當時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五分之一。
八,美國銀行業的弱點是促成1929年股票市場崩潰的最後一個因素。當時,有許多獨立的銀行在經營,有些銀行缺乏足夠的財力來戰勝金融風暴。因此當一家銀行倒閉時,恐慌傳播開來,儲戶便會紛紛趕到其他銀行去提取存款,從而也就引發了一個破壞整個金融結構的連鎖反應。

閱讀全文

與經濟危機有什麼人獲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國經典的神話故事有什麼什麼什麼什麼的 瀏覽:871
省直事業單位聯考考什麼 瀏覽:716
愛情為什麼要用忠心來表達 瀏覽:111
易經婚姻宮動什麼意思 瀏覽:542
公共事業服務站一般工資是多少 瀏覽:790
長江經濟發展利好哪些上市公司 瀏覽:773
幸福是什麼英語視頻小劇場 瀏覽:358
2008年奧運會有哪些美女 瀏覽:213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有哪些優勢 瀏覽:822
愛情睡醒了英文怎麼說 瀏覽:908
崇陽縣哪裡有美女玩 瀏覽:785
民宿愛情故事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24
鶴嘯九天講述什麼時期的故事 瀏覽:728
部落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304
事業單位210分什麼水平 瀏覽:207
美女家裡過什麼喜事 瀏覽:484
如何認清自己的幸福 瀏覽:705
歡歡秋順講的什麼故事 瀏覽:751
山西省和河南省哪個經濟強 瀏覽:944
順德婚姻登記日子什麼時候好 瀏覽: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