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二戰後日本經濟為什麼能迅速恢復

二戰後日本經濟為什麼能迅速恢復

發布時間:2022-09-24 23:55:14

Ⅰ 為什麼二戰後日本迅速恢復經濟

日本的是資本主義,資產階級思想,在一個和西方關系近,和美國關系近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日本民族客觀講,勤勞,自強不息,有不要命的精神,本人很了解一定的日本的文化,從電影上,電視節目上基本就能看出來,日本人和美國人都不是一般的生物啊,大家認為日本離不開美國,其實美國早也離不開日本,日本就是人和中國長的一樣,腦子基本就是西方思想,美國GDP和日本不相上下,東京GDP甚至有的時候超過紐約,紐約和東京倆地方,一個是世界第一大城市,一個是第二大城市,可以說是世界大當家二當家的。至於二戰後後迅速崛起的原因和日本民族精神有關系,日本人不是一般的變態,敬業精神實在實在無法給你形容啊,注意,我只是回答你的問題,從頭到尾都圍繞日本,一句中日對比的意思也沒有。
日本1964就參加了奧運會,世博會也是很早就參加了,日本戰後發展起來還有個原因,可以說把名字打想了。中國,朝鮮,俄國,菲律賓,泰國,緬甸,越南,汶萊,馬來西亞,印尼,密克羅尼西亞,索羅門群島,這些地方日本二戰時全踏過,還差點干澳大利亞。日本在西方是很受人尊敬的,名氣在西方也是很響亮,這對它經濟發展能沒有原因嗎,其實就是二戰把名打響是很重要的,如果當初日本不打美國的話,基本亞洲都得成它的了,但 沒辦法,他佔領了這些國家,就有損美國的利益,所以美國不會同意,如果當初日本不打俄國,中國,直接對美宣戰,那美國不死也得讓它拔層皮。
話說回來,英國,德國,法國就相當於亞洲的日本,都是二戰頭子,有名吧,是不是現在都很發達呢!!英法德在歐洲也有很多國家把它們視為敵人,因為二戰時這三個小國差點把歐洲和非洲給颳了,英國,德國面積都沒日本大,法國也才比日本大20萬平方公里。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義大利加一起都沒現在的不知名的蒙古國大。
英法德美日,都是曾經震驚了世界的 國家,所以會有名,一有名,不就有地位了,有地位了,能發展不起來嗎。
在順便說一句,小日本這名字是中國人和歷史掛鉤所以才起的,日本是世界第六大海洋大國,,水域面積是指環著日本島的水域三萬多平方公里,專屬海洋經濟區面積448萬平方公里,是中國的兩倍,所以日本不小,再說了,西藏新疆到是大,全高原,爛地,所以說國家強不在於土地大

Ⅱ 二戰以後.日本經濟恢復發展的原因有哪些

1. 二戰後,日本政府進行了比較廣泛的社會改革,進一步消除生產關系中的封建落後因素,為經濟恢復和發展奠定了基礎,這是日本歷史上一次政治、經濟、社會的大改革。
2. 日本經濟的恢復得到了美國的大力支持。隨著「冷戰」的加劇,以及中國革命的勝利,美國出於實現其全球戰略的需要,開始轉變政策,幫助日本恢復經濟。美國在政治上、軍事上的保護,使日本節省了巨額財政開支。
3. 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在日本大量采購軍火和給養,使日本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同時,朝鮮戰爭促使西方各國擴軍備戰升級,掀起了一股采購物資熱,這又為日本商品進入世界市場敞開了大門。
4.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興起和發展也對日本經濟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從主觀上看,這一時期日本經濟的飛速發展是與日本政府制定的正確的經濟發展戰略和所採取的一系列成功的經濟政策分不開的。
1. 日本政府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制定出合乎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其中,1960年池田內閣提出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使日本經濟進入有計劃的高速發展階段。
2. 日本政府加強投資,重視教育。這一時期,日本在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大力加強中等、高等教育。為加快教育事業的發展,日本政府投入大量資金用於科研。
3. 日本以重工業和化學工業為中心,進行大規模的設備投資和設備更新,引進大量先進技術,並積極發展電子、石化和人造纖維等新型工業,為國民經濟全面現代化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
4. 日本提出「貿易立國」「出口第一」的口號。對外貿易的迅速發展,給日本帶來了巨額利潤,這些利潤一部分被投資到生產領域,繼續促進日本經濟的增長,另一部分則以外匯儲備的形式積存下來,增強了日本的經濟實力。
5. 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戰後日本歷屆政府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經濟建設方面,利用國家政權的力量加強對經濟生活的干預,加強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計劃性,還大力發展國有企業,彌補私人壟斷資本主義的某些缺陷,促進了日本經濟的高速發展。

Ⅲ 日本在戰後的經濟復甦靠的是什麼

日本的戰後經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到巨大破壞的工業基礎設施的殘余中發展起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的經濟陷入混亂,其國際經濟關系幾乎完全被破壞。最初,進口僅限於基本食品和原材料,其中大部分來自美國的經濟援助。日本國內物質極為匱乏,直到朝鮮戰爭(1950-53年),美國軍隊的特殊采購工業創造了日本繁榮的條件,出口才開始恢復。1952年,同盟國結束時,日本是一個「欠發達國家」,人均消費量約為美國的五分之一。在接下來的二十年裡 日本的年平均增長率為8%,使其成為戰後時代第一個從「欠發達」狀態轉變為「發達」狀態的國家。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包括個人儲蓄和私營部門設施投資的比率很高,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的勞動力,廉價石油的充足供應,創新技術以及政府對私營部門行業的有效支持。

Ⅳ 二戰後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實行有力的國家干預經濟的方針,制訂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戰後日本政策堅持集中領導,實行了國家干預經濟和國家壟斷的管理制度,並在經濟發展的各個時期,根據不同階段的特點,確定了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實行循序漸進,由低級到高級逐步發展的戰略步驟。

2.重視科技。發展教育,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戰後日本大力發展教育,長期堅持智力投資,不斷改革教育體制,為現代化經濟的發展培養了大批優秀的技術工人和科技人才。

3.日本企業實行嚴格而靈活的科學管理制度。在50年代,日本許多大企業推行「終身僱傭制」和「年功序列工資制」。使職工利益和企業的利益有機地結合起來,使職工感到有依靠,具有安全感;其次,拉大職工在報酬上的差距,使職工感到只有不斷競爭不斷創新才能得到高報酬,從而具有壓力感;再次,企業也十分重視對職工的「感情投資」,主動協調勞資關系,培養職工「以廠為家」的敬業精神,從而使職工又具有親和感。如此種種靈活多樣的管理方法,增強了企業內部的活力和凝聚力,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效率。

4.日本長期實行低消費、高積累的政策。戰後日本經濟發展所需資金很大部分就是來自於居民的高額儲蓄。而經濟的發展和居民的勤勞,使個人收入不斷增長入反過來促進了儲蓄的不斷增長,從而支撐著日本經濟長時間的高速發展。

5.長期保持政局穩定,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日本從1955年到1993年,一直是自民黨執政,沒有大的動盪和波折,基本上保持了國內政局的穩定。

(4)二戰後日本經濟為什麼能迅速恢復擴展閱讀

1、正確的經濟發展戰略,強有力的國家干預措施。正是這種二戰前沒有得到切實發展且極不成熟的重工業在以後的20年得到充實和發展,才使得日本經濟高速增長,一躍成為世界大國。

2、大力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積極培養國內科技力量。在制定了重化工業方針後,為促進發展所採取的各項措施中,引進科技佔有突出的地位。日本人明白,一個經濟上落後的國家,要想後來居上,必須把世界上最先進的東西拿過來,作為自己前進的起點。大規模的引進、消化和吸收國外先進技術不僅極大地推進了重化工業,也使日本的其化產業和後來的半導體、通訊等業居於世界領先地位。

3、不斷擴大固定資產投資和資本積累。在經濟高速增長期中,日本固定資產投資從1778.4億日元增加到25546億日元,15年間增加了13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率,每年都在1,3左右,高於其他資本主義國家。固定資產的投資絕大部分集中在工業領域,特別是鋼鐵、機械、電力和化學這4個部門。

4、獨特的企業經營管理制度。日本系統引進美國的先進管理經驗,並與本國的傳統經驗相結合形成了一個高效率的企業管理制度。這一科學的、高效率的經營管理制度和先進技術被並稱為經濟高速增長的兩個車輪。日本獨特的經營管理制度可概括為「三大神器」,即終身僱傭制;與學習相結合的年功序列制;企業內部工會組織。只要企業不倒閉,本企業職工就可以在本企業工作。而企業也關心職工的利益。職工工資可根據自己工齡逐年增加;企業不隨意解僱員工等等,形成了企業的凝聚力。使職工與企業利益緊密結合。

5、二戰後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布局對日本極為有利。日本是自然資源極為缺乏的國家,除了淡水之外幾乎什麼都缺乏。發展重化工業所需要的大量原材料、燃料都要從其他國家進口。二戰後,廣大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屬國紛紛獨立,各國大力開發並出口資源,尤其是石油的大量開采引起能源革命。

參考資料網路——日本經濟

Ⅳ 二戰後日本經濟為什麼發展得如此迅速

第一,日本戰前就是發達國家,有一流的基礎,人才技術等,所以起點高,有爆發的基礎。
第二,跟美國地緣政治需要關系很大,可以說是決定性的影響!美國成了事實上的保護國,軍事上被美國牢牢控制。所以美國可以大膽放心的用馬歇爾計劃之類的援助他們。
第三,戰後日本軍費開支受限,因此在二戰後美蘇爭霸時期,相對於其他國家高昂的軍費佔比,日本在經濟發展上更專注。
第四,教育對戰後日本經濟發展的影響,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各領域都需要不同的人才。日本的教育制度正好符合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的實際需要。

第五,終身僱傭制和年功序列工資制的普及,也給日本經濟騰飛以不小的推動作用,戰後初期日本的經濟低迷,作為戰後日本的基本用人制度,終身僱傭制度的普及促進了社會的穩定並且為經濟發展提供了穩定的勞動力市場。

Ⅵ 二戰後日本經濟復甦的原因

二戰後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原因

日本經濟現代化的實現,是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既有外部條件,也有日本政府和人民自身的努力。

戰後初期日本實行的民主改革,推動其社會經濟結構發生較大的變化,也對社會生產關系作了局部調整,建立起適應當代經濟發展的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和有利於運用現代化管理手段的企業組織形式和管理體制,從而將國民中蘊藏的勞動智慧和創造力激發釋放出來,成為推動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基礎動力。

戰後國際形勢的演變給日本的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日本在憲法中被迫放棄戰爭權,以後又以允許美國駐軍為代價,換取美國的「核保護傘」,致使其軍費開支相當少,能夠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和平經濟的發展。朝鮮戰爭爆發前後,美國開始大力扶植日本,不僅給了它約36億美元的「特需」訂貨,而且將沒收的850家軍需企業歸還給日本政府,並提供了大量的貸款和援助,美國私人資本也大規模湧入日本。美國的扶植,使日本獲得了經濟發展所必需的資金和技術。

日本自明治維新以後就一直非常重視教育,1872年政府頒布了全國統一的學制,強制推行小學義務教育。1947年又進行教育改革,將義務教育的范圍擴大到初中。到50年代中期,全國25歲以上的人口中受教育率高達94%,70年代中期又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政府教育經費支出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步上升,50~60年代在5%左右,70年代上升到6%~7%,1980年達到7.2%。在人才結構方面,政府根據不同時期經濟結構的發展變化,調整教育重點。在經濟恢復時期,為了提高勞動者的文化素質,把普及初等義務教育作為重點;50年代後期和60年代,國家大力發展重化工業,就把培養中級技術人才作為教育發展的重點;70年代以後,日本產業結構從資本密集型的重化工業轉向知識密集型產業,政府又把培養能自主開發新技術的高級人才和熟練運用新興技術的中級人才作為教育的重點。由於日本長期堅持「教育先行」的戰略,為經濟發展保證了人才資源。

日本政府利用國內外各種條件,確定了具有本國特色的發展道路。在這方面,日本的國家干預方式和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特點,都對經濟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除此之外,政府根據日本的特點,一方面採取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方針,另一方面確立「貿易立國」的戰略,積極有效地開拓國際市場,擴大進出口貿易,加強資本輸出。在引進先進技術方面,政府重視世界科技發展的最新動向,甚至利用產業間諜來獲取科技情報資料;同時在50年代實施審批制度,對引進工作加以管理和引導,以避免重復引進,節約外匯。進入60年代以後,日本的經濟實力和外匯支付能力加強,政府在這方面的管理才有所放鬆。日本引進技術是根據本國經濟發展的條件和實際需要,有選擇有重點地進行的。50年代中期以前,國家處於經濟恢復時期,主要引進電力、鋼鐵、汽車、造船、機械製造等基礎產業部門的傳統成套設備和技術。50年代中期以後,尤其是60年代初開始,逐漸轉向以購買專利為主來引進新興技術。從70年代中期開始,為了實現從資本密集型向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產業轉變,又以引進尖端技術為主。為了對引進技術進行吸收改造,日本企業不惜花費巨額資金,吸引優秀人才,在仿造的基礎上博採眾長,改革創新。在開拓國際市場方面,1955年進出口貿易總額不過45億美元,1960年就達到近85億美元, 1965年又上升到166.21億美元,1970年躍升至近382億美元。資本輸出1970年累計達67.9億美元。

長期堅持推行高積累、高投資和強化資本積累的政策,實現低成本高效益的運行機制,也是日本政府宏觀調控政策的內容之一。高積累的基礎是高剝削率、高儲蓄率和低福利。戰後日本工人的工資水平在西方發達國家中最低,而且增長速度遠遠低於勞動生產率。相反,受文化傳統的影響,日本民眾的家庭儲蓄率(即家庭儲蓄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在西方發達國家中卻是最高的,由家庭儲蓄形成的投資約占社會投資總額的1/3。此外,政府也進行巨額投資,60年代政府投資佔到國內投資總額的24%左右,70年代上升到約30%。私人投資和國家投資兩者相加,使全國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從1955年的17 030億日元猛增到1985年的875 610億日元,30年內增長50倍。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長期保持在1/3左右,高於其他發達國家。資本的投資效率也一直高於歐美發達國家。在高效益的前提下,急劇增長的投資推動了日本經濟迅速發展。

Ⅶ 為什麼日本在二戰以後經濟和人口恢復得這么快

二戰後美蘇兩大陣營形成,美國出於戰略需要對日本經濟復甦進行了大力扶持。
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日本成為美軍在遠東最大的後勤補給基地,大大刺激了日本經濟發展。
六七十年代,全球化浪潮興起,日本抓住了機會。
明治維新以來建立起來的工業和教育基礎。
侵略戰爭中的資本積累(包括中國沒有要求戰爭賠款)。

Ⅷ 二戰後日本經濟恢復的原因是什麼

作者:格多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19681931/answer/1263418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先簡單回顧一下戰後至今日本經濟史:戰後復興期(1946—1955),高速增長期(1956—1973),低速增長期(1974—1990),長期蕭條期(1991—2001),緩慢增長期(2002—至今)。這個劃分雖然比較粗放,但大致也能勾勒出戰後日本發展軌跡。
戰後復興期,日本實行經濟民主化三大改革:農地改革,解散財閥及禁止獨占,勞動民主化。工業生產上實施傾斜生產方式:在資金原料能源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重點發展煤炭,生產的煤炭重點供應鋼鐵業,增產的鋼鐵反饋煤炭業,以此為杠桿,帶動國民經濟發展。但論這一時期推動日本經濟迅速恢復的根本原因,還得數朝鮮戰爭和美國援助,日本人稱之為「朝鮮戰爭特需景氣」。美國在日本的戰爭特需采購從第一年的卡車到第二年的汽車零部件再到第三年的武器,日本的出口業正是發跡於此。
高速增長期,提一個人,大來佐武郎,1954年他提出「大來設想」,主張以加工貿易(進口原料能源,出口工礦製成品和設備)發展經濟,受到廣泛認同也為政府接受,「貿易立國」就成為日本的基本國策。此間的日本先後經歷了「神武神氣」、「岩戶神氣」、「伊奘諾神氣」,GDP年均增長率保持在10%左右。1955年的日本為中進國,還不是工業化國家,但這個時期的日本成功地實現了工業化,全國上下彌漫著工業品的味道,三種神器(黑白電視機、洗衣機、冰箱)和新三種神器(彩色電視機、空調、汽車)就誕生於此。中國早些年的「四大件」跟這個差不多。值得一提的是,那時的日本將國強與民富處理地很好,1960年,時任首相池田勇人發布「國民經濟收入倍增計劃」,規定GDP年均增速為7.8%,人均國民收入增速為6.9%,眼光相當長遠。
低速增長期,這是日本經濟走向成熟的時期。1973年爆發的石油危機暴露了日本經濟的脆弱,過度依賴資源和能源。以水俁病為代表的四大公害病逼迫日本人反思經濟發展方式的得與失。龐大的順差引來了無數的貿易摩擦和指責。說句題外話:現在的中國像極了當時的日本。在這個背景下,1981年,鈴木善幸在其施政演說中強調,「科學技術是我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由此「科技立國」成為日本經濟發展的新戰略。日本的半導體、計算機、新型材料、清潔能源、節能技術等眾多高新技術產業蓬勃興起。此時的日本GDP增速在5%左右,與同時期其他發達國家的3%相比,已是高速。
長期蕭條期,日本的噩夢,至今都還沒醒過來,這就是」失去的十年「。1985年9月22日,美國、日本、英國、法國、西德等五個工業發達國家的財長和央行行長於紐約的廣場飯店秘密會晤後簽署的協議。目的在聯合干預外匯市場,使美元對日元、馬克等主要貨幣有秩序性的下調,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從而導致日元大幅升值。
日本國內的股市、房地產價格大幅增長,加速上揚,1989年12月29日,日經平均股價達最高點38915.87日元,此後開始下跌。1990年10月1日(黑色星期一),股價跌破2萬日元,市值蒸發270萬億日元,黑色星期一敲響了日本泡沫經濟的喪鍾,走向崩潰。
實際上我對於,單單一個協議,一項金融政策就導致了一個國家經濟的崩潰,是抱有疑義的,但貌似學界很多人就是這么認為。這就是非理性繁榮?在沒有理性的環境里,希特勒就可以輕而易舉發動一場世界大戰,而這與民族與國度無關。
緩慢增長期,這個爭議比較大,有學者認為現在的日本仍處於失去的日子裡,也有人認為日本已經漸漸走出陰霾,莫衷一是。新世紀的日本GDP增速保持在2%左右。這十年中值得一提的人,非小泉純一郎莫屬。在中國,小泉往往是輿論批評的焦點,但在日本,他可是國民偶像少婦殺手。從01年到06年在任的1980天里,小泉大力改革,包括財政行政和社會改革,影響了日本社會的方方面面,全世界也給予了小泉以及日本最大的關注。小泉之後,再無小泉。

Ⅸ 二戰後日本經濟崛起的原因是什麼

二戰後日本經濟崛起的原因:

1、美國的全面扶持計劃

美國戰後的經濟崛起不得不提的一個重要輔助因素,那就是美國所實施的全面扶植計劃。美國最開始是希望能夠藉助賬戶的契機迅速佔領日本,但是伴隨著美蘇關系的緊張。

美國開始清醒地認識到,邀遏制蘇聯在亞洲的勢力,必須通過扶植日本而不是佔領日本,而且為了進一步加強對遠東地區的軍事佔領,實現遏制中國和蘇聯的目的。美國最終確定了扶植日本經濟發展的策略,而不再是以往削弱日本的策略。

2、主動參與國際競爭:

在美國的大力扶持之下戰後日本的經濟恢復的很快,日本為了進一步的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當前國際的實際形勢,,制定了外向型的發展戰略,積極的走出口戰略的發展道路。

整個日本國內各項資源稀缺的現實情況,決定將重工業和化學工業作為其進行加工貿易的主要行業,並且確定了國際發展策略。

(9)二戰後日本經濟為什麼能迅速恢復擴展閱讀:

二戰以後,日本經濟實現騰飛,被稱為「日本奇跡」。近年來,大家已不大談「日本奇跡」了。可日本仍掌握大量核心技術,仍是世界上人均壽命最高的國家,且多年來一年獲一個諾貝爾獎,這都說明曾經的「奇跡」一直在產生後續效應。可見「奇跡」何以可能,仍是一個需要探討的問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蘇對峙的國際形勢是顯而易見的原因,日本企業因而獲得源源不斷的軍需訂單,從而為戰後日本經濟的恢復提供了強有力的刺激。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出於抑制日本並與蘇聯對抗的考慮,美國一直以其核力量和海軍、陸軍保護日本本土和海上航道。

這意味著,日本得以將大量經費從高額國防開支中轉移出來,為其工業和技術發展提供更多資源。晚至經濟早已「起飛」的20世紀80年代,日本年均國防開支僅116億美元,而同一時期法國、英國、西德為210至240億美元,美國更高達2390億美元。

按人均計算,1983年每個日本居民只需為防務支付98美元,而英國人為439美元,美國人為1023美元。

而要知道不那麼直接卻可能更重要的原因,還得回到德川時代(1600年至1868年)。西方人對德川時代日本有過嚴厲的批評,如德川幕府迫害壓制基督教,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從而自閉於世界潮流,在孤立狀態中停滯不前。

但事實上,閉關鎖國政策的執行並非嚴格,日本並沒有停滯不前。盡管與外界相對隔絕,被日本人稱之為「蘭學」「洋學」的西方學問因長崎繼續對荷蘭人開放而源源不斷輸入,哥白尼日心說、牛頓力學和西方醫學都於18至19世紀引進日本。

也在這一時期,中國精神文明的最新成果陽明學乃至一般意義上的明朝文化在日本得到了廣泛傳播和消化吸收,使日本人的心態變得更為入世。這對明治以降的工業化、現代化運動有促進作用。

Ⅹ 為什麼二戰過後日本經濟能快速復甦呢

因為二戰結束後,日本受到了別的國家的幫助,並且有很多的軍事訂單,收入非常不錯,並且大力發展科技和教育,很早的實現了現代化,所以經濟可以快速的恢復。

閱讀全文

與二戰後日本經濟為什麼能迅速恢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鹿邑縣域經濟怎麼樣 瀏覽:735
愛情小說開頭怎麼讓男主和女主見面 瀏覽:962
婚姻修復咨詢一般要多少錢 瀏覽:909
什麼才是幸福的家 瀏覽:824
深度婚姻是什麼意思 瀏覽:874
事業編考公務員可以做什麼生意 瀏覽:397
幸福在哪裡90字 瀏覽:535
婚姻宮怎麼看配偶 瀏覽:1001
洛寧縣事業單位工資有多少 瀏覽:230
人在愛情中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瀏覽:216
我國經典的神話故事有什麼什麼什麼什麼的 瀏覽:872
省直事業單位聯考考什麼 瀏覽:717
愛情為什麼要用忠心來表達 瀏覽:111
易經婚姻宮動什麼意思 瀏覽:543
公共事業服務站一般工資是多少 瀏覽:791
長江經濟發展利好哪些上市公司 瀏覽:774
幸福是什麼英語視頻小劇場 瀏覽:358
2008年奧運會有哪些美女 瀏覽:214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有哪些優勢 瀏覽:823
愛情睡醒了英文怎麼說 瀏覽: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