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70年代德國怎麼恢復經濟發展

70年代德國怎麼恢復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2-09-24 15:55:11

① 二戰後的德國和日本,其戰後經濟是怎樣一點點恢復的

二戰後的德國和日本主要從國內國際兩個方面進行戰後經濟恢復的,國內採取的措施包括:推行民主政治、發展科技和教育、採取比較寬松的人口政策;國際方麵包括:倡導積極的外交政策、爭取國際援助等方式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於1939年,結束於1945年,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世界戰爭。據史料調查統計,戰爭中共傷亡9000萬餘人,對於世界各個國家經濟造成嚴重破壞,各國經濟百廢待興。其中德國和日本是戰敗國。他們是怎樣恢復國民經濟的呢?具體如下:

② 二戰前德國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危機,為何能短時間恢復元氣

德國充分利用工業革命,將國家經濟發展推上了一個新的速度。

有了這筆資金,德國大力發展了工業基地。在1950年至1970年之間,德國可以說是一個經濟奇跡。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各國的殖民體系開始崩潰。對於德國來說,這是一件好事,因為德國的殖民地很少,而且不受原產地和資源市場的限制。戰後也開始了第三次工業革命,德國充分利用了這場工業革命,將國家的經濟發展推向了新的高度。

③ 戰斗結束後,那時候德國經濟近乎癱瘓,為何能在短短二十年內實現復興

二戰後,雖然德國變成一片廢墟,但是,德國卻能夠浴火重生、涅槃再生迅速再次成為歐洲一大強國。這其中的原因可太多了,有來自德國內部的因素,也更有德國以外的因素,這些因素合在一起,便促進了德國的迅速恢復。

二戰結束後,美國與蘇聯很快就開始了冷戰。當時,世界上的資本主義國家幾乎損傷嚴重,美國為了壯大自己的小隊伍,便實施馬歇爾計劃,這給德國再一次帶來了空前的恢復機會。再加上德國進入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制度,更是將德國的發展推到更高的層次上。

再到後來,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來臨,德國再一次抓住了發展的大好機遇,不僅與周邊打好關系,更是加強與其他地區的國家合作。

就這樣,德國在二十年內不僅恢復過來,並且成功變回歐洲一大國。

④ 希特勒是怎麼使德國經濟復甦的

希特勒恢復德國經濟的方法
首先必須聲明,希特勒恢復德國二戰前的方法是不可取的。他本質上是違反人類自由、公平、正義的!雖然但從經濟恢復的角度來看,他的方法是多麼的見效與快捷。
我們為了可以在地球上自由的呼氣,因為要堅決的同法西斯主義作斗爭!

現在我來回答您的提問:
1:剝奪猶太人的政治權利,隨後剝奪猶太人的經濟權利,禁止猶太人從事各項社會工作。
這樣可以快速的將掌握大量財富(主要是貨幣財富)收歸國家所以。財富的收歸國有,就使得德國國家擁有了對社會財富重新分配的能力。
但是大多數國家難以將財富從國家中的富有階級輕易拿走,還不造成社會的動盪。希特勒,恰巧通過民族主義完成了這項任務。
九十年代的東南亞某國,曾經就有如此傾向。
2:大凡這樣的政權,在掌政前絕對對民眾都賦予絕對公平的許諾。但是真正掌握政權後由於生產力無法達到想像的高度,那麼只好採取級別制將國家分配分為幾個檔次,這樣畢竟使得公家政權之外的權利變得非常小。
3: 對國家經濟實施全面的計劃管理。
4:以軍隊的寄養與軍工的擴張,作為經濟拉動的根本動力。
5:以暴力干預與武力擴張獲得本國之外的自然資源,作為本國經濟發展的原料支持。
6:全面的計劃經濟,使得貨物(由於不再交換,所以不再稱為商品。)的流動區域可以遍布全國各個國家需要的地方。就是市場經濟下所希望的擁有大市場,但是同一的市場實在是在自由貿易的基礎上發展太難了。瞧瞧中國自己本國內的各省市為了地方利益,都使的中國這個國家內變為了許多行政權范圍劃分的市場區域。
7:總體上講,希特勒恢復國家經濟的方法,主要依賴於國家的全面軍事化。所以毛主席曾經評價道「法西斯的本質就是擴張」。而德國國家的全面軍事化主要依賴於希特勒本人的能力。所以這樣的國家必然是獨裁的政府,國家元首擁有無上的權利與信賴。
但是帝國不可能無限制的擴張的,我們承認日耳曼民族是優秀的民族,但是如果一個民族與全世界人民為敵的話,他的失敗就是必然的。

⑤ 二戰後的德國,是如何恢復國力和經濟的

德國真正的崛起之迷
從17世紀到18世紀中期的德國,在政治上和經濟上比英國和法國都要落後,長期處於分裂狀態,300多個封建邦國各據一方。這些邦國,尤其是普魯士、奧地利等大的邦國,為了強化統治和擴大軍事實力,企圖通過教育造就忠順的臣民和得心應手的兵士,所以急於把國民學校管理權從教會轉到國家手中並大力提倡強迫義務教育。早在16世紀後半期,就有威登堡和薩克森等邦國頒布了強迫教育法令;從17世紀開始,大多數邦國都競相頒布這種法令。其中以1763年普魯士王腓特烈二世頒布的法令最為著名,它進一步規定5~12歲的兒童必須到學校受教育,否則對家長要課以罰金。
實科中學在德國產生於18世紀初,較英法等國早一個世紀,使得德國人具備了自然科學索要求的嚴謹和內涵!1708年虔信派信徒席姆勒(Zemmler)在哈勒創辦了"數學、力學、經濟學實科中學",以教授數學、物理、力學、自然、天文學、地理、法律為主,並輔之以繪畫、制圖。此後,德國各城市陸續有人創辦這類學校,有的實科中學則增設建築、商業製造、貿易、經濟等科目。這是一種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質,又具有職業教育性質的新型學校。它排除了教學科目、課程內容的純古典主義的傾向,適應了德國資本主義經濟逐漸發展起來的需要。但由於它的畢業生不被允許進入高等教育,所以地位很低,所以學生也不多,很快被沒有門第觀念的美國超過,在科學應用方面輸給了美國。
受到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它在教育上的突出表現是泛愛主義和洪堡德改革。泛愛主義是受到法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尤其是盧梭思想和德國新人文主義的深刻影響而產生的。泛愛主義教育家如巴斯多(J.Basedow)、薩耳士曼、堪比等認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養掌握實際知識、具有泛愛思想、健康、樂觀的人,因此德育、體育、勞動教育、現代語和自然科學知識受到重視,採用讓兒童自由發展的教育方式,注重實物教學。他們熱愛兒童、肯定兒童的天性是善良的,反對經院主義、古典主義教育,禁絕體罰,這種方法後來傳入美國,俄國和日本等國。
1807-1815年普魯士施太因-哈登堡改革期間,新人文主義的代表人物,歷史學家、政治活動家洪堡德(K.W.Humboldt)曾出任教育部長,他根據新人文主義的精神對各級學校教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初等教育和師范教育方面,積極貫徹裴斯塔洛齊的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有所擴充、教學方法有所改進,出現了第斯多惠等著名的教育家。此後的美國發展的杜威教育方式也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中等教育方面,實科中學進一步得到發展,增加歷史、地理和自然科學的科目,通過考試選擇教師,打破了只由教士充任教師的局面。在高等教育方面,洪堡德較早明確地提出大學的任務一方面是要向學生傳授各科知識,一方面是要發展科學(即辦成教學中心和科研中心),他創辦和領導的柏林大學就是這方面的典型。
由於德國較早地抓教育,國家強大也是來源於方法的更為先進、合理。這是素質教育的又一明例,和有的人吹噓的基因、染色體毫無關系!

⑥ 聯邦德國的經濟復興是怎樣的

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無條件投降,不僅使國內經濟遭受嚴重破壞,而且領土被分割,政治上由佔領當局主宰一切。1949年,兩個德國先後成立,德國歷史開始新的一頁。曾幾何時,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聯邦德國)的經濟竟然復興。這是戰後世界史上引人注目的問題:一個戰敗了的被分裂的國家,怎樣能在短時期重新進入世界經濟大國的行列之中。 闡述聯邦德國的經濟復興問題,時期起迄眾說不一。有的從狹義的純經濟角度論述,一般指所謂「經濟奇跡」時期,嚴格的只定為1948年到1955年,較寬的闡述到1965年,少數迄於1973年。也有人廣義地論述聯邦德國經濟復興,德國作為戰敗國如何重新躍入世界強國之林,其通常的下限是到70年代初期。

城市裡無數難民像老鼠鑽地洞那樣住進了地窖和建築物殘骸的空隙處,用磚、木、紙板和金屬片等來抵禦風雨嚴寒。60%的居民處於嚴重飢餓狀態,戰前通常每天吃3000卡路里熱量食物,現在按官方配給每人每天只有1550卡定量,有時甚至連這點食品也得不到保證。1946—1947年嚴冬,魯爾區每人每天定量只有六七百卡。人們在飢餓死亡線上掙扎,許許多多兒童得了軟骨病。柏林的兒童死亡率高達16%。總之,當時普通德國人最關心的是頭上瓦、桌上食、爐中火,他們為尋求工作維持生計而日夜奔波。

⑦ 德國經濟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德國西佔區分別由英、美、法三國主持。三占區中,美國的實力最為雄厚,它的佔領政策因而舉足輕重,在很大程度上支配、影響了英法的對德政策。隨著戰後東西方關系的變化,美國統治集團逐漸將前蘇聯視為其控制歐洲和稱霸世界的最大障礙和對手,為鞏固在歐洲的地位,美國對德政策轉向扶植德國。1947年1月1日,美英聯合佔領區(簡稱雙占區)成立,這為整個西佔區的經濟恢復和經濟改革開辟了道路。

同時,企業失去活力,生產無從發展,市面一片蕭條,貨幣體系已經名存實亡,加之,廣大人民群眾渴望建立一種全新的社會制度。這種形勢的發展和人心所向為西佔區的改革提供了很好的輿論基礎。1947年,佔領當局任命路德維希·艾哈德為雙占區的「貨幣與信貸特別委員會」主席,具體負責籌劃貨幣改革的措施,這標志經濟改革的時機成熟了。

社會市場經濟模式,即是艾哈德針對德國的病症所開的處方。

社會市場經濟模式包括五大要素,即:私有制下的自由市場競爭制度。在社會市場經濟模式中,私有制是整個社會經濟運行的基礎,佔主體地位,國家干預調節只是一種輔助形式。必要的國家干預調節措施必須始終保持與市場一致的原則。社會保障制度,主要通過社會保險制度和救濟制度來實現。共同決定製度,通過立法手段保障工人在企業中的共同決定權力,即工人參與企業管理的決策。收入再分配措施。國家通過稅收等手段對市場的初級分配進行再分配,以防止社會過度的兩極分化,保障社會低下階層的基本生活需要。

1948年6月進行了貨幣改革,把經濟活動的組織、調整交給了市場,為治理通貨膨脹奠定了基礎,同時也成為建立社會市場經濟模式的起點。

幣制改革和隨後的稅收改革、取消配給和放開價格改革及加強國家干預與社會經濟秩序的改革,在短期內取得了較明顯的效果,很快扭轉了西佔區經濟混亂局面。從1948年起,德國經濟進入恢復和發展階段。

1949年,阿登納組成聯邦德國的首屆政府。繼續推行已初見成效的「社會市場經濟」體制,即是在靈活適應市場行情的基礎上,採用一種綜合性經濟政策的有機手段有計劃地刺激經濟。

與此同時,聯邦德國還實行了一整套使人民消費需求得到滿足、經濟生活有一定保障的措施。由於這些措施的推行,聯邦德國在1951年就完成了經濟的恢復,實現了國民經濟從戰時體制轉移到「社會市場經濟」體制軌道上來的過渡,為往後經濟迅速、順利的發展打下了比較牢固的基礎。

閱讀全文

與70年代德國怎麼恢復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症狀是戀愛情緒依賴 瀏覽:55
好健康蜂膠囊多少錢一盒 瀏覽:304
怎麼樣事業單位才是參公的 瀏覽:398
6歲孩子健康碼怎麼弄 瀏覽:224
事業單位改革哪些變成企業 瀏覽:257
79愛情數字是什麼 瀏覽:972
什麼單位招健康管理師 瀏覽:34
事業險上多久可以領失業金 瀏覽:118
漫畫作文幸福在哪裡 瀏覽:838
健康證明項目有哪些 瀏覽:358
支付寶合種的幸福樹需要多少能量 瀏覽:707
哪些花象徵愛情 瀏覽:309
五羊有什麼故事 瀏覽:735
護理大專生可以考哪些事業單位 瀏覽:582
舒適經濟運動哪個模式省油 瀏覽:696
微信健康碼證件號碼怎麼填 瀏覽:45
為什麼唐山自古出美女 瀏覽:39
你聽過哪些大蛇的故事 瀏覽:540
如何化解婚姻上小人 瀏覽:166
鹿邑縣域經濟怎麼樣 瀏覽: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