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我國在二戰後的經濟有哪些政策

我國在二戰後的經濟有哪些政策

發布時間:2022-09-23 18:31:23

❶ 二戰之後各國經濟發展的策略說法有哪些·

1、亞洲經濟發展的重要經驗

(1)抓住發達國家向外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機遇,引進外資和技術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

(2)制定適合本國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

(3)大力發展科技和教育事業,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勞動者素質。

2、從共性角度比較二戰後日本、韓國和新加坡的經濟發展方式。

日本、韓國和新加坡成為二戰後迅速崛起的工業大國的典型,其共性有:抓住機遇,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依據國情適時調整經濟發展戰略;不斷進行產業的更新換代,發展高技術產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發展外向型經濟;大力發展教育、科技,造就經濟發展所需的後備人才;創造穩定的社會經濟環境。

3、二戰後亞洲經濟發展中的機遇與挑戰

①面臨的機遇:A、亞洲國家擺脫了殖民統治,走上獨立發展道路;B、二戰後,世界局勢處於相對穩定時期。C、世界經濟進入調整發展時期,西方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D、第三次科技革命

②面臨的問題:A、人口多、基礎差、各地發展不平衡,長期處於發展中國家的地位;B、長期的殖民統治,受西方列強控制較嚴重,易產生政治或經濟的動盪;C、國際經濟舊秩序、世界大國的影響和制約;D、亞洲國家差異大,內部矛盾復雜。

③中國的態度: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4、從歷史機遇、經濟發展戰略分析德、美、韓經濟發展原因:

聯邦德國經濟發展迅速,成為西歐最強的經濟大國。美國則在原有雄厚經濟實力的基礎上穩定發展。韓國則成為世界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並一躍實現了工業化。歷史機遇:聯邦德國利用戰後國民經濟非軍事化和馬歇爾計劃援助。美國則在戰後利用資本主義世界霸主的有利地位,大力拓展世界市場。韓國利用西方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機遇,開始工業化進程。

經濟發展戰略:聯邦德國積極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並大力發展市場經濟,推行較廣泛的社會福利制度。美國加強對科技的扶植和資金投入,發展高科技產業。韓國政府適時調整經濟發展戰略,從發展密集型產業到發展外向型經濟和高技術產業,實行不均衡發展20世紀60年代以來,韓國在經濟領域推行出口主導型產業化戰略,依靠「要素投入型發展模式」,經濟在短期內迅速起飛。這種增長模式雖然在當時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但其負面影響也逐漸明顯。90年代後期,「要素投入型發展模式」累積的弊病,包括增長里衰退、勞資糾紛等矛盾紛紛呈現,最終遭遇亞洲金融危機的打擊。政府調動資源集中開發首都圈的特定地區,不均衡的發展方向使得以漢城為中心的首都圈以11.8%的國土集中了全國人口的48.3%、稅收的71%和韓國百強企業的91%。首都圈的人口、產業、經濟、權力的過度集中,一方面以犧牲地方利益為代價,致使地方的發展潛力衰退和活力喪失,從而導致韓國出現

「高費用、低效率」的國土結構,最終造成國家的整體競爭力下降、社會的凝聚力削弱。另一方面,韓國的首都圈承受了相當大的壓力,首都圈作為韓國經濟中心擔負著帶動全國經濟發展的壓力,同時又承受著諸如高地價、高利息、高物流費和交通、環保、教育和衛生壓力。為了克服不均衡發展及其負面影響,自2003年盧武鉉的國民參與政府上台以來,韓國一直致力於國家均衡發展戰略的策劃與實施,並且正計劃以過去4年所取得的成果與經驗為基礎,布置與推行第二階段的均衡發展政策,以克服地區間發展的差距,謀求韓國經濟、社會的更大發展,強化韓國的國際競爭力。韓國政府正通過國家均衡發展戰略,激發首都圈以外全國所有地區的發展潛力,確保新的增長動力,從而應對全球化的挑戰。國家均衡發展戰略以革新、均衡、產業、空間、質的發展五大政策為支撐,力圖促進地區間互助發展,以「建立多核型、創造型均衡發展社會」為目標。在這個戰略的指導下,參與政府成立了國家均衡發展委員會作為推進戰略的指導與研究機構,並制定了國家均衡發展特別法以保證戰略的實施,同時制定了「五年發展計劃」和「國家特別財政預算」,設立特別會計。具體說來,國家均衡發展戰略包括五大主要政策:第一,革新政策。這項政策主要是要對以前地方政府、大學及企業與中央政府之間的強制結構進行變革,創建地區創新體制。在這種新體制下,以地區政府革新體系為龍頭,地方自治團體、企業、大學、研究所、NGO等之間建立各種形態的水平合作關系,相關主體各司其職又相互合作,充分發揮各個主體在發展中的優勢。地區政府的革新體系與計劃為各主體提供互聯網路以及交流學習的平台,企業負責技術應用與商業,大學和研究所負責培養人才及研究開發,地方自治團體負責地區革新計劃的推動和起到支援作用,民間團體和媒體參與革新成果的推廣,從而形成產、學、研一體式項目。第二,均衡政策。該政策主要是針對不發達地區人口減少、教育醫療條件落後等問題而制定的政策。為了解決這些地區的問題,政府推出「新活力項目」,每年投入約2千億韓元規模的財政援助,為不發達地區注入經濟活力。第三,產業政策。參與政府制定了一個國家均衡發展的五年計劃,並指定了8個革新示範地區,每個示範區重點扶植4個戰略產業。從2004年起,該政策推行比較順利。這些戰略性產業從傳統的產業部門開始轉向最尖端的產業領域,形成文化、旅遊、數字化傳輸等廣泛的產業領域。在全部的64個戰略產業中,其中21個產業在投資、就業、銷售等各個方面取得了優秀的成績。該政策對於韓國啟動新的經濟增長點具有重要意義。第四,空間政策,即分散政策。參與政府推出行政中心復合城市建設戰略,將行政機關和公共機關部門向地方搬遷,從而形成多個小型的中心,並以此為基礎,重構國家競爭力的新中心,而不是以首爾為唯一的中心。該政策計劃在2008―2014年間完成政府12個中央部門、4個處、2個廳的遷移。行政中心復合城市可以將革新政策、均衡政策、產業政策和空間政策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加速發展與提升競爭力。第五,質的發展政策。這一項政策注重「創建適於生活的地區」,其目標在於改善居住環境、保護環境,提高生活質量,提高空間質量,創造地區特色文化品牌。參與政府的國家均衡發展戰略從推出到現在,還只有短短的4年時間,對還處於實施階段的戰略進行定性的評價還為時尚早。但從相關研究資料可以看出,該戰略的大部分政策已經開始啟動並且取得了初步成果,有些地區的產業政策也正在調整之中。據統計,韓國地方的生產總值比率已經由2002年的51.3%提高到2005年的52.6%,地方出口率也由2002年的60.9%增長到2005年的67.2%。2006年國家均衡發展委員會的問卷調查顯示,大約63%的國民表示支持均衡發展戰略,46%的表示贊成該戰略,53%滿意均衡發展戰略及實踐。可見,該戰略的發展趨勢是非常不錯的。

❷ 二戰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調整的主要措施

二戰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經濟政策先後進行過三次大的調整。第一次大的調整發生在二戰後初期至20世紀70年代的二戰後經濟恢復時期;第二次大的調整發生在70年代至80年代初的經濟「滯脹」時期;第三次大的調整發生在90年代初。這三次調整的目的都是為了加強國家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干預,建立有效的宏觀經濟調節機制。
一、經濟政策調整
1、第一次大的經濟政策調整
二戰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第一次大的社會經濟政策調整,其背景是20世紀30年代初的經濟危機。從1929年至1933年,美國工業生產了卻46%,失業率高達25%。為了緩和危機,羅斯福政府實施了國家對經濟實行干預的「新政」。這次社會經濟政策調整的指導思想是凱思斯經濟學說,主張政府應當對經濟實行干預和調節,運用擴大預算政策刺激有效需求,從而實現「充分就業」和經濟增長。這一思想在二戰後成為西方各國政府官方的經濟指導思想。在這次社會經濟政策調整中,各國政府職能急劇擴張,對經濟生活干預的范圍較廣、力度較大。主要措施有:加大國有化程度;盡量擴大就業;普遍建立福利制度;政府直接參與並支配國民收入再分配等。
2、第二次大的經濟政策調整。二戰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第一次大的社會經濟政策調整,這次經濟政策調整的指導思想是包括貨幣主義和供應學派在內的新保守主義的經濟理論。20世紀70年代中期,西方主要國家發生了經濟停滯和通貨膨脹奇怪結合的「滯脹」困境,各國經濟增長遲緩甚至停滯,失業人數猛增,通貨膨脹嚴重,物價飛漲,各國GDP的年平均增長率還不到60年代的一半。「滯脹」暴露出凱思斯主義經濟學說與政策的局限性,也暴露了政府角色膨脹後出現的「政府失靈」問題。1979年英國保守黨撒切爾夫人上台執政,1981年美國共和黨里根總統就職,他們以新保守主義的貨幣主義和供應學派的經濟理論為指導,大刀闊斧地對社會經濟政策進行調整。這次社會經濟政策調整的主要措施有:緊縮貨幣,削減國家的直接社會福利支出,推行社會福利計劃多無化、私人化和市場化;實行國有企業私有化,推行以及股權分散化為特徵的「人民資本主義」;實行有利於富人和企業的稅制改革,刺激投資等。
3、第三次經濟政策調整。
這次調整是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的。這次調整的背景是西方國家經過70、80年代實行反通貨膨脹政策以後的。普遍陷入「雙高」狀態,即政府公共財政赤字居高不下,政府公共債務居高不下。比如,1990年,美國財政赤字2204億美元,1991年上升至2687億美元,僅1992年美國國債就超過3萬億美元,相當於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51%。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這次的社會經濟調整的指導思想是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貨幣主義經濟學、供應學派理論的混合物。經過前兩次社會經濟政策的調整,西方發達國家在經濟理論上不再走極端化,而是採取歉收並蓄的態度,將各種理論糅合起來。柯林頓上台後,放棄「里根經濟學」發動「新政府運動」,決心「重振美國經濟」。柯林頓在談到他的綱領時說過,這一綱領「既不是保守派的綱領,也不是自由派的綱領,而是兩者兼有的一種綱領」柯林頓兩手齊下調控美國經濟:一手是削減財政赤字,減少政府開支另一手是調整稅收,降低利率,以此來刺激消費與投資。其實行的「宏觀調控,微觀自主」,的經濟經濟政策,其宗旨是既反對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對過度的干預。美國進入「新經濟時代」
二、經濟發展的特點:經濟發展不平衡
1、不同時期經濟發展不平衡。西方發達國家二戰後經濟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20世紀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初,經過大力調整與重建,一些國家經濟恢復到戰前水平,美國、加拿大等國則將戰時經濟轉為平時經濟。50年代到70年代初,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較快,國民生產總值的平均增長率為了5%。但是,在這段「黃金時期」過去以後,西方各主要國家都陷入了經濟「滯脹」狀態,1973—975年、1980—1982年連續爆發了兩次嚴重的經濟危機。在整個8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雖擺脫了經濟危機,其發展依然十分緩慢,各國平均增長率也只有3%。
2、不同國家經濟發展不平衡。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日本與歐盟經濟好於美國。進入90年代,美國經濟快速發展,明顯好於日本、歐盟。日本經濟自1993年泡沫經濟崩潰以後,一直處於低迷狀態。這段時期被日本國民稱為「失去了的十年」。
3、經濟運行模式不平衡。
由於西方發達國家在微觀的企業組織管理制度與宏觀的組織管理機制上存在差異,從而決定了這些國家的經濟運行模式是不同的。最具典型意義的是三種模式;一是美國的自由市場經濟模式。這種經濟結構的特點是政府對經濟只作智謀的干預,更多的是強調個人主義與市場自由競爭。二是德國的社會市場經濟模式。這種模式的特點是強調個人自由與社會義務的結合,社會對利潤的追求與向工人提供社會保障相結合,企業管理人員的決斷與工人參與相結合。三是日本的行政導向型市場經濟,這種模式的特點是政府採取親市場戰略,即政府的干預遵循「充分的市場,必要的政府」原則,政府在財政、金融、貿易、產業、技術開發等方面的調控作用突出。另外還有英國的混合市場經濟模式,法國的計劃指導型經濟

❸ 二戰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調整的表現

在經濟政策上,力爭宏觀調控和市場經濟的最佳結合。戰後,西方發達國家普遍建立攻關經濟調節機制,紛紛採取了凱恩斯主義,加強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
20世紀70年代後,西方國家轉而採取現代貨幣學派和供應學派理論。重視控制通貨膨脹,強調貨幣政策和以財政預算支持貨幣政策,考慮效率原則甚於公平原則,強調私人企業的利潤。但是,它急劇擴大了社會貧富差距。
20世紀70年代的經濟滯脹,通貨膨脹和經濟停滯、高失業率並存。
進入20世紀90年代,發達國家在宏觀調控政策的運用上變得更加靈活,在理論上不拘一格,把凱恩斯主義、貨幣主義和供給學派等結合起來。

❹ 戰後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干預政策主要有

法律分析:戰後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干預政策主要有財政政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反壟斷政策、科技支持政策。

法律依據:《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凱恩斯(1936)的思想基礎上的經濟理論,主張國家採用擴張性的經濟政策,通過增加需求促進經濟增長。 即擴大政府開支,實行財政赤字。刺激經濟。維持繁榮。 凱恩斯的經濟理論認為,宏觀的經濟趨向會制約個人的特定行為。18世紀晚期以來的「政治經濟學」或者「經濟學」建立在不斷發展生產從而增加經濟產出,而凱恩斯則認為對商品總需求的減少是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發,他認為維持整體經濟活動數據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觀上平衡供給和需求。因此,凱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凱恩斯理論基礎上的經濟學理論被稱為 宏觀經濟學 ,以與注重研究個人行為的微觀經濟學相區別。 凱恩斯經濟理論的主要結論是經濟中不存在生產和就業向完全就業方向發展的強大的自動機制。這與新古典主義經濟學所謂的薩伊法則相對,後者認為價格和利息率的自動調整會趨向於創造完全就業。試圖將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聯系起來的努力成了凱恩斯《通論》以後經濟學研究中最富有成果的領域,一方面微觀經濟學家試圖找到他們思想的宏觀表達,另一方面,例如貨幣主義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試圖為凱恩斯經濟理論找到扎實的微觀基礎。二戰以後,這一趨勢發展成為新古典主義綜合學派。

❺ 二戰後中國經濟增長的措施有那些詳細點。注意!是二戰後!中國,經濟增長措施! 別給我復制沒用的。

1、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分配土地給農民,解放農村生產力;
2、沒收官僚資本,形成國有資本的基礎,並以此發展重工業;
3、實行三大改造,農業、手工業集體化,資本主義工商業公私合營;
4、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放農村生產力;
5、實行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6、實行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充分利用境外資金技術;
7、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搞活經濟;
8、實行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模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❻ 二戰後發達國家對經濟政策做出怎樣的調整

在經濟政策上,力爭宏觀調控和市場經濟的最佳結合。戰後,西方發達國家普遍建立攻關經濟調節機制,紛紛採取了凱恩斯主義,加強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20世紀70年代後,西方國家轉而採取現代貨幣學派和供應學派理論。重視控制通貨膨脹,強調貨幣政策和以財政預算支持貨幣政策,考慮效率原則甚於公平原則,強調私人企業的利潤。但是,它急劇擴大了社會貧富差距。20世紀70年代的經濟滯脹,通貨膨脹和經濟停滯、高失業率並存。進入20世紀90年代,發達國家在宏觀調控政策的運用上變得更加靈活,在理論上不拘一格,把凱恩斯主義、貨幣主義和供給學派等結合起來。

❼ (高一歷史題)二戰後資本主義經濟調整的內容

二戰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經濟政策先後進行過三次大的調整。第一次大的調整發生在二戰後初期至20世紀70年代的二戰後經濟恢復時期;第二次大的調整發生在70年代至80年代初的經濟「滯脹」時期;第三次大的調整發生在90年代初。這三次調整的目的都是為了加強國家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干預,建立有效的宏觀經濟調節機制。

一、經濟政策調整

1、第一次大的經濟政策調整

二戰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第一次大的社會經濟政策調整,其背景是20世紀30年代初的經濟危機。從1929年至1933年,美國工業生產了卻46%,失業率高達25%。為了緩和危機,羅斯福政府實施了國家對經濟實行干預的「新政」。這次社會經濟政策調整的指導思想是凱思斯經濟學說,主張政府應當對經濟實行干預和調節,運用擴大預算政策刺激有效需求,從而實現「充分就業」和經濟增長。這一思想在二戰後成為西方各國政府官方的經濟指導思想。在這次社會經濟政策調整中,各國政府職能急劇擴張,對經濟生活干預的范圍較廣、力度較大。主要措施有:加大國有化程度;盡量擴大就業;普遍建立福利制度;政府直接參與並支配國民收入再分配等。

2、第二次大的經濟政策調整。二戰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第一次大的社會經濟政策調整,這次經濟政策調整的指導思想是包括貨幣主義和供應學派在內的新保守主義的經濟理論。20世紀70年代中期,西方主要國家發生了經濟停滯和通貨膨脹奇怪結合的「滯脹」困境,各國經濟增長遲緩甚至停滯,失業人數猛增,通貨膨脹嚴重,物價飛漲,各國GDP的年平均增長率還不到60年代的一半。「滯脹」暴露出凱思斯主義經濟學說與政策的局限性,也暴露了政府角色膨脹後出現的「政府失靈」問題。1979年英國保守黨撒切爾夫人上台執政,1981年美國共和黨里根總統就職,他們以新保守主義的貨幣主義和供應學派的經濟理論為指導,大刀闊斧地對社會經濟政策進行調整。這次社會經濟政策調整的主要措施有:緊縮貨幣,削減國家的直接社會福利支出,推行社會福利計劃多無化、私人化和市場化;實行國有企業私有化,推行以及股權分散化為特徵的「人民資本主義」;實行有利於富人和企業的稅制改革,刺激投資等。

3、第三次經濟政策調整。

這次調整是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的。這次調整的背景是西方國家經過70、80年代實行反通貨膨脹政策以後的。普遍陷入「雙高」狀態,即政府公共財政赤字居高不下,政府公共債務居高不下。比如,1990年,美國財政赤字2204億美元,1991年上升至2687億美元,僅1992年美國國債就超過3萬億美元,相當於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51%。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這次的社會經濟調整的指導思想是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貨幣主義經濟學、供應學派理論的混合物。經過前兩次社會經濟政策的調整,西方發達國家在經濟理論上不再走極端化,而是採取歉收並蓄的態度,將各種理論糅合起來。柯林頓上台後,放棄「里根經濟學」發動「新政府運動」,決心「重振美國經濟」。柯林頓在談到他的綱領時說過,這一綱領「既不是保守派的綱領,也不是自由派的綱領,而是兩者兼有的一種綱領」柯林頓兩手齊下調控美國經濟:一手是削減財政赤字,減少政府開支另一手是調整稅收,降低利率,以此來刺激消費與投資。其實行的「宏觀調控,微觀自主」,的經濟經濟政策,其宗旨是既反對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對過度的干預。美國進入「新經濟時代」

二、經濟發展的特點:經濟發展不平衡

1、不同時期經濟發展不平衡。西方發達國家二戰後經濟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20世紀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初,經過大力調整與重建,一些國家經濟恢復到戰前水平,美國、加拿大等國則將戰時經濟轉為平時經濟。50年代到70年代初,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較快,國民生產總值的平均增長率為了5%。但是,在這段「黃金時期」過去以後,西方各主要國家都陷入了經濟「滯脹」狀態,1973—975年、1980—1982年連續爆發了兩次嚴重的經濟危機。在整個8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雖擺脫了經濟危機,其發展依然十分緩慢,各國平均增長率也只有3%。

2、不同國家經濟發展不平衡。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日本與歐盟經濟好於美國。進入90年代,美國經濟快速發展,明顯好於日本、歐盟。日本經濟自1993年泡沫經濟崩潰以後,一直處於低迷狀態。這段時期被日本國民稱為「失去了的十年」。

3、經濟運行模式不平衡。

由於西方發達國家在微觀的企業組織管理制度與宏觀的組織管理機制上存在差異,從而決定了這些國家的經濟運行模式是不同的。最具典型意義的是三種模式;一是美國的自由市場經濟模式。這種經濟結構的特點是政府對經濟只作智謀的干預,更多的是強調個人主義與市場自由競爭。二是德國的社會市場經濟模式。這種模式的特點是強調個人自由與社會義務的結合,社會對利潤的追求與向工人提供社會保障相結合,企業管理人員的決斷與工人參與相結合。三是日本的行政導向型市場經濟,這種模式的特點是政府採取親市場戰略,即政府的干預遵循「充分的市場,必要的政府」原則,政府在財政、金融、貿易、產業、技術開發等方面的調控作用突出。另外還有英國的混合市場經濟模式,法國的計劃指導型經濟。

❽ 二戰後的典型經濟發展模式有哪些

1、英國的混合市場經濟。二戰後,英國形成混合市場經濟;撒切爾夫人執政,推行一系列經濟改革政策,調整經濟運行機制;「多市場,少政府」的轉變以成為英國經濟發展的趨勢。2、法國的計劃指導性經濟。在經濟發展中,法國逐漸形成計劃與市場相結合,國有企業與私人企業並存的計劃指導性經濟模式。3、聯邦德國的「社會市場經濟」。限制壟斷,保護競爭秩序;實行穩定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實現社會公平。4、日本的政府主導市場經濟。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後,日本逐漸確立起以市場調節為基礎的自由競爭機制,但政府始終掌握社會經濟計劃和經濟政策的決策權,形成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

❾ 中國二戰後經濟怎麼復甦的

1.國際外部環境:二戰後,日本實際上已經成為美國的私有財產,在美國的保護下,外部環境平穩,安心發展生產。而中國的國際環境卻面臨著極大的威脅與挑戰。樹欲靜而風不止。
2.國家內部環境:日本國內穩定,而中國卻政治活動頻繁。
3.經濟發展基礎:雖然日本的國民經濟在戰爭中遭到嚴重打擊,卻由於朝鮮戰爭的爆發,得到大批軍火訂單,從此,國民經濟開始復甦。而中國卻是一窮二白,從零開始。
4.國民素質:這個就不說了,哎......

❿ 二戰後發達國家對經濟政策做出怎樣的調整,其特點是什麼

針對二戰後出現的科技進步,社會化大生產不斷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經濟危機出現新特點等新情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不動搖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前提下,對生產關系和經濟結構進行調整。或者說資本主義國家戰後經濟的新變化主要是: 1.在經濟政策上,力爭宏觀調控和市場經濟的最佳結合。戰後,西方發達國家普遍建立攻關經濟調節機制,紛紛採取了凱恩斯主義,加強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其主要措施是增加國有企業,利用財政手段干預經濟,利用貨幣政策調控經濟,實行充分就業,政府直接參與國民收入的再分配,並占據支配地位,制定各種經濟社會發展計劃來規范市場活動。國家干預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部的矛盾,但是引起信用和通貨膨脹、財政赤字和生產萎縮、失業增多。 20世紀70年代後,西方國家轉而採取現代貨幣學派和供應學派理論。重視控制通貨膨脹,強調貨幣政策和以財政預算支持貨幣政策,考慮效率原則甚於公平原則,強調私人企業的利潤。主要改革措施有:國有企業重新私有化,推行以股權分散為特徵的所謂「人民資本主義」;緊縮貨幣,削減公共福利計劃,推動社會福利向多元化、私人化和市場化方向發展;實行有利於富人和企業的稅制改革;減少政府對企業的干預;制定嚴厲的工會法,打擊工會活動等等。上述措施對抑制通貨膨脹和增強市場經濟活力起到較為明顯的作用,但是,它急劇擴大了社會貧富差距。 進入20世紀90年代,發達國家在宏觀調控政策的運用上變得更加靈活,在理論上不拘一格,把凱恩斯主義、貨幣主義和供給學派等結合起來。這種兩者兼有的政策,是在探求政府控制和市場調節兩者的最佳結合的政策與方式。它們都把減少財政支出、平衡預算收入、降低長期利率、抑制通貨膨脹作為經濟政策的重點。 2.資本所有關系更加多樣,經濟結構不斷變化。經濟結構的變化反映著一個國家各部門和各種類型經濟消長的狀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結構的變化主要表現是:第一,在私有制為主導的基礎上,所有制形式更加多樣。集團所有制、國有制、法人所有制、社團所有制以及資本家個人所有制等多種形式並存。所有制形式的調整提高了資本的社會化程度,國家企業和公認參固有很大發展。

閱讀全文

與我國在二戰後的經濟有哪些政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症狀是戀愛情緒依賴 瀏覽:55
好健康蜂膠囊多少錢一盒 瀏覽:304
怎麼樣事業單位才是參公的 瀏覽:398
6歲孩子健康碼怎麼弄 瀏覽:224
事業單位改革哪些變成企業 瀏覽:257
79愛情數字是什麼 瀏覽:972
什麼單位招健康管理師 瀏覽:34
事業險上多久可以領失業金 瀏覽:118
漫畫作文幸福在哪裡 瀏覽:838
健康證明項目有哪些 瀏覽:358
支付寶合種的幸福樹需要多少能量 瀏覽:707
哪些花象徵愛情 瀏覽:309
五羊有什麼故事 瀏覽:735
護理大專生可以考哪些事業單位 瀏覽:582
舒適經濟運動哪個模式省油 瀏覽:696
微信健康碼證件號碼怎麼填 瀏覽:45
為什麼唐山自古出美女 瀏覽:39
你聽過哪些大蛇的故事 瀏覽:540
如何化解婚姻上小人 瀏覽:166
鹿邑縣域經濟怎麼樣 瀏覽: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