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馬鞍山經濟比淮安好嗎
當然是馬鞍山經濟好,在安徽人均收入第一,GDP總量也是前幾,在安徽算是龍頭了。2011年和縣、含山縣劃給了馬鞍山,經濟實力又是一個大增,能達到江浙平均水平了。
兩個城市都是資源型城市,重工業比較發達,所以環境都不太好,淮南要比馬鞍山大,不過馬鞍山是安徽省最富裕的城市,人均GDP安徽第一
『貳』 馬鞍山這個城市怎麼樣
馬鞍山在全省的綜合實力絕對數一數二,說排不上前三是完全沒有依據的。區位優勢明顯,鄰江蘇南京和安徽蕪湖,是安徽長江沿岸最重要的工業城市。人均GDP長年位於省內第一。市轄當塗縣居安徽縣級地區三甲,縣轄博望鎮為中國刃具第一鎮,經濟實力雄厚,縣轄黃池鎮,太白鎮有國家級創新農業產業園。市轄採石磯為全國4A級風景名勝,自然環境別具一格。縣轄青山為詩仙李太白長眠之地,文化底蘊深厚。所以說馬鞍山是集重工業,現代農業,旅遊業,文化產業與一體的發達城市,潛力不可估量。我對馬鞍山的深入了解希望能將其展現給全國人民。
『叄』 馬鞍山的經濟發展的如何
從第一家蘇果加盟店超市走進馬鞍山,超市業從加盟店、直營店、便利店、大賣場、24小時店等業態發展已有近10個年頭。超市在給馬鞍山廣大市民帶來豐富的商品、舒適的購物環境以及新的經營理念的同時,也在悄悄地改變著人們的購物習慣,尤其是晚飯後散步逛超市成為百姓家庭休閑的一種生活方式。
談到蘇果第一家在馬開出24小時便利店,記者采訪了蘇果馬鞍山總經理管俊。管俊說,這幾年,馬鞍山經濟發展相當快,夜市需求逐年大幅提高。從近幾年的超市夜市跟蹤調查顯示,銷售額增長很快,馬鞍山和南京相隔不遠,消費習慣差異不大。蘇果在南京有200多家24小時便利店,有經營的成功之路。從馬鞍山開出的4家店經營業績看,比南京的市場還要好很多。夜市的發展要有一個培育過程,希望蘇果24小時店的開業能推動馬鞍山夜市經濟發展,形成相互促進的良好夜市氛圍
『肆』 馬鞍山這個城市怎麼樣
很好啊,我就是馬鞍山的、沒有大城市的那種紙醉金迷、燈紅酒綠,也沒有鄉村的貧瘠,有著江南獨有的詩情畫意。生活在馬鞍山覺得很舒適開心,有那麼幾天陰雨連連,像在畫中一樣,算是江南水墨煙雨的代表了。馬鞍山的經濟發展較快,是一個小型的現代化城市,雖然現在不是太有名,但是投資潛力非常大。以前旅遊將馬鞍山和其他城市對比,覺得這里很不錯。我很喜歡這里,也歡迎你來馬鞍山。(完全是生活在馬鞍山的真情實感~~~但素、總感覺自己像個托、可惜木有錢$_$、555)
『伍』 現在馬鞍山市城市發展如何了
挺好的
馬鞍山作為安徽省的東大門,皖江經濟帶的「老龍頭」,有著緊鄰長三角的獨特優勢,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改革開放以來,馬鞍山憑借著良好的區位優勢,以融入南京都市圈為切入點,以謀求與長三角城市共同繁榮為目標,內強素質,外拓市場,搶抓機遇,主動對接,奮力追趕,國民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改革開放以來,馬鞍山在融入長三角中奮力追趕,在追趕中與長三角共謀繁榮,經濟發展的內在質量、增長速度不斷提高,但與長三角城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在今後較長時期內,馬鞍山經濟發展仍將處於追趕狀態。馬鞍山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秉著「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戰略宗旨,從長處著手促發展,從短處著手補差距,加快構築經濟提升大平台,繼續加速融入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經濟區,謀求一體化發展,借台唱戲,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努力實現國民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力爭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
『陸』 馬鞍山經濟實力怎麼樣
很好啊呵呵,在安徽算是龍頭了,能達到江浙平均水平了,gdp總量也是前幾。今年和縣,經濟實力又是一個大增、含山縣劃給了馬鞍山。在安徽人均收入第一
『柒』 馬鞍山的經濟發展的如何
馬鞍山是一座新興的工業之城、綠色之城、港口之城。改革開放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全市上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扭住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大力推進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國際化進程,著力打造「三大基地」(即現代加工製造業基地、綠色食品基地和休閑旅遊基地),推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面協調發展,全市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不斷邁上新台階,2001-2005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6%,各項主要經濟指標翻了一番以上,總量進入全省前列,與長三角地區平均水平差距縮小了25%,主要經濟指標人均值連續多年位居全省首位,接近長三角城市中等發展水平。進入「十一五」以來,我們綜合分析周邊地區特別是長三角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最新態勢,立足全市發展基礎和條件,在市第七次黨代會上提出到2011年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加速構建和諧馬鞍山的奮斗目標,並及時制定了《馬鞍山市建設全面小康社會評價指標體系》,將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分解為經濟發展、生活水平、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4大類25項35個具體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