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咸寧市每個縣的經濟狀況哪個縣經濟最好謝謝
2008年,咸寧GDP為359.19億元 ,同比增長16.1% ,增幅為全省第一。
2009年元至5月,咸寧市規模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72.46億元。
其中:
咸安區轄區內規模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68.69億元;
赤壁市規模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57.2億元;
嘉魚縣規模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5億元;
崇陽縣規模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6.85億元;
通城縣規模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0.62億元;
通山縣規模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1億元;
B. 赤壁交通現狀堪憂!
作為一個關心赤壁發展的人,在這里說說赤壁交通現狀。在整個湖北省內,作為一個縣級市,赤壁現有的交通地位是非常優越的,中國第一大鐵路,也是中國鐵路網的脊樑--------京廣鐵路穿越赤壁市區,中國交通第一要道------107國道經過赤壁,中國最繁忙的高速公路--------京珠高速也經過赤壁,世界上線路最長,時速350公里武廣高速公路貫穿赤壁。湖北省內有如此大交通優勢的城市只有孝感,武漢,咸寧這四個城市,且這幾個城市只有赤壁是縣級市,另京珠高速離另外的孝感,咸寧都比較遠。赤壁作為一個縣級市,享受的是地級甚至是比地級市還強的交通待遇。有如此好的交通優勢的赤壁,吸引了周邊崇陽,嘉魚,洪湖,通城等地方的人來赤壁坐火車或進行商貿活動,是赤壁成為泛赤壁區域(含赤壁市,崇陽縣,嘉魚南部,洪湖南部,通城部分)的最大城市,中心城市,泛赤壁區域約200萬人口,7000平方公里,幾乎相當一個中等地級市的規模。正因為如此,加上國家和省在赤壁的企業和機構,赤壁2009底城區人口達到25萬,流動人口6-7萬,城區面積約26平方公里,湖北縣級市中城區規模僅次與仙桃市,與許多弱小的地級市規模差不多,如黃岡,孝感等。
歷史上赤壁一直是鄂南地區繁榮的城市,民國時期是湖北第一督察區駐地,相當現在地級市,是鄂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輝煌一時。赤壁在鄂南的領先地位保持很久,到了1965年,湖北成立從孝感專區中析置咸寧專區,專區設在咸寧縣,這一行動是赤壁命運的轉折點,影響了今後相當一段時間赤壁的定位和發展。為什麼把專區駐地設在咸寧,而不是當時鄂南經濟最強的蒲圻了,咸寧經濟遠遠落後與蒲圻,而且有一段時間並入蒲圻,是因為咸寧縣位於當時咸寧專區的地理中心,當時咸寧專區包括咸寧縣,蒲圻縣,嘉魚縣,通山縣,崇陽縣,通城縣,陽新縣,鄂城縣,武昌縣。而現在,形勢不同了,鄂城縣,武昌縣,陽新縣先後劃去咸寧,咸寧城區部在是整個咸寧轄區的地理中心,真正的地理中心在赤壁官塘與中伙中間,離赤壁城區比離咸寧城區近。本來咸寧1999年建市時有人提議把地級市搬遷到赤壁,可由於多種原因沒有實現,造成現在咸寧行政中心在咸安,經濟商貿中心在赤壁,不過現在咸安與赤壁差距不斷縮小,是由於行政中心設在咸安多年,各種資源不斷人為地向咸安集中的結果。
1、火車站:赤壁火車站一直是鄂南客流量最大的火車站,客源范圍來自泛赤壁區域的5個縣市,一直大於咸寧火車站,可是就是因為咸寧是地級市,造成在咸寧停靠的列車比赤壁多,如果不是咸寧影響,赤壁火車站停靠的列車會大大增加,與岳陽接近,會有50到60趟,咸寧如果不是地級市所在地,停靠的列車估計只有10趟左右,與臨湘差不多。05年國家修建「武廣高鐵」時,當初在整個咸寧只規劃了赤壁站(二級站),並沒有咸寧站(因為設咸寧站需要向東拐個大彎),但咸寧不幹心,千方百計爭取,不僅讓「武廣高鐵」拐彎到咸寧設站(原直線方案是武漢(一級站)——經嘉魚(經過不設站)——赤壁(二級站)),而且還因為是地級市設了一個二級站,赤壁站雖說保住了,但卻成了三級小站。
2、杭瑞高速:本來杭瑞高速原規劃路線是「從九江——陽新——崇陽——赤壁——進入京珠」並從赤壁通過赤壁長江大橋進入洪湖到江漢平原的仙桃,再進入「滬漢蓉高速」的。(這樣赤壁就成了溝通江漢平原、南北、東西大通道的「十字」樞紐,當時赤壁網的新聞都已報道此事,要求做好杭瑞高速赤壁段的征地工作)可是,沒想到通城縣多次打報告到省里說:「赤壁段京珠高速上的車大多,要求杭瑞走通城入岳陽」,最終杭瑞高速突然改道走通城,一下把赤壁給繞開了,當我看到「杭瑞高速」改道走通城的新聞後,我想應該會走崇陽與赤壁之間吧(即沿106省道修到通城),本想這也可以,如果從赤壁與崇陽之間到通城(應在蒲紡附近),這樣赤壁上這條杭瑞高速也不太遠,但一直找不到最終確定的走向方案,經多方查找,終於讓我找到了2009年1月最新出版的地圖冊上有杭瑞高速的走向,定睛一看,沒想到,它走崇陽的東邊,這樣從赤壁上杭瑞高速要過崇陽縣城再上高速就遠多了。(我就想問一下赤壁的領導們:杭瑞高速被通城搶跑了,為什麼連個從赤壁與崇陽的中間過也爭取不到???)
3、赤壁長江大橋:赤壁長江大橋94年就說要修了到現在已經17年了,03年在很多網站上都有看到要修「赤壁長江大橋的新聞」指揮部都成立了,投資40個億(你們現在在網上搜「赤壁長江大橋」還有當時的湖北日報的新聞,當時我看到這條新聞真的好開心。可是就在大橋就要動工之時,監利縣急忙打報告到省里、中央發改委,讓長江大橋修到監利,當時發改委的人還感到是個笑話「一個縣城也想修長江大橋?」,可是就這么個笑話,沒想到被監利人長期在中央攻關,拿出各種數據證明把長江大橋修在監利比修在赤壁車流量多,硬是把赤壁到嘴裡的肥肉搶走了。監利長江大橋的失利並沒有煥醒赤壁人,現在武漢要橋大外環高速,要修一座長江大橋通往仙桃進入江漢平原,本來,這次對赤壁是個難得的好機會,可是事與願違,讓某市硬是通過行政權力搶走嘉魚,連結咸寧。看到嘉魚長江大橋就要動工了,我在想,如果修在赤壁與嘉魚之間過江(即赤壁神山鎮或嘉魚舒橋之間),這樣對赤壁也可以減少一點遺嘆,因為這樣赤壁、嘉魚及咸寧都可共用這條高速),於是我在網上找武漢城市圈大外環高速在嘉魚哪裡過江?終於找到了,在「嘉魚新街鎮!」(你們也可以在網上可以查一下嘉魚新街鎮在哪裡?),我真的氣暈倒了,它走的是嘉魚北邊(也就是靠近武漢的牌州灣),而不是走赤壁與嘉魚中間,這樣赤壁人如果要過江,就要先走嘉魚過城後,才能上得了高速,比走中間又遠了幾十公里。赤壁長江大橋規劃了多年,可是一直沒有動工興建,反而之前沒有影子的「咸嘉長江大橋」及「仙嘉咸高速」捷足先登了,這到底是為什麼?。
4、仙崇赤高速公路:仙崇赤高速與赤壁長江大橋本是一起規劃的,即通過「仙崇赤高速"讓江漢平原數市在赤壁連接京珠高速度及瑞杭高速,這樣赤壁就成為了鄂南的交通樞紐,但因為長江大橋的轉向咸寧,這個鄂南交通樞紐也拱手讓給了咸寧。所幸的是沒有了仙洪赤高速公路的赤壁,在賀國強書記的關懷下,爭取到了赤壁鎮到赤壁市區的一級公路,赤壁長江大橋也被提上十二五計劃建設議程,但赤壁市區到崇陽的另一段暫無下文。
仙桃洪湖咸寧長江大橋經過嘉魚,不經過赤壁,使咸寧成為鄂南交通中心,赤壁遭到邊緣化,交通地位大大下降。赤壁交通很強,但是強在南北交通,東西方向很弱,到洪湖還要輪渡,對洪湖輻射力大大折扣,到崇陽也只有最近才有的省道,對崇陽,通城的影響力下降。
要發展,行政區劃是其重要的阻礙,咸寧弱市管強市,與赤壁爭奪資源嚴重影響赤壁發展,但是,隨著全國省直管縣政策逐步實施,這一不利影響可能慢慢減弱甚至消失,同時荊州到岳陽鐵路興建,使洪湖部分客流轉向荊岳鐵路。赤壁現在要苦煉內功,加快發展,把行政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同時要努力爭取建設:
1、連接江漢平原的「赤壁長江大橋」及「仙洪赤高速」早日上馬,不要總是停留在規劃當中;
2、連接京珠與杭瑞的「赤崇高速」早日規劃建設,以抗衡咸寧的「咸通高速」;
3、「武咸城際鐵路」早日延伸到赤壁,遠期規劃延至長沙,以連接「武漢城市圈及長株潭城市群;
4、荊州市最新規劃的「長荊鐵路延長線」爭取早日在赤壁交匯於京廣鐵路;(這條鐵路因為規劃要從洪湖過長江,故赤壁長江大橋將有可能因這個鐵路變身公鐵兩用長江大橋,對赤壁交通意義重大);
5、國家正在計劃修建岳陽至九江的「岳九鐵路」(九江——通山——崇陽——岳陽),雖說這條鐵路已規劃好,要求改道過赤壁的可能性不大了,但我們可以升級改造「蒲紡鐵路」並將其延長至崇陽與「岳九鐵路」在崇陽交匯,因這條「蒲紡鐵路」成了「京廣與岳九」的連接線,並不是一條斷頭路,西邊再交匯上「長荊鐵路」,成「十字路」,這樣赤壁又多了一條東西走向大動脈,對赤壁的交通作用不可限量,所以我十分看好這條連接線的前景;
6、如果利用「蒲紡鐵路」連接「京廣與岳九鐵路,再交匯於「長荊鐵路延長線」成功,赤壁就可以向「廣州鐵路局」申請在赤壁南郊鐵路局分界線界址修建赤壁南站(赤壁是「武漢鐵路局」與「廣州鐵路局」的分界地,一個縣級市有兩個鐵路局管轄地位特殊),這樣赤壁又多了一個新火車站——「赤壁南站」!
7、正在規劃中的「武漢至深圳的新高速」爭取第一套方案「從武漢——直下嘉魚——經赤壁——至通城——下深圳」,這條高速的修建拉直了線路,不過咸寧直上嘉魚到武漢,拉近了赤壁到武漢的距離,(赤壁的老爺們這高速千萬別又上咸寧搶走了!!!第二套方案為:武漢——咸寧——崇陽——通城——深圳,)。第一套方案一定要爭取成功,贏咸寧一回!
相信經過全體赤壁人努力,赤壁這一經濟強市一定會屹立在鄂南大地!前途一片輝煌!成為鄂南中心城市!
以上都是個人意見,肯定存在不足之處,懇請大家批評之處。讓我們共同關心愛護我們可愛的赤壁,為她的發展獻計獻策。
C. 湖北赤壁市好不好有哪裡的人嗎
必須好呀!!!人傑地靈,山清水秀。適合生活旅遊,工業污染少。主要靠旅遊業和服務業支持經濟。消費水平中上,收入水平一般。民風彪悍,好鬥狠。方言比較難懂。
D. 咸寧赤壁包括哪幾個鄉鎮哪些鎮的經濟狀況比較好詳細點的!謝謝了
咸寧赤壁市下屬的鄉鎮有 赤壁 新店 羊樓洞 蒲紡 黃龍 車埠 神山 官塘 洪山等等
由於工業不發達整體經濟半斤八兩 ,其中三國赤壁古鎮屬於名氣大 經濟一般的小鎮。
E. 咸寧赤壁是不是很窮
不算窮。
2020年,赤壁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43.3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下降4.6%,高於咸寧市0.3個百分點,高於省0.4個百分點。
赤壁隸屬湖北省,是由咸寧市代管的縣級市,地處湖北省東南部,長江中游的南岸,為幕阜低山丘陵與江漢平原的接觸地帶。赤壁市的地理坐標處於東經113°32′~114°13′,北緯29°28′~29°55′。北倚省會武漢,南臨湘北重鎮岳陽,素有「湖北南大門」之稱,為武漢城市圈重要組成部分。
地質
赤壁市構造溶蝕地貌比較典型,由歷次地質運動和長期地質淋溶,在崗地平原地帶,各類型地貌交叉出現,高低懸殊,構成各種坡、嶺、灘、沖、壟、畈等微域地形。志留紀頁岩構成的剝蝕地貌在赤壁市各地交叉出現。而在陸水、蟠河、汀泗河等河流兩岸及長江南岸又多形成侵蝕堆積地貌。
F. 赤壁市1年的財政收入是多少
3月31日,從赤壁市財政局傳來喜訊:今年一季度,該市財政收入順利實現開門紅。1至3月份,該市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9523萬元,佔全年目標的28%,超時序3%,較去年同比增長7.7%。
今年,該局突出支持重點園區發展,著力培植應急產業、電子信息產業等新的稅源增長點,實現培源壯財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同時,全力服務重大項目招引落戶和投產達效,增強重、特大產業項目對本級財政的貢獻率。
該局負責人表示:「當前,從中央到地方都在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積極應對新的稅收政策變化對全市財稅徵收帶來的影響是此次順利實現開門紅的關鍵之所在
G. 赤壁的經濟
「十一五」末,赤壁市生產總值達到134.1億元,比2005年增長1.05倍,年均增長15.4%;地方一般預算收入達到5.36億元,比2005年增加3.27億元,年均增長20.7%。赤壁市實施大工業、大旅遊、大城建「三大戰略」;堅持工業強市、旅遊活市、科教興市、生態立市「四項原則」;大力推進特色經濟建設,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推進城市建設 。
2012全年實現生產總值254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8億元,增長3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00元,增長13%;農民人均純收入9632元,增長14%,較好地完成了全年目標任務。
工業經濟平穩增長,規模效益同步提升。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377.3億元,增加值113.5億元,增長37.6%(現價);工業綜合效益指數420%,增長65個百分點;工業稅收占整個稅收比重51.8%。華潤電廠二期3號機組並網發電,20多個項目新投產,新增各類市場主體3034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96家。工業園區建設穩步推進。榮獲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市)」和「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先進縣(市)」。
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農村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8.9億元,增長38.7%;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到2.7:1。出台了一系列推進茶、竹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羊樓洞磚茶產業園獲批省級農業科技園;建成各類農業產業化基地147萬畝,新發展標准化畜禽養殖小區31個,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5家,「赤壁竹筍」被評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繼續改善,改造縣鄉公路30公里,新建農村公路50公里,籌資2.1億元對一批重點水利工程進行整險加固,整治塘堰1794個。榮獲全省「三萬」活動先進縣(市)和全國高標准基本農田建設示範縣市。
旅遊產業蓬勃發展,服務業水平進一步提高。創建全國旅遊標准化示範城市通過中期評估,成功舉辦了三國赤壁國際文化旅遊節,接待海內外遊客37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8.5億元,分別增長26.7%、32.1%。金融服務經濟能力得到增強,建立了政銀企對接平台,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貸款余額41.8億元,增長30.9%,新增存貸比達到84%;全省首家縣級創業投資基金落戶赤壁,再次榮獲「省金融信用縣(市)」。商貿流通運行平穩,新增限上企業54家,預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3.56億元,增長22.8%(現價)。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物業服務覆蓋率達到90%。
城市功能持續完善,綜合承載力不斷加強。城市總體規劃通過省級評審,中心城區控制性詳規覆蓋率達到75%以上。啟動各類城建項目57個,集中改造提升了一批市政設施,對城區6條主要道路進行改造拓寬,完成了7條主次幹路和11處背街小巷路燈改造,解決了周畫路等3處城區漬水問題,50個公交站台整體提檔升級,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5%。生態新區建設取得新進展,蒲紡大道二期春節前通車。城市管理創新進一步加強。榮獲湖北省森林城市稱號。
全年加強農村「三資」監管,榮獲全國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示範縣(市)。農村醫療實現了「全市一張網、就醫一張卡」。推行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制,實施了其他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核減行政審批事項5個,簡化了114個審批流程。實際利用外資1.442億美元,增長20.2%。「重大項目建設年」活動取得明顯成效。全年施工項目264個,固定資產投資180.2億元,增長43.2%。引進項目227個,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25億元,增長36.4%。 赤壁市旅遊服務業發展迅速。三國赤壁古戰場、龍佑溫泉度假區、陸水湖風景區被評為中國4A旅遊景區,陸水湖成功申報中國國家濕地公園;滄湖生態農業開發區被評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赤壁鎮榮獲「湖北省旅遊名鎮」稱號。2010年,接待中國內外遊客223萬人次,門票收入2818萬元,實現旅遊總收入9.1億元,分別比2005年增長150.3%、197.3%和253.5%。
連續兩次獲得湖北省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楚天杯」,2009年榮獲省級衛生城市和省級園林城市稱號,城鎮化率達到53%。打造出「一河兩岸」、「四山一渠、古城牆、青泉公園等一批城市新景觀,建成了赤壁郡都、天驕華庭、博園房產、永邦歐洲城等一批居民小區,城區面積達22.5平方公里,綠化覆蓋率達36.3%,森林覆蓋率達48.5%。交通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城鄉環境極大改善。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3.1%,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提前一年完成,城區環境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60天。陸水湖環境綜合整治取得明顯成效,生態環境逐步改善。啟動了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工作,以雙丘村、滄湖生態農業開發區、柳山湖移民新村為代表的30個新農村試點和50個「清潔家園」示範點面貌煥然一新。
H. 湖北省縣級市——赤壁市城市看法
赤壁市,由湖北省咸寧市代管縣級市之一,地理位置處於湖北省東南部地區。2019年赤壁市完成經濟總量約466億元,常住人口約49萬人。
赤壁市是武漢經濟圈重要組成部分,三國著名的大戰赤壁大戰就在於此。赤壁名勝風景區就位於赤壁市目前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很多三國赤壁大戰的 歷史 遺址都在這里,非常具有參觀價值。陸水湖風景區是國家級名勝區,湖中島嶼眾多,可以選擇坐小船在湖中遊玩欣賞湖泊風景。如果要論赤壁的 美食 ,赤壁魚糕會是一道大菜不油不膩、酥軟醇香用來歡迎賓客最好,除此之外赤壁獼猴桃酒,赤壁關刀魚都是當地有名 美食 。
赤壁市屬於武漢都市圈重要組成部分,交通體系比較發達。鐵路方面擁有京廣鐵路、武廣高速鐵路在此交匯,為赤壁發展提供了幫助,其次城市長江穿境而過擁有深水港口可以提供水上運輸能力,還有京珠高速公路穿境而過。目前赤壁市主要產業包括電力、造紙、紡織等為主。
從地理位置上看赤壁未來會得到很快的發展,又屬於武漢都市圈成員完全可以受到武漢的經濟輻射。加上大家都知曉的赤壁大戰,相信會對赤壁的 旅遊 業發展提供很大的幫助,這些新的發展機遇都會對赤壁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加上赤壁本身就擁有五十餘萬的人口,完全可以支持新城區的建設改善城市面貌提高人民的幸福生活指數。
I. 赤壁市和洪湖市那個經濟好
當然是赤壁市經濟好比咸寧市最強的縣市納稅大戶人口火車站商業很濃。洪湖經濟也還不錯靠水產和農業養殖興市只是洪湖多半土地都是比較軟的稀土地基不穩要不早就洪湖都很強了你可查資料在民國二三十年洪湖是湖北四大港口國父孫中山京廣鐵道武漢長江大橋起點是洪湖而當時蘇聯建橋則是繞開了洪湖可想而知蘇聯人知道漢口是大港口和洪湖大港口打通意味著中國中部迅速發展而俄羅斯他是另一個名族的當然不希望中國發展得快其實洪湖以後還是能復興的跟復興武漢一樣當然不能和武漢相提並論了洪湖為國家作的貢獻主要是在民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