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遵義和六盤水哪個發達
遵義雖然位於黔北,但它的南面是貴陽,北面是重慶,南北都是大城市,遵義夾在中間,就很容易學到先進的經驗, 很多遵義人,在全省來看都是比較謙虛的。
遵義過去沒有的,就向貴陽、向重慶學習,逐漸地也發展起來了,現在的新蒲新區也是投資創業的熱土,開發得熱火朝天的。
遵義新蒲新區
而六盤水,位於貴州西邊上,離貴陽有一定距離,向心力不算很強,過去一直以煤礦工業著稱, 第二產業的GDP比較亮眼 ,有可恃的資本,有錢人多如牛毛。
在六盤水的一些城鎮上,特別是擁有采礦、火電等產業的村鎮,火車站都比較常見,這就為當地人帶來了一定的自豪感,但是,自豪一旦過度,就有點不那麼謙虛了。
六盤水盤縣盤南電廠
另一方面,遵義人很團結,不管是北邊的道真、務川、桐梓,還是南面的湄潭、綏陽,對於遵義的地域認同感都特別強,把資金、人才等資源,都投往遵義市區建設,資源的利用率就比較高,大家的勁很容易就往一處使,非常有利於集中力量辦大事, 就算是茅台的故鄉——仁懷,風頭也蓋不過遵義的「紅色聖地」名片。
六盤水,顧名思義,是由3個縣的第一個字組成的:六枝縣、盤縣(今盤州市)、水城縣,其中, 六枝古代屬於牂牁;盤縣則與雲南曲靖的宣威、黔西南的普安縣,淵源頗深;水城更是占據了原市府所在地的優勢(現在市府在鍾山區)。
六盤水3個縣城,互相之間的地域認同感不是很強,特別是盤縣,今天的盤州市,過去煤產業特別發達,經濟很亮眼,在六盤水市裡,有那麼一點「一家獨大」的味道, 現在升格為省直管、縣級市,六盤水只是代管,獨立性就更強了一些。
六盤水這種情況,資源相對分散,六盤水的城市建設,在我看來,是落後於遵義的。
遵義復興大道
一般條件下,本來就有限的資源,如果沒有了集中優勢傾注於市區建設,而是分散在各個地方,比如各個縣、鄉鎮,那麼資源的利用率就可能會降低。 很多時候,太過於均衡的布局,沒有突出重點,其實也不是好事。
六盤水的家底深厚、基礎雄厚,但是在去產能、轉型升級等背景下,如果還是「唯煤」,那麼前路還是有待多加思考的,畢竟,產業結構過於單一,並不是好事。
六盤水師范學院
教育上,也可以看出來,遵義醫學院在整個貴州省內的名氣都相當大,在貴陽都還設有附屬醫院,而六盤水師范學院,就明顯遜色於遵義醫學院。
不過,現在來看,六盤水正在加大力建設市轄區——鍾山區, 原先的煤電大縣——盤縣在六盤水市的地位,正在逐步被鍾山區所趕超:2016年,鍾山區人均GDP是69873元,位居全市第一,而盤縣2016年的人均GDP是49557元,遠落後於鍾山區。
總的來說,遵義的發展勢頭不錯,六盤水的調整方向也很有希望。
我覺得這個問題很尷尬,我是遵義人,六盤水住了兩年,六盤水涼都是真的爽,六盤水雖然沒有遵義大,但是人各方面還是很好,不管好不好六盤水都不錯,不能拿錢來對比,如果交心的話,我選擇六盤水,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發達遵義地理位置要好一點,但是還不是比不過貴陽,所以這個就不能比,只能看更喜歡那裡的人。
看到這個不用想,肯定遵義更發達,六盤水依靠單一的煤炭,成不了氣候!
先我們來看看兩個地區經濟上的發展差距:
截至2016年,遵義市地區生產總值2403.94億元,財政總收入480.11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69元。
另外,遵義還是國家 歷史 文化名城,中共中央的生命轉折之城,名氣遠遠超過省會貴陽,更不要說六盤水了,遵義同時還是西南地區第五大城市,是西南地區除了省會城市最大的地級市。在產業上,遵義的茶葉,和國酒茅台就聞名世界,單靠茅台遵義一年的稅收收入都是將近200億。可以達到整個六盤水60%的財政收入。
截止2016年,六盤水市生產總值為1313.70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33.69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73元。
六盤水資源豐富,但是六盤水產業發展單一,沒有突出的企業和任何有發展前途的產業,而且煤炭資源只會越用越少,污染很大,很多六盤水的河流都是黑色的,這些單靠污染型企業來發展當地經濟,非常的不可持續。
以上觀點純屬個人分析,沒有地域偏見,我不是六盤水人,更不是遵義人,作為貴州的一員,憑借個人認識發表看法,如有不對的地方,請指正。
窮我們認,但你要知道是地無三里平的貴州,全是山不像外省那樣發展好,以前貴州是很窮,但現在貴州背靠大數據,發展自己,不要以老眼光看待。士別三日刮目相待,貴州並不容易!我支持我貴州,無論是貴州哪個市區,都是一家人,一家人團結發展早日摘掉窮帽子!我為貴州喝彩!
之個咱個說呢、經常去市州、感覺安順、六盤水、畢節相差並不大嘞、而遵義確實比以上城市要大、要繁華哦、不管咱個說都得客觀實際看問題、站在公正公平的立場說話嗎、不能因為自己是哪裡人、就偏離了立場、不講客觀實際哦。
近5年在六盤水(煤礦工人)和遵義都工作過,實話實說,六盤水就盤縣縣城人居環境還能看,畢竟是全國百強縣,但一入鄉鎮就不說了,山上都是灰的。六枝和水城不說了,真的差。遵義無論是道路,環境規劃還是產業布局都更好,多元化一些,高校,工業,教育都強於六盤水。但是同是百強縣的仁懷城市建設比不上盤縣,這是我覺得奇怪的。都是我的故里,我覺得遵義更發達,更有前途。六盤水得加快轉型,不能單靠煤礦產業了,采區底下全是空的,隱患很大,要加快進行彌補,做好環境自然建設才能快速發展。
六盤水發達,我弟媳婦是之盤水的來遵義看見豪華車不多,說六盤水到處都豪華車,應該六盤水比遵義好多了。
提這種問題居心何在?故意挑撥兩地矛盾,你怎麼不說整個貴州省還比不上發達省份的一個市呢?最鄙視你這種無聊的人。
一個三線一個五線,怎麼比?
㈡ 貴州遵義市發展得好嗎
二零一八年,遵義(新舟)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200萬人次,高達達203.4萬人次,是貴州省僅次於貴陽的第2大機場,也是目前貴州省最大支線機場,已經和國航、南航等十五家航空公司合作,開辟五十多條國內外航線,有力的支撐了遵義的旅遊業發展。
一、航空發展提高交通可到達率。交通可到達率是說基本的交通條件能從特定地點到另一空間的活動地點的便利程度。反映兩地克服時空割據的能力。而航空運輸方式的發展提高了交通的可達性。在航空發展之前,距離遵義市較遠的外國友人來遵義旅遊之前要考慮的更多的是出行的方式,怎樣才能到達遵義,因為遵義的航空還未發展,要過來的人需要考慮何時何地轉機,轉變交通方式,最後達到來遵義旅遊的目的。而在這過程中會花費更多的資金成本以及時間成本。
請輸入圖片描述
三、航空發展迎來旅遊發展的新思路。航空和旅遊是很合適的合作夥伴。兩者都屬於流量經濟,兩者的服務對象之間具有重復性。我們知道航空運輸的發展依託於巨大的旅遊市場,當然旅遊市場的更好前進也離不開航空業的推動。旅遊業可以與航空業一起合作發展,發展航空假期產品,發展航空包機旅遊,發展泛戶外旅遊等。通過航空業與旅遊業合作發展,遵義的旅遊業迎來新發展。
旅遊業具有美好的發展前景,作為旅遊勝地的遵義,相信在航空產業的助力下今後會找到更好的發展方向。
㈢ 貴州遵義市經濟怎麼樣
遵義很不錯的,誰說貴州省是全國最窮的地方,這里的消費高的不得了,比其他一些二線城市也差不了多少,至少我去了那麼多地方我就覺得貴州的經濟不錯,只是農村貧困一點罷了,遵義經濟比較發達的。
㈣ 2021年到2035年看遵義的變化有多大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28
㈤ 遵義的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遵義縣經濟社會發展成效顯著。遵義縣是全國無公害農產品示範基地縣、全國優質科技型煙葉基地縣、全國商品瘦肉型豬基地縣和國家級秸稈氨化養牛示範縣、全國優質辣椒生產區、全國辣椒生產十強縣、中國杜仲之鄉、中國辣椒之鄉、中國「雙低」油菜生產大縣,全省糧油、生豬、烤煙生產基地縣。全縣年產糧食50萬噸,年產油菜籽6萬噸,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18萬畝,年產無公害蔬菜36萬噸,優質辣椒種植面積30萬畝,年產3.78萬噸。縣內有農業部農產品定點批發市場--蝦子中國辣椒城,已建成的蝦子辣椒市場是西南地區最大的辣椒交易市場。蝦子辣椒市場年交易量5萬噸,交易額3.5億元。遵義縣是全國對外開放縣,曾先後獲得全國文化先進縣、體育先進縣、民政工作先進縣以及全省「雙擁」模範縣和省級衛生城市等榮譽稱號。
遵義縣同時也是西南和「西電東送」重要的能源基地,已建成的烏江渡發電廠和在建的鴨溪火電廠,裝機容量均為120萬千瓦,電力供應網覆蓋全縣,共有18個供電站,11座35KV變電站,主變容量8.24萬KVA,配電容量20.5萬KVA。現有水處理廠兩座,日處理能力15000噸,年供水380萬立方米。電信網路覆蓋全縣,已建成多元通信網路,現有固定電話用戶7.5萬戶,行動電話用戶6萬戶。工業已初步形成以冶金、化工、建材、能源、醫葯為支柱的工業經濟格局,鴨溪電廠、烏江渡電站擴機增容,遵義灌區、氧化鋁廠和遵義鋁廠技改等一批重點工程的開工建設,以及招商引資引進建成和在建項目為遵義縣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棕剛玉年生產能力6萬多噸,電解鋁年生產能力15萬噸,鋁型材年加工1.5萬噸,水泥年產124.15萬噸,粘土磚年產38728萬塊,多元復合肥年產4.67萬噸(折標),貴州名酒鴨溪窖酒年產1984噸,葯業園區主要產品有肝樂欣膠囊、解毒止瀉膠囊、鑫肝樂、腦得生膠囊和針劑等。全縣城鎮化水平達31.75%,高於全省、全市平均水平。2004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5.27億元,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9.7億元,規模工業產值32.02億元,完成財政總收入4.31億元,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2518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29億元,年末金融機構存款余額32.49億元,貸款余額19.85億元,招商引資實際引進到位資金6.2億元。
㈥ 貴州遵義市經濟怎麼樣
遵義很不錯的,誰說貴州省是全國最窮的地方,這里的消費高的不得了,比其他一些二線城市也差不了多少,至少我去了那麼多地方我就覺得貴州的經濟不錯,只是農村貧困一點罷了,遵義經濟比較發達的。
㈦ 貴州遵義市是否很窮
遵義市經濟總量僅次於貴陽市,繼續穩居全省第二。遵義長期的發展目標是跨越婁山關天險,積極融入2小時重慶的經濟圈,在2005年遵義到重慶高速公路通車後,融入一小時重慶經濟圈,積極利用在重慶、貴陽之間的紐帶優勢,發展生態農業和旅遊業。
截至2013年,遵義市生產總值1584.67億元,比上年增長1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7.88億元,增長6.3%;第二產業增加值744.14億元,增長15.6%;第三產業增加值632.65億元,增長14.5%,人均生產總值為25852元,比上年增長13.6%。第一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3.1%,上升0.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7.0%,上升1.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9.9%,下降1.5個百分點。初步統計,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765.41億元,占遵義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8.3%,民營經濟增加值782.83億元,占遵義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9.4%,全面建設小康實現程度為78.6%。
2013年,財政總收入356.56億元,比上年增長23.7%,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36.77億元,增長21.8%。
截至2013年,在國家實施了科技支撐計劃三年後,獲得省級以上科技專項重點項目280項、資金11750萬元,其中,國家級項目82項、資金6601萬元,省級項目198項、資金5149萬元。我市共有高新技術企業50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3個;省級重點試驗室7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7個,企業技術創新孵化平台3個。專利申請3806件,授權專利1449件。
遵義,簡稱「遵」,位於貴州省北部,是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南臨貴陽市,北倚重慶市,西接四川省,是昆築北上和川渝南下之咽喉。處於成渝—黔中經濟區走廊的核心區和主廊道,黔渝合作的橋頭堡、主陣地和先行區。是西南地區承接南北、連接東西、通江達海的重要交通樞紐。全市轄3個區、9個縣、2個縣級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終年溫涼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日照充足。
遵義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海龍屯、世界自然遺產赤水丹霞。享有中國長壽之鄉、中國厚朴之鄉、中國金銀花之鄉、中國高品質綠茶產區、中國名茶之鄉、中國吉他製造之鄉等稱號。曾獲得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雙擁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等多項殊榮。
1935年,中國共產黨在遵義召開了著名的「遵義會議」,成為了黨的生死攸關的轉折點,被稱為「轉折之城,會議之都"。
㈧ 遵義在貴州的經濟重要性如何
貴州第二大,遵義會議和茅台是長久不衰的招牌。除了貴陽沒地方能比
㈨ 遵義經濟社會發展所取的得成就
1997年12月18日,遵義撤地設市,這一重大行政體制變革,開啟了遵義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征程。20年來,遵義歷屆領導班子薪火相傳,砥礪前行,始終以富民興遵為己任,團結帶領全市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勵精圖治,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將區位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
二十載波瀾壯闊,足音鏗鏘;二十載激情奮斗,春華秋實。本次成果展展出了上千幅珍貴照片,並且還以文字、專題片的形式,將遵義撤地設市20周年來的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一一呈現出來,內容包括城市面貌、基礎設施、脫貧攻堅、旅遊產業、工農業發展以及各縣(市、區)的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