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當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最好的商機是什麼
從經濟學上來看,當國家經濟不景氣之時最好的商機就是“衣食住行”,這四字商機是最好的。
當經濟不景氣之時,大家生活會非常緊張,甚至很多人生活都成問題了。盡管經濟不景氣,很多東西都可以省,但人每天的必需品是無法省的,任何時候人每天都要面對“衣食住行”的問題,所以當經濟不好時,這衣食住行的商機迎來黃金期。
1、衣
衣就是指穿衣,每個人都要穿衣服的,只要出門就要穿衣服,只是穿的質量好與差而已。
比如走路出行的話,肯定需要購買鞋子;想要騎行出行的話,需要踩單車;想像更好地出行,需要交通工具,買車加油,或者加車等等。
人只要出行都需要相對應的東西,針對不同的人出行的需求不同,出行的商機自然也會存在很大差異的。
總之每個人每天都會有一定需求的,而穿衣、吃飯、住宿、出行等都是生活最基本的需求。
這些生活最基本的需求,並非是由於經濟不景氣就可以免的,盡管經濟不好,日常生活最基本的都是免不了,所以在經濟不景氣之時,“衣食住行”的成為最好的商機。
Ⅱ 金融危機的時候商機在那裡
機遇一: 金融危機席捲全球,一些和金融市場聯系最緊密的企業資金捉襟見肘。「現金為王!先把欠賬收回來!」「催債師」,一個平時默默無聞的小行業,被陷於三角債中的老闆們「委以重任」,成為他們在金融漩渦中掙扎的救命稻草。 機遇二: 在當前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將有更多跨國公司將其非核心業務外包,以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這給中國承接外包業務帶來更多發展機會。因此,中國企業應當在穩定現有市場的同時,積極主動尋找以服務外包為重點的國際產業轉移新機遇。 機遇三: 金融危機給零售企業帶來了並購的機會,這意味著零售企業將面臨大的洗牌,有分析人士認為,這給了中國零售企業做大的機會。但同樣令人擔憂的是,金融危機也會令那些積極參與並購的企業陷入資金陷阱,而如果企業自身資本不夠強大的話,並購非但無助於企業發展,反而有可能成為斷送其命運的阿喀琉斯之踵。 機遇四: 金融危機以來,能源價格上漲的局面已經終止,現在能源、大宗商品價格下探,中國經濟如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世界經濟脫鉤,保持旺盛增長,就能享受到內需強勁、成本價格走低的良好環境。汽車的需求也會逐漸上升。 機遇五: 絕大部分人在減少不必要的開銷時還會選擇更加優惠的購物方式:網購。由於網店沒有實體店面,而且在員工工資方面可以節省不少開銷,從而同樣的產品可以以更優惠的價格出售。馬雲就在金融危機中嗅到機遇,追加淘寶五十億投資! ----大多數人靠打工拿工資,用自己的汗水成就老闆的事業,用自己的辛勤烘托領導的輝煌。工作二、三十年,月工資還不過千。省吃儉用幾十年,買個住房還要借錢。頭頂同樣的藍天,腳踏同樣的大地,一樣的政策,一樣的條件,為什麼有人月賺萬元乃至數十萬元,有人卻長期徘徊在溫飽線上?錢究竟從那裡來?成功的奧秘在哪裡?許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不同的觀念最終導致了不同的人生!!!
Ⅲ 面對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我們該做些什麼
1. 不要辭職。不要換工作。不要轉行。不要創業。
2. 多備份幾個自己可以去的公司職位。冬天裡的裁員往往會一窩蜂。不是自己想換,迫不得已啊。
3. 不要主動要求老闆漲工資。裁員往往會從工資高的裁起。
4. 多幫朋友留意工作機會,多介紹,輪到自己找工作的時,才會有朋友幫你。
5. 存錢。買國債。或者雙幣存款。別買股票。
6. 每月給父母寄錢,經濟不好,越窮的人越難過。
7. 別買車。別離婚。別生孩子。別找小三。
8. 危機的後期,才最難受。現在還沒開始,別覺得自己很強、沒事。
9,把錢存進國家銀行,留部分現金在房間(不過得防入室盜竊)
10,不要叫外賣,少在外面吃飯
Ⅳ 國家經濟大蕭條時,會發生什麼做什麼行業能賺得盤滿缽滿
經濟大蕭條最明顯的特徵:失業率上升、中小企業破產、消費水平乏力;反而娛樂業會在此時賺很多。
在經濟大蕭條環境下沒有一個成年人是快樂開心的,因為在無法保證明天溫飽的情況下,快樂只屬於不懂事的小孩子而已。娛樂業是現代社會產生的一種精神類食糧,非常具有迷醉效果,能讓成年人深陷其中,不為外界的煩惱所困擾。美國經歷過二十世紀初,羅斯福當政時的大蕭條,即便經濟很差,但娛樂業卻比以往更為繁榮。其實,我們可以試想下,如果自己一天遭遇到了極大的打擊,是不是可以選擇回到家裡看搞笑視頻、愛豆綜藝進行發送呢,笑過之後能極大消除抑鬱感。所以經濟大蕭條下的民眾也是一樣的想法,娛樂業當然也就發達了。
Ⅳ 當經濟大蕭條發生時,有哪些賺錢的行當
大家都知道,賺錢一直以來都是人們討論最多的話題,畢竟每個人都想過好的生活,而好的生活就需要有錢。但賺錢這個東西,如果說是在經濟環境好的時候,可以說是比較容易;但如果說遇到了經濟大蕭條,或者說經濟環境不好的時候,那人們賺錢的難度就會變大了。畢竟普通人賺的是市場的錢,當市場有錢的時候後,大家賺錢很容易,但市場上沒有錢的時候,賺錢就非常難了。那可能有人會問,難道經濟大蕭條發生的時候,就沒有賺錢的行當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無論是在什麼時候,都會有賺錢的行當。那可能有人會有這樣的疑問,就是當經濟大蕭條發生的時候,有哪些行當是賺錢的行當呢?接下來,冷眼就給大家聊一聊在經濟大蕭條發生的時候,哪些行當是賺錢的行當,希望大家能夠從中得到一些啟發,琢磨出一些賺錢的道理。
Ⅵ 經濟大蕭條時期什麼最賺錢
經濟大蕭條時,黑社會和娛樂產業會繁榮發展。
經濟蕭條時,大量勞動力失業,沖擊還在經營的企業。由於政府警力無法完全保持治安。於是各個群體為了保持自己利益,便會僱傭私人武裝,權貴需要黑社會,官商勾結更為惡劣。加上人們消沉時對娛樂、精神麻痹、短暫快感的追求,黃賭毒泛濫,黑社會迎來許多發展機會,也就容易賺錢。比如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大蕭條時,掌權顯露的黑幫教父阿爾·卡彭、盧西亞諾。
而美國電影最繁榮的時期是哪些時期?1929年、1957年、1973年、1979年,還有2000年。你知道這都是什麼時期嗎?這幾個年度全都是美國的經濟蕭條時期。在大蕭條時期,人們精神壓抑、失落,失業、無所事事,追求短期快感。於是夜總會、電影院、酒吧、迪廳、娛樂城就成了最為繁榮的場所。所以蕭條時,娛樂業也會很賺錢,因為需求激增。
Ⅶ 疫情之後,實體大蕭條,未來的轉機在哪裡
知道蕭條就好,實際上就算沒有疫情,也一樣進入了蕭條中。
現在是產能過剩,不是產品短缺年代,所以基本的生活沒有問題。
應對蕭條,勤儉節約是最好的辦法,掙錢難了,錢離開手就很難回來了。
把錢抓在手裡,蕭條中,資產會大跳水,需要什麼就買什麼。
疫情過後,生意確實是不好做了,因為疫情期間很多人的收入受到影響,再加上房地產嚴重透支的家庭的消費能力,好不容易賺的幾個錢都交了房貸房租,拿什麼來消費?經濟蕭條期間,面對滿大街倒閉的實體店,互聯網平台上的小電商生意越來越難做,未來的轉機在哪裡?
1、對於普通人來講,未來最大的轉機就是社群!未來想賺錢,一定要有自己的社群,社群就是你的公司,就是你的實體店!傳統經濟時代的機會在實體店裡,互聯網經濟時代的機會在app里,數字化時代的機會在社群里。前十年抓住了房地產和互聯網電商機會的人大概率都發了財,後十年只要建立了社群關系鏈的人基本都可以實現財富自由。
2、什麼是社群?社群就是你的私域流量池,互聯網平台是公域流量池。互聯網平台們通過免費為入口,通價值分享和鏈接,打造一個線上的互聯網 社會 ,中國有幾億人生活在互聯網上,作為互聯網平台的建設者們的馬雲馬化騰李彥宏們賺取了千億身家。今天是個人碎片化的社群關系鏈正在取代大而全的互聯網中心化平台,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價值生產打造個人的社群關系鏈,這就是你的人脈圈財富源。
3、社群就是我們每個人在數字化時代的精神家園和財富源泉。社群不是今天才有的,過去的微信群今天的抖音圈都是社群,但是如果沒有價值運營,社群就是僵屍群廣告群韭菜群,就是一群烏合之眾!社群如何實現價值運營,就是價值的生產、分享、鏈接和共享。這個 社會 最大的價值是什麼?就是 健康 飲食和就業賺錢,最大的機會也是在這里。
①、創造價值:每個人都可以通過送免費商品幫助自己的30個街坊鄰居 健康 飲食(在自己的社群里買菜吃飯),有了消費需求,然後在自己家裡或者合作餐廳定製生產 健康 飲食( 健康 營養配菜和 健康 營養餐),這就是消費者自生產模式。
②、分享鏈接:30個街坊鄰居再幫你送免費商品幫助更多的人 健康 飲食,你給每人都發一份工資( 健康 飲食生產分潤),這樣你就擁有了30x30人的社群關系鏈,價值分享,利益導向。
③、共享利潤:生產者和消費者共享 健康 飲食生產利潤。2019年中國飲食消費總額是14萬億,其中5萬億是生產成本,9萬億是利潤。農民提供了產品,消費者提供了利潤,錢到哪裡去了。自生產和社群關系鏈,就是把這9萬億拿回來重新分配。
在社群關系鏈里,消費者變成了價值創造者,沒有資本壟斷和中間商不勞而獲,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創造價值、分享價值,鏈接社群,共享利潤,實現自己的精神獨立和財務自由,這是未來最大的機會所在,也是邁向新的 社會 文明的階梯。
一個實實在在刻不容緩的大問題,是經營模式,是銷售方向,是壟斷企業的後勁是否十足,是它們是否發威,是覆巢之下 復有完卵乎。是大的政策扶持,是何種制約保證身體店的房租人性化,是統一不變的,是幾年不變的,是修生養息,是重整旗鼓,是重新再來。看看當下的壟斷觸角,方方面面無所不及,黑手都伸到社區了,伸向支撐實體的最後主力軍,是葯店。是最後一塊遮羞布。未來的實體經營,我想是出師有名吧,看看全聚德,看看狗不理是顛倒黑白的經營,是倒行逆施的經營,是經營理念出問題了。事實是長期的經營規劃,是十年,百年的經營理念,是立足於服務 社會 ,服務百姓的前提下的細分經營,是後網路時代的實體經營呀,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時間,地點,費用,經驗,人,是萬事俱備,才有成功的可能性,缺一不可。國人最不可思議的是經營之道,和經營持續性,品牌的重要性。反問一下,看看,這么多年,你見過哪一家麥當勞,肯德基被動遷,膚淺至極的問題,體會吧。等同我們沒有哲學。
蕭條跟疫情無關,目前 社會 已經呈現內卷化,就是需求大於供給,產品供大於求了。
有一句話是真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隨著 科技 的創新,會有很多的新型的產品被創造出來滿足人的需求。
實體想要有轉機,一是等新技術突破,二是做消費升級,以前一瓶礦泉水一塊錢,現在賓館里送的水都是2塊的,簡而言之就是做你熟悉的行業里的相對高端的產品
必然是壓抑已久的內需拉動外貿,中國未來機會越來越多
消費啊,沒消費,就更加蕭條了吧好吧~_~~_~
在農村
在於創新,不管什麼行業,做新做精,但不要脫離需求,不要扎堆。比如飲食行業,綠色一直是口號,但並未落實,多多思考突破點在哪裡。花樣,口味,服務等創新點已經玩壞了,在更高的層次上想一想。賺小錢靠這個,賺大錢動動腦子,搞一下調研。
實體大蕭條跟疫情沒有半毛錢關系,[捂臉][捂臉][捂臉][捂臉][捂臉][捂臉]
野火不過境。。。春風吹不生呀[靈光一閃][摳鼻]
Ⅷ 在這個經濟不景氣的時代,怎樣尋找商機
商機無處不在。即使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商機。美國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好萊塢迅速崛起,成就了《亂世佳人》、《公民凱恩》等經典大作。其實,放在英國、日本、德國都有活生生的例子。因為當人們沒有了收入或者收入減少時,往往都需要影視、游戲來充實脫離工作後的生活,而這便是休閑娛樂傳媒產業興起的基礎。像現在老齡化趨勢嚴重,醫療健康產業也使得許多資金趨之若鶩,其原理也是一樣的,那就是人們的需求在任何時代都有落腳點,無論經濟繁榮與否。
Ⅸ 2008年金融危機下的商機
金融危機下的商機 瑞士施行嚴格的水質保護措施,97%的污水都經過收集再處理,所有的自來水都可以直接飲用。 對於全球性氣候變化和能源短缺帶來的挑戰,瑞士人很早以前就有比較明確的認識。瑞士政府因此一直注重環保,堅持可持續發展,並推出了包括促進可再生能源使用和提高能源效率等若干政策。根據全球經濟論壇上公布的2008年環境保護指數,在參與調查的149個國家中,瑞士的環保表現最佳,在包括空氣污染、水質量以及如何控制工業污染在內的多個方面綜合得分最高。 瑞士環保表現世界最佳 紐西蘭總理克拉克說,奧巴馬「在一個非常時期走馬上任,國際社會面臨很多緊迫挑戰,包括全球金融危機和氣候變暖」。 何止是奧巴馬,全球各國領導人都面臨相同的難題: 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在向實體經濟蔓延:日本政府稱,日本經濟「正在衰退」;德國和英國經濟已經陷入衰退…… 氣候變暖的預兆一天比一天可怕:專家預測,以現在的速度發展下去,在未來100年內,被稱為「不毛之地」的南極將有望長出樹木,北極冰蓋面積可能比現在減少40%,北極熊可能完全消失…… 我們需要一種辦法,既能夠解決眼下的全球金融危機,又能夠緩解全球氣候變暖。 什麼是「綠色新政」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近日提出「綠色新政」(GreenNewDeal)概念,呼籲全球領導人在投資方面,轉向能夠創造更多工作機會的環境項目,以修復支撐全球經濟的自然生態系統。 潘基文將「綠色新政」比作「羅斯福新政」,目標是推動「綠色經濟」的發展。 綠色經濟是一種以維護人類生存環境、合理保護資源與能源、有益於人體健康為特徵的經濟,是一種平衡式經濟,包括開發清潔能源和清潔技術、開發包括生物物質在內的農村能源、發展包括有機農業在內的可持續農業、建設生態系統基礎設施以及通過發展節能交通工具和節能建築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等。潘基文稱,「綠色經濟」正在對發明和創新等活動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其規模之大可能是自工業革命以來所罕有的。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報告稱,全球「綠色經濟」已處於萌芽階段。氣候變化正在改變企業家、金融家、各國政府甚至聯合國機構領導人的思維方式,促使他們制定新的政策和採取新的行動,但發展道路上仍面臨很多障礙,各國更傾向於為化石燃料而非更清潔的能源提供補貼,現有的關稅和貿易體制導致清潔能源技術成本相對更高,很多金融機構在為貧困團體發展太陽能和風能提供貸款業務時害怕承擔風險等。 而「這場金融海嘯將加速潘基文提出的『綠色新政』的實施。」最新一期美國《新聞周刊》指出。法國總統薩科齊、英國首相布朗和美國新任總統奧巴馬都陸續表示支持這項「綠色新政」。 背後的商機有多大 「綠色經濟」背後的商機有多大?只要我們來看一個全球變暖的例子就知道了。 如果我們想在2050年之前讓地球溫度只是升高2℃,而不是毀滅性的6℃或7℃,我們必須將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削減一半以上。這里的投入將是驚人的45萬億美元。當然,這筆投資實際上並沒有那麼驚人,它將在往後的時間里,被能源消耗的降低所平衡掉。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施泰納說,「綠色經濟」投資前景巨大,目前已有數千億美元資金流向可再生能源技術和清潔能源技術領域,但還有比這更多的資金在觀望。 同時,推動「綠色經濟」的發展還將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根據聯合國的一份報告,德國每年240億歐元的可再生能源產業,已經僱用了25萬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產業提供的就業機會,將超過汽車業———這是德國目前提供最多就業機會的製造業。 英國將花費1000億美元投資風力項目,到2020年,按英國政府的說法,提供的就業崗位是16萬個。 美國新當選總統奧巴馬聲稱,美國未來10年斥資1500億美元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將幫助創造500萬個就業崗位。 在法國,政府力圖使溫室氣體排放在2020年降至目前的60%。法國大約25%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建築能耗,因此大量資金被專用於家庭、辦公樓以及政府為低收入者建造的房屋中所需的絕熱材料上,以更有效地利用能源。法國環境大臣NathalieKosciusko-Morizet說:這項工程將創造20萬到50萬的工作崗位。 能否真的解除危機 然而,話講得再花哨動聽,「綠色新政」能否真的解除這場危機? 持悲觀態度的人也不少。國際能源署首席經濟學家FatihBirol是其中的一員。他認為,國際油價大幅下跌讓「綠色新政」變得前景黯淡。 「在經濟蕭條時期,所有商品的消費都在削減,能源價格也在下滑,這必然會大大阻礙新的能源替代品的發展。核能工廠、大量的太陽能發電基地、風力發電基地、乙醇生產、電力或氫燃料動力汽車的研發以及支持這些產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都需要巨大的投資。而這些投資在短期內難以收到回報。再生能源替代品只有在國際油價位於140美元/桶時才具有商業意義,油價位於70美元/桶時,其商業意義也隨之降低,當油價降至70美元/桶以下時,它就不具備任何商業意義。現在,國際油價從147美元/桶的最高價,已經跌破60美元/桶,投資者不大可能大舉投資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收到回報的新能源產業。」 悲觀人士還指出,沒有一個政府被這種依靠科學家們在計算機模型上模擬得出的世界末日般的估計所打動,進而將幾萬億美元的資金投入到防範這類假定的危機中。政府想做也一定會做的是,大舉投資於那些可以立即實現經濟大增長、創造大量就業機會的行業。
Ⅹ 1929-1933年大蕭條時期,財富都流向哪裡了為何大家都窮。
1.樓主問的很對,金融市場上,你賺錢就我虧錢,一個零和游戲,不存在創造財富的功能,金融市場只是是分配資本,提高資本效率而使生產資本更好的創造財富的地方。
2.大衰退時,無論美洲還是澳大利亞,農業衰退由於金融的大崩潰而進一步惡化,尤其在美國,一股投機熱導致大量資金從歐洲抽回,隨後在1929年10月發生了令人恐慌的華爾街股市暴跌。其中抽回資金者都是賺到錢的,只是沒有媒體報道名字,所以並不代表沒人獲利,一些大資本家,提前預知經濟形勢和政策者,獲利了解收入荷包。
3.因為之前泡沫過大,而提前回抽資金者所獲的資金的巨額,必定要其他投資者和人民為其買單。簡單來說,獲利者套現離場,其他人高位套牢,一個人損失一個人賺錢。而引起恐慌,債務鏈等等的斷裂和減少借貸和投資,進一步引起衰退,而投資者的大量損失又導致消費減少,更加引起衰退諸如此類的。
希望你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