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6年中國實體經濟會怎麼樣
2015年以來宏觀經濟各項數據超預期回落,中國經濟處於新常態攻堅期。日前,在「中國宏觀經濟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發布對未來宏觀經濟走勢的分析與預測報告,認為2015年四季度反彈仍面臨較大下行壓力,2016年將探明周期調整的第二個底部,為2017年的輕度反彈打下基礎。
報告認為,一般如果GDP增速在總體持續回落中出現部分區域的塌方式下滑,將成為進入蕭條期的標志。數據顯示,2015年前兩季度名義GDP下滑大,近5年來首次出現低於實際GDP增速,東北和西部部分地區出現負增長。「綜合數據來看,第二次觸底可能出現在2016年一、二季度」,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稱,穩投資政策釋放、股市總體高揚、房地產市場回穩等因素作用下,2015年四季度的小幅反彈可能短暫又輕微,2016年一季度GDP還是會出現較大幅度下滑。
劉元春表示,中國經濟面臨短期低迷、長期回穩的普遍預估,但目前經濟新常態可能出現的一些新現象、新風險,值得引起注意。
第一,趨勢性力量和周期性力量的疊加,使宏觀經濟面臨失速風險。GDP平減指數連續兩季度為負,意味著過去4年「GDP增速持續回落,但價格水平平穩」的特徵被打破,總供給和需求的失衡開始顯現。「認為只要保持改革和結構調整的力度,經濟會自然回歸到中高速的想法需要調整。」劉元春表示,不能高估傳統框架中政策工具的效果,也不能低估結構性改革帶來的短期沖擊。
第二,預計2015年總體債務與GDP之比高達252%,過快的債務增長和企業債、地方債過高問題,與生產領域通縮疊加,對宏觀經濟的內生性緊縮效應更加嚴重。
第三,宏觀經濟政策傳導不暢,目前財政政策名義積極但實質緊縮,貨幣條件指數緊縮,金融對於實體經濟的滲透性大幅下降。例如,2015年1~5月全國公共財政支出增速為10%,比去年同期增速下滑2.9個百分點。
除此之外,報告稱「一帶一路」等利用大騰挪來實施「宏觀去杠桿」,利用股市繁榮啟動經濟,雖然是恰當的戰略選擇,但其風險性應得到正視。其中杠桿手段帶來的泡沫,會使股市下降的速度遠高於上漲速度。
報告指出,2015年的各項宏觀數據顯示,宏觀經濟步入新常態的艱難期。這標志著中國經濟迎來結構深度調整的關鍵期、風險全面釋放的窗口期,也意味著在不斷探底中必須打好下一輪中高速增長的基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動力。
「新的增長動力在形成,戰略新興產業在需求轉型和政策扶持作用下逆勢上漲,網購等新型消費業態保持迅猛勢頭,還有生物制葯行業等新型經濟增長極增速穩定。」劉元春說。
⑵ 2016年中國經濟如何 現在中國大陸經濟哪裡最好(省或者市)
資金流走下,
經濟只會更差!
中國外匯存備在13年高峰時有40多萬億美元,
到了上月只剩下24萬億,
只怕支持不到兩年就玩完!
香港。家底厚又不是用人民幣!
⑶ 2016年中國經濟會如何
2016中國經濟會傾向於扁平狀趨勢發展。政府已出台相關政策解決內需問題,例如生二胎,創業帶動就業等手段。戰線拉的有點長,但對於中國國情是有利的。出口,投資,消費是提高經濟的三輛馬車。但大型企業,如鋼鐵,建材因控制不當,造成產量過剩,影響不少下線企業,也就使得經濟低迷,人口失業,購買力減弱。關鍵還是消費,在這大形式下,找消費的突破口才是關鍵,創業也是如此,項目和國家政策有很大影響
⑷ 2016年中國經濟會怎樣
●2015年和2016年很可能是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到中高速增長的一個觸底期,這一階段的重要目標就是實現轉型再平衡
●走綠色發展之路必須要依靠科技創新,只有科技創新才能夠給中國的綠色發展帶來更為廣闊的空間
●中國經濟未來的增長,一不缺動力,二不缺機會。要解決關鍵問題,就要通過改革,系統降低中國經濟運行的制度成本
⑸ 中國經濟2016年怎麼走
編者按:陶冬先生幾個具有前瞻性的判斷值得注意:
1. 企業的現金流正在迅速惡化,部分企業開始借錢發工資了。微觀企業現金流,是2016年中國經濟第一大看點。
2. 供給側改革或需要3-5年的時間來貫徹。
3. 財政赤字可能突破國際紅線3%,爭議經年的減稅議題將在2016年變成現實。
4. 匯率政策會成為明年經濟最大的政策黑馬,人民幣貶值是大概率事件。
5. 解決房地產高庫存,需要強力手段,製造市場出清的沖擊性效果。不能低估政府的政策創新能力。
6. 政策性利好和盈利利空,是股市的兩股相持勢力,也決定了2016年股市格局。中國經濟下行周期中,舊經濟消退和新經濟崛起並存。2016年的股市,買股不買市。
中國經濟在2015年充滿了意外,股市暴漲暴跌、人民幣升值預期終結、四萬億地方債置換、國企和地方大面積怠政,希望這些不是「新常態」。
變局會在2016年延續著,意外也未必少,畢竟中國經濟在轉型之中、政策在調整之中、外圍環境更難捉摸。以下是對2016年經濟的五個猜想:
1)焦點由宏觀轉向微觀,企業現金流值得關注
2015年市場對中國經濟的焦慮集中在增長動力之上,保七能否成功、統計數據是否造假、刺激措施如何出台,曾是市場的主要關注點。筆者認為,市場對於宏觀環境的關注可能會減少,大家意識到經濟處在「三期疊加」狀態,貨幣政策的邊際效應遞減,不過政府有能力控制住風險,硬著陸的機會短期看來似乎不大。
不過企業的現金流正在迅速惡化,而且風險可能由一家企業迅速傳導到一批企業身上,傳導到銀行賬面上。製造業名義GDP增長的惡化程度,遠遠快過全國實質GDP,凸顯出製造業目前所面臨的窘境,部分企業開始借錢發工資了。
2016年進入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的關鍵期,基建增長未必突出,製造業競爭激烈,原材料價格反彈乏力。筆者認為微觀企業現金流,是2016年中國經濟第一大看點,而且由此牽扯到銀行不良資產狀況。
2)政策思維轉向供給側,實施難度未必小
「供給側」突然竄紅,給宏觀經濟政策帶來了一次理念上的革命。在過去十年以凱恩斯總量需求管理為指導的中國政策決策層,終於意識到「三駕馬車」政策思維無法引導經濟轉型,而且政策用力亦老。筆者十分認同解決目前經濟困境的方法在供給側,相信摧毀過剩產能、消除房地產庫存、打破國企壟斷、消減企業負擔、鼓勵創新創業,是令中國經濟重現繁榮的基礎,是經濟成功轉型之必需。
然而與貨幣擴張政策不同,供給側改革觸及利益。國企改革講了三年、消化過剩產能講了五年,雷聲大雨點小的原因在於既得利益的制肘。另外許多供給側改革,短期對經濟會帶來通縮壓力,也令決策層在實施上有所顧忌。筆者認為宏觀政策重點轉向供給側,在方向上正確,不過可能需要3-5年的時間來貫徹。2016年的重點或許在去製造業過剩產能和降低企業負擔上。
3)貨幣財政政策之外,匯率另闢蹊徑
「積極的財政政策」很穩健,「穩健的貨幣政策」很積極,是近年常規宏觀政策的尷尬,其背後是財政收支上的不平衡。2015年預算財政赤字為GDP的2.3%,以財政收入及賣地收入下降的勢頭看,實際財赤可能突破2.8%,甚至國際公認紅線3%。如果將貨幣化的財政開支(央行向政策性銀行定向注入流動性)計算在內,財政赤字比率更高。
但是既然要「階段性提高財政赤字率」,財政擴張無懸念,爭議經年的減稅議題也將變成現實。貨幣政策上,美國加息後中國降息的空間受到擠壓,常規政策主打落在降存款准備金率上,預計降准起碼200點,若銀行壞賬大幅上升,最多降准可達400點。不過由於銀行的金融中介功能弱化,定向寬松仍是中國人民銀行的主要政策抓手。
無可否認,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邊際效用在逐年下降,央行降息降准對市場的影響可能只有半小時,對實體經濟的幫助更加有限。當傳統政策工具失靈,供給側措施遠水難救近火時,什麼是政策黑馬?筆者相信是匯率政策。
在美國聯儲加息、中國出口面臨寒冬的環境下,人民幣匯率正在成為利率、准備金率之外的第三個貨幣政策工具。人民幣對美元貶值是大概率事件,對一籃子貨幣貶值也可以想像。在資本項目開放上,基礎性政策安排繼續放鬆,但是資金跨境流動的行政審批則可能進一步收緊。
4)房地產期待暖風,去庫存困難重重
房地產市場遭遇寒流,是目前經濟周期不斷下挫的主因之一,其中開發商建房速度驟降、買地趨向保守,為下行中的經濟雪上加霜。此時此刻,看不到哪一個行業可以像房市那樣給經濟打一劑強心針的,不過政府並不想過度干預市場。
與過往不同的是,此次房市下滑的原因不在政策打壓,而在庫存過高,是市場原因,政府救援更困難。筆者相信,現有的按揭優惠、取消限購令,不足以改變市場向下的大勢,指望農民進城來化解三四線城市庫存更屬緣木求魚。
解決中國房地產高庫存,需要強力手段,製造市場出清的沖擊性效果。或讓部分房企破產,或由政府收購部分庫存並轉成廉租房,但是政府有沒有如此的政治願望,不得而知。比較容易想像的是,房地產政策吹暖風,較大的開發商允許在債市集資,緩慢地消減庫存。
不過不能低估政府的政策創新能力,房地產市場早晚需要類似地方債置換的安排,不過難度更大。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房地產庫存主要集中在三四線城市,在那裡通過市場去庫存的的難度頗高,風險仍在聚集中。
5)注冊制新氣象,股市基本面仍脆弱
股市在2016年實行注冊制,對於中國資本市場這是一大進步,利好降低資金成本,利好經濟轉型。不過其短期利好效果,可能被過度評估了。同一批上市企業、同一批投資者、同樣的監管機制,舊酒換新瓶能否帶來煥然一新的市場行為?注冊制會否帶來蜂擁的上市,造成一時的資本供需失衡,也暫時難以評估。不過為了恢復市場的融資功能,增強資金的信心,政府在政策上加以扶持是可以想像的,所帶來的是流動性支持。
政策性利好和盈利利空,是股市的兩股相持勢力,也決定了2016年股市的上落市格局。中國資本市場走出強勢,仍待經濟轉型的成功,仍待民間投資的崛起,仍待企業管制結構的進步,仍待盈利基本面的改善。
必須看到,中國經濟在下行周期中,仍然出現服務業與互聯網+崛起的大故事,這折射著經濟轉型中的新趨勢、新投資邏輯。舊經濟的消退和新經濟的崛起並存,2016年的股市,買股不買市。
搜狐財經
⑹ 2016年經濟形勢怎樣與15年相比
眾說紛紜,但肯定是相比2015更艱難一些!
第一篇:
人民論壇,作者劉瑞,原標題《2016年中國經濟走勢展望》
中國經濟正在過一個大坎。許多對於中國經濟的未來預測,在現實的經濟運行業績面前屢屢食言。比如有的預言中國經濟將會繼續保持8%的增長率,但是實際上是朝著7%、6%的趨勢下行。再如有的預言中國經濟將會出現一場危機,但是現實是只有困難而無危機。為什麼會這樣?其實自從2011年經濟增長速度開始下行之後,中國經濟就開始了新一輪的結構調整。而對於一個處於結構轉型期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言,常規的宏觀經濟分析均宣告失靈。認識當前的中國經濟走勢,需要堅持運用結構分析的思維眼光來看待。從結構分析的視角來看,2016年的中國經濟將會有如下五個基本趨勢的出現:
第一,傳統產業進入深度調整區間。鋼鐵、煤炭、建材等產能過剩的產業會繼續去庫存減產能,其中會出現多種分化:一部分傳統產業全行業經過調整進入正常業態,如房地產;一部分傳統產業經歷升級逐步走出低谷,如汽車、家電;更有一部分傳統產業繼續收縮,如鋼鐵、煤炭。傳統產業中的大批僵屍企業,是無法逃過2016年的。
第二,新興產業將會持續保持增長的勢頭。2015年國家推出的《中國製造2025》戰略已經公布,需要在2016年落實。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電商、微商在「互聯網+」的戰略激勵之下,已經開始出現良莠不齊的亂象。這表明,2016年必須加強新興產業的行業自律和行業監管,建立新興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環境和機制越來越重要。同時,即使新興產業也需要通過企業兼並實現發展,因此2016年將會出現一批新興產業企業的資本兼並重組。
第三,城市化進程將提速。自2014年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推出之後,為穩妥推進這項巨大的系統化工程,國家選擇了66個試點城市進行綜合試點。經過一年多的試點,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各項配套改革措施也相繼出台,這都為新型城鎮化提速推進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另外,城鎮化提速也有利於化解部分傳統產業產能過剩問題。因此,2016年各項有利於城鎮化的措施出台必然會掀起新一輪的消費和投資小高潮。
第四,資本市場重新活躍。本來2015年將是自2008年資本市場高潮之後的又一高潮,但是發生在年中的A股股災打斷了這個勢頭。股災暴露出我國資本市場存在的深層問題,涉及官員貪腐、券商違規、政策失誤等多個方面問題。隨後的行業整頓和追查,以及政策完善,使得資本市場開始步入正軌。中國的金融改革和市場化發展是持續的過程,隨著人民幣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之後,這個進程將會進一步加快。因此受多種利好因素刺激,2016年的股市及整個資本市場將會活躍,再上新的台階。目前中國經濟基本面穩定,國際資本依然看多中國市場。
第五,對外經貿出現新的增長。有利於這個增長的主要因素是:其一,世界經濟繼續處於復甦通道上,沒有逆行可能。其二,「一帶一路」效應開始發酵,中國與沿線國家的經貿關系將會大大強化。其三,中韓自貿區完成了所有的法定程序,將會給中韓兩國經貿關系注入動力和活力,並為中日韓自貿區的建立和周邊貿易擴大帶來新的增長機遇。其四,自2008年以來中國外向型企業調整已經大致完成,新的外向型企業在國際競爭力方面優勢有所加強。其五,如果人民幣納入SDR的過渡期沒有大的波動,控制恰當的話,目前人民幣的微幅貶值將有利於改善出口狀況。
第二篇!
2016年註定是一個轉型之年,也是需要耐心蟄伏的一年。目前經濟下滑明顯,在短時期內不會好轉。 在債務高企、產能過剩已無潛力出台大的刺激政策的背景下,通過貨幣超發進行需求刺激的凱恩斯主義行不通了。通過深化改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改善經濟運行質量是未來若干年的重點。
全要素生產率是指產量與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目前中國面臨人口老齡化問題,勞動力人口下降,逐步喪失人口紅利。 同時資金投入對經濟的刺激效率越來越低。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粗放型經濟已行不通。社會保障不足導致消費難以刺激,土地等生產要素被禁錮,市場機制失靈。在這種背景下,要實現破局,唯有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全要素生產率提高主要是指扣除資本、勞動等生產要素投入貢獻後,由技術進步、管理水平、勞動力素質、要素使用效率等其他因素的改進與革新帶來的產出增加,反映了各生產要素的綜合利用效能,體現了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是影響經濟發展和人均收入的關鍵因素。經濟增長、人均收入和財富水平提高以及解決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都要依賴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
目前經濟形勢具體存在下列問題:
十三五時期勞動人口或繼續降低1000萬人以上,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貨幣工資年均增長13.2%,高於同期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11.1%的水平,勞動力成本增長已快於勞動生產率增長。這需要減員增效,同時通過機器人技術的發展,解決對勞動力的依賴。
資本邊際效率下降,從20008年到現在,每增加1元GDP需要增加的投資顯著上升。投資結構也不合理,重復建設嚴重,產能過剩。這需要通過供給側改革,出清落後產能。同時依靠一帶一路戰略,進行國際間的產能轉移,促進全球經濟的平衡以帶動更多需求。
制度瓶頸抑制資源配置效率,國有壟斷企業效率低下,同時由於各種壁壘影響了資源流動和經濟活力。國有企業缺乏退出機制,僵而不死、尾大不掉。既得利益集團影響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是未來攻堅的重點。但上層建築如何自己改革自己,是幾乎無法破解的難題。
2008年後我國杠桿率迅速上升,地方債存在局部風險。 加上房地產降溫,金融機構的壞賬上升都將成為未來發展中的地雷。銀行對企業的停貸抽貸會加速一些企業的死亡,民間借貸的不健全和高成本也無法為企業輸血,甚至還有讓其進一步惡化的趨勢。
因此需要政府簡政放權,深化物價改革,國企改革,使經濟運營真正市場化。降低企業納稅,為企業松綁,提升企業活力。
提高勞動力流動性和勞動力素質,需要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和教育制度改革以及企業用工制度,使勞動力市場化。需要進行公務員、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的用工制度改革,增強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促進勞動力在地區、行業、企業之間自由流動,讓勞動力素質和市場來決定薪酬。只有勞動力市場化才能真正促使人才素質的提高以及人才的優化配置。
通過農村土地流轉等改革,促進勞動力向城鎮轉移,解決勞動力供給不足的問題,農民依靠土地流轉獲得的資金進行投資興業,可促進城鎮化,幫助穩定經濟的基本盤。土地的集中可促使大型農業機械的使用,可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但沒有了土地就沒有了根基,這一過程不宜過急,需配合農民素質的提高,否則會帶來社會不穩定因素。從歷史的興衰看,經濟惡化產生的流民是社會最大的不穩定力量。會決定政權的存亡。目前貧富差距加大,社會矛盾激化,群體性事件增多,很多地方出現一點就著的現象。促進社會發展必須先保證穩定和和諧,提高民眾幸福指數。
因人口結構問題帶來日益擴大的養老和醫療資金的缺口,目前只能依靠延遲退休,削減退休人員福利,提高在職人員繳費。這和人民群眾的需求是個矛盾,即便不進行這樣的改革,最終也會通過通貨膨脹降低購買力,形成實際上的轉移支付。其他出路只有通過養老全國統籌,劃撥國有資本充實社保資金。這將考驗政府能否放棄既得利益,藏富於民,配合經濟改革中國進民退,讓私人掌握經濟資源。
⑺ 2016年經濟很蕭條嗎
從現在的狀況來看,是這樣的
⑻ 2016年中國經濟形勢如何走
2016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
消費形勢分析
消費、投資、凈出口,通常被稱為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首先看消費。2015年前三季度,全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6萬億元,同比增長10.5%,增速較上半年回升0.1個百分點。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不斷增強,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8.4%,比上年同期提高9.3%。
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保持高速增長態勢,2015年前三季度,全國網上零售額達到2.15萬億元,同比增長34.7%,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10%。同時,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快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
但是,受經濟整體下行的壓力、產能過剩及通貨緊縮的預期等抑制消費增長因素的影響,預期2016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將小幅回落,增速緩慢下行。
與此同時,我國消費結構發生著變化,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政策的深化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西部地區的消費增速將有所提升;隨著年輕一代成為消費主力以及網路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互聯網消費增速仍將顯著快於傳統渠道的消費增速;農村商品流通領域基礎設施的完善和網路購物的普及,農村消費增速將繼續領先於城鎮消費增速;在高檔商品、高端餐飲消費增速大幅下滑的同時,大眾化商品和大眾化餐飲消費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休閑旅遊、文化娛樂服務消費將越來越受到青睞。
投資形勢分析
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固定資產投資額累計39.45萬億元,同比增長10.3%,較1—8月份的累計同比增速下降0.6%,顯示了較大的下行壓力。
特別是1—9月份第二、第三產業投資累計增速比1—8月份累計增速分別下降0.5%和0.7%。2015年前三季度,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額為7.05萬億元,累計同比增速為2.59%,比去年同期下降10.5%。
政府投資佔主導的基礎設施投資也有所下滑,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完成額為9.1萬億元,累計同比增速為18.07%,比去年同期下降2.88%,比1—8月份下降0.72%。
其中,鐵路運輸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累計同比增速大幅下滑至1.8%,增速比去年統計下降23.3%。受經濟前景不甚光明、產能過剩以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大幅減少等因素的影響,預計2016年我國仍將延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緩慢下行的態勢。
凈出口形勢分析
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為17.87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7.9%。其中,出口10.24萬億元,下降1.8%;進口7.63萬億元,下降15.1%;貿易順差2.61萬億元,擴大82.1%。與此同時,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額占進出口總值比重達到54.9%,較去年同期提升0.5%,其中,一般貿易出口增長2.7%。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的影響,我國部分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價跌。前三季度,我國部分大宗商品進口量保持增長。其中,原油進口量增長8.8%;成品油進口量增長4.7%;大豆進口量增長13.1%。同期,我國進口價格總體下跌11.6%。其中,鐵礦砂、原油、成品油、大豆、煤炭和銅等大宗商品價格跌幅較大。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出口價格總體下跌1.2%,跌幅明顯小於同期進口價格總體下跌幅度。進口價格的下跌,有利於國內經濟結構的調整。
2016年,受國內經濟形勢和國際經濟變化的影響,預期我國進口規模將在一段時間內保持低速增長,主要原因包括:國內生產配套進口需求下降、加工貿易項下進口需求減小、國內投資增速回落等因素。同時,受到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我國出口將呈現增速將從高速轉為中低速狀態。與此同時,我國對外貿易方式不斷優化,一般貿易佔比將不斷提升。「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實施,將使我國中西部地區和沿邊地區的進出口貿易得到提升。
產業形勢分析
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第三產業的增速繼續高於第二產業2.36個百分點,比去年統計高0.48個百分點。同期,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1.4%,比上年同期提高4.7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產業10.86個百分點。預期2016年,這一態勢將會持續。
不僅產業結構調整向好,而且中國經濟結構升級效果明顯,尤其是高技術產業增長較快。2015年前三季度,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累計同比增長達31.25%,與之相關的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累計同比增速為17.04%。在國家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及大數據戰略的背景下,未來信息化領域的投資佔比將逐漸提升,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技術經濟將快速發展,並將帶動相關產業的改革,提高經濟整體活力。與此同時,製造業升級將成為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智能製造、互聯網、物聯網、戰略新興產業等戰略規劃的逐步實施將對我國製造業產生積極影響。預計2016年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仍將繼續向好。
事實上,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科技創新帶動下,一批新興產業,如「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新型材料、機器人產業、衛星應用、3D列印、現代服務業、網購與快遞業、生物和健康服務、現代農業等蓬勃興起。盡管這些產業目前在經濟中的比重尚不太大,但其生命力強,發展速度快,發展前途不可估量。目前很多傳統產業在科技創新和信息技術等推動下正在進行脫胎換骨的轉型升級。例如浙江省湖洲知名的吳興區童裝生產基地引進機器人後,生產率大幅度提高,每個機器人8個小時可裁剪2萬件服裝,相當於10個工人一天的工作量。機器人裁剪服裝的質量較人工更好,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而且降低了生產成本,大幅度提高了該地區童裝的國際競爭力。
總體而言,2016年是我國執行「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我國完成「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宏偉目標」的關鍵一年,是一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變革之年、創新之年和轉型之年。
2016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測
在給出2016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測值之前,首先給出對2016年中國經濟增速走勢的定性判斷。
(1)經濟增長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繼續小幅回落,下行壓力較大。預計2015年我國GDP增速為6.9%,比2014年下降0.4個百分點。2016年GDP增速為6.7%左右,比2015年下降0.2個百分點,降幅略有縮小。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為,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人均GDP增長,經濟增速將會下降。根據世界銀行2013年世界各國GDP增長率資料,2013年高收入國家GDP平均增長率為1.31%,中上等收入國家為4.64%,中下等收入國家為5.05%,低收入國家為5.78%。一般情況下,一個國家的人均GDP愈高,經濟增速將會較低。許多國家和經濟體在經濟高速增長階段以後,經濟增長速度都出現大幅度下降的現象。如日本1955—1973年經歷高速增長。1961—1973年經濟年均增長率為9.8%,1974年為轉折年份,1974—1980年經濟年均增長率為3.7%,1981—1990年經濟年均增速約為4.4%,年均增長率比1961—1973年分別下降6.1%和5.4%。新加坡1960—1995年GDP高速增長,年均增長率約為8.36%,1996年為轉折年份,1996—2014年年均增長率為5.31%,比1960—1995年下降3.05%左右。這些國家高速增長後通常都轉為中速增長。中國的特點是高速增長階段以後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增速仍保持在6.0%—7.0%。從中長期來看,我國經濟還有較大的增長潛力和空間。
(2)經濟增速的變化來自經濟增長方式和經濟增長動力的根本性變化。我國經濟發展將由主要依靠投資驅動和較多依靠出口驅動,轉向主要依靠消費同時三駕馬車全面驅動。如2006—2010年我國GDP增長中投資的平均貢獻率高達57.8%,投資是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最終消費對GDP增長貢獻率達58.4%,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預計2016年及以後最終消費的貢獻率將進一步上升,逐步提高到70%左右。
(3)三大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發生變化。長期以來,我國第二產業,特別是工業,在GDP中佔主導地位,第三產業比重較低。如2010—2014年我國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僅為45.8%左右。目前發達國家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約為70%左右,很多發展中國家,如印度2011年第三產業的比重為57%左右。我國第三產業的比重不僅遠遠低於發達國家,而且低於很多發展中國家。
2015年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增速為8.4%,遠比第二產業增速(6%)和第一產業增速(3.8%)高,預計2015年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將佔GDP51.5%左右。2016年我國仍將主要依靠第三產業推動經濟增長,第三產業的比重將繼續上升,預計2016年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將佔GDP52.5%左右。我國新增非農就業也主要依靠發展第三產業來解決。
基於以上的認識,本文預測2015年全年GDP增速為6.9%左右,2016年GDP增速為6.7%左右,高於為完成「十三五」規劃的年增速6.5%的最低值。預計2016年我國經濟發展將呈現出前低後高的趨勢,上半年GDP增速為6.5%左右,下半年增速為6.8%左右。預計2016年年中我國經濟將企穩回升,全年經濟發展比較平穩。
從三大產業來看,預計2016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速約為3.6%,比2015年降低0.4個百分點,這主要是由於2016年糧食可能減產造成的;預計2016年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速為5.4%,較2015年降低0.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為8.6%,比2015年提高0.1個百分點(表3)。
從三大需求來看,預計2016年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和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60.2%、38.5%和1.3%。和2015年相比,2016年三大需求對GDP增速的貢獻有如下三個特點:
(1)預計2016年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比2015年有明顯上升,由58.6%上升到60.2%,提高1.6個百分點,拉動GDP增長4.0個百分點;
(2)預計2016年資本形成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38.5%,較2015年下降1.3個百分點,拉動GDP增長2.6個百分點;
(3)預計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3%,較2015年下降0.3個百分點,拉動GDP增長0.1個百分點。
當前中國經濟的核心風險
根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時期,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速需要維持在6.5%以上,即中國經濟仍需保持著中高速增長的要求。這一要求需要在「十三五」時期盡快實現經濟增速軟著陸,開拓新的經濟增長動力,讓中國經濟增長企穩。為此,需要正視當前中國經濟存在的核心風險,讓經濟盡快穩定在中高速的增長軌道上。
(1)產能過剩與有效需求不足。中國經濟的產能過剩和有效需求不足問題是植根於全球經濟的過剩問題的大背景下的。20世紀90年代末期,中國經濟就經歷了一輪產能過剩問題。但中國加入WTO之後,經濟中這些過剩產能找到了全球需求的巨大市場。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國際需求的負向沖擊讓中國經濟再次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產能過剩是相對的過剩,即供給相對於需求而言過剩,或需求相對於供給而言不足。產能過剩問題導致了價格下跌和企業的利潤下降,持續的產能過剩必將以企業破產清算告終,這將帶來失業和經濟下行。產能過剩的解決需要「開源節流」:一方面,需要為過剩的產能尋找新的需求,這也是促進消費和「一帶一路」等政策的初衷。但需要認識,這些新的需求必須是真實收入支撐的需求,而非貨幣信貸造成的需求。另一方面,需要通過兼並重組優化產業結構,淘汰落後產能,形成更有效率的產能,讓產業結構和需求結構更好地匹配。
(2)杠桿率過高與潛在系統性風險過大。在中國經濟的發展中,金融體系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穩定且良好運行的金融系統是支撐宏觀經濟有效運轉的基礎。但是當前,我國經濟存在著杠桿率過高的問題。據估算,截至2014年,中國政府部門債務規模高達36.8萬億,佔GDP比重為57.8%;居民部門負債23.2萬億,佔GDP比重為36.4%;非金融企業債務總額94.93萬億,佔GDP比重為149.1%,剔除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的非金融企業債務總額為78.33萬億,佔GDP比重為123.1%。過高的杠桿率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時期,更容易引發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
(3)資源配置效率不高和經濟增長質量不高。資源配置的方式決定了經濟效率,也決定了生產結構。在改革開放的早期,以政府為主導的定價模式和以商業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方式有力地促進了投資,使中國迅速完成了初級的工業化進程。但是,這一資源配置方式隨著經濟發展越來越多地暴露出它的不足,一方面,重要生產要素並非由市場定價導致了價格低估,相當於長期進行隱形補貼,這使得經濟越來越向資源密集型發展,也是導致當前產能過剩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傳統產業更容易獲得信貸融資,而小微企業、服務業等的融資成本高。這進一步導致無效的資源配置。更有效的資源配置方式要求政府放開競爭性產品的定價,並通過財稅政策的調節,讓價格反映其真實的社會成本,此外,應該推進更公平、更平等的融資手段,切實降低融資成本,並通過差別准備金等宏觀審慎政策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有效的資源配置能夠降低市場的交易成本,實現更高效的經濟增長,而更高質量的經濟增長需要兼顧效率與公平,這需要政府的財稅政策配合實現收入的合理分配,只有通過政府和市場的共同作用,才能完成更好的資源配置,實現更高質量的經濟增長。
⑼ 2016年中國經濟如何走出當前困境
一、新型城鎮化將帶來巨大投資與消費需求。城鎮化首先是人的城鎮化,而人的城鎮化過程也是創造新的經濟需求的過程。目前中國的城鎮人口比例為51%(城鎮戶籍人口不到40%),如果10年後城鎮人口比例達到60%,則城鎮人口將比現在增加約1.3億人。如果一半新增城鎮人口進入現有城鎮,一半進入新建城鎮,每個新城鎮人口平均10萬人,則將增加650個新城鎮。相應地,已有城鎮擴大規模及建設新城鎮均需要新增廠房、住房、道路、學校、醫院、生活設施等,將形成新的、巨大的投資需求。農村居民轉變為城鎮居民後,隨著收入的提高,消費需求也將擴大和升級。新的投資和消費需求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大推動力。
二、非公有經濟在中國經濟發展中將發揮更大作用。非公有經濟創造了中國絕大部分新增就業崗位,吸納的就業人數佔全國總就業人數70%以上,創造的GDP佔全國GDP總額近70%,上繳的稅收佔全國稅收總額的比例超過50%。非公有經濟在支持經濟增長、促進城鎮就業、增加財政稅收等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未來10年,非公有經濟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因為隨著全面深化改革戰略的逐步推進,非公有經濟將獲得更加有利的發展環境,包括:非公有經濟與公有經濟在權利、機會、規則等方面獲得平等地位,消除各種隱性
壁壘,打破國有企業壟斷地位,特許經營領域向非公有制企業開放,非公有經濟參股投資於國有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造,等等。可以說,非公有經濟發展將獲得前所未有的寬松環境與政策支持,其在吸納就業人口、增加稅收、推動經濟增長等方面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三、產業結構調整將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健康可持續發展。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長使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但是,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產業結構不合理是其中之一,其表現是產業集中於中低端環節,技術水平低,導致研發與創新能力弱,產能過剩嚴重,環境污染嚴重,能源消耗大,資源消耗大。未來十年,我國將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淘汰落後產能,化解過剩產能,控制高能源消耗、高資源消耗產能,提升加工製造業技術水平,增強自主創新與產品研發能力。產業結構調整將使我國產業結構從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級,產品技術含量更高,在國際市場上更具有競爭力,同時,將推動中國經濟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健康可持續型轉變。
四、中國擴大開放與經濟全球化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廣闊空間。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未來十年,全球貿易、金融、投資以及區域經濟將進一步一體化,並促進各國經濟互惠互利,相互促進,相互合作,共同發展。中國將進一步擴大開放,包括放寬投資准入,建立自由貿易區,擴大企業和個人對外投資,中國經濟將更深入、廣泛地地參與到全球經濟之中,更充分地分享經濟全球化的成果。
五、發達經濟體總體趨向復甦,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有利外部環境。目前,美國經濟復甦明顯,增長勢頭比較穩健,預計這一趨勢在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將延續下去。歐洲經濟也表現出復甦的跡象,綜合各種因素分析,其復甦勢頭會逐漸明顯。日本經濟在投資、消費、出口增長的帶動下開始復甦增長,並已擺脫通貨緊縮的威脅。這三大經濟體與中國經濟發展關系密切,是中國商品的最重要出口市場以及投資來源地。三大經濟體逐漸復甦、穩步增長,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外部環境。
此外,教育體制、醫療體制、社會保障體制、行政體制的改革以及建設法治社會、反腐倡廉等均將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在面臨機遇的同時,中國未來經濟發展也同時面臨一系列嚴峻挑戰:
一、國有企業改革問題。在過去三十多年的市場化改革進程中,民營企業從無到有,發展迅速,同時國有企業總規模也逐步壯大,如今,國有企業已佔據了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各重要領域,如金融、交通、電信、能源、原材料等領域,一些國有企業成為所處領域的大型壟斷企業,既壟斷了市場也壟斷了價格。一些國有企業在發揮主導作用的同時也表現出自身的不足,如靠壟斷維持盈利、效率較低、缺乏創新活力。未來十年,國有企業將進一步改革,重點之一是發展混合所有制,這將導致國有經濟佔比下降;之二是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組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這將導致部分國有企業不再直接由政府管理,從而失去政府提供的種種保護和特權。由於國有企業規模龐大,占據重要領域,因此,國有企業改革能否成功對未來中國經濟發展至關重要,一旦出現重大挫折,將影響中國經濟增長,並帶來一系列社會後果。
二、市場化改革問題。未來十年,市場將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因此,一些現在仍由計劃控制的資源、價格會逐漸放開。過去三十多年的實踐表明,價格改革往往一放就亂,一收就死,放開的同時伴隨著價格上漲、通貨膨脹。因此,今後在進行市場化改革、增強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的同時,必須防止價格失控導致的嚴重通貨膨脹。
三、貧富差距。按照國家統計局的統計,中國的基尼系數已經超過0.4,表明貧富差距超過警戒水平。盡管目前已經表現出縮小的跡象,但是由於已經處於較高水平,在未來很長一段時期中國的貧富差距仍然會較大。貧富差距過大不僅會造成社會治安惡化、社會階層矛盾等社會問題,還會抑制社會總體消費增長,增加社會對貧困人口救濟的負擔,拖累經濟增長。
⑽ 2016年中國經濟形勢如何
一個調整過度的階段,很多行業經濟改革,應該算一個過渡期,夯實基礎。不會有太大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