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目前中國生薑生產上常用的高產、優質的生薑品種有哪些各自有何特點
中國生產上常用的生薑品種有30~40個,大多為地方品種,且多數品種的分布都有一定的區域性,逐漸適應了當地的氣候特點。現擇其主要品種介紹於下:
(1)萊蕪片姜 萊蕪市地方品種,為山東省名產蔬菜之一。近年來,華北各省、市均相繼引種試種。該品種長勢較強,株高70~80厘米,高者可達100厘米以上,葉披針形,功能葉長18~22厘米、寬2~2.5厘米,葉色翠綠,分枝性強,一般每株具有10~15枚分枝,多者可達20枚以上,屬密苗類型。根莖黃皮黃肉,姜球數多且排列緊密,節間較短。姜球上部鱗片呈淡紅色,根莖肉質細嫩,辛香味濃,品質優良,耐貯耐運,豐產性好。單株根莖重300~400克,重者可達1000克左右。
該品種對栽培條件較敏感,如氣候適宜、肥水充足、管理精細,則發生分枝多,根莖各次姜球也多,常成雙層或多層排列,姜塊肥大,稱為「馬蹄姜」。如在土壤瘠薄、管理粗放的條件下,植株分枝少,地下部姜球亦少,多呈單層排列,姜塊較瘦小,稱為「扇面姜」。當地5月上旬播種,10月中、下旬收獲,生長期約為150天。一般每667米2產2000千克左右,高產田可達3500千克以上。
(2)萊蕪大姜 萊蕪市地方品種,為山東省著名特產。萊蕪市及附近各縣、市普遍種植,該品種植株高大,生長勢強,一般株高75~90厘米,葉片大而肥厚,葉長20~25厘米、寬2.2~3厘米,葉色深綠,莖稈粗壯,分枝較少,一般每株具8~12枚分枝,多者可達15枚以上,屬疏苗類型。根莖姜球數較少,但姜球肥大,節少而稀,多為單層排列,生長旺盛時亦成雙層或多層排列,根莖外形美觀,辛香味濃,商品質量好,豐產性好。一般單株根莖重400~450克,在保護栽培條件下,單株重可達1000克以上,通常每667米2產2000~2500千克,高產田可達3500~4000千克,設施栽培可達5000千克以上,近年來,由於該品種出口銷路好,頗受群眾歡迎,種植面積有所擴大。
(3)陝西城固黃姜 陝西省城固縣地方品種,主要產區在呂村、五郎廟及寶山3個鄉,栽培歷史悠久,現主要分布在城固縣湑水兩岸,豐山與寶山之間,產品主銷西安、寶雞等大、中城市。該品種株高70~80厘米,每株分枝約12~15枚,最多可達30枚以上。葉寬披針形,深綠色,長約25厘米、寬3.0厘米。根莖肥大,外皮光滑,鮮姜黃皮黃肉,姜球頂部鱗片呈粉紅色。老薑表皮黃褐色。姜絲細,薑汁稠,水分少,味辛辣,品質好,一般單株根莖重300~400克,最大可達900克,一般每667米2產2000千克,高產田可達2500~3000千克。
(4)江西撫州生薑 為江西省臨川及東鄉縣農家品種,現撫州地區各縣均有栽培。該品種植株直立,株高約70厘米,莖圓形,葉片青綠色,長20厘米左右、寬2.5厘米,根莖表皮光滑,淡黃色,肉黃白色,嫩芽淺紫紅色,纖維較多,辛辣味強,早熟,生長期150天左右,該品種性喜陰濕溫暖,不耐寒冷與酷熱。當地4月下旬播種,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採收,一般單株重400克左右,每667米2產量1800~2000千克。
(5)廣州密輪細肉姜 廣州市郊農家品種,主要分布在廣州北郊、從化一帶。株高60~80厘米,葉披針形,青綠色,葉長15~20厘米、寬2~2.5厘米,分枝力強,分枝較多,姜球較小,成雙層排列。根莖皮、肉皆為淡黃色,肉質緻密,纖維較多,辛辣味稍濃,抗旱和抗病力較強,一般單株重700~1500克,間作每667米2產800~1000千克。該品種生長期150~180天,喜陰涼,適於間作,忌土壤過濕。通常2~3月播種,7~8月收獲嫩姜,10月以後收老薑。
(6)黃爪姜 浙江省餘杭縣臨平農家品種,在當地栽培歷史悠久。該品種植株較紅爪姜稍矮,莖稈稍細,一般株高60~65厘米,開展度40~50厘米,每株分枝13~17枚,葉深綠色,長22~24厘米、寬2.8~3厘米。根莖中等大小,姜球較小,節間較短,排列緊密。姜皮淡黃色,芽不帶紅色,故名黃爪姜。根莖肉質緻密,辛辣味較濃,植株抗病性較強,惟產量稍低,一般單株根莖重250~400克。當地通常於4月下旬種植,6月下旬收挖種姜,8月初收獲嫩姜,11月上旬收獲老薑,每667米2產量1000~1200千克左右。
(7)江西興國生薑 江西省栽培生薑歷史悠久,地方品種頗多,以興國、撫州、於都、上高和九江縣為著名生薑產區。興國九山生薑是江西名特產蔬菜之一,為興國縣留龍鄉九山村古老農家品種,現全縣均有種植。該品種株高70~90厘米,分枝較多,莖粗1.2厘米,莖稈基部稍帶紫色並具特殊香味,葉披針形,綠色,葉長25厘米,寬3厘米,花似襄荷,有不整齊花被,雄蕊6枚,雌蕊1枚,但極少開花。根莖肥大,姜球呈雙行排列,皮淺黃色,肉黃白色,嫩芽淡紫紅色,纖維少,質地脆嫩,辛辣味中等,品質優良,耐貯耐運,通常4月上、中旬種植,6月初收取種姜,10~12月採收鮮姜,在當地立冬前收獲的姜稱「子姜」,立冬後收獲的姜稱「冬姜」,入窖貯藏後稱「窖姜」,窖藏二年以上則稱「陳年老薑」。子姜和冬姜主要作蔬菜及調味品用,窖姜和陳年老薑除食用外,主要作葯用。以九山姜為原料加工製作的醬菜、五味姜、甘姜、白糖薑片、脫水薑片、香辣粉等食品,深受群眾歡迎。
(8)張良姜 為河南省魯山縣張良鎮地方品種,植株生長勢強,根莖芳香味濃而持久,纖維細,含水量少,耐貯耐運,產量較高,一般每667米2產量2500千克左右,相傳漢代曾列為貢品。
(9)湖南黃心姜 主要分布在湖南省新邵縣。該品種株形緊湊,分枝力較強,適應性一般,根莖皮、肉皆為淡黃色或黃白色,肉質細密,含水量較少,辛辣味強,一般單株根莖重1000克左右,適於制乾薑或作葯用。
(10)湖南雞爪姜 主要分布在湖南省郴州和耒陽縣等地。該品種植株較矮,分枝多,根系較發達。因根莖形似雞爪,故名雞爪姜,單個姜球似竹根,節間短而密,含水量少,肉質緻密,辛辣味輕,耐貯藏,抗病性強,單株根莖較小,不甚肥大,產量不高,主要供葯用。
(11)疏輪大肉姜 廣東地方品種,在當地普遍栽培,多進行間作套種,植株長勢較強,株高80~85厘米,分枝力強,根莖淡黃色,肉黃白色,質地細嫩,辛味不烈,外形美觀,品質優良,適於作調味品及糖漬之用,加工的糖姜是廣東的出口特產。該品種植株較高大,一般株高70~80厘米,葉深綠色,分枝較少,莖稈粗1.2~1.5厘米,根莖肥大,皮淡黃色而較細,肉黃白色,嫩芽為粉紅色,姜球成單層排列,纖維較少,質地細嫩,品質優良,產量較高,但抗病性稍差。一般單株根莖重1000~2000克。當地一般2~3月種植,7~8月採收嫩姜,10月至次年2月均收獲老薑。其根莖可在田間越冬。
(12)爪姜(別名大桿黃) 為浙江省嘉興市新豐及餘杭縣臨平和小林一帶農家品種,當地普遍栽培。該品種生長勢強,株高65~80厘米,開展度45~55厘米,葉披針形,互生,濃綠色,長22~25厘米,寬約3厘米,植株分枝力強,一般每株分枝22~26枚,莖粗1厘米左右,根莖肥大,姜球數多,一般根莖左右寬23~28厘米,上下高10~13厘米,節間稍長,皮黃色,肉質蠟黃,芽帶紅色,故名紅爪。根莖纖維少,辛辣味稍濃,品質優良。嫩姜可腌漬或糖漬,老薑可作調味香料。單株根莖重400~500克,重者可達1000克以上。一般每667米2產量1200~1500千克,高產者可達2000千克。
該品種喜溫暖濕潤,不耐寒冷乾旱,抗病性稍弱,當地通常於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11月上、中旬收獲,每667米2種植4000~5000株。為提早上市或進行加工,可於8月上旬收獲嫩姜。
(13)安徽銅陵白姜 安徽省地方品種頗多。如宣城姜、休寧雁里姜、潛山猴姜、舒城黃姜、嘉山雞爪姜、臨泉虎頭姜等。但以銅陵白姜最為有名,是安徽省著名特產。傳說清代乾隆下江南時,食銅陵糖冰姜後贊不絕口,稱「塊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質脆嫩,香味濃郁」,食後有「隔夜之香」的感覺。該品種生長勢強,株高一般70~90厘米,高者達100厘米以上。葉窄披針形,深綠色,姜塊肥大,鮮姜呈乳白色至淡黃色,嫩芽粉紅色,外形美觀,纖維少,肉質細嫩,辛香味濃,辣味適中,品質優,適於腌漬和糖漬。當地通常於4月下旬至5月上旬種植,高畦栽培,搭高棚遮蔭,10月下旬收獲。一般單株根莖重300~500克,每667米2產鮮姜1500~2500千克,銅陵人喜食生薑,並視生薑為良葯,常稱「一片生薑,勝過丹方」、「一杯姜湯,老少健康」。
安徽舒城生薑是舒城的農家品種,栽培歷史悠久。據舒城縣志記載,唐朝即有栽培,該品種長勢強,株高約80厘米,莖粗,分枝10~12個,莖枝叢生角度小。葉披針形,長約20厘米,寬約2.5厘米,深綠色。根莖肥大,表面光滑,長約5.5厘米,寬約3.2厘米,皮肉均黃色,嫩芽粉紅色,單株根莖400~500克,每667米2產量1500~2000千克。產品肉質鬆脆,辣香味濃,纖維少,品質佳,廣泛用於調味品,適宜加工。生長期長,有較強的適應性,表現較耐熱耐旱,但不耐澇。當地立夏前後播種,10月下旬收獲。
(14)江西黃老門姜 江西省九江縣黃老門鄉農家品種,在當地栽培歷史悠久。該品種植株直立,株高80厘米左右,分枝較多,莖粗1厘米左右,葉披針形,深綠色,長25厘米,寬2~3厘米。根莖姜球排列較緊密,但不甚規則,皮薄,淡黃色,肉黃白色,嫩芽淡紫紅色,質地較細,纖維少,辛香味濃,辣味稍強,品質好,耐貯藏。4月下旬至5月上旬種植,10月中、下旬收獲,一般每667米2產量1500~2000千克。
(15)遵義大白姜 貴州省遵義及湄潭一帶農家品種,根莖肥大,表皮光滑,姜皮、姜肉皆為黃白色,富含水分,纖維少,質地脆嫩,辛味淡,品質優良,嫩姜宜炒食或加工糖漬,一般單株根莖重350~400克,大者可達500克以上,一般每667米2產量1500~2000千克。
(16)來鳳生薑 湖北省來鳳縣農家品種,又稱鳳頭姜。在當地栽培歷史悠久,主要分布在鄂西的來鳳、恩施等縣市。該品種植株較矮、葉披針形,綠色,根莖黃白色,嫩芽處鱗片為紫紅色,姜塊表面光滑,肉質脆細,纖維少,辛辣味較濃,香味清純,含水量較高,品質良好,適於蜜餞加工,但不耐貯藏。中晚熟,通常4月下旬至5月上旬種植,10月下旬至11月初收獲,一般每667米2產量1500~2000千克。
(17)棗陽生薑 湖北省棗陽縣農家品種,根莖鮮黃色,姜球呈不規則排列,辛辣味較濃,品質良好,可作辛香調料,亦可作腌漬原料。該品種畏強烈光,生長期間需搭蔭障,當地於4月上旬催芽,5月上旬播種,10月下旬收獲。單株根莖重300~400克,大者可達500克左右,一般每667米2產量2500~3000千克。
(18)玉林圓肉姜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品種,全區各地均有栽植,以玉林地區各縣栽培較多。該品種植株較矮,一般株高50~60厘米,分枝較多,莖粗1厘米,葉青綠色,長20~25厘米、寬3.0~3.5厘米,根莖皮淡黃色,肉黃白色,芽紫紅色,肉質細嫩,辛香味濃,辣味較淡,品質佳,較早熟,不耐濕,較抗旱,抗病能力較強,耐貯耐運。當地於2月中、下旬播種,8月中旬以後開始收獲嫩姜,9~10月是收獲適宜期。生長期180~230天,產量較高,一般單株重500~800克,最重的可達2千克以上。
(19)福建紅芽姜 該品種主要分布於福建省。植株生長勢強,分枝較多,根莖皮淡黃色,肉質蠟黃色、芽淡紅色,葉鞘基部鱗片亦為淡紅色,根莖纖維少,質地嫩,風味良好,一般單株根莖重500克左右。
(20)四川竹根姜 四川省地方品種,主要分布在川東一帶。川西南亦有種植。植株高70~80厘米,葉披針形,綠色,根莖為不規則掌狀,表皮淺黃色,嫩芽及姜球頂部鱗片呈紫紅色,肉質脆嫩,纖維少,品質優,適宜作軟化栽培。不耐旱、不耐澇,抗病性較強,產量較高,一般單株根莖重250~500克,每667米2產量2500千克左右。
(21)綿陽生薑 四川省綿陽市郊區農家品種,植株較高大,株高一般75~100厘米,分枝性強,葉披針形,長約27厘米左右,寬約3.0~3.5厘米,綠色,根莖為不規則掌狀,淡黃色,纖維少,質地脆嫩,品質優良。單株根莖重500克左右。當地4月上旬種植,生長期約130~190天,8月下旬至11月收獲。一般每667米2產量2000~2500千克。
(22)台灣姜 在台灣省的宜蘭、南投、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台東、花蓮等縣都栽培生薑,其中宜蘭、南投生產嫩姜較多,台東、嘉義、雲林和花蓮則以栽培老薑為主。主要栽培品種有生番姜(南洋姜)、竹姜、粉姜、水姜、黃姜等。
上述介紹的品種可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進行選用,但在當地更換品種之前,應對要引進的品種先進行試驗,如果符合當地的氣候特點和消費習慣,則可以引進,否則不然。
除上述優良品種外,還有四川的瀘州白姜、成都二黃姜、浙江永康縣的五指岩姜、遼寧省的丹東白姜等也都具有生長勢強、高產優質等特點,也是我國生薑的優良品種。
B. 艷山姜葉如芭蕉,它究竟是什麼植物它除了花色美麗外,還有哪些重要價值
C. 種植生薑什麼品種最好
我國生薑栽培品種主要分為疏苗肉姜和密苗片姜兩類,如以地名或根莖及姜芽的形狀和色澤命名,有南姜、北姜之分。
(1)紅爪姜南方各地常用品種。因分枝節處呈淺紫紅皮,外形肥大如爪而得名。又名大蓮姜。株高70厘米左右,長勢強,分枝數少,姜塊皮色淡黃,肉質鮮黃,纖維少,辛味濃,品質佳;耐乾旱,發病少,適應性強,產量高,單株重1.5~2千克。
(2)黃爪姜浙江省臨乎一帶農家品種。植株較矮,芽不帶紅色,姜塊節間短而密,皮淡黃色,肉質微密,辛辣味濃。單株根莖重250克左右。
(3)安徽銅陵白姜株高70~90厘米,生長勢強,分枝多,一般15~20枝。嫩芽粗壯,深粉紅色,根莖肥大,皮淡黃色,纖維少,肉質細嫩,香氣濃郁,辛辣味濃,品質極佳。一般單株根莖重500克左右。
(4)竹根姜四川省地方品種。株高一般在70厘米左右,葉色綠。根莖為不規則掌狀,嫩姜表皮鱗芽紫紅色,老薑表皮淺黃色,肉質細嫩,纖維少,品質佳。一般單株根莖重250~500克。
(5)廣東疏輪大肉姜原產廣州市郊,株高60~80厘米,生長勢中等,分枝較疏,單層排列,姜塊肥大,一般單株根莖重
1000~2000克,皮、肉均呈淡黃色,纖維少,肉質嫩。
(6)山東萊蕪大姜植株高大粗壯,生長勢強,株高60~80厘米,葉片大而肥厚。每株可分株10~15枝,姜塊肥大,黃皮黃肉,表皮光滑鮮亮,肉質細嫩,辛辣味較淡。一般單株根莖重400克左右。
(7)紅芽姜分布福建、湖南等省。植株生長勢強,分枝數多。根莖皮淡黃色,芽淡紅色,根莖肉色蠟黃,纖維少,風味佳。單株根莖重可達500克左右。
D. 姜的種類有很多,哪種姜才是最好的
薑片在社會生活中特別普遍,既是食物也是中葯材,作用是比較多的,大家都是有吃過姜或是是姜產品,實際上姜的種類有多種,白姜.黃姜.紅姜.嫩姜.老薑.風姜.南姜等,每一種姜的用處和特徵都不一樣。
6.風姜
風姜氣香特異性,味辛辣食物,表皮淡褐色或棕褐色,也叫砂姜.三奈,在湘菜中應用較多,關鍵產自中國南邊廣西.雲南.廣東.台灣。粵菜館之中的砂姜雞較為知名,能夠用於鹵.烤.煨.燒一些畜類菜式,除可做為湯底.五香辛料外,還能夠用其乾片做成沙姜粉,放進食鹽之中用以佐餐,也是非常出色的。
7.南姜
南姜從外形上像巴戟天.麥冬,它又叫高良姜.山姜,性溫味辛,可以健胃消食止疼,溫胃散寒。
E. 什麼品種的姜好賣
老薑
子姜
這這兩種吧
要想
姜放
的久
就弄個紙箱子弄些沙子
把姜放裡面
然後加少量水
就可以方很久都不會干
F. 種植生薑什麼品種最好
我國生薑栽培品種主要分為疏苗肉姜和密苗片姜兩類,如以地名或根莖及姜芽的形狀和色澤命名,有南姜、北姜之分。
(1)紅爪姜南方各地常用品種。因分枝節處呈淺紫紅皮,外形肥大如爪而得名。又名大蓮姜。株高70厘米左右,長勢強,分枝數少,姜塊皮色淡黃,肉質鮮黃,纖維少,辛味濃,品質佳;耐乾旱,發病少,適應性強,產量高,單株重1.5~2千克。
(2)黃爪姜浙江省臨乎一帶農家品種。植株較矮,芽不帶紅色,姜塊節間短而密,皮淡黃色,肉質微密,辛辣味濃。單株根莖重250克左右。
(3)安徽銅陵白姜株高70~90厘米,生長勢強,分枝多,一般15~20枝。嫩芽粗壯,深粉紅色,根莖肥大,皮淡黃色,纖維少,肉質細嫩,香氣濃郁,辛辣味濃,品質極佳。一般單株根莖重500克左右。
(4)竹根姜四川省地方品種。株高一般在70厘米左右,葉色綠。根莖為不規則掌狀,嫩姜表皮鱗芽紫紅色,老薑表皮淺黃色,肉質細嫩,纖維少,品質佳。一般單株根莖重250~500克。
(5)廣東疏輪大肉姜原產廣州市郊,株高60~80厘米,生長勢中等,分枝較疏,單層排列,姜塊肥大,一般單株根莖重 1000~2000克,皮、肉均呈淡黃色,纖維少,肉質嫩。
(6)山東萊蕪大姜植株高大粗壯,生長勢強,株高60~80厘米,葉片大而肥厚。每株可分株10~15枝,姜塊肥大,黃皮黃肉,表皮光滑鮮亮,肉質細嫩,辛辣味較淡。一般單株根莖重400克左右。
(7)紅芽姜分布福建、湖南等省。植株生長勢強,分枝數多。根莖皮淡黃色,芽淡紅色,根莖肉色蠟黃,纖維少,風味佳。單株根莖重可達500克左右。
G. 我國生薑主要品種有哪些其特徵特性是什麼
(1)山農大姜1號
山東農業大學自國外引進的品種中,通過組培試管苗誘變選擇而來。該品種植株高大粗壯,生長勢強,一般株高80~100厘米。葉片大而肥厚,葉色濃綠。莖稈粗,分枝數少,通常每株具10~12個分枝,多者可達15個以上。根莖皮、肉淡黃色,姜球數少而肥大,節少而稀。一般單株根莖重為1000克左右,重者可達3000克以上。一般667米2產4000千克,高產者可達6000千克以上。
(2)山農大姜2號
山東農業大學自國外引進的品種中,通過組培試管苗誘變選擇而來。植株高大,生長勢強,一般株高90~100厘米。葉片寬而長,開張度較大,葉色較淺。莖稈粗,分枝數少,通常每株具10~12個分枝,多者可達15個以上。根莖黃皮、黃肉,姜球數少而肥大。一般單株根莖重為800克左右,重者可達2000克以上。一般每667米2產3500千克,高產者可達5000千克以上。
(3)萊蕪片姜
又名萊蕪小姜,山東省萊蕪市地方品種,為山東省名特產蔬菜之一。該品種生長勢較強,一般株高80~90厘米,生長旺盛時可達1米以上。葉綠色,披針形,功能葉一般長18~22厘米,寬2~2.5厘米。分枝性強,屬於密苗型,通常每株具有15個分枝,生長旺盛的植株,可分生20個以上。根莖黃皮、黃肉,姜球數較多,排列緊密,節間短而密,姜球上部鱗片呈淡紅色。根莖肉質細嫩,辛香味濃,品質優良,耐貯,耐運,豐產性好,一般單株根莖重500克左右,重者可達1千克以上。該品種對栽培條件較為敏感,在氣候適宜、肥水充足、管理精細的情況下,則發生分枝多,各次姜球也多,常呈雙層或多層排列,根莖大而厚,稱為「馬蹄姜」。在土壤瘠薄、管理粗放的條件下,其植株生長勢弱,分枝少,地下部姜球亦少,多成單層排列,根莖薄而瘦小,稱為「扇面姜」。一般每667米2產2500千克左右,高產田可達3500千克左右。
(4)萊蕪大姜
山東省萊蕪市地方品種,也是山東省著名特產,是我國北方主栽品種之一。該品種植株高大,生長勢強,一般株高90厘米左右,在高肥水條件下,株高達1米以上。葉片大而肥厚,葉長20~25厘米,寬2.2~3厘米,葉色深綠。莖稈粗壯,分枝較少,一般每株可分生10~12個分枝,多者可達15個以上,屬於疏苗型。根莖姜球數較少,姜球肥大,其上節稀而少,多呈單層排列,生長旺盛時,亦呈雙層或多層排列。根莖外形美觀,剛收獲的鮮姜黃皮、黃肉,經貯藏後呈灰土黃色,辛香味濃,商品質量好,產量高,一般單株重約800克,重者可達1500千克以上。通常每667米2產量為3000千克,高產田可達4000~5000千克。
(5)廣州疏輪大肉姜
廣州市郊農家品種。植株較高大,一般株高70~80厘米,葉深綠色,分枝較少,莖稈粗1.5厘米左右。根莖肥大,皮淡黃色而較細,肉黃白色,嫩芽粉紅色。姜球多呈單層排列,纖維較少,質地細嫩,品質優,產量較高,抗病性稍差,一般單株重1000~2000克,每667米2產3000千克左右。
(6)廣州密輪細肉姜
廣州市郊農家品種。株高60~80厘米,葉片披針形,青綠色,葉長15~20厘米,寬2~2.5厘米。分枝力強,單株分枝數較多,姜球較小,多呈雙層排列。根莖皮、肉皆為淡黃色,肉質緻密,纖維較多,辛辣味稍濃,抗旱和抗病性較強。一般單株重700~1500克,每667米2產2500千克左右。
(7)浙江紅爪姜
別名大稈黃,為浙江省嘉興及杭州一帶農家品種。嘉興與臨平廣泛種植,尤以臨平種植最為普遍。該品種生長勢強,株高65~80厘米,開展度45~55厘米。葉披針形,濃綠色,互生,葉長22~25厘米,寬約3厘米。植株分枝力強,一般每株可具地上莖22~26個,莖粗1厘米左右。根莖較肥大,上下高10~13厘米,左右寬23~28厘米。姜球多,皮黃色,肉質蠟黃,芽帶紅色,故名紅爪。根莖纖維少,質地細,辛辣味稍濃,品質優良。其嫩姜可糖漬或腌漬,老薑多作調味香料。一般單株根莖重400~500克,重者可達1千克以上。每667米2產1500~2000千克。
(8)浙江黃爪姜
浙江省杭州市農家品種,在當地栽培歷史悠久。該品種植株比紅爪姜稍矮,地上莖稍細,一般株高60~65厘米,開展度40~50厘米。每株發生分枝13~17個。葉片深綠色,長22~24厘米,寬2.8~3厘米。根莖中等大小,上下高10~13厘米,左右寬20~22厘米,姜球較小,節間短,排列較緊密。根莖淡黃色,芽不帶紅色,故名黃爪。姜塊肉質緻密,辛辣味較濃,植株抗病性較強,惟產量較低,單株根莖重250~400克,一般每667米2產1000~1500千克。
(9)銅陵白姜
安徽銅陵市農家品種,是安徽省著名特產。該品種生長勢強,株高一般為70~90厘米,生長旺盛的植株,株高可達1米以上。葉片窄披針形,深綠色。姜塊較肥大,鮮姜呈乳白色至淡黃色,嫩芽粉紅色,外形美觀,質地細嫩,纖維少,辛香味濃,辣味適中,品質優,除作調味品外,還適於腌漬和糖漬。一般單株根莖重500~600克,每667米2產鮮姜2500千克。
(10)興國生薑
興國生薑是江西名特產蔬菜之一。該品種生長勢較強,株高70~90厘米,葉片披針形,綠色,葉長22~25厘米,寬2.8~3厘米,分枝較多,莖粗1.1~1.2厘米,莖稈基部稍帶紫色並具特殊香味。花似卷荷,有不整齊花被,雄蕊6枚,雌蕊1枚,但極少開花。根莖肥大,姜球呈雙層排列,皮淡黃色,肉黃白色,嫩芽淡紫紅色,質地脆嫩,纖維少,辛辣味中等,品質佳,耐貯,耐運。一般單株根莖重300~400克,每667米2產1500~2000千克。
(11)撫州生薑
為江西省撫州市農家品種。該品種植株直立,株高70厘米左右,葉片披針形,青綠色,長20厘米左右,寬約2.5厘米。地上莖粗0.7~1.2厘米。根莖表皮光滑、淡黃色,肉黃白色,嫩芽淺紫紅色。纖維較多,辛辣味強。該品種性喜陰濕溫暖,不耐寒冷與酷熱,宜間作或搭棚遮蔭栽培。一般單株重400克左右,每667米2產1800~2000千克。
(12)遵義大白姜
貴州省遵義市農家品種。根莖肥大,表皮光滑,姜皮、姜肉皆為黃白色,富含水分,纖維較少,質地脆嫩,辛辣味淡,品質優良。嫩姜宜炒食或糖漬。一般單株根莖重350~400克,大者可達500克以上。一般每667米2產1500~2000千克。
(13)城固黃姜
陝西省城固縣農家品種。該品種株高70~80厘米,葉寬披針形,深綠色,長約25厘米,寬約3厘米。每株具分枝12~15個,最多的可達30個以上。根莖較肥大,表皮光滑,鮮姜黃皮、黃肉,姜球頂部鱗片呈粉紅色。老薑表皮黃褐色,肉黃色。姜絲細,薑汁濃,含水分較少,辛辣味較強,品質好。一般單株根莖重300~400克,最大的可達900克左右。一般每667米2產2000千克,高產田可達3000千克。
(14)來鳳生薑
又稱鳳頭姜,為湖北省來鳳縣農家品種。該品種植株較矮,葉披針形,綠色。根莖黃白色,嫩芽處鱗片為紫紅色,姜球表面光滑,肉質脆嫩,纖維少,辛辣味較濃,香味清純,含水量較高,品質優良。除作調味品外,還適於加工成蜜餞,但耐藏性稍差。一般每667米2產1500~2000千克。
(15)棗陽生薑
湖北省棗陽市農家品種。根莖鮮黃色,姜球呈不規則排列,辛辣味較濃,品質良好。既可作辛香調料,亦可作腌漬原料。該品種不耐高溫強光,生長期間需搭蔭障。單株根莖重300~400克,大者可達500克以上。一般每667米2產2500~3000千克。
(16)玉林圓肉姜
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農家品種,全區各地都有栽培,尤以玉林市各縣栽培較多。該品種植株較矮,一般株高50~60厘米,葉寬披針形,青綠色,長20~25厘米,寬3~3.5厘米。分枝較多,根莖皮色淡黃,姜肉黃白色,芽紫紅色,肉質細嫩,辛香味濃,辣味淡而不烈,品質佳,較早熟,不耐濕,較耐旱,抗病性較強。一般單株根莖重500~800克,最重的可達2000克以上。
(17)福建紅芽姜
該品種主要分布於福建省。植株生長勢強,分枝較多,根莖皮淡黃色,肉質蠟黃色,芽淡紅色,葉鞘基部鱗片亦為淡紅色。根莖纖維少,質地嫩,風味好。一般單株根莖重500克左右。
(18)四川竹根姜
四川省川東農家品種,主要分布在川東一帶。植株高70厘米左右,葉披針形,綠色。根莖為不規則掌狀,表皮淡黃色,嫩芽及姜球頂部鱗片紫紅色,肉質脆嫩,纖維少,品質優,適宜作軟化栽培。產量較高,一般單株根莖重250~500克,每667米2產2500千克左右。
(19)綿陽生薑
四川省綿陽市農家品種。植株較高大,一般株高75~100厘米,分枝性強,葉披針形,長約27厘米,寬3~3.5厘米,綠色。根莖為不規則掌狀,淡黃色,纖維少,質地脆嫩,品質優良。一般單株根莖重500克左右,每667米2產2000~2500千克。
(20)河南張良姜
河南省魯山縣張良鎮農家品種,為河南省著名特產之一。其根莖芳香味濃,辣味持久,質地細嫩,纖維較少,品質好,久煮不爛,耐貯,耐運,可長年貯存。豐產性好,一般每667米2產2500千克左右。
H. 姜有很多品種,哪種姜好
青州竹根姜好,鮮姜白皮黃肉,味香辣醇厚,非常耐貯。嫩姜時肉淡黃,皮白嫩,芽粉紅色,塊莖勻直、緊湊,商品性好,且發枝力特別強,較快形成早期產量,是南方生薑栽培的首選品種。
該品種的最大特點是耐濕耐熱 ,不需遮陰覆蓋即可安全越夏,在並與全國其他大姜品種聯系比對觀察五年,青州竹根姜姜均表現出極強的耐濕耐熱特性。
當南方雨水較多時,四川生薑品種和山東面姜品種折損過半。同樣條件下,青州竹根姜卻安然無恙,只在7月中下旬時,由於植株尚小,根系未發達,且淹浸時間過長而生長稍有停滯,葉色轉黃。
相比之下,山東面姜品種,在個別南方市場不受歡迎,且耐旱、耐濕、耐貯和抗病性都很差,在陽光強烈的平壩地區種植需進行遮蓋方能安全越夏。
山東面姜乃北方品系,但耐熱而不耐濕,在南方種植,在9月上旬初即抽生花蕾,生長轉緩,而此時正值南方品種的旺長期,因其生長周期短,故產量不高且其表皮粗糙,肉質亦不及其他品種細嫩,商品性差;
青州竹根姜塊莖,其耐熱耐濕、抗病性強,不需覆蓋遮陰即可安全越夏,是南方地區最理想的生薑品種。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青州竹根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