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近現代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原因或者意義
原因是:
第三,一、小農經濟開始瓦解,但仍占據著主導地位。二、廣大農村地區幾乎未遭受西方資本主義沖擊,現代化進程極為緩慢。三、絕大部分內陸農村地區人們思想仍被三綱五常等傳統思想所禁錮,並未經歷資本主義思想解放。四、中國地大物博,各地發展水平本來就不一樣,江南地區發達,邊疆地區落後,其他地區發展屬於兩者之間,但也有差距。五、中國原本屬於農業大國,隨著帝國主義撬開清朝大門,外國先進技術進入中國,由於老外是從海上打通貿易通道的,所以沿海各地就成了外國資本主義最早入侵的地區,這也為它們的經濟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好處,雖然這好處相對於帝國主義的破壞不過小巫見大巫,但不得不承認,這客觀上促進了這些地區的先發展,也無形拉大了和內地之間的差距。六、世界的發展趨勢屬於先城市,後農村。英國佬沒有用大炮轟翻中國牆頭之前,中國城市與農村基本沒有啥區別,不過城市稍微好一點兒。但是等到英吉利轟翻中國牆頭後,中國城鄉之間的發展水平差距被不斷拉大,因為他們首先侵略的就是城市,占據的也是城市,農村是他們的薄弱環節
這種不平衡表現在:
政治經濟間:近代是自然經濟與資本主義經濟並存,資本主義經濟已經產生並不斷發展,但政治上,仍是君主專制政體,不平衡。地區間:近代企業主要集中在沿海東部地區,資本主義發展較迅速,但廣大的內地和農村,仍是自給自足自然經濟佔主,不平衡。
擴展:
我國近代政治經濟不平衡是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背景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指近代中國的一種特殊的社會形態。半殖民地,是相對於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獨立國家,實際上政治、經濟等社會各方面都受到外國殖民主義的控制和奴役,在社會發展形態上是歷史的沉淪;半封建是相對於完全的封建社會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統治和自然經濟佔主導,實際上社會已逐漸近代化,資本主義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斷發展壯大,在社會發展形態上是歷史的進步。半殖民地是從國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從社會經濟結構上看的。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礎。
B. 政治與經濟的關系是什麼
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
政治屬於上層建築,它根源於經濟,由經濟基礎決定,並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任何階級或社會集團的政治活動,歸根結底是為了實現和維護本階級或本集團的根本經濟利益。
例如,我國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經濟基礎,決定了我國政治制度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而我國的各項政治制度歸根結底是為實現和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經濟利益服務的。政治關系隨著經濟關系的變化而變化。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第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產生和上層建築的性質。經濟基礎是上層建築的物質根源.上層建築是適應經濟基礎的需要而產生的.一定的上層建築.是一定的經濟基礎的反映和表現.經濟基礎的性質決定上層建築的性質。有什麼樣的經濟基礎就必然有什麼樣的上層建築與之適應。
第二。經濟基礎的變化決定上層建築的變化。當某一社會的經濟基礎發生某些局部變化,被其決定的上層建築也要相應地發生局部變化;而當經濟基礎發生根本變革,即舊經濟基礎被新經濟基礎代替時,舊的上層建築也必然被新的上層建築所代替。
C. 政治和經濟有什麼關系
政治與經濟是密切聯系著的,兩者是辯證統一的
1,經濟決定政治(政治植根於經濟)
任何社會的政治,就其性質而言,都是由該社會的經濟關系和經濟制度決定的。
特定階級或社會集團的政治活動,歸根結底是為了維護自身的經濟利益,經濟利益的根本對立必然集中表現為政治斗爭。
2,政治對經濟又巨大的反作用(政治與經濟相比不能不佔首位)
指導影響或制約經濟的發展有了正確的政治領導,正確的政治路線和方針政策,經濟建設才能取得成功。
正確的組織領導歸根結底要表現在生產力發展上,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改善上。
政治是上層建築領域各種權力主體維護自身利益及其形成的具體關系的具體行為。 這是人類歷史發展到一定時期的重要社會現象。 政治對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重大影響。 這種社會現象非常復雜。 各個政治科學家從不同角度和不同側重點進行了各種闡述。
經濟是物質管理; 它是人們生產,使用,加工和分配所有材料的整體動態現象的總稱。 微觀概念是指家庭的家庭管理,指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 在這個充滿活力的整體中,它包括人類生產,儲蓄,交換和分配的活動; 生產是這種動態的基礎,而分配就是這種動態的終結。
D. 什麼叫政治經濟
治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是在工場手工業時期產生的。」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資本主義生產逐漸由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斗爭不斷發展,直接威脅著資產階級。1825年經濟危機的爆發,使資本主義制度的矛盾日益顯露出來。面臨這種形勢,資產階級更加需要的是對資本主義制度的辯護。適應這種需要,產生了庸俗政治經濟學。庸俗經濟學者拋棄了古典政治經濟學中的許多科學成分,致力於抹煞階級利益的對立,用各種各樣的辯護理論,維護資產階級利益。在資產階級經濟學領域中,到19世紀30年代以後,庸俗經濟學逐漸取代了古典政治經濟學。19世紀上半葉,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形成時期,產生了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抨擊了資本主義制度,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矛盾,但是它們不了解資本主義矛盾產生的原因,只是站在維護小私有制的立場來反對資本主義私有制。在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產生的同時,也產生了空想社會主義。空想社會主義者在應用政治經濟學剖析資本主義方面作了最初的嘗試。他們對資本主義制度作了尖銳和無情的批判,否定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永恆性,論證了社會主義制度代替資本主義制度的必然性。但是,由於他們在理論分析上還不能擺脫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范疇的限制,不了解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因而不可能找到創造新社會的社會力量和正確途徑,只能陷於空想。19世紀40年代初,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繼承了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基礎上創立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實現了政治經濟學的偉大革命。恩格斯認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作為有關時代的經濟學,是理解社會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趨勢的科學,也是理解整個社會發展和變遷的理論科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任務在於:證明現在開始顯露出來的社會弊病是現存生產方式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這一生產方式快要瓦解的標志,並且在正在瓦解的經濟運動形式內部發現未來的、能夠消除這些弊病的、新的生產組織和交換組織的因素。
E. 政治經濟什麼意思
政治經濟學,是研究生產、購買及出售、以及法律、社會習俗慣例,以及政府之間的關系的一門獨立學科。起源於道德哲學,主要受到18世紀發展起來的政治,社會經濟的影響。
政治經濟學是研究各個階級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和地位的經濟學。政治經濟學作為經濟學範式是與一般經濟學、人類經濟學相對而言的特殊經濟學。~~~~~~~~~
F. 什麼叫政治經濟制度
政治經濟制度是:一定社會的經濟制度構成這個社會的經濟基礎,並決定著這一社會的政治制度。
1、經濟制度構成一個社會的經濟基礎,它決定其政治制度和社會意識形態,並受到政治法律制度的保護。
2、先進的社會經濟制度,會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落後的社會經濟制度,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3、經濟制度是指國家的統治階級為了反映在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發展要求,建立、維護和發展有利於其政治統治的經濟秩序,而確認或創設的各種有關經濟問題的規則和措施的總稱。
(6)政治經濟是什麼原因擴展閱讀
各期制度
1、封建主義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以土地為經濟基礎。
2、資本主義經濟是生產資料私有制,生產處於無政府狀態。
3、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是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了發展,允許多種經濟制度並存)。
4、資本主義國家都很發達,是因為資本主義靠侵略和掠奪其它國家發展起來的,說白了就是用其它國家的錢和物發展自己的國家。
5、而社會主義國家都是「白手起家」,按照馬克思的理論,社會主義經濟應該建立在資本主義經濟的物質基礎上,因此社會主義國家應由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演變而來。
6、但由於民族問題、近代資本主義對社會主義的鎮壓等歷史問題,社會主義國家都是「白手起家」,靠自己的力量發展經濟,所以顯得很落後。
但是一達到某種程度,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將得到充分發揮,那時候,社會主義將從各個方面遠遠優越於資本主義。
G. 什麼是政治經濟學
#89
政治經濟學(Political Economy)是一門以人們的社會生產關系即經濟關系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它闡明人類社會各個發展階段上支配物質資料的生產和分配的規律。
政治經濟學產生和發展
政治經濟學中的「政治」(political)一詞,源於希臘文的politikos,含有「社會的」、「國家的」、「城市的」等多種意思;政治經濟學中的「經濟」(economy)一詞,來源於希臘文的oikonomia,原意是家庭經濟管理。「政治經濟學」一詞是法國重商主義者A.蒙克萊田在1615年出版的《獻給國王和王太後的政治經濟學》一書中首先使用的。1775年,盧梭為法國《網路全書》撰寫了「政治經濟學」條目,把政治經濟學和家庭經濟區分開來。可知,政治經濟學作為研究經濟活動的理論科學的名稱自17世紀就開始得到應用了。
當重商主義者蒙克萊田最先使用政治經濟學這一名稱時,政治經濟學還只限於研究流通領域的個別經濟現象,因而還沒有形成為獨立的真正的經濟科學。17世紀中葉以後,首先在英國,然後在法國,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逐漸發展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形式。資產階級為了同封建勢力作斗爭,必然要求從理論上說明資本主義生產、分配的規律,論證資本主義生產的優越性。這就產生了以A.斯密和D.李嘉圖為主要代表的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古典政治經濟學的興起和發展,使政治經濟學研究的重點開始轉向生產領域和包括流通領域在內的社會再生產過程。政治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逐漸形成,並發展成為專門研究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規律的理論科學。所以,馬克思說:「政治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是在工場手工業時期產生的。」
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資本主義生產逐漸由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斗爭不斷發展,直接威脅著資產階級。1825年經濟危機的爆發,使資本主義制度的矛盾日益顯露出來。面臨這種形勢,資產階級更加需要的是對資本主義制度的辯護。適應這種需要,產生了庸俗政治經濟學。庸俗經濟學者拋棄了古典政治經濟學中的許多科學成分,致力於抹煞階級利益的對立,用各種各樣的辯護理論,維護資產階級利益。在資產階級經濟學領域中,到19世紀30年代以後,庸俗經濟學逐漸取代了古典政治經濟學。
19世紀上半葉,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形成時期,產生了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抨擊了資本主義制度,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矛盾,但是它們不了解資本主義矛盾產生的原因,只是站在維護小私有制的立場來反對資本主義私有制。
在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產生的同時,也產生了空想社會主義。空想社會主義者在應用政治經濟學剖析資本主義方面作了最初的嘗試。他們對資本主義制度作了尖銳和無情的批判,否定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永恆性,論證了社會主義制度代替資本主義制度的必然性。但是,由於他們在理論分析上還不能擺脫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范疇的限制,不了解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因而不可能找到創造新社會的社會力量和正確途徑,只能陷於空想。
19世紀40年代初,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繼承了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基礎上創立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實現了政治經濟學的偉大革命。恩格斯認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作為有關時代的經濟學,是理解社會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趨勢的科學,也是理解整個社會發展和變遷的理論科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任務在於:證明現在開始顯露出來的社會弊病是現存生產方式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這一生產方式快要瓦解的標志,並且在正在瓦解的經濟運動形式內部發現未來的、能夠消除這些弊病的、新的生產組織和交換組織的因素。
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
最初出現的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如何使財富增長以及財富的生產和分配的規律。例如,斯密的《國富論》就是把國民財富的性質及其產生和發展的條件作為研究對象的。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是人口和財富的比例問題是人們的物質福利問題。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由於它的階級和時代的局限性,使得它們總是撇開財富的社會形式去研究財富的生產、分配和交換,研究物與物之間的關系。
馬克思和恩格斯實現了政治經濟學的偉大革命,科學地確立了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明確指出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不是物,而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社會生產關系。社會生產關系的內在結構,即社會生產關系運動中生產和交換、分配、消費之間的關系,不是並列的,也不是互不相關的,而是辯證地運動著的。「生產既支配著與其他要素相對而言的生產自身,也支配著其他要素。」「一定的生產決定一定的消費、分配、交換和這些不同要素相互間的一定關系。」當然,生產就其單方面形式來說也決定於其他要素。但是,政治經濟學對社會生產關系的研究,必須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中去研究。
政治經濟學的影響
經濟科學門類眾多,除政治經濟學外,還存在著經濟史、經濟思想史、應用經濟學、經濟數量分析和計量方法科學、邊緣經濟學等。在經濟科學中,政治經濟學作為一門研究人類社會各個發展階段上支配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和交換、分配、消費規律的科學,為其他各學科提供了理論基礎。政治經濟學所揭示的社會生產關系及其發展規律,對經濟學科中的其他各學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政治經濟學所闡明的一些基本原理,如商品、價值、貨幣、工資的運動等基本原理,對經濟科學中的其他學科的研究也是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其他學科也只有在政治經濟學理論的指導下,才能取得應有的研究成果,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也為政治經濟學提供了豐富的科學材料,從而對政治經濟學的豐富和發展也產生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H. 當前阻礙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政治經濟原因是什麼
最大原因是特朗普推行單邊主義,仗著自己老大的地位,動輒向全世界發難,這就是當前阻礙全球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