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江南水鄉的經濟作物有哪些

江南水鄉的經濟作物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9-21 22:00:25

1. 來自嘉興的報告,跪求啊

氣候:
嘉興市地處北亞熱帶南緣,屬東亞季風區,冬夏季風交替顯著,四季分明,氣溫適中,雨水豐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濕、夏熱、秋燥、冬冷的特點,因地處中緯度,夏令濕熱多雨的天氣比冬干天氣短得多。

嘉興年平均氣溫15.9℃。1月份最冷,月平均氣溫3.6℃;極端最低氣溫-11.9℃�出現在1977年1月31日;7月份最熱,月平均氣溫28.1℃;極端最高氣溫39.4℃,出現在1953年8月26日;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的平均回暖初日在4月1日,平均結束日在11月18日;平均終霜日在3月27日,平均初霜日在11月13日,平均無霜期230天;平均初冰日在11月27日。

年平均降水量1168.6毫米。最多年降水量1720毫米出現在1954年;最少年降水量757毫米出現在1978年。全年有3個明顯的降水時段即4~5月的春雨;6~7月的梅雨和9月的秋雨;1月是下雪最多的月份。

年平均日照2017小時。其中以7、8月最多,月平均日照分別為239、241小時;1、2月最少,月平均日照分別為134、124小時;年平均蒸發量1313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81%。

主要的災害性天氣有暴雨、連陰雨、乾旱、寒潮、大雪、大霧、高溫和台風熱帶氣旋等。

地理位置:
嘉興市位於中國浙江省東北部、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帶,是長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嘉興市境介於東經120°18′至121°16′與北緯30°21′至31°2′之間,東臨東海,南倚錢塘江,北負太湖,西接天目苕溪,京杭大運河貫穿境內。嘉興東接上海,北鄰蘇州,西通湖州,南接杭州,相距均不到百公里。市境陸域東西長92公里,南北寬76公里,陸地面積3915平方公里,其中平原3477平方公里,水面328平方公里,丘陵山地40平方公里,市境海域4650平方公里。

嘉興市境地勢低平,平均海拔3.7米(吳淞高程),其中秀洲區和嘉善北部最為低窪,其地面高程一般在3.2~3.6米之間,部分低地2.8~3.0米。全市有山丘200餘個,零散分布在錢塘江杭州灣北岸一線,海拔大多在200米以下,市境最高點是位於海鹽與海寧交界處的高陽山。市境為太湖邊的淺碟形窪地,地勢大致呈東南向西北傾斜,由於數千年來人類的墾殖開發,平原被縱橫交錯的塘浦河渠所分割,田、地、水交錯分布,形成「六田一水三分地」,旱地栽桑、水田種糧、湖盪養魚的立體地形結構,人工地貌明顯,水鄉特色濃郁。

全市河道縱橫,湖盪眾多,河道總長1.38萬余公里,骨幹河流57條,內河航運發達。境內沿杭州灣北岸岸線長121公里,海岸線長81.84公里,東北自平湖的金絲娘橋(北緯30°41′、東經121°16′),西南至海鹽的高陽山(北緯30°21′、東經120°50′),其中有41公裏海岸線水深灘闊,腹地廣闊,宜建深港良港。乍浦港海岸,東起獨山,西至蘇家埭,全長15公里,近海水深3~10米,乍浦東北側水深10米以上,航道寬1公里,2萬噸級艦船可隨時進出,故乍浦港自古即為著名良港。

資源物產:
嘉興位於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市域出產的礦物主要有石礦和粘土。此外還有石油、煤、銅、鉛、鋅等礦種,但大多儲量少,品位低,蘊藏分散。市域地下還儲有一定數量的天然氣。全市天然植被的主要類型有闊葉林與闊葉混交林、針葉林、灌木草本植被和水生植被4種;人工植被有作物植被和防護林植被2種,其中糧食作物有水稻、大麥、小麥、蠶豆、玉蜀黍等,經濟作物有油菜、棉花、絡麻、煙草、甘蔗、西瓜、杭白菊等,林園植物有桑、竹類、茶、桃、李、梨、葡萄及蔬菜等。

全市現存生物約有335科、1429種,其中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一級保護動物有白鸛和黑鸛2種,二級保護動物有20種。列入《浙江省重點保護植物、動物名錄》的植物有銀杏、金錢松、鵝掌楸、厚朴、青檀5種。

嘉興市東部嘉善縣城所在地地下深循環封存的古泉水距今已有二萬六千多年,為我國大理冰期氣候寒冷時降水所補給,是大火山岩裂隙、長期地質環境中形成的天然水資源,蘊藏量達25億立方米以上,水質達到飲用天然礦泉水國家標准(GT88537-87)。全市多年平均徑流總量,即地面水資源量為15.84億立方米,每年可開採的淺層地下水資源3.53億立方米。全市水資源總量為19.37億立方米。水資源年開發利用量為22.65億立方米,利用量超過自身擁有的水資源總量,每年靠從域外引水解決。

嘉興市海域面積4650平方公里,海洋資源較豐富。深水岸線較長,其中平湖金絲娘橋至獨山段,岸線長12公里,前沿水深12米,乍浦岸線25公里,前沿水深10米,均適宜建深水泊位。沿海灘塗面積有2.27萬公頃,其中岸線至平均海平面,即近中期具有圍墾條件為1.06萬公頃。海水產品種類繁多,其中鰻苗是重要資源,海蜇、鯔魚和白蝦是大宗捕撈產品,灘塗養殖也具一定基礎。海洋能源蘊藏量大,嘉興位於東亞季風帶,瀕臨東海,海域遼闊、潮急浪高,具有豐富的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溫差能、鹽差能和風能等海洋能源,開發潛力很大。

嘉興自古以來物產豐富,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美譽。現存名優特產(不含現代工業產品)中,糧食豆類有紫香糯、元青豆、平湖特粗黃豆;經濟作物類有桐鄉曬紅煙、杭白菊、新豐生薑、桐鄉青(桑樹)、平湖杜瓜、大葉種紫雲英草籽;畜禽獸產品類有嘉興黑豬、湖羊、竹林三元豬、小湖羊皮、白山羊筆料毛、黃狼皮、野鴨;水產類的青、草、鰱、鱅四大家魚及鰻苗、蟹苗、羅氏沼蝦、中華絨螯蟹、河蝦、海蜇、四鰓鱸魚、銀魚、中國對蝦;果品類有槜李、南湖菱、平湖西瓜、大紅袍荸薺、鳳橋水蜜桃、黃花梨、藤稔葡萄、錦綉黃桃、柑桔;食品糕點類有糟蛋、五芳齋粽子、醬鴨、平湖醬油、斜橋榨菜、塘匯咸雪菜、崇德瘤疥菜、哺雞竹筍、糖水青梅、白糖藕片、「豐字牌」話李、西塘八珍糕、粉蒸肉、烏鎮姑嫂餅;手工業工藝類的硤石燈彩、金箔畫、磨漆畫、藍印花布、鹽官葯刀、桐鄉桑剪等,傳統特色產品長銷不衰,遠近聞名,尤以嘉興五芳齋粽子名聞全國,成為嘉興的城市名片。

嘉興人的生活:

嘉興歷來為文化之邦,科技發達,人才輩出。近年來,科教文衛等各項社會事業長足進步。市及各縣(市)全部進入全國科技進步先進行列。全市普及了9年義務教育,水平不斷提高,高等教育快速發展,嘉興學院、嘉興職業技術學院等高等院校建成招生,高校在校生達1.75萬人。文化事業日趨繁榮,節慶活動豐富多彩。激光店中心、報業中心投入使用後,嘉興大劇院、圖書館、博物館等一批文化設施即將竣工。衛生服務網路鄉社區延伸,市區建成1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96個社區衛生服務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得到鞏固,鄉鎮初保達標為100%,全市每千人擁有醫生1.66名,醫院床位2.88章。

嘉興人的生產:
1982一l983年,由於農業生產抗自然災害有能力差,而農業在國民經濟中比重又高,嘉興經濟增長的不穩定性隨之顯現。全市經濟增長率由l982年的11.3%降為l983年的2.9%,其中農業下降9.8%,成為改革開放以來第一個低谷。
l984一l988年,是嘉興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時期。經過1983年下半年的撤地建市,前階段的工業調整、整頓,農村改革的初步成功和農業的連年增產,國內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的雙膨脹,對經濟增長形成了強大的拉力,促使嘉興經濟進入第二個增長高峰。l984、l985兩年嘉興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分別達23.4%、21.7%。l986一1988年在國家宏觀經濟政策頻繁變動的情況下,嘉興GDP年均增長率達12.1%。在這5年中,嘉興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率為6.6%,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率達到21.8%。國民經濟產業結構有了較大的改善,第一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下降為30.0%,第二產業比重提高到50%以上,嘉興開始由工業化初期向工業化中期過渡。
l989年,中央果斷採取「治理整頓」的緊縮政策,抑制通貨膨脹,嘉興經濟發展步伐明顯放慢,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下降5.4%,工業增加值增長率由l988年的增長11.3%急劇改變為下降7.1%。90年代初,嘉興經濟復甦較為緩慢,l990年國內生產總值僅增長0.9%。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的確立、各項改革措施的相繼出台和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為嘉興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再次掀起工業化高潮。l992年嘉興國內生產總值和工業增加值增長率分別達到18.1%和27.0%,l993年分別達到25.8%和42.3%,創下了改革開放以來新的經濟增長紀錄。之後,嘉興經濟增長率有所回落,1997年、1998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分別為l0.2%和l0.1%,逐步進入穩定增長的軌道。
改革開放以來,嘉興經濟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對明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達到609億元,財政總收入53.5億元,外貿出口總值達22.2億美元,綜合實力不斷增強。所轄五個縣(市)已連續三次進入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所有縣(市、區)均被命名為「浙江省小康縣」。

盡管把這些抄在《作業本》多了點,但我們老師說為了拿高分,只能這樣!

2. 我國南方地區的范圍及特點是什麼

1、南方地區主要的地形區、河流和湖泊。

本區人口6億多,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55%。其中漢族佔大多數,少數民族有30多個,人數5千多萬,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和雲、貴、 川、湘、瓊等省,其中人數較多的為壯、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2、南方地區是中國的溫度帶和干濕區

南、北方在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和氣候等方面不同。正由於在上述各種因素的制約下,使得南方地區的農作物與北方地區有很大差別

南方地區為什麼成為「魚米之鄉」?

南方地區河湖眾多,長江中下游平原素有「江南水鄉」之稱。廣大的水域盛產淡水魚等水產品,所以成為「魚鄉」;該地區位於秦嶺一淮河 以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屬濕潤的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適於水稻等農作物的生長,便成為「米鄉」。因 此,南方地區有「魚米之鄉」的美稱。

3、南方地區農作物分布圖

南方地區除水稻外,還有哪些農作物?一年幾熟?
耕作制為一年兩熟至三熟,水稻是本區的主要糧食作物,其他還有小麥、油菜、棉花、甘薯。盛產淡水魚,並種植菱、藕等。

4、南方地區有哪些經濟作物?有哪些經濟林木和水果?

南方地區的經濟林木種類也很多,如茶、油茶、油桐、漆樹、毛竹、杉樹、樟樹等都有重要的經濟價值。海南島、雷州半島、雲南南部是我 國天然橡膠的生產基地。

5、在這些豐富的經濟作物和林果基礎上,可發展什麼工業?
在這些豐富植物資源的基礎上,本區建立了製糖、制茶、絲綢、食品、建築材料等工業。
這對本區發揮優勢,因地制宜地發展經濟將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3. 江南水鄉有什麼特產,有什麼之稱

魚 河鮮 絲綢

4. 寧波特產有哪些

寧波屬於典型的江南水鄉,獨特的地理位置,賦予了寧波獨特的自然風光。那麼我們一起來看看,寧波有哪些特產吧!

1、慈溪葡萄

慈溪葡萄是寧波的特產之一,其綠如翡翠,紫如瑪瑙,顆粒飽滿,香味醇厚,並且品種多樣。

寧波特產有哪些 寧波有什麼特產

2、寧波湯團

寧波湯團是寧波特有的產品,其主要原料為糯米、黑芝麻、豬油、白糖、桂花等。

3、餘姚楊梅

餘姚楊梅也是寧波的特產,其色艷多汁,酸甜適口,富含各類礦物質和維生素。

寧波特產有哪些 寧波有什麼特產

4、奉化水蜜桃

奉化水蜜桃也是寧波特有的水果,其口感獨特,肉質細軟,汁多味甜,被譽為「瓊漿玉露」、「瑤池珍品」。

另外,寧波還有奉化芋艿頭、象山大黃魚、象山梭子蟹、慈溪楊梅、慈城年糕、溪口千層餅等很受歡迎的特色產品。

5. 中國歷史悠久,資源豐富,在廣闊的中國大地上都有那些平原

1。華北平原、

中國第二大平原。位於黃河下游。西起太行山脈和豫西山地,東到黃海、渤海和山東丘陵,北起燕山山脈,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別山,東南至蘇、皖北部,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相連。延展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蘇省等7省、市的境域。面積約30萬平方千米。主要由黃河、淮河、海河、灤河沖積而成,故又稱黃淮海平原。黃河下游天然地橫貫中部,分南北兩部分:南面為黃淮平原,北面為海河平原。近百年來,黃河在這里填海造陸面積2300平方千米。平原還不斷地向海洋延伸,最迅速的是黃河三角洲地區,平均每年2~3千米。地勢低平,大部分海拔50米以下,東部沿海平原海拔10米以下。自西向東微斜。主要屬於新生代的巨大坳陷,沉積厚度1500~5000米左右。平原多低窪地、湖沼。集中分布在黃河沖積扇北面保定與天津大沽之間。沖積扇東緣與山東丘陵接觸處,排水不暢,地下水位高,易受洪水內澇威脅,形成鹽鹼地。1949年後進行了改造治理。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變化明顯。南部淮河流域處於向亞熱帶過渡地區,其氣溫和降水量都比北部高。平原年均溫 8~15℃ ,冬季寒冷乾燥 ,最冷月( 1月 )均溫0~-6℃,夏季高溫多雨最熱月(7月)均溫28℃,年均降水量為600~800毫米;無霜期6~8個月 ;日照充分,大部分全年平均日照時數 2300~2800小時 ,農作物大多為兩年三熟,南部一年兩熟。土層深厚,土質肥沃。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水稻、玉米、高粱、穀子和甘薯等,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大豆和煙草等。礦產資源豐富,有煤、石油、鐵礦等,有中國著名的大港油田和勝利油田。東部渤海、黃海沿岸,地面平坦,宜曬海鹽,有著名的長蘆鹽區和蘇北鹽區,以及重要的鹽鹼工業基地。華北平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搖籃,有許多古老城市,如北京(薊)、邯鄲、開封、商丘、淮陽等。

2。長江中下游平原

中國長江三峽以東的中下游沿岸帶狀平原。北界淮陽丘陵和黃淮平原,南界江南丘陵及浙閩丘陵。由長江及其支流沖積而成。面積約20多萬平方千米。地勢低平,海拔大多50米左右。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漢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稱兩湖平原)、江西鄱陽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長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皖中平原)以及江蘇、浙江、上海間的長江三角洲。氣候大部分屬北亞熱帶,小部分屬中亞熱帶北緣。年均溫14~18℃,最冷月均溫0~5.5℃,絕對最低氣溫-10~-20℃,最熱月均溫27~28℃,無霜期210~270天。農業一年二熟或三熟 ,年降水量 1000~1400 毫米 ,集中於春、夏兩季。地帶性土壤僅見於低丘緩岡,主要是黃棕壤或黃褐土。南緣為紅壤,平原大部為水稻土。農業發達,土地墾殖指數高(上海62.1%,江蘇45.6% ),是重要的糧、棉、油生產基地。盛產稻米、小麥、棉花、油菜、桑蠶、薴麻 、黃麻等。河汊縱橫交錯 ,湖盪星羅棋布 ,湖泊面積2萬平方千米 ,相當於平原面積 10% 。兩湖平原上 ,較大的湖泊有1300多個,包括小湖泊,共計1萬多個,面積1.2萬多平方千米,占兩湖平原面積的20%以上,是中國湖泊最多的地方 。有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等大淡水湖,與長江相通,具有調節水量,削減洪峰的天然水庫作用,產魚 、蝦、蟹、蓮、菱、葦,還有中華鱘、揚子鱷、白鱀豚等世界珍品,水產在中國占重要地位,素稱魚米之鄉。是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有上海市、南京市、武漢市、南昌市、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南通市、蕪湖市、長沙市等城市。主要工業有鋼鐵、機械、電力、紡織和化學等,是重要的工業基地。平原居中國南北和東西交通網的樞紐地帶,水陸交通都很發達。長江貫穿中部,成為一條東西向的水運大動脈 ,加上其無數支流,構成一龐大水道網。

中國長江三峽以東的中下游沿岸帶狀平原。是中國三大平原之一。位於湖北宜昌以東的長江中下游沿岸,系由兩湖平原(湖北江漢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總稱)、鄱陽湖平原、蘇皖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和長江三角洲平原組成,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

長江中下游平原在巫山以東的長江及其支流的兩岸,被周圍低山丘陵(見江南丘陵)交錯分割成四部分:兩湖平原、鄱陽湖平原、皖中平原和長江三角洲,面積30萬平方公里,海拔在50米以下。長江三角洲在江蘇鎮江以東,杭州灣以北,通楊運河以南,面積約5萬平方公里,海拔多在10以下,素有「水鄉澤國」之稱,是中國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

兩湖平原以荊江為界,其北稱江漢平原,其南為洞庭湖平原。江漢平原主要由長江和漢江沖積而成,自公元1300年前後荊江北堤分流入江漢平原的穴口完全堵塞後,漢江所帶泥沙對江漢平原的發育起主要作用,其三角洲即成為江漢平原的重要組成部分。漢江三角洲地勢亦自西北向東南微傾,湖泊成群擠集於東南前緣。洞庭湖平原主要則由通過荊江南岸太平、藕池、松滋、調弦(1958年堵塞)四口南下的長江泥沙沖積而成。面積約1萬平方公里。大部海拔50米以下,地勢北高南低,水網密布,土壤肥沃。 鄱陽湖平原除邊緣紅土崗丘外,中部的泛濫平原主要是由贛、撫、信、鄱、修等河流沖淤而成,其中又以贛江為主。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地勢低平,大部海拔50米以下,水網稠密,地表覆蓋為紅土及河流沖積物。蘇皖沿江平原主要指湖口以下到鎮江之間沿長江兩岸分布的狹長的沖積平原,其中包括蕪湖平原和巢湖平原。平原寬窄相間,江流時束時放,流速平緩;自大通以下,每受江潮頂托,流速更緩,泥沙沉積加強,尤當 河道越過岩丘逼岸的磯頭後,江流分汊,汊河間出現沙洲。沿江兩岸湖泊眾多。自鎮江以下的河口段發育了長江三角洲。三角洲以北即為里下河平原。平原為周高中低的碟形窪地。窪地北緣為黃河故道;南緣為三角洲長江北岸部分;西緣是洪澤湖和運西大堤;東緣則是蘇北濱海平原。

中國長江三峽以東的中下游沿岸帶狀平原。北界淮陽丘陵和黃淮平原,南界江南丘陵及浙閩丘陵。由長江及其支流沖積而成。面積約20多萬平方千米。地勢低平,海拔大多50米左右。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漢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稱兩湖平原)、江西鄱陽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長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皖中平原)以及江蘇、浙江、上海間的長江三角洲。氣候大部分屬北亞熱帶,小部分屬中亞熱帶北緣。年均溫14~18℃,最冷月均溫0~5.5℃,絕對最低氣溫-10~-20℃,最熱月均溫27~28℃,無霜期210~270天。農業一年二熟或三熟,年降水量1000~1400毫米,集中於春、夏兩季。地帶性土壤僅見於低丘緩岡,主要是黃棕壤或黃褐土。南緣為紅壤,平原大部為水稻土。農業發達,土地墾殖指數高(上海62.1%,江蘇45.6%),是重要的糧、棉、油生產基地。盛產稻米、小麥、棉花、油菜、桑蠶、薴麻、黃麻等。河汊縱橫交錯,湖盪星羅棋布,湖泊面積2萬平方千米,相當於平原面積10%。兩湖平原上,較大的湖泊有1300多個,包括小湖泊,共計1萬多個,面積1.2萬多平方千米,占兩湖平原面積的20%以上,是中國湖泊最多的地方。有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等大淡水湖,與長江相通,具有調節水量,削減洪峰的天然水庫作用,產魚、蝦、蟹、蓮、菱、葦,還有中華鱘、揚子鱷、白鱀豚等世界珍品,水產在中國占重要地位,素稱魚米之鄉。是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有上海市、南京市、武漢市、南昌市、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南通市、蕪湖市、長沙市等城市。主要工業有鋼鐵、機械、電力、紡織和化學等,是重要的工業基地。平原居中國南北和東西交通網的樞紐地帶,水陸交通都很發達。長江貫穿中部,成為一條東西向的水運大動脈,加上其無數支流,構成一龐大水道網。

3。東北平原

東北平原又稱松遼平原。位於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之間。北起嫩江中游,南至遼東灣。長約1000公里,東西最寬處約400公里。主要由遼河、松花江、嫩江沖積而成。大部分海拔在200米以下。長春附近松遼分水嶺處地勢稍高(200~250米)。松遼分水嶺以南稱遼河平原,以北稱松嫩平原。

東北平原在大興安嶺和長白山之間,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三個省和內蒙古的一部分。面積約35萬平方公里,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平原。

東北平原由三部分組成。北部叫松嫩平原,南部是遼河平原,東北部是三江平原。南北的兩塊平原又合稱松遼平原,是東北平原的主體。由於它們是由松花江和嫩江沖積而成,所以地面平坦,海拔多在200米以下,站在平原上遙望,平疇沃野,麥浪如波,好一派遼闊大平原的景象。

東北的三江平原則是一個低窪的平坦平原。過去這里是一個山間盆地,每到雨季,三條大江的洪水滾滾而來,一齊湧向這個排水不暢的低窪原野,造成江水泛濫。再加上這一地區緯度較高,冬季漫長,氣溫較低,蒸發微弱,存於地面的積水蒸

發不掉,滲不下去,更排不出去,長年累月的積水就演變成中國有名的大沼澤地,成為「除了兔子就是狼,光長野草不打糧的北大荒」。

1949年以後,成千上萬的部隊指戰員,知識青年和幹部群眾,懷著開發邊疆,建設祖國的豪情壯志,奔向「北大荒」,開墾了成千上萬畝的荒地,建立了數以萬計的農場,苦戰在這千古荒原上。

東北平原雖然冬季較冷,但夏季卻很熱,沼澤地雖然多,但土壤中水分充足。人民群眾充分利用不利條件中的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層深厚,耕地遼闊,有大面積肥沃的黑土,宜林則林,宜牧則牧,採取農、林、牧、副、漁綜合發展的原則,在人跡罕至的茫茫荒原上,排干沼澤,開墾荒地,建商品糧基地,設現代化工廠和新農村,使千古荒原變成萬頃良田,使「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

6. 素有「魚米之鄉」之稱的江南水鄉是()的故鄉也是()的故鄉這里盛產()等農作物

7. 良渚文化主要作物是

良渚文化主要作物是水稻。
良渚文化是我國長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良渚文化在現在杭州市,屬於江南水鄉,便於種植需水量大的水稻。良渚文化發現了很多稻穀和稻米的遺跡,以及石質農具、灌溉設施等。
良渚文化發現了很多稻穀和稻米的遺跡,以及石制農具、灌溉設施等。這些稻穀屬於人工栽培的秈稻和粳稻。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區在錢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而遺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區則在錢塘江流域的東北部、東部。該文化遺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
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冠形器、玉鐲、柱形玉器和玉鉞等諸多器型。此外,良渚陶器也相當細致。不少學者認為良渚文化,可以算得上中國的第一個王朝了,據《韓非子·顯學》,虞代延續了一千餘年,推測良渚文化便是虞朝的考古學文化。

8. 良渚文化主要作物

良渚文化主要作物是水稻。

良渚文化是世界上最早的稻作遺址,普遍使用石犁石鐮,從一鏟一鍬的耜耕邁入連續耕作的犁耕階段,作物主要為谷秈和粳稻,由此帶動了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制陶、治玉、紡織等手工業分離與發展。

良渚文化的特點

良渚文化以發達的稻作農業、大量而精美的玉器、精製的制陶技術、成句子的陶器符號文字資料,以及由墓葬和大型土建工程所反映出的不平等和社會分層等現象,使研究者們或者認為它正站在文明的門檻上,已看到了文明的曙光或者認為它已進入文明社會,已形成文明古國。

閱讀全文

與江南水鄉的經濟作物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健康碼里不顯示14天行程 瀏覽:589
抗日的英雄有哪些故事 瀏覽:913
健康人腸道含氣量是多少 瀏覽:301
塞班有哪些經濟酒店 瀏覽:242
幫別人查看健康碼怎麼看 瀏覽:105
為什麼網紅美女很少 瀏覽:647
獅子座對愛情是什麼樣的 瀏覽:396
事業編怎麼搞事業 瀏覽:770
街拍美女的微博有什麼用 瀏覽:92
男生愛情里怎麼成熟 瀏覽:618
什麼叫幸福模樣 瀏覽:303
雞和羊的愛情如何 瀏覽:239
和鼎健康座椅艾灸儀多少錢 瀏覽:379
家庭經濟困難要怎麼寫居委會證明 瀏覽:875
石首晚上哪裡美女多 瀏覽:423
領導幹部事業編制怎麼改革 瀏覽:630
lol中路美女英雄有哪些 瀏覽:393
什麼是愛情故事理論 瀏覽:881
婚姻調解去哪裡找 瀏覽:288
事業單位升副科要多久 瀏覽:329